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中的“细节描写”学习资料

合集下载

高考古代诗歌鉴赏羁旅思乡类_2023年学习资料

高考古代诗歌鉴赏羁旅思乡类_2023年学习资料

标志特征-1、诗题中多含有“驿站”“客舍”、“登高”“望-月”“忆”“孤”“寄”“行”“宿”“思”等一类能 -续深渠多雾产期要以发元宵、寒食、中秋、重审、-2、常见意象有月亮(见月怀人,望月思乡)、秋风、秋-霜、衰 (引发行人孤独、凄凉、惆怅之情)、杜鹃-心-声“不如归去”,常与哀怨、思归有关、猿啼-(象征漂-泊之人的悲 、沙鸥(喻指漂泊不定、孤苦伶仃)、孤-雁、鸿雁(鸿雁传书而思乡怀亲)、浮云,(漂泊之意)、-梧桐叶落(飘零 孤苦凄凉)、西楼、高楼、小楼、,危楼、-危栏(借人在楼、倚栏或登高远眺表现思念之情)等。-还有如寒山、烟、 色、宿鸟、,日暮等。特别是暝色渐起-日暮时分,漂泊的旅人停泊休憩,羁旅愁思也会蓦然而生。
、一第三、四句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请作简要赏析。-比喻和夸张。将迅猛的风浪夸张地比做瞬-息千里的万马,将 浪的气势夸张地形容-为能横压三江五湖,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风-浪的威势。
2、这首诗表现出作者哪些方面的情-感?请简要分析。-1、“恶风”“黄流”寓示作者生活环境的-险恶,借此表达 作者被罢职后的愤懑之-情:2、“空荒”“待残更”则表达出归家-途中的孤寂落寞之感;3、借“今白头”、-情“ 尽”表达出韶光已逝、壮志未酬的-悲苦。
课堂练习-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舟中二首(其一)①-陈师道-恶风横江江卷浪,黄流湍猛风用壮 。-疾如万骑千里来,气压三江五湖上。-岸上空荒火夜明,舟中坐起待残更。-少年行路今头白,不尽还家去国情。注】①宋哲宗绍圣元年1904,作者因党争之祸受牵-连被罢职。这首诗作于离任途中。②风用壮:表示风力-壮猛。 ·1、第三、四句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请作简要赏析。-·2、这首诗表现出作者哪些方面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常用技法-·1、借景抒情(或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羁旅思乡诗-一-般是从旅人身边的景物写起,由眼中所见、耳 所闻勾起-心中所感,进而触发诗人对遥远故乡的怀想,对家乡亲人-的思念,对温馨家庭生活的憧憬。-2、乐景衬哀 (乐景写哀)。“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以乐景来衬托哀情是羁旅思乡类诗-常用的表现手法。 杜甫《绝句》(江碧鸟逾白...)-3、对面落笔(又叫“反说”“侧面落笔”):诗人在表-现怀远、思归之情时, 直接或不仅仅直接抒发对对方的-思念之情,而是从对方着笔,想象对方思念自己之深,借-以烘托诗人的苦恨离情,常 给人以曲折有致、情韵悠长-之感。

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中的细节描写诗句

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中的细节描写诗句

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中的细节描写诗句一、原文: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

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

匈奴草黄马正肥,金山西见烟尘飞,汉家大将西出师。

将军金甲夜不脱,半夜军行戈相拨,风头如刀面如割。

马毛带雪汗气蒸,五花连钱旋作冰,幕中草檄砚水凝。

虏骑闻之应胆慑,料知短兵不敢接,车师西门伫献捷。

一、衍生注释:1. “走马川”:又名左末河,在今新疆境内。

2. “雪海”:泛指西域一带苦寒之地。

3. “轮台”:在今新疆米泉县境,封常清驻军于此。

4. “金山”:即阿尔泰山,这里泛指塞外山脉。

5. “五花连钱”:指名贵的马。

五花,即五花马;连钱,马身上的斑纹。

二、赏析:这首诗开篇描绘出走马川一带黄沙漫天的景象,那“平沙莽莽黄入天”,就像一幅巨大的黄色幕布从天边垂下,把整个天地都笼罩起来,让人感受到环境的恶劣。

“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这几句写风,那夜里吼叫的狂风,能让斗大的石头满地乱滚,多么惊人的力量啊!在这样的环境下,“将军金甲夜不脱,半夜军行戈相拨,风头如刀面如割”,将军连夜里都不脱铠甲,士兵们在半夜行军,兵器相互碰撞发出声响,那风像刀一样割着脸,这些细节生动地展现出了军队行军的艰苦和紧张。

再看“马毛带雪汗气蒸,五花连钱旋作冰,幕中草檄砚水凝”,战马身上的毛带着雪,汗水蒸腾后又立刻结成冰,军帐里写檄文时砚台里的水都结冰了,从马到士兵再到后方的营帐,全方位地刻画了西征环境的严酷。

诗人通过这些细节描写,烘托出了唐军将士英勇无畏的气概。

三、作者介绍:岑参,唐代边塞诗人。

他出身于官僚家庭,曾祖父、伯祖父、伯父都官至宰相。

岑参早岁孤贫,从兄就读,遍览史籍。

他两次从军边塞,对边塞风光、军旅生活有着深刻的体验,所以他的边塞诗写得非常出色。

他的诗风格与高适相近,后人多并称“高岑”。

四、运用片段:一、原文: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

一、衍生注释:1. “轮台”:地点,在今新疆地区,当时是唐朝的边疆要塞。

诗词中的细节描写

诗词中的细节描写

诗词中的细节描写诗歌是文学艺术中的一种独特形式,它通过精炼的语言、优美的韵律、深刻的意境表达诗人的思想和情感。

而诗词中的细节描写则是诗歌中的一种重要表现手法,它能够通过细致入微的描写让读者更加深入地感受诗人的情感和意境。

细节描写在诗词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可以增加诗歌的艺术感染力,使诗词更加具体、生动和富有表现力。

下面我们就来探讨一下诗词中的细节描写对诗歌的影响以及一些经典诗词中的细节描写。

诗词中的细节描写在描绘情景和情感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细致入微的描写,诗人可以将复杂的情感和意境表现得淋漓尽致,使读者更容易产生共鸣。

杜甫的《登高》中写到“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通过对风景的描写,展现了诗人的豪情壮志和远志远方的向往。

又如,陆游的《游山西村》中写到“土门山色里,新雨草堂前”,通过对细节的描写,让读者感受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恬淡。

细节描写不仅能够让读者更快速地融入诗歌的情感世界,同时也使诗歌更加具体和生动。

细节描写也能够丰富诗歌的意境和形象。

通过对细节的精心描写,诗人可以将所要描绘的情感和意境表现得更加深刻和生动。

王维的《相思》中写道“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这些细致入微的描写让诗歌充满了诗人对离别的难舍和思念之情。

又如,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中写到“年年馀忆闻笛处,影落明湖青黛流”,通过对元宵节夜晚的描写,营造了一种深沉的离愁别绪。

细节描写不仅可以增加诗歌的艺术感染力,而且还可以让诗歌的意境更加丰富、深刻。

在古代诗词中,细节描写常常表现为对自然的描绘。

中国古代诗词中常常出现对自然景色的描绘,通过对自然的描写来表现诗人的情感和情绪。

在李白的《静夜思》中,他写到“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通过对月光的细致描写,表现了诗人的孤独和离愁。

在苏轼的《水调歌头》中,他写到“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通过对月光和清泉的描写,营造了一种清新淡雅的意境。

自然景色的描写不仅可以让诗歌更加具体、生动,而且还可以表现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

!!!古诗鉴赏之细节描写

!!!古诗鉴赏之细节描写

初步感知
1、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 缝,意恐迟迟归。 2、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3、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4、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5、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 梦,不得到辽西。
细节描写即细微的动作描写
秋思 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பைடு நூலகம் 邯郸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分析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诗人截取了“抱膝灯前影伴身” 的生活细节,刻画了远行游子客舍 枯坐的神态。以游子在静夜中,只 能抱膝枯坐在孤灯前,唯有影子相 伴这一细节,来渲染悲凉气氛,反 映游子思家之情。
王安石评论张籍诗歌的风格 :“看似 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试析张籍 此诗写了生活中哪个“寻常”的细节?表达 了他什么样的情感?
诗中作者写了这样一个细节:家书 将要发出时,又觉得有话要说,故 “又开封”。作者客居洛阳见秋风起, 从而引起对家乡亲人无限的深切思念, 所以又打开信封补写,让人在看似平 常的描写中深味到作者浓浓的乡思。
15. 1、细节描写:“背手抽金镞, 翻身控角弓”。细笔刻画射手的一招 一式的娴熟、灵巧; 2、侧面烘托:“白马骤迎风” 通过刻画白马洒脱的形象,烘托骑士 的英姿。“万人齐指处,一雁落寒空” 描写围观者欢声雷动的场面和落于寒 空的猎物,从侧面表现射手超凡卓越 的技艺。
所谓细节描写是指 文学作品中对人物动 作、语言、神态、心 理、外貌以及自然景 观、场面气氛等细小 环节或情节的描写。

2012届鉴赏诗歌的描写手法

2012届鉴赏诗歌的描写手法

描写手法
1、细节描写 、
细节,就是文学作品中最有情趣、 细节,就是文学作品中最有情趣、最 耐人寻味、最能引起人们想象的片刻;或写 耐人寻味、最能引起人们想象的片刻 或写 人物的一句话,一个动作,一颦一笑; 人物的一句话,一个动作,一颦一笑;或 写平常生活场景中的一瞬。 写平常生活场景中的一瞬。 唐诗宋词元散曲》 《唐诗宋词元散曲》 P9《越女词五首 》其三 《 P76《双调 沉醉东风》 《 沉醉东风》
• 【注】①陈与义(1090-1138):字去非,号简斋,洛阳人。这 ):字去非 陈与义( ):字去非,号简斋,洛阳人。 首诗作于政和八年( ),当时作者正闲居京城等候授职 首诗作于政和八年(1118),当时作者正闲居京城等候授职。 ),当时作者正闲居京城等候授职。 祝融:火神,这里指夏季。 四壁:家徒四壁,指穷困。 ②祝融:火神,这里指夏季。③四壁:家徒四壁,指穷困。④衮 众多,这里指众多居高位而无所作为的官吏。繁华地: 衮:众多,这里指众多居高位而无所作为的官吏。繁华地:指京 城。
2、渲染 、
• 渲染:对环境、景物进行多方面的描绘 渲染:对环境、 形容,以突出形象,增强艺术效果。 形容,以突出形象,增强艺术效果。 • 渲染属于正面描写,往往是一两句可以 渲染属于正面描写 正面描写, 了结的,诗人偏偏要一而再, 了结的,诗人偏偏要一而再,再而三地 描叙。 描叙。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 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 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 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杜甫《登高》) 杜甫《登高》 首联“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首联“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写登高之所见闻。天高气爽,风声猎猎, 写登高之所见闻。天高气爽,风声猎猎,峡中哀猿 长啸,江渚清水环绕,在水清沙白的背景上,群鸟 长啸,江渚清水环绕,在水清沙白的背景上, 迎风飞翔,诗句通过六个特写镜头, 迎风飞翔,诗句通过六个特写镜头,渲染出秋天的 肃杀苍凉。不难看出,风急、天高、猿啸,清渚、 肃杀苍凉。不难看出,风急、天高、猿啸,清渚、 白沙、飞鸟, 白沙、飞鸟,这些景物描写对于肃杀苍凉的秋天来 它们都是正面的描写。 说,它们都是正面的描写。这样的正面描写就是渲 染。

诗词中的细节描写

诗词中的细节描写

诗词中的细节描写诗词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它以其优美的语言和深刻的意蕴吸引着世人的目光。

而其中的细节描写更是让人留连忘返,仿佛置身其中。

诗词中的细节描写不仅可以让读者感受到作者的情感和意境,更能够在脑海中勾勒出一个栩栩如生的画面。

在中国古代诗词中,细节描写可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元素,它通过对物象、景物、动物、人物等微小的描绘,将整个作品的氛围和情感表现得淋漓尽致,让读者身临其境,感受其中的美好和深邃。

诗词中的细节描写可以让作品更加生动形象。

在《将进酒》中,李白用“银鞍照白马”的描写,展现了酒兴勃发,兴致勃勃的情景,这样的描写让人仿佛可以看到满脸红光、玉颜如花的画面。

在《桃花源记》中,陶渊明描绘了一个幽静恬淡的世外桃源,他用“深竹、绿水、鸣禽”等生动的词语,给读者勾勒出了一个清澈明净、肆意生长的世外桃源,读者仿佛可以看到阳光透过绿荫,轻风吹拂青竹的景象。

这些细节描写使得作品更加生动形象,吸引着读者的眼球,让人仿佛可以置身感受其中所描绘的情境。

诗词中的细节描写可以展现出作者的情感和意境。

在苏轼的《水调歌头》中,他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一句来描绘出对亲人、对故土的深情祝福。

苏轼通过描绘皓月当空、千里共美景的细节,表达了自己对家人的深情厚爱和对故土的眷恋之情。

在这里细节描写不仅仅是一种描绘技巧,更是作者内心深处真挚情感的表现。

在李白的《将进酒》中,他用“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一句,形象地描绘了酒兴勃发、壮志豪情的场景,将作者内心的豪放和豪情通过这一细节描写展现得淋漓尽致,使得作品更加富有情感和意境。

诗词中的细节描写可以勾勒出丰富的意象和象征。

在杜甫的《登高》中,他用“小草沾衣裳,飞花入眼睛”一句,通过对飞花和小草的描绘,揭示了登高远眺的壮丽景色,从而勾勒出了壮丽雄伟的山水风光,表达了对壮美自然景观的向往之情。

在王维的《山居秋暝》中,他用“动摇素月清辉,静噪丝竹新声”一句,通过对月光和竹声的描绘,勾勒出了一个宁静幽雅的秋夜场景,表达了对宁静幽雅生活的向往之情。

考点32:古诗文阅读—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讲义)(原卷版)

考点32:古诗文阅读—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讲义)(原卷版)

考点32 古诗文阅读—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讲)一、必备知识表达技巧是指作者在塑造形象、营造意境、表达思想感情时所采取的特殊方式。

它的含义非常广泛,简单说包括各种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表达方式、构思立意方面的技巧。

从高考命题角度和命题方式看,高考对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考查,主要包括判断技巧名称、分析技巧用法、比较技巧异同和评价技巧效果等。

下面将高考常考的表达技巧以图表方式列出,以便考生对此有一个系统直观的理解。

表达技巧⎩⎪⎪⎪⎨⎪⎪⎪⎧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夸张、借代、双关等表现手法:衬托、对比、象征、烘托、比兴、用典等表达方式⎩⎪⎪⎨⎪⎪⎧抒情方式⎩⎪⎨⎪⎧直接抒情间接抒情⎩⎪⎨⎪⎧借景抒情触景生情寓情于景描写方式⎩⎪⎨⎪⎧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虚实结合动静结合视听结合点面结合构思技巧:以小见大、卒章显志、抑扬、借古讽今、托物言志等(一)诗歌中常见的修辞手法对修辞手法的考查一般分两个层面:一是辨认修辞格并具体解说,二是说明其表达效果。

此类试题所涉及的修辞手法主要有比喻、比拟、夸张、借代、双关等。

高考对修辞手法的考查,一般要求结合具体内容作具体分析,而不能泛泛而谈。

1.比 喻比喻,“以彼物喻此物也”。

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三类。

它的主要作用是:化平淡为神奇,化板滞为生动,化抽象为具体,化深奥为浅显。

2.比 拟(1)拟人赋予事物以人的行为特点,它使得形象鲜活,表意丰富,生动传神地表达作者的情感。

(2)拟物把人当作物,或把此物当作彼物来写的修辞手法,它可以给人以形象感、新奇感,收到生动的富有情趣的表达效果。

3.夸张为了表达强烈的思想感情,突出某种事物的本质特征,运用丰富的想象力,对事物的某些方面着意夸大或缩小,作艺术上的渲染,这种修辞手法叫作夸张。

夸张的作用是能更突出、更鲜明地表现事物,增强语言的感染力。

4.借代借代是不直接说出要说的事物,而借用与它有密切关系的事物来代替:或局部代整体,或整体代部分,或特征代本体,或具体代抽象等。

诗词中的细节描写

诗词中的细节描写

诗词中的细节描写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唐代:岑参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
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1. 武判官归京
细节描写:诗中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描述了秋风萧瑟的景象,同
时通过这一描写传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寂寥之感。

解析:这一细节描写不仅展现了自然景观的美丽和壮丽,更重要的是通过对大自然的
描绘,传递了诗人对于离别和孤独的感受。

秋风萧瑟,无边落木,长江滚滚而来,与诗人
的离别心情相呼应,使整首诗情感更加深刻。

2. 万里悲秋
细节描写:诗中的“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向人们展现了诗人漂泊异乡、长年奔波的生活状况,以及诗人内心的苦闷和无奈。

解析:这一细节描写通过对诗人生活状态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于离故乡的思念之情,以及对于漂泊流离生活的痛苦和无奈。

诗人似乎总是在秋天、在异乡、在长年的奔波中度过,这种沉重的心境通过细节的描写被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古代诗歌中的“细节描写”
中国古典诗词一般篇幅短小精悍,同样不能忽视了其中的细节描写。

常言道:一滴水能反映出太阳的光辉,一片枯叶能显现肃杀的清秋,窥一斑而见“全豹”;文学作品中真实生动的细节描写,也能获得这种“见微而知著”的效果。

一首小诗,以细节为中心组成全篇,往往能显得凝炼、集中、韵味无穷。

像暴露杨贵妃贪食荔枝的腐化生活,在
精品文档
杜牧的笔下,仅凝结成四句小诗:“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诗人仅摄取杨贵妃看到跑马飞送荔枝的人发出会心一笑的细节入诗,一切尽在不言中了。

诗人的隐讽态度在于“妃子笑”与“无人知”,由此可见,千里迢迢飞送荔枝,完全为了博得一人的欢心,至于外人是不知内情的,看到快马飞驰的紧急情况,或许以为是为了军国大事呢?“妃子笑”的细节,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元稹的小诗《行宫》,寓引古鉴今之意,抒凭吊今昔之情,向来极负盛名。

诗云:“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

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

”诗人只是选取了白头宫女“闲坐说玄宗”的细节组成全篇。

按说,这些宫女从红颜到白发,在冷宫痛苦熬煎了一生,其罪,非玄宗而谁?她们应该怨玄宗、怒玄宗、恨玄宗,然而,诗人抛开了许多激烈的事情不用,只是让这些宫女,闲坐无聊,数说玄宗昔时的繁华,谈资以消磨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时光。

如今,她们既不愤激,也没有感叹,只是麻木地说说而已,甚至谈起自己的过去,像谈论别人的故事一样,心如死水,无怨无恨。

“闲坐说玄宗”看似轻笔带过,然而,厚积薄发,蕴含了诗人多少不胜今昔之感慨!所以,沈德潜赞曰:“只说玄宗,不说玄宗长短,佳绝!”
下列小诗,都是以细节描写为中心组织全篇,显得摇曳多姿,昭畅述情。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鸣铮金栗柱,素手玉房前。

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

——李端《听筝》
诗人抓取“时时误拂弦”的典型生活细节,将一位弹筝女子为博取青睐而故意弹筝出错的形象,写得细腻,富有情趣。

禁门宫树月痕过,媚眼惟看宿燕窝。

斜拔玉钗灯影畔,剔开红焰救飞蛾。

——张祐《咏内人》张祐以“剔开红焰救飞蛾”的细节,表现了宫女幽居深宫的哀怨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刘禹锡《乌衣巷》刘禹锡的《乌衣巷》,通过“燕子”的细节,抒发了古今盛衰的感慨
城南倒社下湖忙,阿老龙钟七十强。

犹有嫁时尘埃镜,东涂西抹不成妆。

——陆游《阿老》
陆游的两首小诗,运用细节使诗篇洋溢着生动、活泼的气息,大有奇趣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张籍《秋思》
张籍的《秋思》,运用细节描写,更是平中见奇,有点铁成金之妙。

《秋思》表现的是行客思念故乡的常情,前三句平平常常,“意万重”也好,“说不尽”也好,只是一般地直抒胸臆,眼看此诗在平庸的叙述中失掉了艺术的光辉,然而,最后结出“行人临发又开封”,使境界突现,形神逼露,骤然振起了全篇的精神,致使潘德舆在《养一斋诗话》,推崇为“七绝之绝境,盛唐巨手到此者亦罕”。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

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客入来,袜刬金钗溜。

和羞走。

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李清照《点绛唇》此词为清照早年作品,写尽少女纯情的神态。

词人巧妙利用少女为了掩饰一下自己偷偷看闯进来的翩翩少年却去“嗅青梅”这一细节,把一个少女惊诧、惶遽、含羞、好奇以及爱恋的心理活动,栩栩如生地刻画出来,在我们心中立起了一个天真纯洁、感情丰富却又带有几分矜持的少女形象。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白居易《邯郸冬至夜思家》
为了反映游子思家之情,诗人截取了“抱膝灯前影伴身”的生活细节。

以游子在静夜中,只能抱膝枯坐在孤灯前,惟有影子相伴这一特写镜头,来渲染悲凉气氛。

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