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设计基础

合集下载

11_锂电池极片圆盘分切工艺基础

11_锂电池极片圆盘分切工艺基础

锂电池极片圆盘分切工艺基础极片制作是制造锂离子动力电池的基础工艺,对设备的精度、智能化水平、生产性能的可靠性等规定非常高[1]。

极片分切机是按电池规格,对通过辊压的电池极片进行分条的装备,重要技术规定是分条后的极片不能出现褶皱、脱粉,规定分条尺寸精度高等,同时极片边沿的毛刺小,否则在毛刺上会产生枝晶刺破隔阂,造成电池内部的短路[2]。

圆盘分切刀重要有上、下圆盘刀,装在分切机的刀轴上,运用滚剪原理来分切厚度为 0.01~0.1mm 成卷的铝箔、铜箔、正负极极片等。

这里对锂电池极片圆盘分切工艺基础知识整顿,分享并与大家共同窗习。

1、极片圆盘分切原理参考金属板材圆盘分切过程,先介绍极片圆盘分切的基本原理。

如图 1 所示,这是一对普通圆盘切刀对板材进行分切加工时的示意图。

首先,当板材与上下刀片的 AB 点接触时,板料就会受到上下刀面的压力而产生弹性变形,并且由于力矩的存在,使板材产生弯曲,在间隙附近的材料内部产生以剪应力为主的应力。

随着刀刃点 A、B 旋转到 C、D 位置时,内应力状态满足塑性条件时,产生塑性变形。

随着剪切作用过程的继续进行,板材受到的剪切力越来越大,进入到剪切屈服状态,剪切变形区开始产生宏观的滑移变形,上下圆刀剪切刃开始切入材料,这时刃口附件的材料产生塑性变形(图 1 进料方向观察),剪切塑性滑移形成,断面光亮。

随着刀盘的继续转动材料的塑性变形程度加剧,材料会出现加工硬化,其应力状态也会发生变化,因此造成材料的内部出现微观裂纹,随着变形的继续进行,这些微裂纹汇成主裂纹,转变为裂纹扩展而分离,断面形成撕裂区。

图1 圆盘分切加工过程示意图与金属板材分切加工比较,锂电池极片圆盘剪的裁切方式含有完全不同的特点:(1)极片分切时,上下圆盘刀含有后角,类似与剪刀刀刃,刃口宽度特别小。

上下圆盘刀不存在水平间隙(图 1中所示参数 c 相称于负值),而是上下刀互相接触并存在侧向压力。

(2)板料分切时上下基本上都有橡胶托辊,平衡上下刀在剪切时产生的剪力和剪切力矩,避免板料的大幅变形。

动力电池系统设计 动力电池基础知识

动力电池系统设计 动力电池基础知识

03 动力电池的基本知识
3.5 电池的并联
所有电池的正极连接在一起成为电池组的正极 ;所有电池负极连接在一起,成为电池组的负 极。
I=I1+I2+I3+…In
03 动力电池的基本知识
3.5 电池的串并优缺点
并联
对电池的一致性要求高:电压相同,内阻不同,电流就不一致; 电 压不同, 内阻相同,电流不一致。如果都不一样,提供的电流相差 更大。
03 动力电池的基本知识
3.5 电池的串并优缺点
串联
电池组串联使用对保护板的要求更加的苛刻,不同的电池组使用 的保护板的一致性更加严格
对于串联使用, 每个保护板上MOS 的选择也有一定的要求,根 据使用串联后的最大串数来确定mos管选择的最大耐压值。不管 充电还是放电过程中, 其中一组发生保护不至于击穿mos管。
03 动力电池衡器是实现单体电压的均衡控制,电池管理系统的核心部件,离 开均衡器,管理系统,即使得到了电池组测量数据, 也无管理
电池均衡
被动均衡:被动均衡一般通过电阻放电的方式,对电压较高的电池进行放电,以热量形式释放电量,为 其他电池争取更多充电时间。一般只允许以100mA左右的小电流放电。
对于串联的每一个保护板都必须能承受相同的电流,与单独的总 串数的保护板相比, 使用的mos管基本上一样, 但是数量多了 数倍, 故大大增加了成本。
电池组的串联必须选用同口。如果使用分口的,电池组是可以充 放电的,但是存在很多的隐患,尤其是不关断。充电时,分口的 保护板的放电口必须断开, 否则很有可能无法关断。
主动均衡:主动均衡是以电量转移的方式进行均衡,效率高,损失小。不同厂家的方法不同,均衡电流 也从1~10 A不等。目前市场上出现的很多主动均衡技术不成熟,导致电池过放,加速电池衰减的情况 时有发生。

锂电池基础科学

锂电池基础科学

锂电池基础科学锂电池是一种基于锂离子在正负极之间进行电池反应的可充电电池。

它因其高能量密度、长寿命和低自放电率等优点,成为了现代科技领域中不可或缺的能源存储设备。

本文将介绍锂电池的基础科学原理,并探讨其在现代科技中的重要性。

锂电池的基础科学涉及离子传输、电化学反应和电极材料等方面。

离子传输锂电池中的锂离子是负责电荷传输的关键元素。

通过电解质中的离子传输,锂离子能够在正极和负极之间进行往复移动,从而实现电池的充放电过程。

电化学反应锂电池的充放电过程涉及电化学反应。

在充电过程中,锂离子从负极流向正极,在正极材料中发生化学反应;而在放电过程中,锂离子从正极流向负极,反应方向相反。

这些电化学反应的发生和控制,决定了锂电池的性能和循环寿命。

电极材料锂电池的电极材料对其性能有着重要影响。

正极材料通常是由锂化合物和导电材料构成,负极材料则常用碳材料。

不同的电极材料可以影响电池的能量密度、充放电速率和循环寿命等性能。

由于其卓越的性能表现,锂电池在现代科技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它被广泛应用于便携式电子设备、电动汽车、电站储能等领域。

锂电池的高能量密度和可重复充放电特性,为现代科技的发展提供了可靠的能源支持。

总的来说,锂电池的基础科学包括离子传输、电化学反应和电极材料等方面。

它在现代科技中的重要性不可忽视,为各个领域的电力需求提供了可靠而高效的能源解决方案。

锂电池是一种可充电电池,其工作原理涉及正负极材料、电解质以及电化学反应。

正负极材料锂电池的正极材料通常是由锂离子嵌入和脱出的化合物组成,如锂铁磷酸铁锂(LiFePO4)等。

而负极材料则通常是由锂离子插入和释放的碳材料,如石墨。

电解质锂电池中的电解质充当了离子传导的介质,同时也起到了隔离正负极的作用。

常用的电解质包括有机溶剂和盐类溶液,如聚合物电解质和锂盐溶液。

电化学反应锂电池的工作过程主要通过电化学反应来实现。

当锂离子从正极材料嵌入负极材料时,电池处于放电状态;而当锂离子从负极材料回到正极材料时,电池处于充电状态。

电池设计基本步骤

电池设计基本步骤

电池设计基础• 1 、电池设计的目的和基本原则电池设计就是根据仪器设备的要求,为其提供具有最佳使用性能的工作电源或动力电源。

因此,电池设计首先必须满足用电器的使用要求,并进行优化,使其具有最佳的综合性能,以此来确定电池的电极、电解液、隔膜、外壳和其它零部件的参数,并将它们合理搭配,制成具有一定规格和指标的电池或电池组。

2 、电池设计要求电池设计是为满足对象(用户或仪器设备)的要求进行的。

因此,在进行电池设计前,首先必须详尽地了解对象对电池性能指标及使用条件的要求,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电池的工作电压;•电池的工作电流,即正常放电电流和峰值电流;•电池的工作时间,包括连续放电时间,使用期限或循环寿命;•电池的工作环境,包括电池工作时所处状态及环境温度;•电池的最大允许体积。

同时还应考虑:材料来源;电池性能;电池特性的决定因素电池工艺;经济指标;环境问题等方面的因素。

评价电池性能的主要指标电池性能一般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评价。

(1 )容量电池容量是指在一定放电条件下,可以从电池获得的电量,即电流对时间的积分,一般有Ah 或mAh 来表示,它直接影响到电池的最大工作电流和工作时间。

(2 )放电特性和内阻电池的放电特性是批电池在一定的放电制度下,其工作电压的平稳性,电压平台的高低以及大电流放电性能等,它表示电池带负载的能力。

电池内阻包括欧姆内阻和电化学极化内阻,大电流放电时,内阻对放电特性的影响尤为明显。

(3 )工作温度范围有电器的工作环境和使用条件要求电池在特定的温度范围内具有良好的性能。

(4 )贮存性能电池贮存一段时间后,会因某些因素的影响使性能发生变化,导致电池自放电;电解液泄漏;电池短路等。

(5 )循环寿命(二次电池)循环寿命是指二次电池按照一定的制度进行充放电,其性能减到某一程度(例如,容量初始值的60% )时的循环次数。

(6 )内压和耐过充性能(二次电池)对于Ni-Cd,MH-Ni 等密封型二次电池,大电流充电过程中电池内部压力能否达到平衡,平衡压力的高低,电池耐大电流过充性能等都是衡量电池性能优劣的重要指标,如果电池内部压力达不到平衡或平衡压力过高,就会使电池限压装置(如防爆球)开启而引起电池泄气或漏液,从而很快导致电池失效。

电池热管理设计基础知识

电池热管理设计基础知识

电池热管理设计基础知识电池热管理,这事儿可太重要了,就像人得管理好自己的体温一样。

电池要是热得过头或者冷得不行,那可就麻烦大了。

咱先说说电池为啥需要热管理呢?你想啊,电池就像一个小工人,在干活的时候会产生热量。

要是这个热量散不出去,就像小工人在一个闷热的小屋里干活,时间长了肯定受不了,效率就会降低,还可能会生病,电池也是这样,过热了性能就下降了。

冷的时候呢,就好比小工人冻得哆哆嗦嗦的,手都不好使了,电池在低温下,电量输出也会出问题。

那电池热管理设计得考虑啥呢?散热是个大问题。

这散热就像给房子通风一样,得有个通道让热空气出去。

有的电池热管理系统会用散热片,散热片就像是电池的小扇子,把热量给扇走。

还有的会用冷却液,冷却液在电池周围流动,就像小溪绕着村庄流淌,把热量带走。

热传导也很关键。

这就好比接力赛,热量要从电池内部快速地传导到散热的地方。

如果传导得慢,就像接力赛的时候队员跑得慢,那热量就堆积在电池里了。

这时候就得选择导热性好的材料,就像选跑得快的运动员一样。

比如说铜啊铝啊,它们的导热性就比较好,能让热量顺利地传出去。

再说说隔热。

不是所有时候都要散热的,有时候还得把电池和外界的热量隔离开来。

这就像给电池穿了一件保暖衣,在冷的时候能保住热量,在热的时候能挡住外面的热空气。

隔热材料就像是这件保暖衣的布料,得选合适的才行。

温度监测也是电池热管理设计里不能少的一环。

这就像给电池请了个小医生,随时检查它的体温。

如果没有温度监测,就像人不知道自己发烧了一样,等到发现的时候可能就晚了。

温度传感器就像小医生的体温计,准确地测量电池的温度,这样才能根据温度来调整散热或者保暖的措施。

电池的布局对热管理也有影响。

你可以把电池想象成一群小伙伴站在一起,如果站得密密麻麻的,热量就不好散出去,就像人挤人的时候会觉得闷热。

要是布局合理,每个电池之间都有足够的空间,就像小伙伴们站得松松散散的,热量就能比较顺畅地散发出去。

从另一个角度看,电池热管理设计还得考虑成本。

电源相关知识及设计基础

电源相关知识及设计基础

电源相关知识及设计基础电源, 初学者, 电子电容器作为基本元件在电子线路中起着重要作用,在传统的应用中,电容器主要用作旁路耦合、电源滤波、隔直以及小信号中的振荡、延时等。

以上电路对电容器参数的主要要求有:电容量;额定电压;正切损耗;漏电流等,对其它参数没有过多的要求。

但对于从事电源设计的工程师来说,了解这些远远还不能够满足设计的需要,如开关电源输出端用的滤波电容上,与工频电路中选用的滤波电容并不一样,在开关稳压电源中作为输出滤波用的电解电容器,其上锯齿波电压的频率高达数十千赫,甚至数十兆赫,它的要求和低频应用时不同,电容量并不是主要指标,衡量它好坏的则是它的阻抗一频率特性,要求它在开关稳压电源的工作频段内要有低的等的阻抗,同时,对于电源内部,由于半导体器件开始工作所产生高达数百千赫的尖峰噪声,亦能有良好的滤波作用,一般低频用普通电解电容器在10 千赫左右,其阻抗便开始呈现感性,无法满足开关电源使用要求。

因此,对于电源设计,工程师需要了解更多的关于电容使用和选型的知识,以下的资料专门针对电源设计中电容选型时所遇到的问题,希望对你有所帮助!现代电源技术中电容器的正确选用开关电源中选取滤波电容的三个主要参数电容降压式电源中电容器的选用音响电源平滑滤波用铝质电解电容选型问答电子初学者必做(电源类)学习电子技术,最重要的一点是动手实践,这对提高学习兴趣、掌握电子技术非常有帮助。

这对初学电子的朋友来说,这种能力更是不能缺少的,也为今后的深入的学习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同时,一些实用电子制作对我们的日常工作、生活也非常有益。

在网络日益普及发达的今天,我们再也不用独自闭门造车,只要打开电脑,你会发现原来还有很多人与你同行。

寻找一个合适的电路、最佳的设计方案对提高制作成功率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那就让我们开始吧!首先第一步要有电源,买的绝对不如自己做的好,买的电源干扰、内阻等各方面都没考虑,甚至连稳压都没有只有整流和滤波,谁用谁倒霉!做电源很简单也很复杂,那么我们先做简单的吧!一方面锻炼动手能力,另一方面就是自己用起来方便了!电源有两种:开关电源和线性电源,开关电源效率高但干扰大,电路复杂,极力推荐线性电源!1++ 1.5V电源的制作++在有些便携式的电子装置(如随身听、MD等)中经常用到1.5V的电源供电。

锂离子动力电池设计步骤及要求

锂离子动力电池设计步骤及要求
4
来确定,一般控制在 80%~90%。根据用电设备对电池的要求选定电池后,再 根据电池壳体材料的物理性能与机械性能,确定电池壳体的宽度、长度及壁厚、 有无安全保护装置等。
3. 锂离子动力电池的设计举例
本设计是根据公司市场部提出的要求,结合实际情况来做的。客户具体要 求为:要求提供 8Ah 25V 锂离子动力电池组,有两个体积相同的壳体,壳体内 部尺寸为: 133mm×95mm×65mm, 要求电池的用极柱连接, 正常工作电流 3A。 具体设计步骤如下: 1. 单体电池数目 锰酸锂动力电池工作电压为 3.7V, 要组装 25V 的电池组需要 7 块单体电池。 2. 电池容量设计
C

C

K1
式中 C 设——电池设计容量; C 额——电池额定容量,8.0Ah; K1 ——电池设计安全系数,一般取 1.1~1.2。 在此处取 K1 为 1.1,则 C 设=8.0×1.1=8.8Ah 3. 电池尺寸设计 根据电池组壳体的尺寸,结合所需电池的数目,采取一个壳体放 4 块电池, 另一个壳体放 3 块电池,单体电池的外部尺寸为:130mm×60mm×22.5mm(含 极柱),电池壳体外部尺寸:120mm×60mm×22.5mm。考虑动力电池对安全性能 的要求比较高,在盖板上预留出一个防爆孔作为泄气装置,防止出现异常情况 时电池爆炸。 4. 极片面密度设计
1
3 电池工作时间,包括连续放电时间、使用期限或循环寿命; 4 电池工作环境,包括电池工作环境及环境温度; 5 电池最大允许体积; 锂离子动力电池由于其具有优良的性能,使用范围越来越广,有时要应用 于一些特殊场合,因而还有一些特殊要求,如耐冲击、振动、耐高低温、低气 压等。在考虑上述基本要求时,同时还应考虑材料来源、电池特性的决定因素、 电池性能、电池制造工艺、技术经济分析和环境温度。 1.3 评价动力电池性能的主要指标 动力电池性能一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评价: 1 容量。电池容量是指在一定放电条件下,可以从电池获得的电量,即电流对 时间的积分,一般用 Ah 表示,它直接影响电池的最大工作电流和工作时间。 2 放电特性和内阻。电池放电特性是指电池在一定的放电制度下,其工作电压 的平稳性,电压平台的高低以及大电流放电性能等,它表明电池带负载的能 力。电池内阻包括欧姆内阻和电化学电阻,大电流放电时,内阻对放电特性 的影响尤为明显。 3 工作温度范围。用电设备的工作环境和使用条件要求电池在特定的温度范围 内有良好的性能。 4 储存性能。电池储存一段时间后,会因某些因素的影响使性能发生变化,导 致电池自放电,电解液泄漏,电池短路等。 5 循环性能。循环寿命是指二次电池按照一定的制度进行充放电,其性能衰减 到某一程度时循环次数,它主要影响电池的使用寿命。 6 安全性能。主要是指电池在滥用的条件下电池的安全性能如何,滥用条件主 要包括过充电、短路、针刺、挤压、热箱、重物冲击、振动等,抗滥用性能

电池基础知识

电池基础知识
冲击、能耐高、低温变化和电 解液的腐蚀。
电池原理
例:镉—镍电池工作原理 电能
成流反应 2NiOOH + Cd + 2H2O
2Ni(OH)2 + Cd(OH)2
化学能

NiOOH + 2H2O + e+ OH-
Cd + 2OH- – 2e-
Ni(OH)2 Cd(OH)2
充电
放电
电池基本概念1
电池分类
蓄电池(二次电池):电极反应可逆

特点:可循环使用

例:铅酸电池
Pb∣H2SO4∣PbO2
镉镍电池 Cd∣KOH∣NiOOH
铁镍电池 Fe∣KOH∣NiOOH
氢化物镍电池 MH/∣KOH∣NiOOH
四种主要的二次电池
二次電池 正電極 負電極 電壓 鉛酸電池 氧化鉛 鉛 2.0V 鎳鎘電池 氧化鎳 鎘 1.2V 鎳氫電池 氧化鎳 儲氫 1.2V 鋰電池 鋰鈷 碳 4.0V
柯尔劳施方程与离子独立移动定律 电导测量应用与计算 离子迁移数测量与计算 电解质活度、离子平均活度、离子平均活度与
活度系数计算 德拜-尤格尔极限公式、盐效应对溶解度的影
响及其计算
可逆电池
可逆电池条件 电极反应、电池反应与电池电动势测量 由化学反应设计可逆电池 电池电动势与电池反应热力学计算 标准电极电位与能斯特方程 浓差电池与液体接界电位计算 电池电动势测量的应用
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的装置
电极 电极材料 电极反应 反应类型 得失电子的粒子 电子流动方向
负极 正极
锌片 铜片
Zn-2e-==Zn2+ 氧化反应 2H++2e-==H2↑ 还原反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池设计基础
电池设计的目的和基本原则
电池设计就是根据仪器设备的要求,为其提供具有最佳使用性能的工作电源或动力电源。

因此,电池设计首先必须满足用电器的使用要求,并进行优化,使其具有最佳的综合性能,以此来确定电池的电极、电解液、隔膜、外壳和其它零部件的参数,并将它们合理搭配,制成具有一定规格和指标的电池或电池组。

2 、电池的设计要求
电池设计是为满足对象(用户或仪器设备)的要求进行的。

因此,在进行电池设计前,首先必须详尽地了解对象对电池性能指标及使用条件的要求,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电池的工作电压;
电池的工作电流,即正常放电电流和峰值电流;
电池的工作时间,包括连续放电时间,使用期限或循环寿命;
电池的工作环境,包括电池工作时所处状态及环境温度;
电池的最大允许体积。

同时还应考虑:
材料来源;
电池性能;
电池特性的决定因素
电池工艺;
经济指标;
环境问题等方面的因素。

评价电池性能的主要指标
电池性能一般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评价。

( 1 )容量
电池容量是指在一定放电条件下,可以从电池获得的电量,即电流对时间的积分,一般有 Ah 或 mAh 来表示,它直接影响到电池的最大工作电流和工作时间。

( 2 )放电特性和内阻
电池的放电特性是批电池在一定的放电制度下,其工作电压的平稳性,电压平台的高低以及大电流放电性能等,它表示电池带负载的能力。

电池内阻包括欧姆内阻和电化学极化内阻,大电流放电时,内阻对放电特性的影响尤为明显。

( 3 )工作温度范围
有电器的工作环境和使用条件要求电池在特定的温度范围内具有良好的性能。

( 4 )贮存性能
电池贮存一段时间后,会因某些因素的影响使性能发生变化,导致电池自放电;电解液泄漏;电池短路等。

( 5 )循环寿命(二次电池)
循环寿命是指二次电池按照一定的制度进行充放电,其性能减到某一程度(例如,容量初始值的 60% )时的循环次数。

( 6 )内压和耐过充性能(二次电池)
对于 Ni-Cd,MH-Ni 等密封型二次电池,大电流充电过程中电池内部压力能否达到平衡,平衡压力的高低,电池耐大电流过充性能等都是衡量电池性能优劣的重要指标,如果电池内部压力达不到平衡或平衡压力过高,就会使电池限压装置(如防爆球)开启而引起电池泄气或漏液,从而很快导致电池失效。

如果限压装置失效,则有可能会引起电池壳体开裂或爆炸。

电池设计的基本步骤
电池设计人员在明确设计任务和做好充分准备后,即可进行设计。

根据电池用户要求,电池设计的思路有两种:一种是为用电设备和仪器提供额定容量的电源;另一种则只是给定电源的外形尺寸,研制开发性能优良的新规格电池或异形电池。

1 、确定容量电池设计步骤
确定组合电池中音体电池数目,单体电池工作电压与工作电流密度。

根据用户要求确定电池组的工作总电压,工作电流等指标,选定电池系列,参照该系列的“伏安曲线”(经验数据或通过实验所得)确定单体电池的工作电压与工作电流密度。

确定电池组中单电池数。

单体电池数目 = 电池工作总电压单体电 / 电池工作电压
计算电池容量
根据要求的工作电流和工作时间计算额定容量。

额定容量 = 工作电流 * 工作时间
确定设计容量
设计容量 = 额定容量 * 设计系数
其中设计系数是为保证电池的可靠性和使用寿命而设定的
电池设计、安排
1、
根据客户对安全性及容量的要求,选择相应的体系;客户对安全性要求较高时,可选择铁锂或锰酸锂体系,对容量要求较高时,可选择钴酸锂及三元体系。

2、
根据电池的厚度选择制作单芯或多芯电池,并选择内部或外部连接;较厚的电池在制作中不方便,应选择多芯以减短极片的长度,电池太厚内部连接后不容易L 型封口,因此要选择外部连接;
查看是否有此型号电池,如没有,打印一份与此型号电池相似的工艺(查找电池的宽度及厚度相似的型号,并查看此型号电池的卷芯宽度是否合适):
1)
如果打印工艺与需设计电池的厚度及宽度相同,可以通过调整面密度计算容量是否能够满足,如能满足,可以直接试卷绕;
2)
如果卷芯宽度窄于电池宽度0.8~2mm(小型号电池可以是0.8~1mm,大型号电池必须在1mm 以上),此型号电池的厚度与需设计电池的厚度相近,则可以不必修改卷针的尺寸;
3)
如果卷芯宽度与电池宽度相差不足0.8mm(小型号电池),或者卷芯的宽度比电池宽度小1mm(大型号电池),电池的厚度与打印的工艺厚度相差较大时,则要更改卷针的尺寸。

4、
根据客户要求查找合适的模具:
1)
看是否有此型号模具,如果没有,是否可以选择其它的型号代替(选择模具宽度与卷芯高度相同的模具,封侧边;如没有,可选择宽度与卷芯宽度相同的模具,封底边);
2)
模具的宽度比电池的宽度窄0.5~1mm左右,模具的高度根据电池的大小有所不同,比电池的高度小4~7mm;
5、
根据模具的尺寸修改隔膜及极片宽度:
1)
单芯电池隔膜宽度比模具窝的高度小1mm左右,多芯电池隔膜宽度比模具窝小2~3mm;
负极宽度比隔膜宽度小2mm;
3)
为了方便卷绕,正极的宽度根据电池的大小,一般比负极窄2~4mm;
6、
修改极片的长度:
1)
电池在充放电时厚度会增加,卷绕圈数越多的电池,厚度增加也会越大,因此电池的厚度比卷芯的厚度厚0.6~1.5 mm;
2)
先计算出半圈的厚度,为正极的压片厚度加负极的压片厚度加两层隔膜的厚度;
3)
查看卷芯厚度与宽度,如厚度比需设计电池的厚度厚时,则要减短极片。

需要减短极片的尺寸按每次减半圈(电池的宽度),直到能达到厚度要求为止;
4)
如厚度比需设计电池的厚度薄时,则要加长极片。

需要加长极片的尺寸按每次减半圈(电池的宽度),直到能达到厚度要求为止;
7、
根据电池修改后的尺寸计算面密度、敷料量及所能达到的容量:
1)
电池设计容量比实际的容量要高,根据电池的容量大小,实际容量比设计容量高10~50mAh;
(有料部分面积为极片的长度-刮料长度/2)×极片的宽度
极片敷料量为有料面积×极片面密度
电池容量为敷料量×正极材料的发挥量
2)
计算极片面密度为多少时,能够达到电池的容量,并将极片的面密度记录下来;
正极面密度×正极材料容量发挥×1.05/负极容量发挥得出负极面密度
4)
面密度/压实密度+箔的厚度得出极片的压片厚度
8、
安排人员试卷绕
1)
安排实验员将试卷绕的极片制片,按照工艺中的压片厚度压片并将隔膜及卷针备好;
2)
将压好的极片测量极片的压延尺寸,并将极片的压延尺寸记录在工艺中;
3)
测量极片的厚度、卷针的宽度与工艺中的尺寸是否相同,如果相同,则安排此工序熟练工人卷绕;
4)
测量卷芯的宽度是否能够满足要求,如宽度达不到要求,则更改卷针的尺寸重新卷;
5)
测量卷芯的厚度能否达到要求,如厚度达不到要求,则选择加长或减短极片;
6)
看极片的甩尾是否能够甩到卷芯的侧边或者到达卷芯的边缘,如果不能到位,则根据卷芯的厚度选择加长或减短极片的长度。

9、
修改后的工艺重新计算极片的面密度、敷料量,看容量能否达到容量的要求,然后调整极片的面密度、敷料量并记录在工艺上。

10、
将修改后的工艺安排人员制作电子版工艺。

10、将修改后的工艺打印出来,然后根据原始的工艺对比新工艺中是否有错误的地方,如果无误,打印出样品制成表格,与工艺装钉在一起,并填写样品制作计划;
11、查看有无极片,如果有极片,将极片的编号写在制成表格中,安排实验员按照制成表格中的编号查找极片,如果没有,则安排人员领料,配料;
12、实验员根据工艺制作极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