写作 第二章写作的主体

合集下载

第二章 写作的主体与客体

第二章 写作的主体与客体

第二章 写作主体与客体 第一节 写作主体的素养 一、生活实践素养
一是作者所具有的人生阅历和实践经验别人的生活中汲取和获得独特的体味、有益的 滋养和借鉴的意识及能力。
第二章 写作主体与客体 第一节 写作主体的素养 司马迁写《史记》 司马迁撰写史记,态度严谨认真,实录精神是其最大的特 色。他写的每一个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都经过了大量的调查 研究,并对史实反复作了核对。司马迁早在二十岁时,便离开 首都长安遍踏名山大川,实地考察历史遗迹,了解到许多历史 人物的遗闻铁事以及许多地方的民情风俗和经济生活,开扩了 眼界,扩大了胸襟。汉朝的历史学家班固说,司马迁“其文直, 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故谓之实录”。也就是说,他的文 章公正,史实可靠,不空讲好话,不隐瞒坏事。这便高度评价 了司马迁的科学态度和史记的记事翔实。
第二章 写作主体与客体 第二节 写作主体的能力 一、观察力
“如果用我所喜欢的语言,观察力不如说是发现力,为 什么叫发现力呢?它是指一种从司空见惯的东西之中,发现新 事物,发现特别强烈,很奇妙的东西的这样一种能力;是从平 淡的生活当中,发现起所有的惊心动魄的或感人肺腑的东西的 这样一种能力;是从一些细枝末节当中,发现那些具有重大的 时代意义的事物的一种能力,从这些很细小的事物是能够感受 到时代的脉搏,能够看到社会生活,能够感到人与人之间的关 系放生了变化的征兆。我为什么说是一种发现力呢?因为生活 就好象大海一样,我们对生活的认识是不会终结的,我们需要 时时刻刻对生活有新的发现。指的就是这种能力。”
第二章 写作主体与客体 第一节 写作主体的素养 四、情感意志素养 情感是文学的生命、灵魂,也是一切文章的重要内容;情 感又是形成作者的写作风格和使文章产生美感并具感染力的重 要因素。 意志则能增强写作热情、信心与毅力。

《写作》知识梳理(修订版)

《写作》知识梳理(修订版)

写作课知识点梳理10广电新闻内部资料第一章:绪论部分要点:把握现代写作的含义、作用和特性●写作的含义:简单理解为通过记写活动来制作文字产品●现代写作的特性:1.个体的创造性2.实践的操作性3.动态的综合性●现代写作的作用:1.贮存与传播信息的基本途径2.实施现代管理的必要手段3.提高人才综合素质的媒介第二章:写作主体与客体●写作素质写作素质就是作者在围绕文章的集材、运思、表达等活动中表现出来的素养,它是写作主体思想意识、文化水平、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生活积累的综合反映。

●写作主体的素质主要包括生活素养、学识修养、人格品味和审美理想四个方面。

观察能力●写作主体的能力感受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再造想象●想象的种类创造想象幻想●写作客体的构成凡是主体认识视野中的一切认识对象,都是客体。

(了解)客体与主体相对应。

对象化的自然景观(一般自然景观不能为写作客体)●写作客体群体化的社会生活个体化的人生状态外在化的精神产品对照关系同型关系●写作主客体的关系双向建构感觉主客体联系的中介表象语言第三章:写作载体与受体●写作载体四要素:材料、主题、结构、语言●写作载体:所谓写作载体,就是包含、运载写作内容的文章形体和传播媒介●1、材料要选择表现主题的材料材料的选择要选择真实的材料要选择典型的材料要选择新颖的材料真实的材料:1指实有其事确凿无疑的材料2指材料本身能反映事物的本质●2、主题主题的含义主题是作者在文章中所表达的中心内容和思想倾向主题的特性:1.)客观性 2.)主观性 3.)时代性●3、结构结构的含义结构指文章各部分按一定的组合关系联结而成的序列形式。

结构主要包括两方面的问题文章各部分的先后顺序文章各部分之间的内在联系。

结构的基本单位主要是层次和段落层次组合方式可归纳为三种基本的类型:1).纵式组合:指按时间顺序或逻辑顺序安排层次2).横式组合:指按空间顺序或事物、事理的不同类别或不同方面安排层次3).纵横交错式:指在纵向推移中,展开横向的方面,或在横断面上插入纵向发展●4、语言(不考)语言素养的培养主有以下三种途径:1.吸收生活中的鲜活语言2.博览群书,从书本上学习3.在写作实践中加强训练●写作受体解读的素质:(一)良好的身心感受素质(二)广博的文化修养素质(三)丰富的生活阅历素质写作受体对写作载体的选择●写作受体与写作载体的关系写作载体对写作受体的制约写作受体与载体的双向建构第四章:写作行为过程感知行为由模糊到清晰的过程●写作思维的过程由具象到抽象推进由整体向局部推进●写作运思的方式:(1)发散型运思:主要包括想象、联想,而联想又以链环式、辐射式和跨越式三种形式呈现。

第二章 基础写作 主体因素

第二章 基础写作 主体因素

想 象
• 想象的类型: • (一)无意想象 • 所谓无意想象就是没有特定目的、不自 觉的想象。 • 梦是睡眠抑制状态的想象活动,是无意 想象的极端情况。
想 象
• (二)有意想象
• 所谓有意想象,即带有目的性、自觉性的想象。根据 想象的创造性的强弱,又可把有意想象分为再造想象 和创造想象。 • 1、再造想象
• (4)发散
想象、思维能力训练
• 具象化也称化形,是写作中经常运用的手段,它 可以把抽象的概念、思想、感情具体形象的描绘 出来。 • 如“羞涩”是十分抽象的情绪,但在《百合花》 中茹志鹃把它写活了。“他见我挨他坐下,立即 张惶起来,好像他身边埋下了一颗定时炸弹,局 促不安,掉过脸去不好,不掉过去又不行,想站 起来又不好意思。我拚命忍住笑,随便地问他是 哪里人。他没回答,脸涨得像个关公,讷讷半晌 ,才说清自己是天目山人。”
《边城》的翠翠:
翠翠在风日里长养着,把皮肤变得黑黑的,触 目为青山绿水,一对眸子清明如水晶。自然既长养 她且教育她,为人天真活泼,处处俨如一只小兽物 。人又那么乖,如山头黄鹿一样,从不想到殘忍事 情,从不发怒,从不动气。平时在渡船上遇陌生人 对她有所注意时,便把光光的眼睛瞅着那陌生人, 作成随时皆可举步逃入深山的神气,但明白了人无 机心后,就又从从容容地在水边玩耍了。 讨论:作家抓住了人物的哪个特征来写?
写作活动中的 主体因素
2016-1Βιβλιοθήκη -14一、 写作主体的含义
一、写作主体的含义 ——谁来写 —— 作者 • 写作主体 ,指写作活动的直接参与者或进 入写作思维和写作行为中的人,就是文章 的作者。 • 文章的作者不仅仅是: • 制成精神产品的“操作者” • 反映写作对象的“认识者” • 运用语言符号的“编制者” • 接受社会反馈的“检验者” • 2018/3/22

写作__第二章写作主体与客体

写作__第二章写作主体与客体

此例子说明了什么问题?
古人说:“见得真,方道得出。”有丰厚的积累, 才有选择的余地。扩大视野,丰富阅历,多见世面, 广开视听,使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不断得以丰富和递 增,信息贮存和材料积累越丰厚,写起文章来,才会 得心应手,左右逢源。生活素养是人们从事一切文化 创造活动的“根须”,它来自丰富的经历,广阔的视 野,也来自主体对生活的钟情与投入。 写作主体要具有一定的生活素养,这不仅要求写 作主体有丰富的阅历、广阔的视野,更要有对生活的 热情与投入。
生活阅历的重要性: 从阅读来讲,生活阅历能使我们对作品的理解 更深刻和真切。 从写作来讲,生活阅历为写作提供第一手丰富 生动的资料和素材。 ①丰富性(对人类而言) ②亲验性(对个体而言) 观察 从生活阅历中摄取的方法 感受
“作者写出创作来,对于其中的事情,虽然不必亲 历过,最好是经历过。诘难者问:那么,写杀人最好是 自己杀过人,写妓女还得去卖淫么?答曰,不然。我所 谓经历,是所遇、所见、所闻,并不一定是所作,但所 作自然也可以包含在里面。” —— 鲁迅《叶紫作〈丰收〉序》
2.观察: 是通过人的眼、耳、鼻、舌等感觉器官来获得 直接经验的有意识的思维行动。观察是一种动作, 一个过程,强调感官的运用,思维的活动,而感知 是通过观察获得的,它是一种结果,强调经验的获 得,认知的获得。 3.感受: 是指客观外物作用于人的感官而产生的一种心 理活动,它反映出主体的感情层次和情绪变化。
没有深厚的文化知识素养,曹雪芹就无法写出这
样的皇皇巨著。
3.反复咀嚼,领悟精髓 在写作实践中,一方面,随着写作对象和文 体的差异,需要相应的、特殊的、专业的知识;
另一方面,一般性的、综合性的知识,对于任何
写作对象和专业来说,都是必要的,有益无害的。
《乡间小路》 有一小轿车与一独轮车相遇。 司机令老汉让路,老汉道:为何? 司机道:我开的是小车。 老汉道:我的也是小车。 司机道:小车是首长的车。 老汉道:我的也是手掌车。 司机道:首长的车是小轿车。 老汉道:我的也是小叫车,不信你听。 说毕,驾起车,果然吱吱作响,像蝈蝈唱,蹒 跚而去……

第二章 写作主体的基本素养

第二章 写作主体的基本素养
其二,人生经历相同的生存环境,而如何生活的态度不同, 则生命阅历不同。
其三,接受学校教育的经历和走进大自然的游历的不同,对 写作者的写作也具有很大的影响。
精选可编辑ppt
4
第一节 写作主体的阅历素养
二、精神阅历 人的精神阅历的基本形式和要素主要有:阅读、观察、生存
体验等。 阅读是人有意识地延长自己的生命阅历。深广而开放的阅读
经历,是铸造博大精深的写作睿智与情感的源泉。
精选可编辑ppt
5
第二节 写作主体的学识素养
一、学识是写作的基础 学识就是写作活动所需要的知识、学问、见识等。 “见多识广”对写作者而言,即指其具有良好的学识修养。 写作的过程,实质上就是学识的组合和应用的过程。
精选可编辑ppt
6
第二节 写作主体的学识素养
一般知识和专业知识。人们将大量的一般知识经过归纳 抽象,得出普遍性结论,就成为理论知识。
精选可编辑ppt
8
第二节 写作主体的学识素养
二、知识是文章内容的组成部分 知识不仅是文章写作的基础,还是文章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
知识的贫乏,必然带来文章内容的空洞。
三、知识的更新与运用
要跟上时代的脚步,及时地吸收新知识、新观念、新思想、 新理论,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不断地充实、丰富自己 的写作“积蓄”,提高写作水平。
自然的热爱和对社会生活的积极参与,在日常生活中培 养审美情趣,提高自己的审美素养。 我们要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摒弃那些低级庸俗的东西,才 能使我们的作品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
精选可编辑ppt
18
作业
??
1. 每天写100个字; 2. 每天写一篇日记。
精选可编辑ppt
19
精选可编辑ppt

上编 写作原理论 第二章 写作主体与客体

上编 写作原理论 第二章 写作主体与客体

17
我们的大学时光~~
18
❖ 其实宿舍早上就像停尸房,偶尔诈尸起来一 个去上个厕所......下午就像养老院,大部分 都是躺在床上神智不清,只有少数几个偏瘫 的能拿起手机看看。晚上就像疯人院,又哭 又笑又乱叫。半夜就像特工部,一个个白光 蓝光在脸上晃着,键盘声响个不停。
19
❖ ❖
沁园春 考试
还往试骄甚晃惜 互看试打好教飘考 看矣作,是脑八 贺试比手,室,场 今,弊时苦。股 。卷高势交内万风 朝数出代恼死取 成;,头外里光 。风高骄。记士 绩需欲接,眼,
❖ 写作中的观察是有目的的行为、重在有所发现。 ❖ (二)主要作用:
1、是搜集写作材料的重要途径; 2、能提高写作主体的写作素养; 3、可激发写作者的写作动机和灵感。
例如:校园文学(课桌、寝室、厕所、海报等)
16
大学生活
❖ 大学生活,枯燥乏味,早起晚睡,又困又累;
铃声一响,掀起热被;出操列队,洗漱排队;
流招子一硬, ,来与耳风瞟千 高。,代背摇 互日考,景。里 手俱考天,头 喜,官互甚望纸 ,
20
上联: 考试不作弊来年当学弟 下联: 宁可没人格不可不及格
横批: 就是要过!
21
(三)观察的方法
1、定位观察——俯、仰、正、反 (1)鸟瞰式:刘鹗《老残游记》 (2)脔尝式(分割观察): 如余秋雨《这里真安静》 (3)聚焦式(透视法、以点代面观察法):
争分夺秒,收拾叠被;早餐馒头,令人反胃;
一二节课,昏昏欲睡;下课一到,起立准备;
蜂拥而上,厕所排队;跑得再快,还是没位;
三四节课,肠胃开会;伸伸懒腰,倒头再睡;
白日做梦,时光荒废;教授提问,啥都不会;
每日自习,吹牛派对;胶水信封,样样具备;

《写作》知识梳理(修订版)

《写作》知识梳理(修订版)

写作课知识点梳理10广电新闻内部资料第一章:绪论部分要点:把握现代写作的含义、作用和特性●写作的含义:简单理解为通过记写活动来制作文字产品●现代写作的特性:1.个体的创造性2.实践的操作性3.动态的综合性●现代写作的作用:1.贮存与传播信息的基本途径2.实施现代管理的必要手段3.提高人才综合素质的媒介第二章:写作主体与客体●写作素质写作素质就是作者在围绕文章的集材、运思、表达等活动中表现出来的素养,它是写作主体思想意识、文化水平、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生活积累的综合反映。

●写作主体的素质主要包括生活素养、学识修养、人格品味和审美理想四个方面。

观察能力●写作主体的能力感受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再造想象●想象的种类创造想象幻想●写作客体的构成凡是主体认识视野中的一切认识对象,都是客体。

(了解)客体与主体相对应。

对象化的自然景观(一般自然景观不能为写作客体)●写作客体群体化的社会生活个体化的人生状态外在化的精神产品对照关系同型关系●写作主客体的关系双向建构感觉主客体联系的中介表象语言第三章:写作载体与受体●写作载体四要素:材料、主题、结构、语言●写作载体:所谓写作载体,就是包含、运载写作内容的文章形体和传播媒介●1、材料要选择表现主题的材料材料的选择要选择真实的材料要选择典型的材料要选择新颖的材料真实的材料:1指实有其事确凿无疑的材料2指材料本身能反映事物的本质●2、主题主题的含义主题是作者在文章中所表达的中心内容和思想倾向主题的特性:1.)客观性 2.)主观性 3.)时代性●3、结构结构的含义结构指文章各部分按一定的组合关系联结而成的序列形式。

结构主要包括两方面的问题文章各部分的先后顺序文章各部分之间的内在联系。

结构的基本单位主要是层次和段落层次组合方式可归纳为三种基本的类型:1).纵式组合:指按时间顺序或逻辑顺序安排层次2).横式组合:指按空间顺序或事物、事理的不同类别或不同方面安排层次3).纵横交错式:指在纵向推移中,展开横向的方面,或在横断面上插入纵向发展●4、语言(不考)语言素养的培养主有以下三种途径:1.吸收生活中的鲜活语言2.博览群书,从书本上学习3.在写作实践中加强训练●写作受体解读的素质:(一)良好的身心感受素质(二)广博的文化修养素质(三)丰富的生活阅历素质写作受体对写作载体的选择●写作受体与写作载体的关系写作载体对写作受体的制约写作受体与载体的双向建构第四章:写作行为过程感知行为由模糊到清晰的过程●写作思维的过程由具象到抽象推进由整体向局部推进●写作运思的方式:(1)发散型运思:主要包括想象、联想,而联想又以链环式、辐射式和跨越式三种形式呈现。

写作 第二章写作的主体

写作  第二章写作的主体
一、写作活动的缘起 ❖ 写作活动由: ❖ 主体(写作者) ❖ 客体(写作对象) ❖ 受体(读者,诉诸对象,) ❖ 载体(写作活动的物化形式) ❖ 共四个部分组成。 ❖ 教材37页
❖ “写作主体”和传统意义上的“作者” 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 “作者”是相对于文章成品而言的, 他是文章或著作的撰写者,也是法律意 义上的该文章或著作知识产权的拥有者。 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机关、法人、组 织等。
❖ 教材43页
❖构思就是神思,是一个呈现着系统性的、
有中心及层次的、物化的整体性思维活动。 构思是写作活动和中承前启后的一个环节, 对写作成果水平的高低有着重要作用。
❖ 构,在这里不仅指结构,而且指整体。
❖ 思,是以抽象思维为主导、包括形象思维、 潜意识思维和灵感思维等的心理活动。
❖构思特点
❖1、客观性 ❖2、创造性 ❖3、整体性 ❖ 4、指导性
读的综合运用。 ❖ 表达是各种学习能力、智力的尖端反
映。 ❖ 表达几乎包括了一切高级行为、一切
艺术、一切表露出来的情绪。
❖ 3、表达的方式 ❖ 记叙、说明、议论、描写、
抒情
❖4、写作活动中的“推敲”,更 能体现主体的作用。
❖ 5、文学创作中的主体作用。
❖ 6、实用文体中的主体作用(自由度相 对小得多):文体形式的规范性,领导 的要求与交待)。但写作主体(如秘书) 仍在起着重要的作用。
也”,是有感而发,是创作主体对于客观外物有 所感悟 。 ❖ 宣泄抑忧,表达爱憎,寻觅知音,寻求共 鸣,抒情宣志。人禀七情,应物斯感,感物 吟志,莫非自然”。

刘勰《文心雕龙 》

❖ 诗缘情而绮靡。(晋) 陆机《文赋》
❖ 教材38页
2、诗言志。
❖ 语出《尚书.尧典》:“诗言志,歌永言,声依 永。”意思是:诗是用来表达人们的志意的, 歌是唱的语言。《左传》有“诗以言志”的 记载,《庄子.天下篇》说:“诗以道志”, 《荀子儒效篇》说:“诗言是其志也”,可 见“诗言志”在春秋战国时期已成为相当普 遍的认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素。
教学主要内容
❖ 第一节 写作主体主宰 着写作活动 ❖ 第二节 写作活动对主体的要求 ❖ 第三节 影响写作活动的重要主体因

一、写作活动的缘起
❖ 1、写作主体(作者)直接启动、策划和操纵写作 活动的全过程。
❖ 只要有文章和著作存在,就有其“作者”存在。作 者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机关、法人、组织等。
❖ 教材43页
❖构思就是神思,是一个呈现着系统性的、
有中心及层次的、物化的整体性思维活动。 构思是写作活动和中承前启后的一个环节, 对写作成果水平的高低有着重要作用。
❖ 构,在这里不仅指结构,而且指整体。
❖ 思,是以抽象思维为主导、包括形象思维、 潜意识思维和灵感思维等的心理活动。
❖构思特点
❖1、客观性 ❖2、创造性 ❖3、整体性 ❖ 4、指导性
的而非自身情志发出指令之后的进入写作活 动的行为。 ❖ 例秘书、调查机构等。
❖ 教材40页
将受命写作也作为写作活动的缘起之一, 将有助于从更加宽泛的意义上理解写作活动, 更为全面地关注写作行为的动因。在日常生 活中,受命而作的情况很常见,也是社会广 泛需要的。特别要说明的是,受命而作不仅 是社会普遍存在的写作现象,而且从实践看, 这种类型的写作照样可以写出好的作品。当 年鲁迅先生应老朋友之约,创作了《狂人日 记》,其实也可以算是受命而作。并且, “从此以后,便一发而不可收,每写些小说 模样的文章,以敷衍朋友们的嘱托,积久就 有了十余篇”(《呐喊·自序》)。很多文章 大家受朋友之托,为朋友的作品集写序跋, 留下了很多脍炙人口的佳作美文,也都属于 受命而作。
❖ 同时诸如日记、书信、条据、告启、诉状、 遗嘱等私务应用文,也都是为了处理个人事 务,实现信息的传递,留下历史凭据而写作 的。

❖ 所有因事而作的文章都具有一个共同的 特点,即突出的事务性。有时写作时就 把写作目的直接写在文章中。
❖ (三)受命而作(或曰遵命文学) ❖ 这里所说的受命,是指写作主体接受外来

鲁迅《且介亭杂文·门外文谈》
❖2、非文学领域的公务应用文乃至私 务应用文 , 起因于事
❖ 众所周知。除了文学写作之外,更多 写作活动发生在非文学领域,写的是处 理事务、传递信息的实用文章。很多文 章在长期使用实践中甚至已经形成了特 有的、固定的事务适用范围,范围之外 的事务不得使用。根据事务的属性,这 些因事而作的文章可以分为公务应用文 和私务应用文。

巴金《文学生活五十年》

❖ 4、这种感情并不仅仅是纯粹个体的、 自我的情感,而是时代的、民族的、众 生的情感。
❖ 其含义不仅仅是个人的亲情、爱情、友情, 而是国情、民情、风情。

❖ 一位小说家可能会描绘自己的偶然经历,即 那些支离破碎的经历,但他绝不能仅仅就这 样;他与其说是一个人,毋宁说是一类人, 与其说是一类人,毋宁说是一种激情。
读的综合运用。 ❖ 表达是各种学习能力、智力的尖端反
映。 ❖ 表达几乎包括了一切高级行为、一切
艺术、一切表露出来的情绪。
❖ 3、表达的方式 ❖ 记叙、说明、议论、描写、
抒情
❖4、写作活动中的“推敲”,更 能体现主体的作用。
❖ 5、文学创作中的主体作用。
❖ 6、实用文体中的主体作用(自由度相 对小得多):文体形式的规范性,领导 的要求与交待)。但写作主体(如秘书) 仍在起着重要的作用。

戴新安

教学目标达到:指点江山,激扬文字
[写作主体(作者毛泽东)]独立寒 秋......
指点江山,[写作客体(写作对象)] 激扬文字,[写作过程]
教学要求:写作者应树立,应追求:
❖与天地兮同寿,与日月兮齐光。

----屈原
教学目的与要求
❖ 1.理解写作主体。(写作者) ❖ 2.理解写作活动对写作主体的要求。 ❖ 3.掌握影响写作活动的重要主体因
至于文秘人员在领导的授意之下写 作各种公文的情况就更是如此了。 在这类写作中,都可以有好的作品 产生。当然,关键还是写作主体在 起作用。
二、主体在写作过程的主宰作用
(一)、主体在聚材中的主宰作用 (二)、主体在构思中的主宰作用 (三)、主体在表达中的主宰作用 (四)、主体在修改中的主宰作用
教材41页
也”,是有感而发,是创作主体对于客观外物有 所感悟 。 ❖ 宣泄抑忧,表达爱憎,寻觅知音,寻求共 鸣,抒情宣志。人禀七情,应物斯感,感物 吟志,莫非自然”。

刘勰《文心雕龙 》

❖ 诗缘情而绮靡。(晋) 陆机《文赋》
❖ 教材38页
2、诗言志。
❖ 语出《尚书.尧典》:“诗言志,歌永言,声依 永。”意思是:诗是用来表达人们的志意的, 歌是唱的语言。《左传》有“诗以言志”的 记载,《庄子.天下篇》说:“诗以道志”, 《荀子儒效篇》说:“诗言是其志也”,可 见“诗言志”在春秋战国时期已成为相当普 遍的认识。
❖ 什么是志?志向欲求,坚定执著的品质和 情感趋向。没有志就没有诗。
❖ 诗缘志而作,缘情而发。毛泽东是典 范。
3、写作,为个人的抒情宣志提供了可能
我是一个不善于讲话的人,唯其不善于讲 话,有思想表达不出,有感情无法倾吐,我 才不得不求助于纸笔,让在我心上燃烧的火 喷出来,于是我写了小说, ……我感觉到我 们的社会出了毛病,我却说不清病在什么地 方,又怎样医治……我有感情无法倾吐,有 爱憎无处宣泄……让我的痛苦,我的寂寞, 我的热情化成一行一行的字留在纸上。我过 去的爱和恨,悲哀和欢乐,受苦和同情,希 望和挣扎,一齐来到我的笔端。
2、决定写作成败的关键因素是写作 主体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综合。
❖ (1)智力因素通常是指记忆力、观察 力、思维能力、注意力、想象力等,即 认识能力的总和。它是人们在对事物的 认识中表现出的心理牲,是认识活动的 操作系统。
❖ 非智力因素是指智力因素以外的一切 心理因素,它对人的认识过程起直接制 约的作用。
❖ 材料,就是为了写作的需要而搜集的一系
列的事实和事理。根据特点可分为两类,
❖ 一是事实性材料,即客观存在的具体事物、 书本文章提供的具体事实,包括人物、事件、 数据等;
❖ 二是观念性材料,即来源于实践,并从中得 到应证的观点,包括科学原理、定义,民间 流传、谚语、格言、警句等。
❖ 如果把主题比作文章的灵魂,那么材料就是 文章的血肉。拥有充分、生动、典型、新鲜 的材料去表现主题,文章才显得内容丰富, 有较强的说服力。 大自然、人类社会、写作 主体的精神世界和网络世界都是写作材料的 宝库。
深入和了解生活,就成为无源之水。生 活是创作的源泉,生活也是想象基础; 一次美好的生活留在记忆里,日后就是 触发你想象的根基。没有生活就没有创 作,没有生活想象,你的作品会显得干 瘪而无力。 ❖ 教材46页
❖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与阅历,甚至 有厚重的历史人文背景,但你不可能经 历生活的全部。对于写作者而言,仅有 生活是不够的,必须在生活的基础上, 对世间百态人生万象发挥无限的想象力。 想象力具备一定的先天性,同时又源于 每个人的生活阅历,想象力的枯竭便是 作家创造力的结束。
❖ (爱尔兰)叶芝《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家谈 创作》

❖(二)、因事而作
❖ 大量的写作并非出于文学创作欲望,而是 传达信息,处理事务的需要。
❖ 1、文学起因于劳作(事)。 ❖ 普列汉诺夫在《原始民族的艺术》中阐
述了艺术起源于劳动的观点。《原始民 族的艺术》是对恩格斯《劳动在从猿到 人转化过程中的作用》一文核心观点的 推广和演绎。普列汉诺夫“艺术起源于 劳动”,引申为“文学起源于劳动 。而 非起源于游戏。
(三)、主体在表达中的作用
❖ 1、表达的概念
❖ 表达是将构思的结果用书面语言的形式固 定下来。
❖ 表达是将思维所得的成果用语言语音语调、 表情、行为等方式反映出来的一种行为。
❖ 表达以交际、传播为目的,以物、事、情、 理为内容,以语言为工具,以听者、读者为 接收对象。
❖教材45页
❖ 2、表达的特征 ❖ 表达是观察、记忆、思维、创造和阅
❖ 公务应用文中,不管是法定的党的机关、行 政机关或军队机关的通用公文,比如通知、 请示、函,还是诸如法律文书、经济文书、 军事文书等专用公文,或者诸如图纸、报表、 实验报告等技术公文,都是为了处理公务活 动中的具体事务,实施管理行为,实现信息 的上传下达,或为了将某些事务留下凭证记 录而写作、制发的。
(四)写作主体在修改中的主宰作用
❖ 莫泊桑从师于福楼拜(19世纪中叶法国伟大 的批判现实主义小说家,莫泊桑就曾拜他为 师。著名作品有《包法利夫人》、《情感教 育》和《布瓦尔和佩库歇》),长达七年, 终于在30岁写出名著《羊脂球》。
❖ 果戈里《钦差大臣》有六种修改稿。《死魂 灵》五种修改稿。(乞乞科夫 )
❖ 教材45页
❖曹雪芹写《红楼梦》“批阅十载, 增删五次”。“字字看来皆是血, 十年辛苦不寻常。”
❖ 法捷耶夫的一篇论文有90种修改稿。
❖ 托尔斯泰的《复活》有四种修改本。

三、写作主体是写作成败的决定因素
❖ 写作成败的决定因素是什么? ❖ 1、生活积累固然重要 ❖ 深入生活,包括从书本中了解生活。不
(一)主体在聚材中的主宰作用
❖ 写作是一种非常艰苦的脑力劳动,这种脑 力劳动的产物就是以文字符号形态出现的文 章或作品。之所以文章和作品通过脑力劳动 得以形成,是因为它有写作材料之源。假如没 有这个源泉,就不会有人类的写作这种特殊的 创造性脑力劳动,当然其文也无从产生。
❖ 这就是认识写作材料的唯物史观。这是写 作界的共识。
一、写作活动的缘起 ❖ 写作活动由: ❖ 主体(写作者) ❖ 客体(写作对象) ❖ 受体(读者,诉诸对象,) ❖ 载体(写作活动的物化形式) ❖ 共四个部分组成。 ❖ 教材37页
❖ “写作主体”和传统意义上的“作者” 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 “作者”是相对于文章成品而言的, 他是文章或著作的撰写者,也是法律意 义上的该文章或著作知识产权的拥有者。 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机关、法人、组 织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