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伤仲永与孙权劝学比较阅读

合集下载

对比《孙权劝学》和《伤仲永》作文

对比《孙权劝学》和《伤仲永》作文

对比《孙权劝学》和《伤仲永》作文全文共8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篇1作文题目:对比《孙权劀学》和《伤仲永》大家好,我是小学五年级的小明。

今天我要给大家讲讲两篇古代名作《孙权劝学》和《伤仲永》。

首先说说《孙权劝学》吧!这篇文章是三国时代著名将军孙权写给他的儿子学习的。

孙权说:"少年老学老于年,勤学如炬勿生残。

"意思是小时候要多读书学习知识,勤奋好学就像火把一样发亮。

还说当年他祖父孙Strategy虽然很有学问,但因为疏于教导儿子,导致儿子们都缺乏才学。

所以孙权特别叮嘱儿子要刻苦用功,将来才能有所作为。

再说说《伤仲永》吧!这是两汉时期著名文学家张衡写的。

张衡非常感慨他的好朋友仲永死得太早太可惜了。

文章写道:"曷云吾徒,扶余知命。

惓惓我念,悲夫仲永。

"意思是我这个徒弟还好命不错,但我深深地想念痛惜我的知心好友仲永啊。

文中还生动地形容了仲永生前那悲哀凄凉的经历。

虽然文章内容令人伤心,但写得非常感人动人。

总的来说,《孙权劀学》是耳提面命要好好学习的忠告,而《伤仲永》则是对挚友逝世的深切哀悼。

两篇文章体裁不同,一个是家书一个是祭文,但都流露出作者的真挚情感。

我们应该从中学习孙权那种重视教育的高尚情操,也要像张衡那样能够怀念挚友、诚挚友谊。

以上就是我对这两篇名作的一些简单看法,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谢谢大家!篇2小伙伴们大家好!今天我们要学习两篇古文,一篇是孙权写的《孙权劝学》,另一篇是曹植写的《伤仲永》。

听起来好高深哦!不过别怕,我们一起努力一定能搞懂的。

首先说说《孙权劝学》吧。

这篇文章是孙权写给他弟弟孙桓的,想让他好好读书。

孙权说读书真的超级重要,因为读书可以让我们变得很聪明。

要是不读书的话,就会变成"盲生"、"瞽驽"哦!听起来好可怕吧!不过孙权也鼓励孙桓说,只要肯下功夫读书,就一定能成为很优秀的人。

接下来说说《伤仲永》。

这篇文章是曹植写给他好朋友仲永的。

劝学类比较阅读

劝学类比较阅读

劝学类比较阅读枣阳八中九年级语文组一、《送东阳马生序》和《孙权劝学》)[甲] 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节选《送东阳马生序》)[乙]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节选《孙权劝学》)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以是人多以书假余,②孰若孤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不敢出一言以复蒙辞以.军中多务B.余立侍左右宫妇左右莫不私王C.录毕,走送之.大兄何见事之.晚乎D.余幼时即嗜学.蒙乃始就学.3.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②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4.课文内容理解填空。

甲文是通过、、三方面来写宋濂求学的艰难的,乙文则是通过从侧面反映了吕蒙的学习效果。

5.细读甲乙两文,谈谈宋濂、吕蒙两人的成功对你有什么启示?6、写法比较:甲文作者以自身经历,现身说法,旨在,乙文采用的方法,告诉我们。

《孙权劝学》阅读答案和全文赏析

《孙权劝学》阅读答案和全文赏析

《孙权劝学》阅读答案和全文赏析《孙权劝学》阅读答案和全文赏析《孙权劝学》选自《资治通鉴》。

该文通过叙述孙权劝学和吕蒙学有所成的故事,表明读书大有好处的道理,并告诫人们刻苦学习的重要性。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孙权劝学》阅读答案和全文赏析。

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孙权劝学》阅读答案原文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阅读练习1、文学常识填空。

《孙权劝学》一文作者是,是时代的政治家、史学家。

他主持编攥的,是我国最大的一部史书。

2、找出《孙权劝学》一文中的成语并解释。

(写一个)3、解释下面句子中的加点词。

(1)卿今当涂掌事( ) (2)但当涉猎 ( )(3)蒙辞以军中多务 ( )(4)及鲁肃过寻阳( )4、根据语段内容回答。

(1)表现孙权对下属吕蒙爱护、器重和希望的一句话是:(2)“刮目相待”后,鲁肃有何举动?说明了什么?5、将下面的文言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②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6、从吕蒙的变化中你得到了什么启发?请结合《伤仲永》一文简要谈谈自己的看法参考答案1、司马光北宋《资治通鉴》2、刮目相待:用新的眼光来看待。

“吴下阿蒙”原指三国时期吴国大将吕蒙。

意思是说人没有学问的意思。

现在多用在他人有了转变方面,凡学识大进,或地位从低下而攀高了,以及穷困而至富有了,都可以用此语。

3、(1)当道、当权(2)粗略的阅读(3)推托(4)到4、(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2)与吕蒙结友,说明鲁肃对吕蒙的赏识、认可。

5、①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

(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以往的事情罢了。

) ②士别三日,就要重新另眼看待,长兄知道这件事太晚了啊!6、只要乐于学习,善于学习,就会寻找一切机会去学习,最终有所成就。

2022年《伤仲永》阅读答案

2022年《伤仲永》阅读答案

2022年《伤仲永》阅读答案2022年《伤仲永》阅读答案1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

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

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小题1】、解释下列划线的字。

(3分)(1)指物作诗立就()(2)或以钱币乞之()(3)余闻之也久()【小题2】、下列句中加点的“之”的用法与其它句不同的是()(3分)A.不能称前时之闻 B.余闻之也久C.于舅家之见 D.邑人奇之【小题3】、翻译下面句子。

(4分)(1)、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2)、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

【小题4】、方仲永的才能变化经过了哪几个阶段?(4分)【小题5】、读完__,你有什么感受?联系自己的学习实际简要回答。

(不超过50字)(3分)答案【小题1】完成,有的人,听说【小题1】A【小题1】略【小题1】三个阶段:(1)五岁时,才能初露;(2)十二、三岁才能衰减(3)又七年,泯然众人矣【小题1】联系“天资”和“后天教育“来谈即可解析【小题1】解释词语,可以联系句意。

就:完成,之:代词,有的人。

久:时间长【小题1】A、不能称前时之闻(助词,的)其他三项为代词。

【小题1】翻译的原则:以直译为主,能直译的一律直译,实在不能直译的才能意译。

字字落实,每一个词语都有与之对应的译文。

【小题1】文中有时间词语。

三个阶段:(1)五岁时,才能初露;(2)十二、三岁才能衰减(3)又七年,泯然众人矣【小题1】联系“天资”和“后天教育“来谈即可,注意联系自己的学习实际。

伤仲永与孙权劝学的异同

伤仲永与孙权劝学的异同

伤仲永与孙权劝学的异同两篇的内容都与学习有关,却一正一反,一是年长好学、学有所成;一是幼年不学、竟无所成。

但都是从不同的方面说明了学习的重要性。

《伤仲永》是通过写仲永从小天资过人,但后来却因为“父利其然也”而不使学,最后变成“泯然众人矣”的事。

说明人的天资和后天成才,是与教育有必然关系的。

而《孙权劝学》写的是吕蒙在孙权劝说下“乃始就学”,其才略很快就有惊人的长进,而且令鲁肃叹服,并与之“结友”的佳话。

写法:《孙权劝学》是以对话为主,言简意丰;《伤忠永》则叙议结合,借事说理。

试题比较《孙权劝学》与《伤仲永》相同点答:二者相同点都是有关学习的事情。

不同点是:《孙权劝学》通过孙权的教导,吕蒙努力求学,最终成为饱学之士,令人刮目相看。

而《伤仲永》写的是方仲永后天不努力学习,虽然聪明,最后却一事无成。

两者对比,可看出后天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勉励我们要努力学习。

不同点答:前者写吕蒙“当涂掌事”之后,经孙权劝说“乃始就学”,其才略很快就有了惊人的长进;后者写出方仲永幼年聪慧过人,却因其父“不使学”而“泯然众人”。

两文的内容都有与学习有关,却一正一反,一是年长好学,学有所成,一是幼年不学,毫无所成,从不同的方面说明了学习的重要性。

此外两文的写法也不同:前者以对话为主,言简意丰;后者叙议结合,借事说理。

三、阅读《孙权劝学》,回答1~5题。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我能解释下面各句中的加点字。

①蒙辞以军中多务②见往事耳③及鲁肃过寻阳④即更刮目相待2.我能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②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3.有两个成语典故涉及到本文,请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人教版语文七级上册文言文比较阅读篇教学PPT课件-篇

人教版语文七级上册文言文比较阅读篇教学PPT课件-篇
1.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 (1)可汗大点兵征兵 (2)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只 (3)朔气传金柝北方 (4)皆次当行军队 (5)数建奇功多次,屡次 (6)溯黄河逆着水流的方向走
2.下列选项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D A.愿为市鞍马 男子可为之事 B.不知木兰是女郎 是非木杮 C.因其父以老病不能行 可以为师矣 D.木兰乃易男装 蒙乃始就学 【解析】A.为了/做;B.表判断/这;C.因为/凭借;D.于是,就。
(十)《陋室铭》和《梅花书屋》 【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 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 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 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香雪。前四壁稍高,对面砌石台,插太湖石数峰。西溪梅骨古劲,滇 茶数茎,妩媚其旁。其旁梅根种西番莲,缠绕如璎珞。窗外竹棚,密 宝襄盖之。阶下翠草深三尺,秋海棠疏疏杂入。前后明窗,宝襄西府 ,渐作绿暗。余坐卧其中,非高流佳客,不得辄入。慕倪迂“清閟” ④,又以“云林秘阁”名之。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 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
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 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
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 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十一)《爱莲说》和《芙蕖》 【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 ,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於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 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 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 乎众矣。

《孙权劝学》与《伤忠永》对比学习

《孙权劝学》与《伤忠永》对比学习

《孙权劝学》与《伤忠永》对比学习《伤忠永》是通过写仲永从小天资过人,但后来却因为“父利其然也”而不使学,最后变成“泯然众人矣”的事。

说明人的天资和后天成才,是与教育有必然关系的。

而《孙权劝学》写的是吕蒙在孙权劝说下“乃始就学”,其才略很快就有惊人的长进,而且令鲁肃叹服,并与之“结友”的佳话。

说明学习知识是人生的终身大事,不是一时之事。

不论你位高位低,也不论你权大权小,也不论你年长年幼,只要你真心真意地去学习,你一定会学有所成的。

虽然两篇的内容都与学习有关,却一正一反,一是年长好学、学有所成;一是幼年不学、竟无所成。

但都是从不同的方面说明了学习的重要性。

内容上:都与学习有关,却恰好一正一反,从不同方面说明了学习的重要性。

吕蒙接受孙权劝告,在繁忙的军务之余,读书学习,其才略很快有了惊人的长进,使鲁肃不得不“刮目相待”。

方仲永幼年聪慧过人,却因其父“利其然”“不使学”,后变得平庸无奇。

写法上:《孙权劝学》一文,以对话为主,语言描写生动。

侧面描写也很突出,以鲁肃十分惊奇的神态,表现了吕蒙学有长进。

《伤仲永》
借事说理,生动具体的阐述了作者的才能观。

文章叙议结合,道理蕴涵在叙事中。

通过两篇课文的比较,我们可以知道:
当今我们正处于学习的最佳时期,我们切不可像方仲永那样,因自己聪明而不去学习(当然方仲永不学的原因主要在他的父亲身上),因为学习是关于一个人一生的事;也不要因为自己反应迟钝而放弃学习,吕蒙壮年开始学习,不也学有所成吗?。

《伤仲永》《木兰诗》对比阅读及答案

《伤仲永》《木兰诗》对比阅读及答案

..... .(1)父异焉(2)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3)卿今当涂掌事 (4)及鲁肃过寻阳,”[ [《伤仲永》比较阅读比较一:【甲】 伤仲永 【乙】 司马光,宋哲宗时宰相,尝主编《资治通鉴》,为一时之名臣。

其幼时患①记忆不若人,众兄弟既成诵而游息矣,独闭门不出,俟②能讽诵③乃已。

自言:“用力多者收功远,乃终身不忘也。

”及长,遍览古籍,博闻强志④,曰:“书不可不成诵。

或马上,或中夜不寝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

”[注]①患:担心 ②俟 sì:等待。

③讽诵:出声诵读,抑扬顿挫地诵读。

④ 博闻强志:形容见闻广博,知识丰富,记忆力强。

2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

(4 分)(1) 稍稍宾客其父 ________________(2) 泯然众人矣________________(3)尝 主编《资治通鉴》 ________________ (4)及 长,遍览古籍 ________________ 22.翻译下列句子。

父利其然也 ,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不使学。

( 3 分)23.方仲永从五岁起就能“指物作诗立就”,可到十二三岁时却(用自己的话作答),到了二十岁时居然 (用自己的话作答)。

作者运用的___________表现手法,有力地表现了方仲永才能发展变化的三个阶段。

(3 分)24.试比较仲永与司马光两人的不同经历,并谈谈你从中获得的启示。

(5 分)比较二: [甲]《伤仲永》) [乙]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

独学无友,则孤陋①而难成。

久处一方,则习染而不自觉。

不幸而在穷僻之域,无车马之资②,犹当博学审③问,古人与稽④,以求其是非之所在,庶几⑥⑤可得十之五六。

若既不出户,又不读书,则是面墙之士,虽有子羔、原宪⑥之贤,终无济于天下。

子曰:“十室之邑⑦,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⑧之好学也。

夫以孔子之圣,犹须好学,今人可不勉⑨乎?(节选自顾炎武《与友人书》)[注解]①[孤陋]片面、浅陋。

② 资]盘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伤仲永与孙权劝学比较阅读
【2013年·福建省泉州市】
阅读甲乙两文,完成5~9题。

伤仲永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

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

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

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孙权劝学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5.请用“/”给下面句子划分朗读节奏。

①余闻之也久②非复吴下阿蒙
6.下面加点词词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忽啼求之何陋之有 B.稍稍宾客其父窥镜,谓其妻曰
C.蒙辞以军中多务未尝稍降辞色 D.结友而别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7.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①不能称前时之闻称: ②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扳:
③即更刮目相待更:
8.翻译。

⑴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⑵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9.乙文的题目是编者加的。

请根据文意,另选角度为乙文拟一个题目,并说明理由。

【答案】
5.余闻之也/久非复/吴下阿蒙
7.相当,符合牵,拉重新
8.⑴从此,指定物品让他作诗,能立即写好,诗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看的地方。

⑵我哪里想让你研究经典成为博士啊!
9.示例一:吕蒙读书乙文主要讲的是吕蒙在孙权的劝勉下发愤读书、长进才略的故事。

示例二:鲁肃识人乙文主要是从鲁肃的角度阐释了要用发展的眼光看人的道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