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选修材料题专项训练
最新人民版高中历史选修三测试题全套带答案全套

最新人民版高中历史选修三测试题全套带答案全套专题检测一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资本主义自诞生起,就伴随着对市场的争夺,截止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最大的赢家是( )A.英国B.法国C.美国D.德国2.在19世纪下半期,西方列强掀起了瓜分世界的狂潮。
至20世纪初,世界已被基本瓜分完毕,但它们没有一个是知足的。
它们不“知足”的根本原因是 ( )A.每一个国家都已装备起强大的陆军B.这些国家的领导人特别贪婪C.资本主义的发展需要广大的殖民地D.基督教徒们需要更广阔的传教地域3.19世纪初英国参加对法国的战争,20世纪初却同法国结盟。
这最能说明的是 ( ) A.英国外交政策的成熟B.英国欧洲大陆均势政策C.英国对法国的妥协D.英国对法国软硬兼施的政策4.1916年2月《新青年》发表文章说:“击死奥大利(奥匈帝国)之男女两青年耳,竟演成一折天柱绝地维空前之大决斗。
始则奥塞二国之眦睚,于是俄人与焉,德人与焉,法人、英人与焉……如土耳其之弱、如意大利之中立,皆袂投入战争,惟恐或后。
”这说明( )①萨拉热窝事件是一战爆发的导火线②意大利在战争前保持中立③土耳其追随意大利参加协约国作战④一战参战国之多、范围之广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②④ D.①②③④5.新快报讯据英国《每日邮报》16日报道2009年3月16日,英国112岁高龄的一战老兵亨利·亚林汉姆怀着骄傲的心情,在驻伦敦的法国大使馆接受了法国政府颁发给他的“法国荣誉勋位勋章”。
亨利·亚林汉姆所参加的一战爆发的根本原因是 ( )A.英德之间的矛盾不可调和B.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性加剧C.垄断资产阶级抢占世界市场D.世界反战力量不足以制止战争6.德意志帝国《装甲兵之歌》:“如果我们为命运女神所抛弃,如果我们从此不能回到故乡,如果子弹结束了我们的生命,如果我们在劫难逃,那至少我们忠实的坦克,会给我们一个金属的坟墓。
”诗中所提到的坦克首先出现在下列哪次战役中 ( )A.凡尔登战役B.日德兰战役C.索姆河战役D.马恩河战役7.1917年,中国北洋政府对德宣战,并派出大批劳工到欧洲战场服役。
高中历史选修一 第13课 当代中国的民族政策 练习(含答案)

第四单元民族关系与国家关系第13课当代中国的民族政策一、选择题1.这一制度不是“飞来峰”,而是根据我国的历史发展、文化特点、民族关系和民族分布等具体情况做出的制度安排,体现了多元一体的历史传统,是历史传统与现实条件的有机结合。
这一制度是A.政治协商制度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C.基层民主制度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答案】B【解析】材料“根据我国的历史发展、文化特点、民族关系和民族分布等具体情况做出的制度安排”,说明该项制度是符合我国国情的处理民族关系的制度,结合所学,相关的政治制度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故B符合题意;A是处理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关系的制度,故A 不符合题意;基层民主制度是我国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形式及其运作方式,它是基层群众参与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的一种形式,故C不符合题意;D是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周恩来指出:“中国如果釆取联邦制度,就会在名民族间增加界墙,增加民族纠纷……汉族都占很大比重,若实行严格的单一民族的联邦制,很多人就要搬家………”材料反映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为了A.民族团结国家统一B.区域经济均衡发展C.民族文化双向交流D.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所述,中国不能采用美国的联邦制度,这样会在各民族间增加民族纠纷,同时汉族占很大比重,若实行严格的单一民族的联邦制,很多人就要搬家,这是在强调中国之所以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主要是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的需要,A项正确;区域经济均衡发展材料未反映,B项排除;C项材料信息未反映,排除;少数民族当家作主,材料信息未反映,排除。
故选A。
3.毛泽东认为,要彻底解决民族问题,完全孤立民族反动派,没有大批少数民族出身的共产主义干部,是不可能的。
他强调培养少数民族出身的共产主义干部是为了A.更好地落实民族区域自治B.消除各个民族之间的区别C.推行相同的地方管理体制D.让汉族退出少数民族地区【答案】A【解析】根据所学可知,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少数民族当家作主,故培养少数民族出身的共产主义干部是为了更好地落实民族区域自治,A选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各个民族之间的区别,B选项排除;材料未涉及地方管理体制,C选项排除;我国民族地区分布是大杂居,小聚居状态,汉族是多数民族,在全国各地都有分布,D选项排除。
高中历史选修一练习题

高中历史选修一练习题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以下哪一项不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特点?A. 皇权至上B. 土地私有制C. 封建等级制度D. 市场经济2. 科举制度在哪个朝代开始实行?A. 秦朝B. 汉朝C. 唐朝D. 宋朝3. 明朝时期,以下哪位皇帝实行了海禁政策?A. 明太祖B. 明成祖C. 明宣宗D. 明英宗4. 清朝末期,哪一次战争导致了《辛丑条约》的签订?A. 甲午战争B.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C. 第一次鸦片战争D. 第二次鸦片战争5. 以下哪个事件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端?A. 鸦片战争B. 辛亥革命C. 五四运动D. 抗日战争6. 以下哪项不是戊戌变法的主要内容?A. 废除科举B. 推行新学C. 建立君主立宪制D. 恢复八股文7. 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主要分布在以下哪个地区?A. 华北B. 华东C. 华南D. 西南8. 孙中山提出的三民主义包括以下哪三项?A. 民族主义、民主主义、民生主义B. 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C. 民族主义、民主主义、民本主义D. 民权主义、民主主义、民生主义9. 以下哪个历史事件不属于中国近代史的范围?A. 太平天国运动B. 义和团运动C. 辛亥革命D. 红军长征10. 五四运动的直接导火线是什么?A. 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B. 辛亥革命爆发C. 八国联军侵华D. 甲午战争爆发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1. 我国封建社会的土地制度主要是_________。
12. 明朝时期,郑和下西洋的船队规模庞大,其主要目的是_________。
13. 清朝末期,太平天国运动的领袖是_________。
14. 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成立,其首任临时大总统是_________。
15. 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中,最著名的是_________。
16. 五四运动中,学生提出的口号是“外争国权,_________”。
17. 孙中山提出的三民主义中,民权主义主张_________。
高中历史选修试题及答案

高中历史选修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的造纸术,最早出现于哪个朝代?A. 秦朝B. 汉朝C. 唐朝D. 宋朝答案:B2. 被誉为“诗圣”的唐代诗人是?A. 李白B. 杜甫C. 王维D. 白居易答案:B3. 下列哪一项不是《史记》的组成部分?A. 表B. 志C. 书D. 记答案:D4. 我国古代科举制度开始于哪个朝代?A. 唐朝B. 宋朝C. 元朝D. 明朝答案:A5. “五四运动”爆发的时间是?A. 1918年B. 1919年C. 1920年D. 1921年答案:B6. 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是哪个?A. 秦朝B. 汉朝C. 唐朝D. 宋朝答案:A7. 明朝时期,郑和下西洋的主要目的是?A. 贸易B. 宣扬国威C. 寻求新航路D. 寻找建文帝答案:B8. 清朝末期,中国被迫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中,割让香港岛给英国的是?A. 《南京条约》B. 《北京条约》C. 《天津条约》D. 《马关条约》答案:A9. 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在1937年取得的一次重大胜利是?A. 平型关大捷B. 台儿庄大捷C. 淞沪会战D. 百团大战答案:B10.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进行的第一次土地改革是在?A. 1950年B. 1951年C. 1952年D. 1953年答案:A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1. 唐朝时期,中国与日本、新罗等国的交流频繁,其中一位著名的日本留学生是______。
答案:阿倍仲麻吕2. 我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的《红楼梦》的作者是______。
答案:曹雪芹3. 秦朝统一六国后,实行的中央集权制度中,最高统治者称为______。
答案:皇帝4. 明朝时期,著名的航海家郑和下西洋,最远到达了______。
答案:非洲东海岸5. 清朝末期,中国被迫开放的五个通商口岸中,位于最南端的是______。
答案:广州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 简述秦始皇统一六国后,采取了哪些措施加强中央集权?答案:秦始皇统一六国后,采取了以下措施加强中央集权:一是实行郡县制,将全国划分为36个郡,郡下设县,由中央直接任命官员管理;二是统一度量衡、货币和文字,加强了经济和文化的统一;三是修建长城,加强边防;四是焚书坑儒,加强对思想文化的控制。
高中历史选修一专项训练试题及答案

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专项训练试题1、[(15分)]材料一“晏(刘晏,唐朝著名理财大臣)诸道置设巡院官,重价募疾足(善走的人),自诸道巡院距京师,置递相望。
觇报四方物价,虽远方,不数日皆达使司,食货轻重之权,悉制在掌握,国家获利,而天下无甚贵甚贱之忧。
诸道又各置常平仓,每旬月具州县雨雪丰歉之状……(谷)丰则贵籴,歉则贱粜。
或以谷易杂货供官用,及于丰处卖之。
晏因平准法,斡山海,排商贾,制万物低昂,常操天下赢资,以佐军兴。
虽拏兵数十年,敛不及民而用度足。
”——《资治通鉴》材料二“今天下财用无余,典领之官,拘于弊法,内外不相知,盈虚不相补……远方有倍蓰之输,中都有半价之鬻,徒使富商大贾,乘公私之急以擅轻重敛散之权。
今发运使实总六路赋入,凡籴买、税敛、上供之物,皆得徙贵就贱,用近易远……稍收轻重敛散之权,归之公上,而制其有无以便转输,省劳费,去重敛,宽农民,庶几国用可足,民财不匮矣。
”——《续资治通鉴》(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刘晏与王安石改革的出发点,并比较二者在具体做法上的不同之处?(7分)(2)根据材料一、二,分析刘晏与王安石改革的共同影响,并简要谈谈对我国当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启示。
(8分)2..材料一周忱(1381~1453),吉水人。
宣德五年,迁忱工部右侍郎,巡抚江南诸府,总督税粮。
始至,召父老问逋税故。
皆言豪户不肯加耗,并征之细民,民贫逃亡,而税额益缺。
忱乃创为平米法,让人户按照纳税多少平均分担增耗,又请工部颁发铁斛,让各县依式制造。
宣德七年,周忱命各府支给,建仓收贮,名日“济农仓”,除去用于赈贷贫民耕作食用之外,“凡陂塘堰圩之役,计口而给食者,于是取之;江河之运可怜遭风涛亡失者,得以假借”。
——摘编自项怀诚《中国财政通史》材料二善理财者,……民不加赋而用足。
其弊或与商争息,虽刘晏、赵开不免焉。
若周忱,止为江南贫民平赋,减耗耳,而疏剔之余,不可胜用。
……谁谓理财无大道乎?然忱善用人,其均算苏赋以况钟,条画挽以平江伯迪,知忱所以不劳而功也。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1古代改革专项训练试题(含答案)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1古代改革专项训练题(含答案)一、材料解析题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恩格斯说:“梭伦揭开了一系列所谓政治革命”,为当时的旧体制注入了私有财产这一全新的因素。
由此,“国家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按照他们的地产的多寡来规定的,于是随着有产阶级日益获得势力,旧的血缘亲属团体也就日益遭到排斥.氏族制遭到了新的失败”。
材料二我瞩目凝视,而悲哀充溢着我的心;这爱奥尼亚最古老的地方竞至陷于绝境……你们这些财物山积,丰衣足食而且有余的人,应当抑制你们贪婪的心情,压制它使它平静;应当节制你们傲慢的心,使它谦逊,不要以为要什么就有什么,我们绝不会永远服从……——梭伦材料三所有债务一笔勾销。
这项决定被称为“解负令”;取消(六一制)土地上的标记,土地回归农民所有……然而,雅典亟需改革的这个事实显示出,拥有土地的贵族彻底掌控整个国家的命运,梭伦认为务须截断贵族世家对整个政府的控制。
——约翰·索利《雅典的民主》(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恩格斯所说的“政治革命”是什么。
恩格斯得出这一结论的论据是什么?(2)据材料二、三,概括梭伦在经济“节制”富人的措施。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梭伦在政治上“截断贵族世家对政府控制”的创新举措和主要目的。
2.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
--商鞅材料二: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
然王制遂灭,僭差亡度。
庶人之富者累巨万,而贫者食糟糠;有国强者兼州城,而弱者丧社稷。
--《汉书•食货志》材料三: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
--《史记•李斯列传》请回答:商鞅变法的理论基础是什么?据材料二说明,变法法令推行的原因是什么?据材料二概括指出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
高中历史选修3材料题

• • •
(2)1933年苏联续签经贸协议的建议为何会遭到德国的冷遇?(2分) 材料二:在1938年12月苏德延长1938年1月的贸易支付协定的谈判时,德方表示可以恢复德国向苏联提供二亿马克信贷的谈判,且“在对 苏联改善的条件下”。苏联对这个信息给以高度重视。从此,两国在新的基点上开始了漫长而艰苦的名曰经济谈判的谈判,直至1939年8 月两国签订互不侵犯条约。 (3)结合史实分析在1938年12月的苏德谈判中,德国对苏联表示“可以恢复德国向苏联提供二亿马克信贷的谈判”用意何在?(6分)
• • • • •
• • • • •
材料一 不论我们如何同情一个强邻压境下的小国,我们决不能使整个大英帝国仅仅为 了它而陷入一场大战。……我们的外交政策是绥靖政策,我们必须以同独裁国家建立 关系为目标,这将导致欧洲的和解,并造成稳定感。 ——英国首相张伯伦 材料二 因此,俄国的危难就是我们的危险,也是美国的危险……(英国)将要对俄 国和俄国人民进行我们能够给予的一切援助……(我们要)齐心协力打击敌人……毁 灭纳粹制度的一切痕迹。 ——丘吉尔广播演说 材料三 (20世纪七八十年代关苏两个超级大国进行核军备大赛)1980年,美国30 多个全国性和数百个地区性和平、宗教组织发起成立“冻结核武器运动”……1986年, 世界和平运动第三次高潮达到顶峰。这一年,被联合国定为“国际和平年”,全球100 多个国家、250个非政府组织和13个联合国专门机构举行了各种争取和平的活动。 ——尤宁戈《非政府组织对军控与裁军的影响》 (1)为了“导致欧洲的和解,并造成稳定感”,张伯伦采取了什么具体行动?他为 什么要 这样做?结果如何?(8分) (2)丘吉尔说的“俄国的危难”指的是什么?“齐心协力”思想在“二战”中最重要 的体现是什么?(3分) (3)据以上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总结维护世界和平的经验教训。(4分)
高中历史选修3-1各章节练习题测试题复习题

高中历史选修3-1各章节练习题测试题复习题第一章:古希腊和罗马城邦1. 希腊城邦的特点是什么?2. 罗马城邦的特点是什么?第二章:古代印度文明1. 孔雀王朝是哪个时期的印度王朝?2. 是印度最主要的宗教,它的教义包括哪些内容?第三章:古代中国1. 什么是封建制度?2. 那个时期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最早出现的时期?第四章:东南亚古代国家1. 请列举东南亚几个著名的古代国家。
2. 这些国家有什么特点?第五章:非洲古代国家1. 非洲古代国家的特点是什么?2. 非洲有哪些重要的王国?第六章:新航路开辟和世界贸易的蓬勃发展1. 新航路开辟给世界带来了哪些影响?2. 请简要介绍一下丝绸之路的历史背景。
第七章:近代中国和对外交往1. 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大事件,它对中国造成了什么影响?2. 请简要介绍一下《南京条约》的内容。
第八章: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侵略1. 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侵略导致了哪些重大事件?2. 请简要介绍一下《辛丑条约》的内容。
第九章:第一次世界大战和俄国革命1.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是什么?2. 俄国革命导致了什么样的社会变革?第十章:法西斯主义和第二次世界大战1. 请简要介绍一下德日同盟和法西斯国家。
2.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果是什么?第十一章:商业文明的兴起和国际经济关系改变1. 商业文明的兴起给世界经济带来了哪些变化?2. 国际经济关系的改变对各国经济发展有何影响?第十二章:冷战与后冷战时期的国际关系1. 联合国是什么组织?它的主要职责是什么?2. 冷战的起因是什么?第十三章:全球化的发展和挑战1. 全球化给世界带来了哪些优势和挑战?2. 当前全球化面临的主要问题有哪些?第十四章:当代国际社会与中国的对外关系1. 请简要介绍一下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意义。
2. 当代中国在对外交往中所遇到的挑战有哪些?以上是《高中历史选修3-1》各章节的复习题。
希望你能认真准备,取得好成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编资料参考答案选修一《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回眸》1,(1)担任低级官职(或除执政官外的各级职官的选举和任职资格).立军功;努力耕织.(2)梭伦:崇尚中庸(调和)...专项训练高中历史选修材料题专项训练选修一《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回眸》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公元前6世纪初,雅典城郊有个叫克里埃尼图斯的青年。
他出身平民,家庭贫困,不具备担任官职的财产资格。
后来,他开办了手工作坊,生产葡萄酒并销往市场。
5年后,他的年总收入达到了280麦斗,跻身于第三等级。
(1)按梭伦立法,跻身第三等级的克里埃尼图斯能享受什么政治权利?如果生活在秦国,依据商鞅之法,他可以通过哪些途径提高自己的社会政治地位?(2)梭伦改革和商鞅变法都在不同程度上剥夺了贵族特权,在此过程中,两者采取的策略有何不同?2、梭伦改革和商鞅变法是古代东西方比较典型的改革。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不再以出身而是以财产的数量来划分公民的等级。
……不同等级的人则待遇不有所不同。
……公民大会选举或罢免一切公职人员,决定宣战等一切国家大事。
奖励国外技工迁居雅典,对携眷移民给予公民权……鼓励橄榄油出口。
材料二设立20个等级的军功爵制度……没有军功的国君亲属不再拥有世袭的爵位。
立有军功的平民,按其功劳的大小授予官爵。
……全国划为41县,县级官吏通由国君任免,领取国家的俸禄,可以随时任免调职。
……凡从事“本业”者……免除本身的徭役;而追逐“末业”者……入官府为奴。
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依据材料,概括两次改革内容所涉及的共同方面。
其目的分别是什么?(2)两次改革对本国经济发展和政治体制各产生了什么影响?3、中外历史上的许多重大改革,往往通过限制、冲击原有特权的方式来追求社会的公平与公正。
请回答:(1)试从商鞅变法、王安石变法和梭伦改革的措施中各举一例,说明他们是怎样限制特权、追求社会公平与公正的?(2)上述改革都遭到了旧势力的强烈反对,商鞅被车裂而死,王安石被罢官,梭伦被迫到国外游历。
作为一个改革者,应该具备什么样的素质?4、王安石变法在历史上产生了重大影响,人们对此却评价不一。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今介甫为政……士吏兵农工商僧道无一人得袭故而守常者,纷纷扰扰,莫安其居……——司马光《家传集》材料二司马光:“治天下譬如居室,敝则修之,非大坏则不更造也。
”——《宋史》材料三宋太傅荆国王文公安石,适应于时代之。
其良法美意往往传诸今日莫之能废……——梁启超《王安石评传》(1)王安石针对“士、兵、农、商”的改革措施有哪些?(每项各举一条)(2)结合王安石变法的相关知识,谈谈你对材料二、三中“非大坏则不更造”和“适应于时代”的理解。
5、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仁宗之世,契丹增币,夏国增赐,养兵西陲,费累百万。
——《宋史》材料二陛下(宋神宗)即位五年,更张改造者数千百事,……其议论最多者,五事也:一曰和戎,二曰青苗,三曰免役(也称募役),四曰保甲,五曰市易。
……免役之法成,则农时不夺,而民力均矣;……市易之法成,则货贿通流,而国用饶矣。
——王安石《临川先生文集》材料三(王安石)不忍贫民而深疾富民,志欲破富民以惠贫民。
……及其得志,专以此为事,设青苗法,以夺富民之利。
民无贫富,两税之外,皆重出息十二,吏缘为奸,至倍息,公私皆病矣。
——苏辙《栾城三集》材料四(司马光)请更张新法,曰:“……王安石不过政体,专用私见,变乱旧章,误先帝任使,遂至民多失业,闾里怨嗟。
……敛免役钱,宽富而困贫,以养浮浪之人,使农民失业,穷愁无告。
”——《续资治通鉴长编》请回答:(1)北宋“积贫”原因,除材料一中涉及的以外,还有重要的一项是什么?(2)王安石变法针对“积贫”采取的措施,除材料二中提及的以外,还有哪两“事”?依据材料二,概括王安石变法取得的成效。
(3)依据材料三、四,指出王安石“新法”遭到废除的原因。
(3)康有为这一建议的实质是什么?这反映了什么?(4)慈禧太后命“二品以上大臣,咸具折诣后前谢恩”的目的是什么?这反映了什么?选修四《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北京师范大学的于丹教授在央视百家讲坛解读《论语》心得,受到观众的热烈欢迎。
这突出反映了当前人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关注。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
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夫仁者,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引自《论语》材料二没有人因为知道了善而不向善的。
唯有理智最为可贵。
智慧意味着自知无知。
无知即罪恶。
德性即知识。
——苏格拉底(1)孔子被后世称为“圣人”,比他稍晚些的思想家苏格拉底被马克思称为“哲学之父”。
依据材料一、二指出孔子与苏格拉底思想主张的不同之处。
材料三这个康有为冀图创立自己的中国式的思想体系,把孔学推到国教的位置上,而自己则成为创立新孔教的马丁·路德。
戊戌年春出版的《孔子改制考》、《春秋董氏学》和再版的《新学伪经考》(1891年初版)就是这一活动的代表作。
——袁伟时《慈禧、康有为的两面性及其启示》(2)依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说说应如何理解材料三中康有为“成为创立新孔教的马丁·路德”?材料四“孔子这人,其实是自从死了以后,也总是当着‘敲门砖’的差使的”。
……从二十世纪开始,孔夫子的运气是很坏的,但到袁世凯时代,却又被重新记得,不但恢复了祭典,还做了古怪的祭服,使奉祀的人们穿起来。
跟着这事而出现的便是帝制。
然而那一道门终于没有敲开,袁氏在门外死掉了。
”——《鲁迅全集》(3)你如何理解孔子死后,“也总是当着‘敲门砖’的差使的”?从二十世纪开始,为什么“孔夫子的运气是很坏的”?材料五孔子学院在全球开设的速度,引发了世人包括中国人自己的惊奇。
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全球新增100多所孔子学院,覆盖了50多个国家和地区。
到20XX年,全球将建成500所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
“现在已经不是我们要推广,而是各国的大学争着要办,挡都挡不住。
”全世界孔子学院正以每4天诞生1所的速度增加。
(4)结合材料五和所学知识,说明孔子学院在全球广泛开设会对中国和世界的发展产生哪些积极影响?如父母。
——《资治通鉴》卷198请回答:(1)据材料一指出孔子的政治主张。
(2)据材料二,概括秦朝迅速灭亡的主要原因及其具体表现。
(3)概括材料三中唐太宗的治国思想,指出这一思想和材料一的联系。
(4)据材料三、四,归纳唐太宗的主要政绩。
(5)根据上述材料所反映的相关史实,简述材料一孔子政治主张的积极意义。
4、西方先哲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都重视教育,并留下一段令人敬佩、发人思悟的师生关系佳话。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在阿卡德米学园,亚里士多德博览群书,表现出惊人的求知欲,在各个学科,都显示出超凡的才华。
柏拉图曾经说过,一般学生构成学园的躯体,而亚里士多德则代表学园的头脑。
……当亚里士多德遭到同学的攻击时,柏拉图总是出面解围,说:“亚里士多德这头小驹,需要的是缰绳,而不是囚笼。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人教版)材料二最好先讨论普遍的善,看看争论到底在哪里。
尽管这种讨论有点使人为难,因为理念的学说是我们尊敬的人提出来的。
不过作为一个哲学家,较好地选择应该是维护真理而牺牲个人的友情,二者都是我们所珍爱的,但人的责任却要我们更尊重真理。
——亚里士多德《尼各马科伦理学》请回答:(1)材料一表明,柏拉图对亚里士多德的基本态度是什么?(2)据材料二,概括亚里士多德对恩师的态度,并列举相关史实加以说明。
你从中得到怎样的启示?(3)和柏拉图一样,亚里士多德也很重视教育。
他在教育方面有什么成就?5、阅读下列材料:列宁毛泽东邓小平请回答:(1)马克思跃居排名的榜首,主要是因为他对人类历史发展的哪些贡献?2′(2)真理是不断发展的,继马克思之后,列宁、毛泽东、邓小平是如何发展和完善马克思主义的?3′(3)爱因斯坦和牛顿紧随马克思之后排在第二、三名,请你分别介绍他们对人类历史发展的主要贡献。
2′(4)如果你准备写一篇有关上述历史人物的研究性学习材料,可以参考的资料主要有哪些类型?(任意举出两种即可)2′(5)作为青年学生,应该从上述无产阶级革命家和科学家身上学习哪些优秀的品质和精神?1′7、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李时珍24岁正式随父行医,一面学医,一面研究医药书。
他发现历代的医药书中,有不少缺点和错误,决心重新整理补充,编写一部比较完善的药物书。
……他深入民间向农民、渔民、樵夫、猎人请教;他先后到过湖北武当山、江西庐山、江苏茅山以及安徽、河南等地采集药物标本,品尝草药,辨别药性。
经过27年的艰苦劳动,终于在他61岁时写成了药物学巨著——《本草纲目》。
材料二在1951年世界和平理事会维也纳会议上,中国明代的李时珍,作为唯一的医药学家,被列入世界文化名人的首批名单之中,受到全世界人民的景仰。
俄罗斯人民对这位科学家十分尊敬,李时珍的大理石雕像至今被镶嵌在莫斯科大学礼堂的长廊上。
本世纪最有权威的科学史家和著名汉学家英国的李约瑟,在他的《中国科学技术史》中也高度评价了李时珍的成就。
他说:“明代的伟大科学成就就是李时珍那部攀登到本草著作顶峰的《本草纲目》……”材料三牛顿在进行光学实验爱因斯坦的诺贝尔获奖证书材料四一位法国物理学家曾经这样评价爱因斯坦:“在我们这一时代的物理学家中,爱因斯坦将位于最前列。
他现在是、将来也还是人类宇宙中最有光辉的巨星之一。
按照我的看法,他也许比牛顿更伟大,因为他对于科学的贡献,更加深入地进入了人类思想基本要领的结构中。
”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说明李时珍为什么要写《本草纲目》?又是怎样写成《本草纲目》的?2′(2)结合所学知识,你是如何理解李约瑟对李时珍的评价的?你认为李时珍成功撰写《本草纲目》的原因有哪些?3′(3)结合材料三及所学知识,指出牛顿的科学研究方法与李时珍是否相同,结果怎样?3′(4)材料四中为什么说爱因斯坦比牛顿更伟大?2′8、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在1982年第55届奥斯卡颁奖典礼上,影片《甘地传》获得八项大奖,上台领奖的人强调说:真正应该获奖的是甘地本人。
材料二1925年3月12日,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孙中山先生在北京病逝,悼念文章布满各地大小报章。
有个叫卢绍稷的人发表了《东西两国父》一文,倡言:孙中山与华盛顿同为革命领袖,华盛顿为独立而争,先生为三民主义而斗,四十年如一日,几死者十余次,其精神、毅力、功绩,较之华盛顿有过之而无不及,理所当然应尊为国父。
请回答:(1)材料一中,领奖者为什么强调“真正应该获奖的是甘地本人”?(2)孙中山、华盛顿被并称为“东西两国父”的共同原因是什么?(3)甘地和孙中山领导各自国家民族民主运动的结果,给你相同的启示是什么?高中历史选修材料题专项训练参考答案选修一《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回眸》1、(1)担任低级官职(或除执政官外的各级职官的选举和任职资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