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设备的安全设计(正式版)
机械设备需要具备的安全措施正式版

机械设备需要具备的安全措施正式版机械设备的安全措施是为了保障人身安全和设备的正常运行,对于使用机械设备的人员来说,遵守和执行这些安全措施是非常重要的。
下面是机械设备需要具备的一些安全措施的详细说明(正式版,超过1200字):1.安全防护装置:机械设备应根据具体的功能和工作环境要求,配备安全防护装置。
安全防护装置包括护罩、护盖、护栏等,用以隔离人员与机械设备的直接接触,防止伤害事故的发生。
2.急停装置:机械设备应配备急停装置,用于紧急情况下迅速切断机械的电源或压力源,以停止机械运行,保障人员的安全。
急停装置应设置在易于操作的位置,并进行定期检测和维护,确保其可靠性和灵敏性。
3.安全警示标志和标识:机械设备上应设置明确的安全警示标志和标识。
这些标志和标识应包括警示语、图形和颜色,提醒人员注意机械设备的运行状态,防止操作不当引发事故。
4.设备稳定性:机械设备应设计和安装稳定的支撑结构,以确保设备在运行过程中不会因外力或振动而倾倒或脱离原位,造成人员伤害。
5.合理的工作空间和通道设计:机械设备的工作空间和通道应设计合理,确保操作人员有足够的空间进行操作和维护,并保证设备的良好通风和照明条件,避免意外事故的发生。
6.定期维护和检修:机械设备应定期进行维护和检修,保持设备的正常运行状态。
在维护和检修过程中,应按照相关的规定和程序进行操作,防止人员受伤。
7.操作员培训:所有使用机械设备的操作员应接受相关的培训,熟悉设备的工作原理和操作要求,并学会正确使用和维护机械设备。
培训内容应包括安全操作规程、应急措施和事故处理等,提高操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和应对能力。
8.安全警报系统:机械设备应配备安全警报系统,用于在紧急情况下发出警报信号,并及时通知人员采取适当的措施,避免事故的发生。
9.安全定额和规范:机械设备的安全性能应符合相关国家标准和行业规范的要求。
在设备的设计、制造和使用过程中,应严格遵守这些安全定额和规范,确保设备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项目主要施工机械安全管理措施正式版

项目主要施工机械安全管理措施正式版随着工地施工的规模不断扩大和技术的不断更新,施工过程中使用了越来越多的机械设备。
然而,机械设备的使用不当很容易引发安全事故,给工人和工地带来严重威胁。
为了提高施工机械的安全管理水平,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制定一套可行的机械设备安全管理措施是非常必要的。
一、机械设备选择与采购阶段的安全管理措施1.选择具备正规资质和合格证书的机械设备供应商,确保购买设备的质量和性能可靠。
2.根据项目需要,合理选择机械设备,不使用违规、损坏或老化的设备。
3.针对项目特点,对机械设备性能和安全使用要求进行技术评估,确保设备符合安全标准,并能满足施工需求。
4.购买设备时要注意设备的维护和保养情况,避免购买需要大量投入才能正常使用和维护的设备。
二、机械设备进场安装调试阶段的安全管理措施1.严格按照设备的安装、调试和操作手册进行操作,确保设备安装顺利、操作正常。
2.设备的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业培训,具备相关操作证书,熟悉设备的性能和操作规程。
3.在设备使用前,对设备进行周全的检查和试运行,确保设备的良好状态和安全性能。
三、机械设备使用阶段的安全管理措施1.严格遵守设备的使用规程,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安全性能。
2.定期对设备进行维修、保养和检查,确保设备的可靠性。
3.操作人员必须穿戴好安全防护用品,并按照操作规程正确使用设备。
4.禁止非专业操作人员接触和使用机械设备,以防发生意外事故。
四、机械设备退场阶段的安全管理措施1.在设备退场之前,进行全面检查,确保设备安全完好。
2.做好设备的报废、退库和销毁工作,防止被不法分子盗取或利用。
3.退场的设备进行全面记录和归档,以备后续跟踪和管理。
五、机械设备安全培训和管理措施1.对操作人员进行定期的安全培训,提高其机械设备安全管理意识和操作技能。
2.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安全教育,加强操作人员对机械设备安全管理的重要性和违规行为的危害性的认识。
3.设立专门机构,建立机械设备安全管理制度,明确责任,监督执行情况。
机电设备检修安全技术措施正式版

机电设备检修安全技术措施正式版1.检修前的准备工作:1)确认机电设备的停电情况,切断电源,并在开关箱等明显地方进行明确标识,防止误操作;2)制定详细的工作计划,明确检修范围和具体工作内容;3)检查和整理所需工具、设备,确保完整和正常使用;4)设备周围进行必要的隔离和警示标识,保证安全区域;5)熟悉设备的使用说明书和安全技术规范,了解设备工作原理和可能存在的风险。
2.个人防护措施:1)佩戴符合国家标准的劳保用品,如安全帽、防护手套、防护眼镜、防护鞋等;2)根据工作环境和具体需求,佩戴耳塞、防护面屏、防护服等;3)禁止穿戴过长或易被机械设备绊倒的衣物;4)严禁戴手表、项链、手镯等可能引起危险的饰品;5)远离开关箱和电源等高电压区域,确保个人安全;6)在工作时保持集中,不进行无关的交谈和嬉戏,以保证安全检修。
3.设备检修的具体操作:1)严禁在设备检修过程中擅自开动设备,必须由专业人员操作;2)在检修前应先观察设备外部是否有异常,如漏电、短路等,并保持设备的清洁;3)在检修过程中,应禁止将手放入设备内部操作,必须采用工具;4)若需要进行设备内部检修,必须先切断电源并将电容器电量放空,然后采取必要的安全防护措施;5)在检修高空设备时,必须使用安全绳、安全带等防护设备,并严格遵守操作规程;6)遇到不确定的设备问题或安全隐患,应立即停止检修,并向上级报告。
4.设备检修后的安全措施:1)完成设备检修后,应及时清理工作现场,恢复正常运行状态;2)确认设备工作正常后,方可恢复供电;3)检查常用工具和设备是否按照规定归位,并及时修理维护;4)将检修过程中发现的设备问题或隐患进行整理报告,供参考;5)检修结束后,工作人员应进行自我评估,总结经验,发现问题并及时改正。
5.其他安全注意事项:1)定期进行设备维护和保养,及时更换老化的零部件;2)在设备周围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识,提醒他人注意;3)组织专业人员定期进行设备安全检查,及时发现和解决潜在安全问题;4)不擅自对设备进行改动和加装,必须经过正规程序和专业评估;5)在设备使用过程中注意保持设备的良好状态,防止因设备老化或磨损导致的事故。
机械设备基本安全事项范本

机械设备基本安全事项范本一、操作前检查1. 在操作机械设备之前,务必进行设备的全面检查,确保设备完好无损。
2. 检查设备是否有松动、损坏或异响等异常情况。
3. 检查电源线是否连接稳固,电压是否符合设备要求。
二、保持操作场所整洁1. 在操作机械设备时,务必保持操作场所整洁,避免杂物堆放或者地面有滑倒或障碍物而导致意外发生。
2. 所有不需要的工具和材料都应该及时清理,保持操作区域的干净整洁。
三、使用个人防护设备1. 在操作机械设备时,必须佩戴必要的个人防护设备,如安全帽、护目镜、耳塞、手套等。
2. 用户应按照设备所需的个人防护设备的要求正确佩戴。
四、正确使用机械设备1. 用户应严格按照设备使用说明书和操作规程正确操作机械设备。
2. 不得超负荷使用机械设备,避免损坏设备或发生意外。
3. 禁止在设备运行时进行维修或调整,应停机后再进行操作。
五、设备维护保养1. 定期对机械设备进行维护保养,确保设备正常运行和安全使用。
2. 维修和保养工作应交给专业人员进行,禁止未经授权人员私自拆卸或进行修理。
六、设备停机时的事项1. 在机械设备停机前,应先切断电源,避免误操作或意外启动。
2. 停机后应清理设备上的工作台面或操作区域中存在的材料和工具等,保持整洁。
七、应急措施1. 在发生突发情况时,应立即停止使用机械设备,切断电源,并通知相关人员。
2. 使用灭火器灭火时,应注意使用正确的灭火方法,确保自身安全。
八、培训和教育1. 使用机械设备的人员应接受相关的培训和教育,了解机械设备的基本知识和操作方法。
2. 确保操作人员具备相关的操作技能和安全意识,减少人为操作错误带来的风险。
九、安全警示标志1. 在机械设备的使用环节,应设置安全警示标志,提醒人员注意安全事项。
2. 安全警示标志应清晰可见,以便人员迅速了解和遵守相关安全规定。
十、定期检查和审查1. 对机械设备应进行定期的检查和审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确保设备安全可靠。
2. 检查和审查应由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确保设备符合安全使用要求。
(完整版)设备安全操作规程(全部)

设备安全技术操作规程(总则)一、机械设备安全技术操作规程1.机械设备是企业完成施工生产的重要物质基础,必须做到“安全生产,人人有责”。
2.严禁违章指挥及操作,违反劳动纪律等不安全行为。
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使机械设备达到安全、优质、高效、低耗地运行。
3.机械设备操作人员必须认真学习安全操作规程,待完全熟悉规程后方可操作机械设备。
4.机械操作人员必须熟悉其操作机械的构造、原理、性能及安全技术要求,做到会使用、会保养、会检查、会排除故障。
并经培训考核取得操作证后,方可操作机械。
5.机械操作人员必须严格遵守机械设备的有关保养规定、认真、及时地做好各级保养,使机械经常处于完好状态。
6.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认真填写记录,做到清楚、准确、完整,并做好例保“十字作业”。
7.操作人员必须身体健康,凡患病、酒后及其他原因不能正常工作的人员,不允许操作机械,非机械操作人员不得操作机械,操作人员只能操作指定的机械设备。
8.机械设备不得带病作业,严禁在机械运行中进行维护、保养工作。
发现问题立即停机,待故障排除后方可继续使用。
9.机械操作人员必须穿戴符合规定的劳动防护用品,不得穿拖鞋及高跟鞋,女工应戴工作帽,长发应束紧不得外露。
10.认真做好设备的防火、防盗、防冻、防滑为中心的四防工作。
11.设备的各种安全防护装置,照明、信号、监测仪表,警戒标记,不得随意拆除或移作它用。
12.机械集中存放及修理场所,应有防火设施。
13.机械设备使用的油料必须符合说明书的规定。
二、电器设备安全技术操作规程1.电器设备维修前必须切断电源并由专业技术维修人员进行。
2.电源电压必须与电器设备额定电压相同。
所有保险丝必须符合规定,严禁用其他金属丝代替。
3.电机驱动的机械设备在运行中移动时,应由穿戴绝缘手套和绝缘鞋的人移动电缆,防止电缆擦伤。
如无专人负责电缆时,应由操作人员负责照顾。
4.电器装置跳闸时应查明原因,排除故障后再合闸,不得强行合闸。
5.每周对所有配电箱内的漏电开关进行检查二次。
施工机械安全专项方案正式版

In the schedule of the activity, the time and the progress of the completion of the project content are described in detail to make the progress consistent with the plan.施工机械安全专项方案正式版施工机械安全专项方案正式版下载提示:此解决方案资料适用于工作或活动的进度安排中,详细说明各阶段的时间和项目内容完成的进度,而完成上述需要实施方案的人员对整体有全方位的认识和评估能力,尽力让实施的时间进度与方案所计划的时间吻合。
文档可以直接使用,也可根据实际需要修订后使用。
一、编制依据1、国家、行业及地方有关安全生产、文明施工的标准、规范、规定2、泉水人家二期B区1标段工程有关文件和施工图纸3、本公司有关安全文明规定4、本公司的同类施工方法及施工验收主要参照《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99《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88《施工现场平面图》《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范》JGJ33-2001号《龙门架及井架物料提升机安全技术规范》JGJ88-92二、工程概况1、工程名称:泉水人家二期B区1标段新居工程2、建设单位:成都金信源建设投资有限公司3、设计单位:成都市建筑设计研究院4、监理单位:四川振川工程管理咨询有限公司5、施工单位:四川新干线建设有限公司6、泉水人家二期B区1标段工程位于金牛区泉水村,建筑面积58582㎡,建筑层数:5#、8#、9#为16+1层,地下1层,结构类型均为框架剪力墙结构,基础采用柱独立基础、筏板基础。
三、施工现场机械安全管理规定1、建筑安装企业及附属的工业生产和维修单位的机械应按其技术性能的要求正确使用,缺少安全装置或安全装置已失效的设备不得使用。
2、严禁拆除机械设备上的自动控制机构、力矩限位器等安全装置及监测、指示、仪表、警报器等自动报警、信号装置。
机械设备主要结构安全要求正式版

Guide operators to deal with the process of things, and require them to be familiar with the details of safety technology and be able to complete things after special training.机械设备主要结构安全要求正式版机械设备主要结构安全要求正式版下载提示:此操作规程资料适用于指导操作人员处理某件事情的流程和主要的行动方向,并要求参加施工的人员,熟知本工种的安全技术细节和经过专门训练,合格的情况下完成列表中的每个操作事项。
文档可以直接使用,也可根据实际需要修订后使用。
一、外形机械设备的外形结构应尽量平整光滑,避免尖锐角和棱。
二、运动部件1.凡易造成伤害事故的运动部件均应封闭或屏蔽,或采取其他避免操作人员接触的防护措施。
2.为避免挤压伤害,直线运动部件之间或直线运动部件与静止部件包括墙、柱之间的距离,必须符合GBl2265—90《机械防护安全距离》有关条款的规定。
机械设计应保证身体不该通过的部件身体不能通过。
3.机械设备必须对可能因超负荷发生损坏的部件设置超负荷保险装置。
4.机械设备根据需要应设置可靠的限位装置。
5.高速旋转的运动部件应进行必要的静平衡或动平衡试验。
6.有惯性撞击的运动部件必须采取可靠的缓冲措施,防止因惯性而造成的伤害事故。
7.以操作人员所站立平面为基准,凡高度在2m以内的各种传动装置必须设防护装置,高度在2m以上的物料输送装置和皮带传动装置应设防护装置。
三、加工区(工作区)1.指被加工工件放置在机器加工的区域,凡加工区易发生伤害事故的设备,应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
2.防护措施应保证设备在工作状态下防止操作人员的身体任何部分进入危险区,或进入危险区时保证设备不能运转(行)或作紧急制动。
3.机械设备应单独或同时采用下列防护措施:(1)完全固定、半固定密封罩。
机械加工设备的一般安全要求模版

机械加工设备的一般安全要求模版1. 设备外观和标识a. 设备应具备鲜明的外观标识,包括设备名称和警示标识。
b. 所有标识应清晰可见,不易褪色或磨损。
c. 设备表面应光滑平整,无锐利边角或突出物。
2. 电气系统安全要求a. 设备的电气系统应符合国家标准和相关规定。
b. 所有电气设备和元件应具备电气绝缘和过载保护功能。
c. 所有电气线路和接线点应可靠,并配备过流保护器。
3. 机械运动部件安全要求a. 所有机械运动部件应安装防护罩或护板,以防止人员误触或危险物体靠近。
b. 所有机械运动部件的转速应符合安全标准,并配备紧急停止装置。
c. 若机械运动部件有可能产生高温或高压,应设置相应的冷却系统或防护装置。
4. 操作要求安全要求a. 操作者应接受相关培训,了解设备的安全操作规程,并具备相关证书或执照。
b. 操作者应使用个人防护装备,包括护目镜、手套、耳罩等。
c. 操作者在操作前应检查设备的工作状态和安全装置是否完好。
5. 维护和保养安全要求a. 维护和保养人员应具备相关技能和知识,能够正确操作维护设备并识别潜在的安全隐患。
b. 维护和保养人员在进行维护和保养操作前,应切断设备的电源,并确保设备处于安全状态。
c. 维护和保养过程中,应使用适当的工具和设备,并遵守相关操作规程。
6. 废料和废液处理安全要求a. 废料和废液应及时收集和处理,并符合相关环境保护法规和标准。
b. 废料和废液的存储和处理区域应标明警示标识,并定期清理和检查。
7. 紧急情况处置安全要求a. 设备应配备紧急停止装置和应急照明设备,以确保在紧急情况下的及时停止和疏散。
b. 建立紧急情况处理预案,并进行定期演练和培训。
8. 使用场所和环境安全要求a. 设备应安装在稳固的基础上,并符合相关建筑和安全规范。
b. 使用场所应配备防火设施和通风系统,确保良好的工作环境。
c. 使用场所应保持干燥、整洁,并定期清理和消毒。
9. 设备日常检查安全要求a. 设备的日常检查应涵盖机械、电气、液压系统等方面,以及防护装置和安全装置的功能性检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件编号:TP-AR-L6709In Terms Of Organization Management, It Is Necessary To Form A Certain Guiding And Planning Executable Plan, So As To Help Decision-Makers To Carry Out Better Production And Management From Multiple Perspectives.(示范文本)编订:_______________审核:_______________单位:_______________机械设备的安全设计(正式版)机械设备的安全设计(正式版)使用注意:该安全管理资料可用在组织/机构/单位管理上,形成一定的具有指导性,规划性的可执行计划,从而实现多角度地帮助决策人员进行更好的生产与管理。
材料内容可根据实际情况作相应修改,请在使用时认真阅读。
为了保证安全生产,必须根据对机械设备的安全要求,进行安全设计。
在设计阶段采取本质安全的技术措施。
本质安全是指一般水平的操作者在判断错误和误操作的情况下,生产系统和设备仍能保证安全。
一、设备安全设计的主要内容1.设备本质安全的意义“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体现在当安全和生产发生矛盾时,安全是第一位的。
所有机械设备必须符合安全使用要求,在设备的使用寿命期内保证操作者的安全。
应该要求操作者正确操作,但是把希望完全寄托在操作者的正确操作是危险的,必须使设备本身达到本质安全。
在设计阶段必须考虑各种因素。
经过综合分析,正确处理设备性能、产量、效率、可靠性、实用性、先进性、使用寿命、经济性和安全性之间的关系。
其中安全性是必须首先考虑的。
不安全的设计会导致不必要的伤害和事故。
最好的办法是采纳使用单位包括操作者的建议,不断改进设计,提高设备的安全性。
安全设计的目标是产品100%达到质量要求,具有100%可靠性和100%的操作维修安全性。
本质安全的设备具有高度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可以杜绝或减少伤亡事故,减少设备故障,从而提高设备利用率,实现安全生产。
2.设备本质安全的指导思想根据生产设备安全设计的基本要求和制定安全技术措施的基本原则,为了实现设备的本质安全,可以从三方面入手:(1)设计阶段。
采用技术措施来消除危险,使人不可能接触或接近危险区,如在设计中对齿轮采用远距离润滑或自动润滑,即可避免因加润滑油而接近危险区;将危险区安全封闭;采用安全装置;实现机械化和自动化等;这些都是设计阶段应该解决的。
(2)操作阶段。
建立有计划的维护保养和预防性维修制度;采用故障诊断技术,对运行中的设备进行状态监测;避免或及早发现设备故障;对安全装置进行定期检查,保证安全装置始终处于可靠和待用状态;提供必要的个人防护用品等。
(3)管理措施。
指导机械的安全使用,向用户及操作人员提供有关设备危险性的资料、安全操作规程、维修安全手册等技术文件;加强对操作人员的教育和培训,提高工人发现危险和处理紧急情况的能力。
上述三方面中,设计阶段所应采取的措施是主要的。
后两方面的措施只是补充。
二、本质安全的主要措施。
1.本质安全的目的本质安全是指操作失误时,设备能自动保证安全;当设备出现故障时,能自动发现并自动排除,能确保人身和设备安全。
为使设备达到本质而进行的研究、设计、改造和采取各种措施的最佳组合,都称为本质安全化。
本质安全化的目的是: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特别是安全科学的成就,从根本上消除能形成事故的主要条件;如果暂时达不到时,则采取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相对安全措施,形成最佳组合的安全体系,达到最大限度的安全。
同时尽可能采取完善的防护措施,增强人体对各种危害的抵抗能力。
本质安全化强调先进技术手段和物质条件在保障安全生产中的重要作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设备本质安全化程度也会不断提高。
不会停留在现有的水平上。
2.本质安全化的主要内容设备的本质安全措施可以通过设备本身和控制器的安全设计来实现。
(1)本质安全化的基本思路。
①从根本上消除发生事故的条件。
这是最理想的措施。
许多机械事故是由于人体接触了危险点,如果将危险操作采用自动控制,用专用工具代替人手操作,实现机械化等都是保证人身安全的有效措施。
②设备能自动防止操作失误和设备故障。
操作失误是操作人员违反操作规程的行为,设备故障是设备或其零、部件的功能受到损伤或破坏,以致不能正常运转而使其技术性能下降甚至完全丧失。
这些现象在生产中是难以完全避免的。
因此设备应有自动防范措施,以避免发生事故。
这些措施应能达到:即使操作失误,也不会导致设备发生事故;即使出现故障,应能自动排除,切换或安全停机;当设备发生故障时,不论操作人员是否发现,设备应能自动报警,并作出应急反应,更理想的是还能显示设备发生故障的部位。
(2)常用的措施。
⑴采用机械化、自动化和遥控技术。
这是消除危险因素和人接触最佳方案。
机械的可靠性一般比人的可靠性高,人易受生理、心理以及外界因素的影响,一般认为的人失误率在1%以上。
设计优良的机械,其故障率至少在0.1%以下,使用可靠性高的零、部件,机械的故障率可达到0.01%。
采用机械化、自动化和遥控技术代替人的手工操作,是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劳动强度,减少设备故障率,防止错误操作,保证操作者安全和设备安全最有效的措施。
尤其适用于危险作业和在恶劣的作业环境中代替人进行操作。
⑵采用可靠性设计,提高机械设备的可靠性。
⑶采用安全防护装置。
当无法消除危险因素时,采用安全防护装置隔离危险因素是最常用的技术措施。
带有联锁装置的防护罩是最好的本质安全措施。
⑷安装保险装置,保险装置又叫故障保险装置。
这种装置的作用与安全防护装置稍有不同。
它能在设备产生超压、超温、超速、超载、超位等危险因素时,进行自动控制并消除或减弱上述危险。
安全阀、单向阀、超载保护装置、限速器、限位开关、爆破片、熔断器、保险丝、力矩限制器、极限位置限制器等都是常用的保险装置。
⑸采用自监测、报警和处理系统。
利用现代化仪器仪表对运行中的设备状态参数进行在线监测和故障诊断。
当出现异常现象时,能自动报警,发出声、光报警信号,并且动作出应急反应,如自动停机、自动切换到备用设备等。
⑹采用冗余技术。
冗余技术是可靠性设计常采用的一种技术,即在设计中增加冗余元件或冗余(备用)设备,平时只用其中一个,当发生事故时,冗余设备或冗余元件能自动切换。
⑺采用传感技术在危险区设置光电式、感应式、压力传感式传感器,当人进入危险区,可立即停机,终止危险运动。
⑻安装紧急停车开关。
⑼向操作者提供机械关键安全功能是否正常(设备的自检功能)的信息。
⑽设计程序联锁开关。
设计对出现错误指令时,禁止启动的操纵器。
这些关键程序只有在正常操作指令下才能启动机械。
⑾配备使操作者容易观察的,能显示设备运行状态和故障的显示器。
⑿采用多重安全保障措施。
对于危险性大的作业,要求设备运行绝对安全可靠。
为了防止出现故障和发生误操作,应采用双重或多重安全保障措施,使设备运行万无一失。
二、可靠性设计1.可靠性技术和可靠性设计设备在规定的时期内,在规定的条件下,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称为设备的可靠性。
可靠性技术已成为提高使用寿命、减少设备故障、实现安全生产的重要手段。
可靠性技术和安全技术有密切的关系,但两者又不完全相同。
许多可靠性技术采用的方法已被安全技术所采用,许多基本概念也用到安全技术和安全管理上。
安全技术所用到的事故树分析(FTA)就是沿用可靠性工程的故障树分析方法。
故障模式影响分析(FMEA)和故障模式影响及危害度分析(FMECA)也是可靠性工程的重要方法。
安全技术措施有许多也是可靠性技术常用到的措施。
因此,可以说安全技术的基础是可靠性技术。
但是可靠性技术不能完全代替安全技术。
可靠性技术只能解决物质条件的安全,安全技术还要解决操作设备的人的安全。
当然如果没有可靠性技术提供物质保证,安全技术也是无能为力的。
设备的本质安全在很大程度上要依靠可靠性技术。
可靠性设计是设备安全设计的重要内容。
任何设备都必须具备一定的工作性能,要求使用方便、容易维修、经久耐用。
在设计时,应该综合考虑下列因素:(1)经济性、设备用途和使用条件;(2)设备设计的复杂性和成熟程度;(3)设备制造时的复杂性和难度;(4)设备结构上不出现故障,即“结构可靠性”高;(5)精度满足使用要求,即“使用可靠性高”;(6)在规定条件下和规定时间内,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高,即设备的可靠性高。
这个时期的使用寿命(无故障工作时间),在可靠性工程中称为“保险期”,要求使用寿命长;(7)设备有效性高,即故障率低;(8)维修性高,出了故障能很快发现并容易排除故障;(9)对设备安全性的要求。
后6个因素都与设备的可靠性有关。
2.可靠性设计的基本知识(1)可靠性设计的意义。
可行性设计是可靠性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里只介绍与机械安全有关的基本知识,以便设备管理人员、安全工作人员能运用所介绍的知识在工作中正确地处理下列问题:①比较和选择可靠性高的设备;②对设备故障进行记录、分析,研究故障机理,随时将故障资料反馈给设备设计、制造单位,以便改进设计和提高制造质量,从而提高设备的可靠性;③针对现有设备在运行中暴露出来的不安全因素,在现有设备上设计一些简单易行、可靠的安全装置,以确保设备的安全运行;④指导制订提高可靠性、维修性的方案。
(2)可靠度和故障率。
①可靠性和可靠度。
可靠性是评价设备在使用寿命期内可信赖程度的指标。
是指设备在规定条件下、规定时间内,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
而设备在规定条件下和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规定功能的概率为可靠度。
可以用可靠度对设备的可靠性进行具体的试验、测量和比较,也就是可以对可靠性进行定量的测定和衡量,并加以表示。
a可靠度研究的对象可靠度研究的对象可以是一个系统、一台设备或其中一个零件。
设备是由千百个零件组成的,如果其中一个零件出现故障,有可能使整个设备出现故障;因此研究设备可靠度要从研究零件入手。
b规定的条件包括设备所处的作业环境、使用条件和维修条件。
作业环境:温度、湿度、压力、振动、冲击、粉尘、日晒、雨淋等;使用条件:负荷大小和性质,操作人员的技术水平等;c规定的时间随着设备使用时间的延长、零部件的磨损、材料的腐蚀老化而使性能下降,可靠性也将下降,因此可靠性是时间的函数。
使用时间不同的设备,其可靠性是不能等价比较的。
规定的时间一般应以能达到以最少修理费用和停工损失来确定,如机床一般选定为两次计划修理之间的时间(无故障工作时间)d规定的功能指既有明确的功能指标,如功率、流量、速度等,又有明确的失效(出现故障、不能正常工作)界限,如设备质量下降到制造时质量的百分之几就应报废等。
②故障和故障率。
故障表示设备处于不正常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