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武术史》第一学期教案 (2)

合集下载

第一学期武术教学教案[高等教育]

第一学期武术教学教案[高等教育]

武术第一学期教学教案院系:河西学院班级:09(2)姓名:蔡荣学号:090601202 第一学期武术教学进度计划课时计划(1)之长,整理出简化太极拳甲乙组和初级长拳、刀、剑、枪术等22种拳术和器械套路。

1978年又先后编写出体育院系武术通用教材和大、中、小学武术教材。

1979年l月,国家体委发出《关于发掘整理武术遗产的通知》,各省市相继成立武术挖掘、整理小组,使继承、发展传统武术的工作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

1982年召开了第一次全国武术工作会议,这是武术界前所未有的盛会,是武术发展史上具有历史意义的会议。

建国以来,国家体委为武术走向世界做了大量的工作。

我国组成的武术代表团先后到美国、日本、英国、法国以及东南亚等四十多个国家和地区进行访问表演,受到各国人民热烈欢迎和高度评价。

现有四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人民在学习中国武术。

为了把武术运动推向世界和奥运会,中国武协曾于1985年在西安举办了首届国际武术邀请赛,并成立了国际武术联合会筹委会。

1987年在日本横滨国际会场,亚洲武术联合会筹委会举行了全体会议,一致通过《亚洲武术联合会章程》并正式成立了亚洲武术联合会,选出亚洲武术联合会领导机构。

从1990年十一届亚运会起,武术被列为亚运会地竞赛项目。

之后于1991年在北京举办了第一界世界武术锦标赛,1993年第二届世界武术锦标赛在马来西亚的吉隆坡举行,1995年第三届世界武术锦标赛在美国举行。

这标志着中国武术在走向亚洲、走向世界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第二节武术的特点与作用一、武术的特点:(一)以攻防技击动作为基本素材。

武术动作的招招势势,无不带有攻防技击性。

动作的技击性是它区别于其它项目的本质特点。

譬如:拳术中的踢、打、摔、拿;刀术中的劈、砍、挂、撩;枪术中的栏、拿、扎;剑术中的点、崩、刺;太极拳中的棚、捋、挤、按等等,都具有攻防技击性。

武术的攻防技术并不是停留在原始的格斗雏型上,而是把这些素材经过艺术构思,编成套路形式、借以达到活动身体、强身自卫的目的。

大学中国武术理论教案设计

大学中国武术理论教案设计

课程名称:中国武术理论授课对象:大学体育专业学生授课时间:2课时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中国武术的起源、发展、特点、分类以及武术的基本理论。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运用武术理论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武术素养。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武术的热爱,培养学生尊重传统文化、传承民族精神的思想意识。

教学内容:1. 中国武术的起源与发展2. 中国武术的特点与分类3. 武术的基本理论4. 武术与传统文化的关系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以“中国武术的魅力”为主题,引导学生思考武术在现代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

二、教学内容1. 中国武术的起源与发展- 讲解中国武术的起源,从原始社会到封建社会,再到近现代。

- 分析不同历史时期武术的发展特点。

2. 中国武术的特点与分类- 介绍中国武术的基本特点:内外兼修、攻防兼备、注重实战。

- 分类讲解中国武术的门派,如太极拳、形意拳、八卦掌等。

三、课堂讨论1. 学生分组讨论:中国武术在现代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

2. 各组代表发言,教师点评。

四、小结1.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中国武术的起源、发展、特点与分类。

2. 布置课后作业:查阅资料,了解一种武术门派的历史、特点、技法等。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回顾上一节课所学内容,检查学生对中国武术起源、发展、特点与分类的掌握情况。

二、教学内容1. 武术的基本理论- 讲解武术中的阴阳、五行、八卦等基本理论。

- 分析这些理论在武术中的应用。

2. 武术与传统文化的关系- 介绍武术与儒家、道家、佛家等传统文化的关系。

- 讲解武术在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

三、课堂讨论1. 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将武术理论与实际生活相结合。

2. 各组代表发言,教师点评。

四、实践环节1. 教师示范太极拳的基本动作,学生跟随练习。

2. 学生分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五、小结1.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武术的基本理论及其在传统文化中的地位。

2. 布置课后作业:撰写一篇关于武术与传统文化关系的论文。

《中国功夫》教案

《中国功夫》教案

《中国功夫》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功夫的基本概念、历史起源和发展。

2. 使学生掌握中国功夫的基本技术和训练方法。

3. 培养学生对中国功夫的兴趣和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1. 中国功夫的基本概念:中国功夫的定义、特点和分类。

2. 中国功夫的历史起源:中国功夫的演变、流派及代表人物。

3. 中国功夫的基本技术:拳法、腿法、摔法、拿法、兵器等。

4. 中国功夫的训练方法:基本功训练、套路训练、实战训练等。

5. 中国功夫的哲学思想:武德、阴阳五行、经络学说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中国功夫的基本概念、历史起源和发展;基本技术的掌握和运用。

2. 教学难点:中国功夫的哲学思想和训练方法的应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中国功夫短片,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入课题。

2. 新课导入:讲解中国功夫的基本概念、历史起源和发展。

3. 课堂互动:学生分享了解的中国功夫知识,教师点评并补充。

4. 技术演示:教师展示中国功夫的基本技术,学生跟随模仿。

5. 实践练习:学生分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中国功夫的基本概念、历史起源和技术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参与实践练习的积极性和态度。

3. 学生对武德和武学思想的了解和体会。

教学资源:教学课件、视频资料、练习器材等。

教学建议: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注重武德教育,培养学生的优良品质;鼓励学生课余时间自主学习,丰富中国功夫知识。

六、教学延伸活动1. 组织学生参观武术学校或武术表演,加深对武术的了解。

2. 开展“武术之星”评选活动,鼓励学生展示武术才能。

3. 举办武术知识讲座,邀请武术专家为学生讲解。

4. 组织学生参加武术比赛,提高学生的实战能力。

七、教学作业1. 观看一部中国武术电影,了解武术在影视作品中的表现。

2. 写一篇关于中国功夫的作文,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3. 绘制一幅中国功夫主题的绘画作品,展示对中国功夫的理解。

中国功夫教案

中国功夫教案

中国功夫教案中国功夫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功夫的起源和发展历史;2. 掌握中国功夫的基本功和招式;3. 培养学生的身体协调性和灵活性;4. 培养学生的自控力和意志力。

二、教学内容:1. 中国功夫的起源;2. 中国功夫的分类;3. 中国功夫的基本功和招式;4. 中国功夫的价值和意义。

三、教学过程:1. 回顾和导入:通过展示中国功夫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学过的知识,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新课讲解:(1)中国功夫的起源和发展历史:通过讲解和展示相关资料,介绍中国功夫起源于古代中国的武术,并强调其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紧密联系。

(2)中国功夫的分类:分类介绍中国功夫的内功和外功、拳法和武器等不同门派和风格,让学生了解各种门派的特点和区别。

(3)中国功夫的基本功和招式:讲解并示范中国功夫的基本功如步法、站桩、基本招式等,带领学生一起练习,加深对基本功的理解和掌握。

3. 练习与巩固:(1)进行器械练习: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种中国武术武器进行练习,如刀、枪、剑等,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2)进行拳法练习:继续练习和巩固中国功夫的基本招式和动作,帮助学生提升身体协调性和灵敏度。

4. 拓展和应用:(1)观看中国功夫比赛视频:让学生观看中国功夫比赛的视频,并分析比赛选手的技术和风格,进一步了解中国功夫的实战应用和竞技价值。

(2)进行中国功夫表演:学生自愿报名,进行中国功夫的小组表演,展示所学的动作和招式,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表演能力。

5. 总结与评价: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并询问学生对中国功夫的认识和体会,评价学生的表现和进步。

四、教学重点:1. 掌握中国功夫的基本功和招式;2. 了解中国功夫的起源和发展历史。

五、教学扩展:1. 邀请中国功夫教练到班级进行实地教学;2. 制作中国功夫相关的手工制品,如剪纸、折纸等;3. 进行中国功夫电影的观影活动。

六、教学资源:1. 图片和视频资料;2. 中国功夫器械;3. 中国功夫比赛视频;4. 表演舞台和音响设备。

武术课教案

武术课教案
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着重对武术运动的用途进行正确的指导,避免学生因为知识理解方向的偏差而产生错误的学习目的。
教学
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第2章第一节武术的起源与发展(2学时)
一、导语(时间:2-3分钟)
武术运动在现代被很多小说、电影、电视剧演绎的神乎其神,今天将带着大家一起来共同学习和了解一下武术的起源和发展,一起来揭开武术的神秘面纱,重新了解武术运动的根本形态。
二、讲授新课(时间:25-35分钟)
一、武术
(1)、武术萌芽
(2)、古代武术
(3)、近代武术
(4)、当代武术
(通过视频或图片分别展示不同时期武术的发展和成型)
三、巩固练习(时间:10分钟左右)
对武术不同时期的发展和进化进行学习和讨论。
四、小结((时间:3-5分钟)
通过了解和学习武术不同时期的发展特点,明白武术所赖以形成的时代背景,进一步明确武术运动在中国不同时期所体现的不同价值。
一、导语
师生互动:提问学生武术在其心中的印象或形象。
师生互动:学习过武术的同学现场的简单表演。
师生互动:学习武术的抱拳礼动作,讲解抱拳礼的意义。
教学反思
通过进行武术理论教学后,能够感受到学生们对武术的喜欢和热爱,在今后的教学中应更加着重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身体素质。保证学生以积极向上的身心状态不断的学习成长。
《第二章传统武术文化与武德武礼》
教案设计
教案编号:编写时间:2015.11.20
课程名称
武术的起源及武德礼仪
课程性质
专业必修课
授课人
付饶
适用专业与年级
大一年级武术专业
授课学时、周数
2学时、第4周
教学目标及

大学生中国传统武术教案

大学生中国传统武术教案

课程目标:1. 了解中国传统武术的历史、文化内涵和基本特点。

2. 掌握至少一种中国传统武术的基本动作和技巧。

3. 培养学生的身体协调性、灵活性和力量。

4. 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团队协作精神。

课时安排:8课时教学对象:大学生教学内容:一、导入1. 讲解中国传统武术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2. 展示中国传统武术的视频或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基本动作教学1. 教授基本站姿和步法,如马步、弓步、虚步等。

2. 讲解和示范基本手型,如拳、掌、勾、爪等。

3. 学习基本腿法,如踢、扫、踹等。

4. 结合以上动作,教授简单的擒拿技巧。

三、实战技巧教学1. 讲解实战中的攻防策略和注意事项。

2. 分组练习,让学生在实战中运用所学动作。

3. 教授简单的散打技巧,如抱摔、擒拿、反击等。

四、课程总结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2. 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点评,鼓励进步。

3. 布置课后练习任务,巩固所学内容。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介绍中国传统武术的历史和文化背景,展示相关视频和图片。

2. 基本动作教学:教授马步、弓步、虚步等站姿和步法,讲解手型。

3. 课堂练习:让学生跟随着老师的示范,练习基本动作。

第二课时:1. 基本动作教学:教授基本腿法,如踢、扫、踹等。

2. 课堂练习:让学生跟随着老师的示范,练习基本腿法。

第三课时:1. 实战技巧教学:讲解实战中的攻防策略和注意事项。

2. 课堂练习:分组练习,让学生在实战中运用所学动作。

第四课时:1. 实战技巧教学:教授简单的散打技巧,如抱摔、擒拿、反击等。

2. 课堂练习:让学生在实战中运用所学散打技巧。

第五课时:1. 课堂总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2. 课后练习布置:要求学生在课后练习所学动作,巩固技能。

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态度、参与度和动作掌握情况。

2. 课后练习:检查学生的课后练习情况,了解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掌握程度。

3. 实战演练:通过实战演练,评估学生的实战技巧和应变能力。

武术教案

武术教案

武术兴趣小组备课图1 图2 图3图4 图5 图6图7 图8 图9图10图11图12χχχχχχχχχχχχχχχχΔ武术兴趣小组备课图1 图2 图3 图4图5图6要点:左脚上步慢,右脚上步快组织教法与要求①通过正面,侧面和背面示范图7 图8图9图11组织教法与要求①通过正面,侧面和背面示范进行教学,教师先做示范,做武术兴趣小组备课图1图2图3组织教法与要求:图1 图2 图3图4图5武术兴趣小组备课图2武术兴趣小组备课1 图2图3图4图5组织教法与要求①通过正面,侧面和背面示武术兴趣小组备课图1组织教法与要求①通过正面,侧面和背面示教学,教师先做做示范时讲解动作的路方向,和动作的要点图3图4图5易犯错误①做马步时大腿与地面没有平,马步时没有挺胸收武术兴趣小组备课图1图2图3图4图5-1 图5-2χχχχχχ武术兴趣小组备课图1图2图3χχχχχχΔ武术兴趣小组备课武术兴趣小组备课图2组织教法与要求①通过正面,侧面和背面示范进行武术兴趣小组备课图2组织教法与要求①通过正面,侧面和背面示范武术兴趣小组备课图1图2 武术兴趣小组备课图3图2组织教法与要求①通过正面,侧面和背面示范进行教学,教师先做示范,做示范时讲解动武术兴趣小组备课图1武术兴趣小组备课武术兴趣小组备课武术兴趣小组备课。

大学中国武术史教案及反思

大学中国武术史教案及反思

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武术的历史渊源、发展过程、流派特点以及重要人物。

2. 培养学生对中国武术文化的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3. 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教学重点:1. 中国武术的历史渊源和发展过程。

2. 中国武术的主要流派及其特点。

3. 中国武术的重要人物及其贡献。

教学难点:1. 中国武术的流派特点及其演变。

2. 中国武术与政治、经济、文化的关系。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中国武术的历史渊源,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提问:同学们对中国武术有哪些了解?二、讲授新课1. 中国武术的历史渊源(1)介绍中国武术的起源,如原始社会的狩猎、部落战争等。

(2)讲解武术在古代的军事、宗教、民俗等方面的作用。

2. 中国武术的发展过程(1)秦汉时期:武术逐渐脱离军事领域,成为民间健身、娱乐活动。

(2)唐宋时期:武术进入繁荣时期,形成了许多流派,如少林拳、太极拳等。

(3)明清时期:武术发展达到鼎盛,套路技术、对抗性攻防格斗项目趋于成型。

3. 中国武术的主要流派及其特点(1)少林拳:以刚猛、快速、实用著称。

(2)太极拳:以柔克刚、圆活自然、内外兼修为特点。

(3)形意拳:以内劲为主,动作朴实无华。

4. 中国武术的重要人物及其贡献(1)达摩:创立少林拳。

(2)张三丰:创立太极拳。

(3)黄飞鸿:将南拳传播到海外。

三、课堂小结1. 总结中国武术的历史渊源、发展过程、流派特点以及重要人物。

2. 强调中国武术的文化内涵和民族精神。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2. 提问:同学们认为中国武术在现代社会有何意义?二、讲授新课1. 中国武术与政治、经济、文化的关系(1)政治:武术在古代军事、政治中扮演重要角色。

(2)经济:武术产业成为我国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3)文化:武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2. 中国武术的传承与发展(1)传承:通过武术比赛、教学、研究等活动,传承武术技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武术史》第一学期教案授课时间第1 次课
《中国武术史》第一学期教案
《中国武术史》第一学期教案
授课时间2009 /09/ 第2次课
《中国武术史》第一学期教案授课时间2009/9/ 第3次课
《中国武术史》第一学期教案
授课时间2009/10/ 第4次课
《中国武术史》一学期教案
授课时间2009-10- 第5、6次课
《中国武术史》第一学期教案
《中国武术史》第一学期教案授课时间第7次课
《中国武术史》第一学期教案
《中国武术史》第一学期教案
授课时间第8次课
《中国武术史》第一学期教案
《中国武术史》第一学期教案授课时间第9、10次课
《中国武术史》第一学期教案
《中国武术史》第一学期教案授课时间第11次课
《中国武术史》第一学期教案
《中国武术史》第一学期教案授课时间第12次课
《中国武术史》第一学期教案
《中国武术史》第一学期教案授课时间第13次课
《中国武术史》第一学期教案
《中国武术史》第一学期教案授课时间第14次课
《中国武术史》第一学期教案
《中国武术史》第一学期教案
授课时间第15、16次课
《中国武术史》第一学期教案
《中国武术史》第一学期教案授课时间第17次课
《中国武术史》第一学期教案
《中国武术史》第一学期教案
授课时间第18次课
《中国武术史》第一学期教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