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添加剂考核说明
食品、食品添加剂生产许可现场核查评分记录表

符合规定要求。
3
制度内容或执行略有不足。
1
制度内容或执行严重不足。
0
5.2
生产过程控制
应当建立并执行生产过程控制制度,制定所需的操作规程或作业指导书,明确原料(如领料、投料、余料管理等)、生产关键环节(如生产工序、设备、贮存、包装等)控制的相关要求,防止交叉污染,并记录产品的加工过程(包括工艺参数、环境监测等)。
符合规定要求。
3
排水略有不畅,或者相关防护措施略有不足。
1
排水不畅,或者室内排水流向不符合要求,或者相关防护措施严重不足。
0
2.3
清洁消毒设施
应当配备相应的食品、工器具和设备等的专用清洁设施,必要时配备相应的消毒设施。清洁、消毒方式应当避免对产品造成交叉污染,使用的洗涤剂、消毒剂应当符合相关规定要求。
符合规定要求。
3
个别制度内容或执行略有不足。
1
制度内容或执行严重不足。
0
5.3
检验管理及出厂检验记录
应当建立并执行检验管理制度,规定原料检验、过程检验、产品出厂检验以及产品留样的方式及要求,综合考虑产品特性、工艺特点、原料控制等因素明确制定出厂检验项目,保存相关检验和留样记录。生产复配食品添加剂的,还应当明确规定各种食品添加剂的含量和检验方法。委托检验的,应当委托有资质的机构进行检验。
符合规定要求。
3
个别设备的性能和精度略有不足。
1
生产设备不能满足生产加工要求。
0
2.生产设备清洁卫生,直接接触原料、半成品、成品的设备、工器具材质应当无毒、无味、抗腐蚀、不易脱落,表面光滑、无吸收性,易于清洁保养和消毒。
食品添加剂安全与应用考核试卷

B.硼砂
C.抗氧化剂
D.酶制剂
12.食品添加剂的标签和使用说明书应包含哪些内容?()
A.名称、规格、批号
B.生产日期、保质期、使用方法
C.生产厂家、地址、联系方式
D. ABC都是
13.以下哪种食品添加剂在食品中起到保湿作用?()
A.瓜尔胶
B.丙二醇
C.糖精
D.抗氧化剂
14.哪种食品添加剂主要用于防止食品氧化褐变?()
10. ABCD
11. ABC
12. ABC
13. ABCD
14. ABCD
15. ABC
16. AB
17. ABCD
18. ABC
19. ABCD
20. ABCD
三、填空题
1.合理、安全、有效
2.国家卫生健康部门
3.抗氧化剂
4.增稠剂
5.使用标准
6.营养强化剂
7.酸度调节剂
8.重金属
9.防腐剂
10.着色剂
D.公安部
二、多选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食品添加剂的作用包括哪些?()
A.改善食品品质
B.提高食品营养价值
C.延长食品保质期
D.改善食品外观
2.以下哪些属于食品添加剂的类别?()
A.抗氧化剂
B.防腐剂
C.着色剂
D.营养强化剂
3.以下哪些情况下可以使用食品添加剂?()
A.增强食品的营养性
B.提高食品的保质期
C.改进食品的加工工艺
D.改善食品的感官性状
4.食品添加剂使用时需要考虑哪些因素?()
A.消费者健康
食品添加剂使用管理制度(5篇)

食品添加剂使用管理制度使用食品添加剂既要达到改善食品品质和色、香、味,以及为防腐和加工工艺,又要达到不滥用而影响食品安全为目的。
一、使用的食品添加剂必须符合《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食品添加剂卫生管理办法》和《食品添加剂通用安全标准》有关规定,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和《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要求的食品添加剂不得使用。
二、食品添加剂采购渠道要正规、合法,采购必须到正规的专卖店购买,并查验或索取供货者食品生产经营许可证和食品合格证明文件等资质证明,并留存购物凭证,购物凭证保存期限不得少于____年。
三、在加工食品中,食品添加剂使用必须符合《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或卫生部公告名单规定的品种及其使用范围、使用量,不得凭经验随意扩大使用范围和使用量。
四、正确掌握食品添加剂的用途,做到可用可不用的不用,必须用的少用,尽量做到不用。
五、存放食品添加剂要设专用橱柜,标示“食品添加剂”字样,妥善保管,并建立食品添加剂使用台账,并详细记录,做到“五专”管理,即:专人采购、专人保管、专人领用、专人登记、专柜保存。
六、不得使用未经批准、受污染、变质以及超过保质期限的食品添加剂。
七、不得为掩盖食品腐烂或以掺杂、掺假、伪造为目的而使用食品添加剂。
八、对违反食品添加剂使用管理规定、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行为的相关人员要严肃处理。
食品添加剂使用管理制度(2)是指在食品生产和加工过程中使用食品添加剂的规范和管理要求。
该制度旨在保障食品安全,合理使用食品添加剂,防止食品添加剂对人体健康造成潜在风险。
食品添加剂使用管理制度一般包括以下内容:1. 食品添加剂的选择和使用:制定具体的食品添加剂使用清单和使用范围,明确不同食品类别的添加剂使用限量和使用方式。
2. 食品添加剂的安全评估:建立科学的食品添加剂安全评估机制,对新添加剂进行安全评估,并对已经使用的添加剂进行定期评估和监测。
3. 添加剂标签和说明:要求食品生产企业在产品标签上明确标注食品添加剂名称和含量,并提供使用说明和注意事项。
食品添加剂的生产工艺及现场核查要求

28 食品安全导刊 2021年4月营养与健康Tlogy科技食品添加剂的生产工艺及现场核查要求□ 洪奕智 泉州市食品药品认证与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本文介绍了食品添加剂的生产许可分类情况,详细阐释了食品添加剂的主要生产工艺及其工艺控制要求,结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生产通用卫生规范》(GB 31647-2018)及多年的现场核查工作经验,分析了食品添加剂现场核查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指导建议,希望能够为今后福建省泉州市食品添加剂生产许可现场核查提供一定的参考。
1 食品添加剂的生产许可分类情况(见表1)2 食品添加剂的主要生产工艺及其工艺控制要求2.1 食品添加剂的主要生产工艺2.1.1 化学反应法包括化学合成、化学分离等,用于原料与原料之间通过一步或几步化学反应及相关处理所得到的食品添加剂的生产,如胭脂红、苯甲酸钠等。
2.1.2 压榨法通过压榨方式采集植物果皮中精油产品的一种生产方法,适用于对热不稳定,易发生氧化、聚合等反应而使精油变质的精油类产品的生产加工,如柠檬油等。
2.1.3 蒸馏法在95~100℃高温下,直接向植物或干燥后的植物通入水蒸气,使其中的芳香成分向水中扩散或溶解,并与水汽一同共沸馏出,将油水分离即可得到精油产品,如八角茴香油、薄荷油、肉桂油、玫瑰油等。
2.1.4 粉碎法根据产品需求选择不同设备,以天然植物为原料将其粉碎与处理后得到的产品,如瓜尔胶等。
表1 食品添加剂的生产许可分类情况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营养与健康Apr 2021 CHINA FOOD SAFETY 292.1.5 提取法利用固体物料中各组分在某溶剂中溶解度的差异,选用对所需提取成分溶解度最大的溶剂来将需要提取的成分溶解出来,再经分离纯化所得的产品。
该方法主要用于植物色素的提取,如姜黄素等。
2.1.6 物理混合法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按照恰当比例,通过一定的方法混合而获得产品的技术或过程,适合于复配食品添加剂、食品用香精等的生产。
食品添加剂在食品标签中的合规性要求考核试卷

C.防腐剂
D.着色剂
13.食品标签中,以下哪种情况下可以使用“不含添加剂”的表述?()
A.食品中未使用任何食品添加剂
B.食品中仅使用了营养强化剂
C.食品中仅使用了酶制剂
D.食品中使用了天然色素
14.以下哪个食品添加剂主要用于提高食品的乳化性?()
A.硫酸钙
B.磷酸盐
C.氢氧化钠
D.硼砂
15.食品添加剂在食品标签中的标注应遵循什么原则?()
2.食品添加剂的标签应包括食品添加剂的名称、含量、功能及_______等内容。
3.若食品添加剂在食品中的使用量为_______,则可以不标注在食品标签上。
4.食品添加剂按功能可分为防腐剂、着色剂、调味剂和_______等。
5.《食品安全法》规定,食品添加剂的使用量不得超过_______的必要量。
6.食品添加剂的通用名称通常由_______、化学名称和商品名称组成。
3.合规性要求确保食品添加剂使用在安全范围内,降低食品安全风险,如超标使用导致的健康问题案例。
4.应按照国家标准使用,考虑食品的特性和添加剂的功能,避免过量使用,定期对食品添加剂进行安全评估,确保消费者健康。
9. √
10.×
五、主观题(参考)
1.食品添加剂的标注能保障消费者对食品成分的知情权,便于消费者识别和选择,对特殊人群尤其重要,同时有助于监管机构对食品安全的监管。
2.(1)抗氧化剂:防止食品氧化变质,如BHA、BHT;(2)防腐剂:抑制微生物生长,如苯甲酸钠;(3)着色剂:改善食品色泽,如柠檬黄。
8.以下哪些食品添加剂属于乳化剂?()
A.硫酸钙
B.磷酸盐
C.氢氧化钠
D.蔗糖脂肪酸酯
9.以下哪些情况下,食品添加剂需要在食品标签上特别标注?()
食品添加剂检测标准

食品添加剂检测标准食品添加剂是指为改善食品色、香、味和保质期等特性而在加工过程中向食品中添加的具有一定技术效果的各种物质。
食品添加剂在食品加工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但过量使用或者使用不当可能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因此,对食品添加剂的检测标准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食品添加剂的检测标准应当明确各类食品添加剂的种类和用途。
根据《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 2760-2014),食品添加剂分为色素、甜味剂、防腐剂、抗氧化剂、增稠剂、乳化剂、酸度调节剂、酶制剂等多个类别。
对于每一类食品添加剂,都应当有相应的检测标准,以确保其安全使用。
其次,食品添加剂的检测标准应当明确其使用的限量标准。
不同种类的食品添加剂在食品中的使用量应当受到严格的控制,以免超标使用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例如,某些食品添加剂在婴幼儿食品中的使用是被严格限制的,因为婴幼儿对食品添加剂的耐受能力相对较弱,过量使用可能会对其健康造成影响。
此外,食品添加剂的检测标准还应当包括对其残留量的检测。
在食品加工过程中,食品添加剂可能会残留在食品中,因此需要对其残留量进行检测。
残留量超标可能会对人体健康造成慢性毒性影响,因此对食品添加剂残留量的检测也显得至关重要。
最后,食品添加剂的检测标准还应当包括对其安全性和稳定性的评估。
食品添加剂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是其能否在食品加工中得到广泛应用的重要因素,因此需要对其进行全面的评估。
只有通过了安全性和稳定性的评估,食品添加剂才能够被允许在食品中使用。
综上所述,食品添加剂的检测标准涉及到食品添加剂的种类和用途、使用的限量标准、残留量的检测以及安全性和稳定性的评估。
只有通过严格的检测标准,才能够保障食品添加剂的安全使用,从而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
希望相关部门能够加强对食品添加剂的检测标准制定和执行,确保食品添加剂的安全使用。
食品添加剂检测标准

食品添加剂检测标准食品添加剂是指为了改善食品色、香、味和保质期等特性而向食品中添加的具有特定技术效果的各种物质。
在食品生产过程中,添加剂的使用可以提高食品的品质和口感,但是如果使用不当或者添加剂含量超标,可能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因此,对食品添加剂的检测标准至关重要。
食品添加剂的检测标准主要包括对添加剂种类、使用范围、最大使用量、残留限量等方面的规定。
首先,针对不同种类的食品添加剂,需要制定相应的检测标准。
例如,对于防腐剂、着色剂、甜味剂等不同种类的添加剂,需要分别制定相应的检测方法和标准。
其次,针对不同食品的使用范围和最大使用量,也需要进行详细规定,以确保食品添加剂的使用符合安全标准。
此外,还需要对食品中添加剂的残留限量进行严格监控,以保证食品中添加剂的残留量不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食品添加剂的检测标准需要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制定,并且需要不断更新和完善。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们对食品安全的重视,食品添加剂的检测标准也在不断提高。
例如,近年来,针对新型食品添加剂的检测标准也得到了加强,以适应食品生产的新需求。
在实际生产中,食品生产企业需要严格遵守食品添加剂的检测标准,确保生产的食品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
同时,监管部门也需要加强对食品添加剂的检测和监管,确保市场上的食品安全可靠。
此外,消费者也应增强食品安全意识,选择合格的食品产品,避免食品添加剂对健康造成不良影响。
综上所述,食品添加剂的检测标准对于保障食品安全和人体健康至关重要。
各方应加强对食品添加剂的监管和管理,确保食品添加剂的使用符合安全标准,为人们提供安全、健康的食品产品。
食品添加剂使用制度范本

食品添加剂使用制度范本一、前言本食品添加剂使用制度旨在规范食品生产企业对食品添加剂的管理和使用,确保食品生产加工环节的安全和质量,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本企业的食品生产加工环节,包括原料采购、生产加工、贮存和销售等环节。
三、食品添加剂的分类和管理1. 食品添加剂分类食品添加剂按照其功能和用途可分为色素、防腐剂、甜味剂、增稠剂等多种类型。
企业应根据食品类别和添加剂使用情况将其进行分类管理。
2. 食品添加剂的管理(1) 添加剂的购买:企业应选择合格、正规的供应商采购食品添加剂,并保留供应商的相关资质证明文件。
(2) 添加剂的验收:所购食品添加剂应进行验收,检查其产品标签是否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并进行抽样送检。
(3) 添加剂的储存:食品添加剂应储存在干燥、通风、无污染的库房中,避免阳光直射和高温环境。
(4) 添加剂的使用:添加剂的使用应严格按照产品工艺要求和相关法规进行,避免超过规定的最大使用量,同时遵循“适量适用”的原则。
四、食品添加剂的监测与检测1. 监测措施(1) 定期监测:企业应定期对食品添加剂使用情况进行监测,以确保其符合国家标准和企业内部规定。
(2) 随机抽检:企业应定期进行食品添加剂的抽检,以确保其质量和安全性。
2. 检测要求(1) 检测机构:检测应由具备资质的检测机构进行,检测结果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
(2) 检测项目:检测项目应包括添加剂的含量、纯度、残留物等指标。
(3) 检测记录:检测结果应及时记录并保存,以备查。
五、食品添加剂使用的注意事项1. 使用说明书在使用食品添加剂之前,企业应仔细阅读添加剂的使用说明书,了解其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2. 添加剂的适用性添加剂的使用应符合产品工艺要求,并且符合国家相关法规的规定。
3. 添加剂的稳定性添加剂的稳定性应受到关注,避免因稳定性问题导致食品质量问题。
4. 添加剂的合理使用添加剂的使用应遵循“适量适用”的原则,不得超过规定的最大使用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食品添加剂考核说明食品添加剂是为“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注册的学生开设的一门专业课,课内学时36,学分2。
电视授课7学时。
第一部分课程考核的有关说明(一)考核对象本课程的考核对象为注册学习教育部“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食品添加剂》课程的学生。
(二)考核方式本课程采用形成性考核和终结性考试相结合的方式。
(三)考核依据本课程为电视授课,配备录像教材,是学生必备和必读教材。
考核说明的制定依据课程的教学大纲。
形成性考核及终结性考试均依据本考核说明。
(四)课程总成绩的记分方法形成性考核成绩占总成绩的30%,包括2次形成性作业,每次形成性作业满分100分,各占总成绩的15%。
终结性考试成绩占总成绩的70%,终结性考试成绩满分100分。
课程总成绩=2次形成性作业的平均分×30%+终结性考试成绩×70% 。
(五)形成性考核1.考核目的加强对学生平时自主学习过程的指导和监督,重在对学生自主学习过程进行指导和检测,引导学生按照教学要求和学习计划完成学习任务,达到掌握知识、提高能力的目标,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与国开分部(教学点)教师共同实现对教学过程的引导、指导和管理。
2.考核形式形成性考核的计分作业题发布在“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远程教育网《食品添加剂》课程教学平台,学生根据要求完成后在规定时间提交纸质作业。
3.考核要求形成性考核作业册如下。
序次章节题目布置时间完成时间所占比例形成性作业1 第一讲绪论1.食品添加剂在食品加工中的作用是什么?2.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原则是什么?第2周第8周15% 第二讲调色类是添加剂1.发色剂在肉制品加工中的主要功能包括哪些?其机理是什么?第4周第三讲调香调味类食品添加剂1.食用香精和食用香料的区别是什么?2.比较三种常用的合成甜味剂的性状。
3.酸味剂的作用有哪些?第6周形成性作业2 第四讲调质类食品添加剂1.结合生产实际举例说明食品增稠剂在食品工业上的作用,并阐述影响增稠剂作用效果的因素。
2.结合生产实际举例说明食品乳化剂在食品工业上的应用,并阐明其机理以及如何正确使用食品乳化剂?第8周第16周15%(六)终结性考试1.考试类型终结性考试采用课程论文方式。
2.考试要求本课程为专业课,要求学生在学完本课程后,能够掌握有关食品添加剂的的概念、分类与作用、危害及使用原则等内容,并具有应用这些基础知识说明、分析、解决有关实际问题的初步能力。
据此,本课程着重基础知识和基本应用能力两个方面的考察,大致分为重点掌握、一般掌握和基本了解三个层次。
各层次含义如下:一般掌握:指学习后应当记住的内容,包括概念、分类与作用、危害、使用原则等,这是一般层次的要求;重点掌握:指在一般掌握的基础上,全面把握其内涵和外延,能用自己的语言加以阐述或说明,并能触类旁通,根据所学内容分析和解决相关现象和问题,这是较高层次的要求;了解:所学内容知道是什么即可。
3.考试时间课程论文要求在19周前完成并提交。
4.课程论文要求(1)目的:终结性考试(课程论文)是对本课程所学知识综合应用的评价。
学生主要通过观看录像教材并结合IP课件、查阅资料、专家报告、实地参观、调查访谈等,较系统全面的了解有关食品添加剂的种类、作用、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进一步明确食品添加剂如何正确的使用、学会使用国标查找食品添加剂;加强理论与实践的联系和结合,提高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要求:课程论文要联系食品加工行业的某种或某类食品添加剂的应用实际;实地走访调研当地食品加工企业或者上网搜集资料,情况要真实可靠;参观、访谈、调查等工作可以独立进行,也可集体进行;资料查阅、课程论文撰写要求学生独立完成;课程论文的主要内容包括某类或某种食品添加剂的作用、我国某类或某种食品添加剂的应用现状及前景、某类或某种食品添加剂在食品加工中的使用案例;篇幅应不少于2000字;严禁抄袭;定稿的课程论文要用统一的封面装订,可以用A4纸打印,也可用稿纸誉写。
(3)时间安排:第17周前,结合形成性和终结性考核要求完成文献调研(资料收集)、实地调查、专家访谈等,取得数据和资料,17、18周完成课程论文,19周前提交。
(4)评定:教师从以下几方面综合评定课程论文。
①完成论文的工作量(学时数、字数等);②论文质量,如文字、内容、结构、形式等;③是否独立完成;④发现(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⑤实用价值;⑥完成课程论文的表现,如科学的态度、刻苦的精神等。
(5)课程论文题目举例×××食品添加剂的应用实践×××食品添加剂在食品加工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关于×××食品添加剂应用现状的思考(备注:以上题目中“×××”可以是某种或某类食品添加剂)第二部分课程考核内容和要求第一讲绪论考核内容:一、什么是食品添加剂(一)食品添加剂的定义(二)食品添加剂历史(三)食品添加剂的功能二、食品添加剂的种类和品种(一)食品添加剂的要求(二)食品添加剂的种类和品种三、食品添加剂的应用现状(一)食品添加剂在食品加工中的作用(二)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原则(三)食品添加剂与食品安全性的关系考核要求:重点掌握:食品添加剂在食品加工中的作业和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原则一般掌握:食品添加剂的概念及分类了解:食品添加剂的应用现状第二讲调色类食品添加剂考核内容:一、食品着色剂(一)着色剂的定义(二)食品合成着色剂与应用(三)食品合成着色剂的毒性(四)食品天然着色剂与应用二、食品护色剂(一)食品护色剂基本概况(二)常用食品护色剂和新型护色技术(三)亚硝酸钠、硝酸钠的化学性状和毒性(四)新型食品助色技术三、食品漂白剂(一)常见的还原型食品漂白剂(二)常见的氧化性食品漂白考核要求:重点掌握:食品着色剂、护色剂和漂白剂的特性与应用中应注意的问题一般掌握:着色剂、护色剂、助色剂及漂白剂的概念和种类了解:天然色素的研究开发进展第三讲调香调味类食品添加剂考核内容:一、食用香料的定义、分类和功用(一)天然食品香料的分类(二)几种人造香料、天然等同香料的作用二、食品香精(一)食用香精的分类(二)食用香精的主要作用(三)精油等提取物与原香辛料相比的优缺点三、食品甜味剂(一)甜味和甜味剂的特点(二)化学合成甜味(三)天然甜味剂(四)调味剂的发展趋势四、食品酸味剂(一)酸味及酸味剂在食品中的作用(二)有及酸味剂(三)无机酸味剂五、食品増味剂(一)氨基酸类增味剂(二)核苷酸类增味剂(三)正羧酸类增味剂六、辣味剂七、食品代盐剂考核要求:重点掌握:调香类食品添加剂在使用时应注意的事项、调味类食品添加剂的使用方法一般掌握:食品香料和香精的作用、人造香料和天然香料的区分、调味类食品添加剂的安全性能了解:食品香料与香精的关系、了解各类调味类食品添加剂的性质第四讲调质类食品添加剂考核内容:一、食品增稠剂(一)增稠剂定义及作用(二)影响增稠剂作用效果的因素(三)常用食品增稠剂(四)天然食品增稠剂(五)合成食品增稠剂(六)几种常用的增稠剂的使用方法、应用范围与剂量二、食品乳化剂(一)乳化剂定义(二)常用食品乳化剂(三)乳化剂在食品制作中的应用(四)几种常用的乳化剂的使用方法以及应用范围三、其它调质类食品添加剂(一)凝固剂及分类(二)膨松剂考核要求:重点掌握:增稠剂和乳化剂的定义及其在食品中的应用一般掌握:乳化剂的作用机理了解:食品乳化剂的发展动态第五讲食品防腐剂考核内容:一、食品防腐剂基本性质(一)防腐剂的定义分类(二)食品变质与防腐剂的作用与危害(三)防腐剂批准使用的条件二、常见食品防腐剂及使用方法(一)苯甲酸及其盐类(二)山梨酸及其盐类(三)对羟基苯甲酸酯类(四)其它化学防腐剂三、食品抗氧化剂(一)合成抗氧化剂(二)天然抗氧化剂(三)抗氧化剂的使用技术、性能和添加时机考核要求:重点掌握:食品防腐剂的定义、作用机理一般掌握:常用防腐剂的性质及应用注意事项了解:抗氧化剂的作用机理、使用安全性及影响抗氧化剂作用效果的因素第六讲其他食品添加剂考核内容:一、食品酶制剂(一)糖酶类(二)蛋白酶类(三)酯酶类(四)其他酶类二、食品营养强化剂(一)食品强化与食品强化剂(二)氨基酸类强化剂(三)维生素类强化剂(四)无机盐类强化剂(五)必需脂肪酸类营养强化剂考核要求:重点掌握:酶制剂的种类重点掌握:各种酶制剂和主要营养强化剂在食品工业中的安全应用一般掌握:营养强化剂的概念和主要目的第七讲食品添加剂的使用标准和管理考核内容:一、食品添加剂的分类及编码二、食品添加剂的安全风险评估三、食品添加剂的管理及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的申请四、如何利用GB2760-2011查询食品添加剂考核要求:重点掌握:如何利用GB2760-2011查询食品添加剂一般掌握:食品添加剂的安全风险评估及使用标准的申请了解:食品添加剂的分类及编码第三部分课程论文评分标准(参考)成绩评定按百分制,分四等,85~100分为优、75~84分为良、60(含)~74分为中或及格、59分及以下为差或不及格,具体要求如下:(1)85~100分(优)很好地完成资料搜集、专家访谈和调查等前期准备工作,课程论文达到规定篇幅;选题有所在地区、单位特色,问题有针对性和应用性,有比较独到的见解;原始资料齐全,能运用科学方法进行加工整理;分析问题正确、全面,具有一定的深度,对食品添加剂的正确理解与应用有一定的意义和价值;中心突出,论据充分,数据可靠,层次分明,逻辑清楚,文字结构严谨;无抄袭、剽窃等学术不端行为。
(2)75~84分(良)能够较好地按基本要求完成各项前期工作及课程论文;原始资料基本齐全,能较好地进行加工整理;分析问题正确、全面,对食品添加剂的正确理解与应用有一定的参考意义和价值;中心突出,论据较充分,数据基本可靠,层次比较分明,文句通顺;无抄袭、剽窃等学术不端行为。
(3)60~74分(中或及格)能够按基本要求完成前期工作及课程论文;有一定的原始资料,进行一定程度的加工整理;有一定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一定的中心思想,有一定的论据,主要数据基本可靠,文句尚通顺;无抄袭、剽窃等学术不端行为。
(4)59分以下(不及格)不能按基本要求完成前期工作及课程论文;选题无实用价值,或陈旧,或无可行性,或偏离本门课程内容;原始资料残缺不全,加工整理差;方法不正确,或问题分析有错误,层次混淆不清;无中心论点,论据不充分,无数据支撑,文句不通;课程论文内容基本属于抄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