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二:各种固定镜头的拍摄

合集下载

固定镜头实验报告

固定镜头实验报告

固定镜头实验报告固定镜头实验报告引言在摄影和电影制作中,镜头的运用是至关重要的。

不同的镜头能够呈现出不同的画面效果,从而影响观众对于作品的感受和理解。

本文将对固定镜头进行实验,并探讨其在电影制作中的应用。

实验目的本次实验的目的是通过使用固定镜头,观察和分析其在电影制作中的效果。

我们将通过固定镜头拍摄不同场景,并对比分析与其他镜头的差异,以便更好地理解固定镜头的特点和应用。

实验过程在实验中,我们选择了不同的场景来进行拍摄,包括室内和室外的环境。

我们使用了一台专业摄影机,并将其固定在一个架子上,以保证镜头的稳定性。

在拍摄过程中,我们保持相机位置不变,只进行画面的调整和构图。

实验结果与分析1. 静态场景在拍摄静态场景时,固定镜头能够呈现出清晰、稳定的画面。

观众可以更好地聚焦于画面中的细节,感受到场景的静谧和稳定。

与其他镜头相比,固定镜头能够更好地捕捉到微小的动作和表情变化,从而增强了观众的参与感和代入感。

2. 运动场景在拍摄运动场景时,固定镜头能够创造出一种独特的观看体验。

通过固定镜头的运用,观众可以感受到运动的速度和力量,仿佛身临其境。

与其他镜头相比,固定镜头的稳定性使得画面更加清晰,没有晃动和模糊的情况发生,从而提高了观众的观影体验。

3. 镜头切换在电影制作中,镜头的切换是常见的手法之一。

通过固定镜头的运用,我们可以创造出一种连贯而平滑的画面过渡效果。

观众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接受故事情节的发展,从而增强了电影的叙事性。

4. 深度感固定镜头能够呈现出更好的景深效果。

通过调整焦距和光圈,我们可以将画面中的前景、中景和背景清晰地展现出来,从而增加了画面的层次感和立体感。

观众可以更好地感受到场景的广阔和细节的丰富,从而增强了观影的沉浸感。

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发现固定镜头在电影制作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它能够呈现出清晰、稳定的画面,增强观众的参与感和代入感。

同时,固定镜头还能够创造出独特的观看体验,提高观众的观影体验。

举例说明在固定镜头的拍摄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举例说明在固定镜头的拍摄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固定镜头拍摄注意事项1. 引言在拍摄过程中,我们经常会使用不同类型的摄像机和镜头。

固定镜头是一种常用的拍摄方式,它能够提供稳定的视角和焦距,适用于许多不同场景。

然而,要拍摄出高质量的影片,我们需要注意一些细节和技巧。

本文将分享一些固定镜头拍摄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2. 选择合适的固定镜头选择合适的固定镜头是固定镜头拍摄中的关键步骤。

以下是一些应该考虑的因素:- 焦距:不同焦距的镜头可以给观众不同的视觉体验。

较短的焦距可以拍摄到更广阔的景象,而较长的焦距可以将注意力集中在特定的主体上。

根据场景需求选择适当的焦距。

- 光圈:光圈大小决定了镜头的进光量和景深。

选择合适的光圈能够让影片画面更加明亮或突出主体。

- 镜头品质:选择一款质量良好的固定镜头能够提供更清晰、锐利的图像。

了解镜头的光学规格和评价,选择适合需求的品牌和型号。

3. 稳定的拍摄平台固定镜头拍摄需要一个稳定的平台来保持画面的稳定性。

以下是几种常用的拍摄平台: - 三脚架:三脚架是一种经典的拍摄工具,能够提供稳定的拍摄平台。

选择一个适合镜头和摄像机重量的三脚架,并确保它牢固地安装在地面上。

- 稳定器:如果需要进行移动拍摄或需要更大的灵活性,可以考虑使用电子稳定器或手持稳定器来提供平稳的拍摄效果。

- 平移滑轨:平移滑轨是一种能够实现平滑移动拍摄的工具。

使用平移滑轨可以为画面增加动感和流畅性。

4. 焦距和镜头角度的运用焦距和镜头角度对固定镜头拍摄的影响非常重要,它们可以改变画面的表现方式和效果。

- 远景:使用较长的焦距和较小的角度拍摄远景能够突出景深,将远处的细节清晰呈现出来。

- 特写:用较短的焦距和较大的角度进行特写可以捕捉到主体更多的细节,并将观众的注意力集中在主体上。

- 宽景:使用广角镜头可以拍摄到更大范围的场景,给观众带来宽广的视觉体验。

5. 帧内构图和动态构图在固定镜头拍摄中,帧内构图和动态构图是两种常用的构图技巧。

- 帧内构图:帧内构图是指在画面中利用元素的位置和关系来创造有趣的构图效果。

实验二 固定镜头拍摄

实验二  固定镜头拍摄
实验二
固定镜头拍摄
GUDING JINGTOU PAISHE
实验目的 实验器材 实验要求
实验内容 影视欣赏 学生作品
实验目的
掌握摄像基本 功——固定镜 头的拍摄方法, 掌握固定镜头 的构图形式和 技巧,为全面 提高摄像水平 打下坚实的基 础。
实验器材
摄像机1台/组
充电电池2块 录像带1盘 三脚架
三固定镜头的用途1用固定镜头表现静用大景别固定镜头画面交待地点和环境用小景别固定镜头画面突出表现静态人物固定镜头有利于表现静态对象固定镜头画面更富有静态造型之美固定镜头有助于表现客观性和现场性固定镜头可以表现过去时用大景别固定镜头画面交待地点和环境固定镜头有利于表现静态的环境由于画框的静止不动使观众像欣赏一幅全景山水画一样可以仔细端详红叶谷绚秋湖全景
四、固定镜头拍摄注意事项
以不变应万变 稳字当头 静中有动 完美构图 立体造型 瞻前顾后 用一组镜头表现同一个被摄对象时,应瞻 前顾后,注意相临镜头的景别和角度要有所区别。 入画出画
静中有动 例如在拍摄静态的城市风光、园林风光时,应 注意捕捉动态因素,有意识利用微风中摇曳的 柳枝、小河中嬉戏的鸭鹅或是走动的人物来活 跃画面,静中有动,动静相宜,这样就使原本 死板的画面活了。
用小景别固定镜头画面突出表现静态人物 用固定镜头表现正在享受“美味”的孩子,画 框是静止不动,以静衬动,使得人物细微的表 情动作得到突出表现。
2、用固定镜头表现“动”
固定镜头可以真实记录运动 用固定镜头拍摄舞龙表演客观地记录了运动的速度和 节奏、姿态的变化。
利用静态的画框可以强化动感 用固定镜头侧面仰拍跨越黄河的列车, 固定不动的画框和铁路大桥使得火车的动 感得到了突出和强化。
立体造型 要注意纵向空间和纵深方向上的调度和表现。 有意识安排好主体与前景、背景、配体的关系, 多用斜侧光线,这些有利于表现立体感、空间 感和层次感。

固定画面摄影实验报告

固定画面摄影实验报告

一、实验名称固定画面摄影实验二、实验目的1. 了解固定画面摄影的基本概念和技巧。

2. 掌握固定画面摄影的构图方法和光线运用。

3. 通过实践,提高摄影创作能力。

三、实验时间2023年X月X日四、实验地点XX摄影工作室五、实验器材1. 数码相机2. 三脚架3. 反光板4. 滤镜5. 实验场景(如:花坛、公园、建筑物等)六、实验内容1. 固定画面摄影的基本概念和技巧2. 固定画面摄影的构图方法3. 固定画面摄影的光线运用4. 实践拍摄七、实验步骤1. 理论学习:了解固定画面摄影的基本概念、技巧、构图方法和光线运用。

2. 场景布置:根据实验要求,选择合适的场景进行布置。

3. 构图练习:在拍摄过程中,运用不同的构图方法进行实践。

4. 光线运用:掌握光线运用技巧,提高画面质量。

5. 实践拍摄:根据实验要求,进行固定画面摄影实践。

6. 后期处理:对拍摄的照片进行后期处理,如裁剪、调整曝光等。

八、实验结果与分析1. 固定画面摄影的基本概念和技巧在本次实验中,我们学习了固定画面摄影的基本概念和技巧,包括画面稳定、构图合理、光线运用得当等方面。

通过实践,我们掌握了固定画面摄影的基本要求。

2. 固定画面摄影的构图方法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尝试了多种构图方法,如三分法、对角线构图、S形构图等。

通过对比分析,我们发现三分法构图在画面中较为常见,且易于操作;对角线构图和S形构图则能更好地引导观众的视线。

3. 固定画面摄影的光线运用光线是摄影中的重要元素,合理的运用光线可以使画面更加生动。

在本次实验中,我们学习了逆光、侧光、顺光等光线的运用方法。

通过对比实验,我们发现逆光拍摄可以突出画面的层次感,侧光可以增强画面的立体感,顺光则可以使画面更加柔和。

4. 实践拍摄在实践拍摄环节,我们根据实验要求,运用所学知识和技巧进行拍摄。

在拍摄过程中,我们注意了画面稳定、构图合理、光线运用得当等方面。

拍摄的照片在后期处理中,我们进行了裁剪、调整曝光等操作,提高了照片的质量。

固定画面的拍摄教程

固定画面的拍摄教程

学习单元三:固定画面拍摄123、学习模块模块一:固定画面的特性和作用;模块二:固定画面拍摄的要求;模块三:固定画面拍摄;4、学习内容教学目标:了解固定画面的特性和作用,掌握固定画面拍摄的方法技巧、同时,提高构图的能力和摄像机操作能力。

内容、任务:一、固定画面的特性和作用(知识)二、电视画面构图总结:构图是画面拍摄时最基本的任务:1、构图的一次性2、静态性构图3、动态性构图三、摄像机操作总结:摄像机实际操作任务:1、聚焦2、构图3、曝光控制四、画面造型元素处理总结:画面造型的处理任务:1、拍摄方向的选择2、拍摄方向的选择3、景别的选择五、电视画面结构成分的处理总结:画面结构成分的处理任务:1、突出主体的拍摄2、陪体的处理3、前景的处理4、背景的处理六、固定画面构图的一般方法总结:固定画面的构图任务:1、对称式构图2、均衡式构图3、对比式构图4、黄金分割法构图5、相关知识链接:DV拍摄固定画面的应用与拍摄6、评价体系(1)学生自测----单元三题库(2)教师评价:依据各小组成员实训时的实操能力表现给予评定,含基本技能的掌握和操作熟练程度。

7、课件学习8、学习材料:l基本知识部分第一部分固定画面一、固定画面的定义固定画面也称固定镜头。

是和运动画面相比较而言的。

机位、光轴、焦距三固定(三不变),是拍摄固定画面的前提条件。

固定画面的核心,就是画面框架静止不动。

二、固定画面的特性资料《幼儿园》视频片段1、固定画面框架处于静止状态,画面外部运动因素消失。

2、固定画面具有视点的稳定,符合人们日常生活视觉要求。

三、固定画面的作用1、有利于表现静态环境。

《帝企鹅日记》开始交代环境片段2、对静态人物有突出表现作用。

人物采访(重访)3、能比较客观地记录和反映被摄主体的运动速度和节奏变化。

F1方程式比赛,赛车过弯道视频片段4、利用框架因素可突出和强化画面动态感。

(出画入画)5、在造型上类似有绘画、图片效果,但有区别。

6、有一种表态“心理”体验。

固定镜头的实验报告

固定镜头的实验报告

固定镜头的实验报告固定镜头的实验报告摘要:本实验旨在探究固定镜头对摄影作品的影响。

通过使用固定焦距镜头,我们对比了使用变焦镜头和固定镜头所拍摄的照片,分析了固定镜头的优点和局限性。

实验结果表明,固定镜头能够提供更高的图像质量和更好的光线传输效果,但在拍摄距离和景深方面存在一定的限制。

引言:在摄影领域,镜头的选择对于拍摄效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变焦镜头因其灵活性和多功能性而备受青睐,但固定镜头也有其独特的优势。

本实验旨在研究固定镜头的特点,以及它与变焦镜头在拍摄效果方面的差异。

实验方法:我们选用了一台单反相机,并使用了一支变焦镜头和一支固定焦距镜头。

实验过程中,我们选择了几个不同的场景,并使用两种不同的镜头进行拍摄。

在每个场景中,我们保持相机位置不变,并尽可能保持相同的曝光参数和拍摄条件。

实验结果:通过对比两种镜头所拍摄的照片,我们发现固定镜头在图像质量方面表现更出色。

固定镜头能够提供更高的分辨率和更好的细节捕捉能力。

与之相比,变焦镜头在边缘畸变和色差方面表现较差。

此外,固定镜头还能够更好地传递光线。

相比之下,变焦镜头由于内部结构的复杂性,会导致一定的光线损失。

这使得固定镜头在低光环境下表现更出色,能够提供更清晰、更明亮的图像。

然而,固定镜头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首先,由于焦距无法调节,固定镜头在拍摄距离方面存在一定的限制。

如果需要拍摄远距离的主体,可能需要调整拍摄位置或更换镜头。

其次,固定镜头在景深方面也有一定的限制。

由于焦点固定,只有在特定的距离范围内才能保持清晰的主体和背景。

讨论与结论:通过本实验,我们对固定镜头的特点和优势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固定镜头在图像质量和光线传输方面表现出色,能够提供更高质量的照片。

然而,它也存在一些限制,需要根据拍摄需求进行选择。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可以根据拍摄场景和需求来选择合适的镜头。

如果需要更高的图像质量和更好的光线传输效果,固定镜头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而如果需要更大的灵活性和变焦能力,变焦镜头则更适合。

【报告】固定拍摄实验报告

【报告】固定拍摄实验报告

【关键字】报告固定拍摄实验报告篇一:数码影像基础与制作实验报告专业:姓名:实验报告学号:日期:XX.12.9 地点:东四320 课程名称:数码影像基础与制作指导老师:成绩:__________________实验名称:固定题材和专题节目拍摄(二)实验类型:综合同组学生姓名:一、实验目的和要求(必填)二、实验内容和原理(必填)三、主要仪器设备(必填)四、操作方法和实验步骤五、实验数据记录和处理六、实验结果与分析(必填)七、讨论、心得一、实验目的和要求:熟练掌握数码摄像机的正确操作方法,通过用摄像机进行推、拉、摇、移、甩、跟、转、虚的拍摄操作,以“稳、清、准、缓、平”为评估标准,拍摄一些具有一定主题内容的画面,熟悉和掌握外景固定题材拍摄的基本技能。

进一步熟悉运动拍摄的方法和技巧,运用所学的色彩、构图、用光等方法,根据专题节目拍摄要求,拍摄一些具有一定主题思想和艺术效果的节目画面。

装订线二、实验内容和原理(必填)以紫金港校园环境为拍摄对象,拍摄一组由固定题材镜头组成的校园景色片断。

其中至少有1-2个镜头有人物活动。

注意画面的色彩和构图,起幅、落幅是否到位。

选定以校园环境为拍摄场景,自由命题,写出拍摄计划,确定分镜头场景。

运用一定的用光、构图等拍摄技巧,根据专题节目的需要,对不同的自然环境和人文景观,进行有目的的素材拍摄。

实验原理查阅有关资料自己总结。

三、主要仪器设备(必填)1、DCR-VXXXE或其它型号摄录像机一台2、HS-3709或24S20HR彩色电视机一台3、三脚架、录像带、连接线等辅助用品若干四、操作方法和实验步骤:1、检查机器好坏,包括外观检查和通电功能检查。

对PJ580E,将视频画质设为STD,照片画质设为4:3M。

2、拍摄横向延伸的景物运用全景摇摄方式,表现宏阔、宽敞的横长形大场面景物,摇摄镜头的视野不要太宽,最好不要超过90度,拍摄目标要明确,要紧紧抓住镜头画面主体。

确定全景摇摄范围后,先练习几次,然后决定起幅、落幅画面的构图。

实验二 固定镜头、运动镜头的拍摄

实验二 固定镜头、运动镜头的拍摄

汉语言1302 施安宜 010*******实验二固定镜头、运动镜头的拍摄(3学时)[实验目的和要求]1、掌握画面构图与布局。

2、掌握固定镜头的拍摄。

3、掌握推、拉、摇、移、跟等运动形式镜头的拍摄。

4、理解各景别的艺术表现力和各运动镜头的艺术表现力。

5、熟练摄像操作要领。

[实验内容]1、固定镜头拍摄训练2、运动镜头拍摄训练。

3、模仿剧情拍摄训练。

[主要实验仪器与器材]1、摄像机2、DV磁带3、电池4、三脚架5、白纸[实验步骤]1、室内开机检查所用器材(摄像机、电池、磁带)正常工作。

2、选定主体,确定位置,调整水平和平衡。

3、调整滤色镜、白平衡、光圈、焦点和景深,使亮度、对比度,主体的位置、大小与前后景物的关系,满足你的艺术需求;小组同学检查后,录制。

4、改变机位和焦距,获得不同景别。

5、记录实验操作过程,写出实验体会和实验报告[注意事项]1、每人各拍摄1个固定、运动镜头。

2、每个镜头不少于10s,每个镜头至少3次预演,每个镜头都要与比较明确的目的,只许用本班人员作为主体演员。

3、推、拉、摇、移、跟这五个基本技巧要单独练习,建议选择不同的主体,以适合不同技巧。

4、严格按照拍摄要领,灵活运用拍摄技巧。

[实验心得]拍摄之前我们还是需要将摄像机安装好,装入电池,开启电源,调节白平衡。

由于是在晴天室外拍摄,所以白平衡可以选择自动。

拍摄之前很重要的事情是确定好被摄主体,之后就一直围绕它拍摄。

首先我们拍摄了固定镜头。

在拍摄固定镜头时,最重要的事情就是稳,如果一直颤颤巍巍,拍出来的镜头就会抖动得很厉害。

所以拍摄固定镜头时候的姿势很重要。

面对被拍摄的物体,我们应当两脚自然分开与肩同宽,身体挺直站立,重心落在两脚中间。

右手穿过相机镜头边的带子,左手托住摄像头,拍摄前吸一口气,吐一半,然后开始拍摄。

然后我们需要拍摄运动镜头,拍摄运动镜头时不可避免会颤动,我们要使镜头的抖动尽量地减少,不论是推拉摇移哪一种,都最好有5秒钟左右的起幅和落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二各种固定镜头的拍摄实验目的:1.掌握各种不同景别的拍摄技巧2.掌握各种不同摄像角度的拍摄技巧3.掌握各种不同摄像高度的拍摄技巧实验要求:通过本次实验要求学生能够掌握各种固定镜头的基本拍摄技巧。

实验器材1.DSP—PD190摄像机2.录/放像机3.彩色监视器4.充电器AC-L 15A/L 15B交流电源转换器5.电池NP-F5706.三脚架7.小型DV带8.VCL—HG0758广角转换镜头9.LSF—S58镜头罩实验场所校园内的室外场所、室内场所、演播室等。

摄像机的工作原理摄像机主要由光学系统、光电转换系统、预放器、视频处理系统、彩色编码器、同步发生器、寻像器、电源等几大部分组成。

摄像机是利用摄像机内的光敏器件将光图像转换成相应的电信号,电信号经过预放器放大、视频处理系统的校正和加工后再经彩色编码器转换成亮度信号和色度信号,然后由同步发生器合成为标准的彩色全电视信号输出。

各种固定镜头的操作技巧(一)摄像操作要领。

镜头拍摄过程中的操作要领是平、稳、匀、准、清。

1.平。

即所摄画面的地平线一定要平。

画面边缘的横线要与地平线保持水平,不能倾斜。

这是正常画面的基本要求。

在多数情况下摄像画面中,不是有水平线条就是有垂直线条。

如果拍摄的画面中这些线条歪了或是斜了,会给观众造成主观错觉,这是摄像工作的大忌。

在具体操作中,应注意以下几点:(1)摆好三脚架。

固定摄像机的云台要放平。

如果三脚架上有水平仪,应当使水平仪内的小水泡处于中心位置。

(2)肩扛摄像机操作时,利用画面中景物的水平或垂直线条做参考,校正摄像机寻像器的边框与这些线条平行。

(3)俯、仰角度大的镜头仍利用景物的垂直线条和水平线条来把握画面的水平。

2.稳。

即摄取所有镜头时都应当坚决消除任何不必要的晃动,使整个画面稳定而没有摇晃现象。

在具体操作中应注意以下几点:(1)充分利用三脚架。

三脚架是解决晃的弊病的最有效的工具。

需要注意的是利用三脚架时要熟悉三脚架的性能,熟练地掌握三脚架各部件的功能。

(2)肩扛摄象机拍摄时,肘部要抵在腰窝处,将手撑稳,将摄像机紧紧贴在头侧并注意均匀呼吸,呼吸动作不能太大。

要注意脚跟站稳,行走时屈膝以利缓冲,腰部、背部要弓一些,以利减震。

(3)手持摄象机拍摄时,要将两脚叉开,重心要低,呼吸平稳,拍摄时始终保持画面基本线条的横平竖直,摄象机的运动线不能是水平波浪线。

3.匀。

即技巧施加的速度要均匀,不能忽快忽慢,破坏节奏的连续性。

处理起幅和落幅时,速度应缓慢。

在具体操作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推拉技巧要注意使用电动变焦装置做到匀速(2)摇镜头要匀速进行,利用三脚架摇摄时要注意云台转动部分的松紧程度调节适当。

肩扛摇摄时,要预先计划好身体转动的姿势,身体面向落幅处。

(3)移动拍摄时要做到匀速,必须注意操纵、控制移动工具。

4.准。

即画面的取景构图要准确。

无论是固定拍摄还是运动拍摄,都要让摄像机准确地拍摄到想介绍给观众的内容。

使用技巧性镜头时,成为落幅的画面一定要准确,切不可在技巧运动结束后还进行构图修正。

在具体操作时,注意以下几点:(1)加强基本功训练,最大限度地借助三脚架、镜头等方面的优势,认真进行拍摄。

(2)对选定的画面在实拍前通过寻像器进行观察,并做多次操作练习。

(3)运动摄像时,对寻像器里看到的不断发生变化的画面一定要做到心中有数。

(4)一旦操作出现失误,应当毫不犹豫地重新拍摄。

5.清。

聚焦准确、画面清晰,不能模糊。

(二)不同景别的拍摄技巧常用的景别有远景、全景、中景、近景、特写。

其中中景特别适合于展示主体物的运动或动作态势,近景和特写适合展示主体物的细节或本质。

不同景别具有不同的特点、作用和要求,实验时要根据具体情况去把握。

1.远景。

远景是拍摄远距离景物的镜头,也是通常情况下视距最远的镜头。

远景视野广阔、景深悠远,主要用来表现自然环境、某种气氛;人物周围广阔的空间、地点、自然景观或大的群众活动场面。

进行远景拍摄时应注意(1)从大处着眼。

要抓大的线条,调整画面大的网络结构,切忌丢了西瓜拣芝麻。

即拍摄远景的目的性一定要强。

(2)要注意前景的空间强化作用。

利用前景形成画面上的形式对比,拉大纵深距离。

(3)强调光线的合理运用。

一般来说早晚光线适宜表现深远的空间透视,逆光和侧光有助于构图层次,形成光调深浅的配置。

2.全景。

全景的取景范围要小于远景,全景可以是人物全景、物体全景、和景物全景。

全景具有较为广阔的空间,在全景画面中,无论人物还是物体的外部轮廓线条、相互间的关系,都能得到展现。

它可以展现人物的整个动作、人与周围事物的相互关系,以及物体的全貌。

与远景相比,它有较明确的内容中心。

进行全景拍摄时应注意(1)要注意被摄物体外部轮廓线条的完整(2)用全景拍摄人物时,必须把被摄对象的脚全部拍下来,不要在足面以上开始分截,否则会产生极不协调的构图。

(3)为了使观众看清楚画面内容,通常全景镜头的时间长度要保持在8秒以上。

3.中景。

中景用来表现人物膝盖以上或物体的大部分。

和全景相比,中景画面中人物整体形象和环境空间降至次要位置,它更重视具体动作的情节。

中景主要是用来表现人与人之间的谈话和感情交流,以及人与物或物与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反映人物的动作、姿态、手势和物体的形态、运动等。

就是说中景最大特点是以其生动的动态来吸引观众的,它是较最常见的一种景别。

中景镜头的时间长度通常在5秒左右。

进行中景拍摄时应注意(1)要揭示被摄物富有典型意义的特征,要舍其全貌、抓其要害,展现事物的特殊性和典型性。

(2)应用中景,常需交代背景或动作路线,如果把中景和展现全貌的全景镜头交替使用,会相得益彰。

(3)在处理中景时要注意使人物和环境富于变化。

4.近景。

近景是用来展现人物腰部以上或物体具有主要功能和作用的那部分。

近景重在表现人物的神情态势和局部细节特征。

就人物而言,近景画面中人物上半身活动和面部表情占显著地位,视觉效果比较鲜明、强烈,因此最适宜于对人物的容貌、神态、衣着、仪表做细致的刻画。

近景镜头的时间长度通常在3秒左右。

进行近景拍摄时应注意(1)用近景表现人物时的重点在于处理好眼神光,要达到以眼传神的效果(2)近景在于表现人物的神情。

在窥视人的内心世界的同时,人物的脸部轮廓,上身动作姿态的曲直弯伸也应列入必须考虑的范围内,尽量保留手臂线条的完整,帮助画面表情达意。

(3)拍摄人物近景时,一般多用平角度,镜头的视平线以眼睛为齐。

仰角拍摄人物容易变形,俯角拍摄容易产生贬低、蔑视的效果。

5.特写。

让被摄对象的某一部分充满画面,对其做更为细致的交代,给人以强烈、突出的印象。

特写的取景范围一般是人的两肩以上或物体相当比例的那部分,它的最大特点是强调人或物的局部细节。

通过一点窥视人物内心或事物本质。

通过特写镜头还可以把不易看清或容易忽视的细小东西加以放大,形成强烈清晰的视觉形象。

特写镜头的时间长度通常在2秒左右。

进行特写拍摄时应注意(1)运用上一定要注意得当,拍摄时要有明确的目的性。

(2)表现人物内心感情,应以眼睛作为特写对象。

通过对眼睛的表现,揭示人物内心的喜怒哀乐。

(3)拍摄人物面部特写时要注意利用不同机位来表现其肤质。

(4)特写镜头通常只是穿插在其他景别的镜头中使用,在关键时刻出现,才能发挥其独特的作用,形成特殊感染力。

(三)不同角度的拍摄技巧一般来说,拍摄角度的变化依据人们观察景物的视觉特点,最常见的可分为四种形式:1.平摄。

即摄像机与被摄对象处于同一水平线上的一种拍摄方法。

在一般情况下,平摄的地平线在画面中间,天地各半,人物和景物不变形,具有真实感,合乎或接近人们平常的视觉习惯和观察景物的特点。

平摄大致包括四种情况:(1)正面拍摄。

即摄像机镜头在被摄主体的正前方进行拍摄。

摄像机镜头光轴与被摄对象正视线(中视线)一致。

正面拍摄,左右是平衡对称的,正面构图往往再加上主体居画面中央位置,对于人物来说,能表现人物的端庄、稳重、严肃,可以看到人物完整的脸部特征和表情动作。

如用平角度和近景景别,有利于画面人物与观众面对面的交流,使观众容易产生参与感和亲切感。

对于环境来说往往有庄重、肃穆的感觉。

进行正面拍摄应注意A:正面拍摄有利于表现被摄对象的横向线条,但如果主体在画框内占的面积过大,容易封锁观众视线,无法向纵深方向透视,常会显得缺乏立体感和空间感。

B:正面拍摄的画面构图缺少方向性,会另被摄主体稳重有余而动感不足。

不利于表现运动。

C:正面拍摄空间感和立体感较差,如画面布局不合理,被摄对象就会显得无主次之分,呆板而无生气。

(2)侧面拍摄。

从摄象机与被摄对象正视线成直角的方向拍摄。

即通常所说的正左方或正右方。

侧面拍摄画面有明显的方向性,被摄对象的轮廓特点十分鲜明。

侧面拍摄主要作用在于:一是表现人或物体某种动势;二是展现运动的特点;三是在拍摄人物中景或多人物画面时,适合表现人物间的感情交流。

侧面拍摄的缺点是只有被摄对象的侧面,立体感较差。

进行侧面拍摄时应注意A:拍摄画面中的双方,一般是平等的并列关系,主体不大突出。

因此侧面角度的对话的画面一般不宜长时间地使用。

B:侧面拍摄的立体感也较差,不利于展示立体空间感。

(3)斜面拍摄。

即从介于正面的侧面之间的角度进行拍摄。

斜面拍摄的作用主要有三点:一是能使被摄主体的横向线条变为斜线,产生明显的形体透视变化。

二是能扩大容量,使画面生动活泼,有利于表现景物的立体感和空间感;三是有利于安排主体和陪体,突出主次关系。

进行斜面拍摄时应注意在正面和侧面之间有着无数的拍摄角度,是电视摄像时最常用的一种角度,所摄画面既有被摄物的正面,又有被摄物的侧面,立体感和纵深感都较强。

(4)反面拍摄。

即从被摄对象的背后进行拍摄。

反面拍摄一反常态,画面基本看不到主体的正面,给学生一种崭新的视觉印象。

反面拍摄的最大特点是无论一幅静止的画面,还是偶尔一个背景镜头,常常能够体现出编导的独特构思,能够给学生以积极的联想和对画面的积极思考。

进行反面拍摄时应注意反面拍摄毕竟是一种比较特殊的拍摄方向,在各类电视教材中不宜过多使用。

使用时一定要注意背景的传情达意,着力刻画被摄对象的姿态、轮廓,并选择、提炼典型的线条结构。

2.俯摄。

即摄像机由高处向下拍摄被摄对象的一种拍摄角度,给人以低头俯视的感觉。

俯摄能够强调被摄对象的地理位置、数量距离,使观众充分了解画面中物体间的相互关系、相互间的地位感,使地面上的景物在画面上充分展现。

这种角度具有强烈的感情色彩,可以表现出阴郁、压抑的情绪,有时还能起到贬低的作用。

俯摄时应注意:A:俯摄一般不适合表现人物,除了表现特殊情境下的人物主观镜头外,使用这种摄法容易造成心理上的压抑感,不利于感情上的交流和人物情绪的表达。

B:近摄人物,容易产生变形,改变人物正常比例结构;远摄人物,又会使人物同自然界相比显得渺小。

所以运用俯摄,尤其是拍摄人物时一定要慎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