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例肝硬化合并难治性肝腹水的临床治疗分析
肝硬化合并难治性肝腹水的临床诊治

形成后 , 大 量 电解 质 和 血 中蛋 白质 混 入 腹 水中并渗透于腹腔 , 在 治疗 中如 果 冉 严 格 限制钠盐的摄 人 , 加上尿 液 的急剧 增多 ,
1 1 2 0 0 8辽 宁 铁 岭 县 结 核 病 防治 所
患者极易 出现低钠 综合 征。加之 细胞 内 液处 于相对的高渗状态 , 腹水能进入细胞
摘
要 目的 : 探 讨 肝 硬 化 合 并 难 治 性 肝
I ; ②有效 : 治疗 后各 临床 症状 与入 院 时
相 比有 减 轻 , 身 体各器 官功 能有 改善 , 腹
腹 水 的 临床 治 疗 方 法 及 效 果 。方 法 : 收 治
导致如肝 性 脑病 等 严重 并 发 症 的发 生 。 此, 在 治 疗 时 应 定 期 对 患 者 体 内 的钠 氯
结
果
关键词
肝 硬 化 难 治 性 肝 腹 水
腹 水
临 床 诊 治
经过治疗 , 两组 都取得 了一定 的临床 效果 , 治疗组 总有效 4 1 例( 9 1 . 1 1 %) ; 对 照组总有效 3 4例 ( 7 5 . 5 6 %) 。两组相 比,
P<0 . 0 5结 果 具 有 统 计 学 意 义 , 故 治 疗 绀 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 , 见表 1 。
加, 对 中肌 酐 的 清 除 加 速 , 从 而 抑 制 抗 利 尿 激 素 的分 泌 。使 机 体 对 水 、 钠的排泄 增加 , 有效的维 持 了电解质 的平 衡 , 本 组 资 料 内使 用 腹 水 超 浓 缩 回输 术 进 行 治 疗
施后, 及效
讨 论
肝 腹 水 是 肝 硬 化 晚期 的 主要 表 现 , 大 部 分 的 肝 硬 化 患 者 在 晚 期 均 可 出 现 不 同 程 度的腹水 。肝硬 化难 治性腹 水 主要是 指经严格限钠 、 水的摄人后并使用大剂量 利 尿 剂 后 腹 水 仍 无 减 少 的一 种 疾 病 , 约占
肝硬化合并难治性肝腹水的临床诊治

肝硬化合并难治性肝腹水的临床诊治目的整理我院肝硬化合并难治性肝腹水患者的临床治疗资料,探讨不同治疗方法在治疗肝硬化合并难治性肝腹水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84例肝硬化合并难治性肝腹水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常规组,每组各42例患者,两组患者均进行相同的前期治疗,常规组患者采用常规疗法进行治疗,实验组患者则在此基础上应用超滤浓缩回输法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临床指标。
结果实验组治疗有效率为97.61%,常规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0.47%,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患者各项生化指标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超滤浓缩回输法是治疗肝硬化合并难治性肝腹水的有效方法,在临床上的应用效果显著。
标签:肝硬化合并难治性肝腹水;超滤浓缩回输法;常规治疗;疗效比较肝腹水是一种失代偿症状,患者主要发病于肝硬化的失代偿期,患者出现肝腹水后,临床首先会对患者进行钠、水的严格限制摄入,并服用大剂量的利尿剂,大多数患者都能够通过这种方法治疗,腹水消失,仅有5%的患者无法有效治疗腹水,临床上称之为肝硬化合并难治性肝腹水[1]。
临床上对此类患者进行超滤浓缩回输法治疗,得到了一定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2]。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84例肝硬化合并难治性肝腹水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常规组,每组各42例患者。
实验组中,男性患者28例,女性患者14例。
年龄38~79岁,平均年龄(58.65±5.77)岁,病程0.8~6年,平均病程(2.65±0.36)年。
常规组中,男性患者30例,女性患者12例。
年龄39~78岁,平均年龄(58.69±5.87)岁,病程0.8~6年,平均病程(2.65±0.36)年。
所有患者均在我院通过实验室以及影像学检查确诊为肝硬化合并难治性肝腹水患者,其中酒精性肝硬化20例,慢性乙型肝炎36例,混合型肝炎患者31例。
肝硬化合并难治性肝腹水的临床诊治

肝硬化合并难治性肝腹水的临床诊治目的:探析肝硬化合并难治性肝腹水患者实施回输浓缩超滤腹水疗法的临床效果。
方法:入选笔者所在医院肝硬化合并难治性肝腹水患者6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1例。
观察组实施回输浓缩超滤腹水疗法,对照组仅实施基础常规疗法,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效果和实验室各项检查指标情况。
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0.32%)高于对照组(70.9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实验室各项生化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肝硬化合并难治性肝腹水实施回输浓缩超滤腹水疗法,临床效果确切,可有效降低肝硬化合并难治性肝腹水的病死率,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标签:肝硬化;难治性肝腹水;浓缩超滤腹水肝硬化腹水是指失代偿期多种因素导致肝脏纤维化硬化病变后出现腹腔积液的症状,临床较为常见。
肝硬化腹水常出现脂肪、蛋白、糖等代谢合成紊乱,并以其为病理基础进一步发展则会导致肝性脑病、胃底食道静脉出血破裂或曲张等,进而危及人类的生命健康[1]。
据文献[2]报道,肝硬化腹水已成为世界危害人类生命和健康的疾病之一,75%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会形成腹水,仅有14%~20%的患者可达5年生存率,而国内平均每年新增50万以上患者,总患病人口已达200万以上。
肝硬化腹水患者多因喝酒、病毒性肝炎、代谢营养障碍或血吸虫病等因素诱发,预后较差。
据文献[3]报道,肝硬化腹水难治性患者应用回输浓缩超滤腹水疗法,效果确切。
探析该病的最佳治疗方案至关重要,故笔者所在医院对31例肝硬化腹水难治性患者实施回输浓缩超滤腹水疗法,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2011年8月-2012年6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62例难治性肝硬化腹水患者,入选标准:符合中华医学会肝胆科学会分会制订的失代偿期难治性肝硬化腹水的诊断标准[4]的经肝功能、肝炎病毒标志物、腹部B超检查确诊为肝硬化合并难治性肝腹水患者。
肝硬化并发难治性肝腹水的治疗方法与临床意义

肝硬化并发难治性肝腹水的治疗方法与临床意义发表时间:2018-08-02T15:08:01.863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8年3月第6期作者:张海莲[导读] 对于肝硬化合并难治性肝腹水治疗方案比较多,除传统治疗对患者实施腹腔穿刺置管引流术引流腹水可以有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溪山医院消化内科桂林 541000【摘要】目的:分析肝硬化合并难治性肝腹水的治疗方法和临床意义。
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我院收治的60例2015年2月~2017年2月肝硬化合并难治性肝腹水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30例采取常规护肝利尿等治疗联合留置腹腔穿刺置管引流术放腹水,对照组30例给予常规治疗及传统反复腹腔穿刺放腹水,之后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
结果: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是9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0%(P<0.05);实验组清蛋白、总胆红素、血钠、血钾评估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对于肝硬化合并难治性肝腹水治疗方案比较多,除传统治疗对患者实施腹腔穿刺置管引流术引流腹水可以有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减轻患者多次穿刺痛苦,而且操作比较简单,有临床推广价值。
【关键词】肝硬化;难治性肝腹水;治疗方法肝硬化属于一种肝脏慢性受损疾病,肝硬化腹水是该疾病发病中比较常见的并发症。
肝硬化腹水是一种慢性病,因为多种因素造成肝脏细胞变性、坏死、再生,然后促使组织纤维增生,致使肝质变硬,形成肝硬化,肝硬化肝功能减退引起门静脉高压,形成腹水。
如果肝硬化腹水比较严重,临床需要及时采取治疗干预。
在肝硬化腹水情况下,患者病情也可能会不断恶化,从而造成肝性脑病,出现以食道静脉为主的曲张或是出血破裂并发症,从而威胁患者的生命[1-2]。
所以,本文将会针对肝硬化合并难治性肝腹水症状,治疗方法和效果进行分析,详细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1.1资料分析本次研究对象是我院2015年2月~2017年2月收治的60例肝硬化合并难治性腹水患者,根据治疗方式分成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进行分析。
83例肝硬化合并难治性肝腹水患者的临床治疗分析

83例肝硬化合并难治性肝腹水患者的临床治疗分析作者:王秀丽来源:《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4年第03期[摘要] 目的探讨肝硬化合并难治性腹水的临床治疗方法。
方法将2012年1月——2013年1月在我院诊治的166例肝硬化合并难治性腹水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83例患者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83例患者采用常规治疗联合自身腹水超滤浓缩回输,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并做对比分析。
结果对照组有效率为79.5%,治疗组有效率为95.2%,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且治疗后各项指标也明显优于对照组(P[关键词] 肝硬化;难治性腹水;临床治疗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4.03.141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3-1330-02肝硬化难治性腹水是指患者经利尿剂治疗6周、腹水仍无明显消退或加重的状态。
难治性腹水是失代偿早中期转化为晚期的重要表现;约占肝硬化腹水患者的5%-10%;如不进行积极干预治疗,患者预后差。
为能有效的治疗肝硬化难治性腹水,笔者回顾性分析2010年10月——2012年10月在我院诊治的166例肝硬化合并难治性腹水患者的临床资料,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本组166例患者均符合肝硬化失代偿期难治性腹水的诊断标准[1];其中男101例、女65例;年龄37-62岁,平均年龄49.5岁。
肝硬化合并腹水的病程1-6年。
166例患者中肝炎性肝硬化113例、酒精性肝硬化39例、脂肪肝肝硬化10例、胆汁性肝硬化4例。
1.2 治疗方法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卧床休息;限制水钠摄入;维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并给予前列腺素、还原谷胱甘肽、甘利欣、促肝细胞生长素、维生素及预防并发症等综合治疗。
治疗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自身腹水超滤浓缩回输,患者取平卧位,常规消毒左下腹、右下腹,选脐与髂前上棘连线外1/3处作为穿刺点,同样的方法选择右下腹穿刺点,分别进行腹腔穿刺,穿刺成功后将穿刺针与导管连接固定,腹水自左下腹导管引入动脉导管内,经滤过器时在负压泵的作用下形成超滤,将水及中、小分子物质滤出,浓缩后的腹水经静脉导管自患者右下腹回输入腹腔。
肝硬化合并难治性肝腹水的临床诊治探讨

肝硬化合并难治性肝腹水的临床诊治探讨【摘要】目的探讨肝硬化合并难治性肝腹水的临床诊治措施。
方法回顾分析6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两组有效率比较,P<0.05有统计学差异性,两组观察内容比较,P<0.01有统计学差异性。
结论通过本组观察,表明应用腹水超滤浓缩回输治疗临床疗效确切,是治疗难治性腹水的最佳方法。
【关键词】肝硬化;难治性肝腹水;临床诊治肝硬化合并肝腹水是肝硬化失代偿期主要表现,临床上有75%的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出现肝腹水[1]。
肝硬化难治性腹水约占肝硬化腹水的5%~10%[2],是临床治疗的棘手问题。
肝硬化难治性腹水患者易出现各种并发症,预后差。
临床上经积极治疗控制大多数患者的临床症状能够得到改善。
为了可以有效的治疗肝硬化难治性腹水,我们回顾分析2002年1月至2011年5月收治的62例此类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病例来自我院2002年1月至2011年5月期间诊治的62例肝硬化难治性腹水患者。
所有病例均行腹部彩超、电子胃镜、肝功能检查、肝炎病毒标志物检查而确诊,所有病例均符合《实用内科学》肝硬化失代偿期,难治性腹水诊断标准。
其中男37例,女25例,年龄39~70岁,肝硬化合并肝腹水病程6个月~7年;引起肝硬化的病因:慢性乙型肝炎32例,慢性戊型肝炎10例,慢性乙型混合戊型肝炎4例,慢性乙型混合丙型肝炎4例,酒精性肝硬化12例。
1.2 临床表现腹胀、食欲不振、乏力27例,上消化道出血8例,腹胀发热9例,19例为漏出液, 16例为渗出液, 2例为血性腹水。
所有病例腹水都进行腹水培养,阳性7例, 5例为大肠杆菌, 2例为金黄色葡萄球菌。
1.3 分组将62例肝硬化难治性腹水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1例,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31例用采用常规治疗联合腹水超滤浓缩回输。
两组在年龄、性别、病程、疾病程度、原发疾病上无差异,临床具有可比性。
1.4 治疗常规治疗:包括卧床休息、限制钠盐摄入、限制水分摄入、利尿剂、维持水、电解质平衡、静脉滴注葡萄糖注射液、腺昔蛋氨酸、前列腺素、维生素、甘利欣、还原型谷胱甘肽、思美泰、前列腺素E、促肝细胞生长素、白蛋白或新鲜血浆及预防并发症等综合治疗。
肝硬化难治性腹水的临床治疗分析

肝硬化难治性腹水的临床治疗分析【摘要】目的探讨肝硬化难治性腹水应用LVP联合静脉滴注白蛋白、右旋糖酐40治疗的效果。
方法全部患者绝对卧床休息,有消化道出血者给予降低门脉压力、止血治疗,限盐、限水,纠正电解质紊乱及综合护肝疗法的同时给予利尿剂,剂量均调整为:安体舒通40~80 mg,3次/d口服,呋塞咪20~40 mg,2次/d静脉注射,有肝硬化合并症者均予相应的处理。
结果本组45例中,显效30例,有效12例,无效3例。
结论肝硬化难治性腹水的治疗是多方面的,应综合分析,全面评估。
LVP 联合静脉补充白蛋白、右旋糖酐40治疗是一种有效的治疗肝硬化腹水的方法。
与传统利尿剂联合静脉滴注白蛋白疗法相比较,它具有疗效好、经济和住院时间短的特点,值得临床应用。
【关键词】肝硬化难治性腹水;治疗;LVP肝硬化难治性腹水约占肝硬化腹水的5%~10%,患者易出现各种并发症,预后差。
其治疗一直是临床工作中面临的难题。
我们于2001年1月至2006年4月采用LVP联合静脉滴注白蛋白、右旋糖酐40治疗肝硬化难治性腹水45例,疗效满意,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肝硬化难治性腹水住院患者45例,诊断符合2000年西安全国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术会议修订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中的诊断标准。
所有入选病例均排除下列情况:凝血酶原活动度<30%;入院前2周内有明显消化道出血或肝性脑病;严重心肺功能障碍患者。
其中男28例,女17例,年龄25~76岁,平均腹水形成时间12个月。
1.2 治疗方法全部患者绝对卧床休息,有消化道出血者给予降低门脉压力、止血治疗,限盐、限水,纠正电解质紊乱及综合护肝疗法的同时给予利尿剂,剂量均调整为:安体舒通40~80 mg,3次/d口服,呋塞咪20~40 mg,2次/d静脉注射,有肝硬化合并症者均予相应的处理。
腹穿放腹水4000~6000 ml,2~3 h内完成,放腹水的同时静脉滴注白蛋白10 g,右旋糖酐40 200 ml,1次/(1~3 d),放腹水完毕后向对侧卧位,术后注意观察患者血压、尿量、神志等。
肝硬化合并难治性肝腹水的临床疗效观察

肝硬化合并难治性肝腹水的临床疗效观察摘要:目的:探讨肝硬化顽固性腹水的临床特点以及治疗效果。
方法:将2015年12月至2017年5月我院诊治的60例肝硬化难治性腹水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和腹水超滤浓缩回输:治疗组,观察两组临床疗效。
结果:常规治疗组总有效率达70%,腹水超滤浓缩回输治疗组总有效率达9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应用腹水超滤浓缩回输等综合疗法治疗顽固性腹水,安全、简单、高效、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肝硬化;难治性肝腹水;临床疗效根据临床统计,肝硬化难治性腹水大约占肝硬化腹水的5%-10%…,肝硬化难治性腹水对~般利尿剂治疗反应不敏感,肝硬化难治性腹水患者由于长期大量腹水的存在影响循环、呼吸、消化等系统的正常功能,易发生自发性腹膜炎、肝肾综合征等严重并发症,预后差。
回顾分析我院60例肝硬化难治性腹水的治疗情况,总结如下:一、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我院2015年12月至2017年5月收治肝硬化难治性腹水60例,60例患者均经腹部B超、肝功能检查以及肝炎病毒标志物检查而确诊。
其中女性患者28例,男性患者32例,患者年龄34-71岁,平均51.2岁。
肝硬化Child—pugh分级:其中c级41例,B级l9例,其中酒精性肝硬化5例,丙型肝炎后肝硬化9例,乙型肝炎后肝硬化46例。
腹水实验室检查:腹水为渗出液13例,漏出液47例。
临床表现乏力、腹胀、尿少、厌食47例,呕血、黑便7例。
发热、腹部压痛、反跳痛13例。
2、方法:60例肝硬化难治性腹水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和腹水超滤浓缩回输治疗组,每组30例。
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原发疾病以及疾病程度上无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常规治疗组:患者采用限水分摄人、限制钠盐摄人、利尿剂、维持水、电解质以及酸碱平衡、静脉滴注葡萄糖注射液、维生素、保肝药物、思美泰、前列腺素E、促肝细胞生长素,输注人血白蛋白注射液以及新鲜血浆及预防并发症等综合治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90例肝硬化合并难治性肝腹水的临床治疗分析
发表时间:2016-04-19T13:54:31.350Z 来源:《医师在线》2015年12月第24期供稿作者:徐柏平[导读] 齐齐哈尔市第一医院介入科(黑龙江齐齐哈尔)161000 肝硬化是临床常见的一种肝病,是由于病毒性侵袭、酒精过量刺激、药物反应或代谢障碍等引起的慢性肝脏损伤。
徐柏平齐齐哈尔市第一医院介入科(黑龙江齐齐哈尔)161000
[摘要]目的探讨并分析肝硬化合并难治性肝腹水患者的临床治疗方法及疗效。
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接收的90例肝硬化合并难治性肝腹水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方法进行治疗,治疗组患者均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结合腹水超滤浓缩回输方法进行治疗,观察并对比2组治疗效果。
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1.11%;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78%。
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肝硬化合并难治性肝腹水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结合腹水超滤浓缩回输方法进行治疗,可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效率,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肝硬化;难治性肝腹水;治疗分析
肝硬化是临床常见的一种肝病,是由于病毒性侵袭、酒精过量刺激、药物反应或代谢障碍等引起的慢性肝脏损伤。
肝腹水是肝硬化反复病变发展至晚期的一种重症并发症[1],肝腹水的病因与门静脉压力增高、血浆渗透压降低、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至水量增加等多种全身性病变因素有关,同时患者会出现腹胀、腹部增大等症状,给临床治疗带来了巨大困难。
若患者出现肝硬化合并难治性肝腹水,临床需及时给予明确诊断和对应性治疗,尽量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治疗效率。
下面本文就我院接收的90例肝硬化合并难治性肝腹水患者,进行常规方法与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结合腹水超滤浓缩回输方法治疗的探讨和对比,观察其疗效,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接收的90例肝硬化合并难治性肝腹水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相关检查及肝硬化合并难治性肝腹水临床诊断标准进行判定,为慢性乙型肝炎者有58例,乙型混合丙型肝炎者有4例,慢性乙型混合戊型肝炎者有6例,酒精性肝硬化者有22例。
随机将其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2组,每组45例;对照组中男26例,女19例,年龄39~69岁,平均(53.42±5.15)岁,病程6个月~5.5年,平均(2.85±0.75)年;治疗组中男25例,女20例,年龄40~70岁,平均(54.05±5.78)岁,病程7个月~5年,平均(2.75±0.65)年。
2组性别、年龄等方面的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方法进行治疗,让患者绝对卧床休养;限水限钠治疗,进食饮水加强注意,每日进水量应控制在500~100ml,每日钠盐的摄取需小于0.5g,注意碳水化合物及热量的汲取,保持机体水电解质稳定平衡。
同时每隔1日取20mg多巴胺加40mg呋塞米给患者腹腔进行注射治疗1次;并根据患者的具体病症情况选取对应性药物进行治疗,如注射利尿剂、维生素、前列腺素、葡萄糖、促肝细胞生长素或腺昔蛋氨酸等。
治疗组患者均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结合腹水超滤浓缩回输方法进行治疗,对患者定期进行腹水排放治疗,每周2~次;腹水排放采用腹水超浓缩回输系统进行,先做好固定穿刺针与导管连接的准备,之后先对患者左下腹穿刺,在至右侧下腹穿刺均置入导管,抽水量需要保持在5000~6000ml,注意腹水排放时间的控制,不可多于3h,要控制在3h内。
穿刺完成后观察腹水是否流经左右下腹置入的导管,确定后将压力泵流速控制并维持在150~250ml/min即可,所有的操作均需在密闭、无菌要求下进行。
之后观察并对比2组患者的疗效。
1.3疗效评价标准
所有患者治疗效果的评定均根据其恢复情况分为显效、有效和无效,显效指患者腹胀症状消失,呼吸和循环系统功能明显好转,腹水减少3/4以上大于2周;有效指患者腹胀症状部分缓解,呼吸和循环系统功能有所好转,腹水减少1/2以上大于1周;无效指患者腹胀症状、呼吸和循环系统功能及腹水减少情况均无好转迹象[2]。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 ±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对照组45例患者中,呈显效21例(46.67%),呈有效11例(24.44%),呈无效13例(28.89%),总有效率为71.11%;治疗组45例患者中,呈显效38例(84.44%),呈有效6例(13.34%),呈无效1例(2.22%),总有效率为97.78%。
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肝腹水全称为肝硬化腹水,是肝硬化病变晚期常发生的一种合并症状,是肝硬化代谢失常、肝脏衰竭的一种表征,由于长期病症对患者带来居大痛苦,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 [3]。
肝硬化是一种慢性发展型肝病,合并难治性肝腹水的病因多与低蛋白血症、门静脉高压、血容量不足或心房钠尿肽不足等多种病变异常有关,临床表现症状主要为腹胀、腹部变大、在严格控制水钠及利用利尿剂后腹水仍不减少。
临床对肝硬化合并难治性肝腹水患者需要加强治疗和重视,尽量缓解患者痛苦,提高治疗效率,改善患者的生命质量。
本研究对2组肝硬化合并难治性肝腹水患者实施了不同治疗的对比和探讨,结果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结合腹水超滤回输方法治疗的患者,有效率显著高于常规方法治疗的患者。
腹水超滤回输方法的治疗机制是通过排水将腹水中的细菌、病毒等滤过掉,在通过回输系统将白蛋白重新输送到患者体内的一种治疗方式,治疗中不需要完全将腹水排放。
同时在常规方法基础上,通过对患者绝对卧床休养、限水、限钠、对症药物处理等,可进一步辅助患者病情稳定,降低肝代谢负荷,减少水钠潴留,促进恢复。
总之,对肝硬化合并难治性肝腹水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结合腹水超滤浓缩回输方法进行治疗,可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效率,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宋连峰. 肝硬化合并难治性肝腹水的临床诊治[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3,15(9):81-82.
[2]田军.肝硬化合并难治性肝腹水的临床诊治[J].中外医学研究,2014,12(7):26-27.
[3]王毅;秦长忠;邵佳亮.50例肝硬化合并难治性肝腹水的临床诊治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3,11(32):1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