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添加剂说明书
食品添加剂氯化钙产品说明书

食品添加剂氯化钙
产品说明书
1.化学名称
氯化钙化学分子式:CaCI2产品外观:粒状
2..产品常规包装
一、袋装采用双层包装方式,内包装选用塑料薄膜材料,外包装选
用塑料编织袋,对净含量有一定要求。
3.产品用途及使用说明
无水氯化钙作为食品添加剂因可以改善食品口感,在食品行业应用比较广泛,在食品工业中用作钙质强化剂、固化剂、螯合剂和干燥剂。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和《食品添加剂卫生管理办法》的规定,食品添加剂氯化钙的使用量规定如下:
1、豆制品、稀奶油:最大使用量可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
2、软饮料:软饮料中最大使用量0.44-3.7g/kg。
3、调制水:调制水中最大使用量100mg/kg或100mg/1(以钙计36mg/1)。
4、甜汁甜酱:甜汁甜酱中最大使用量0.4g/kg。
5、果酱:果酱中最大使用量1.0g/kg。
食品添加剂氯化钙在食品生产中的四大领域:
1、饮料在饮料生产中可作为电解质使用,增强饮料的适口性。
2、腌渍氯化钙本身具有咸味,可用于腌渍食物的制作,减少食盐的使用量。
3、罐头使蔬菜和水果的表面和汤汁发生胶化,增强罐头汤汁的稠度。
4、豆腐使大豆发生乳化和凝固,提高豆腐的嫩滑性。
4.执行质量标准及指标
食品添加剂氯化钙的技术指标执行的是GB22214--2008。
食品公司食品添加剂使用手册

食品公司食品添加剂使用手册第一章食品添加剂概述 (2)1.1 食品添加剂的定义与分类 (2)1.1.1 定义 (2)1.1.2 分类 (3)1.2 食品添加剂的作用与意义 (3)1.2.1 作用 (3)1.2.2 意义 (3)1.3 食品添加剂的安全性与法规 (4)1.3.1 安全性 (4)1.3.2 法规 (4)第二章食品添加剂的选择与使用原则 (4)2.1 食品添加剂的选择原则 (4)2.2 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原则 (4)2.3 食品添加剂的使用注意事项 (5)第三章食品添加剂的储存与管理 (5)3.1 食品添加剂的储存条件 (5)3.1.1 温度 (5)3.1.2 湿度 (5)3.1.3 光照 (5)3.1.4 化学稳定性 (5)3.2 食品添加剂的储存方法 (6)3.2.1 分库储存 (6)3.2.2 密封储存 (6)3.2.3 避光储存 (6)3.2.4 定期检查 (6)3.3 食品添加剂的管理制度 (6)3.3.1 建立食品添加剂采购、验收、储存、使用和报废的制度。
(6)3.3.2 明确食品添加剂的采购标准和验收程序,保证采购的添加剂符合国家相关法规和标准。
(6)3.3.3 建立食品添加剂储存档案,详细记录添加剂的名称、规格、生产日期、有效期、储存条件等信息。
(6)3.3.4 定期对食品添加剂进行质量检测,保证其质量和安全。
(6)3.3.5 建立食品添加剂使用记录,详细记录添加剂的使用时间、使用量、使用范围等信息。
(6)3.3.6 建立食品添加剂报废制度,对过期、变质或不符合质量要求的添加剂进行及时报废。
(6)3.3.7 加强食品添加剂的安全意识教育,提高员工对食品添加剂的认识和操作技能。
6第四章食品添加剂在肉类加工中的应用 (7)4.1 肉类加工中常用的食品添加剂 (7)4.2 肉类加工中食品添加剂的使用方法 (7)4.3 肉类加工中食品添加剂的注意事项 (7)第五章食品添加剂在乳制品中的应用 (8)5.1 乳制品中常用的食品添加剂 (8)5.2 乳制品中食品添加剂的使用方法 (8)5.3 乳制品中食品添加剂的注意事项 (9)第六章食品添加剂在烘焙食品中的应用 (9)6.1 烘焙食品中常用的食品添加剂 (9)6.2 烘焙食品中食品添加剂的使用方法 (9)6.3 烘焙食品中食品添加剂的注意事项 (10)第七章食品添加剂在饮料中的应用 (10)7.1 饮料中常用的食品添加剂 (10)7.2 饮料中食品添加剂的使用方法 (11)7.3 饮料中食品添加剂的注意事项 (11)第八章食品添加剂在糖果中的应用 (12)8.1 糖果中常用的食品添加剂 (12)8.2 糖果中食品添加剂的使用方法 (12)8.3 糖果中食品添加剂的注意事项 (13)第九章食品添加剂在调味品中的应用 (13)9.1 调味品中常用的食品添加剂 (13)9.2 调味品中食品添加剂的使用方法 (13)9.3 调味品中食品添加剂的注意事项 (14)第十章食品添加剂在方便食品中的应用 (14)10.1 方便食品中常用的食品添加剂 (14)10.2 方便食品中食品添加剂的使用方法 (15)10.3 方便食品中食品添加剂的注意事项 (15)第十一章食品添加剂在保健食品中的应用 (15)11.1 保健食品中常用的食品添加剂 (15)11.2 保健食品中食品添加剂的使用方法 (16)11.3 保健食品中食品添加剂的注意事项 (16)第十二章食品添加剂的安全管理与监督 (17)12.1 食品添加剂的法律法规 (17)12.2 食品添加剂的安全管理措施 (17)12.3 食品添加剂的监督与检测方法 (17)第一章食品添加剂概述1.1 食品添加剂的定义与分类1.1.1 定义食品添加剂是指在食品生产、加工、制备、处理、包装、运输和储存过程中有意添加的化学物质或天然物质。
食品添加剂产品说明书

食品添加剂产品说明书尊敬的用户:感谢您选择我们公司的食品添加剂产品。
为了确保您对我们的产品有一个全面且准确的了解,请仔细阅读以下说明书,并按照要求正确使用。
产品概述:我们的食品添加剂产品采用了先进的生产工艺和高质量的原料,经过严格的质量控制程序,以确保产品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我们的产品适用于各类食品制造业,具有改善食品品质、保持食品新鲜度和延长保质期的功效。
产品成分:我们的食品添加剂产品是由经过认证的原料经过精确配比而成,不含任何有害物质。
产品成分如下:1. 成分A:该成分为食品添加剂的主要成分,它能够提高食品的质地和风味,增加食品的稳定性和保存期。
2. 成分B:该成分能够增强食品的色泽,并且具有抗氧化的功能,有助于保持食品的新鲜度和营养。
3. 成分C:该成分具有杀菌和防腐的作用,可以有效延长食品的保质期,并保证食品的卫生安全。
使用方法:为了确保产品的有效性和使用安全,请按照以下方法正确使用产品:1. 在使用产品之前,请先将其充分搅拌均匀,并确保容器和工具的清洁卫生。
2. 根据食品制造工艺和产品说明,按照配方中的比例加入适量的产品。
3. 搅拌食品过程中,请保持温度和时间的适宜,并确保产品均匀分布在食品中。
4. 使用产品后,请密封容器,并储存于干燥、阴凉的地方,避免阳光直射和高温。
注意事项:为了最大限度地确保产品的效果和安全性,请注意以下事项:1. 本产品仅限于食品制造业使用,请勿将其用于其他领域。
2. 如遇产品过期,请勿使用,以免影响食品的质量和安全。
3. 如对本产品成分存在过敏反应,请立即停止使用,并咨询医生意见。
4. 本产品仅限专业人员使用,请勿将其接触到儿童或未经培训的人员。
质量保证:我们公司一直致力于为客户提供最高品质的产品和优质的服务。
我们的产品严格按照国家标准进行生产,并通过了相关的质量认证。
如果您在使用产品过程中遇到任何问题或有任何疑问,请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户服务团队,我们将尽快为您解决。
包醛氧淀粉说明书

包醛氧淀粉说明书
包醛氧淀粉是一种新型的食品添加剂,被广泛用于食品工业中。
为了让大家更好地了解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以下是包醛氧淀粉的详细说明书。
一、产品介绍
包醛氧淀粉是一种白色粉末状物质,含有醛,可以与蛋白质反应,形成类似糖的化合物。
主要用于食品工业中作为增稠剂、稳定剂和保湿剂等方面,可以提高食品品质和口感。
二、使用方法
1.使用前应该仔细阅读说明书,并按照使用要求进行操作。
2.包醛氧淀粉的使用量应根据食品的种类和使用效果决定,通常为0.1% ~ 1.0%。
3.将包醛氧淀粉直接加入食品中,并不断搅拌,直到淀粉完全溶解。
4.在溶解过程中,应避免超过85℃的高温和过度搅拌。
5.将淀粉加入食品中后,应尽快将食品加热至温度要求,否则会影响淀粉的效果。
三、注意事项
1.本品为食品添加剂,只用于食品加工,不能直接食用或混入其他物质中。
2.使用前应检查包装是否完好,如发现包装有破损或变形应及时更换。
3.保持包醛氧淀粉干燥、阴凉、通风。
并且不要接触到空气和水分,以避免影响使用效果。
4.储存在通风良好、干燥、阴凉的地方,避免靠近热源和直射阳光下。
5.避免与酸性物质和强氧化剂接触,以免产生反应。
6.本品不得和其他食品添加剂一起使用,以免产生不良反应。
7.本品不能用于脂肪、油类食品。
以上就是包醛氧淀粉的详细说明书。
在使用过程中,请大家注意以上事项,并严格按照使用方法进行操作,以免影响食品的质量和口感。
同时,储存时也要注意环境条件,保证产品的质量稳定。
食品添加剂安全使用手册

食品添加剂安全使用手册第一章食品添加剂概述 (3)1.1 食品添加剂的定义与分类 (3)1.2 食品添加剂的作用与意义 (4)第二章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原则 (4)2.1 遵循法律法规 (4)2.2 保证食品添加剂安全有效 (5)2.3 遵循适量原则 (5)第三章食品添加剂的审批与监管 (5)3.1 食品添加剂的审批流程 (5)3.1.1 申请材料提交 (5)3.1.2 材料审查 (6)3.1.3 安全性评价 (6)3.1.4 公开征求意见 (6)3.1.5 审批决定 (6)3.2 食品添加剂的监管体系 (6)3.2.1 法律法规体系 (6)3.2.2 监管机构 (6)3.2.3 监管手段 (6)3.2.4 信息公示 (6)3.3 监管部门的职责与权限 (6)3.3.1 国家食品安全监管部门职责 (7)3.3.2 地方食品安全监管部门职责 (7)第四章食品添加剂的使用范围与限量 (7)4.1 食品添加剂的使用范围 (7)4.2 食品添加剂的限量标准 (7)4.3 食品添加剂的标签标识 (8)第五章食品添加剂的安全风险与防范 (8)5.1 食品添加剂的安全风险来源 (8)5.1.1 原材料污染 (8)5.1.2 生产工艺问题 (8)5.1.3 使用不当 (9)5.1.4 标签标识不清 (9)5.2 食品添加剂安全风险的防范措施 (9)5.2.1 原材料质量控制 (9)5.2.2 生产过程监管 (9)5.2.3 使用规范 (9)5.2.4 标签标识管理 (9)5.3 食品添加剂安全事件的应对策略 (9)5.3.1 监测预警 (9)5.3.2 应急处置 (9)5.3.3 信息发布 (9)5.3.4 法律法规完善 (10)第六章食品添加剂与人体健康 (10)6.1 食品添加剂与营养健康 (10)6.2 食品添加剂与过敏反应 (10)6.3 食品添加剂与慢性疾病 (10)第七章食品添加剂的检测方法 (11)7.1 食品添加剂的化学检测方法 (11)7.1.1 光谱法 (11)7.1.2 色谱法 (11)7.1.3 电化学法 (11)7.2 食品添加剂的生物学检测方法 (11)7.2.1 微生物法 (12)7.2.2 酶联免疫吸附法 (12)7.2.3 生物传感器法 (12)7.3 食品添加剂的快速检测技术 (12)7.3.1 光学快速检测技术 (12)7.3.2 质谱快速检测技术 (12)7.3.3 便携式检测设备 (12)第八章食品添加剂的生产与质量控制 (12)8.1 食品添加剂的生产工艺 (12)8.1.1 原料的选择与处理 (12)8.1.2 生产过程控制 (13)8.1.3 产品精制与包装 (13)8.2 食品添加剂的质量控制指标 (13)8.2.1 理化指标 (13)8.2.2 微生物指标 (13)8.2.3 毒理学指标 (13)8.3 食品添加剂的生产许可与认证 (13)8.3.1 生产许可 (13)8.3.2 认证 (13)第九章食品添加剂的国际标准与法规 (14)9.1 国际食品添加剂标准概述 (14)9.1.1 国际食品添加剂标准的重要性 (14)9.1.2 国际食品添加剂标准制定机构 (14)9.1.3 国际食品添加剂标准的主要内容 (14)9.2 国际食品添加剂法规体系 (14)9.2.1 国际食品添加剂法规的构成 (14)9.2.2 国际食品添加剂法规的特点 (14)9.2.3 国际食品添加剂法规的实施 (14)9.3 我国食品添加剂与国际标准的对接 (14)9.3.1 我国食品添加剂标准现状 (14)9.3.2 我国食品添加剂法规现状 (15)9.3.3 我国食品添加剂与国际标准的对接措施 (15)第十章食品添加剂的合理使用与消费者教育 (15)10.1 食品添加剂的合理使用指导 (15)10.1.1 遵守法规标准: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应严格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保证其使用范围、用量和使用方式符合规定。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应用手册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应用手册食品添加剂是指为了改善食品的色、香、味和保质期等特性而在加工过程中添加的各种化学物质。
在食品生产中,正确使用食品添加剂对于保证食品的质量和安全至关重要。
本手册将介绍食品添加剂的使用标准,帮助食品生产企业和从业人员正确合理地使用食品添加剂,确保食品质量和安全。
一、食品添加剂的分类。
根据其用途和性质,食品添加剂可以分为色素、香精、酸度调节剂、防腐剂、抗氧化剂、增稠剂、乳化剂等多种类型。
不同的食品添加剂在食品加工中起到不同的作用,因此在使用时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添加剂。
二、食品添加剂的使用标准。
1. 使用前应进行必要的检测和评估,确保添加剂符合国家标准和食品安全要求。
2. 严格按照食品添加剂的使用范围和最大使用量使用,不得超标使用。
3. 遵循食品添加剂的使用方法,确保添加剂均匀分布在食品中,避免因使用不当导致食品质量问题。
4. 注意食品添加剂的相容性,避免不同添加剂之间产生不良反应,影响食品品质。
5. 对于特殊人群,如婴幼儿、孕妇、老年人等,使用食品添加剂时应格外谨慎,避免对其健康造成影响。
三、食品添加剂的合理应用。
1. 根据食品的特性和加工工艺选择合适的食品添加剂,确保添加剂的使用符合食品生产的需要。
2. 遵循食品添加剂的使用标准,严格控制添加剂的使用量,避免因过量使用导致食品质量问题。
3. 定期对食品添加剂的使用情况进行检查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4. 加强从业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其对食品添加剂的正确使用意识和能力。
四、食品添加剂的监测和管理。
1. 建立健全的食品添加剂监测体系,加强对食品添加剂的监测和检测工作,确保食品添加剂的合规使用。
2. 加强对食品添加剂生产企业的监管,严格执行食品添加剂的生产标准和质量要求。
3. 定期对食品添加剂的使用情况进行抽检和监测,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4. 建立食品添加剂使用档案,记录食品添加剂的使用情况和监测结果,为食品安全管理提供依据。
食品添加剂通用法典标准说明书

1尽管目前版本的通用标准,缺少对特定食品添加剂或者某种食品添加剂在某种食品中的特定使用情况的规定等相关内容, 并不意味着该添加剂在食品中使用是不安全的或不合适的。委员会将就在正式版本中保留此脚注的必要性进行审议,直至通 用标准全部完成时删除。 2本标准中“基于其他标准确定是安全的”是指,按照 JECFA 描述的不会引起毒理学关注的条件下使用食品添加剂,不会带来 安全问题(如,明确规定的使用水平)。 3 在 FAO 网站 JECFA 网页 /ag/agn/jecfa-additives/search.html?lang=en 有英文版的食品添加剂规格标 准数据库,提供了食品添加剂目前的 ADI 状态、JECFA 最新评估的年代、INS 编码等资料。该数据库具有英、法、西班牙、 阿 拉 伯 以 及 中 文 版 的 查 询 页 面 和 背 景 信 息 。 JECFA 的 报 告 同 时 发 布 在 WHO 网 站 JECFA 网 页 http://www.who.int/ipcs/food/jecfa/en/。 4食品法典程序手册。 5食品添加剂和食品污染物的安全性评估原则,世界卫生组织,(WHO 环境健康标准,第 70 号),第 111 页(1987)。本标 准中“没有明显的健康风险”是指如果某种添加剂不超过本标准规定的使用水平就能够确定不会对消费者产生危害。本标准不 允许以某种危害消费者健康的方式使用添加剂。
c) 加入食品中添加剂的量应等于或低于最大使用量,并且应是达到预期工艺效果的最低量。最大使用 量可根据附件 A 的申请程序,法典成员的摄入量评估或是由 CCFA 请求 JECFA 对某国摄入评估资 料进行独立的评价。
(说明文)食品添加剂说明文

食品添加剂说明文食品添加剂是添加到食品中以保持风味或增强口感、改善外观或其他品质的物质。
一些添加剂已经使用了几个世纪;例如,用醋、盐腌制来保存肉类、糖果的保存以及用二氧化硫保存葡萄酒。
下面是我整理的食品添加剂说明文,欢送大家阅读分享借鉴。
食品添加剂说明文1欧洲有做梨子酱的传统。
但是去皮捣碎的梨很快就会变成褐色,不仅难看,味道也会受到影响。
有经验的主妇会在其中参加一些柠檬汁,梨子酱就能保持“新鲜〞的颜色。
不仅是梨,苹果、香蕉、土豆等去皮之后,都会很快变色。
现在人们知道,水果蔬菜中都含有多少不等的多酚化合物。
去皮之后,这些多酚化合物就暴露在了空气中。
它们很容易被氧化,生成一类叫做“醌〞的化合物。
而这种化合物很容易互相连接,成为“褐色素〞,从而使这些食物变色。
此外,许多多酚化合物被认为“营养价值高〞,一旦变成褐色素,其价值也就失去了。
而柠檬汁中含有大量的“抗坏血酸〞。
它可以把“醌〞复原为初始的多酚状态。
也可以直接被氧化,从而消耗掉多酚周围的氧气,以此来保护多酚免受氧气的攻击。
这样,抗坏血酸牺牲了自我,保护了脆弱的多酚保持本色。
而象柑橘、柠檬这样的水果,本身就含有大量的抗坏血酸,也就不会变色了。
在食品工业中,人们根据柠檬汁的作用机理,就可以直接添加抗坏血酸。
在超市销售的果汁和蔬菜汁,很多就添加了抗坏血酸,以保持其外观和风味。
它的作用不仅于此。
在熟肉制品中经常会参加亚硝酸盐。
亚硝酸盐有两种作用:一是与肌红蛋白反响,使之呈现诱人的红色;二是抑制细菌生长,实现防腐功能。
抗坏血酸的参加,可以促进前一个反响的进行,从而加快“发色〞的进行。
许多人认为亚硝酸盐是一种“致癌物〞。
其实,它本身并不致癌,而是它与肉中的氨基酸反响,生成的亚硝胺才是一种致癌物。
如果肉中同时参加了抗坏血酸,它就会抑制这一转化过程的发生,从而降低亚硝酸盐“可能〞的致癌风险。
在不需要亚硝酸盐的肉类食品中,有时也会参加抗坏血酸。
因为肉中总是会有脂肪,在保存中会也会被氧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食品添加剂说明书篇一:申请备案产品的说明书和生产加工工艺资料;企业原辅料、食品添加剂的种类、来源和使用方法等资料;出口食品生产企业生产加工工艺1蜂蜜系列工艺流程图★关键控制点(CCP) 2蜂蜜系列系列生产加工工艺流程图说明3蜂产品系列工艺流程图★关键控制点(CCP)4蜂产品系列生产加工工艺流程图说明篇二:进口食品添加剂产品说明进口食品添加剂产品说明我司就报检号____________ 项下的进口食品添加剂,确认如下:1.产品名称:采用相关标准的通用名称:2.产品类别:1-着色剂、2-防腐剂、3-甜味剂、4-乳化剂、5-营养强化剂、6-增味剂、7-被膜剂、8-抗结剂、9-酸度调节剂、10-面粉处理剂、11- 稳定剂和凝固剂、12-抗氧化剂、13-增稠剂、14-漂白剂、15-膨松剂、16-胶基果糖中基础剂物质、17-护色剂、18-水分保持剂、19-消泡剂、20-酶制剂、21-食品用香料、22-加工助剂、23-食用香精、24-乳化香精、25-咸味香精、26-营养强化剂、27-复配食品添加剂、28-其他;3.产品编码: 产品CNS、INS或FEMA编码;4.产品使用标准:应填写如GB2760-XX或GB14880-XX 等,并请注明所在表格位置或页码;5.产品质量标准:应填写产品标准如辣椒红GB10783-XX;6.产品物理性状:包括颜色和存在形态,存在形态请填写:1-拌合性粉末状、2-微胶囊型粉末状、3-油溶性液体状、4-水溶性液体状、5-浆膏状、6-其他。
二、产品成分说明填表说明:1 •成分名称:应按照含量由大道小排列的顺序逐一填写各单一難分的通用名称、辅料的名称;2.食品添加剂中所使用的辅料可不填写成分别类、成分编码、成分使用标准、成分质量标准、成分使用范围,在备注栏中标明“辅料”;3•成分类别:应按成分的功能区分,参照上表的产品类别代码;4.成分编码:成分CNS、INS或FEMA编码;5.成分使用标准:应填写如GB2760-XX或GB14880-XX 等,并请注明所在表格位置或页码;6.成分质量标准:应填写具体产品标准如辣椒红GB10783-XX' 7•成分使用范围:各成分使用范围应相同;8•备注:复配食品添加剂应在备注栏中标注发挥产类类别主要功能或全部功能的成分;9.辅料应在备注栏中标注。
我司郑重承诺,以上内容真实有效,该产品质量符合相关法律标准要求,产品标签及说明书符合法律法规要求。
如有不符,我司将承担一切法律责任。
联系人:联系方式:公司名称(公司公章人日期:篇三:GB2760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编制说明《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的编制说明一、基本情况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食品安全整顿工作方案的通知》(国办发[XX]8号),国务院食品安全整顿计划要求开展食品安全基础标准的清理修订工作,并将《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GB2760-XX)的修订纳入此次修订工作范围。
卫生部委托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承担GB2760的清理和修订工作。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接到任务后,组成了标准清理修订工作组。
工作组根据国务院食品安全整顿工作方案中“解决标准缺失、重复和矛盾问题在风险评估的基础上,建立健全科学、统一的食品安全标准体系”的要求,确定了以对现行GB2760-XX 和卫生部公告批准的食品添加剂使用规定清理整合和重点解决标准实施过程中出现的急需解决的问题作为本次修订的主要工作内容。
工作组按照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的相关要求规范了标准名称,确定了标准的框架格式,将XX年至XX年卫生部公告批准的食品添加剂使用规定与GB2760-XX进行了整合修订,根据风险评估的原则和国内外食品添加剂生产、使用的实际情况,对部分食品添加剂规定和食品分类系统进行了调整,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征求意见稿。
二、本次制修订工作的主要内容及依据(-)按照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的格式要求,对标准格式进行了修改,将标准名称由《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修改为《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二)按照食品添加剂在技术上却有必要和经过风险评估证明安全可靠的原则,将XX年至XX年卫生部批准的食品添加剂规定纳入该标准。
(三)对部分食品添加剂的使用规定进行了修订1、参照食品添加剂通用法典标准(GSFA),结合我国的实际使用情况,将共享ADICMTDI 70)值的食品添加剂磷酸、焦磷酸二氢二钠、焦磷酸钠、磷酸二氢钙、磷酸二氢钾、磷酸二氢钠、磷酸二氢桜、磷酸氢二钾、磷酸氢钙、磷酸三钙、磷酸三钾、磷酸三钠、六偏磷酸钠、三聚磷酸钠、磷酸氢二钠的使用规定进行了合并,上述食品添加剂可以在批准的使用范围中单独或混合使用,最大使用量以磷酸盐计。
2、将经过JECFA评价ADI值不需要限定,国内外普遍使用的食品添加剂碳酸钠、抗坏血酸钠列入可在各类食品中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的食品添加剂名单。
3、对GB2760中维生素E的使用规定和卫生部公告中天然维生素E的使用规定,参考GSFA中维生素E的名称,合并修改为“维生素E (dl-a-生育酚,d-a-生育酚,混合生育酚浓缩物)”,以能够更加准确的反映出目前维生素E的实际使用情况。
4、为做好GB2760与GB14880 (《食品营养强化剂使用卫生标准》)的衔接,将GB2760中功能类别为“其他类”的酪蛋白钙肽(钙促进剂)、酪蛋白磷酸肽(钙促进剂)、乳铁蛋白(铁促进剂)使用规定从GB2760删除,在GB14880修订过程中列入GB14880o5、对于一些液体饮料类别中的着色剂(如赤蘇红及其铝色淀、靛蓝及其铝色淀、黑豆红、焦糖色、菊花黄浸膏、叶黄素等)使用规定,增加了“固体饮料按稀释倍数增加使用量”的备注,使相应的固体饮料能够按照标准规定使用这些添加剂。
6、对于一些果冻中的食品添加剂使用规定,在增加了“如用于果冻粉,按冲调倍数增加使用量”,使相应的果冻粉能够按照标准规定使用这些添加剂。
7、对于丁基疑基茴香醛、二丁基疑基甲苯、没食子酸丙酯、特丁基对苯二酚主要在含油脂食品中的使用规定增加了“以油脂中的含量计”的备注,以更加准确的表达这些抗氧化剂的使用量规定。
8、根据JECFA对对瓮基苯甲酸酯类及其钠盐的最新安全性评价结果和国际、国外该类食品添加剂使用规定的修订, 删除了对疑基苯甲酸丙酯及其钠盐的使用规定。
9、将功能为“其他”、主要用于果蔬脱皮的食品添加剂月桂酸放入食品工业用加工助剂名单。
10、根据新颁布的乳制品国家标准关于巴氏杀菌乳、灭菌乳中不允许使用任何食品添加剂的规定,对食品分类系统进行了调整,删除了原纯乳中食品添加剂规定。
(四)根据《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GB2760-XX)实施过程中行业协会和企业反映的食品分类系统存在的问题,对部分食品分类系统进行了修改,并对相应的食品添加剂规定进行了修订:1、根据新颁布的乳制品国家标准,将食品分类系统中“01.01乳及调制乳”、“01.01.01纯乳(全脂、部分脱脂、脱脂),包括复原乳”、“01.01.02调制乳”、"01.01.02.01调味乳” 分别修改为“01.01巴氏杀菌乳、灭菌乳和调制乳”、“01.01.01 巴氏杀菌乳”、“01.01.02 灭菌乳”、"01.01.03 调制乳”、“01. 01. 03. 01调味乳”。
2、将食品分类系统中“04. 05.02.01烘焙/炒制坚果与籽类”、"04. 05.02.01.01带壳烘焙/炒制坚果与籽类”、"04. 05. 02. 01. 02脱壳烘焙/炒制坚果与籽类”分别修改为“04. 05. 02. 01熟制坚果与籽类”、“04. 05. 02. 01. 01带壳熟制坚果与籽类”、“04. 05. 02. 01. 02脱壳熟制坚果与籽类”。
因为随着食品工业的发展,食品加工的工艺多样化,坚果与籽类制品的熟制加工工艺不仅限于烘焙和炒制。
3、对06. 0粮食和粮食制品中部分类别进行了修改和调整:(1)保留食品类别"06.03.01小麦粉”,仅指小麦原粉。
将u 06. 03. 01. 01 自发粉”、u 06. 03.01.02 饺子粉”、"06. 03.01.04其他专用粉小麦粉”归为小麦粉制品中“ 06.03. 02. 05 自发粉”、“ 06. 03. 02. 06 饺子粉”、"06.03. 02. 07其他专用粉小麦粉”。
(2)删除了食品类别"06. 03.01.03蛋糕预拌粉”。
(3)增加了食品分类“06.05. 02.04粉圆”,将批准在"06. 05. 02淀粉制品(仅限粉圆”的食品添加剂使用规定调整为该类别的食品添加剂使用规定。
4、鉴于食品分类系统中13. 05.01孕产妇(乳母)配方食品目前没有明确的产品定义和范畴,孕产妇(乳母)用食品与其他人群用的相同类别的食品(如孕产妇(乳母)用奶粉与普通乳粉)在食品添加剂使用方面没有差别,因此,删除了该食品类别及相应的食品添加剂规定,孕产妇(乳母)用的食品按照相应的食品类别中食品添加剂使用规定使用食品添加剂。
、对14. 0饮料类进行了如下修改和调整:⑴将14. 01. 02 “自然来源饮用水”修改为“饮用天然泉水和其他天然饮用水”;(2)将14. 02. 03 “果蔬汁(肉)饮料”修改为“果蔬汁(肉)饮料(含发酵型产品)(3)在14. 03 “蛋白饮料类”增加亚类14. 03. 03 “复合蛋白饮料类”;(4)在14. 03.01 “含乳饮料”增加亚类14. 03.01.01 “发酵型含乳饮料”、14. 03.01.02 “配制型含乳饮料”和14. 03. 01. 03 “乳酸菌饮料”,删除14. 07 “乳酸菌饮料(5)将14. 04. 02. 02“风味饮料(包括果味饮料、乳味、茶味及其他味饮料)”修改为“风味饮料(包括果味饮料、乳味、茶味、咖啡味及其他味饮料)(6)将14. 05. 03 “植物饮料(除果蔬汁以外)类”修改为“植物饮料类(包括“可可饮料”、“谷物饮料”等)”。
(五)对食用香料名单部分进行了核对整理,修正了部分香料的中文名称,英文名称和FEMA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