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词中看精神养生之道
十三首古诗词看古人的养生之道

⼗三⾸古诗词看古⼈的养⽣之道1,魏武帝曹操热⼼于研究炼⽓养性之理,以求健康长寿。
在他的诗中,最精彩的⼀篇当推《步出夏门⾏·龟虽寿》。
诗⽈: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灰。
⽼骥伏枥,志在千⾥;烈⼠暮年,壮⼼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诗中以长寿动物神龟为例,说明⽣⽼病死的规律。
同时也是⼀曲养⽣之道的千古绝唱,是曹操给后世养⽣长寿的渡⼈⾦针!今⼈常⽤诗中“烈⼠暮年,壮志不已”来抒发⽼当益壮的胸襟。
2,善于养神,是重要的修⾝养性之道,也是延年益寿的良⽅。
东晋名⼠陶渊明《饮酒》诗⽈:结庐在⼈境,⽽⽆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远地⾃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
⼭⽓⽇⼣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
这⾸典型的养⽣诗,境与意会,物与⼼融,真是妙不可⾔!3,家和万事顺,家和万事兴,家中⼈和,是⼈⽣幸福之泉。
“诗圣”杜甫在安史之乱的年⽉⾥,颠沛流离,备受艰⾟,体衰神伤。
所幸的是,他家中有⽼伴体贴,⼩⼉亲昵。
这在他的《江村》诗中得到印证:⽼妻画纸为棋局,稚⼦敲针作钓钩;但有故⼈供禄⽶,微躯此外复何求?这是杜甫的肺腑之⾔。
温馨的家庭⽣活给了诗⼈⾄纯⾄厚的情,⾄深⾄⼴的爱,才使他晚年⼀度过得安闲⽽⾃在⼀些。
4,唐代诗⼈⽩居易,在诗作中有不少是抒写养⽣⽅法的。
他的“养⽣⽅法”之⼀就是勤炼⽓功。
他在《负冬⽇》诗中写道:杲杲冬⽇出,照我屋南隅。
负暄闭⽬坐,和⽓⽣肌肤。
初似饮醇醪,⼜如蛰者苏。
外融百骸畅,中适⼀念⽆。
旷然志所在,⼼与虚空俱。
从诗中可以看出,⽩居易不但爱好⽓功,⽽且已修炼到很⾼的层次。
他练功时“外融百骸畅,中适⼀念⽆”。
5,健⾝需健⼼,“⼼乐才有⾝乐”,乐观旷达,内⼼欢乐,才能健⾝强体。
怎样才能“⼼乐”呢?北宋名家程颢的⼀⾸诗,给⼈⼀个深刻的启⽰:云淡风轻近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时⼈不识余⼼乐,将谓偷闲学少年。
他认为⼈的⼀⽣,即便⽼了,⽣活也应当和少年⼈⼀样丰富多彩,以愉悦⾝⼼,欢度晚年。
古代诗词中看养生之道

古代诗词中看养生之道古代诗词中看养生之道养生,不仅现代人注重,古代的一些名人也是非常讲究的,他们常常把这些养生之道放于古诗中,让人很受启迪。
曹操的养生诗中,最精彩的当推《步出夏门行·龟虽寿》:“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诗中以长寿的动物神龟为例,说明生老病死的规律。
这首诗可以说是曹操留给后世的养生良方。
南宋诗人陆游诗云:“儿扶一老候溪边,来告头风久未痊,不用更求芎芷汤,吾诗读罢自然醒。
”吟诵一首好诗妙词,可使人产生最佳的.心理效应,这种作用能养性怡情,荡涤脏腑,宁神忘痛,对身心健康大有益处。
清代康熙皇帝对生活保健也十分重视。
他古稀之年的一首诗能概括其养生之道:“淡泊生津液,清虚乐有余。
鬓霜惭薄德,神惫恐高誉。
苦好山林趣,深耽性道书。
山翁多耄耋,粗食中园蔬。
清光绪时,东阁大学士阎敬铭给名人留下一首《不气歌》,这可以说是另一种养生诗。
《不气歌》曰:“他人气我我不气,我本无心他来气。
倘若生气中他计,气出病来无人替。
请来医生将病治,反语气病治非易。
气之为害太可惧,诚恐气病将命废。
我今尝过气中味,从此永不生真气。
”可谓是雅俗共赏、妙不可言的健身养性座右铭。
当代古文学家商承祚教授在70寿辰时写了一首幽默的明志诗:“九十可算老?八十不稀奇,七十难得,六十小弟弟,四十五十满地爬,二三十在摇篮里。
”由此诗可知,人至老年保持一颗童心,可延年益寿。
爱国学者,闻名遐迩的世纪老人袁晓园女士,在百岁华诞时写了一首《百岁感怀》诗:“不拜耶稣不参禅,不信气功不练拳。
人间哪有长生药,顺其自然过百年。
”此诗通俗易懂,且富有哲理。
袁女士曾长期旅居美国,85岁时回国定居,实现了她“树高千丈,叶落归根”的夙愿。
她把文房四宝作为自己养生之道和精神寄托,并对汉字极有研究。
良好的生活环境,开朗乐观的性格,健康的个人爱好,一切顺其自然,是她颐养天年的长寿秘诀。
「诗词鉴赏」十三首古诗词,且看古人们的养生之道

以下是十三首古诗词,这些诗词体现了古人们的养生之道:1. 《春夜喜雨》——杜甫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2. 《饮酒·其五》——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3. 《登高》——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4. 《江雪》——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5. 《静夜思》——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6.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韩愈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7. 《登幽州台歌》——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8.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9. 《春日》——朱熹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10. 《泊船瓜洲》——王之涣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11. 《望庐山瀑布》——李白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12.《长歌行》——珍惜时光,适度劳逸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13.《望洞庭》——心境平和,顺应自然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名人健康养生诗

名人健康养生诗
在我国的历史长河中,许多名人都留下了关于健康养生的诗句。
这些诗句不仅具有文学价值,还蕴含了丰富的养生智慧。
以下是一些名人健康养生的诗句。
1.陆游《食粥》:世人个个学长年,不悟长年在目前。
我得宛丘平易法,只将食粥致神仙。
陆游主张清淡饮食,钟情食粥,认为食粥可以延年益寿。
2.龚廷贤《摄养诗》:惜气存精更养神,少思寡欲勿劳心。
食惟半饱无兼味,酒至三分莫过频。
这首诗包含了龚廷贤多年从医治病、保健养生的经验,强调了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心态的重要性。
3.白居易《自觉二首》:畏老老转迫,忧病病弥缚。
不畏复不忧,是除老病药。
白居易认为保持乐观的心态,内心欢乐,方能延年益寿。
4.白居易《负冬日》:杲杲冬日出,照我屋南隅。
负暄闭目坐,和气生肌肤。
初似饮醇醪,又如蛰者苏。
外融百骸畅,中适一念无。
旷然忘所在,心与虚空俱。
白居易在这首诗中描绘了冬日晒太阳养生的场景,强调了心态平和、身心愉悦的重要性。
5.王安石《名城寺侧独行》:春山撩乱水纵横,篱落荒畦草自生。
独往独来山下步,笋舆看得绿阴成。
这首诗描绘
了王安石在山水之间独自散步的景象,表现了他在自然中寻找养生之道的心境。
6.陆游《雨后散步后园》:淡淡轻云未快晴,涓涓沟水去无声。
为怜一径新苔绿,别有墙阴取路行。
这首诗描绘了雨后园中散步的景象,展现了陆游在自然中寻求养生之愉悦的心情。
这些诗句反映了古代名人对于健康养生的理解和实践,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养生智慧。
古人健康养生诗词

古人健康养生诗词有:
1.食疗养生:唐代刘禹锡的《杂曲歌辞·浪淘沙》:日照澄洲江雾
开,淘金女伴满江限。
美人首饰侯王印,尽是沙中浪底来。
2.运动养生:南宋陆游的《老学庵笔记》:世人个个学长年,不悟
长年在目前。
我得宛丘平易法,只将食粥致神仙。
3.神态养生:明代龚廷贤的《摄养诗》:惜气存精更养神,少思寡
欲勿劳心。
食惟半饱无兼味,酒止三分莫过频。
4.睡眠养生:南宋程颢的《秋日》: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
人同。
道通天地有形外,思入风云变态中。
5.节食养生:东汉王充的《论衡》:充食不过六谷,米不可多,充
目不过五色,女不可多,充耳不过五音,六律不可多。
6.戒怒养生:明代郑瑄的《昨非庵日纂》:修身以寡欲为要,行已
以自责为先。
7.乐观养生:清代袁枚的《老行》:老行千里全凭胆,吟向千峰屡
掉头。
总觉名山似名士,不蒙一见不甘休。
8.淡泊养生:明代洪应明的《菜根谭》:天欲祸人,必先以微福骄
之;天欲福人,必先微以祸儆之。
9.静心养生:元代丘处机的《摄生消息论》:心常清静,则神安悦
而气足,反此则病生焉。
10.节制养生:明代吕坤的《呻吟语》:节嗜欲于未病之前,戒妄动
于将病之际。
古文中的养生诗句

古文中的养生诗句导语:自古养生这个话题就是被热捧的`,下面我们来看看古文中的养生诗句。
一、人年五十者,精力将衰,大法当二十日一次施泄。
——元·王珪《泰定养生主论》二、若邪盛为害,则乘元气未动,与之背城而一决,勿使后世生悔,此神而明之之术也。
——清·徐大椿《医学源流论》三、人勤于体者,神不外驰,可以集神;人勤于智,精不外移,可以摄精。
——清·梁章钜《退庵随笔》四、日出而作,日入而息。
——晋·皇甫谧《帝王世纪》五、阴之所生,本在五味,阴之五宫,伤在五味。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六、粥饭为世间第一补人之物。
——清·王世雄《随息居饮食谱》七、涌泉二穴,精气所生之地,寝时宜擦千遍。
——清·尤乘《寿世青编》八、知恬逸自足者,为得安乐本。
——明·高濂《尊生八笺》九、与其救疗于有疾之后,不若摄养于无疾之先。
——元·朱震亨《丹溪心法》十、御女之法,能一月再泄,一岁二十四泄,皆得二百岁。
——唐·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十一、要长寿,读书花月随前后。
——《类修要诀》明·胡文焕十二、衣服厚薄,欲得随时合度。
是以暑月不可全薄,寒时不可极厚。
——宋·蒲虔贯《养生要录》十三、夜卧早起三月春,缓形无努志逆生。
——南朝梁·陶宏景《养性延命录》十四、元气实,不思食;元神会,不思睡;元精足,不思欲;三元全,陆地仙。
——明·胡文焕《养心要语》十五、治身养性谨务其细,不可以小益为不平而不修,不可以小损为无伤而不防。
——晋·葛洪《抱朴子》十六、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素问·遗篇刺法论》十七、纵欲戕生,古今同慨。
——清·梁章钜《退庵随笔》十八、若耗散真精不已,疾病随生,死亡随至。
——明·高濂《尊生八笺》十九、忍怒以全阴气,抑喜以养阳气。
——晋·葛洪《抱朴子》二十、善服药者,不如善保养。
健康养生的经典古诗词

健康养生的经典古诗词古人注重养生保健,他们通过诗词的方式表达了自己的养生理念和智慧。
这些经典古诗词凝聚了古人智慧的结晶,其中蕴含着丰富的养生之道。
在以下文章中,我们将探索一些经典古诗词中所传达的健康养生方法。
第一篇:花间诗意养生中国古代的文人雅士们热爱自然和诗歌,他们常常借助自然景物来寄托自己对于健康养生的追求。
比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以雄鹰为象征,表达了“人若无疾病之患,即可登上高楼,放眼远眺”的理念。
又如杜牧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中,通过描绘凉爽的秋夜和悠闲的生活,提倡保持心情平静、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以及合理的饮食结构,来达到健康养生的效果。
第二篇:五行调理身体古代中医强调五行理论,认为五行(金、木、水、火、土)相克相生关系与人体内脏功能息息相关。
这种理论在古代的一些诗词中得到了体现。
比如杜牧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中写道:“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这两句诗中巧妙地融入了木、水元素,既表达了自然景观,又提到了与五行关联的身体调节。
这样的诗句通过抒发自然之美,进而提醒人们养生之道。
第三篇:饮食养生之道古人认为饮食对于人体健康至关重要,许多古诗中也有饮食的元素。
比如《静夜思》中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这句诗描述了夜晚明月照射在地上的景象,而“地上霜”则暗指白菜,传达了适当摄入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蔬菜对于身体健康的重要性。
第四篇:调节身心平衡古人注重调节身心平衡,将冥想和静心视为重要的养生方式。
比如白居易的《琵琶行》中写道:“当此陋室空,琴弦断了声。
天边一片云彩飞,有时归去来。
”通过这样诗意的描写,传达了沉静心境、保持身心平衡的重要性。
第五篇:锻炼养生之道在古代的一些诗词中,我们可以发现对于锻炼和运动的养生思考。
比如杜牧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中写到:“自怜短景急,还须镇日移。
”这两句诗暗指适当锻炼和坚持不懈的精神,来增强身体的灵活性和抵抗力。
总结:经典古诗词中蕴藏着丰富的养生智慧,通过描写自然景物、传达五行之道、饮食养生、调节身心平衡以及锻炼等方面,古人表达了对健康养生的追求和认识。
诗词中的养生之道

中有芦1S根,尚含晓露清。勿语
贵公子,从渠醉膻腥。”东坡羹 是在粥中加入了蔓菁和萝卜。
苏轼和陆游的食粥养生是有 医学根据的,其核心是饮食和生 活起居要有规律和节制。《黄帝 内经》中“五谷为养、五畜为 益、五果为助、五菜为充”的饮 食原则,至今仍具有指导意义。
药物预防得先机
“固脾节饮水,游乐多行 走;盘腿擦涌泉,闲坐观菖蒲; 地黄英门煎,酌饮蛤姗酒;长食 茯苓面,常餐杞菊肴。”(北宋 著名文学家苏轼《固脾》)
练习太极拳,既可用于技击,在乱
世之中安身立命;也可增强体质,
减少或防止疾病的发生。唯有如
此,弟子儿孙才可以在乱世中“成
龙成虎任方便”。
加强体育锻炼,可以养精、益
气、安神、活血,协调精气神血的
相互关系,从而气机调畅、阴阳平
衡、气血经络运行通达。现代医学
也认为,体育锻炼可以发展身体、
增强体质、调节精神、增进健康。
文天祥的说法是有根据的。人的思想活 动和疾病的发生有密切的关系,人的喜怒哀 乐可影响气机的升降出入。强烈或长期反复 的精神刺激可使气机逆乱、气血失和、阴
阳失调、脏腑功能紊乱,百病丛生。《素
诗
减少贪欲妄想,保持思想安定清
词
静,能减少不良的精神刺激和过度
的情志波动,减少疾病的发生。文
申
天祥将国家大义、民族利益置于个 人得失之上,虽然失败,但内心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代诗词中看精神养生之道
*导读:戒暴怒以养其性,少思慈以养其神,省言语以养其气,绝私念以养其心。
───《续附.养生要诀》明胡文焕看一个医
戒暴怒以养其性,少思慈以养其神,省言语以养其气,绝私念以养其心。
───《续附.养生要诀》明胡文焕
看一个医生不如交一个朋友。
───谚语
人借气以充其身,故平日在乎善养,所忌最是怒。
───《老老恒言》清曹廷栋
凡心有所爱,不用深爱,心有所憎,不用深憎,并皆损性伤神。
───《备急千金要方》唐孙思邈
大喜荡心,微抑则定;甚怒烦性,稍忍即歇。
───《退庵
随笔》清梁章钜
人但知过怒过哀足以害性,而不知过喜过乐亦足以伤生。
───《退庵随笔》清梁章钜
心乐为良药,神伤致骨枯。
───谚语
不气不愁,活到白头。
───谚语
老人之情,欲豪畅,不欲郁郁阏,可以养生。
───《类修要诀》明胡文焕
圣人胜心,众人胜欲,君子行正气,小人行邪气。
───《淮南子》西汉刘安等
多思则神殆,多念则志散,多欲则损智,多事则形疲。
──
─《养生要集》唐张湛
安则物之感我者轻,和则我之应物者顺,外轻内顺,而生理备矣。
───《苏沈良方》宋苏轼、沈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