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诵读赋得古原草送别演示教学
《赋得古原草送别》幼儿园大班古诗教案

《赋得古原草送别》幼儿园大班古诗教案《赋得古原草送别》幼儿园大班古诗教案《赋得古原草送别》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成名作。
此诗通过对古原上野草的描绘,抒发送别友人时的依依惜别之情。
它可以看成是一曲野草颂,进而是生命的颂歌。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这首古诗的教案,欢迎大家阅读!《赋得古原草送别》幼儿园大班古诗教案1教学目标:1、将古诗熟读成诵。
2、感受古诗中蕴含的情感,能想像古诗描画的情境。
3、在朗读中切身体会古诗的韵律美。
教学重点:感受古诗中蕴含的情感,能想像古诗描画的情境。
教学准备:收集有关于“花”、“鸟”、“树”、“草”和有关于离别的古诗,并准备教学软件。
教学过程:一、导入1、背一首你最喜欢的古诗,请说出喜欢的理由。
2、老师提高一些要求,能背一首诗中有“花”的古诗吗?能背一首诗中有“树”的古诗吗?能背一首诗中有“草”的古诗吗?3、出示白居易写这首的背景公元787年,白居易十六岁,为了取得功名,带了一首诗到当时的京城长安拜见名士顾况。
起初,顾况见白居易年纪不大,志气不小,开玩笑说:“长安米价方贵,居亦弗易。
”意思是说京城不好混饭吃。
等他读完古诗,不禁大为赞赏。
这是哪首古诗呢?4、请同学们看老师写出这首诗的题目。
读一读。
5、介绍诗题。
“赋得”就是诗的一种体裁。
从“古原草送别”我们大致可以知道这首诗写的是什么?6、出示整首诗7、指名读一读。
(要求读得顺。
)8、能不能读出节奏来?二、出示前半首古诗,学习前半首古诗1、出示《赋得古原草送别》古诗前半首古诗。
2、读一读这两句古诗,诗人写的什么?他写出了小草的什么?哪些地方能看出小草生命力的顽强?指名读古诗。
3、好好想一想,哪个字最能看出小草生命力的顽强?为什么?4、去年烧尽了,今年又生了;今年烧尽了,明年又……;明年烧尽了呢?5、“一夜东风来,春色尽满园。
”在春风的吹拂下小草又长得怎么样了?6、再读古诗,感受草生命力的顽强。
先指名读,后齐读。
三、出示古诗的后半首1、前两句古诗写出了小草生命力的顽强,后两句古诗又写了什么呢?2、出示古诗。
《赋得古原草送别》 精品教案

《赋得古原草送别》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节奏、有感情地诵读古诗,将古诗熟读成诵。
2.正确理解诗意,想象诗句描绘的意境,感受古诗蕴含的情感。
3.在反复品读与融情想象中,切身体会古诗的韵律美。
教学重点:感受古诗中蕴含的情感,能想像古诗描画的情境。
学前热身互动:“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天是一个美妙的季节,阳光和煦,草木萌动,万物复苏。
你们喜欢春天吗?那我就和大家一起来做个关于“春天”的猜字的游戏吧!1、出示:山、水、日、草的象形字,学生猜。
“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
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2、出示:鸟、牛、雨的象形字,学生猜。
“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唱出婉转的曲子,与轻风流水应和着。
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在嘹亮地响。
”“雨是最寻常的,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罩着一层薄烟。
”3、出示:春的象形字,学生猜。
左边上下各有一棵小草,中间是一轮冉冉升起的太阳,这简直就是一幅生动的图画。
右边这个可爱的小东东是什么呢?它是一颗饱满的种子,下面的根紧紧地扎在土壤里,正锐气腾腾地往上钻。
这么柔嫩的幼芽,如此奋力向上,终将破土而出,这得有多么顽强的生命力啊!这些都现代散文家朱自清的《春》的美句,你们还积累了哪些关于春天的诗句呢?教学过程:一、故事导入唐朝有位诗人叫白居易,他家世代为官。
有一年,他的爸爸带他来带京城拜见当朝名士顾况。
面见顾况的时候,白居易就把他平时的一些诗歌习作呈请顾况阅览。
顾况看到这爷俩来了以后,再看看这小孩的名字,就顺嘴开了个玩笑,“京城米贵,居大不易”,什么意思呢?京城里什么东西都贵啊,活下去,立足脚跟不容易。
可是,当他一看到白居易的诗作,越看越入神,越看越惊讶。
当他看到《赋得古原草送别》的时候,不禁拈须长叹说:“有才如此,居亦何难”,你有这样的才华,在京城里还愁找不到你的立足之地吗?那这首让唐朝名士顾况赞不绝口的诗是什么呢?二、解读课题赋得——赋诗得题,这是一篇命题作文,《古原草送别》,你能从诗题当中读出什么?地点、事情,景物。
《赋得古原草送别》课堂教学设计

《赋得古原草送别》课堂教学设计《赋得古原草送别》教学设计《赋得古原草送别》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成名作。
下面整理《赋得古原草送别》教学设计,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赋得古原草送别》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会认“赋、岁、侵、荒”4个字。
2.朗诵古诗,熟读成诵。
3.通过看图读诗,使学生体会到作者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
教学重点:学生读准、读顺诗句,熟读成诵。
教学难点:学生能通过音乐和图画感悟到诗中依依惜别之情。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CAI课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1、猜谜:“青青的,绿绿的,软软的,香香的,要问是什么?羊儿最爱它。
”2、揭示谜底小草,问:小草,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可见,你对它有什么了解?3、师: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与草有关的古诗——《赋得古原草送别》(板书课题)。
4、指名读、齐读生字“赋”。
师简要解释“赋得”是诗的一种体裁。
5、从“古原草送别”你知道这首诗写了些什么呢?自由练读诗题、指名读、齐读诗题。
二、初读古诗1.自由练读古诗,圈划生字,读准生字。
2.多种形式检查生字、词认读情况。
⑴出示字卡,指名读,师正音。
⑵出示词语卡片“一岁、枯荣、荒城、离离、萋萋、烧不尽、侵古道、满别情”,指名读、齐读。
教师相机解释“荒城”——是指荒凉、人烟稀少的城。
3、师:同学们的古诗都读得很准确、很通顺。
刚才我们看到诗题里面写了“草”和“送别”两个方面的内容。
现在咱们先来看看写草这一部分的几句诗。
三、品读古诗(一)学习前四句诗,学生自由表达,指导朗读(课件出示“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1、自由读一读1、2句诗。
看看还有没有你不明白的地方?2、根据学生质疑,相机引导学生结合图文感悟“离离”、“一岁”、“枯荣”。
指名读、齐读1、2句诗。
3、学习3、4句诗,(师读: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烧不尽”是什么意思?4、大火一烧,明明烧尽了,为什么诗人却说“野火烧不尽”呢?(板书:烧不尽? )5、你觉得这是什么样的小草?引导学生读中品悟小草的顽强。
《赋得古原草送别》幼儿园大班古诗教案

《赋得古原草送别》幼儿园大班古诗教案《赋得古原草送别》幼儿园大班古诗教案「篇一」一、活动目标1、感受古诗中所表达的母子情意,懂得感恩父母。
2、感受妈妈给予的爱,乐意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萌发孩子感激妈妈的养育之恩的情感。
3、让幼儿通过朗诵,了解母亲的辛劳和慈母之爱。
二、活动准备:古诗《游子吟》视频、《动物界母爱》视频、幼儿旧衣服、针、线三、活动过程:一、通过谈话、提问的方式,知道世界上最伟大的爱是母爱。
1、师生演唱歌曲,引发幼儿的情感(1)师:你们会唱《世上只有妈妈好》这首歌吗?(师生共同演唱这首歌)(2)师:唱了这首歌,你想到了什么?(鼓励幼儿大胆发言)(3)师:你们知道世界上哪种爱是最伟大的.吗?引导幼儿说出母爱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爱,无论古时候的人,还是现在的人,都爱自己的母亲,都在歌颂母爱的伟大,上节课我们也学习了唐代大诗人孟郊写的一首关于母亲的诗《游子吟》,我们一起来复习一遍。
二、通过观看视频,深刻理解古诗1、师:今天老师把这首古诗编成了一个故事,你们想不想听听呢2、边观看视频边讲故事:在一个宁静的夜晚,人们都睡着了,但是有一位妈妈还在为她的孩子缝补衣服,因为她的孩子明天就要到很远的地方学习了。
妈妈边缝边想:儿子这次去学习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回来。
她一遍又一遍地把衣服缝得结结实实。
慢慢地,天亮了,妈妈终于把衣服缝制好了。
孩子要走了,妈妈亲手帮孩子披上衣服,并叮嘱孩子要早点回家。
儿子也舍不得妈妈,他含着泪说:"妈妈,我会早点回家的,您放心吧。
"3、提出问题:听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受?你觉得孟郊的妈妈是一个怎样的妈妈?她爱不爱自己的孩子?4、总结:母亲对子女的爱是最神圣而无私的,我们再次有感情的朗诵古诗《游子吟》,把妈妈对孩子的爱读出来。
5、玩古诗接龙游戏,朗诵古诗一遍三、播放视频《妈妈的话》,感受母爱。
师:其实,你们的妈妈也很爱你们,她还有话想对你们说,想不想听听?四、大胆表达自己对妈妈的爱,学会感激妈妈的养育之恩。
经典咏流传: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经典咏流传: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芳草经典咏流传: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00:0004:59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曹灿朗诵)00:0001:04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虹云朗诵)00:0000:44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陈醇朗诵)00:0000:49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傅成励朗诵)00:0000:43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解说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霍松林赋得古原草送别白居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白居易青年时期写过一首五律《赋得古原草送别》,为他赢得了声名。
诗是这样的:“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唐摭言》(《唐摭言》是古代文言轶事小说集,出版时间不详。
撰者为唐末五代王定保(870~940)。
全书共15卷,分一百零三门。
每卷分若干标题,每个标题下或作综合论述,或分记若干有关故实,大致前三卷汇录科举制度掌故,其余十二卷按类记叙科举士人言行。
记叙详细、生动,但又很少神奇怪异;且次序较有系统,多为选举志所未备。
)卷七云:“白乐天初举,名未振,以歌诗谒顾况。
况谑之日:'长安百物贵,居大不易!'及读至《赋得原上草送友人》诗曰:'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况叹之曰:'有句如此,居天下有甚难!老夫前言戏之耳。
'”《幽闲鼓吹》(《幽闲鼓吹》是张固搜集整理的唐朝晚期奇闻怪事集,其事多关法戒,非造律虚辞无裨考证者比。
唐人小说之中,犹差为切实可据焉。
”张固于诗虽未正面表述自己的看法,而主要记述故实,但“诗人之言不足有实也”一语,却道出了诗须想象的特点。
顾况赏识白居易的佳话,李贺诗使韩愈援带而起的故事,多赖《幽闲鼓吹》而流传。
)、《唐语林》(《唐语林》是宋代文言轶事小说,王谠撰。
共八卷。
《四库全书总目》说:“是书虽仿《世说》,而所纪典章故实,嘉言懿行,多与正史相发明,视刘义庆之专尚清谈者不同。
赋得古原草送别教学教案设计

赋得古原草送别教学教案设计第一章:课程导入教学目标:1. 引导学生了解赋得古原草送别的背景及意义。
2. 激发学生对古诗文的兴趣,培养审美情趣。
教学内容:1. 介绍赋得古原草送别的创作背景。
2. 分析赋得古原草送别的主题思想。
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王维及《送别》的背景。
2. 学生自读《赋得古原草送别》,理解诗歌大意。
3. 教师讲解诗歌的主题思想,引导学生体会诗中的离别之情。
第二章:诗歌解析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理解诗歌中的意象和意境。
2. 提高学生对古诗文的表现手法和修辞技巧的鉴赏能力。
教学内容:1. 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如“原上草”、“离别”等。
2. 探讨诗歌中的意境,如“野火不尽”、“春风吹又生”等。
教学过程:1.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和意境。
2. 学生讨论诗歌中的表现手法和修辞技巧。
3. 教师总结,强调诗歌中的寓意和哲理。
第三章:诗歌背诵与默写教学目标:1. 提高学生的诗歌背诵能力。
2. 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
教学内容:1. 引导学生背诵《赋得古原草送别》。
2. 学生默写诗歌,巩固记忆。
教学过程:1. 教师带领学生齐读诗歌,培养语感。
2. 学生自主背诵,教师检查背诵效果。
3. 学生默写诗歌,教师批改并给予评价。
第四章:诗歌创作与表达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对古诗文的创作兴趣。
2. 提高学生的文学表达能力和创新能力。
教学内容:1. 分析《赋得古原草送别》的创作特点。
2. 学生尝试创作类似题材的诗歌。
教学过程:1.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赋得古原草送别》的创作特点。
2. 学生进行诗歌创作,教师给予指导。
3. 学生分享自己的创作成果,相互交流评价。
第五章:课堂小结与作业布置教学目标:1.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知识点。
2. 布置作业,加深对诗歌的理解和记忆。
教学内容:1. 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诗歌的主题思想和创作手法。
2. 布置作业:背诵《赋得古原草送别》,选择一首类似题材的诗歌进行鉴赏。
六年级语文教案 《赋得古原草送别》教学设计-“十市联赛”一等奖

《赋得古原草送别》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朗读古诗,先理解字、词的意思,再连起来理解诗句的意思,最后理解整首诗的意思。
2、想象诗句描绘的画面,体会诗人与朋友相送时的思想感情。
3、朗诵古诗,熟读后能背诵古诗。
教学重点:感受古诗中蕴含的情感,能想像古诗描画的情境。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教学过程:一、通过观看一些离别画面引入新课。
1、在中国,父母与孩子离别的场景每天都在上演。
(课件出示父母与孩子的离别画面),你们的爸爸妈妈外出打工时,你们送别吗?当时伤心吗?让孩子们说说自己的离别经历。
2、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首有关送别的诗歌。
(课件出示画面)这幅图是《赋得古原草送别》的画面,图上到底谁在送别谁?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首送别诗《赋得古原草送别》。
板书课题:赋得古原草送别。
3、请同学们看老师写出这首诗的题目。
读一读。
4、介绍诗题。
“赋得”就是诗的一种体裁。
从“古原草送别”我们大致可以知道这是一首送别诗,谁在送别谁?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就知道了。
二、学习诗歌中的新词,学习朗读诗句,理解整首诗的意思。
出示古诗:赋得古原草送别唐代:白居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一)学习生字新词。
1、学习诗歌难读的字。
出示带拼音的生字卡片,让学生自学后,指名认读,教师指导。
2、打开课本,在这首诗中找出这些字,做自己的记号,再大声地读几遍。
3、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离离:繁盛的样子。
原:原野。
荣:繁盛。
远芳:绵延向远方的芳香的野草。
晴翠:在阳光照耀下反射出一片翠绿色的野草。
萋萋(qī):草长得茂盛的样子。
(二)出示古诗第一、第二行诗句,学习第一、第二行的诗句。
1、出示《赋得古原草送别》第一、第二行的诗句。
2、读一读这两句古诗,诗人写的什么?他写出了小草的什么?哪些地方能看出小草生命力的顽强?指名读古诗。
3、好好想一想,哪个字最能看出小草生命力的顽强?为什么?4、去年烧尽了,今年又生了;今年烧尽了,明年又……;明年烧尽了呢?(课件出示小草烧了又生的顽强的生命力图片)5、播放前半首古诗朗读课件让学生听,再让学生读古诗,感受草生命力的顽强,最后指名读,再齐读。
《赋得古原草送别》ppt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 yĕ huǒ shāo bú jìn
chūn fēng chuī yòu shēng
远 芳 侵 古 道 , 晴 翠 接 荒 城 。 yuăn fāng qīn gŭ dào
qíng cuì jiē huāng chéng
yòu sòng wáng sūn qù
qī qī mǎn bié qíng
chūn fēng chuī yòu shēng
远 芳 侵 古 道 , 晴 翠 接 荒 城 。 yuăn fāng qīn gŭ dào
qíng cuì jiē huāng chéng
yòu sòng wáng sūn qù
qī qī mǎn bié qíng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学习任务三
看图,试着背一背古诗。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生
字
1、我会认: 草岁烧春吹城 道送远 2、形近字
古——舌 去——云 城——诚
多音字 得
赋得古原草送别
(唐)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轻声读读古诗,再看 看图画,你读懂了什么?
1、认真读古诗,再看图,想想你能读懂 什么。 2、把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和小伙伴讨 论一下。
赋得古原草送别
(唐)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离离原上草, 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 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赋得古原草送别
(唐)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 lí lí yuán shàng cǎo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王孙:本指贵族后代,此指远方的友人。 萋萋:青草长得茂盛的样子。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赋得古原草送别
(唐)白居易
离 离 原 上 草 , 一 岁 一 枯 荣 。 lí lí yuán shàng cǎo
yí suì yì kū róng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yĕ huǒ shāo bú jìn
白居易的诗在唐朝时流传广泛, 上自宫廷,下至民间,处处皆是,其 声名还远播新疆和朝鲜、日本。在日 本的古典小说中常常可以见到引用他 的诗文,可以说在日本人的心中白居 易才是中国唐代诗歌的风云人物。他 的主要作品有:《长恨歌》《琵琶行》 《赋得古原草送别》《钱塘湖春行》 《暮江吟》《忆江南》《大林寺桃花》 《同李十一醉忆元九》《直中书省》 《长相思》《题岳阳楼》《观刈麦》 《宫词》 《问刘十九》《买花》等。
满王接侵吹烧一原 唐 原
别 情 。
孙 去 ,
荒 城 。
古 道 ,
又 生 。
不 尽 ,
枯 荣 。
上 草 ,
白 居 易
草 送 别
学习任务一
正确朗读古诗。
1、借助拼音读准生字,小伙伴你指我认。 2、圈出你想提醒大家注意的字,在小组 内说一说,然后用小组喜欢的方式读一读 古诗。
su
ì
岁月
太岁
qī
n
入侵
侵略
hu
ān
荒凉
ɡ
荒漠
古诗诵读
fù suì qīn huānɡ
赋岁侵荒
赋得古原草送别
(唐)白居易
离 离 原 上 草 , 一 岁 一 枯 荣 。 lí lí yuán shàng cǎo
yí suì yì kū róng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yĕ huǒ shāo bú jìn
chūn fēng chuī yòu shēng
高适 《别董大》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没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 草原上的野草长得很旺,每年都会经历枯 萎和繁荣的过程。野火也无法将它烧尽, 春风一吹,它又生长了出来。野草的香味 远远传来,阳光下,翠绿的野草通向那荒 凉的城镇。又送走了亲密的好朋友,这繁 茂的草儿也充满着离别之情。
白居易一听,心里禁不住突突乱跳,心想:“他这是什么意思?难道 是说我的诗写得不好吗?”于是便小心翼翼地说:“请老前辈指教!”
顾况并未答话,他翻开诗稿仔细地看起来,越看越感到惊奇,特别是 看到《赋得古原草送别》时,竟吟诵起来。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顾况看到这里,高声称赞:“好诗!真是好诗!”他又把头转向白居
学习任务三:看图背古诗。
赋得古原草送别
(唐)白居易
少年白居易的故事
白居易从小就爱学习,识字很早,五六岁就开始学写诗。十六岁时,
为了求得名师指点,白居易来到京城长安。有一天,他带着诗稿去拜访诗 界老前辈顾况。
顾况当时是有名的诗人,如果能得到他的指点和推荐,日后定能有所
作为。白居易把自己的诗作恭恭敬敬地递上去,顾况接过来扫了一眼,看 到署名是“白居易”,就开玩笑说:“你的名字叫居易,现在北京城米价 很贵,在这里居住下去可不太容易呀!”
易,说:“你能写出这样的诗句,日后一定能成大器!”不出顾况所料, 最终白居易果然成了一位著名的诗人,他的诗千古流传。
赋得古原草送别
卖炭翁
琵琶行
李白 《赠汪伦》: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王维 《送元二使安西》: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赋得古原草送别》作于 公元787年(唐德宗贞元三 年),作者当时实龄未满16岁。 这首诗是应考习作,按科考规 矩,凡指定、限定的诗题,题 目前必须加“赋得”二字,作 法与咏物诗相似。《赋得古原 草送别》即是通过对古原上野 草的描绘,抒发作者送别友人 时的依依不舍之情。
萋又晴远春野一离
赋 得
萋送翠芳风火岁离 古
1、认真读古诗,再看图,想想你能读懂什么。 2、把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和小伙伴讨论一 下。
赋得古原草送别
(唐)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 离离:青草茂盛的样子。 • 原:原野,即广阔的野外。 • 岁:年的意思。一岁:一年。 • 枯:枯萎。 • 荣:繁荣茂盛。
古诗诵读
fù dé ɡǔ yuán cǎo sònɡ bié
赋得古原草送别
(唐)白居易
fù
诗Hale Waihona Puke 歌赋根据指定的 题目写诗就 古老宽阔 叫“赋得”。 的原野。
fù dé ɡǔ yuán cǎo sònɡ bié
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题的意思是按照“在长满野草的古老原野 上送别朋友”这一题目写的诗。
chūn fēng chuī yòu shēng
远 芳 侵 古 道 , 晴 翠 接 荒 城 。 yuăn fāng qīn gŭ dào
qíng cuì jiē huāng chéng
又 送 王 孙 去 , 萋 萋 满 别 情 。 yòu sòng wáng sūn qù
qī qī mǎn bié qíng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 野火:荒山野地燃烧起来的火 。 • 尽:完。 • 生:生长。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离离原上草, 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 春风吹又生。
小草的生命力多么顽强啊!
远芳:草香远播。 侵:侵占,覆盖。 晴翠:阳光下翠绿的野草。 荒城:荒凉、破损的城镇。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远 芳 侵 古 道 , 晴 翠 接 荒 城 。 yuăn fāng qīn gŭ dào
qíng cuì jiē huāng chéng
又 送 王 孙 去 , 萋 萋 满 别 情 。 yòu sòng wáng sūn qù
qī qī mǎn bié qíng
学习任务二
轻声读读古诗,再看看 图画,你读懂了什么?
•
这是一首应考习作,相传白居易十六岁时作。按科举考试规定,凡指定
的试题,题目前须加“赋得”二字,作法与咏物诗相类似。《赋得古原草送
别》即是通过对古原上野草的描绘,抒发送别友人时的依依惜别之情。
•
诗的首句“离离原上草”,紧紧扣住题目“古原草”三字,并用叠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