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协调能力训练
协调性训练方法

协调性训练方法协调性是指身体各部分之间的动作配合和协调能力。
在日常生活和各类运动中,协调性都是非常重要的能力之一。
良好的协调性可以提高运动表现、减少受伤风险,甚至对大脑功能有积极的影响。
因此,如何进行有效的协调性训练成为了许多运动员和普通人关注的焦点。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协调性训练方法,帮助大家提升自己的协调能力。
首先,平衡训练是提高协调性的重要手段之一。
平衡是协调性的基础,只有在良好的平衡基础上,身体才能更好地完成各种复杂动作。
平衡训练可以包括单脚站立、闭目站立、平衡板训练等多种形式。
通过持续的平衡训练,可以有效地提高身体的平衡感和协调能力。
其次,眼手协调训练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眼手协调是指眼睛和手部之间的配合能力,是许多运动项目和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能力。
常见的眼手协调训练包括抓球、投接球、击打球类运动等。
这些训练可以有效地提高眼睛和手部的配合能力,从而提高整体的协调性。
另外,节奏感训练也是提高协调性的有效方法之一。
节奏感是指身体对于节奏的感知和控制能力,是许多舞蹈和音乐运动中必不可少的能力。
常见的节奏感训练包括音乐节奏跳、击打节奏乐器、舞蹈训练等。
这些训练可以有效地提高身体对于节奏的感知能力,从而提高整体的协调性。
最后,多感官训练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多感官训练是指通过刺激多个感官,提高身体的整体协调能力。
常见的多感官训练包括视觉训练、听觉训练、触觉训练等。
这些训练可以有效地提高身体不同感官之间的配合能力,从而提高整体的协调性。
综上所述,协调性训练是非常重要的,可以通过平衡训练、眼手协调训练、节奏感训练和多感官训练等多种方式来进行。
通过持续的训练,可以有效地提高身体的协调能力,提高运动表现,减少受伤风险,甚至对大脑功能有积极的影响。
因此,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和兴趣,选择适合自己的协调性训练方法,持之以恒地进行训练,提升自己的协调能力。
协调训练方法

协调训练方法
协调训练是指通过一系列的训练方法和技巧,使身体各部分肌肉协调配合,提高身体的平衡能力和灵活性。
协调训练对于运动员的训练是非常重要的,它不仅可以提高运动员的竞技水平,还可以预防运动损伤。
下面我们将介绍一些常见的协调训练方法。
首先,平衡训练是协调训练的重要组成部分。
平衡训练可以通过单脚站立、平衡板训练等方式进行。
单脚站立是最简单的平衡训练方法之一,可以有效地提高身体的平衡能力。
平衡板训练则是通过站在平衡板上进行各种动作,可以有效地锻炼身体的平衡能力和核心肌群。
其次,眼手协调训练也是非常重要的。
眼手协调训练可以通过各种球类运动来进行,如乒乓球、网球、篮球等。
这些运动可以有效地锻炼眼睛的敏捷性和手部的灵活性,提高身体的协调能力。
另外,节奏训练也是协调训练的重要内容之一。
节奏训练可以通过跳绳、舞蹈等方式进行。
跳绳可以锻炼身体的节奏感和协调能力,而舞蹈则可以提高身体的灵活性和协调能力。
最后,多感官训练也是协调训练的重要组成部分。
多感官训练可以通过各种感官刺激来进行,如视觉、听觉、触觉等。
这些训练可以有效地提高身体各部分的协调能力,使身体更加灵活和敏捷。
综上所述,协调训练方法包括平衡训练、眼手协调训练、节奏训练和多感官训练。
这些训练方法可以有效地提高身体的协调能力和灵活性,对于运动员的训练是非常重要的。
我们希望运动员们能够重视协调训练,不断提高自己的协调能力,取得更好的成绩。
协调性训练方法

协调性训练方法协调性训练方法是一种旨在提高身体平衡和灵活性的训练方法,可以帮助人们改善身体的整体协调能力。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的协调性训练方法,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1. 平衡板训练:使用平衡板进行练习,可以有效锻炼身体的平衡感。
站在平衡板上,保持身体平衡,可以尝试单脚站立或者进行一些简单的运动动作,如挪动脚步或转身等。
逐渐增加难度,可以在平衡板上进行跳跃或进行复杂的动作训练。
2. 视觉训练:视觉是协调性训练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
通过锻炼视觉反应能力和眼球追踪能力,可以提高身体协调性。
可以通过进行球类运动,如乒乓球、篮球等,或者进行一些目标训练,如使用臂力球或追踪移动的目标等,来锻炼视觉协调能力。
3. 手眼协调训练:手眼协调是很多运动项目中必需的技能。
通过进行一些手眼协调训练,可以提高身体的整体协调性。
可以进行一些简单的手部运动,如抛接球、拍球等,也可以进行一些更具挑战性的训练,如使用乒乓球拍进行击打练习等。
4. 身体感觉训练:通过锻炼身体各部位的感觉和协调能力,可以提高身体整体的协调性。
可以进行一些平衡感觉的训练,如闭上眼睛站立或倒立,以提高身体的平衡能力。
也可以进行一些肌肉协调的训练,如进行一些特定动作的训练,如下蹲、俯卧撑等。
5. 身体控制训练:身体控制是协调性训练中的关键能力之一。
通过进行一些身体控制训练,可以提高身体的平衡和灵活性。
可以进行一些需要身体控制的练习,如瑜伽、普拉提等,也可以进行一些舞蹈或体操的训练,以提高身体的协调性和动作的流畅性。
这些是一些常见的协调性训练方法,通过坚持训练,可以有效提高身体的平衡和灵活性,进而提高整体的协调性。
训练时要注意逐渐增加难度,确保安全,并结合个人的兴趣和需求进行选择。
协调性练习教案

协调性练习教案教案标题:协调性练习教案教案目标:1. 帮助学生理解协调性练习的重要性和益处。
2. 提供一系列协调性练习活动,以帮助学生提高协调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技巧。
教案步骤:引入活动:1. 向学生解释协调性练习的定义和重要性,并与他们分享一些协调性练习对身体和心理健康的益处。
2. 引导学生讨论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已经进行过的协调性活动,以加深他们对协调性的理解。
活动一:传球协调练习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站成一个圆形。
2. 给每个小组一只球,要求学生按照顺时针方向传球,确保每个人都参与到传球中。
3. 逐渐增加传球的速度和难度,例如要求学生只能用非主要手传球或者增加传球的距离。
活动二:平衡练习1. 让学生站成一排,要求他们尽可能保持平衡。
2. 引导学生进行各种平衡练习,例如单脚站立、闭眼站立或者站在一个脚趾上。
3. 鼓励学生互相帮助和支持,以提高他们的平衡能力。
活动三:合作障碍赛跑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站在起点线上。
2. 在跑道上设置一些障碍物,例如铁丝网、爬行隧道或者绳子。
3. 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依次克服障碍物并尽快到达终点线。
4. 强调团队合作和沟通的重要性,鼓励学生互相协助和提供支持。
总结:1. 回顾协调性练习的重要性和益处。
2. 让学生分享他们在活动中的体验和收获。
3. 鼓励学生将协调性练习应用到日常生活中,以提高他们的协调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教案评估:1. 观察学生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和表现。
2. 与学生进行讨论,了解他们对协调性练习的理解和体验。
3. 收集学生的反馈和建议,以改进教案和活动设计。
协调性训练方法

协调性训练方法协调性是指身体各部分之间、各系统之间的协调配合,是人体各种动作和技能的基础。
协调性训练是提高运动员身体协调性的一种训练方法,对于提高运动员的运动技能、灵活性和反应能力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的协调性训练方法,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首先,平衡训练是提高协调性的重要方法之一。
平衡是人体各部分之间、各系统之间的协调配合的基础,平衡训练可以有效地提高运动员的平衡能力和身体的协调性。
常见的平衡训练方法包括单脚站立、闭目站立、平衡板训练等,这些训练方法可以有效地提高运动员的平衡能力,增强身体的协调性。
其次,眼手协调训练也是提高协调性的重要方法之一。
眼手协调是指眼睛和手部的配合能力,是许多运动项目中必不可少的能力。
眼手协调训练可以通过一些简单的训练方法来提高,比如抛接球训练、投篮训练、乒乓球训练等,这些训练方法可以有效地提高运动员的眼手协调能力,增强身体的协调性。
另外,灵敏度训练也是提高协调性的重要方法之一。
灵敏度是指人体对外界刺激的迅速反应能力,是许多运动项目中必不可少的能力。
灵敏度训练可以通过一些简单的训练方法来提高,比如跳绳训练、快速变换动作训练、反应训练等,这些训练方法可以有效地提高运动员的灵敏度,增强身体的协调性。
最后,多元训练是提高协调性的重要方法之一。
多元训练是指在训练中结合多种不同的训练方法,以达到综合提高协调性的目的。
多元训练可以通过结合平衡训练、眼手协调训练、灵敏度训练等多种训练方法来进行,这样可以全面提高运动员的协调性,使身体各部分之间、各系统之间的协调配合更加完美。
总的来说,协调性训练是提高运动员身体协调性的重要方法,通过平衡训练、眼手协调训练、灵敏度训练和多元训练等方法,可以有效地提高运动员的协调性,增强身体各部分之间、各系统之间的协调配合能力。
希望运动员们能够在训练中重视协调性的训练,提高自己的身体协调性,从而在比赛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协调能力训练ppt课件

7
传导的方向性
• 神经元在生物体内所引起的生理性活动状 态,是从树突接受冲动后传向细胞体,再 传向轴突。在突触处是从轴突的突触小结 传向下一个神经元的树突或细胞体的突触 后膜,不能进行逆向传导
8
兴奋性传递
• 兴奋性突触可使突触后膜产生兴奋性突触 后电位EPSP,进行兴奋性传递
9
反射中枢的抑制
• 突触前抑制 • 突触后抑制
28
协调运动障碍
• 小脑在保持体位,调节和姿势运动有关的 肌肉紧张和随意运动的协调上起着很重要 的作用
29
协调功能障碍分类
• 协调功能障碍又称共济失调
–前庭性共济失调
• 急性的迷路冲动使机体对环境空间的调节暂时地紊乱,同时伴 发眩晕
–感觉性的共济失调
• 深感觉障碍则破坏运动的反馈机理,使病人不能意识到动作中 的肢体的空间位置,也丧失重要的反射冲动
–小脑性共济失调
• 有共济失调的体征,但与视觉无关,不受睁眼与闭眼的影响, 不伴有感觉障碍、位置与震动觉障碍
30
协调功能障碍的表现
• 共济失调病人在空间和时间上对肌收缩的控制障 碍主要表现为
锻炼协调性的九种方法

锻炼协调性的九种方法
1.不习惯动作之各种身体练习
对自身不习惯的动作进行强化练习。
2.反向完成动作
对单一动作的反方向动作进行强化练习。
3.改变已习惯动作速度与节奏
对熟悉动作进行放慢动作及放慢节奏的动作练习。
4.以游戏方式完成复杂动作
以做游戏的方式,放松身体和心态,在轻松环境下完成复杂动作。
5.要求创造性改变完成动作方式
可在原有动作基础上加入个人创造性想法完成相关动作。
6.采不习惯组合动作,使已掌握动作更加复杂化练习
把几个自身不习惯的动作组合到一起连贯完成,使已掌握的单一动作转化成复杂化动作组。
7.改变动作空间范围
在不同的空间范围完成已掌握的各项动作。
8.利用各器械或自然环境做各种较复杂练习
借助各种器械或在其他自然环境下做各种复杂动作的联系。
9.适时用信号或有条件刺激以使运动员做改变动作之各种练习
通过观看信号或者有条件的刺激练习对动作的各种变化。
协调性训练法之频率越是基层越要高,当然,如果是两公尺以上长人,动作仍不协调,频率也要高。
在准备期每星期之频率以二到三次较佳,动作项目最少十项,每项动作最少练习三次到五次。
协调性训练处方之安排,由于它是一种强化训练,所以在准备期与锻练期中,必需打好基础,在调整期与比赛期中,就没有专项的协调性训练。
幼儿园中班身体协调能力训练

幼儿园中班身体协调能力训练1. 简介身体协调能力是指在进行各种动作时,各部分机体之间能够相互配合,达到准确、灵活、有力和优美的要求。
幼儿园中班的孩子正处于身体发育的关键时期,因此身体协调能力的培养对他们的全面发展非常重要。
本文将探讨幼儿园中班如何进行身体协调能力的训练,为他们的健康成长提供有效的指导。
2. 训练目标在幼儿园中班的身体协调能力训练中,应该设定以下目标:•提高孩子的平衡能力,使他们能够稳定站立和行走。
•培养孩子的手眼协调能力,使他们能够准确地控制手部动作。
•增强孩子的空间感知能力,使他们能够正确感知和运用身体在空间中的位置和移动。
•锻炼孩子的肢体协调能力,使他们能够协调地运用身体各部分进行各种活动。
3. 训练方法为了达到上述训练目标,以下是一些适用于幼儿园中班的身体协调能力训练方法:3.1 平衡训练平衡是身体协调能力的基础,可以通过以下方法进行训练:•单脚站立:让孩子尝试单脚站立,并逐渐延长站立时间。
•走平衡木:在操场或室内设置平衡木,让孩子尝试走在上面,提高他们的平衡能力。
•手扶平衡球:给孩子提供手扶平衡球,让他们站在球上保持平衡。
3.2 手眼协调训练手眼协调能力对幼儿的日常生活以及学习有着重要的影响,可以通过以下方法进行训练:•投掷接球:让孩子练习投掷和接球的动作,提高他们的手眼协调能力。
•练习书写:通过画画、描红等活动,锻炼孩子的手部精细动作和手眼协调能力。
•组装积木:让孩子尝试组装各种形状的积木,培养他们的空间感知和手眼协调能力。
3.3 空间感知训练空间感知是孩子在日常活动中必需的能力,可以通过以下方法进行训练:•室内导引游戏:在室内设置不同的导引标志,让孩子按照标志指引进行活动,锻炼他们的空间感知能力。
•空间方位游戏:让孩子找出室内的各个方位,如前后、左右、上下等,加强他们对空间方位的理解。
•室外障碍训练:在室外设置各种障碍物,让孩子穿越和绕过障碍物,提高他们的空间感知和运动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2-10-18
物理疗技术
陈进
21
1.双侧上肢交替运动
(6)两臂伸直外展,前臂旋后,交替拍同侧肩。 (7)双手交替作太极拳云手。 (8)双手置于胸前,左手五个手指指腹相继与右手 相应的手指相触,快速轮替进行。 (9)双手同时用五个手指轮替地敲击桌面,让其发出有节 奏的声音。 (10)用左手握拳敲击右手手掌,然后用右手握拳敲击左手 手掌,交替进行。 (11)双手握拳,轮替用小指、环指、中指、食指指甲部弹 击桌面,让其发出类似马蹄奔马时发出的声音。
2012-10-18
13
物理治疗技术
陈进
13
六、注意事项
⑤操作时切忌过分用力,以免引起兴奋的扩散,因
为兴奋扩散往往会加重不协调运动;
⑥严格掌握运动量,过度疲劳不但影响训练的继续
,而且使运动不协调加重。
⑦协调功能训练不是孤立进行的,要同时进行相应
的肌力训练、平衡功能训练等其他训练。
14
2012-10-18
12
2012-10-18
物理治疗技术
陈进
12
六、注意事项
①训练前,要求患者学会放松,减少紧张或恐惧心 理,如有肌肉痉挛,要先设法缓解; ②密切监控以防意外,但又不能把患者固定过牢, 否则患者不能做出反应; ③一定要让患者有安全感,否则因害怕、紧张而容 易诱发全身痉挛; ④对下肢运动协调功能障碍的患者应特别注意保护 ,防止跌倒;
物理治疗技术
陈进
33
参考书籍
乔志恒、范维铭主编,科 技文献出版社,《物理治 疗学全书》 燕铁斌主编,人民卫生出 版社出版社 《物理治疗 学全书》 纪树荣主编,华夏出版社 ,《运动疗法技术学》
34
2012-10-18
物理治疗技术
陈进
34
参考网站
中国康复医学会 /default.asp 国际物理医学与康复医学学会 / 中华医学会物理医学与康复学分会 /index.php 国际物理医学与康复医学学会教育网站 / 世界PT联盟 美国物理医学与康复学会
3
2012-10-18
物理治疗技术
陈进
3
二、协调功能维持机制
感觉输入
中枢整合 运动控制
4
2012-10-18
物理治疗技术
陈进
4
三、协调能力障碍
协调能力障碍 协调障碍是由于中枢神 经系统相应部位(小脑、基底节、脊髓后 索等)的损伤,导致以笨拙、不平衡以及 不准确为特点的异常运动。
协调功能障碍又称为共济失调(dystaxia)。
5
2012-10-18
物理治疗技术
陈进
5
三、协调能力障碍
协调能力障碍的发生机制 以四肢、躯干失调为主,与
1.小脑病变 2.基底节病变
视觉无关,不伴有感觉障碍、 位置觉振动觉障碍。 肌张力发生改变及随意运动 障碍,表现为震颤、肌张力 过低或过高、不自主运动增 多、随意运动减少等 深感觉障碍,患者不能辨别 肢体位置和运动方向,行走 时需视觉代偿
2012-10-18
8
物理治疗技术
陈进
8
三、协调能力障碍-不随意运动
(1)舞蹈症 (2)手足徐动 (3)偏身投掷症 (4)舞蹈样徐动症
2012-10-18
9
物理治疗技术
陈进
9
三、协调能力障碍-其他
(1)运动徐缓 (2)僵直
10
2012-10-18
物理治疗技术
陈进
10
四、适应证
1.大脑性、小脑性、前庭迷路性和深感觉性协调 运动障碍的患者,以及帕金森病等; 2.上运动神经元疾病及损伤(如脑血管意外、脑 外伤、脊髓损伤及脊髓炎等)引起的偏瘫、截瘫 或四肢瘫痪患者; 3.下运动神经元疾病及损伤(多发性神经炎、脊 髓灰质炎等)引起的运动及协调运动障碍; 4.运动系统伤病的患者。
27
2012-10-18
物理治疗技术
陈进
27
协调与平衡功能训练的区别
●平衡功能训练侧重于身体重心的控制,以粗大动 作、整体动作训练为主;平衡在人的下意识中保 持。
●协调功能训练侧重于动作的灵活性、稳定性和准 确性,以肢体远端关节的精细动作、多关节共同 运动的控制为主,同时强调动作完成过程的质量 ;协调需要高度关注并集中注意力
2012-10-18
物理治疗技术
陈进
26
(四)弗伦克尔训练法(Frenkel法)
坐位: 1.患者用足接近PT手,PT手每次位置要变动 2.下肢抬起放在预先画好的脚印上 3.静坐数分钟 4.两膝并拢,交替站坐 立位: 1.在一直线上前后移动其足 2.沿弯曲的线步行 3.沿平行线步行 4.沿事先画好的脚印步行
3.脊髓后索病变
6
2012-10-18
物理治疗技术
陈进
6
三、协调能力障碍 协调能力障碍的临床表现
1.共济失调 2.不随意运动 3.其他
7
2012-10-18
物理治疗技术
陈进
7
三、协调能力障碍-共济失调
(1)醉酒步态 (2)震颤 (3)轮替运动障碍 (4)辨距不良 (5)肌张力低下 (6)书写障碍 (7)日常生活活动受 限
康复评定
平衡功能评定 Fugl-meyer平衡评价法评分7分, 不能保持独立静态坐位和立位。
协调功能评定
左侧指鼻试验、指指试验、划线
试验及跟膝胫试验均(+)
物理治疗技术
陈进
32
案例分析
康复近期目标及远期目标 2周达到坐位平衡1级 ,3个月达到坐位平衡2级,平衡杠内站立平衡1 级。
请您制定本患者平衡及协调能力的康复治疗原则 及具体训练方法和注意事项。 请您预测本患者的康复结局。
第三章 协调能力的训练
康复治疗技术专业 陈进
内容要点
1.掌握协调功能障碍的分类及临床表现;
2.掌握协调功能训练方法;
3.熟悉协调训练的适应证和禁忌证; 4.了解协调能力障碍的发生机制。
2
2012-10-18
物理治疗技术
陈进
2
一、定义
协调能力( coordination ) 是人体自我调 节,完成平滑、准确且有控制的随意运动 的一种能力。判断运动完成的质量应包括 按照一定的方向和节奏,采用适当的力量 和速度,达到准确的目标等几个方面。
35
2012-10-18
物理治疗技术
陈进
35
物理治疗技术
陈进
29
案例分析
发病当天头颅MRI提示:左侧小脑左侧及蚓部出 血,第四脑室轻度受压,出血量约10ml。就诊 当天头颅CT提示:小脑出血吸收期,第四脑室轻 度受压。
物理治疗技术
陈进
30
案例分析
诊 断
小脑出血(左侧及蚓部),左侧肢体共济失调 高血压病3级
物理治疗技术
陈进
31
案例分析
陈进
18
十、临床应用
(一)肢体协调性训练
(二)全身协调性训练
(三)定位、方向性运动 (四)弗伦克尔训练法
19
2012-10-18
物理治疗技术
陈进
19
(一)肢体协调性训练
1.双侧上肢交替运动 2.双侧下肢交替运动
20
2012-10-18
物理治疗技术
陈进
20
1.双侧上肢交替运动
(1)双上肢交替上举活动:右左臂交替上举,要求高过头 顶,并尽量伸直,速度可逐渐加快。 (2)双侧交替屈肘:双臂向前平举(肩屈曲90°)、前臂 旋后,左右交替屈肘拍肩、伸肘,速度可逐渐加快。 (3)交替摸肩上举:左侧屈肘(鹰嘴尖朝下),手摸同侧 肩,然后上举,左右交替进行,速度可逐渐加快。 (4)两臂向前平举,左右前臂交替旋前、旋后,快速进行 。 (5)掌心掌背拍手:双手置于胸前,掌心相对互击,然后 双手手背相击,交替进行。
28
2012-10-18
物理治疗技术
陈进
28
案例分析
患者62岁、男性,因情绪激动,突发眩晕、频繁 呕吐、剧烈后枕部疼痛2周就诊。目前仍感轻度 头晕、头疼、既往有高血压病史20年。查体: BP:180/95mmHg,神清、语利,脑神经未 见异常,无项强,坐位平衡0级,站立平衡0级。 左侧指鼻试验及跟膝胫试验(+),四肢肌力肌 张力正常,病理征(-)。
11
2012-10-18
物理治疗技术
陈进
11
五、禁忌证
1.疾病的急性期或亚急性期; 2.有急性炎症存在,发热在38℃以上、白细胞计 数明显增高; 3.有心功能不全或失代偿、严重的心律失常、安 静时脉搏超过100次/分钟以上、舒张期血压超 过16kPa或收缩期血压低于13.3kPa以及伴有 自觉症状的心肌病变发作后2周以内者; 4.全身状况较差、功能失代偿; 5.外伤后有明显的急性期症状、骨折愈合尚不充 分或手术后未拆线; 6.有剧烈伤痛的患者等。
24
2012-10-18
物理治疗技术
陈进
24
(三)定位、方向性运动
1、走迷宫
2、木钉板训练
3、触摸治疗师伸出的手指 4、接住抛来的软球 5、在纸上画圆圈
25
2012-10-18
物理治疗技术
陈进
25
(四)弗伦克尔训练法(Frenkel法)
主要是针对本体感觉消失所致的步态失调进行训 练。卧、坐、立、行4种姿势。要点:训练时让 患者集中注意力,学会用视觉代替本体感觉。 仰卧位:1.屈伸一侧下肢:屈膝位,足跟滑动至伸 直。 2.外展内收髋关节:屈膝,足跟不动。 3.外展内收髋关节:髋、膝伸直,下肢滑 动 4.屈伸髋关节、膝关节:足跟抬起 5.足跟放在对侧膝部,沿胫骨向足侧滑动 6.双下肢同时/交替屈伸: 7.一侧下肢屈伸,对侧外展、内收。 26
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