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民谣音乐的起源与发展的调查报告

合集下载

民间歌谣调研报告范文

民间歌谣调研报告范文

民间歌谣调研报告范文【标题】:民间歌谣调研报告【正文】:调研目的:通过对民间歌谣的调研,了解民间歌谣在当代社会中的传承和发展情况,促进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

调研方法:采用实地访谈和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调研。

首先,我们前往村庄和农村地区,与老一辈村民进行个别访谈,了解他们对民间歌谣的了解、喜好和传承情况。

接着,我们设计了一份问卷,在城市和社区中进行调查,以了解年轻人对民间歌谣的认知和接受程度。

调研结果:民间歌谣在传统农村地区的保留和传承较为良好。

许多老一辈村民自小就听过父辈和长辈唱的歌谣,他们也将这一传统习惯传给了自己的孩子。

然而,在城市和社区中,年轻人对民间歌谣的认知和接受程度较低。

许多年轻人表示他们并不熟悉民间歌谣,也不太了解其内涵和意义。

调研分析:民间歌谣作为民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代表了一个地区的历史、文化和生活方式。

由于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人口的流失和年轻人的留守问题,民间歌谣的传承面临着一定的困境。

与此同时,许多年轻人更喜欢现代音乐和流行歌曲,对传统文化的接受度较低。

调研建议:为了促进民间歌谣的传承和发展,我们提出以下建议:1. 增加对民间歌谣的宣传和教育。

可以通过在学校开设相关课程,举办传统文化活动等方式,让年轻人接触和了解民间歌谣。

2. 创新民间歌谣的形式和内容。

可以根据当代社会的需求和年轻人的兴趣,将民间歌谣与现代音乐相结合,创作出更具吸引力和时代特色的歌谣作品。

3. 加强跨代沟通和交流。

老一辈的村民可以将自己对民间歌谣的理解和传承经验传授给年轻人,让他们感受到民间歌谣的魅力和价值。

结论:民间歌谣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内涵和历史意义。

为了保护和传承民间歌谣,需要重视宣传教育、创新发展和跨代交流等方面的工作。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让民间歌谣在当代社会中绽放出更加美丽的光芒。

民谣音乐的历史与演变

民谣音乐的历史与演变

民谣音乐的历史与演变起源与发展民谣音乐,作为一种深植于民间传统和文化的音乐形式,其历史可追溯至古代。

最初,民谣以口耳相传的方式在民间流传,内容多涉及日常生活、劳动场景、爱情故事和历史传说等。

这种音乐形式因其质朴、真实而深受人们的喜爱。

随着时间推移,民谣开始逐渐融入更多的艺术元素和文化内涵,形成了独特的地域风格和民族特色。

例如,英国的民谣音乐就深受凯尔特文化的影响,而美国的民谣则融合了非洲音乐的节奏和欧洲的旋律。

现代民谣的诞生进入20世纪,随着录音技术的发展和大众传媒的普及,民谣音乐开始从乡村走向城市,从小众走向大众。

1950年代末到1960年代初,美国和英国几乎同时爆发了民谣复兴运动,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如鲍勃·迪伦、彼得、保罗和玛丽等人,他们的作品不仅在音乐上取得了巨大成功,更在文化和社会层面产生了深远影响。

民谣的多元化发展随着全球化的加深和文化交流的增多,民谣音乐开始吸收更多元的文化元素,形成了更加丰富多彩的音乐风格。

从摇滚民谣到电子民谣,从世界音乐到新世纪音乐,民谣的表现形式和创作手法日益多样化。

此外,随着互联网的普及,民谣音乐的传播途径也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

独立音乐人通过社交媒体、音乐平台等渠道,可以不依赖于传统的唱片公司体系,直接将自己的作品呈现给全世界的听众。

当代民谣的现状今天,民谣音乐已经成为全球音乐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无论是在大型音乐节上的表演,还是在小型咖啡馆里的演出,都能看到民谣音乐的身影。

它以其贴近生活、情感真挚的特点,继续吸引着一代又一代的听众。

同时,随着人们对传统文化的重视,许多古老的民谣也被重新发掘和演绎,使得这一古老音乐形式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结论民谣音乐的历史与演变,是音乐与文化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生动例证。

从古至今,它不仅记录了人类的生活和情感,更成为连接不同文化、不同民族的桥梁。

在未来,民谣音乐仍将继续其丰富多彩的发展历程,为世界音乐文化贡献自己独特的力量。

家乡传统民歌的创作与演唱调查报告

家乡传统民歌的创作与演唱调查报告

家乡传统民歌的创作与演唱调查报告一、引言家乡传统民歌一直以来都是我心中最珍贵的文化瑰宝之一。

通过本次调查,我希望能够了解家乡传统民歌的创作与演唱情况,并探究其在当代社会的传承和发展。

二、调查目的本次调查的目的旨在探讨以下几个方面:1. 探寻家乡传统民歌的创作背景和流派特点;2. 了解创作民歌的主题和表现手法;3. 调查传统民歌的演唱者和演唱形式;4. 分析家乡传统民歌在当代社会的传承与发展。

三、调查方法为了全面了解家乡传统民歌的创作与演唱情况,我选择了以下调查方法:1. 参观当地民间艺术馆,查阅文献资料;2. 采访当地老一辈知识分子和民歌传承者;3. 进行问卷调查,了解普通民众对于家乡传统民歌的认知与喜好。

四、调查结果1. 家乡传统民歌的创作背景和流派特点通过参观民间艺术馆和查阅文献资料,我了解到家乡传统民歌的创作多源于农民劳动、生活和感情的真实体验,流派包括山歌、渔歌、田园小调等。

2. 创作民歌的主题和表现手法家乡传统民歌的主题涵盖了农耕、爱情、家庭、友谊等方面,表现手法多样,既有抒情的旋律,也有活泼欢快的曲调。

3. 传统民歌的演唱者和演唱形式传统民歌的演唱者通常为当地的民间艺人和老一辈的传承者,他们以朴实的嗓音和真挚的情感演唱民歌。

演唱形式包括个人独唱、群体合唱和音乐伴奏等。

4. 家乡传统民歌在当代社会的传承与发展在问卷调查中,大部分受访者表示对家乡传统民歌充满热爱,希望能够看到更多年轻人加入民歌传承的行列,并创作出新的作品。

然而,也有少部分人认为传统民歌的传承需面对时代变迁和快速娱乐化的挑战。

五、结论家乡传统民歌是我文化遗产中的瑰宝,通过本次调查,我进一步了解到其创作与演唱情况。

传统民歌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形式,承载着乡土情怀和丰富的人文底蕴。

在当代社会中,我们应该积极传承和发展家乡传统民歌,让其在新的时代中继续闪耀光芒。

六、致谢在此,特别感谢参与调查的民间艺人、老一辈传承者以及所有参与问卷调查的受访者。

民歌研究背景分析报告

民歌研究背景分析报告

民歌研究背景分析报告民歌作为一种传统的音乐形式,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背景。

通过对民歌的研究,我们可以深入了解社会历史、文化传承、心理特征等方面的内容。

本文旨在通过对民歌的背景分析,揭示民歌研究的重要性和意义。

一、民歌的历史渊源民歌起源于人类社会的早期阶段,是人们生活和工作中自然而然形成的音乐形式。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民歌也逐渐演变成为一种特定的艺术形式。

不同地域、民族的民歌都有其独特的地方特色,呈现出丰富多样的风貌。

二、民歌的文化传承民歌作为一种口头传统的艺术形式,承载着社会文化的传统和价值观念。

通过对民歌的研究,可以了解到民族的风俗文化、宗教信仰、生活习俗等方面的内容。

民歌不仅仅是一首歌,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和表达。

三、民歌的社会历史背景民歌往往与特定的历史事件和社会背景息息相关。

通过对民歌的研究,我们可以了解到特定时期社会的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特点。

民歌记录了人们的生活状况、情感表达等,反映了特定历史时期的社会风貌。

四、民歌的心理特征和情感表达民歌具有深厚的情感表达能力,能够触动人心、传递情感。

通过对民歌的研究,我们可以深入了解人们的情感状态、心理特征、心灵的寄托等方面的内容。

民歌作为一种情感的宣泄渠道,具有辅助心理健康的作用。

五、民歌的价值和意义民歌作为一种传统的音乐形式,具有丰富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通过对民歌的研究,我们可以向世界展示不同地域、民族的音乐文化,促进文化交流和文化多样性的认同。

同时,民歌也是人类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维护和传承民族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六、民歌研究的意义和方法民歌研究对于深入了解人类社会、文化传承和心理特征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对文献、音乐资料的收集和分析,以及田野调查的方法,可以获取丰富的社会历史、文化传承和心理特征的信息。

综上所述,民歌作为一种传统的音乐形式,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背景。

通过对民歌的研究,我们可以深入了解社会历史、文化传承、心理特征等方面的内容。

地方民歌调研报告怎么写

地方民歌调研报告怎么写

地方民歌调研报告怎么写地方民歌调研报告一、调研背景在中国传统音乐中,地方民歌一直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地方民歌作为一种民间音乐形式,通过歌曲的形式表达了人们对于生活、感情、乡土文化等方面的情感。

为了更好地了解地方民歌的现状以及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起到的作用,我们进行了地方民歌调研。

二、调研目的1. 了解地方民歌的历史背景和产生原因;2. 探究地方民歌在当地社区的传承情况;3. 分析地方民歌对于当地文化的影响。

三、调研方法1. 文献调研:查阅相关文献、音像资料,了解地方民歌的起源、发展和演变;2. 实地采访:走访当地居民,了解他们对于地方民歌的了解和态度;3. 观摩活动:参加地方民歌演唱比赛和社区文艺晚会,感受地方民歌的现场表演。

四、调研结果1. 地方民歌的历史背景和产生原因根据文献资料的调查,地方民歌起源于中国古代农耕社会,是农民在劳动和生活中创作的一种音乐形式。

它以朴实的歌词和简单的旋律表达着劳动人民的思念、喜悦和忧伤。

2. 地方民歌在当地社区的传承情况通过走访当地居民我们了解到,地方民歌在一些偏远地区的农村社区中传承相对较好。

老一辈的农民仍然通过口传心授的方式将地方民歌传给后代,这使得地方民歌得以延续至今。

3. 地方民歌对于当地文化的影响地方民歌作为一种口头传统文化,对于当地社区的文化传承和弘扬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它不仅记录了当地人们世世代代的生活,还传递了他们的价值观和世界观。

地方民歌在一些特殊的场合,如年节、婚礼等,也被当地人们作为文化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进行演唱。

五、调研感悟1. 地方民歌是一种珍贵的文化遗产,需要得到更多的关注和保护;2. 地方民歌在一些偏远地区的农村社区中有着较好的传承状况,但在城市中的传承面临一定的困境;3. 地方民歌对于当地社区的文化传承和弘扬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有助于增强当地居民的文化认同感。

六、调研建议1. 加强对地方民歌的保护和传承工作,鼓励当地居民参与到地方民歌的传承与演唱活动中来;2. 加大对地方民歌的宣传力度,增强公众对地方民歌的了解和认同;3. 组织更多的地方民歌表演和比赛,在社区、学校等场所开展相关活动,提高地方民歌的影响力。

汉族民歌调研报告怎么写

汉族民歌调研报告怎么写

汉族民歌调研报告怎么写汉族民歌调研报告一、背景介绍汉族民歌是汉族人民长期生活在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的历史和地理环境的产物,它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多样的音乐风格而闻名。

因此,本次调研旨在深入了解汉族民歌的特点和演唱方式,推广汉族传统音乐文化。

二、调研目的1. 了解汉族民歌的历史渊源和发展演变;2. 探究汉族民歌的音乐特点和演唱形式;3. 分析汉族民歌在现代社会中的传承和保护情况;4. 推广汉族民歌,促进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播。

三、调研方法1. 文献资料收集:阅读相关书籍、文献和网站,了解汉族民歌的发展历程;2. 田野调查:前往汉族聚居区,与当地民众交流、采访,了解他们对汉族民歌的理解和传承情况;3. 参观观摩:观看民歌比赛、音乐会等文化活动,感受汉族民歌的演唱形式和艺术表现。

四、调研结果及分析1. 历史渊源和发展演变:汉族民歌源远流长,可以追溯到黄帝时代,经历了战国、秦汉、唐宋等历史时期的变迁和演进。

2. 音乐特点和演唱形式:汉族民歌多样性明显,包括山歌、田园歌、工人歌曲等不同类型。

音乐风格大致分为北方和南方两种,北方民歌以高亢豪放为主,南方民歌则以柔美婉转为主。

演唱形式包括独唱、合唱、伴奏等多种形式。

3. 传承和保护情况:随着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汉族民歌的传承和保护面临一些困难。

尽管各级政府和社会组织加强了相关的保护措施,但由于社会变革和快节奏生活的影响,部分传统民歌的传承形势并不乐观。

4. 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播:虽然部分汉族民歌在现代社会中面临困境,但随着文化多元化的推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和学习民歌,使得传统音乐文化得到了一定的传播和发展。

五、调研结论1. 汉族民歌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瑰宝,具有非常重要的历史和文化价值;2. 加强汉族民歌的传承教育,培养更多的人才,推广汉族传统音乐文化;3. 增加汉族民歌的曝光度,增加演出和传播渠道,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参与其中;4. 加大对汉族民歌的保护力度,保护好现有的民歌作品、音乐人才和艺术传统。

音乐风格知识:民谣音乐的起源和个性艺术

音乐风格知识:民谣音乐的起源和个性艺术

音乐风格知识:民谣音乐的起源和个性艺术随着时代的发展和音乐技术的进步,各种音乐风格不断涌现。

其中一种风格,即民谣音乐,已经有着几十年的历史,逐渐成为了独具特色的音乐形式,并深深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

一、民谣音乐的起源在中国,早期民谣音乐产生于民间,在唱吟歌谣中展现出来。

唱吟大都是剪纸、土著戏、快板等曲艺形式中的伴奏音乐,主要针对广大农民普遍的兴趣爱好而生。

以“三转灯”等歌曲为代表,它们拥有着浓郁的乡土色彩,通俗易唱,轻松愉悦,往往能在群众中引起广泛的共鸣。

在西方,民谣音乐的起源可追溯到中世纪的欧洲,世纪初的民谣音乐主要在美国和英国等地流行。

在20世纪的美国,政治和社会变革创造了对民谣的需求,并形成了“旁观者民谣”、“社会民谣”和“抗议民谣”等不同的变异形式。

例如,20世纪60年代,远离都市生活和社会问题的青年人利用吉他、民谣音乐等表达出对社会现状的不满,他们被称为“旁观者民谣”歌手。

而“社会民谣”强调个人作家和作品的社会性质,它们抨击社会不公和追求平等。

抗议民谣则代表着社会上弱势群体的声音,他们通过音乐表达自己的诉求,例如马丁·路德·金的演讲和卡尔·桑德堡爱的歌唱突显了大部分抗议民谣歌曲的人权主义和和平主义背景。

二、民谣音乐的个性及特点民谣音乐以其多样性和复杂性而闻名。

它讲述的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主题,如爱情、家庭、生活、死亡、梦想等,同时通过歌曲表现出对环境、时代和价值观的思考。

它的音乐语汇主要包括吉他、口琴、小提琴、钢琴等,以及更日常的物品,如摇椅、勺子、篮球等,它们能被制造成类似拍击或类似打击的声音。

而且,除在中国传统乡土民谣曲中存在的显著和广泛使用双和声之外,民谣中也有一些与这个风格一致的和声模式,例如,根据雅各布斯(Jacobs)的理论,美国二十世纪50年代中期的旁观者民谣运动通常是通过转调进行层叠和声。

通俗,民谣音乐的主唱通常是作曲家同样也是演唱家,他们的创作和表演在演唱风格上更理性,更克制情感,并着重细腻、纯净和歌唱自然。

民间歌谣调研报告范文

民间歌谣调研报告范文

民间歌谣调研报告范文《民间歌谣调研报告》一、调研背景民间歌谣是一种特殊的民间文化形式,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和群众基础。

为了深入了解民间歌谣的发展状况和现状,本次调研对民间歌谣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调查研究。

二、调研目的1. 了解民间歌谣的传承现状:通过调研,了解当地民间歌谣的传承人群、传承形式、传承方式等,为保护和传承民间歌谣提供依据。

2. 发掘潜在的民间歌谣资源:通过调研,发现和挖掘民间歌谣中蕴藏的历史、文化、民俗等资源,为文化和旅游产业的发展提供支撑。

三、调研方法1. 实地调研:前往当地的农村和乡镇,与当地村民进行座谈,了解他们对民间歌谣的认识和传承情况。

2. 问卷调查:设计问卷,通过网络和实地发放的方式,调查市民对民间歌谣的了解和喜好程度。

四、调研结果1. 当地民间歌谣的传承现状:通过实地调研,了解到当地还存在一些传承民间歌谣的老人,但由于年龄和环境的限制,他们的传承形式较为有限,传承世代有所中断。

2. 当地民间歌谣的题材和形式:通过问卷调查,发现当地民间歌谣的题材主要涵盖农事、生活、爱情等方面,形式多样,有单人引领,也有合唱等形式。

3. 市民对民间歌谣的了解和喜好程度:问卷调查发现,大部分市民对民间歌谣的了解和喜好程度较低,更偏向于当代流行音乐。

五、调研结论1. 民间歌谣传承形势严峻:由于传承环境的变迁和年龄等问题,当地民间歌谣的传承形势不容乐观,有亟待采取措施进行保护和传承。

2. 民间歌谣资源开发有待加强:虽然市民对民间歌谣的了解和喜好程度较低,但仍然存在一定的潜力。

通过加强宣传和推广,挖掘民间歌谣蕴含的文化和旅游资源,有助于提升民间歌谣的传播效果和市场价值。

六、调研建议1. 成立民间歌谣传承机构:建议政府在地方上成立专门的民间歌谣传承机构,通过组织培训、记录文献、举办比赛等方式,加强对民间歌谣的保护和传承工作。

2. 增加宣传推广力度:政府和媒体可以加大对民间歌谣的宣传力度,提高市民对民间歌谣的了解和喜好程度,从而增加对民间歌谣的关注度和重视程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民谣音乐的起源与发展的调查报告
内部编号:(YUUT-TBBY-MMUT-URRUY-UOOY-DBUYI-0128)
关于中国民谣音乐的起源与发展的调查报告
《中国好声音》第四季冠军张磊唱红的马頔的作品《南山南》在今年夏天占领了电视屏幕和社交网络。

不得不说,今年是真正意义上的“民谣年”。

这种曾经小众、低调的音乐类型在短短几年内完成了从歌手、演出场地到受众的换代升级,甚至开始走上国内主流文化的舞台。

对于谁来说,这都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

对于这种现象,我们对此产生兴趣为便于高中生之间对于音乐的交流与探索,特此对于中国民谣音乐的起源与发展做出调查,调查结果如下:#中国民谣音乐的起源
在两汉历史上,民间流传着各种各样的民谣,内容包罗万象,既有各地风俗民情的反映,也有民众对于时事所做民谣的道德评判,抑或借某些事件的发生宣泄积累的不满情绪。

正如《诗经·将仲子》所云:“人之多言,亦可畏也。

”民谣的歌词简单,琅琅上口,广为传唱,因此为各个时期的政权所重视。

《后汉书》中云:“和帝即位,分遣使者,皆微服单行,至各州县,观采风谣。

”说的就是汉和帝让人微服到民间采听民谣,掌握民众的言论与意向。

实际上,民谣也就是各个时期的社会舆论及社会思潮,从中折射出的生活面是相当广泛的,构成了一幅幅反映汉朝社会情况的立体画卷。

汉初,刘邦的第四子刘长骄蹇自大,不奉法令,并图谋叛乱,后来因为事情败露而被抓了起来。

汉文帝免其死罪,废除了他的王位,将他贬谪到蜀中。

刘长在途中绝食而死。

百姓作歌曰:“一尺缯,好童童;一升粟,饱蓬蓬。

兄弟二人不相容。

”汉文帝听说之后,追封刘长为淮南厉王,并让刘长的儿子刘安荫袭淮南王的爵位,给他建造宫苑。

王莽新朝末年,更始将军刘玄在灭掉王莽所建的政权后,被拥立为帝。

做了皇帝的刘玄沉湎酒色,将政事委付于岳父赵萌管理。

赵萌排斥功臣,却授与官爵给那些谄佞小人或奸诈的商人,自成一党,甚至有人因为烹饪手艺好,做菜对胃口就获得官爵。

于是,都城长安的市井间流传着一首民谣:“灶下养,中郎将;烂羊胃,骑都尉;烂羊头,关内侯。

”民谣传开之后,士卒离心,人心怨叛。

不久,刘秀建立了东汉政权,四川有民谣唱道:“黄牛白腹,五铢当复。

”在当时,公孙述在四川自立为帝,并且废止汉朝的铜钱,自铸铁钱。

由于铁钱不被民众所信任,民间一时间难以流通。

怨声载道的百姓,私下里以民谣表达不满:王莽称黄,而公孙述想要模仿王莽,所以称之为白;而五铢就是汉朝的货币。

民谣隐含了百姓希望恢复铜钱的愿望,另外也暗指公孙述的政权不得民心,离倒台已经不远了。

果然没过多久,公孙述就被东汉所灭。

东汉第九位皇帝汉质帝死时只有九岁,没有后嗣,太尉李固想要立清河王刘蒜为帝,而手中掌握实权的外戚大将军梁冀却拥护蠡吾侯刘志,最终刘志上台,为汉桓帝。

汉桓帝即位不久,李固就被人陷害,死于狱中,且被暴尸于路旁,而拥立汉桓帝有功的太尉胡广封安乐乡侯,司徒赵戒封厨亭侯,司空袁汤封安国亭侯。

事情传开后,京都民众唱道:“直如弦,死道边。

曲如钩,反封侯。

”表达了对外戚专权的愤慨,以及对于朝政颓败的悲哀。

汉桓帝元嘉年间,西北的几个游牧民族联手侵犯中原,汉室派兵拒敌,却屡战屡败,于是朝廷只得四处征兵戍边,造成了许多田亩无人耕作,从而被荒芜废弃的恶性循环。

天下民谣传唱道:“小麦青青大麦枯,谁当获者妇与姑,丈夫何在西击胡。

吏买马,君具车,请为诸君鼓咙胡。

”深刻地反映出了乱世之下,民生多艰的疾苦。

汉灵帝末,董卓为前将军,他的野心和凶暴天下皆知,京都流传有一首民谣《董逃歌》:“承乐世,董逃!游四郭,董逃!蒙天恩,董逃!带金紫,董逃!行谢恩,董逃!整车骑,董逃!垂欲发,董逃!与中辞,董逃!出西门,董逃!瞻宫殿,董逃!望京城,董逃!心摧伤,董逃!”整首歌也就是一个意思:看到董卓来,就赶快跑吧。

果然,在汉灵帝死后,董卓率领大军进入了京师,诛杀宦官,废掉汉少帝,立汉献帝为帝,自封为太师,把握朝政。

在听说了《董逃歌》之后,董卓下令禁止传唱。

后来见无法从根本上禁绝,又把“董逃”改为“董安”,改成了歌颂他的歌谣。

可是不久,京城又流传另一首民谣:“千里草,何青青。

十日卜,不得生。

”这是一首拆字的民谣,“千里草”即为董字,“十日卜”为卓。

意在隐讳地诅咒董卓。

没过多久,董卓即为吕布所杀。

#中国现代民谣发展与分类
校园民谣
校园民谣,顾名思义,是广受学生喜爱,流行于校园,体现校园生活和学子心境或感受的创作,其或称为“校园歌谣”、“现代民歌”、“乐府民风”等等。

校园民谣朝气蓬勃,极富有校园味道,毫无矫饰,完全是率真性情的流露,听起来十分感人,它形象地反映出青年学子的生活,表现出年轻人的蓬勃朝气、青春活力以及他们那富有诗意的浪漫气息,其曲风总体来说朴实明快、积极向上,充满活力,深受人们的喜爱和传唱。

校园民谣,属于音乐领域的一种特别现象。

它的产生,与大陆原创音乐的流行及外来音乐的影响均有联系。

在外来音乐的影响中,台湾校园歌曲的影响力最为直接与深远;在大陆原创音乐中,又以摇滚乐(崔健为代表)对校园歌曲的产生较有推动。

此外,欧美流行音乐及中国民族音乐,均对校园民谣的产生有一定的影响。

独立民谣
近几年开始活跃在各个角落有不少民谣歌手被发掘出来,从2012年的董小姐,到2014年当你老了,2015年南山南,人们似乎开始觉醒但却不知道民谣已经深入人心,其实在独立民谣圈里有着许许多多的优秀的独立民谣歌曲《》《》《》《》《这一切没有想象的那么糟》《九月》《》《》《》《》等等,这些独立民谣作品不仅给人们听觉上的冲击还给人们心灵上带来巨大的思考性,人们仿佛沉醉于这种独立性。

总结:
中国民谣音乐的起源于民间,最开始用于表达对时事的讽刺与思考,更多的体现在政治上;发展至近代,则更多的应用于表达平凡人心中的情绪与经历,或表达爱情,或诉说忧愁,可见民谣已渐渐的偏向于人文主义和现实主义。

在享受民谣这种清新,忧伤的音乐时,了解关于更多关于其起源与发展的历史,有助于理解民谣中更深层的意义,在平凡处加以思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