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__辐射理论
传热学 第三章 辐射换热

q = E − AEb
A
(1-A)Eb
w/m2
当温度相等时, 当温度相等时,两表面处于 热平衡状态, 热平衡状态,q=0,于是得到 , E=AEb
第三章 辐射换热 热辐射的基本概念
五、基尔霍夫定律
上式可以写成: 上式可以写成:
E = Eb A
推广到任何物体得到: E1 = E2 = E3 L = E = E 推广到任何物体得到: b A1 A2 A3 A 上式就是基尔霍夫定律的数学表达式。 上式就是基尔霍夫定律的数学表达式。它可以表述 在热平衡条件下, 为:在热平衡条件下,任何物体的辐射力与吸收率的 比值,恒等于同温度下黑体的辐射力。 比值,恒等于同温度下黑体的辐射力。
第三章 辐射换热
热辐射是热传递的三种基本方式之一, 热辐射是热传递的三种基本方式之一,它是 由电磁波来传递能量的现象, 由电磁波来传递能量的现象,与导热和对流有着 本质的区别。辐射换热是互不接触的物体之间通 本质的区别。 过相互辐射进行热交换的过程。 过相互辐射进行热交换的过程。
第三章 辐射换热
第三章 辐射换热 热辐射的基本概念
四、黑度
物体的黑度表示该物体辐射力接近绝对黑体辐射力 的程度。 的程度。
E ε= Eb
第三章 辐射换热 热辐射的基本概念
五、基尔霍夫定律
如图设有两个表面,一个是黑体,一个是灰体。 如图设有两个表面,一个是黑体,一个是灰体。 两个表面互相平行,距离很近, 两个表面互相平行,距离很近,于是从一块板上发射 的辐射能全部落到另一块板上。若板1为黑体表面 为黑体表面, 的辐射能全部落到另一块板上。若板 为黑体表面, 其辐射力、吸收率、和表面温度分别为E 其辐射力、吸收率、和表面温度分别为 b,Ab和 T1, 为灰体表面, 板2为灰体表面,其辐射力、吸收率、和表面温度分 为灰体表面 其辐射力、吸收率、 别为E,A和 T2。 别为 和 。
第三章 辐射对人体的影响和防护标准

2.2 作用的效果
影响因素:剂量大小、细胞的增殖能力
作用:一类是对细胞的杀伤作用,即使受照射细胞死亡或受伤, 细胞数目减少或功能减低,结果影响了受照组织或器官的功 能,表现为确定性效应,如急性放射病,造血功能障碍。 一类是对细胞的诱变作用,主要表现为诱发细胞发生癌变(致
癌),诱发基因突变 (致突)和先天性畸形(致畸)。
电离辐射剂量与防护概论
第三章 辐射对第人体的影响和防护标准
第一节 辐射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第二节 人体受到照射的辐射来源及其水平
第三节 辐射防护的基本原则和标准
第一节 辐射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一、辐射作用的过程
1. 辐射的初始作用
目的:在分子水平上,了解辐射损伤的机理。 基础:电离和激发,改变原子或分子的状态,从而导致细
辐射效应按剂量—效应分类 随机性效应:是指辐射效应的发生几率(而非其严重程度)与剂
量 相关的效应,不存在剂量的阂值。主要指致癌效应和遗传效
应。 确定性效应:是指辐射效应的严重程度取决于所受剂量的大小。 这种效应有一个明确的剂量阂值,在阂值以下不会见到有害效 应,如放射性皮肤损伤、 生育障碍。
a.随 机 效 应特点: (1)发生概率与剂量有关. (2)严重程度与剂量无关 (3) 线性比例、无阈
——核电站 反应堆运行: 大气,Kr、Xe、I、3H、14C、16N、35S、41Ar; 水中,3H和裂变产物。
后处理:
长寿命核素,3H、14C、85Kr、90Sr等,以及超铀元 素的同位素。
核能生产所致居民人均年剂 量当量,美国、加拿大为
310-8Sv,英国为2.510-6Sv
核电力生产持续到2500年时的年人均当量剂量预计值 项目
可能造成机体死亡、远期癌变以及后代的遗传改变等。
大气遥感第三章:太阳辐射在大气中的吸收和散射1

1.05
0.001
2.5
31000
0.78
0.06
1.1
320
2.6
1500000
0.79
1.75
1.15
2300
2.7
2200000
0.8
3.6
1.2
1.6
2.8
800000
0.81
33
1.25
0.018
2.9
65000
0.82
135
1.3
290
3
24000
0.83
66
1.35
20000
3.1
23000
• 它是在大气温度变化范围内唯一可以发生相变 的成分。由于水的三态都善于吸收和放射红外 辐射,因而对地面和空气的温度变化也有一定 的影响。
大气遥感
水汽的吸收系数
(m) kl,w (m-1) (m) kl,w (m-1) (m) kl,w (m-1)
0.691.6源自0.9327001.85
220000
0.84
15.5
1.4
110000
3.2
10000
0.85
0.3
1.45
15000
3.3
12000
0.86
0.001
1.5
1500
3.4
1950
0.87
0.001
1.55
0.17
3.5
360
0.88
0.26
1.6
0.001
3.6
310
0.89
6.3
1.65
1
3.7
250
0.9
210
第三章 热辐射的基本定律

令 x = c2/λT 则 λ= c2/xT dλ=-(c2/x2T)dx (积分限λ:0~∞,则x:∞~0)
c1 Mb (e 5 (c 2 / xT )
0
0
c2 ( c2 / xT )T
c2 1) ( 2 )dx x T
1
c1 c2
4 4
x 3T 4 (e x 1) 1 dx
知道一个λT值,就对应一个f(λT)值,即知道一个 温度T,就得到某波长处的辐射出射度Mλ。 这样即可查表得到Mλ,而不用普朗克公式计算了。
知道一个λT值,就对应一个f(λT)值,即知道 一个温度T,则在某波长处的辐射出射度Mλ 为 M f (T )M f (T ) BT 5
m
这样即可查表得到Mλ,而不用普朗克公式 计算了。
例3 如太阳的温度T=6000K并认为是黑体, 求其辐射特性 1.其峰值波长为 2898 m 0.48m 6000 2、全辐射出射度为
M T 5.67 10 6000 7.3 10 W / m
4 8 4 7 2
3、紫外区的辐射出射度为
M 0~0.4 0.14M
M m
根据普朗克公式
M b
c1
1
2
5 e c
/ T
1
根据维恩最大发射本领定律
M bm
c1
1 ec2 / mT 1
m
5
BT 5
所以
c1 1 M 5 e c2 / T 1 c1 1 f (T ) 5 5 c 2 / T 5 M m BT B T e 1
1
f ( .T )
令x = c2/λT
M ( x)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择性必修三 第3章第4节 普朗克黑体辐射理论 练习

普朗克黑体辐射理论练习一、单选题1.关于对热辐射的认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热的物体向外辐射电磁波,冷的物体只吸收电磁波B. 常温下我们看到的不发光物体的颜色是反射光所致C. 辐射强度按波长的分布情况只与物体的温度有关,与材料种类及表面状况无关D. 常温下我们看到的物体的颜色就是物体辐射电磁波的颜色2.下列描绘两种温度下黑体辐射强度与波长关系的图中,符合黑体辐射实验规律的是()A. B.C. D.3.对黑体辐射电磁波的波长分布的影响因素是()A. 温度B. 材料C. 表面状况D. 以上都正确4.1900年,普朗克在研究黑体辐射时,认为其辐射的能量是不连续的,而是一份一份的,由此引入了一个常量ℎ(普朗克常量),普朗克常量的引入开创了量子论.物理学家金斯曾说过这样一句话:“虽然h的数值很小,但是我们应当承认,它是关系到保证宇宙存在的,如果说h严格等于0,那么宇宙的物质,宇宙的物质能量,将在十亿万分之一秒的时间内全部变为辐射.”关于h的单位,用国际单位制中的基本单位表示,正确的是()A. J·sB. J/sC. kg·m2/sD. kg·m2·s35.某激光器能发射波长为λ的激光,发射功率为P,c表示光速,h为普朗克常量,则激光器每秒发射的能量子数为()A. ℎPλc B. λPℎcC. cPλℎD. λPℎc6.波粒二象性是微观世界的基本特征,以下说法正确的有()A. 光电效应现象揭示了光的波动性B. 热中子束射到晶体上产生衍射图样说明运动的中子具有波动性C. 黑体辐射的实验规律可用光的波动性解释D. 动能相等的质子和电子,它们的德布罗意波长也相等7.第26届国际计量大会于2018年11月通过决议,正式更新了千克、安培、开尔文和摩尔四个基本单位的定义,国际测量界的百年夙愿终于实现−−国际测量体系将全部建立在基本物理常数上,大大提高了计量的稳定性和精确性.比如,最受关注的“千克”,不再以具体实物的质量来定义,而将以量子力学中的普朗克常数h为基准,经过一系列物理换算,算出质量.已知普朗克常数与频率的乘积可以表示能量,下列属于用国际单位制的基本单位来表示普朗克常数h 单位的是()A. J/sB. Kg.m2/sC. Kg⋅m2/s3D. N⋅m⋅s8.一盏电灯发光功率为100W,假设它发出的光向四周均匀辐射,光的平均波长λ=6.0×10−7m,在距电灯10m远处,以电灯为球心的球面上,1m2的面积每秒通过的光子数约是(普朗克常量ℎ=6.63×10−34J·s)()A. 2×1017B. 2×1016C. 2×1015D. 2×10239.“测温枪”(学名“红外线辐射测温仪”)具有响应快、非接触和操作方便等优点。
大气科学概论第三章大气辐射

• 速度即光速。
1.电磁波谱
例:波长10 m对应的频率和波数?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is characterized by its frequency ,
wavelength , wave number
or photon energy
大气辐射
1. Electromagnetic Spectrum(电磁波谱) 2. Radiometric Quantities(描述辐射场的基本 物理量) 3. Blackbody Radiation (黑体辐射) 4. Scattering in the Atmosphere(大气散射)
辐射的基本知识
马克斯-普朗克
• 然后,普朗克指出,为了推导出这一定律,必须 假设在光波的发射和吸收过程中,物体的能量变 化是不连续的,或者说,物体通过分立的跳跃非 连续地改变它们的能量,能量值只能取某个最小 能量元的整数倍。为此,普朗克还引入了一个新 的自然常数 h = 6.63×10^-34 J·s。
• 这一假设后来被称为能量量子化假设,其中最小 能量元被称为能量量子,而常数 h 被称为普朗克 常数。
• 不同波长的电磁波有不同的物理特性,因此可以用波长来区分辐 射,并给以不同的名称,称之为电磁波谱。
电磁波谱
长波: 大于4微米 短波: 小于4微米 • 紫外线 (ultraviolet):
– uv-A: 0.315-0.400 微米 – uv-B: 0.280-0.315微米 – uv-C: 0.150-0.280微米
马克斯-普朗克
• 1929年与爱因斯坦共同获马克斯·普朗克奖章,该 奖项由德国物理学会于该年创设;
第三章 热辐射的基本规律

8hv 1 w d h K BT dv 3 c e 1
3
8hv 1 w h K BT 3 c e 1
3
以频率为变量 的普朗克公式
w :单位体积、单位频率间隔内的辐射能,也就是
辐射场的光谱能量密度。 c c d 2 d
w
8hc
5
E
E
C1
5
e
C2 T
V E 2 3 3e c
维恩公式 实验曲线
维恩的公式只在高频(短波长)端和实验结果相符。
三,瑞利-金斯的黑体辐射公式
根据经典理论的能量均分定理,一个谐振子的能量
1 包含两个平方项,每个平方项的平均能量为: K BT 2 在 d 的频率范围内,可能的驻波模式数:
第三章 热辐射的基本规律
§3.1 发光的种类
1,化学发光 直接发光
简接发光
2,气体放电(电致气体放电发光) 辉光放电 低(气)压放电
弧光(电弧)放电 火花放电
常(气)压放电
3,场致发光(电致发光):载流子复合发光 发光二极管(LED)
电致发光显示屏
4,电(子)激发发光 如:电子显象管 5,光致发光 6,热辐射 物体基于自身温度而向外发射的电磁辐射。 (温度辐射) 荧光
dP LdA cosd
dt时间内通过dA的能量为:
d dA cdt
dQ LdA cosddt
这些能量原来处在截 面积为dA,高为 cdtcosθ 的柱体内,所以 θ 方向的 辐射能量密度为:
dQ LdA cos ddt Ld dw dV dAcdt cos c
两种近似式在不同λT值的计算误差
第三章 辐射传热

2、贝尔定律
气体辐射的衰减规律
当热辐射进入吸收性气体层时,因沿途被气体 吸收而衰减。为了考察辐射在气体内的衰减规律, 如图所示,我们假设投射到气体界面 x = 0 处的光 谱辐射强度为 L ,0 ,通过一段距离x后,该辐射变
为
为
L , x
dL , x
。再通过微元气体层 dx 后,其衰减量
。
dL , x 理论上已经证明, 与行程 dx L , x
22
19
3 两个重要特例 a 有一个表面为黑体。黑体的表面热阻为零。其网络
图见图a。此时,该表面的温度一般是已知的。 b 有一个表面绝热,即该表面的净换热量为零。其网
络图见图b 和c,与黑体不同的是,此时该表面的温度 是未知的。同时,它仍然吸收和发射辐射,只是发出的 和吸收的辐射相等。由于,热辐射具有方向性,因此,
2
微波: 103< < 106 m 微波炉就是利用微波加热食物,因微波可 穿透塑料、玻璃和陶瓷制品,但会被食物中水 分子吸收,产生内热源,使食品均匀加热。 理论上热辐射的波长范围从零到无穷大, 但在日常生活和工业上常见的温度范围内,热 辐射的波长主要在 0.3m 至 100m 之间 , 包括部 分紫外线、可见光和部分红外线三个波段 。
16
2)吸收比
g
* * g CH 2O H C CO2 CO2 2O
式中修正系数
C H 2O
和 CCO
2
与发射率公式中
和 的确
* * 的处理方法相同,而 CO , H 2O 2
定可以采用经验公式
3)在气体发射率和吸收比确定后,气体与黑体外壳之间 的辐射换热公式为:
第三章
3-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线辐射不同于点辐射的重要特点是,线辐射不仅包括辐射干线 向两翼的辐射,还包括辐射干线上下游之间的辐射。这样,上 下游的纵向线辐射和向两翼的垂直线辐射就同时向两个方向推 开,由此形成了一个有效的线辐射体系。辐射的范围和程度都 比点辐射宽广。 • 在这样一个辐射体系中,辐射的过程很可能是这样的:辐射干 线上的中心城市把两翼地区和上下游地区联系起来,上下游的 资金、技术、人才、自然资源和思想观念、思维方式以及生活 习惯等和辐射干线上的中心城市进行流动和传播,再由中心城 市向两翼地区辐射和传播;或者反过来,两翼地区的资金、技 术、人才、自然资源和思想观念、思维方式以及生活习惯等首 先和辐射干线上的中心城市进行辐射和传播,然后再由中心城 市向上下游地区辐射和传播。 • 可见,如果辐射力足够强,那么,线辐射的效果肯定比点辐射 好,影响面也更大。因此,我们在高度关注点辐射的同时,应 该更加重视线辐射的作用。
• 2、线辐射 • 线辐射一般以铁路干线、公路干线、大江大河以及 大湖沿边航道和濒临沿海的陆地带为辐射的带状源, 向两翼地区或上下游地区推开。 • 这里,我们把铁路干线、公路干线、大江大河以及 大湖沿边航道、濒临沿海的陆地带称为辐射干线。 • 和点辐射一样,通常,辐射干线上的城市或地区的 经济发展水平和现代化程度相对比较高,辐射干线 两翼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现代化进程相对较低。于是, 辐射干线上的城市或地区的资本、技术、人才和先 进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就会和两翼落 后地区相互传播,传播的结果可能会使两者之间是 实现优势互补,从而在整体上推动整个地区的经济 发展和现代化进程。关于这方面的辐射特点和辐射 过程,和点辐射的完全一致,智力就不进行重复分 析。
• 在辐射干线上,最大的特点是上下游之间交通那个 方便,人员流动频繁,经济交易中的交易成本较小, 经济资源周转快,信息业相对更加畅通,因此,辐 射的效率更高。于是,辐射干线上经济发展水平和 现代化进程较高的城市或地区在向两翼辐射的同时, 必然更加容易向上下游之间辐射。 • 在运输的角度来看,在铁路干线、公路干线和濒临 沿海的陆地带上,自然资源的流动没有上下游方向 的区别,因为上下游方向的运输成本基本相同。但 是在大江大河干线上,由于水流的方向问题,自然 资源由上游向下游的流动成本比反方向低,因此, 上游自然资源赋予的城市或地区向下游输出自然资 源,是比较经济的,反之,则是不经济的。这也是 解释了在世界各国现代化进程的初期,大江大河沿 边的下游经济发展速度通常比上游快,因为下游地 区往往先行一步,现代化程度相对较高。
• 在点辐射过程中,资本向投资回报率较高 的地区流动是一种必然状态。 • 技术通常由中心城市向周边地区流动。 • 人才流动比较复杂。 • 思想观念、思维方式和生活习惯的辐射同 样十分重要。 • 自然资源和劳动力的辐射通常表现出单向 辐射的特点。即主要由周边落后地区向中 心城市流动。
• 以上我们分析了点辐射的特点和过程,需 要指出,点辐射的有效进行,必须依赖良 好的辐射媒介,即良好的交通、信息传播 中的表现 • 1、从国家发展的差异来看,凡是经济开放的国家,经济发展水 平就高、速度就快;凡是封闭的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就低,速度 就慢; • 2、从我国改革开放前后经济发展速度的差别来看,改革开放前 的对外封闭使我们不能与发达国家形成经济辐射,经济发展长 期处于低水平和低速度中; • 3、从我国区域发展的差别来看,东、中、西部地区经济梯度差 距在于接受国内外的经济辐射的强度不同; • 4、城乡发展差异在于存在着不同的经济辐射,城市更易于接受 来自其他地方的辐射; • 5、产业相对伊利的差别在于其存在不同的经济辐射强度; • 6、从其一收益的级差来看,不同类型企业的利润级差在于经济 辐射的不同。
第二节 经济辐射理论的主要内容及 形式
• 一、经济发展中的辐射理论 • 现代化和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城市和地区与现代化和经 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城市和地区之间存在着类似物理学中 的辐射: • (1)两者之间存在着彼此的辐射; • (2)现代化和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城市或地区首先并 较强地向周边城市或地区辐射,在此基础上逐步推开; • (3)辐射的媒介主要是道路、交通、通信等,它们所 决定的市场一体化水平,直接决定着辐射的有效性; • (4)现代化和经济发展中辐射的是所有影响现代化和 经济发展的积极因素和消极因素。
• 跳跃式肤色和是指经济发展水平和现代化程度 相对较高的地区跨过一些地区,直接与落后地 区进行资本、技术、人才、市场信息、自然资 源和思想观念、思维方式以及生活方式的流动 和传播,使后者发展速度进一步加快,这种辐 射从空间上来看是跳跃式的,先进地区和落后 地区之间出现一个盲区。
• 在点辐射和线辐射中也存在摊饼式和跳跃式辐 射,只是不如面辐射中表现的如此突出。
• (2)点辐射、线辐射、面辐射并没有既定的顺序, 并不是由点及线、由线及面的过程。在一个辐射体 系中,三者可能同时存在。点辐射、线辐射、面辐 射是我们把整个辐射体系分拆以后得到的三种基本 辐射形式。 • (3)从辐射的机制来看,点辐射是最简单的一种 辐射形式,线辐射无非是由大量点辐射构成的更加 复杂的辐射网络,或者说,大量的点辐射排列成一 条线,就形成了线辐射。而面辐射是最复杂的一种 辐射形式,在一个面辐射网络中,既有大量的点辐 射,也有许多线辐射,这些点辐射和线辐射交织组 成的辐射网络在向外推开时,就形成了我们所说的 面辐射。
• 三、经济辐射的三种主要形式
• 根据辐射的方式分类,经济辐射可分为点 辐射、线辐射和面辐射。
• 1、点辐射 • 点辐射一般以大城市为中心向周边地区推开。从静 态的角度看,中心城市的现代化程度和经济发展水 平相对较高,技术、人才、资本相对较为充分,居 民思想观念、思维方式和生活习惯也较为先进,但 自然资源和劳动力可能相对较为匮乏。而周边落后 地区的自然资源和劳动力很可能比较充裕,但资本 积累和技术进步的速度相对可能较慢。这样,如果 周边地区和中心城市能够很好滴实现优势互补,则 可以大大加快以中心城市为核心的地区现代化和经 济发展速度。
• 在面辐射中,摊饼式辐射通常具有更大的 现实性。一方面,摊饼式的辐射距离比跳 跃式辐射短,资本、技术、人才、市场信 息、自然资源和信息的流动成本小,辐射 效率更高;另一方面,由于居民之间的思 想观念、思维方式和生活习惯差异较小, 在推进过程中,摊饼式辐射遇到的阻力也 较小。这两点决定了摊饼式辐射比跳跃式 辐射具有更大的优越性,辐射的效果通常 较好。
• 二、经济辐射的途径及影响因素 • 1、经济辐射的途径 • 经济辐射是以空间和产业为途径,以资源(主 要是自然资源、资本、技术、劳动等)的流动 为纽带来完成的。 • (1)自然资源流动 • (2)资本转移 • (3)技术扩散 • (4)劳动力流动
• 2、经济辐射的影响因素 • (1)地理位置影响经济辐射的强弱; • (2)经济辐射的前提条件是经济对外开放 和资源自由充分流动,即辐射媒介能良好 地发挥作用; • (3)经济实力影响辐射力的强弱。
• 关于线辐射,我们分析的重点是辐射干线上下 游的城市和地区的辐射问题。 • 在辐射干线上,由于历史的以及其他原因,尽 管上下游城市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现代化进 程相对于两翼而言是比较高的,但在上下游之 间也表现出相应的差距。 • 例如,处于辐射干线上的中心城市的经济发展 水平和现代化进程通常比辐射干线上其他中小 城市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现代化进程高, 这就决定了他们之间也有相应的辐射效应的存 在。
• 根据辐射的特点,面辐射可以分为两类:一类 是摊饼式辐射,另一类是跳跃式辐射,这是我 们借用移民理论的概念对辐射理论做的分类。 • 摊饼式辐射是指经济发展水平和现代化程度相 对较高的地区逐渐与周边地区进行资本、技术、 人才、市场信息、自然资源和思想观念、思维 方式以及生活方式的流动和传播,使后者发展 速度进一步加快,并逐渐向外推移。 • 这样的辐射导致的发展从时间上来看是渐进的, 从空间上来看是连续的,先进地区和落后地区 之间没有出现盲区。
• 四、关于经济辐射三种形式的说明 • 辐射理论反映了经济发展和现代化进程中的普遍性 规律,揭示了经济发展和现代化进程中影响因素的 传导问题。点辐射、线辐射、面辐射三者具有共同 的特点:一是,不管是哪一种形式的辐射,都意味 着经济资源和人文环境的流动和传播,辐射的结果 就是地区之间逐步达到共同发展到额目的。二是, 不管是那一种形式的辐射,都是双向辐射,既有先 进地区向落后地区的流动和传播,也有落后地区向 先进地区的流动和传播。辐射的目的就是实现地区 之间的优势互补。
• 2、辐射的特点 • ①辐射是一个双向的过程,不同能量的物体互相辐射; • ②辐射的结果是随着能量的传递而逐渐拉平物体之间的 能量; • ③一个物体的能量只要高于周围其他物体,净辐射车去 的能量数量就大于自然吸收的能量; • ④两个物体距离越近,能量辐射越大; • ⑤两个物体的能量落差越大,辐射越强烈,净辐射的能 量数量越大; • ⑥辐射的速度和程度还和辐射的媒介有关,辐射媒介越 有效,辐射越充分。
• 3、面辐射 • 点辐射和线辐射大大加快了辐射区域的经济发展速 度和现代化进程,其结果就会形成以中心城市或辐 射干线为核心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现代化程度相对较 高的区域。 • 例如,我国改革开放以来,逐步形成了长江三角洲、 珠江三角洲、环渤海经济区等经济发展速度和现代 化进程相对较高的地区。 • 这些地区的中心城市和小城市连成一片,形成了具 有较强辐射能力的辐射源,并进一步和周边落后地 区进行相互辐射。由于在地图上,这些地区表现为 一个面,因此,这样的辐射我们称为面辐射。
• 五、如何有效地进行经济辐射
• 在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中,要想通过辐射 效应推动经济的发展,强化经济辐射的功 能,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 关于辐射问题,我们还有几点需要进一步 展开讨论: • (1)严格地说,点辐射、线辐射、都是一 种抽象概念。但并不意味着提出点辐射和 线辐射的概念就没有任何意义。当我们站 在全局的角度来分析中国不同地区的经济 发展和现代化进程问题时,特别是分析地 区之间的差距和相互影响时,这样的分析 就非常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