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 专题1 第2节

合集下载

高中生物-专题-第节-第课时-植物细胞工程的实际应用课件-新人教版选修

高中生物-专题-第节-第课时-植物细胞工程的实际应用课件-新人教版选修

(2)应用植物组织培养方法诱导离体的植物组织形成具有生 根发芽能力的胚状体结构,若包裹上人造种皮,制成人工种子 ,可能解决有些作物品种繁殖能力差、结子困难或发芽率低等 问题。胚状体来源于离体的植物体细胞,其形成过程中要经过 的生理变化大体上是图甲中[ ]______和[ ]________过程, 在此过程中被培养的细胞始终受________的调节([ ]填序号) 。
下列有关人工种子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通过科学手段人工合成的种子 B.必须由受精卵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获得的种子 C.人工种皮可以为种子萌发提供足够的营养物质 D.人工种子发芽率较高 [解析] 本题考查了人工种子获得的方法及其过程。人工 种子是经植物组织培养获得胚状体、不定芽等,然后经人工薄 膜包,种植的世代多了以后 往往会感染病毒而减产,为此农户都希望得到无病毒的幼苗 进行种植。在最短时间内获得大量无病毒幼苗的最佳方法是( )
A.花药离体培养 B.选取成熟组织进行培养 C.利用茎尖进行组织培养 D.人工诱导基因突变 [答案] C
二、作物新品种的培育 1.单倍体育种 (1)过程:花药离体培养获得单倍体植株,染色体加倍后就 可以得到稳定遗传的优良品种。 (2)成果:我国在水稻、小麦、烟草、柏、橡胶和辣椒等作 物的单倍体育种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3)方法:花药的离体培养,秋水仙素处理,获得纯合子。 (4)优点:后代稳定遗传,都是纯合体;明显缩短育种年限 。
(3)应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培养茎尖或根尖组织可获得无病 毒植株,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培育无病毒植株 (1)获得成功的事例:马铃薯、甘薯、大蒜、草莓、苹果、 香蕉。 (2)常选用的部位:茎尖组织。 (3)操作过程:切取一定大小的茎尖进行组织培养,再生的 植株就有可能不带病毒,从而获得脱毒苗。

【金版学案】2021届高考语文总复习练习:第二部分 专题二 第二节 鉴赏诗歌的语言 Word版含答案

【金版学案】2021届高考语文总复习练习:第二部分 专题二 第二节 鉴赏诗歌的语言 Word版含答案

其次节鉴赏诗歌的语言妙改对联明末清初的作家钱谦益,颇受明王朝的赏识,因此,他在自家门上挂了副对联:皇恩深似海;臣节凛如霜。

谁知清兵入关后,他便投降了清朝。

一天夜晚,有人偷偷地在这副对联后边各添一字,意思就带有了讽刺性。

其次天,钱谦益看了,格外尴尬。

你能猜出对联所加的两个字吗?答案:上联末加“矣”,下联末加“乎”。

,1.从近年的高考来看,对诗歌语言的考查重点是什么?诗歌是语言的艺术,对诗歌进行艺术分析的依据首先就是语言。

诗歌语言与其他文学样式的语言相比,更具有抒情性、含蓄性、精炼性、跳动性,鉴赏诗歌的语言艺术应当是高考诗歌鉴赏的必考点。

近三年高考,新课标卷在2021年考了炼句题,其他省份近三年的考题对炼字、炼句题多有涉及,可见高考对诗歌语言的考查重点应当是炼字、炼句。

2.考查形式有何特点?考查形式较稳定:题型上,以简答题为主;内容上,主要考查对语言含意的理解、语言表达技巧的把握、语言表达效果的分析等;要求上,强调在具体语言环境中去把握“语言”的意义和表达效果。

3.鉴赏诗歌语言的考查角度主要有哪几个?常考角度有三个:品评诗歌的“诗眼”与炼字艺术、赏析诗歌的炼句艺术、赏析诗歌的语言风格。

其中最常考的是前两个,在复习时尤其需要加强。

1.(2021·全国卷Ⅱ)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残春旅舍韩偓①旅舍残春宿雨晴,恍然心地忆咸京②。

树头蜂抱花须落,池面鱼吹柳絮行。

禅伏诗魔归净域,酒冲愁阵格外兵。

两梁③免被尘埃污,拂拭朝簪④待眼明。

【注】①韩偓(约842~923):字致尧,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

这首诗是作者流徙闽地时所作。

②咸京:这里借指都城长安。

③梁:官帽上的横脊,古代以梁的多少区分官阶。

④朝簪:朝廷官员的冠饰。

古人认为这首诗的颔联“乃晚唐巧句”,请指出这一联巧在哪里,并简要赏析。

答: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语言炼句的力量。

解答此题,要在读懂诗句大意的基础上进行,并且抓住“巧”字进行分析。

颔联承接“忆咸京”三字,首先抒写对皇都奇特春光的回忆:“树头蜂抱花须落,池面鱼吹柳絮行。

高三化学必修一第二章 第二节 第二课时《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课件 人教版

高三化学必修一第二章 第二节 第二课时《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课件 人教版
返栏回目 导引
第一部分·专题一 基本概念
2.离子方程式的正误判断 (1)看是否符合客观事实: 如:Fe加入硫酸铜溶液中:2Fe+3Cu2+===2Fe3++ 3Cu(错)。 错因:Fe和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FeSO4。 正确:Fe+Cu2+===Fe2++Cu。
返栏回目 导引
第一部分·专题一 基本概念
返栏回目 导引
第一部分·专题一 基本概念
返栏回目 导引
第一部分·专题一 基本概念
离子方程式的书写与正误判断
返栏回目 导引
第一部分·专题一 基本概念
1.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关键 书写离子方程式关键是“拆”,要“拆”得合理。 (1)熟记可“拆”的强酸、强碱和易溶盐。有关盐的溶 解性口诀:钾钠铵盐都可溶,硝酸盐遇水无影踪,硫酸 盐不溶硫酸钡,氯化物不溶氯化银。 (2)不能拆成离子的物质:难溶的物质,弱酸、弱碱 和水(难电离的),气体,单质,氧化物。
4.将下列不能大量共存的离子连起来。
①H+ ②Ag+
A.CO32- B.Cl-
③Ba2+
C.Fe3+
④OH-
D.Mg2+
返栏回目 导引
第一部分·专题一 基本概念
解析:CO32-和 H+反应生成 CO2,和 Ba2+生成 BaCO3 沉 淀,和 Ag+生成 Ag2CO3 沉淀;Cl-和 Ag+生成 AgCl 沉淀, Fe3+、Mg2+与 OH-反应生成 Fe(OH)3、Mg(OH)2 沉淀。 答案:①-A ②-A、B ③-A ④-C、D
返栏回目 导引
第一部分·专题一 基本概念
(4)稀 H2SO4 与 Ba(OH)2 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Ba2+
+SO24-===BaSO4↓
()
(5)在酸性条件下,CO32-、Na+、SO42-、Ba2+能够大量

第1部分 专题1 第2讲 第4节 考点4 主旨大意题-2023年新高考英语二轮专题复习冲刺

第1部分 专题1 第2讲 第4节 考点4 主旨大意题-2023年新高考英语二轮专题复习冲刺

①找主题词:定位到第一段中的“have banned texting by drivers”和 “persuade people to put down their phones when they are behind the wheel”。
②信息理解:第一段和第二段讲述了虽然大多数州已经尝试了各种各 样的方法来说服人们在开车时放下手机,可是问题却越来越严重。第三段 解释了该行为产生的部分原因。第四段至第五段介绍利用Textalyzer技术可 以监控司机在开车的时候是否使用了手机。最后一段讲述了相关人士呼吁 该项技术成为真正的法案才能改变人们的行为。
③总结概括:作者认为老师也应该向学生学习。故选D。
好题即练
(2022·河北省普通高中毕业班高考适应性考试)When both of Marcus Edwards' kidneys (肾) failed, he was put on a list of people in desperate need of finding a donor (捐献者). Until he could find one, he had to rely on dialysis (透 析), a treatment that would give him around five years of support. Marcus had to experience this timeconsuming process five days a week for three hours at a time.
He decided to use this as an opportunity to let people across the country know he was in search of a kidney! His sign never made it on television like he'd hoped, but it did catch the eye of a woman sitting near them in the stadium. She asked if she could take a photo of Marcus with the sign so she could share it online, and he happily agreed.

现代文阅读 第二章 专题一 第2节

现代文阅读  第二章 专题一 第2节
突出“木车的 激情”的强大和值得
依赖。
他就是我们所熟悉的古代 哲人孔子,还有他的一群弟子。 他们都是一些为思想而激动的 不知疲倦者。我们不妨把这些 人的一生、 把这一切, 称为“木 车的激情”。 由于车速是极其缓慢的, 里程是极其艰难的,因而我们 今天更有理由说,他的激情才 更为强大、更值得信赖。
工具主要是为了
引出下文,为下 文写“木车的激
情”作铺垫。
我们总是那么急于从甲地 到乙地,总是有那么多事情要 做。我们碌碌奔波,但催促我 们行动的激情却是那样脆弱和 渺小。我们怎么能够想象几千 年前,有一位思想者就乘坐着 一辆缓慢的牛车或马车,在大 地上往复奔走。是的,他为了 自己的思想,为了自己的理念 而不知疲倦,并这样终其一生。
二、归纳文章主旨 题型训练 2 (2009· 江西)阅读下面的文字, 完成文后题目。 木车的激情 张 炜
阅读批注
本文写“木车的 激情”,作者开 头用较多笔墨写 现代人及其交通
在现代旅行中,我们常常因为交通工 具的不够迅捷而焦躁和苦恼。我们祈盼乘 坐的车辆眨眼间就到达目的地,幻想它能 够像闪电一样穿越莽野。我们有时甚至为 最现代的旅行交通工具——飞机——感到 焦急,比如说为机场的长长滞留、耽搁, 感到愠怒和不安。
也许由于过度紧张,也许由于天气阴郁,这天下午 我除了在思索你那句“欣赏别人的孤寂是一种罪恶”的 话外,一直到画廊关门,我们再也没有说什么。 但我真正懂得荷,是在今年一个秋末的下午。这次 我是诚心去植物园看荷的,心里有了准备,仍不免有些 紧张。跨进园门,在石凳上坐憩一下,调整好呼吸后, 再轻步向荷池走去。 噫!那些荷花呢?怎么又碰上花残季节,在等我的 只剩下满池涌动的青叶,好大一拳的空虚向我袭来。花 是没了,取代的只是几株枯干的莲蓬,黑黑瘦瘦,一副 营养不良的身架,跟丰腴的荷叶对照之下,显得越发孤 绝。这时突然想起我那首《众荷喧哗》中的诗句:“众 荷喧哗/而你是挨我最近/最静,最最温柔的一朵/„„”

2015届高考语文(人教版)一轮测评:现代文阅读 第1部分 第2章 专题1 第2节

2015届高考语文(人教版)一轮测评:现代文阅读 第1部分 第2章 专题1 第2节

第一部分第二章专题一第二节一、(2014·云南统考)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4题。

打完这盘台球[法国]都德仗已经打了两天。

这些兵士是在倾盆大雨之下,背上背着背包度过这一宵的,因此都疲惫不堪。

可是你看已经长长的三个钟点了,就任凭他们手扶着枪,在大道的积水滩里,被雨水渗透的田野烂泥里挨受着入骨的寒气。

他们在这里干什么呢?情况怎样了呢?那些尊大炮,炮口向着丛林,好像在窥视什么东西。

掩蔽起来的机枪牢牢瞄着天际。

一切都准备齐全,只待进攻。

为什么不进攻呢?还等待什么呢?原来是等候命令,而总司令部却迟迟不下命令。

可是总司令部并不远。

就是这座路易十三式的古堡,被雨洗过的红砖在半山坡的矮树丛中闪闪发着光,平整的绿色浅草地夹在两行盛开的盆花之间,一直伸展到正房的阶前。

饭厅的窗户都面临大门石阶开着,从窗口望进去,可以看见杯盘狼藉的饭桌,拔去塞子的酒瓶,暗淡无光的空酒杯,都憔悴地留在弄皱了的台布上。

在隔壁屋子里,发出说话的语声、笑声、台球的滚动声、互相碰杯声。

原来元帅正在打他那盘台球,这就是军队为什么在那里等待命令的缘故。

元帅一打上台球,天塌下来他都不管,世上更没有任何东西可以阻碍他把这盘球打完。

打台球嘛!这是这位伟大军人的癖好。

他站在那里,严肃得跟身临战场一样,穿着军礼服,胸前挂满了勋章,眼睛冒火,两颧通红;宴会,赌兴,酒意都催得他劲头十足。

他的副官们众星捧月似地围着他,殷勤恭顺,他每打一球,他们便钦佩叹赏得五体投地。

跟元帅打台球的对手是一位参谋本部的矮小的大尉,他是打台球的第一把能手,能够把世界上的所有元帅打个落花流水,可是他懂得和他的长官之间应该保持一种表示敬意的距离,他留着神不要打赢,可也不要输得太容易。

他正是一位人们称为有前途的军官。

“留神!小伙子!元帅已有了十五分,你是十分。

应该照这样对付到底;对你的晋级来说,这比在外边跟那些人一起,让淹没大地的泉涌似的雨水浇着,用处大得多。

”这大尉就这样心里默念着。

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三练习:专题2 第1节 植物细胞工程 含解析

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三练习:专题2 第1节 植物细胞工程 含解析

专题二 第一节 第二课时一、选择题1.(2019·天津新华中学月考)下图所示为基因型为AaBb 的水稻的花粉离体培养过程,接入试管后,在一定条件下形成试管苗,以下表述正确的是( D )A .由于是植物细胞的组织培养,故培养基中无须加入碳源B .过程①②③分别为脱分化、脱分化和再分化的过程C .试管苗的基因型可能为AABB 、AABb 、aaBB 、aabbD .过程①②③培养基中的细胞分裂素与生长素的浓度比值分别为等于1、大于1和小于1[[解析]]在形成试管苗之前,培养过程中植物细胞不具有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因此必须在培养基中加入碳源,A 错误;过程①②③分别为脱分化、再分化和继续分化的过程,B 错误;由于基因型为AaBb ,故产生的花粉的基因型为AB 、Ab 、aB 、ab ,因此获得试管苗的基因型是AB 、Ab 、aB 、ab ,C 错误;当细胞分裂素与生长素的浓度比值大于1时,可以促进芽的分化,当该比值小于1时,可以促进根的分化,比值适中是利于愈伤组织的形成,因此在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需不断调整该比值,D 正确。

2.下面是将四倍体兰花的叶片通过植物组织培养形成植株的示意图,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C ) 四倍体兰花叶片――→①愈伤组织――→②胚状体――→③植株A .②阶段会发生减数分裂过程B .①阶段需要生长素而③阶段需要细胞分裂素C .此过程体现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D .此兰花的花药离体培养所得植株为二倍体[[解析]] ②阶段形成胚状体是细胞分裂和分化的结果,不会发生减数分裂过程;①③阶段都需要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的参与,但不同阶段需要的比例不同;花药离体培养得到的植株为单倍体;此过程是由离体的结构发育成完整植株,因此体现了植物细胞的全能性。

3.(2019·泰安检测)下图所示为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的过程,有关叙述错误的是(D)A.A细胞和B细胞诱导融合前要先去除细胞壁,可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处理B.从A细胞和B细胞到C细胞的过程中,常用离心、振动、电激或聚乙二醇(PEG)诱导融合C.A细胞和B细胞融合完成的标志是再生出新的细胞壁D.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的目的是获得杂种细胞[[解析]]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因此细胞融合前需先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去除细胞壁;诱导植物细胞融合时常用物理法或化学法;融合完成的标志是再生出新的细胞壁;植物体细胞杂交的目的是获得杂种植株。

【生物选必1知识清单】第二章 神经调节

【生物选必1知识清单】第二章 神经调节

第二章第1节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一)1.神经系统: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和外周神经系统(1)中枢神经系统:脑(颅腔内)+脊髓(椎管内)①脑:大脑——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大脑皮层)小脑——协调运动,维持身体平衡脑干——具有调节呼吸、心脏功能的基本活动中枢下丘脑——具有体温调节中枢、水平衡调节中枢,还与生物节律的控制有关②脊髓:灰质(蝴蝶形)+白质功能:脊髓是调节运动的低级中枢(2)外周神经系统:脑神经(与脑相连)+脊神经(与脊髓相连)按功能可分为:①传入神经——将接收到的信息传递到中枢神经系统②传出神经——将中枢神经系统的指令传输到相应器官,包括:b. 躯体运动神经(受意识支配):心跳、呼吸加快胃肠功能减弱:心跳、呼吸减慢胃肠功能加强【补充】交感神经与副交感神经作用于同一器官,但作用方向相反。

【辨析】“中枢神经系统”与“神经中枢”的关系:①神经中枢:由大量神经细胞聚集而成,负责调控某一特定的生理功能②中枢神经系统:由脑和脊髓构成,含有多个神经中枢,如:位于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位于脑干的呼吸中枢、位于脊髓的膝跳反射中枢等。

【生活实际】①喝酒后,走路摇摇晃晃是因为酒精麻痹了小脑;②喝酒后,语无伦次是因为酒精麻痹了大脑皮层;③喝酒后,呼吸急促,与此现象相关的是脑干;④植物人具有正常的呼吸和心跳,可肯定其脑干未受损;⑤植物人具有正常的渗透压和体温,可肯定其下丘脑未受损;⑥植物人失去躯体感觉和运动的能力,说明其受损部位为大脑皮层。

2. 组成神经系统的细胞:神经元、神经胶质细胞(1)神经元:①作用:神经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基本单位②结构:胞体(膨大部分,内含细胞核)神经元树突(短而粗,接收信息)轴突(长而细,传出信息)【补充】神经末梢:指树突末端和轴突末端的细小分支。

(2)神经胶质细胞:①作用:对神经元起辅助作用的细胞,具有支持、保护、营养和修复神经元等多种功能;在外周神经系统中,还参与构成神经纤维表面的髓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
考点突破
对点训练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考点四
考点五
考点六
还原语句(2018/2017/2015考) 【得分技巧】 解答还原语句题,有以下几个入手点: 1.注意内容上的照应。一般来说,要求还原的语句都与选文某一 语段的上句或下句有一定的照应关系,我们只要抓住它们的照应关 系就可以解答这类题。如上题要填的句子“我的家也是扁担挑起 来的”与第②段结尾句“渐渐挑出了一个家庭的崭新面貌”相互呼应。 2.注意话题的一致性。要还原的句子和原文陈述的话题要是同 一事物;如果内容差别较大,则不符合语境。如选文第④~⑨段依次 记叙了舅舅做扁担、父亲用扁担、父亲搁置扁担,都可以“这让我 有了探索一根扁担一生的浓厚兴趣”为统领。所以第③段应填A句。
第 2节
记叙文阅读(二)
考点突破
对点训练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考点四
考点五
考点六
考点七
考点八
典例二(2017· 安徽中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21分) 扁担的一生 范 宇 ①在村庄的日子,扁担像是热恋中的情人,几乎任何时间、任何 角落都能见到她的身影。挑粪、挑种子、挑谷子、挑土豆、挑橘 子……农人在土地上的所有倾注与收获,都与扁担密不可分。扁担 就是农人的精神脊梁,让他们挑起一个家庭重担的同时,也挑起了 一个村庄沉重的历史与殷殷期盼。 ② 。母亲嫁给父亲时,半背篼谷子 便是全部的家当。泥墙茅顶的房子破败不堪,常常在狂风骤雨中摇 摇欲坠,只有立于墙角略弯的扁担显得精神抖擞,给人信心与希望。 或许,母亲嫁给父亲的勇气,有几分便来自扁担的抖擞精神。总之, 在昼夜有序更替的村庄里,父母用扁担慢慢挑起了生活的担子,就 像蚂蚁搬家一样,虽然缓慢,却渐渐挑出了一个家庭的崭新面貌。
13
考点突破
对点训练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考点四
考点五
考点六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变式训练 2.通读全文,作者重拾了哪些有关扁担的记忆? 参考答案:村庄农民用扁担干农活,挑粪、挑种子、挑谷子、挑 土豆、挑橘子;“我”的父母用扁担挑出了一个家庭的崭新面貌;人 们离开村庄,扁担逐渐被冷落。
14
考点突破
对点训练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17
考点突破
对点训练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考点四
考点五
考点六
3.(考点三)作者提到“扁担”,多次使用第三人称“她”,有何表达效 果?(3分) 思路点拨:此题考查拟人和第三人称手法的使用。作者提到“扁 担”,多次使用第三人称“她”,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拟人手法的作 用是使事物更生动形象,更利于表达作者鲜明的感情色彩。第三人 称的作用能比较直接客观地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不受时间和空间 的限制,反映现实比较灵活自由。 参考答案:对扁担人格化,叙述亲切自然,蕴含作者对扁担的深厚 情感。
18
考点突破
对点训练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考点四
考点五
考点六
变式训练 3.请根据选文第⑥段中“这也让父亲坚信一根扁担能够挑出一个 未来的信念,逐渐土崩瓦解”一句揣摩父亲的心理变化,并用第一人 称手法写出来。 答案示例:我挑扁担,累了一辈子,苦心经营,刚让家里的生活有了 起色,年轻人却离开村庄,到城里去享福了。他们买了房子,过着舒 坦的日子。看来,我跟不上时代的变化了……
7
考点突破
对点训练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考点四
考点五
考点六
3.注意语言风格的和谐。还原语句要注意原文语境的情感基调、 感情色彩及语言风格等,比如语境里的句子是热烈的,与之衔接的 句子就不能是凄凉的;语境里的句子是壮阔的,衔接的句子就不能 是柔婉的。所以,还原语句还要抓感情基调和语言风格的和谐,才 能使整段语句衔接连贯。 4.注意写作顺序的合理。我们描写事物或叙述事件,总会遵循一 定的顺序,可以是逻辑顺序,也可以是空间顺序、时间顺序等。我 们只要遵循事物合理的发展顺序,就一定能找到所给语句的合理归 宿。
9
考点突破
对点训练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考点四
考点五
考点六
变式训练 1.在第②段横线上填写一个句子,使之起到统领作用。 答案示例:我的家也是扁担挑起来的
10
考点突破
对点训练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考点四
考点五
考点六
理清行文思路(2017/2014考) 【得分技巧】 理清行文思路,从以下几点入手: 1.抓住时间标志。有很多文章是按时间顺序来安排材料的,对于 这种文章,我们要抓住表示时间变化的词语,分出不同阶段,从而理 清作者的行文思路。 2.抓住地点转移。有很多文章是按地点转移来安排材料的,对于 这种文章,我们要抓住表示地点转移的词语,分出不同地域,从而理 清作者的行文思路。 3.抓住情节转换。任何事情的发生,都有一个发展变化的过程。 这个过程,我们可以按“起因—经过—结果”这样的思路来分析;也可 以按“开端—发展—高潮—结局”这样的思路来分析。 4.抓住角度变化。有的文章,会按描写对象的不同而有不同的描 写角度,这时,只要把握住角度变化,也就把握住作者的行文思路了。
8
考点突破
对点训练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考点四
考点五
考点六
1.(考点一)根据上下文,将下面两个句子分别填入文章②③两段 横线处,第②段应填( ),第③段应填( )。(4分) A.这让我有了探索一根扁担一生的浓厚兴趣 B.我的家也是扁担挑起来的 思路点拨:此题考查语句还原,也考查了考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与概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分析原句的特点,并结合语境, 反复推敲,抓住上下文的内在联系。首先,阅读第②段,找出关键语 句,该段最后一句话“却渐渐挑出了一个家庭的崭新面貌”,正是因为 扁担的基本作用,它改变了一个家庭的面貌,可知B项“我的家也是 扁担挑起来的”应填在第②段横线处,如此首尾二句做到了前后呼 应。从第④段“20年前”可知,作者开始回忆扁担经历的主要变化过 程。A项“这让我有了探索一根扁担一生的浓厚兴趣”一句能起到 领起下文的作用,应填在第③段。 参考答案:B A
15
考点突破
对点训练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考点四
考点五
考点六
用第三人称叙述,就是以第三者的口吻向读者叙述故事。第三人 称的写法非常灵活,被称为全知全能的写法。它不受时间、空间的 限制,作者自己不露面,而是发挥文章中人物对话或独白的作用,通 过他们的语言叙事或表现人物的心理活动,直接把事件的变化和人 物的情况展现在读者面前。所以,大部分文章都是用第三人称来写 的,如安徒生的《皇帝的新装》。
16
考点突破
对点训练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考点四
考点五
考点六
2.了解每一种人称的作用,明确答题的方向。 第一人称显真实。用第一人称直接叙述见闻、感受,让人有身临 其境之感,既能增强文章的感染力,又便于抒发感情和发表议论。 如《走一步,再走一步》一文,作者通过叙述者“我”来传递信息,给 读者一种真实、亲切之感。 第二人称显亲切。用第二人称“你”行文,好处有三点:一是能够使 读者迅速进入角色,把情感调动起来并融入到文章中去;二是便于 抒怀;三是增强情感的真实性。 第三人称写法的优点是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较为灵活自由。 如曹文轩的《孤独之旅》以第三人称叙述,不但可以写杜小康的心 理活动,也可以写杜雍和的所见所感。 答题模板选文(段)运用第×人称手法叙述……(作用:便于抒发感 情、自由灵活或真实亲切),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
考点四
考点五
考点六
分析记叙人称(2017考) 【得分技巧】 准确地把握人称,注意以下两个方面: 1.确认人称的运用或变化。 第一人称以“我”的口气,从“我”的角度进行叙述。一般说来,在日 记、书信、游记、自传体的文章中,“我”就是作者自己,如史铁生的 《秋天的怀念》中的“我”。但文学作品里的“我”往往不是作者本 人,它只是事情发生的见证人,甚至仅仅起线索的作用,如《我的叔 叔于勒》中的“我”;有的甚至是用拟人的修辞方法写的物。 用第二人称来写的文章较少。
5
考点突破
对点训练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考点四
考点五
考点六
考点七
考点八
文章解构 全文线索:扁担层次划分:第一部分(第①段),农人与扁担密不可分, 扁担是农人的精神脊梁。 第二部分(第②~⑨段),父母用扁担挑起了生活的担子,最终又离开 扁担。 第三部分(第⑩~ 段),农人用扁担扛起生活重担的精神让人肃然 起敬。 主要内容:本文以“扁担的一生”为线索,叙写了以父亲、大伯为 代表的老一代农民用扁担挑起生活重担的经历,赞美了他们坚守乡 村、勤劳朴实的品质。 人物形象:父亲———勤劳能干、坚忍执着、热爱故土。 主题总结:文章表现了农耕文明渐失的社会现状,表达了人们对赖 以生存的土地的眷恋与不舍,赞美了老一代农民勤劳朴实的品质。
2
考点突破
对点训练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考点四
考点五
考点六
考点七
考点八
③ 。 ④20年前,父亲从山里找到一截不错的木材,正想着用来做点什 么呢。身为木匠的舅舅几乎脱口而出——扁担。对,扁担!父亲也 认为,只有改成一根扁担,才不辜负这上好的木材。说干就干,粗糙 的木材到了舅舅手里,不用半天,便鬼斧神工地改成了一根笔直的 扁担。扁担不能太直,太直则易伤肩头和腰。因此,还得将扁担用 火烤后,再用外力将之略微压弯成弓形。可这根扁担实在太有骨气 了,即便火烤、重压,仍然笔直,没有半点屈服。
11
考点突破
对点训练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考点四
考点五
考点六
5.抓住情感变化。有的文章,在行文的过程中,都或隐或显地蕴含 着作者的思想感情,如果能理清作者情感的变化,我们也就抓住了 行文思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