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余油饱和度测井解释与水淹层评价
轮南油田水淹层的测井识别与评价

d i1 . 9 9 ji n 1 7 —7 4 . 0 0 0 . 1 o:0 3 6 /.s . 6 2 9 0 2 1 . 2 0 9 s
轮 南 油 田水 淹 层 的测 井 识 别 与 评 价
张 波 ,周 新 帮
( . 利 测 井 公 司 ,山东 东 营 2 7 9 ; 1胜 5 0 6 2 中油 测 井 塔 里 木 事业 部 ,新 疆 库 尔 勒 8 10 ) . 4 0 1
wa e — fo e t r l od d,a o he f a u e he foo d l y r r ss i iy,s on a e us p t n il nd g t t e t r soft l de a e e i tv t p t n o o e ta
第 7卷 第 2 期
21 0 0年 4月
工程 球物理季 赧
CHI S OURNAL OF ENGI NE E J NEE NG RI GEOPHYSCS I
Vo . NO 2 1 7。 .
ipr .,2 0 01
文章 编号 :6 2 7 4 (0 0 0 ~ 0 3 — 0 1 7- 9 02 1)2 2 2 6
t n n o d rt e h e e o m e t fo l i l s i .I r e o me tt e d v l p n i f d ,wea a y e h o g n e p n e o h o o e n lz d t elg igr s o s f e t
摘 要 : 轮南油田 目 已进人 中高含水采油期 , 了配合油 田的高效开发 及挖潜工作 , 前 为 对轮南油 田水 淹层的
测井 响应 进 行 了分 析 , 出 了水 淹 层 在 电阻 率 、 找 自然 电位 及 核 物 理 性 质 等 方 面 的变 化 特 征 。在 此 基 础 上 , 分 充 利用 岩 心 分 析 及 生 产 动 态 资 料 , 立 了评 价 轮 南 油 田水 淹 层 剩 余 油 饱 和 度 的 计 算 模 型 , 利 用 该 模 型计 算 的 建 并
高温高压油气藏水淹层测井评价研究

高温高压油气藏水淹层测井评价研究朱正茂【摘要】油田在注水开发时期,随着时间的推移,油层水淹程度越来越高,在这种情况下,正确判断油层水淹程度和确定剩余油饱和度及其空间分布是地球物理测井解释工作的重要任务,是设计和优化注水开发调整方案的重要依据。
本文应用组合方法即:在未水淹油层,用以导电效率理论为基础的饱和度计算公式;而水淹油层或油水同层用阿尔奇公式计算含水饱和度,以此来更准确的判别水淹层,得到较好的效果。
%during the water-flooding development period of the oilfield,longer the developing time was,higher the oil reservoir was watered out.At this situation,how to correctly judge the watered out degree of the oil reservoir,determine the residual oil saturation【期刊名称】《内蒙古石油化工》【年(卷),期】2011(000)013【总页数】4页(P127-130)【关键词】水淹层;剩余油饱和度;导电效率;测井【作者】朱正茂【作者单位】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黑龙江大厌16371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31.84对于水淹层的研究开始于五六十年代。
为了提高水淹层解释的符合率每年还在水淹区钻一定的密闭取心井,以开展岩石物理基础实验研究,求取剩余油饱和度等参数。
为满足油田开发调整选择性射孔的要求,不仅要区分出油层和水淹层,还要分层(厚层内再细分层段)、分级别解释水淹状况(一般划分为四级)。
目前解释符合率可达70%~80%[1]。
各油田形成了各自的基于常规测井资料定量求取剩余油饱和度,含水率或驱油效率,定量判别水淹级别的解释方法:这些解释方法大多是利用各油田的取心、物性分析、水分析、粒度分析、压汞资料和试油资料等,利用多元统计的方法建立适合各油田、各区块、各油层组的解释公式,对水淹层进行定量解释。
浅议水淹层测井评价

浅议水淹层测井评价[摘要]微电极测井是在普通电阻率测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测井方法,它采用特制的微电极测量井壁附近地层的电阻率。
自然伽马测井测量的是地层总的自然伽马放射性,是套管井测井的一种最基本的方法。
本文就将两种测井技术作为水淹层测井评价技术的主要组成部分,对它们的原理和应用进行了阐述,对于实际具有一定的价值。
【关键词】水淹层;测井;评价在注水开发的油田中,注人水会使油层物理性质、储集参数和测井参数发生显著的变化。
孔隙度和渗透率的变化是油层水淹对其物性影响的主要表现。
通常当注人水为淡水时,有可能造成粘土矿物表面吸附的阳离子出现不平衡而重新进行分配,其结果将造成以高岭石为主的粘土矿物被冲洗带走,造成孔隙空间增大,渗透率增加。
而以蒙脱石为主的粘土矿物,其吸水膨胀会造成孔道进一步堵塞,导致孔隙度减小,渗透率降低。
水淹对油层含油性的影响,直接表现为含油饱和度降低。
这种由于注人水的侵人使含油饱和度以不同程度下降后的数值,称之为剩余油饱和度,它介于原始含油饱和度和残余油饱和度之间。
油层水淹后,对自然电位P和电阻率Rt的影响比较明显。
当注人水矿化度较高时,随着含水饱和度的增加,电阻率Rt呈下降趋势;但随着注人水矿化度的降低,增加到一定程度后,电阻率反而急剧上升,形成“U”形曲线。
1.微电极测井1.1 微电极测井原理微电极测井(ML)是一种浅探测电阻率的方法。
由于探测深度的不同,微梯度受泥饼影响较大,微电位受泥饼影响较小而受冲洗带和过度带影响较大。
因此,将两种电阻率测井曲线按同一横向比例重叠,在淡水泥浆井中,渗透性砂岩处出现明显正幅度差(微电位大于微梯度);而在非渗透性泥岩处两者基本重合,故能有效地划分出渗透性砂岩。
1.2 微电极资料应用选用微梯度和微电位两种电极系以及相应的电极距目的是要它们在渗透性地层上方出现明显的幅度差,因此,不但要求两者同时测量,而且要将两条视电阻率曲线画在一起,采用重叠法进行解释,根据现场实践微电极测井主要有以下两种应用:1)确定岩层界面,划分薄层和薄的交互层通常依据微电极测井曲线的半幅点曲线分离点确定地层界面,一般可划分20cm厚的薄层,薄的交互层也有较清楚的显示。
第10章 水淹层测井解释技术

对于Rwz<Rw类水淹层,如注入水为矿化度比地层水的还要高的
盐水,油层水淹后,Sw和Rwz的增加均使水淹层电阻率比未水淹的油 层电阻率要降低很多。且水洗强度越高,水淹层电阻率越低。故用电 阻率的降低能可靠判断水淹层。
%~13%),因而孔渗好的岩石孔隙度,可能有一定程度的增加,而岩
石渗透率明显增大。 故在距注水井近、水洗程度高的井中,水淹层的渗透率要比距注
水井较远的、水洗程度低的井有明显的增高。
一、水淹油层的特征
(3)孔隙度和渗透率的变化
河南油田相邻两井水洗后,油层岩心资料与相同层位的原始状态油层岩
心资料对比表明: 粒度中值大于0.25mm的中细砂岩,水洗后的渗透率比水洗前增加1.2倍~
一、水淹油层的特征 2、水淹油层的电性特征
油层水淹后,储层的电阻率、自然电位、声学性质以及核
物理性质等物理性质均会发生变化。而且地层性质、注入水的
含盐量与注入量不同,这些测井参数的变化规律也不同。研究
水淹油层的岩石物理性质变化,对于应用测井资料准确地评价 水淹层具有极重要意义。
一、水淹油层的特征
注入水同油层中粘土矿物的作用很复杂,它同注入水性质、粘土矿物的
性质、分布状态及含量等有关。不同的油田,这种作用也不尽相同。而且注 入水同粘土矿物的作用,是注入水引起油层物理参数发生变化的重要原因。
因此,研究地区注入水同油层粘土矿物的作用,对于研究注入水后油层的物
理参数变化和评价水淹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7倍;
粒度中值在0.15mm以下,渗透率小于0.065的含油细砂岩、粉细砂岩,水 洗前后油层的渗透率、孔隙度无明显变化。
水淹层特征分析及测井解释方法简介

水淹层特征分析及测井解释方法简介作者:王遂华来源:《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6年第01期摘要:经济的快速发展加大了对于能源的需求,在我国的石油能源中,国外进口石油所占的比重在逐年加大,为提高我国的石油开采能力,需要在开采、勘探以及测井技术等方面进行研究,提高我国的石油开采能力。
本文将在分析水淹层地质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总结出一套切实可行的水淹层测井解释方法,使用混合地层水电阻率法来定量的对水淹层进行解释。
关键词:混合地层水电阻率法;水淹层;测井解释中图分类号:P631 文献标识码:A1 前言随着我国大规模以及长时间的开采,国内的各大油田都相继进入了勘探开发的后期,使用水驱油田测井解释的方法逐渐被各大油田所重视,但是由于各地油田在地质结构以及开发条件、进程以及资源条件等方面的不同,无法建立起一套通用的水淹层测井解释方法来为后续的油田开采保驾护航,从而为油田的开采提出了较大的困难。
本文将在分析水淹层特征结构的基础上对水淹层测井解释方法进行分析阐述。
2 水淹层测井解释方法在油田的开采过程中,注水开发的早期多使用的是淡水,随着开采的持续进行,为提高采油效率采用的是淡水与污水相混合的模式,随着时间的进行,到了油田开采到了后期,随着地下水由于压力等进入到开采中,此时所注入的水多为污水。
不同的阶段注入水的性质不同会使得地层的水性质发生了较大的改变,从而为水淹层的解释到了不小的挑战。
在水淹层测井解释的解释方法中分为定性和定量解释两种。
2.1 水淹层测井定性解释水淹层测井解释的定性解释方法是一些开采时间较长的油田加密、调整过程中现场解释的重要技术,水淹层测井定性解释主要是对水淹层进行定性解释,其主要是根据测井所得出的曲线来对地下油层进行定性解释,主要判断地下油层是否被水淹,通过对水淹层的特征进行分析后发现,判断油层是否为水淹的重要依据是判断地层水的电阻率和地层中的含水饱和度的相关变化,依据地层中的孔隙度泥质含量以及地层渗透率等的所带来的变化均不如以上两个变化明显。
水淹层测井精细评价技术

0.8
1
两种溶液电阻率相差不大时,电阻率单调下降低; 两种溶液电阻率相差中等时,含水饱和度达到一定程度后,电阻率变化比 较平缓,有略微上升的趋势; 两种溶液电阻率相差较大时,电阻率呈现“U”形变化
600 500
电阻率
L10-18 44# 600ppm 1000ppm 1500ppm 2000ppm
121.4
22.09 21.33 12.25 15.45 26.92 26.80 21.90 17.97 26.15 16.63 20.98 13.62 21.16 77.78
水驱倍数越大(即水淹程度越强),岩心渗透率增 大率就越大。其中渗透率增大的最大绝对值为167.8, 而最大相对增大率为121.4% 储层物性差的储层,因岩心渗透性差,所以,水淹之 后虽然其渗透率相对增大率大,但是其绝对增大值变 化不大,即渗透率变化不大 储层物性好的储层,水淹之后其渗透率绝对和相对增 大率均较高,即渗透率变化明显
双6-127
16.70
19.99
0.23
0.20
1.377
1.001
0.57
0.46
3.413
2.301
0.72
0.66
4.311
3.302
8.20
11.86
0.21
0.23
2.561
1.939
0.23
0.48
2.805
4.047
0.44
0.72
5.366
6.071
10
11
26.13
20.80 12.35 15.61 20.80 24.93 16.29 3.57
63
3790
②油层水淹后电阻率出现平直甚至“内凹”特征
测井解释

1.测井数据处理常用的原始输入资料有(测井曲线图)、(存放于磁带的数据)、(直接由终端输入的表格数据)和由井场或异地经卫星传送的数据。
2.国外测井公司一般运用(自然伽马曲线)曲线作为深度控制曲线进行深度校正。
3.碎屑岩储集层空隙空间的大小和形状是多样的,按孔隙成因,可将碎屑岩分为粒间空隙、微孔隙和(溶蚀孔隙)、(微裂缝)。
4.对于石油地质和测井来说,有重要意义的粘土矿物只要是高岭石、(蒙脱石)、(伊利石)和混层粘土矿物。
5.按照产状分类,裂缝可以分为高角度裂缝、(低角度裂缝)和(网状裂缝)。
6.按照成因分类,裂缝可以分为构造裂缝、(溶蚀裂缝)、(压溶裂缝)和风化裂缝。
1.Schlumberger公司用户磁带格式是(DLIS)2.阿特拉斯公司用户磁带格式是(CLS)3.下列哪一条测井曲线(自然伽马)的平均探测深度约为15CM。
4.下列哪一条测井曲线(岩性-密度测井)的平均探测深度约为5CM。
5.(方解石、白云石)是碳酸盐岩的主要造岩矿物。
6.下列哪种岩石(石膏)的中子孔隙度(%)接近50.7.对于油基泥浆井,下列哪一种电阻率测井系列(感应测井)比较适用。
8.对于油基泥浆井,下列哪一种测井曲线(自然电位测井)一般不测量。
9.盐水泥浆井中,储层段自然电位曲线一般显示(正幅度差异)。
10.当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流体同时通过岩石时,对其中某一流体测得的渗透率,称为岩石对流体的(有效渗透率)。
1.简述频率交会图的概念。
答:频率交会图就是在x-y平面坐标上,统计绘图井段上各个采样点的A、B两条曲线的数值,落在每个单位网格中的采样点数目(即频率数)的一种直观的数字图形,简称为频率图。
2.简述Z值图的概念。
答:Z值图是在频率交会图基础上引入第三条曲线Z做成的数据图形,Z值图的数字表示同一井段的频率图上、每个单位网格中相应采样点的第三条线Z的平均级别。
3.简述三孔隙度重叠显示可动油气和残余油气的方法原理。
答:由Rt和Rx0曲线按阿尔奇公式或其他饱和度方程得出的Sw和Sx0,可计算地层含水孔隙度Φw和冲洗带含水孔隙度Φx0:Φw=Φ*Sw;Φx0=Φ*Sx0,由Φ、Φx0、Φw三孔隙度曲线重叠,可有效地显示地层的含油性、残余油气和可动油气,即有:含油气孔隙度:Φh=Φ-Φw 残余油气孔隙度:Φhr=Φ-Φx0 可动油气孔隙度:Φhm=Φx0-Φw因此,Φ与Φx0幅度差代表残余油气,Φx0与Φw幅度差代表可动油气。
第六章测井

• 宏观俘获截面反映了物质对热中子的俘获 能力(吸收能力),实际地层中常见的强 中子吸收物质有Cl、B、Li,它们对热中子 的俘获能力远强于地层中的其它元素,地 层水中含有较多的Cl离子,尤其是在高矿 化度地层水中,因此,地层的宏观俘获截 面可以较好地反映地层中水的含量,中子 寿命测井就是通过测量地层的宏观俘获截 面来确定地层含水饱和度的。
第二节 注水开发后产层物理性质的变化
• 含油性和油水分布 • 地层水矿化度
– 淡水水淹:矿化度下降 – 污水水淹:基本不变 – 地层水(底水或边水)水淹:不变
• 孔隙度和渗透率
– 渗透率好的储层:孔渗增加稍明显 – 渗透率不好的储层:孔渗增加不明显
• 岩石润湿性 • 阳离子交换能力
第三节 水淹层测井响应规律及定性识别
GRmax GRmin
一、电阻率测井求剩余油饱和度
2.岩电参数的确定
高温高压岩电实验F-关系
地层因素F
50Mpa-90℃条件下地层因素与孔隙度关系 10000
1000
100
10
y = 0.8051x-1.9029
R2 = 0.9793
1
0.01
0.1
1
孔隙度,小数
一、电阻率测井求剩余油饱和度
地层混合水矿化度与含水率关系图(中原油田文33块)
地层混合水矿化度,ppm
310000 260000 210000 160000 110000
60000 10000
0
y = -0.6957x3 + 134x2 - 8702.2x + 272463 R2 = 0.9974
20
40
60
80
10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因此,So<Sos<Sor,故Sos是随油层开采而逐渐减小。
第七章 剩余油饱和度测井解释与水 述
一、剩余油饱和度及水淹层分类
一是按地层水淹时所产生的混合地层水电阻率Rwz与原始地层水电
阻率Rw的相对大小,将水淹层划分为三种类型:即Rwz>Rw型; Rwz≈Rw型;Rwz<Rw型。
第七章 剩余油饱和度测井解释与水淹层评价
第一节
概 述
一、剩余油饱和度及水淹层分类 2.根据产水率Fw划分油层水淹级别 Qw 1 Fw Qo Qw 1 K ro w K rw o
水 淹 层 级 别 分 类
式中:Qo和Qw—分别为油相和水相的分流量;Kro和Krw—分别为油和水的相对 渗透率;μo和μw—分别为油和水的粘度。 由上式可见,产水率Fw表示水淹油层中水的产量与总产量之比。因而可采 用Fw来定量评价油层的水淹级别。 按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规定的标准,用Fw应把油层的水淹级别细分为: 油层:Fw<10% 弱水淹:10%≤Fw≤30%~40% 中水淹:40%≤Fw≤60% 较强水淹:60%≤Fw≤80% 强水淹:80%≤Fw<90% 特强水淹:Fw>90%
第七章 剩余油饱和度测井解释与水淹层评价
第一节
概 述
一、剩余油饱和度及水淹层分类
在油田开发中,油层的含油饱和度(或含水饱和度)是在不断变化的。
几 种 饱 和 度 定 义
油层原始含油饱和度So:是指开采前油层的含油饱和度;是开采前
油层中油气体积占总有效孔隙体积的百分数,即So=1-Swb。Swb称为束缚 水饱和度。
1
测 井 评 价 和 预 测 剩 余 油 方 法 研 究 流 程 框 图
水淹层变化特征及定性识别
流量校正 裸眼测井评价模型 套管测井评价模型 生产测井评价模型
单井纵向储层参数及剩余油分布
不合适
合适
综合表皮系数确定 流量匹分 相渗类型划分及处理 渗透率级差界限确定 压力启动梯度
不合适
几 种 饱 和 度 定 义
效孔隙体积的百分数。从理论上说,它应当是Sw很高、Sos很低、油的有 效渗透率为零时的含油饱和度。当有好的冲洗带电阻率测井得出精确的
冲洗带食水饱和度Sxo时,可采用Sor=1-Sxo来计算残余油饱和度。但由于
目前测井尚难求准Sxo,所以多用实验分析资料来求Sor。
可动油饱和度Som:油层中可采出的油气饱和度。
第七章 剩余油饱和度测井解释与水淹层评价
第一节
概 述
一、剩余油饱和度及水淹层分类 1.根据驱油效率η划分油层水淹级别:
水 淹 层 级 别 分 类
S w S wb S wj 1 S wb So
式中:Sw—水淹油层的当前含水饱和度(%);Swb—水淹油层的原始束缚水饱 和度(%)。 显然(Sw-Swb)代表进入油层的注入水饱和度。(1-Swb)代表油层的原始含油 饱和度。因此,驱油效率η的大小反映了油层的水淹强度。 根据驱油效率η可将水淹层划分为三种级别: 弱水淹,η≤35%; 中水淹,35%≤η≤55%; 强水淹,η>55%。 由于Sw和Swb一般是根据电阻率、自然电位、岩性孔隙度测井资料计算的, 因而η综合了这些测井资料对水淹层的反映,是定量评价油层水淹级别比较 可靠的参数。
井间监测
不能确定层内具 体部位的剩余油 多层合采时产层 流量匹分较难 突出高渗段渗流 和水运动 只能确定某时刻 的剩余油分布
动态 分析 数值 模拟 随机 模拟
储层物性变化、流量匹 分精度
地质模型、生产动态、 研究层位剩余油 流体性质、射孔层段、 平面分布 相渗资料
井点剩余油饱和度、 地质模型 某时刻剩余油平 面分布
水淹油层的剩余油的饱和度Sos:是指在开采过程中,油层水淹后剩
余的油气体积占有效孔隙体积的百分数,或称为当前含油饱和度,常 用ROS表示;Sos=1-Sw。
第七章 剩余油饱和度测井解释与水淹层评价
第一节
概 述
一、剩余油饱和度及水淹层分类
残余油饱和度Sor:当前开发技术、经济条件下无法采出的油气占有
裸眼测井、岩心分析、 单井纵向8点/米 地层水分析 套管测井(RST、 C/O)、裸眼测井
单井纵向8点/米
生 产 测 井
产液剖面、裸眼测井、 射孔部位剩余油 岩心及流体分析 平均值
井点生产层剩余油动 态平均值
套管质量、流速 地层孔隙结构与放射性 颗粒匹配关系、管外污 垢 储层连通性
吸水剖面、产液剖面、 定性、井点附近、 定性评价、对流量进 裸眼测井、射孔资料 层平均值 行精确匹分 井间示踪、裸眼测井、 井间、定性、层 地质模型 平均值 生产动态,流体性质、 井点或生产层平 PVT、储层物性、生 均值 产和裸眼测井 可多次测量,不受地 层水矿化度影响。 确定生产井任意时刻 剩余油总体分布 任一时间模拟层网格 剩余油平面平均值 方法简单,所用资料 较少
表2 剩余油综合评价方法比较
评价方法 裸眼 测井 套管 测井 所用资料 剩余油分布形式 优点 井剖面测井时刻的剩 余油、精度较高 多次测量,得到井点 纵向随时间变化剩余 油分布 缺点 难将测井时刻剩 余油向外推延 存在理论误差、 受孔隙度限制 持水率数据在高 含水情况下误差 较大 受管外串槽影响 影响因素 水淹后储层、流体、测 井特征变化,评价模型 精度 地层岩性、井筒附近污 垢及测量环境
水 淹 层 分 类
二是按驱动水本身的性质,将水淹层划分为淡水淹型、污水水淹型、
地层水(边水、底水)水淹型三种类型。
这两种分类法的对应关系为: 淡水水水淹属于Rwz>Rw型; 地层水水淹层属于Rwz≈Rw型; 污水水淹型,根据污水矿化度大于、等于、小于地层水矿化度,则
分别属于Rwz<Rw型、Rwz≈Rw型和Rwz>Rw型。
第七章 剩余油饱和度测井解释与水淹层评价
第一节
表1
方法类型 岩心评价 评 价
概 述
剩余油饱和度评价方法使用范围及研究规模对应关系
方 法 规 模
(常规、海绵、密闭、压力)岩心分析 和物理模拟
小规模
井内(间) 评价 油藏动态 分析
电阻率测井、介电测井、核磁共振测井、 脉冲中子测井、生产测井、重力测井、 大规模 井间示踪测井、试井 水油比、生产拟合、数值模拟 水驱油计算、压缩系数计算、物质平衡 大规模 宏规模
流量匹分、地质模型及 动态变化、网格剖分、 相渗类型划分
提供的井点剩余油饱和 度精度、随机模拟方法
岩心观察
岩心分析
流体分析
水驱油实验
岩电实验
微观驱油机理
裸眼测井
套管饱和度测井
水淹机理
生产测井
生产动态
图
流体参数确定 地质控制因素
随开发时间变化的剩余油动态预测模型
合适
不合适
应用检验
合适
剩余油平面分布
地质模型
第七章 剩余油饱和度测井解释与水淹层评价
第一节
概 述
我国绝大多数油田都采用注水开发,目前多数油田已进入高和特高含 水的生产阶段,但尚有40%左右的可开采原油,要在产水80%~90%条 件下采出。 这一方面说明我国高含水油田仍具有挖潜和提高采收率的巨大潜力; 另一方面则要求在产水率很高的条件下,准确地评价求水淹层、搞清地 下剩余油分布。 要求准确计算以剩余油饱和度(ROS)为核心的水淹油层产层参数、剩 余油与残余油饱和度、产能、含水率等参数,划分油层的水淹级别,同 时进行多井解释和精细油藏描述,研究储集层剩余油在纵向和横向上的 分布,为制定油田调整开发方案、增产挖潜、三次采油提供大量可靠的 基础数据和地质依据。这是实现注水油田长期稳产高产,提高油田最终 采收率的一项关键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