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分裂症临床路径表单
精神分裂症临床路径

精神分裂症临床路径在治疗精神分裂症的过程中,药物治疗是首要的选择。
主要以抗精神病药物为主,并在必要时结合改良电抽搐治疗、物理治疗、心理治疗以及社会功能康复训练。
治疗方案的选择和使用时机应该根据《精神分裂症防治指南》的建议进行。
八、标准住院日和路径标准:标准住院日为21-42天。
进入路径标准需要符合九、入院前的检查和评估项目:在入院前的1-3天,需要进行病史采集、体格检查、精神检查以及辅助检查。
辅助检查包括血常规、尿常规、血钾钠氯钙测定、血糖、血脂、肝肾功能、传染性疾病筛查等。
必要时还需要进行脑电图、心电图、肝胆脾肾彩超、胸透等检查。
治疗前评估包括PANSS、TESS、心理评估、营养测评以及个性特征和智能等方面的评估。
以上是精神分裂症(急性期)的临床路径,希望对患者和医护人员有所帮助。
根据《中国精神疾病防治指南》(___编著,___,2010年5月第1版),治疗精神分裂症应遵循单一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的原则,除难治性病例外禁止合并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抗精神病药物。
优先选用第二代(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氯氮平和硫利哒嗪为二线用药。
治疗方案应根据患者的病情特点和经济承受能力,遵循个体化的原则。
出院标准为精神病性症状缓解、无攻击暴力等行为和无严重药物不良反应。
出现精神症状无缓解、严重不良反应和严重躯体疾病等情况需进行相关治疗,否则会导致住院时间延长和费用增加。
家属要求出院也可导致自动终止治疗。
精神分裂症的临床路径表包括了初步的病情评估、制定诊治方案、开检查单、完成病历书写、长期医嘱和临时医嘱等步骤。
其中,精神病护理和一级护理、饮食、住院诊查、抗精神病药物监测、行为观察与治疗等是长期医嘱中的重要内容。
临时医嘱则根据需要进行复查有关检查和对症处理。
上级医师查房和评估辅助检查的结果,明确诊断和病情评估,根据患者病情调整治疗方案,观察药物不良反应和书写病程记录也是治疗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请注意,本文无法确定原始文章的具体内容和意图,因此只能根据语言和格式进行修改。
精神分裂症临床路径表单

□根据患者病情、检查结果等确定或修正治疗方案
□确定是否需要MECT
□主诊医师查房,书写相应记录,查房前记录相关检查结果及分析
□必要时修正诊断及治疗方案
□对异常的检查结果及时告知家属并处理
重点医嘱
长期医嘱:
□精神病护理一级
□饮食
□选择心理行为治疗
□选择量表测定
□抗精神病药治疗检测
或
□退出临床路径
□根据患者病情,检查结果等调整治疗方案
□办理出院手续
□向患者及家属介绍出院后注意事项
或
□退出临床路径
重点医嘱
出院医嘱:
□出院带药
□定期复诊
或长期医嘱:
□抗精神病药口服
□(必要时)换药,合并用其他抗精神病药
临时医嘱:
□血常规(氯氮平每周一次)
□相关生化检查
□心电图
□甲状腺功能
□性激素
□脑电图
□无□有,原因:
1、
2、
□无□有,原因:
1、
2、
护士签名
医生签名
时间
住院第4-6周
住院第6-8周
住院第8-12周
主要治疗工作
□根据患者病情,检查结果等调整治疗方案
□办理出院手续
□向患者及家属介绍出院后注意事项
或
□退出临床路径
□根据患者病情,检查结果等调整治疗方案
□办理出院手续
□向患者及家属介绍出院后注意事项
□口服药物(注射药物)
临时医嘱:
□血常规
□尿常规,大便常规
□血生化全套
□肝功全套
□甲状腺功能
□性激素
□脑电图
□彩色B超
□心电图
精神分裂症、持久地妄想性障碍、分裂情感性障碍临床路径

实用标准文案精神分裂症、持久的妄想性障碍、分裂情感性障碍临床路径(2012年版)一、精神分裂症等精神病性障碍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精神分裂症(ICD-10:F20)、持久的妄想性障碍(ICD-10:F22)、分裂情感性障碍(ICD-10:F25)(二)诊断依据。
根据《国际精神与行为障碍分类第10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1.起病突然或缓渐,以阳性症状或/和阴性症状为主要症状群,或者同时存在情感症状。
2.病程至少1个月。
3.社会功能明显受损。
4.无器质性疾病的证据。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精神病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精神分裂症防治指南》(中华医学会编著)。
1.进行系统的病史、治疗史采集及精神检查,制定治疗策略。
2.抗精神病药物治疗。
3.对伴有兴奋、冲动、自伤、伤人、外逃、自杀观念和行为木僵、拒食等症状的患者,为迅速控制病情,可单独采用或合并以下治疗方法:改良的快速神经阻滞剂化疗法(氟哌啶醇短期肌内注射疗法),联合苯二氮卓类药物治疗(肌肉注射或口服氯硝西泮、地西泮、劳拉西泮、阿普唑仑等药物);电抽搐治疗(ECT)。
4.必要时联合使用心理治疗和康复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56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精神分裂症(ICD-10:F20)、持久的妄想性障碍(ICD-10:F22)、分裂情感性障碍(ICD-10:F25)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合并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住院后的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2)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血糖、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等);(3)胸片、心电图、脑电图;(4)心理测查: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攻击风险因素评估量表、自杀风险因素评估量表、治疗中需处理的不良反应量表(TESS)、护士用住院病人观察量表(NOSIE)、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
精神分裂症临床路径

精神分裂症临床路径一、精神分裂症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精神分裂症(ICD10:F20/F20.0~20.3),且为急性发作期,排除慢性退缩病人。
(二)诊断依据根据《精神病学第5版》(沈渔邨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国际疾病和相关健康问题分类(第十版)》精神与行为障碍分类相关指南(世界卫生组织,1990年)等相关指南。
1、常见症状:(1)思维鸣响,思维插入或思维被撤走以及思维广播;(2)明确涉及躯体或四肢运动,或特殊思维、行动或感觉的被影响、被控制或被动妄想;妄想性知觉;(3)对病人的行为进行跟踪性评论,或彼此对病人加以讨论的幻听,或来源于身体某一部分的其它类型的幻觉;(4)与文化不相称且根本不可能的其它类型的持续性妄想,如具有某种宗教或政治身份,或超人的力量和能力(例如能控制天气,或与另一世界的外来者进行交流);(5)伴有转瞬间即逝的或未充分形成的无明显情感内容的妄想、或伴有持久的超价观念,或连续数周或数月每日均出现的任何感官的幻觉;(6)思潮断裂或无关的插入语,导致言语不连贯,或不中肯或词语新作;(7)紧张性行为,如兴奋、摆姿势,功蜡样屈曲、违拗、缄默及木僵;(8)“阴性”症状,如显著的情感淡漠、言语贫乏、情感反应迟钝或不协调,常导致社会退缩及社会功能的下降,但必须澄清这些症状并非由抑郁症或神经阻滞剂治疗所致;(9)个人行为的某些方面发生显著而持久的总体性质的改变,表现为丧失兴趣、缺乏目的、懒散、自我专注及社会退缩。
2、诊断要点诊断精神分裂症通常要求在一个月或以上时期的大部分时间内确实存在属于上述(1)到(4)中至少一个(如不甚明确常需要两个或多个症状)或(5)到(9)中来自至少两组症状群中的十分明确的症状。
符合此症状要求但病程不足一个月的状况(无论是否经过治疗)应首先诊断为急性精神分裂样精神病性障碍(F23.3),如症状持续更长的时间再重新归类为精神分裂症。
精神分裂症临床路径

精神分裂症、持久的妄想性障碍、分裂情感性障碍临床路径(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精神分裂症(ICD-10:F20)、持久的妄想性障碍(ICD-10:F22)、分裂情感性障碍(ICD-10:F25)(二)诊断依据符合《国际精神与行为障碍分类第 10版》(ICD-10:世界卫生组织委托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有关精神分裂症(F20)、持久的妄想性障碍(F22)、分裂情感性障碍(F25)的诊断标准。
(三)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为精神分裂症(ICD-10:F20)、持久的妄想性障碍(ICD-10:F22)、分裂情感性障碍(ICD-10:F25)。
2.不伴躯体疾病,或伴有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临床路径流程实施的其他躯体疾病。
(四)住院后的检查项目1.必需的评估项目:(1)风险评估①评估项目:攻击风险测评、自杀风险测评、擅自离院风险、假服药风险、跌倒/坠床风险、噎食窒息风险、压疮风险、躯体健康风险等风险评估。
②评估时限:A、入院后、每天至少1次进行攻击风险测评、自杀风险测评、擅自离院风险、假服药风险、跌倒/坠床风险、噎食窒息风险、压疮风险、躯体健康风险评估,持续3天。
3天后,根据病情需要进行评估。
B、如任何时候评估出现高风险项目,每天至少评估1次,直至连续3天评定为一般风险或低风险为止。
C、出院前复评1次。
(2)精神行为症状评估①评估项目:临床总体印象量表(CGI)、药物副反应量表(TESS)、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监测、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阳性和阴性精神症状评定量表(PANSS)、精神护理观察量表(NOSIE)、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或其他主要症状量表)等。
②评估时限:A、根据患者病情结合护理级别进行精神行为症状评估:患者护理级别为一级护理或者二级护理时,并且进行药物调整期间,药物副反应量表(TESS)每日进行评定1次,临床总体印象量表(CGI)、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阳性和阴性精神症状评定量表、(PANSS)、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或其他主要症状量表)各每周进行评估1次;精神护理观察量表(NOSIE)每日评估2次。
5个重性精神病临床路径表单

((《 (双相情感障碍临床路径(2012 年版)一、双相情感障碍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双相情感障碍(ICD-10:F31)。
(二)诊断依据。
根据《国际精神与行为障碍分类第 10 版》 人民卫生出版社)。
1.反复(至少两次)出现心境和活动水平明显紊乱的发作。
心境和活动水平紊乱有时表现为心境高涨、精力和活动增加(躁狂或轻躁狂),有时表现为心境低落、精力降低和活动减少(抑郁)。
2.发作间期通常以完全缓解为特征。
3.躁狂发作通常起病突然,持续时间 2 周至 4、5 个月不等(中数约 4 个月);抑郁持续时间较长(中数约 6 个月);除在老年期外,均很少超过 1 年。
4.无器质性疾病的证据。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精神病学分册》 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双相障碍诊疗指南》 中华医学会编著)。
1.进行系统的病史、治疗史采集及精神检查,制定治疗方案。
2.药物治疗:一般遵循联合用药的原则,以心境稳定剂作为基础性治疗,再根据不同的临床相可分别联合使用抗精神病药物、抗抑郁药物或苯二氮卓类药物治疗。
3.必要时联合使用心理治疗和康复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56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F31双相情感障碍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合并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住院后的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等);(3)胸片、心电图、脑电图;(4)心理测查:杨氏躁狂评定量表(YMRS)、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攻击风险因素评估量表、自杀风险因素评估量表、治疗中需处理的不良反应量表(TESS)、护士用住院病人观察量表(NOSIE)、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
2.根据患者情况可选择的检查项目:血脂、心肌酶、超声心动图、腹部B超、头颅CT、内分泌检查、凝血功能、抗“O”、抗核抗体等。
双相情感障碍、精神分裂症、抑郁症等5个重性精神病病种的临床路径(2012年)

双相情感障碍临床路径(2012年版)一、双相情感障碍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双相情感障碍(ICD-10:F31)。
(二)诊断依据。
根据《国际精神与行为障碍分类第10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1.反复(至少两次)出现心境和活动水平明显紊乱的发作。
心境和活动水平紊乱有时表现为心境高涨、精力和活动增加(躁狂或轻躁狂),有时表现为心境低落、精力降低和活动减少(抑郁)。
2.发作间期通常以完全缓解为特征。
3.躁狂发作通常起病突然,持续时间2周至4、5个月不等(中数约4个月);抑郁持续时间较长(中数约6个月);除在老年期外,均很少超过1年。
4.无器质性疾病的证据。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精神病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双相障碍诊疗指南》(中华医学会编著)。
1.进行系统的病史、治疗史采集及精神检查,制定治疗方案。
2.药物治疗:一般遵循联合用药的原则,以心境稳定剂作为基础性治疗,再根据不同的临床相可分别联合使用抗精神病药物、抗抑郁药物或苯二氮卓类药物治疗。
3.必要时联合使用心理治疗和康复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56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F31双相情感障碍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合并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住院后的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等);(3)胸片、心电图、脑电图;(4)心理测查:杨氏躁狂评定量表(YMRS)、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攻击风险因素评估量表、自杀风险因素评估量表、治疗中需处理的不良反应量表(TESS)、护士用住院病人观察量表(NOSIE)、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
2.根据患者情况可选择的检查项目:血脂、心肌酶、超声心动图、腹部B超、头颅CT、内分泌检查、凝血功能、抗“O”、抗核抗体等。
精神分裂症等五个病种临床路径及表单(2020版)

精神分裂症、持久的妄想性障碍、分裂情感性障碍临床路径(2012年版)一、精神分裂症等精神病性障碍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精神分裂症(ICD-10:F20)、持久的妄想性障碍(ICD-10:F22)、分裂情感性障碍(ICD-10:F25)(二)诊断依据。
根据《国际精神与行为障碍分类第10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1.起病突然或缓渐,以阳性症状或/和阴性症状为主要症状群,或者同时存在情感症状。
2.病程至少1个月。
3.社会功能明显受损。
4.无器质性疾病的证据。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精神病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精神分裂症防治指南》(中华医学会编著)。
1.进行系统的病史、治疗史采集及精神检查,制定治疗策略。
2.抗精神病药物治疗。
3.对伴有兴奋、冲动、自伤、伤人、外逃、自杀观念和行为木僵、拒食等症状的患者,为迅速控制病情,可单独采用或合并以下治疗方法:改良的快速神经阻滞剂化疗法(氟哌啶醇短期肌内注射疗法),联合苯二氮卓类药物治疗(肌肉注射或口服氯硝西泮、地西泮、劳拉西泮、阿普唑仑等药物);电抽搐治疗(ECT)。
4.必要时联合使用心理治疗和康复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56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精神分裂症(ICD-10:F20)、持久的妄想性障碍(ICD-10:F22)、分裂情感性障碍(ICD-10:F25)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合并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住院后的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2)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血糖、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等);(3)胸片、心电图、脑电图;(4)心理测查: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攻击风险因素评估量表、自杀风险因素评估量表、治疗中需处理的不良反应量表(TESS)、护士用住院病人观察量表(NOSIE)、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护理量表
□ 评估病情变化
□ 评估病情变化
□ 评估病情变化
□ 调整及执行护理计划
□ 调整及执行护理计划
□ 调整及执行护理计划
□ 级别护理
□ 级别护理
□ 级别护理
□ 执行治疗方案
□ 执行治疗方案
□ 执行治疗方案
□ 观察进食和睡眠情况
□ 观察进食和睡眠情况
□ 观察进食和睡眠情况
□ 观察患者安全和治疗情况
会诊或转诊
□ 评估辅助检查结果,结合临床随时
会诊或转诊
作
□ 心理治疗
复查有临床意义的异常项目,必要 □ 心理治疗
□ 向患者及家属交待病情
时请相关科室会诊或转诊
□ 向患者及家属交待病情
□ 心理治疗
□ 完成出院心理治疗
□ 向患者及家属交待病情
长期医嘱:
长期医嘱:
长期医嘱:
□ 精神分裂症护理常规
□ 精神分裂症护理常规
□ 适宜的康复治疗
无 有,原因:
1.
2.
□ 患者满意度 □ 出院护理指导
无 有,原因: 1. 2.
□ 级别护理
□ 护理量表
□ 执行治疗方案
□ 执行治疗方案
□ 护理计划制订
□ 观察进食和睡眠情况
□ 观察进食和睡眠情况
□ 入院宣传教育
□ 观察患者安全和治疗情况
□ 观察患者安全和治疗情况
□ 级别护理
□ 观察患者用药情况及药物不良反 □ 观察患者用药情况及药物不良反应,评估
□ 执行治疗方案
应,评估治疗依从性
□ 躯体疾病用药
□ 物理治疗
□ 物理治疗
□ 康复治疗
□ 康复治疗
□ 精神科其他常用治疗
□ 精神科其他常用治疗
□ 风险防范措施
□ 风险防范措施
□ 留陪侍人
□ 留陪侍人
□ 依据病情需要下达
□ 依据病情需要下达
□ 精神分裂症护理常规 □ 级别护理 □ 入首发精神分裂症临床路径 □ 饮食 □ 精神科监护 □ 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监测 □ 抗精神病药物及其他辅助药物 □ 改善脑功能药物 □ 躯体疾病用药 □ 物理治疗 □ 康复治疗 □ 精神科其他常用治疗 □ 风险防范措施 □ 留陪侍人 □ 依据病情需要下达
□ 依据病情需要下达
□ 依据病情需要下达
时间
住院第 1 天
住院第 2 天
住院第 3 天
孝昌人和康复医院
首发精神分裂症临床路径表单
□ 护理病史采集
□ 评估病情变化
□ 评估病情变化
□ 评估患者病情(生理、心理、精神、跌倒、 □ 调整及执行护理计划
□ 调整及执行护理计划
冲动、自伤自杀、外走等)
□ 级别护理
□ 精神科监护 □ 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监测
点
□ 抗精神病药物及其他辅助药物及其他辅 □ 抗精神病药物及其他辅助药物
助药物
□ 改善脑功能药物
□ 抗精神病药物及其他辅助药物 □ 改善脑功能药物
医
□ 改善脑功能药物
□ 躯体疾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用药
□ 躯体疾病用药 □ 物理治疗
□ 躯体疾病用药 □ 物理治疗
嘱
□ 物理治疗
□ 康复治疗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 ICD-10:F20 精神分裂症
患者姓名:
性别:
孝昌人和康复医院
首发精神分裂症临床路径表单
年龄:
床号:
入院时间: 时间
主 要 诊 疗 工 作
年
月
日
出院时间:
年
月
住院第 1 天
□ 签署知情同意书及各项协议书 □ 病史采集,体格、神经系统检查,精神状
况检查 □ 临床评估,社会功能评估,社会心理因素
□ 级别护理
□ 级别护理
□ 入首发精神分裂症临床路径
□ 入首发精神分裂症临床路径
□ 饮食
□ 饮食
□ 精神科监护
□ 精神科监护
□ 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监测
□ 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监测
□ 抗精神病药物及其他辅助药物及其他辅 □ 抗精神病药物及其他辅助药物
助药物
□ 改善脑功能药物
□ 改善脑功能药物
□ 躯体疾病用药
治疗依从性
□ 观察进食和睡眠情况
主
□ 观察患者安全和治疗情况
□ 床边查房 □ 安全检查
□ 床边查房 □ 安全检查
要
□ 观察患者用药情况及药物不良反应,评估 □ 室内监护
治疗依从性
□ 心理护理
□ 室内监护 □ 心理护理
护
□ 床边查房
□ 安全检查
□ 健康教育 □ 行为康复训练
□ 健康教育 □ 行为康复训练
临时医嘱:
临时医嘱:
临时医嘱:
重
□ 血细胞分析
□ 尿液检查
点
□ 血生化检查
医
□ 泌乳素检查 □ 心电图检查
嘱
□ 临床评估量表
□ 社会功能评估量表
□ 心理治疗
□ 依据病情需要下达
□ 血细胞分析 □ 尿液检查 □ 血生化检查 □ 泌乳素检查 □ 心电图检查 □ 临床评估量表 □ 社会功能评估量表 □ 心理治疗 □ 依据病情需要下达
步了解病史及病情,确实诊断、制 定综合治疗方案 □ 风险评估 □ 完成入院记录(入院 24 小时内) □ 完成首次上级医师查房记录(入院 48 小时内)
长期医嘱:
住院号:
日
标准住院日: 28 天
住院第 3 天
□ 上级医师查房,向患者及家属进一步了解 病史及病情,核实诊断,晚上修订治疗方 案
□ 风险评估 □ 完成病程记录
□ 护理量表 □ 评估病情变化 □ 调整及执行护理计划 □ 级别护理 □ 执行治疗方案 □ 观察进食和睡眠情况 □ 观察患者安全和治疗情况 □ 观察患者用药情况及药物不良反应,评估治疗依从性 □ 床边查房 □ 安全检查 □ 室内监护 □ 心理护理 □ 健康教育 □ 行为康复训练 □ 保证入量 □ 基础护理 □ 睡眠护理 □ 书写记录 □ 床旁交接班 □ 出院心理评估、心理治疗小结 □ 出院后心理康复计划形成
□ 观察患者安全和治疗情况
□ 观察患者安全和治疗情况
□ 观察患者用药情况及药物不良反应,评估 □ 观察患者用药情况及药物不良反 □ 观察患者用药情况及药物不良反应,评估
治疗依从性
应,评估治疗依从性
治疗依从性
□ 床边查房
□ 床边查房
□ 床边查房
□ 安全检查
□ 安全检查
□ 安全检查
□ 室内监护
□ 室内监护
诊
□ 复查血细胞分析、尿液检查及血生化、泌
量表
□ 复查血细胞分析、尿液检查及血生化、泌
疗
乳素、心电图
□ 风险评估
乳素、心电图
□ 评估辅助检查结果,结合临床随时复查有 □ 复查血细胞分析、尿液检查及血生 □ 评估辅助检查结果,结合临床随时复查有
工
临床意义的异常项目,必要时请相关科室
化、泌乳素、心电图
临床意义的异常项目,必要时请相关科室
□ 康复治疗
□ 康复治疗
□ 精神科其他常用治疗
□ 精神科其他常用治疗
□ 精神科其他常用治疗
□ 风险防范措施
□ 风险防范措施
□ 风险防范措施
□ 留陪侍人
□ 留陪侍人
□ 留陪侍人
□ 依据病情需要下达
□ 依据病情需要下达
□ 依据病情需要下达
临时医嘱:
临时医嘱:
临时医嘱:
□ 首诊精神病检查 □ 血细胞分析 □ 尿液检查 □ 粪常规检查 □ 血生化检查 □ 内分泌检查 □ 感染性疾病筛查 □ 电生理检查 □ 影像学检查 □ 临床评估量表 □ 社会功能评估量表 □ 社会心理因素评估量表 □ 认知功能检查 □ 人格量表 □ 行为量表 □ 心理治疗 □ 依据病情需要下达
理
□ 室内监护
□ 保证入量
□ 保证入量
□ 心理护理
工
□ 保证入量
□ 基础护理 □ 睡眠护理
□ 基础护理 □ 睡眠护理
作
□ 基础护理 □ 睡眠护理
□ 书写记录 □ 床旁交接班
□ 书写记录 □ 床旁交接班
□ 书写记录
□ 床旁交接班
治疗
□ 初始访谈 □ 收集患者资料
康复 治疗
病情 变异 记录
无 有,原因: 1. 2.
点
□ 风险防范措施
□ 留陪侍人
医
□ 依据病情需要下达
嘱 临时医嘱:
□ 今日出院 □ 依据病情需要下达
□ 血细胞分析 □ 尿液检查 □ 血生化检查 □ 泌乳素检查 □ 心电图检查 □ 临床评估量表 □ 社会功能评估量表 □ 心理治疗 □ 依据病情需要下达
主要 护理 工作
心理 治疗 康复 治疗 病情 变异 记录 护士 签名 医师 签名
主
□ 三级医师查房,根据病情调整治疗方案 □ 三级医师查房,根据病情调整治疗 □ 三级医师查房,根据病情调整治疗方案
□ 完成病程记录
方案
□ 完成病程记录
要
□ 复查临床评估量表、社会功能评估量表 □ 完成病程记录
□ 复查临床评估量表、社会功能评估量表
□ 风险评估
□ 复查临床评估量表、社会功能评估 □ 风险评估
长期医嘱:
□ 精神分裂症护理常规
□ 精神分裂症护理常规
□ 精神分裂症护理常规
□ 级别护理
□ 级别护理
□ 级别护理
□ 入首发精神分裂症临床路径
□ 入首发精神分裂症临床路径
□ 入首发精神分裂症临床路径
□ 饮食
□ 饮食
□ 饮食
□ 精神科监护
重
□ 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监测
□ 精神科监护 □ 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