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论文 庄子
《庄子》研究范文

《庄子》研究范文首先,庄子的哲学思想强调了“道”的概念。
他认为“道”是宇宙之本源,是万物的根源,是天地之所以能够存在和运行的原理。
庄子认为人们应该追求与“道”合一的境界,通过超越自我和物质的束缚,追求心灵的自由和宁静。
他提出了“无为而治”的思想,强调顺应自然,不要强求。
他认为人们应该像自然界一样,随遇而安,顺其自然,达到最大的自由和和谐。
其次,庄子对人生的看法也非常独特。
他提出了“非亲非故”的观点,认为人们应该超越亲情和社会关系的牵绊,不要被名利地位所困扰。
他强调“大道至简”,认为人们应该追求心灵的纯粹和简单,而不是追逐物质享受。
他主张放下执着,宽容待人,追求内心的清静和安宁。
他的人生观注重个体的自我实现和心灵的自由。
此外,庄子对自然的理解和认知也有着独特的见解。
他主张“无为而无不为”,认为自然界的一切变化都是按照自己的规律进行,不需要人为干预。
他对自然界的观察和体验启发了他对人类生活的思考和启示。
他认为人类应该学习自然界的智慧,尊重自然,与之和谐共存。
最后,庄子的道德观也不同于其他哲学家的观点。
他倡导“自由自在”的生活态度,强调个体的人性和自由发展。
他认为道德规范应该建立在个体的内心自由上,而不是外在的权威和道德准则。
他主张无为而无不为,认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自由选择,应该追求内心的自由和真实。
综上所述,《庄子》是一部富有思想深度和内涵的哲学著作。
它的思想观点和见解在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中独树一帜,并对后世的哲学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庄子》对于我们理解人生、自然和道德等方面的问题,提出了独特而深刻的见解,值得我们持续地深入研究和思考。
庄子哲学论文(2)

庄子哲学论文(2)庄子哲学论文篇二庄子的生命哲学摘要:作为道家学说的重要代表人物,庄子的学说在先秦诸子百家中特立独行。
独树一帜的思想与洒脱飘逸的文风使得庄子成为影响中国文化千年之久的思想家,其顺应自然、无名无功、精神自由等主张至今仍是人们乐此不疲讨论的话题。
立足《庄子・内篇》来解读庄子在先秦时期所形成的独特的生命观念,一方面为了阐明庄子的学说,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在现代社会下引起人们对生命的重新思考。
关键词:庄子;生命观念;庄子・内篇中图分类号:B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4)28-0085-02庄子独特的生命观念与其所处的特殊的社会环境是分不开的。
西周末年,礼坏乐崩,诸侯割据群雄分立,战争的残酷和政治的黑暗越发让人不寒而栗,这样的状况一直持续到庄子生活的战国中后期都没有得到改善,反而越发剧烈。
身处乱世之中,既有投身大潮,希冀建立一番宏图伟业,实现政治抱负的思想家,也有像庄子一样选择远离政治,以出世的精神过入世的生活的隐者。
针对战国后期战乱的社会状况,庄子在《人间世》篇通过仲尼与颜回的对话,借颜回之口叙述了当时残酷的社会现实,“回闻卫君,其年壮,其行独,轻用其国,而不见其过;轻用民死,死者以国量乎泽,若蕉,民其无如矣。
”[1]120由此不难看出,在战乱的年代,人命犹如草芥一样被人无情地践踏,滥用刑法肆意杀戮的场景频现,这一切都促使庄子开始了对于命的思考,这其中包括的不仅仅是简单的寿命,更涵盖了命运命数之理。
一、安之若命在生命起源的问题上,庄子继承和发展了老子关于“道”的思想。
“道”是万事万物的本源,是没有实体的虚无的存在。
在“道”的基础之上,庄子提出了“气”的思想,认为“气”来源于“道”,因此具有“道”的部分特性,而另一方面,庄子将“气”描述成一种不同于“道”的实体化的存在,认为“气”是一切有形之体构成的基础。
作为自由随性的物质,“气”的相聚即表现为现实生活中人们能够体会到的有形可感的实体,其离散则是实体的消融,“气”的不同的存在状态所展现出来的就是纷繁的人间世。
庄子的哲学思想作文

庄子的哲学思想作文说起庄子啊,那可真是中国古代哲学界的一个超级有趣的人物。
他的哲学思想就像一阵清风,吹进了我们这个有时显得有点沉闷的世界。
庄子还很看轻物质的东西。
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大家都在追求大房子、豪车、名牌衣服。
可是庄子呢,他觉得这些都是身外之物。
他自己住在一个破破烂烂的小屋里,可能连个像样的家具都没有,但他却自得其乐。
他就像一个看透了世事的智者,站在一旁看着那些为了财富争得头破血流的人,摇摇头说:“你们争这些有啥用呢?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的。
”他认为真正的富有是内心的充实。
就好比一个人虽然穿着朴素的衣服,住在简陋的房子里,但他心里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对大自然的感悟,那他就是世界上最富有的人。
还有啊,庄子的相对主义思想也很有意思。
他觉得世间的一切都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对错、美丑、善恶。
就像一只蝴蝶,在蝴蝶的世界里,它觉得自己的飞舞就是最美的姿态。
可是在人类的眼里,可能有的蝴蝶色彩斑斓才是美,那些灰扑扑的就不那么好看。
庄子就会说:“这只是你们人类的标准罢了,在蝴蝶自己看来,它不管啥颜色,能自在飞舞就很快乐。
”这就好比我们看一场辩论赛,正方觉得自己的观点天衣无缝,反方也觉得自己的论据无可辩驳。
庄子就会说:“你们别争啦,你们的对错都是相对的,换个角度看,可能就不一样啦。
”庄子的哲学思想还体现在他对生死的看法上。
咱们一般人啊,提到死就害怕得不行。
可是庄子呢,他老婆死的时候,他还敲着盆子唱歌呢。
这在当时可把很多人都惊到了。
他觉得生死就像白天和黑夜一样,是自然的循环。
人从大自然中来,最后又回归大自然。
就像树叶,春天长出来,到了秋天就落下,这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
我们要是能像庄子这样看待生死,那在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的时候,可能就会豁达很多。
毕竟和生死比起来,那些烦恼又算得了什么呢?庄子的哲学思想就像一颗璀璨的星星,在历史的天空中闪耀着独特的光芒。
他的思想能让我们在这个忙碌、喧嚣的现代社会里,找到一份宁静、自由和豁达。
庄子论文

浅析如何心游物外以至逍遥摘要:庄子身处的时代饱受战乱的困扰,但是庄子能够从其中超脱出来,心游于物外而得以逍遥。
这种境界是寻常人所艳羡,但苦于自身悟性尚浅而不能达的境界。
本文将首先解释心游物外与逍遥的关系,进而探索心游物外的三条具体途径。
关键词:庄子、心游物外、逍遥游一、引言学习任何一种思想,都应该对这种思想产生的社会背景有所了解。
庄子生活的时代是一个战争频繁、生活动荡的年代,用庄子的话讲就是“仅免于刑戮”。
在这种社会大环境下,保住性命肯定是第一位的。
因此庄子的思想中的超脱是建立在保全自己的基础之上的。
在身体层面,庄子在《内篇•养生主》中阐述了自己的养生思想,如“缘督以为经”,而在政治、在社会层面,庄子则不惜做一个世俗眼中的无用之人。
然而庄子在这种“知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的同时,也在寻找一种精神的解脱,就是寻找心与形的分离道路。
心可以不为形役,化实为虚、抛世俗规范对心的羁绊、解除心之成见与是非对错,乃至对生死问题化解而把心放到天上,让心游起来,游心于无穷达到逍遥游。
这样的庄子就实现了纵然身处乱世,委曲求全,但能心游物外,逍遥自在。
因此我们说逍遥游是心之逍遥,是游心于无穷而无牵挂的自在自由。
二、心游物外与逍遥的关系——低级与高级摘抄徐复观和刘笑敢先生的两段话:徐复观先生说“得到自由解放的精神状态,庄子称之为游,亦即开宗明的‘逍遥游’”1 刘笑敢先生认为,逍遥游的实质其实就是自事其心的游心,即心之游而不是形之游。
他在《庄子的人生哲学的矛盾》中指出——“逍遥游是心灵的翱游,与客观世界是毫无关系的,这种毫无现实内容的玄想对于外部世界来说仍然是精神的宁静,所以逍遥与游心也是一致的”。
2[2]这两段话都在表达一个意思,就是庄子的逍遥游,其实质就是精神层面的一种自由自在的状态,是跟随着自己内心而行事,不受外界干扰。
结合庄子生活的时代,就不难理解为何庄子会不求高官,偏爱闲散自在的生活。
而要达到庄子所推崇的最高境界逍遥(按照庄子的说法,他自己也不能达到逍遥的境界),第一步就是要打开心扉,跟随自己的心意,即心游物外,不以心为形役。
围绕庄子及其思想写一篇作文

围绕庄子及其思想写一篇作文《庄子》里的逍遥游,我的快乐哲学嘿,朋友们,今儿个咱们聊聊那个大哲学家庄子,他的思想就像一股清流,冲刷着我们的心灵。
庄子说:“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这话说得好,人生有限,知识无限,咱们得学会在有限的生命中追求无限的智慧。
庄子讲究“逍遥”,他觉得人生就像一场大梦,醒来时啥也没有。
可我觉得,逍遥不是不做事,而是懂得随遇而安,不被外界的纷扰所困。
就像我一样,平时忙里忙外,但心里总想着庄子的话,偶尔放慢脚步,看看路边的风景,听听鸟儿的歌唱,感受一下生活的小确幸。
庄子还说过:“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
”这句话让我想到了大自然,它那么广阔无垠,生机勃勃,咱们人类就像是其中的一员,和万物共生共荣。
所以啊,咱们要保护环境,爱护动物,让这个世界更加美好。
庄子还提倡“无用之用”,他觉得有些东西看似没用,实则大有用处。
比如咱们小时候玩的积木,虽然不值钱,但玩的过程中,咱们学会了思考、动手和解决问题。
这些能力,在以后的生活中可是宝贵的财富。
庄子的思想还有“齐物论”,他说世间万物都是平等的,没有高低贵贱之分。
这个道理告诉我们,不要过于执着于名利地位,而是要追求内心的平静和满足。
咱们在生活中,也要努力做到知足常乐,不被世俗所累。
庄子的思想就像一盏明灯,照亮了我们前行的道路。
他告诉我们,要活得真实、自由,不受束缚。
我们要像庄子一样,保持一颗平常心,享受生活的美好,追寻内心的快乐。
庄子的思想就像一股清流,滋润着我们的心田。
我们要学习他的逍遥游精神,追求知识的无限,享受生活的小确幸,保护环境,爱护动物,追求内心的平静和满足。
让我们在庄子的智慧指引下,过上更加快乐、自由的生活吧!。
围绕庄子及其思想写一篇作文

围绕庄子及其思想写一篇作文庄子,那是个老顽童,他的思想就像天上的云彩,变化无穷。
今天,咱们就来聊聊这位大哲学家的“哲学”和那些让人捧腹大笑的“思想”。
庄子说:“人生就像一场梦。
”这话说得我心都凉了半截儿。
不过,想想看,如果人生真的是一场梦,那醒来的时候,是不是就能看到那些梦中的美女帅哥啦?哈哈,要是真有那么一天,我一定要先睡个好觉,然后再去梦里找他们!庄子还说:“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
”这话听起来就像是在说,我和大自然是一家人。
可是,要是真能这样,那我岂不是可以变成一棵树,或者一只鸟?那样,我就不用天天上班了,还能飞来飞去,看看外面的世界呢!庄子还说过:“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这话的意思是,我们的生命是有限的,但是知识是无穷的。
可是,要是真能这样,那我岂不是可以永远不老不死,永远都年轻?那样,我就可以一直学习,一直进步,一直笑到最后!庄子的思想真是让人又爱又恨。
他的思想深邃、博大,却又简单、易懂。
他的哲学像是一幅画,既有山水的宁静,又有花鸟的活泼;既有深沉的哲理,又有轻松的幽默。
庄子的思想就像是一股清流,让我们在喧嚣的世界中找到了一片净土。
他的思想就像是一把钥匙,打开了我们心中的一扇门,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全新的世界。
庄子的思想就像是一首曲子,旋律优美,节奏欢快。
他的思想就像是一首歌,歌词深情,旋律动人。
庄子的思想就像是一本书,内容丰富,故事精彩。
他的思想就像是一部电影,画面生动,剧情感人。
庄子的思想就像是一场游戏,充满了智慧和乐趣。
他的思想就像是一场冒险,充满了挑战和惊喜。
庄子的思想就像是一场宴会,美食佳肴,美酒佳人。
他的思想就像是一场舞会,翩翩起舞,欢声笑语。
庄子的思想就像是一场音乐会,琴声悠扬,歌声婉转。
他的思想就像是一场戏剧,剧情曲折,人物鲜明。
庄子的思想就像是一场展览,展品琳琅满目,引人入胜。
他的思想就像是一场演出,演员精彩,观众捧腹。
庄子的思想就像是一场电影,画面逼真,情节紧凑。
【古代文学论文】浅析《庄子》中寓言的艺术特点

浅析《庄子》中寓言的艺术特点浅析《庄子》中寓言的艺术特点毕业论文《庄子》是道家学派的言论著作总汇。
司马迁认为庄子思想其要归本于老子。
庄子的文章,想像力很强,文笔变化多端,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并采用寓言故事形式,富有幽默讽刺的意味,对后世文学语言有很大影响。
意出尘外,怪生笔端。
用艺术形象来阐明哲学道理,用寓言故事和形象作为依托,是《庄子》的一大特色。
庄子曾说:寓言十九,藉外论之。
亲父不为其子媒。
亲父誉之,不若非其父者也;非吾罪也,人之罪也。
与己同则应,不与己同则反;同于己为是之,异于己为非之。
[1]从理论意识来说,庄子这一派本有言不尽意的看法,即逻辑的语言并不能充分地表达思想。
与此相关,在表现手法上,许多篇章,如《逍遥游》、《人间世》,几乎都是用一连串的寓言、神话、虚构的人物故事联缀而成,把作者的思想融化在这些故事和其中人物、动物的对话中,这就超出了以故事为例证的意义。
《庄子》寓言的独特性本文由毕业收集整理,还在于它的多义性。
庄子在创造了如此大量、丰富多彩、变化多姿的艺术形式枣寓言之时,其寓意却是比较隐蔽、模糊的。
他极少使用正面的说理文字来直接表现自己的思想,而是在一种扑朔迷离的状态下让人去领悟他的心绪。
寓实于玄,寓真于诞[2]是庄子散文的具体体现。
在混沌朦胧,能柔能刚,不主故常的通天下之一气耳的状态中,庄子自我陶醉在他所描绘的幻想的意境之中,那潇洒飘逸与神奇怪谲的文风同时也在浪漫的美的意境中徜徉。
庄子不以推理手法,而是通过象征、寓言和气氛,以情感想象来表达内容,这种主观性色彩,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
庄子在讲故事时,并没有明白、精确地点明他要说明的道理,而是靠那卓异的形象思维,通过故事自然流露出来。
这样,其寓言的寓意就变得多面、模糊,具有形象大于思想的特点。
《庄子》中的故事极其繁多。
往往在一篇之中,运用好些故事,又层层相套,大故事套入若干小故事,形成天方夜谭式层层迭迭的故事群簇,分别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说明事理。
庄子论文

读《庄子》,品庄子还记得高中时期我们学过的《逍遥游》、《秋水》吗?还记得那气势磅礴、纵横恣肆的文章,想象奇特、寓意深远的寓言吗?他是一只大鹏,水击三千,抟扶摇而上九万里;他是一棵大树,在清风凄唳的夜色中独自看守着月亮;他是一只蝴蝶,栩栩然而舞,快乐逍遥……他,就是庄子。
庄子(约公元前369年到公元前286年),字子休,战国宋国的蒙人。
庄子是继老子之后最伟大的道家思想建构者。
其思想在中国哲学、文学以及各艺术领域产生极大的影响,他被人称为“旷放灵魂的隐士”。
他一生没参加过任何重大的历史事件,是个地地道道的不求功名的隐士型思想家。
老子关心政治,但庄子关心的是人类心灵的解脱。
我喜欢一个人在夜晚静静地读《庄子》。
庄子的哲学思想博大精深,即便是庄子研究专家对庄子的哲学现在也难以进行准确的定位,更不用说我了。
也许我不能完全理解,但是也能有所感悟。
不得不说,它能洗涤人的灵魂,净化人的心灵。
走近庄子,虽然只是管中窥豹,虽然只能粗浅地了解一点庄子深邃的哲学思想,但能聆听到圣人的教诲,将是今人不尽的福祉!,《庄子》看起来都是一些“谬悠之说,荒唐之言,无端崖之辞”,其实其中蕴含着大智慧。
如果真正把他和我们自己的状态联系起来,会发现庄子的悲天悯人在于他的每个故事都贴近人心。
《庄子》主张天人合一,主张逍遥。
其实,庄子的逍遥是在极不逍遥的境况下提出的,庄子生活的战国中期,战争频仍,社会黑暗至极。
在这个特定的历史背景下,庄子认为“圣人生,大盗起”,人类是因了自己的智慧才使世间变得如此荒谬。
,“智慧”乃是罪恶的根源。
“圣人不死,大盗不止”,“圣人死,大盗乃止”,所以他主张绝圣弃智。
浑厚纯朴的混沌,具备了智慧却失去了天性,这是混沌的悲剧。
逍遥不是书斋中沉思冥想的结论,而是在痛苦中精神探索的结果。
庄子如同一个精神探险者最终凭借自己的努力、智慧与勇气,帮助自己走出了困境: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庄子以自己的不逍遥给予后人一条到达逍遥的捷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庄子哲学的当今价值
关键词:
庄子哲学社会个人当今价值
摘要:
庄子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在当时战国百家争鸣时期庄子的思想就独树一帜,不论是在文学还是在思想层面都占有一席之地。
在现当今社会,庄子的哲学思想依然是具有很高的社会价值的。
当今社会存在着很多社会问题,每个在奔波的人也都面对着很多问题,而庄子的哲学思想从社会、人生等方面对现代社会都有一定的启发作用。
本文将从庄子哲学的本身出发,浅析庄子提出的观点的含义和精神上的价值,探究庄子哲学的现代价值。
正文:
庄子是继老子之后道家学派的又一继承之人,他的很多哲学思想不但继承了前人在道家学派的哲学思想和中心本轮,更是有自己提出的新的哲学思维,可以说庄子的很多思想都能让我们不断思考。
直至今日,仍然有很多人在不断的学习和研究庄子的哲学。
从庄子哲学的本身出发,丰富了哲学的辩证思维,对中国独有的哲学体系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从庄子哲学的现代价值出发,庄子提出的很多学说和论断对现代社会的发展都有着很重要的意义,再者,对生活在这样一个纷繁复杂,物欲横流的我们,庄子的哲学思想从长远的角度来看可以带给我们很多的启发,能让我们在奔波忙碌的生活之中有一个停下来的空隙去思考,去感悟。
如果能深刻的理解庄子的哲学精髓并将之运用于我们的生活之中,那么当今社会中的一些疯狂无理,甚至是可笑的行为或许会少很多。
总得来说,庄子的人生哲学不单单是在当时那种百家争鸣的环境中依然可以独领风骚,就是在现在社会中也是具有不可磨灭的,可以启发人心灵和思维的作用。
通过对庄子一些文学作品的学习以及对庄子精神理想的探究,总结讨论了庄子的哲学思想对现当代人和社会的一些影响、作用,将从社会、个人这两方面来探究庄子思想哲学的现代价值。
一、庄子哲学在当今对社会的启发
《庄子》这部作品的看卷第一篇就是《逍遥游》,客观的展现了它在整个《庄子》中的突出地位。
庄子可以说“逍遥哲学”的开创者,“逍遥”一次最早曾经出现在《诗经》中,但是在《庄子》这部书中出现的时候,意思就不仅仅局限于《诗经》中的含义了,而是更加的丰富了。
在庄子的哲学中,“逍遥”在这里主要指的是一种超凡脱俗,不为身外之物所累的心理状态和精神世界。
庄子认为人在现实社会中受到自然、社会中许多非人的智能所能干预或者改变的事情的限制;另外,人一出生就遇到已经被认为是社会上普通人视为是行为准则的伦理规范、道德法则,这些都是限制人自由的力量。
庄子认为这些东西都是自然和社会从外面强加于个人的,是无法抗拒的,必须顺从和适应它,否则就会使人遭到痛苦和不幸。
这点对现代社会的一些时间有着很重要的意义。
庄子在
这里讲到人从出生就受到自然和社会从外界强加的制约和舒服,这种思想类似于人在社会中不是单一的而是具有社会价值和社会关系的,每个人不能单独的去完成一件事情,也不能随意的按照自己的心思去做一件事情,而不顾及大众的看法,对社会产生的影响。
这就要求了每个人在做事情的时候都是要考虑后果的,要求每个人在做事之前都要充分的考虑,如果是带来好的影响就应该更加充分的利用可行的条件和人际关系去完成这件事;如果结果是带来消极影响,就应该在事情最开始的时候就考虑是否应该去做,应该放弃这件事情,有可能是一个人或是很小的一个小团体喜欢的事情,但是如果就因为少数人的乐趣或是刺激就不顾一切去完成在庄子看来是不可行的,是错误的。
这种不顾及他人的行为可以被看做一种自私幼稚的行为,在追去乐趣的同时有可能给很多人的生活带来了不不便,这必将受大众的指责和道德上的谴责,不顺从和适应带来的就是痛苦与不幸。
这些行为在现在的社会中不难发现,例如,很多不法分子为追求经济上的利益而去伤害大自然,伤害动物,前段时间闹得沸沸扬扬的“活熊取胆”事件就是这样的例子。
当不法分子面对记者的质询,大众的拷问与社会的谴责依然狡辩称自己的行为是正确的时候,不难发现他们可悲,让人憎恶。
这些人如果去了解庄子早在战国时期就提出的哲学思想就应该明白人:一出生就遇到已经被认为是社会上普通人视为是行为准则的伦理规范、道德法则,这些都是限制人自由的力量。
破坏社会秩序,违反功德的行为应该得到更多人的谴责,甚至是法律上的制裁。
我们的社会需要建立起一套积极向上的社会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让这种无形的,普适的规范去约束每个个体的行为,去制约不恰当的事件。
二、庄子哲学在当今对个人的价值
庄子哲学中的理想人格提出了如何使人走向逍遥的方法。
《庄子》书中对于这方面的论述很多,涉及到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其中最重要的莫过于安时处世、委运任化;恬淡寡欲、寂寞无为、不师成心、不遣是非;舍弃时机,不用智巧;体悟大道、皈依自然这几天。
其中有些不免带有一定的消极成分,但是中心思想之中有绝大多是适合于当今社会的人来探讨、思考和学习的。
庄子哲学中的提出的理想人格对现在社会中的个人具有很深远的价值,现在这样一个每个人都在为了金钱、权利和地位劳累,为物质上的贪欲而劳心伤神,追求“逍遥”看似在这样的一个大环境中是不可行的,但是,通过对庄子哲学的探究,可以发现走向“逍遥”的方法。
庄子认为,个人在生活中对自然和社会上的很多事变和势力,是不能干预、无力抗拒的,人只能安于现实,听命于命运的安排,随顺事物变化。
思想上有了一种自觉性,无论遇到什么境况,出于什么样的环境,内心上就不会感到痛苦,形体上就不会遭到伤害,就会始终使自己的心境处于宁静的状态,在精神上也会体会到一种自由的满足。
现今,每个人每天都会面对很多变化和诱惑,也会遭受很多自己的力量所不能改变的境遇:有可能是才能被埋没的失望,物价飞涨的压力,权力不济的无奈等等,面对这些不能顺应需求的消极问题,大多数人在这种情况下都会受到伤害,感受到更多更大的压力。
为了能解决这种境遇,通常会选择的是放弃自己理想,牺牲自己的个人时间去机械的做一些劳累的活动,为的只是得到更多的物质上的满足,而这样做的结果就是在当前的物质被满足的情况下会产生更多的欲望,最后的结果就是丧失了自己而一味的去追求物质,变成了一种贪欲,这种人生是空洞的,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一种悲哀的生活态度。
从庄子的人生哲学出发,人在面对上述出现的境遇时,太多的欲望扰乱人心使之不能安宁,人为了满足这种欲望,就会不甘忍受寂寞,甚至会违背自热而胡作非为。
因
此,首先应泯灭这些障碍人获得自由的欲望,使之不妄作为。
一个人能做到虚无恬然,自然就不会为尘世什么功名利禄、富贵显达所动心,就不会为了一些身外之物去争斗、去抢夺,就可以处之泰然了,就可以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都可以保持宁静的心境,获得心灵上的自由。
当然,庄子的哲学中提到了一种非常理想化的人生境界,这种境界可以说是最高的层次、最终的目标,那就是“体悟大道,皈依自然”。
这是一种超凡的精神境界和脱俗的生活方式。
对于现代社会的很多人来说这或许是很难做到的,但是它在高层次的灵魂深度对人具有启迪的作用。
这要求人们的爱是出于自然本性的,不是为了某些功利的原因而有意去爱的,所以这种爱是无止境的,出于这种爱,得到这种爱的人也是无止境的。
最主要的是因为体悟到了内心的本真与“无为”,所以可以胜过外物而不被外物所伤。
从某种角度来说,这种“绝对的自由”的人格永远是常人可望而不可及的。
这种具有双重性的人格中有一部分是与常人的生活相通的,正是这相通的一部分为社会上的每一个个体展现了一种高度美好的自由逍遥世界,给了可以追求的可能和可触及的方式,让处在矛盾困境中的个人可以看到希望,并通过庄子提出的观点不断的提升自我的思想高度,从而在面对逆境时也能寻求到心灵上的自我满足,不会因为不必要的物语而迷失了真我,能给与自我宁静的思考空间。
庄子提出的理想人格一些观点是作为不合理的、限制人们自由的黑暗社会的对立物而存在的,它们可以启发人们的自由意志。
再者这些观点给不幸的人们指出了一条消除痛苦、继续活下去的道路,使那些在恶劣环境下精神濒于崩溃的人们得以保持心理平衡,找到一种医治精神创伤的有效方法。
是一种保持高洁人格的不断追求。
参考文献:
《庄子的生命智慧》湖南大学出版社张京华著
《庄子文学研究》中国文联出版社孙克强耿纪平主编
《中国人的第一哲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冯治库著
《庄子说道》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张荣明著
《解读庄子》上海三联书店傅佩荣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