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梅兰芳蓄须 优秀教案

合集下载

部编四年级上语文《23 梅兰芳蓄须》优质课教案

部编四年级上语文《23 梅兰芳蓄须》优质课教案

部编四年级上语文《23 梅兰芳蓄须》优质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梅兰芳蓄须》这篇课文主要讲述了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梅兰芳在面对日本人的邀请时,如何通过蓄须来拒绝演出,展现了他高尚的民族气节。

本文语言优美,情节感人,具有很强的震撼力,对学生具有很好的教育意义。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京剧有一定的了解,但梅兰芳这一时代背景以及他蓄须的原因还需要引导学生去理解。

学生对梅兰芳这一艺术家的认识可能仅限于他的艺术成就,通过本文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到他的民族气节,提升他们的品德修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了解梅兰芳蓄须的原因。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培养学生阅读理解和合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梅兰芳高尚的民族气节,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能够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梅兰芳蓄须的原因。

2.难点:体会梅兰芳高尚的民族气节,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问题教学法、合作学习法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文音频、视频资料2.与课文相关的图片资料3.PPT课件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音频、视频或图片资料,让学生对梅兰芳有一定的了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

2.呈现(10分钟)学生自读课文,教师巡视指导,遇到问题互相讨论。

教师呈现课文内容,引导学生关注梅兰芳蓄须的原因。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梅兰芳高尚的民族气节。

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4.巩固(10分钟)学生总结课文内容,回答问题:梅兰芳为什么蓄须?他蓄须的意义是什么?5.拓展(10分钟)讨论:如果你遇到类似的情况,你会怎么做?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培养他们的品德修养。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梅兰芳高尚的民族气节,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梅兰芳蓄须》教案

《梅兰芳蓄须》教案

《梅兰芳蓄须》精品教案第一章:梅兰芳生平简介1.1 教学目标了解梅兰芳的生平事迹和艺术成就理解梅兰芳在中国戏曲史上的重要地位1.2 教学内容梅兰芳的家庭背景和童年经历梅兰芳的艺术生涯和舞台形象梅兰芳对戏曲艺术的贡献和影响1.3 教学方法采用多媒体展示梅兰芳的舞台形象和艺术成就引导学生通过阅读相关资料深入了解梅兰芳的生平事迹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梅兰芳的理解和感悟第二章:梅兰芳的舞台艺术2.1 教学目标了解梅兰芳在京剧表演中的独特风格和艺术特点分析梅兰芳的舞台表演技巧和艺术成就2.2 教学内容梅兰芳的表演风格和舞台形象梅兰芳的代表剧目和经典角色梅兰芳对京剧艺术的创新和发展2.3 教学方法观看梅兰芳的舞台表演视频,分析其表演技巧和艺术特点引导学生通过阅读相关资料深入了解梅兰芳的代表剧目和经典角色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梅兰芳舞台艺术的欣赏和感悟第三章:梅兰芳与新中国3.1 教学目标了解梅兰芳在新中国成立后的活动和贡献理解梅兰芳对中国文化事业的影響和贡献3.2 教学内容梅兰芳在新中国成立后的舞台表演和文化活动梅兰芳对京剧艺术的传承和发扬梅兰芳对中国文化事业的贡献和影响3.3 教学方法观看梅兰芳在新中国成立后的舞台表演视频,了解其在新时代的贡献引导学生通过阅读相关资料深入了解梅兰芳在新中国的文化活动和传承发扬京剧艺术的事迹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梅兰芳与新中国之间关系的理解和感悟第四章:梅兰芳的艺术思想4.1 教学目标了解梅兰芳的艺术思想和舞台理念分析梅兰芳对京剧艺术的理解和追求4.2 教学内容梅兰芳的舞台理念和表演思想梅兰芳对京剧艺术的理解和追求梅兰芳对后辈艺术家的影响和启发4.3 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阅读相关资料深入了解梅兰芳的艺术思想和舞台理念观看梅兰芳的舞台表演视频,分析其对京剧艺术的理解和追求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梅兰芳艺术思想的认同和感悟第五章:梅兰芳的影响和legacy5.1 教学目标理解梅兰芳对京剧艺术和中华文化的影响和贡献探讨梅兰芳legacy 的意义和价值5.2 教学内容梅兰芳对京剧艺术和中华文化的影响和贡献梅兰芳legacy 的意义和价值梅兰芳对后辈艺术家的影响和启发5.3 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阅读相关资料深入了解梅兰芳对京剧艺术和中华文化的影响和贡献观看梅兰芳的舞台表演视频,探讨梅兰芳legacy 的意义和价值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梅兰芳影响和legacy 的理解和感悟第六章:梅兰芳的舞台美学6.1 教学目标理解梅兰芳的舞台美学理念分析梅兰芳在舞台表现中的审美追求6.2 教学内容梅兰芳的舞台美学理念及其形成背景梅兰芳在舞台表现中的审美追求及其表现梅兰芳的舞台美学对后世的影响6.3 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阅读相关资料深入了解梅兰芳的舞台美学理念观看梅兰芳的舞台表演视频,分析其舞台美学表现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梅兰芳舞台美学的理解和感悟第七章:梅兰芳与文化交流7.1 教学目标了解梅兰芳在国际文化交流中的贡献理解梅兰芳如何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7.2 教学内容梅兰芳在国际舞台上的表演及其影响梅兰芳如何通过表演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梅兰芳对国际友人的文化交流及其意义7.3 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阅读相关资料深入了解梅兰芳在国际文化交流中的贡献观看梅兰芳的国际舞台表演视频,理解其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路径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梅兰芳与文化交流的理解和感悟第八章:梅兰芳的艺术精神8.1 教学目标理解梅兰芳的艺术精神内涵分析梅兰芳如何体现艺术精神8.2 教学内容梅兰芳的艺术精神内涵及其形成背景梅兰芳在艺术实践中如何体现艺术精神梅兰芳的艺术精神对后世的影响8.3 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阅读相关资料深入了解梅兰芳的艺术精神内涵观看梅兰芳的舞台表演视频,分析其艺术精神体现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梅兰芳艺术精神的理解和感悟第九章:梅兰芳的艺术价值9.1 教学目标理解梅兰芳的艺术价值分析梅兰芳在艺术领域的贡献9.2 教学内容梅兰芳的艺术价值及其体现梅兰芳在艺术领域的贡献及其影响梅兰芳的艺术价值对后世的意义9.3 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阅读相关资料深入了解梅兰芳的艺术价值观看梅兰芳的舞台表演视频,分析其在艺术领域的贡献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梅兰芳艺术价值的理解和感悟10.1 教学目标反思梅兰芳的艺术精神对当代的意义10.2 教学内容回顾学习梅兰芳的过程和成果分析梅兰芳的艺术精神对当代的启示和影响10.3 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写作、讨论等方式,反思梅兰芳的艺术精神对当代的意义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梅兰芳生平简介重点和难点解析:理解梅兰芳的生平事迹和艺术成就是教学的重点,而如何通过资料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梅兰芳在中国戏曲史上的重要地位是教学的难点。

23《梅兰芳蓄须》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

23《梅兰芳蓄须》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

(四)拓展延伸,情感升华 .播放梅兰芳的经典戏曲表演视频,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梅兰芳的艺术魅力和爱国情怀。 .引入更多与梅兰芳、戏曲文化、民族气节相关的知识,拓展学生的视野。 .讨论梅兰芳精神在当代社会的意义和价值,引导学生将这种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五)课堂小结 1.总结本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梅兰芳蓄须的故事所体现的民族气节和爱国情怀。 .回顾拓展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梅兰芳的精神传承下去,为国家和民族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六)布置作业 .抄写本课的生字新词,巩固基础知识。 .课后继续朗读课文,体会梅兰芳的情感和精神。 .收集更多关于梅兰芳、戏曲文化、民族气节的资料,准备在下一节课上进行分享和交流。 .写一篇读后感,谈谈自己对梅兰芳蓄须故事的理解和感受。 六、教后反思 通过本课的教学,我深刻体会到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的重要性。通过讲解梅兰芳蓄须的故事,学 生不
仅了解了梅兰芳的艺术成就和爱国情怀,还感受到了他坚定的立场和原则。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注重培 养学生的情感教育和文化素养,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感受中华优秀发兴趣 .展示梅兰芳的照片和戏曲表演视频,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位艺术家是谁吗?他有什么特点?”引导学生 分享对梅拦芳的认识和感受。 .引出课题:“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关于梅兰芳的文章,题目是《梅兰芳蓄须》。你们想知道梅兰芳为什么要蓄须 吗?这背后有什么故事呢?”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字音、停顿和语调。教师巡视指导,确保每个学生都能正确、流利地朗读。 .指名几位学生朗读课文,其他学生认真倾听,纠正字音和语 调。 .提问:“通过读课文,你们对梅兰芳蓄须有了哪些了解?梅兰芳为什么要蓄须?”引导学生简要概括课文内容。 (三)细读课文,深入理解 .分段指导朗读,引导学生深入体会课文情感。 第一段:指导学生用敬佩的语气朗读,感受梅兰芳的艺术成就和影响力。 第二段至第四段:指导学生用好奇、探究的语气朗读,了解梅兰芳蓄须的原因和经过。

人教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23《梅兰芳蓄须》优秀教案

人教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23《梅兰芳蓄须》优秀教案

人教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23《梅兰芳蓄须》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能够复述故事情节。

2.熟练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汇,能正确书写并运用于句子中。

3.能够分析人物性格,理解故事背后的道理。

4.培养学生的语感及朗读能力,提高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1.理解文章内容,掌握重点生字词。

2.掌握课文中的关键句子,能复述文章。

3.理解人物性格,体会故事背后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1.分析人物性格,理解梅兰芳的蓄须行为。

2.理解文章蕴含的道德教育意义。

四、教学准备1.课文《梅兰芳蓄须》的课件或教材。

2.课堂黑板、彩色粉笔。

3.教师准备的生字卡片。

4.学生练习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引入课文主题,通过谈论梅兰芳的蓄须行为引起学生兴趣,激发学生思考。

### 2. 学习课文 1. 教师朗读课文,学生跟读并理解课文内容。

2. 分段讲解课文,解释生字词及句子。

3. 学生逐句朗读课文,感受语言节奏。

### 3. 分析课文 1. 讨论梅兰芳的性格特点,引导学生分析他的行为背后的原因。

2. 挖掘课文蕴含的道德教育意义,引导学生思考。

### 4. 词汇练习 1. 布置生字词的记忆作业,鼓励学生多多使用生字词。

2. 带领学生用生词造句,巩固词汇运用能力。

### 5. 语文练习1. 课堂练习,让学生复述课文,检验对课文内容的掌握程度。

2. 布置相关习题,巩固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 6. 归纳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学习收获,扬长避短,展示学生的学习成果。

### 7. 课后拓展 1. 布置阅读相关文章,拓展学生的阅读广度。

2. 鼓励学生写一篇感想文章,表达对课文的理解和思考。

六、教学反思通过这节课的教学,学生对《梅兰芳蓄须》这篇课文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对梅兰芳的性格有了更多的掌握,也体会到课文的道德教育意义。

教学过程中,学生表现出了积极性和思考性,但也有部分学生在生字词的掌握上有所欠缺,需要加强课后的巩固练习。

部编四年级上语文《23 梅兰芳蓄须》优质公开课教案

部编四年级上语文《23 梅兰芳蓄须》优质公开课教案

部编四年级上语文《23 梅兰芳蓄须》优质公开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梅兰芳蓄须》这篇课文主要讲述了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梅兰芳先生,在面对日本侵略者的逼迫时,坚决拒绝出演,并想方设法保护自己的民族气节和精神风貌。

这篇课文不仅描绘了梅兰芳的艺术生涯,更展现了他高尚的人格品质和民族精神。

通过学习这篇课文,学生可以了解梅兰芳的艺术成就,感受他的精神风貌,同时培养自己的爱国情怀。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于课文内容能够进行初步的理解和分析。

但在理解梅兰芳高尚品质和民族精神方面,可能还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启发。

此外,学生对于京剧的了解还不够深入,需要在教学过程中进行补充。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了解梅兰芳的艺术成就和品质。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等方式,提高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梅兰芳高尚的品质和民族精神,培养自己的爱国情怀。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了解梅兰芳的艺术成就和品质。

2.难点:深刻理解梅兰芳面对日本侵略者逼迫时,坚决拒绝出演的精神风貌,感受他的民族精神。

五. 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讨论法、启发式教学等方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梅兰芳的品质和民族精神。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京剧音乐、图片等资料,以便在教学过程中进行补充讲解。

2.准备课文朗读录音,以便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跟读和模仿。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可以通过播放京剧音乐或者展示京剧图片,引出本课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然后简要介绍梅兰芳的艺术成就,为学生学习课文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在朗读过程中,教师注意指导学生的发音和朗读节奏,让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

3.操练(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思考和分析。

梅兰芳蓄须教案(6篇)

梅兰芳蓄须教案(6篇)

梅兰芳蓄须教案(优秀6篇)梅兰芳蓄须教案篇一一、教材分析《梅兰芳蓄须》讲述了抗日战争时期,京剧表演艺术家梅兰芳先生蓄须明志,想尽办法拒绝日本侵略者演戏,赞扬了他强烈的爱国情怀和高尚的民族气节。

京剧艺术是我国的国粹,但四年级学生了解京剧、喜欢京剧的不多,加上抗日战争这一特殊的时代背景离孩子们的现实生活较远,因此教学中可借助微课、图示、资料链接等多种形式辅助教学,进一步激起学生阅读、思考的兴趣。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关注主要人物和事件,学习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通过前一课《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学习,学生已经初步学习了抓住主要人物和事件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所以本课主要引导学生运用提取关键词、简要概括等方法,围绕学习提示中的问题——梅兰芳用了哪些办法拒绝为日本人演出,从而完善《作业本》上的事件梳理思维导图,继续落实本单元的语文要素。

在大致了解内容后,围绕“梅兰芳经历的危险和困难”进行批注学习,通过联系上下文、入境想象、借助资料、合作学习等方式,体会梅兰芳的爱国精神和民族气节。

二、教学目标1.借助资料,理解“沦陷”、“租届”、“大东亚圣战”等词语的意思,读准多音字“宁、要”。

2.通过抓主要人物和事件,提取关键词,借助思维导图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3.借助批注阅读,抓关键句品读,感受梅兰芳高尚的爱国情操和坚定的民族气节。

三、教学重点通过批注阅读,抓关键句品读,感受梅兰芳高尚的爱国情操和坚定的民族气节。

四、教学难点通过抓主要人物和事件,提取关键词,借助思维导图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五、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小组合作学习工作纸,学习资料卡学生准备:收集有关梅兰芳的资料六、教学过程(一)课前交流,初识梅兰芳1.学生交流对梅兰芳的了解,教师随机补充。

预设一:原名澜,又名鹤鸣,梅兰芳是他的艺名。

预设二:他被誉为京剧大师。

预设三:生活中的梅兰芳是男的,而舞台上扮演的却是旦角。

(了解“旦角”,欣赏《贵妃醉酒》视频片段)预设四:代表作有《贵妃醉酒》、《霸王别姬》2.了解“蓄须”。

梅兰芳蓄须教案5篇

梅兰芳蓄须教案5篇

梅兰芳蓄须教案5篇教材分析:梅兰芳蓄须》是一篇介绍人物事迹的记叙文,主要讲著名京剧艺术家梅兰芳为拒绝日本人的邀请而蓄须,充分显示了他强烈的爱国思想和崇高的民族气节。

学情分析:现在的学生对梅兰芳先生比较陌生,所以可以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如图片、故事、音乐等,让梅兰芳这个人物形象走入学生心中,进而引导学生理解文意,知道文中讲梅兰芳在蓄须的时候都经历了哪些危险和困难,激起学生强烈的爱国思想。

从人物的行为语言中体会人物的高尚的民族气节和强烈的爱国情怀,并通过有感情朗读,激发学生的爱国思想。

教学建议:可以用蓄须这件事为线索展开教学,或问题引导,或抠词抠句,或自读自悟,引导学生充分地与文本对话,积极主动地去思考。

同时,教师根据学生各自的认识、体会、表达,适时地进行点拨、补充,进行语言能力训练和感情朗读,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感受人物的爱国情怀。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本课个生字,掌握本课多音字。

2.默写课文,说说梅兰芳是在什么情况下蓄须的,它经历哪些危险和困难。

3.感受梅兰芳高尚的爱国情感和坚定的民族气节,激发对梅兰芳尊敬及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过程与方法】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倡导“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具体的学法是朗读法和勾画圈点法,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阅读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梅兰芳的尊敬以及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重点梅兰芳其人以及他强烈的爱国精神和民族气节。

难点教学准备: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搜集梅兰芳资料,梅兰芳戏曲片段。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1.板书课题:梅兰芳蓄须。

同学们,读了课题,你有什么想要了解的吗?2.过渡: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去认识一个伟大的艺术家,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印证了什么是爱国。

3.教师简介梅兰芳。

二、初读指导1.自由读课文,提出要求:(1)画出生词,边读课文边认,注意读准字音。

2.检查自学效果。

23梅兰芳蓄须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

23梅兰芳蓄须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

23 梅兰芳蓄须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义务教育教科书四年级上册第23课梅兰芳蓄须【设计说明】《梅兰芳蓄须》是统编版小学语文四上第七单元的第三课,是一篇略读课文。

本单元的人文主题“天下兴亡,人人有责"的家国情怀,语文要素是“关注主要人物和事件,学习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作为本单元的第三篇课文,教学时要在前面精读课文学习方法的基础上巩固方法,为后面学生自主运用方法起到中间桥梁的作用。

作为略读课文,本着“重其所重,略其所略"的原则,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在深度探究的氛围中进行学习,给予学生自学、合学、展学的空间。

但由于本文的时代背景、职业特征、人物认知对学生来说有较大的距离感,因此,创设“布置民族气节展厅”情境,搭建合适的支架,帮助学生感悟梅兰芳的民族精神,是本课教学中至关重要的部分。

一、教学目标1.通过自主学习,认识“蓄、迫"等13个生字,掌握多音字“宁、要”的读音。

2.借助表格等支架,梳理梅兰芳拒绝演戏的办法以及经历的危险和困难,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3.结合“布置梅兰芳民族气节展厅"为情境任务,通过选择展区、挑选展品、进行解说的学习活动,感受梅兰芳的民族气节。

二、教学准备1.教师课件准备,导学单准备2.学生熟读课文,搜集资料三、教学过程课前谈话,初识大师1.聊梅兰芳,了解京剧大师。

2.播放视频,云游梅兰芳纪念馆。

揭示课题,了解任务1.情境创设:出示梅兰芳纪念馆“民族气节”展厅的征集令。

2.梳理要求:板书活动任务。

3.读课题,了解什么是蓄须。

(二)整体感知,了解故事板块一:了解故事,把握主要内容出示学习提示一:1.默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想想梅兰芳用了哪些方法拒绝为日本人演戏,圈画关键词。

预习反馈,聚焦日本人的暴行。

出示资料,走近时代背景:1937年-1945年的日本侵华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的空前浩劫。

日本人实行“杀光,烧光,抢光"的三光政策,制造南京大屠杀;用中国人进行“活体解剖”细菌试验;杀害中国平民数千万,并造成无数百姓流离失所,家破人亡……4.交流:面对日本人这些卑劣的行径,梅兰芳用了哪些方法来拒绝演出呢?(1)预设1:藏身租界(2)预设2:深居简出(3)预设3:蓄须明志(4)预设4:打针装病5.出示表格,呈现梅兰芳拒演的办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3 《梅兰芳蓄须》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会认本课11个生字,2个多音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能根据课题或课文记叙的事情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4.感知课文的内容,感受梅兰芳高尚的爱国情感和坚定的民族气节。

【教学重点】
1.会认本课11个生字,2个多音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能根据课题或课文记叙的事情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
感知课文的内容,感受梅兰芳高尚的爱国情感和坚定的民族气节。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观看图片:梅兰芳剧照
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位国粹戏曲大师——梅兰芳。

让我们走近进梅兰芳,去看看他的故事。

2.助读资料:
作者简介:梅兰芳(1894年-1961年),出生于北京,祖籍江苏泰州。

中国京剧表演艺术大师。

梅兰芳8岁学戏,9岁拜吴菱仙为师学青衣,10岁登台。

后又求教于秦稚芬和胡二庚学花旦。

于1949年前先后赴日本、美国、苏联演出,并荣获美国波莫纳学院和南加州大学的荣誉文学博士学位。

1950年任中国京剧院院长、1951
年,任中国戏曲研究院院长,1953年,任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195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61年8月8日,梅兰芳因病在北京病逝。

享年67岁。

梅兰芳在50余年的舞台生活中,发展和提高了京剧旦角的演唱和表演艺术,形成一个具有独特风格的艺术流派,世称“梅派”。

其代表作有《贵妃醉酒》《天女散花》《宇宙锋》《打渔杀家》等,并先后培养、教授学生100多人。

二、出示学习目标
1.会认本课11 个生字,2个多音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重点)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重点)
3.能根据课题或课文记叙的事情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重点)
4.感知课文的内容,感受梅兰芳高尚的爱国情感和坚定的民族气节。

(难点)
三、初读感知
1.听范读,边听边画出文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读音。

2.自读提示: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3.出示我会认,指导学生识记生字。

4.出示多音字,指导学生识字多音字。

5.理解词语。

6.检查自读情况:指名读课文,同学互评:字音是否正确,句子是否通顺。

7.再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什么?
示例:课文主要写了在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时期,梅兰芳为了表示对日本帝国主义的抗议,坚决不给侵略者演戏,就把胡须留起来了。

8.出示会写字,组内合作识字,观察书写要点。

教师指导重点字的写法:
四、品读释疑
1.课文讲了梅兰芳的几件事?
避港拒演、蓄须明志、自伤身体
2.梅兰芳先生是闻名世界的京剧表演艺术家。

“闻名世界”可以看出梅兰芳在世界的地位。

3.1937年,日军占领上海,梅兰芳被迫藏身租界,以躲避日本人的纠缠。

1938年底,有人邀请他去香港演戏。

演出结束后,梅兰芳在香港住了下来,深居简出,不再登台。

对于一个视舞台为生活、视艺术为生命的人来说,不能演出,不能创作,无异于虚度生命。

到了深夜,梅兰芳关紧门窗,拉上特制的厚窗帘,才能在寓所悄悄地细声吟唱,这对他来说已经很知足了。

这些动词写出了梅兰芳酷爱艺术,想尽办法都要唱戏。

4.练习说话
对于一个视舞台为生活、视艺术为生命的人来说,不能__________________,不能_________________,无异于虚度生命。

5.一个艺术大师就用这种方式坚持着对艺术的追求,因为他相信日本侵略者会被打败,相信自己终有一天会重返舞台。

6.1941年12月香港沦陷。

日本驻港司令官亲自出马,多次逼迫梅兰芳演戏。

“亲自出马”“多次逼迫”看出日本侵略者始终不放弃他们的妄想。

7.梅兰芳可以忍受生活的困顿,直面战争的危险,但他难以抵抗来自侵略者随时随地的骚扰。

拒绝的借口都用尽了,梅兰芳最后只能蓄须明志,表示对日本帝国主义的抗议,表明不给侵略者演戏的决心。

“只能”说明梅兰芳也是没办法找到合适的借口了。

8.梅兰芳是在什么情况下蓄须的?他蓄须的用意是什么?
蓄须是为了拒绝日本人一次又一次的骚扰。

梅兰芳是演旦角的,一旦蓄须,便是宣告不再登台演出了。

梅兰芳作为京剧名旦,将京剧视作自己的生命,但梅兰芳还是毫不犹豫地“将
艺术让位于民族气节”,他极力的压抑自己,可想而知,他内心是多么痛苦啊,这种坚定的民族气节,怎能不让我们慨叹!
9.但是,无论戏园子老板开出的条件多么优厚,梅兰芳全部拒绝了。

他宁可卖房度日,也决不在日本侵略者的统治下登台演出。

“无论……都……”“宁可……也……”含有关联词语的句子写出了梅兰芳再困难也坚决不向日本侵略者妥协,表现了他坚定的爱国信念。

10.拓展想象:
他宁可卖房度日,也决不在日本侵略者的统治下登台演出。

想一想,梅兰芳还会遇到哪些困难?
他宁可,也决不在日本侵略者的统治下登台演出。

他宁可,也决不在日本侵略者的统治下登台演出。

11. 蓄须也不是一劳永逸的,就真的断绝了日军的想法吗?
(1)一次,日本侵略军要庆祝“大东亚圣战”,要求他必须上台演出。

梅兰芳斩钉截铁地说:“普通的演出我都不参加,这样的庆祝会当然更不会去了。

”但是,拒绝演出总得要想出个办法啊。

从“斩钉截铁”可以看出梅兰芳不答应演出是非常坚决且毫不犹豫的。

(2)梅兰芳找到一位当医生的好朋友,说明了自己的危险处境,请朋友设法让他生一场“大病”,以摆脱日本人。

这个朋友被他的爱国精神感动了,决心帮助他渡过难关,于是给他打了伤寒预防针,人打了这种针就会连日发高烧。

为了拒绝为日本人演出,梅兰芳不仅将艺术让位于民族气节,甚至不惜伤害自己的身体来抵挡日本人的纠缠。

这宁死不屈的爱国情怀是何等的让人敬佩啊!
(3)当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消息传来时,梅兰芳当即剃了胡须,高兴地向大家宣布:“胜利了,我该登台演出了!”
由“当即”可以看出他很高兴,很热爱艺术,爱祖国。

五、结构主旨
1.课文结构
出示本课结构图示,帮助学生再次梳理文意。

2.课文主旨
这是一篇介绍人物事迹的记叙文。

本文讲了现代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梅兰芳生平中的一些感人事迹:抗战时,占领上海的日军想利用梅兰芳的影响粉饰太平,梅兰芳获悉后通过避居香港、蓄须、打伤寒预防针等方法一次次拒绝了日本人,充分显示出他强烈的爱国思想和崇高的民族气节。

3.课堂小结
茫茫青史写春秋,为了民族大义,为了中华的尊严,一代大师挺直了脊梁,他高尚的情操照耀着万代千秋。

一代大师梅兰芳,蓄须明志表衷肠。

拒演举债八年整,梅兰芬芳四海扬。

4.主题延伸
面对这样一个伟大的艺术家,请把你心中的歌,化作笔下的情,把你想说的话写在梅兰芳先生的画像旁边。

六、课堂拓展
推荐阅读:《梅兰芳学艺》《虎门销烟》
板书设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