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笔记手写版

合集下载

高中高一化学必修二笔记记录

高中高一化学必修二笔记记录

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一、知识回首原子核1.原子核外电子2.质量数 = 质子数 + 中子数A= Z+M3.质子数 = 核电荷数 = 核外电子数 = 原子序数原子的表示: X一、排布规律1.电子层: 1 2 3 4 5 6 7符号: K L M N O P Q离核距离:近远能量高低:低高每层最多容纳2n2个 e-b 最外层不超出8 个 e- ( K 层为最外层时,不超出c 次外层不超出18 个 e- ,倒数第三层不超出32 个10电子微粒:分子: Ne 、 HF 、 H 2O 、 NH 3、 CH 4离子阳: Na +、 Mg 2+、 Al 3+、 NH 4+、 H 3O+阴: F -、 O2-、 N 3-、C 4-、 OH -2 个 e-)e-H2 O + H + = H 3O-水合氢离子,强酸性非金属中,只有 H 能形成独自阳离子元素周期律一、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变化最外层电子:① 1 饱和构造( 2 或 8)② 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二、化学价的周期性变化第二周期Li Be B C N O F规律:①最高正价 = 最外层电子数(注:C、( 3— 9 号) +1 +2 +3 +4 +5-4 -3 -2 -1 F 除外)第三周期Na Mg Al Si P S Cl ②最高正价 + 最低负价 = 8 ( 11— 17 号) +1 +2 +3 +4 +5 +6 +7-4 -3 -2 -1( C、 F 无正价)例:已知氯化物 RH 3,求 1)R 的最高价氯化物 2 5R O2) R 的最高价氯化物的水化物HRO 3或 H 3RO4三、原子半径 r 的周期性变化“四同“规律:1)同周期(横行):质子数,半径 r如: S > Cl O < N2)同主族(纵行):质子数,半径 r如: Li < Na N < P3)同元素:核外电子数,半径 r如: Na > Na+ Cl < Cl- Fe > Fe2+ > Fe3+4)同核外电子排布(离子半径比较):质子数,半径 r如: Na + < O2- K + < Cl -四、元素金属性与非金属性的周期性变化同周期:核电荷数,金属性,非金属性。

高中化学必修1学霸笔记

高中化学必修1学霸笔记

高中化学必修1学霸笔记高中化学必修一笔记(一)1. 药品存放安全① 固体→广口瓶液体→细口瓶或滴瓶见光易分解→棕色瓶② 酸性试剂→玻璃塞碱性试剂→橡胶塞③ 氧化剂和还原剂不能一起存放2. 常见意外事故处理① 强碱沾到皮肤——大量水+硼酸② 强酸沾到皮肤——大量水+ 3%~5%NaHCO3溶液③ 有毒有机物沾到皮肤——酒精擦洗④ 酸或碱流到实验桌上——用NaHCO3或__中和,再用水冲洗3.药品的取用固体:粉末状:纸槽、药匙一斜二送三直立块状:镊子、药匙一横二送三慢立液体:直接倾倒或用滴管取4.实验仪器的注意事项试管:加热不超过1/3,试管夹夹在距试管口1/3处先预热再加热,防止试管骤冷炸裂烧杯:加热时应垫石棉网,使受热均匀溶解物质用玻璃棒搅拌,不能触及杯壁或杯底烧瓶:(圆底烧瓶、蒸馏烧瓶、平底烧瓶)都可以用于装配气体发生装置;蒸馏烧瓶用于蒸馏以分离互溶的沸点不同的物质①圆底烧瓶和蒸馏烧瓶可以用于加热,加热要垫石棉网②液体加入量不能超过容积的1/2蒸发皿:用于蒸发液体或浓缩溶液①可以直接加热,但不能骤冷②盛液量不能超过蒸发皿溶剂的2/3③取放蒸发皿应使用坩埚钳坩埚:用于固体物质的高温灼烧①把坩埚放在三脚架上的泥三角上直接加热②取放坩埚要用坩埚钳③不宜用瓷坩埚熔化烧碱、纯碱及氟化物,它们可和瓷共熔使坩埚造腐蚀④用坩埚钳在夹取高温的坩埚时,应先把坩埚尖端在火焰下预热一下酒精灯:失火时要用湿布盖灭4.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过滤:把不溶于液体的固体物质与液体物质分离一贴二低三靠蒸发:给液体加热使液体受热汽化挥发玻璃棒要不断搅拌溶液,防止由局部液体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粗盐提纯:杂质有CaCl2 MgCl2 SO42-NaOH→BaCl2→Na2CO3→HCl蒸馏:利用各混合物中的沸点不同,用蒸馏的方法除去易挥发、难挥发或不挥发的物质注意:① 蒸馏烧瓶中要加少量碎瓷片或沸石,防止液体爆沸② 温度计水银球的位置应与蒸馏烧瓶支管口的下沿齐平,以测出该出蒸汽的温度③ 冷凝管中冷却水从下口进,从上口出④ 蒸馏烧瓶要垫石棉网⑤ 连接顺序由下至上,由左到右⑥ 先通水,后加热,防止冷凝管炸裂⑦ 刚开始收集到的馏分应该弃去(冷凝管脏)(实验室制取蒸馏水的装置可以不用温度计,因为自来水中要出去的杂质都难挥发)沸点低先蒸出,加热温度不能超过混合物中沸点最高的温度蒸馏水中离子检验:Cl- : 稀HNO3+AgNO3(顺序可换)SO42- : HCl + BaCl2(顺序不可换,因为可能有Ag+)注意:不能把HCl换成HNO3 ,不能把BaCl2换成Ba(NO3)2 因为SO32-+HNO3=SO42-萃取:利用物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里溶解度的不同,用一种溶剂把物质从它与另一种溶剂所组成的溶液里提取出来萃取剂的选择:①萃取剂与原溶液中的溶质和溶剂都互不相溶②溶质在萃取剂中的溶解度远大于在原溶剂中的溶解度(萃取剂的密度可以比水大,也可以比水小)常见的萃取剂:苯、汽油、煤油难溶于水,密度比水小;CCl4,难溶于水,密度比水大分液:将萃取后良种互不相溶的液体分开的操作操作步骤:① 验漏:在分液漏斗中加入少量水,塞上玻璃塞,倒置看是否漏水,再把玻璃塞旋转180°,再倒置② 装液③ 混合振荡:右手压分液漏斗口部,左手握住活塞部分,把分液漏斗倒转过来振荡,使两种液体充分接触;振荡后打开活塞,使漏斗内气体放出④ 静置分层(放在铁架台上)⑤ 分液:待液体分层后,将分液漏斗颈上的玻璃塞打开,使分液漏斗上口玻璃塞上的凹槽对准漏斗上的小孔,拧开下口活塞放出下层液体,从上口倒出上层液体实验:用四氯化碳萃取碘水中的碘(碘在水中的溶解度很下而在四氯化碳的溶解度大)现象:原来的碘水呈黄色。

高一化学笔记整理手写

高一化学笔记整理手写

高一化学笔记整理手写说起高一的化学,那可真是让我又爱又恨。

爱它的神奇和有趣,恨它的复杂和难解。

不过,在这一过程中,手写整理化学笔记可是帮了我大忙。

还记得刚上高一的时候,化学课就像一场神秘的冒险,老师在讲台上滔滔不绝地讲着各种元素、化合物、化学反应,我在下面听得晕头转向。

那些化学符号、方程式,就像一群调皮的小精灵,在我眼前蹦来蹦去,就是不肯乖乖地进入我的脑袋里。

第一次化学考试,成绩出来的时候,我看着那个可怜的分数,心里别提多难受了。

我知道,我得做点什么来改变这个局面,于是我决定开始手写整理化学笔记。

我找来了一个厚厚的笔记本,封面是我喜欢的蓝色。

从那一天起,每一节化学课,我都像是一个勤奋的小蜜蜂,不停地在本子上记录着老师讲的重点。

比如说,在学习氧化还原反应的时候,老师在黑板上写了一大堆的例子和解释。

我一边听,一边赶紧把那些关键的步骤和要点记下来。

什么“化合价的升降”“电子的转移”,这些概念一开始真的让我头疼不已。

我就在笔记里用不同颜色的笔标注出来,红色的是重点概念,蓝色的是例子,黑色的是自己的疑问。

还有那些化学实验,更是让我着迷又苦恼。

像钠与水的反应,老师在讲台上做实验的时候,那场面真是太精彩了!钠一放进水里,就“哧哧”地冒着气泡,在水面上欢快地游动。

我赶紧把实验的步骤、现象、结论都详细地写在笔记里,还画了个小小的示意图,生怕自己忘记了任何一个细节。

有时候,为了把一个知识点弄清楚,我会在笔记旁边写上好多自己的理解和想法。

比如说,在学习酸碱中和反应的时候,我一直在想为什么一定要按照一定的比例才能完全中和。

于是,我就在笔记里写下了自己的疑惑,然后课后又去请教老师,把老师的解答也认真地补充在旁边。

每次整理笔记的时候,我都特别认真,一笔一划地写着,仿佛每一个字都承载着我对化学的期望和努力。

有时候写得手都酸了,但是看着满满当当的笔记,心里又特别有成就感。

记得有一次,晚上已经很晚了,我还在台灯下整理当天的化学笔记。

高一化学专题二知识点总结手写

高一化学专题二知识点总结手写

高一化学专题二知识点总结手写高一化学专题二知识点总结化学是一门探讨物质的性质、组成和变化的科学。

在高一化学中,我们学习了专题二的知识点,包括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化学平衡和溶液中溶质的溶解等内容。

下文将对这些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能量是化学反应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它描述了物质在化学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情况。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主要有两种形式: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

1. 放热反应放热反应是指在化学反应过程中释放出能量的反应。

放热反应常常会产生热量,使得反应体系的温度升高。

例如,燃烧反应就是一个典型的放热反应,燃烧过程中产生的热量使得火焰升高。

2. 吸热反应吸热反应是指在化学反应过程中吸收能量的反应。

吸热反应常常会导致反应体系的温度降低。

例如,溶解某些盐类物质时会吸收周围环境的热量,使得溶液变凉。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常常通过化学方程式来表示。

放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常常在反应物的右侧标注一个负号,表示能量的释放;吸热反应则标注一个正号,表示能量的吸收。

二、化学平衡化学平衡是指在化学反应中,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浓度达到一个动态平衡的状态。

在高一化学中,我们主要学习了平衡常数和平衡位置的概念。

1. 平衡常数平衡常数是描述化学平衡状态的一个参数,通常用K表示。

平衡常数(K)越大,表示在化学平衡中生成物的浓度相对较高;反之,平衡常数越小,表示反应物的浓度相对较高。

平衡常数的大小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

化学平衡可通过改变温度、浓度和压力等条件来调节。

2. 平衡位置平衡位置是指在化学平衡中,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相对较高或相对较低的位置。

当平衡位置偏向反应物一侧时,表示反应的偏向性较强;当平衡位置偏向生成物一侧时,表示反应的偏向性较弱。

通过改变温度、浓度和压力等条件,可以调节化学平衡的位置。

例如,增加反应物的浓度可以使平衡位置偏向生成物一侧。

三、溶液中溶质的溶解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的混合物。

化学笔记高中(甄选5篇)

化学笔记高中(甄选5篇)

化学笔记高中(甄选5篇)1.化学笔记高中第1篇化学知识体系网络(一) 物质的组成1、分子和由分子构成的物质⑴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能独立存在的微粒,它保持着这种物质的化学性质分子有一定的大小和质量;分子间有一定距离;分子在不停地运动着(物理变化是分子运动状态改变的结果);分子间有分子间作用(范德华力)。

⑵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固态时为分子晶体)。

一些非金属单质(如H2、O2、Cl2、S、惰性气体等);气态氢化物;酸酐(SiO2除外);酸类和大多数有机物等。

2、原子和由原子构成的物质⑴原子是参加化学变化的最小微粒。

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原子的拆分和化合,是原子运动形态的变化原子有一定的种类、大小和质量;由原子构成的物质中原子间也有一定间隔;原子不停地运动着;原子间有一定的作用力。

⑵由原子构成的物质(固态时为原子晶体)。

金刚石、晶体硅、二氧化硅、碳化硅(SiC)等。

3、离子和由离子构成的物质⑴离子是带有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

带正电荷的阳离子如Na+、Fe3+、H3O+、NH4+、[Ag(NH3)2]+等;带负电荷的阴离子如Cl-、S2—、OH—、SO42—、[Fe(CN)6]3—等。

⑵由离子构成的物质(固态时为离子晶体)。

绝大多数盐类(AlCl3等除外);强碱类和低价金属氧化物等是由阳离子和阴离子构成的化合物。

【注意】离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离子和原子在结构(电子排布、电性、半径)和性质(颜色,对某物质的不同反应情况,氧化性或还原性等)上均不相同。

阳离子原子阴离子(简单阳、阴离子)(二) 物质的分类1、元素⑴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元素的种类是由核电荷数或质子数决定的)。

人们把具有一定数目的质子和一定数目的中子的一种原子叫做核素,同一元素的不同核素之间互称为同位素。

⑵元素存在状态① 游离态——在单质中的元素由同种元素形成的不同单质——同素异形体,常有下列三种形成方式:组成分子的原子个数不同:如O2、O3;白磷(P4)和红磷等晶体晶格的原子排列方式不同:如金刚石和石墨晶体晶格的分子排列方式不同:如正交硫和单斜硫② 化合态的元素——在化合物中的元素【注意】元素和原子的区别,可从概念、含义、应用范围等方面加以区别。

高二化学第一章知识点手写

高二化学第一章知识点手写

高二化学第一章知识点手写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科学。

在高二化学的第一章,我们将学习一些关于化学的基础知识点。

下面是我为您整理的高二化学第一章知识点手写内容:1. 物质的组成(1) 化学元素:指由相同类型的原子组成的纯粹物质,如氧气、氯气等。

(2) 化学化合物:指由不同元素组成的纯粹物质,如水、二氧化碳等。

(3) 混合物:指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纯粹物质混合而成,如空气、饮料等。

2. 原子结构(1) 原子:是物质的基本单位,由原子核和电子构成。

(2) 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

(3) 电子:带负电,绕核运动。

3. 元素符号和化学式(1) 元素符号:用来表示一个化学元素的字母或字母组合,如氧的符号是O,铁的符号是Fe。

(2) 化学式:用来表示一个化合物的符号和数量关系,如水的化学式是H2O,二氧化碳的化学式是CO2。

4. 周期表通过学习化学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和性质,我们可以将元素分类,并将其排列在一个叫做周期表的表格中。

周期表按照元素的原子序数顺序排列,包括周期和族两种分类方式。

5. 原子量和相对原子质量(1) 原子量:表示一个元素的原子质量,单位是原子质量单位amu。

(2) 相对原子质量:用来表示一个元素相对于碳-12的原子质量比值,是没有单位的。

6. 摩尔和摩尔质量(1) 摩尔:是物质的计量单位,表示一摩尔的物质包含6.022×10^23个粒子。

(2) 摩尔质量:一个物质的质量与其摩尔数量的比值,单位是g/mol。

7. 化学方程式(1) 化学方程式:用符号和化学式表示化学反应过程,包括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

(2) 反应物和生成物:反应物在反应前存在的物质,生成物在反应后生成的物质。

8. 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1) 合成反应: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结合生成一个新的物质。

(2) 分解反应:一个物质分解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

(3) 双替反应: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交换原子或离子。

高中化学氧化还原反应笔记

高中化学氧化还原反应笔记

高中化学氧化还原反应笔记一、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

1. 氧化还原反应的定义。

- 凡是有元素化合价升降的化学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

例如:2CuO +C{高温}2Cu+CO_2↑,在这个反应中,铜元素的化合价从+ 2价降低到0价,碳元素的化合价从0价升高到+ 4价。

2. 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

- 氧化反应:物质所含元素化合价升高的反应。

在C+O_2{点燃}CO_2反应中,碳元素化合价从0价升高到+ 4价,碳发生了氧化反应。

- 还原反应:物质所含元素化合价降低的反应。

在CuO + H_2{}Cu + H_2O反应中,铜元素化合价从+2价降低到0价,氧化铜发生了还原反应。

3. 氧化剂和还原剂。

- 氧化剂: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得到电子(或电子对偏向)的物质,所含元素化合价降低,具有氧化性。

例如在2FeCl_3+Cu = 2FeCl_2+CuCl_2反应中,FeCl_3中的铁元素化合价从+3价降低到+2价,FeCl_3是氧化剂。

- 还原剂: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失去电子(或电子对偏离)的物质,所含元素化合价升高,具有还原性。

在上述反应中,铜元素化合价从0价升高到+2价,铜是还原剂。

4. 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

- 氧化产物:还原剂被氧化后的产物。

在Cu +2H_2SO_4(浓){}CuSO_4+SO_2↑+2H_2O反应中,铜是还原剂,CuSO_4是氧化产物。

- 还原产物:氧化剂被还原后的产物。

在该反应中,H_2SO_4是氧化剂,SO_2是还原产物。

二、氧化还原反应的表示方法。

1. 双线桥法。

- 步骤:- 标价态:标明反应前后同一元素的化合价。

例如在2KClO_3[]{MnO_2}2KCl + 3O_2↑反应中,反应前氯元素化合价为+5价,反应后为-1价;氧元素反应前为-2价,反应后为0价。

- 连双线:从反应物中化合价升高的元素指向生成物中对应的氧化产物,从反应物中化合价降低的元素指向生成物中对应的还原产物。

- 注得失:注明电子得失数目。

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三章知识总结手写

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三章知识总结手写

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三章知识总结手写全文共1篇示例,供读者参考一、化学实验安全1、(1)做有毒气体的实验时,应在通风厨中进行,并注意对尾气进行适当处理(吸收或点燃等)。

进行易燃易爆气体的实验时应注意验纯,尾气应燃烧掉或作适当处理。

(2)烫伤宜找医生处理。

(3)浓酸撒在实验台上,先用na2co3 (或nahco3)中和,后用水冲擦干净。

浓酸沾在皮肤上,宜先用干抹布拭去,再用水冲净。

浓酸溅在眼中应先用稀nahco3溶液淋洗,然后请医生处理。

(4)浓碱撒在实验台上,先用稀醋酸中和,然后用水冲擦干净。

浓碱沾在皮肤上,宜先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硼酸溶液。

浓碱溅在眼中,用水洗净后再用硼酸溶液淋洗。

(5)钠、磷等失火宜用沙土扑盖。

(6)酒精及其他易燃有机物小面积失火,应迅速用湿抹布扑盖。

二.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分离和提纯的方法分离的物质应注意的事项应用举例过滤用于固液混合的分离一贴、二低、三靠如粗盐的提纯蒸馏提纯或分离沸点不同的液体混合物防止液体暴沸,温度计水银球的位置,如石油的蒸馏中冷凝管中水的流向如石油的蒸馏萃取利用溶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里的溶解度不同,用一种溶剂把溶质从它与另一种溶剂所组成的溶液中提取出来的方法选择的萃取剂应符合下列要求:和原溶液中的溶剂互不相溶;对溶质的溶解度要远大于原溶剂用四氯化碳萃取溴水里的溴、碘分液分离互不相溶的液体打开上端活塞或使活塞上的凹槽与漏斗上的水孔,使漏斗内外空气相通。

打开活塞,使下层液体慢慢流出,及时关闭活塞,上层液体由上端倒出如用四氯化碳萃取溴水里的溴、碘后再分液蒸发和结晶用来分离和提纯几种可溶性固体的混合物加热蒸发皿使溶液蒸发时,要用玻璃棒不断搅动溶液;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的固体时,即停止加热分离nacl和kno3混合物三、离子检验离子所加试剂现象离子方程式四.除杂注意事项:为了使杂质除尽,加入的试剂不能是“适量”,而应是“过量”;但过量的试剂必须在后续操作中便于除去。

五、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1.物质的量(n)是表示含有一定数目粒子的集体的物理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