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论文提出论点的十种方法
议论文如何提出论点

议论文开头如何提出论点一、良好开头的标准1、短——简明扼要,不转弯抹角,拖踏冗长。
更不可详尽叙述。
2、快——迅捷入题,三言两语,点明文章的基本观点或议论的话题,亮出自己的观点态度。
3、新——不同凡响,新颖别致。
精雕“凤头”,吸引眼球,正如李渔在《闲情偶寄》中所说“以奇句夺目,使之一见而惊,不敢弃去”。
文章开头要精彩,须音韵和谐,句式错落有致,多用比喻、类比、排比,对偶等修辞引入论点,还可引述名言,讲述寓言故事导入话题。
二、怎么样引出论点(一)、直接提出论点06年高考满分作文《找到人生的定位》:人生漫漫,生命悠悠,歧路彷徨,何去何从。
在人生的旅途中,每一个人都要找准自己的位置;在生活的大海里,请给自己准确定位。
《携手同行——双赢的智慧》:时代让竞争成为一个沉重的话题,但我们可以用双赢的智慧削去竞争的锋芒,微笑着竞争,携手同行。
《知识就是力量》:自从地球上有了人类,知识便萌芽在人类的智慧中,从茹毛饮血的远古到高度文明的当代,每一次社会的进步。
无不显示出知识的巨大作用。
知识的进步,推动了历史的发展,促进了人类的文明。
知识就是力量!(二)、从现实生活和社会现象中引出《谈时髦》:现在有些高中女生涂口红,烫发染发,戴耳环;有些男生留深发,穿奇装异服,甚至戴耳坠。
我认为这与高中生活格格不入,绝非时髦。
恰是内心空虚的表现。
(三)、从别人错误观点引出如《逆境出人才》:有人说:厄运是扼杀天才的深渊。
而我要说:不幸是一所最好的大学。
(四)、从抒情议论中引出“常常是一位亲人的生命如流星般陨落,我们才悲哀于死神的无情;常常是一位朋友在与疾病殊死斗争,我们才诅咒病魔的猖獗横行;常常是我们自己的利益受到了侵犯,我们才正视社会上的毒瘤……感情的叶片时常遮挡住我们理智的目光。
”(《放下感情的叶片》)(五)、从名言警句中引出《谈宽容》:斯宾诺莎说过:“人心不是靠武力征服,而是靠爱和宽容大度征服”我们应该学会宽容。
《《智慧的眼睛》:心睛的时候,雨也是睛;心时候,睛也是雨。
议论文开头提出论点的方法

箭依靠弓飞了起来,却无法像鹰一 样飞得长远,仅能勉强呼吸蓝天的片刻 清新,而后就一头栽于地上。这样看来, 别人的帮助只是暂时的,帮人一时并不 能帮人一世。依靠别人不是长久之计, 成功必得靠自己。
再 见!
2、快——迅速入题,三言两语, 点明文章的基本观点或议论的话题, 亮出自己的观点态度。
3、新——不同凡响,新颖别致。
提出论点的方法
1、开门见山
《谈骨气》: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 《锲而不舍》:治学的态度应该持恒 专一,只要有锲而不舍的精神,就一 定能到达预期的目的。
2、设问作答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锲而不舍》:做学问是一件 艰苦的事,一个做学问的人应该有 怎样的治学态度呢?是半途而废、 锲而舍之,还是坚忍不拔、锲而不 舍?答案当然是后者,拥有坚忍不 拔、锲而不舍的精神是一个人取得 成功的关键。
(2)可以由一件事或社会上的某一现 象开头引出所要议论的话题,确立论点。
《议中学生高消费》:现在我们青少年 中出现了高消费的现象,这些人出门打 的士,穿名牌,吃的要贵,用的要高级, 他们只讲铺张浪费,不注意勤俭节约。 我认为:这是极不适宜的。
《“作弊”一席谈》:考试临近,班 里几个无聊的家伙又在谈论着各种作 弊绝招。虽然听后只是让人一笑了之, 但它却证明了一个事实:“作弊”这 个与考试似同胞兄弟的东西至今仍程 度不同地存在于很多学校中。
思路提示
提炼出怎样的观点?其实,寓言的寓 意(即所给文字材料要说明的道理)便是 所谓的“观点”(论点)。寓意可能是多 元的,但作为观点,我们只需从中选取一 个,并且通常选取我们最容易驾驭的那一 个。例如:我们可以拿“成功的关键在于 自身的努力”作论点。或自立自强是成功 的基石,是安身立命的根本。
议论文提出论点的十种方法

议论文提出论点的十种方法议论文是证明论点的文章,写议论文最重要的工作当然是要搞好论点的论证。
但在重视论点论证的同时,也不可忽视怎样提出论点。
实践证明,艺术地提出论点,能使论点得到突出,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为整篇文章锦上添花。
本文介绍提出论点的十种方法,供初学者参考学习。
一、在因果分析中提出论点我们常说,事出有因。
可见,因与果是密切相关的:因是果的依据,果是因的必然。
在因果分析中提出论点,就是从事物纷繁复杂的联系中,找出论点与特定的“因”的相互关系,并加以理性地分析阐述,进而水到渠成地引出论点。
这样,既能使论点成为必然结论,又能揭示论点的特殊意义,唤起读者的特别关注。
如邓小平的《要吸收国际经验》,文章的标题就是本文的论点,为了引出这个论点,作者是这样开篇的:我们是在一个贫穷的大国里进行改革的,这在世界上是没有先例的。
我们搞建设有三十几年,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
但是光凭自己的经验和教训,还解决不了问题。
中国要谋求发展,摆脱贫穷落后,就必须开放。
开放不仅是发展国际间的交往,而且要吸收国际经验。
没有先例,需要经验;经验不足,要借鉴经验;“中国要谋求发展,摆脱贫穷落后”,就“要吸收国际经验”。
在自我封闭了几十年的中国,提出“要吸收国际经验”的主张,本身就是十分响亮的论点。
一个响亮的论点加上简洁明晰的原因为依托,一下子突出了它的深远意义。
二、在背景分析中提出论点背景是事物发展变化的历史或现实的环境气候,它对事物的发展变化有决定性的影响,因此,我们可以这样说,背景是产生论点的土壤。
论点的提出,如果能结合背景分析,就会使论点有了雄厚的客观基础,显示出它的必然性。
如《中学德育的综合改革》一文论点的提出:“近几年中学的思想政治教育有进步,也有改革,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有明显的变化,主流是好的。
但从总体来看,德育工作还没有摆到应有的地位上来,措施不够有力,队伍不够健全,在学生的思想德育素质方面还存在着不少问题,整个工作不适应社会主义四化建设的需要,迫切需要改革。
毕业论文的写作中的论点和论据的论证方法

毕业论文的写作中的论点和论据的论证方法在毕业论文的写作过程中,论点和论据是构建思想逻辑和支撑主张的重要组成部分。
论点是作者提出的某个观点或者主张,而论据则是用来支持论点的事实、数据、例证等证据。
如何有效地论证论点是写作过程中的关键问题之一。
本文将探讨毕业论文写作中的论点和论据的论证方法。
一、直接论证法直接论证法是指直接提供符合逻辑的证据,来支持论点。
这种方法最常见的形式是利用研究数据、事实、统计数字等来证明论点的正确性。
例如,在论证教育对个人发展的影响时,可以引用相关研究数据和统计数字来支持论点。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简单明了、直接有效,有力地支撑论点。
但需要注意的是,所提供的证据必须可靠、真实,并且能够与论点之间建立起准确的关联关系。
二、比较对比法比较对比法是通过将论点与其他相关观点进行比较,来论证其正确性。
这种方法常用于讨论争议性较大的问题,可以突出论点的独特性和优越性。
例如,在探讨某一政策的有效性时,可以比较该政策与其他类似政策的差异,以及其对社会的影响成果。
通过比较,读者可以更清晰地看到论点的合理性。
但需要注意的是,在比较过程中要客观公正,避免片面性和主观偏见。
三、案例分析法案例分析法是通过具体案例来论证论点的正确性。
这种方法常用于实证研究和实践类课题,可以通过具体实例说明论点的适用性。
例如,在探讨企业管理的有效性时,可以选择一个具体的企业案例,分析其管理模式和成果,以证明论点的正确性。
案例分析法的优点是具体实际,具有说服力。
但需要注意的是,所选择的案例要具有代表性,能够充分展示论点的适用性。
四、引用权威观点法引用权威观点法是通过引用专家学者的观点和研究成果来支持论点。
这种方法常用于理论探讨和学术研究类论文,可以借助权威人士的声音来加强论点的可信度。
例如,在讨论环境保护策略时,可以引用环保专家的意见和研究报告来支持论点的合理性。
但需要注意的是,引用他人观点时要注明出处,并将其融入到自己的写作中,以保持整篇论文的一致性和连贯性。
议论文入题十种方式

议论文入题十种方式论证方法,即使是议论性散文或散文式议论文也必须遵循议论文的基本写法。
为了规范议论文的思路,并追求最好的艺术效果,议论文在开头就要呈现异彩。
即点明观点又要引人入胜,不落俗套,让阅卷老师读来赏心悦目,心旷神怡。
下面介绍一些议论文(议论性散文)的入题方法,便于学生发挥个性,展现才华。
一.直接引论法开篇直接点明观点,表明的立场。
例1:《让纪念闪耀理性光芒》纪念是内心情感的涌动,但又不是感情的无节制的挥霍;纪念需要行动来升华,但又需要理性的引导。
真正的纪念是心灵的回响,是历史的回音;它审视过去,启迪未来……(总领下文,过渡自然)黑格尔曾经自夸德国人天生就是哲学家。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天生严谨自律的民族,就在一个狂人的引诱下,陷入了战争的渊薮。
60年前的那幕惨剧:生灵涂炭、妻离子散、血流成河……胜者在对往昔的审视中找到了道德的标杆,也找到了纪念的理由。
【点评】本文是一篇典范的议论文,审题准确,入题快捷。
文章一开头就直接提出中心论点:‚纪念需要行动来升华,更需要理性的引导‛,立意较高针对现实,有时代气息,论证过程中引材料恰当,紧紧围绕观点展开。
突出优点就是点题不绕弯子,由材料直接入题。
例2:《找准位置,绽放光彩》:生命的玄机是找到自己的位置,绽放属于自己的光彩。
(紧扣中心观点)找准位置,需要认清自我,审视自我,用一颗平静的心聆听自我价值的呼唤,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
……例3:《谈追求》人的一生要有追求,没有追求的生活是毫无意义的,没有追求的人是无所作为的。
我们中学生,担负着祖国的未来,更应有所追求。
例4:《多难兴邦》温家宝总理在四川地震灾区的学校郑重地写下了四个大字‚多难兴邦‛,这四个字深深地镌刻在我们心里。
……例5:《不要轻易说‘不’》人是脆弱的,经历太多的风浪,总有一天会慢慢枯萎,但千万不要轻易对生命说‚不‛,因为我们内心里潜在着的,还有一种精神的力量,它支撑着我们在荒野中踽踽前行。
【解题方法】议论文归纳论点的方法指导

在议论文阅读理解中,准确归纳论点对于理解文章内容至关重要。
以下是议论文归纳论点的方法详解,供大家参考。
一、从位置入手1。
标题即论点很多议论文的标题直接表明了作者的观点,这是最容易找到论点的情况。
例如《俭以养德》,标题简洁明了地阐述了节俭能够培养品德这一论点。
当我们看到这样的标题时,需要进一步在文中验证,看作者是否围绕标题展开论述,若全文内容紧扣标题观点,那么标题就是论点。
2.开头提出论点文章开头是提出论点的常见位置。
作者往往在开篇通过讲述一个故事、引用名言警句或者直接陈述等方式引出论点。
比如,在一篇关于“挫折是成长的基石”的议论文中,作者开篇写道:“古往今来,无数仁人志士在挫折中砥砺前行,成就非凡人生。
由此可见,挫折是成长的基石,它能磨炼人的意志,让人变得更加坚强。
”这种开头直接点明论点的方式,能让读者迅速把握文章的核心。
3.结尾归纳论点有些议论文在前面进行了大量的论证分析后,在结尾部分总结归纳出论点。
作者通过对论据的层层剖析,水到渠成地得出结论。
例如,在论述“环保的重要性”的文章中,作者先列举了环境恶化的现象、不环保行为带来的危害等内容,最后在结尾处写道:“综上所述,环保是关乎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大事,我们每个人都应积极参与环保行动,守护我们唯一的地球家园。
”4.文中提出论点论点也可能在文章的中间部分出现。
这种情况相对复杂一些,需要我们仔细阅读文章内容。
通常是作者先进行一些铺垫或者对相关话题进行讨论,然后在中间某个段落提出论点,之后再继续围绕论点展开进一步的论证。
二、分析论据1.关注论据指向论据是用来证明论点的材料,所以分析论据的指向可以帮助我们归纳论点。
如果论据是一系列名人在面对困难时坚持努力最终成功的事例,那么论点很可能是关于坚持与成功的关系,比如“坚持是走向成功的必备品质”。
例如,文中列举了爱迪生经过无数次实验发明电灯、居里夫人在艰苦条件下发现镭元素等事例,这些论据都指向坚持对成功的重要意义。
议论文开头的十种方法

一.直接引论法提示语:“虎啸深山,鱼翔浅底,驼走大漠,雁排长空。
世间万物自有属于自己的一片天空……”开篇直接点明观点,表明的立场。
例1:《让纪念闪耀理性光芒》纪念是内心情感的涌动,但又不是感情的无节制的挥霍;纪念需要行动来升华,但又需要理性的引导。
真正的纪念是心灵的回响,是历史的回音;它审视过去,启迪未来……(总领下文,过渡自然)黑格尔曾经自夸德国人天生就是哲学家。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天生严谨自律的民族,就在一个狂人的引诱下,陷入了战争的渊薮。
60年前的那幕惨剧:生灵涂炭、妻离子散、血流成河……胜者在对往昔的审视中找到了道德的标杆,也找到了纪念的理由。
……点评:本文是一篇典范的议论文,审题准确,入题快捷。
文章一开头就直接提出中心论点:“纪念需要行动来升华,更需要理性的引导”,立意较高针对现实,有时代气息,论证过程中引材料恰当,紧紧围绕观点展开。
突出优点就是点题不绕弯子,由材料直接入题。
例2:《找准位置,绽放光彩》:虎啸深山,鱼翔浅底,驼走大漠,雁排长空。
世间万物自有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生命的玄机是找到自己的位置,绽放属于自己的光彩。
(排比,列举四种具有审美意义的典型意向,并紧扣中心观点)找准位置,需要认清自我,审视自我,用一颗平静的心聆听自我价值的呼唤,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
……例3:《谈追求》人的一生要有追求,没有追求的生活是毫无意义的,没有追求的人是无所作为的。
我们中学生,担负着祖国的未来,更应有所追求。
例4:《多难兴邦》温家宝总理在四川地震灾区的学校郑重地写下了四个大字“多难兴邦”,这四个字深深地镌刻在我们心里。
……例5:《不要轻易说‘不’》(2008年广东)人是脆弱的,经历太多的风浪,总有一天会慢慢枯萎,但千万不要轻易对生命说“不”,因为我们内心里潜在着的,还有一种精神的力量,它支撑着我们在荒野中踽踽前行。
二.设问引用法提示语:“你会因喜爱被过的皑皑白雪而对南国的椰林海风不屑一顾吗?你会因沉迷于江南的小桥流水、青瓦白墙而否定西北‘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美吗?你会因介意林黛玉‘使性子’二不看经典名著《红楼梦》吗?”以设问开篇引题,能够激发读者的思考,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议论文:10种论证方法,标准议论段五部分

议论文:10种论证方法,标准议论段五部分在高考议论文写作中,常常会犯“文体不清”的错误。
记叙不像记叙,议论也不深入透彻这种“以叙代议例而不议”的问题,就是对所举事例缺少具体的分析,论点仍然是论点,材料仍然是材料,由于缺少必要的分析论证文章常常没有说服力。
因此无论是事例、名言都要通过分析才能彰显论证的力量。
1.例:贫困也是一笔财富。
“自古才子出寒门”。
司马光出身贫寒;范仲淹两岁丧父,随母改嫁,幼时连稠一点的粥都难以喝到;明代龙图大学士宋濂家中一贫如洗。
荷兰画家梵高也曾穷困潦倒,一文不名,生活上常靠着弟弟接济;苏联伟大作家高尔基曾经是个流浪儿;居里夫人刚满十岁就外出打工……可见贫困也是一笔财富。
优点:观点明确,论据丰富。
缺点:“观点+论据”格局。
弊端:论点和论据之间互相脱离,两者之间缺乏必要的联系的桥梁,论点还是论点,论据还是论据;论据失去了其应有的作用,论点孤立无援,也就失去了立足的依据。
这种“不讲道理”的议论文,论点无论怎样正确,也不足以服人;论据无论怎样充足,也不过是一堆零碎的材料。
2.修改建议:补充内容,规范成段贫困也是一笔财富。
(观点句)自古“寒门出贵子,白屋出公卿”,贫困让人学会努力、学会思考、学会成长。
(阐释句)司马光出身贫寒;范仲淹两岁丧父,随母改嫁,幼时连稠一点的粥都难以喝到;明代龙图大学士宋濂家中一贫如洗。
荷兰画家梵高也曾穷困潦倒,一文不名,生活上常靠着弟弟接济;苏联伟大作家高尔基曾经是个流浪儿;居里夫人刚满十岁就外出打工(材料句)他们因为贫穷,才更知道珍惜,知道只有靠自己的努力才能摆脱。
因为贫穷,才会在黑暗中长途跋涉,在逆境中执着前行。
(分析句)可见贫困也是一笔财富。
(结论句)一个标准的议论段必须“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依次包括五种功能不同的句子观点句阐释句材料句分析句总结句1、观点句:(1)位置:主体段的段首(2)句式:简洁的陈述句(3)数量:一句(4)句末标点:句号2、阐释句:紧跟观点句,力求清晰简洁易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但在重视论点论证的同时,也不可忽视怎样提出论点。
实践证明,艺术地提出论点,能使论点得到突出,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为整篇文章锦上添花。
本文介绍提出论点的十种方法,供初学者参考学习。
一、在因果分析中提出论点我们常说,事出有因。
可见,因与果是密切相关的:因是果的依据,果是因的必然。
在因果分析中提出论点,就是从事物纷繁复杂的联系中,找出论点与特定的“因”的相互关系,并加以理性地分析阐述,进而水到渠成地引出论点。
这样,既能使论点成为必然结论,又能揭示论点的特殊意义,唤起读者的特别关注。
如邓小平的《要吸收国际经验》,文章的标题就是本文的论点,为了引出这个论点,作者是这样开篇的:我们是在一个贫穷的大国里进行改革的,这在世界上是没有先例的。
我们搞建设有三十几年,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
但是光凭自己的经验和教训,还解决不了问题。
中国要谋求发展,摆脱贫穷落后,就必须开放。
开放不仅是发展国际间的交往,而且要吸收国际经验。
没有先例,需要经验;经验不足,要借鉴经验;“中国要谋求发展,摆脱贫穷落后”,就“要吸收国际经验”。
在自我封闭了几十年的中国,提出“要吸收国际经验”的主张,本身就是十分响亮的论点。
一个响亮的论点加上简洁明晰的原因为依托,一下子突出了它的深远意义。
二、在背景分析中提出论点背景是事物发展变化的历史或现实的环境气候,它对事物的发展变化有决定性的影响,因此,我们可以这样说,背景是产生论点的土壤。
论点的提出,如果能结合背景分析,就会使论点有了雄厚的客观基础,显示出它的必然性。
如《中学德育的综合改革》一文论点的提出:“近几年中学的思想政治教育有进步,也有改革,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有明显的变化,主流是好的。
但从总体来看,德育工作还没有摆到应有的地位上来,措施不够有力,队伍不够健全,在学生的思想德育素质方面还存在着不少问题,整个工作不适应社会主义四化建设的需要,迫切需要改革。
”通过对“近几年”中学德育教育现状的分析,特别是对存在问题的分析,必然得出“迫切需要改革”的结论。
这样地提出论点,真是瓜熟蒂落,水到渠成。
三、在摆出任务中提出论点用这种方法提出论点,最有代表性的文章就是列宁的《青年团的任务》。
在《青年团的任务》中,列宁以向青年发出的学习号召为中心论点,但在提出这个论点之前,列宁用了较多的文字来阐述青年所面临的重大使命:“从资本主义社会培养出来的一代工作者,至多也只能消灭建筑在剥削上面的资本主义旧生活方式的基础。
他们至多也只能建立这样一种社会结构,这种社会结构帮助无产阶级和劳动阶级保持自己的政权,奠定巩固的基础,至于在这个基础上进行建设,那就只有*在新条件下,即人与人之间的剥削关系已不存在的条件下参加工作的一代人去担负。
”这一代人就是青年。
那么青年们怎样才能不负重托,完成肩负的历史重任?列宁提出:“共产主义青年团及其一切组织的任务,可以用一句话来表示:就是要学习。
”这样,就使论点有了沉重感,也增强了它的激励性。
四、在谈是论非中提出论点就是针对某一问题或现象,议论其中的是是非非,从而提出自己的看法,发表自己的主张。
用这种方法提出论点,作者要有明确的是非观,要注意辩理,把论点建立在理上,力避简单、武断,以致削弱论点的说服力。
如《毛遂不避嫌疑》的论点的提出:前几天,我参加了一个人才问题的讨论会。
有人私下给毛遂提了条意见:“好表现自己。
”我大吃一惊。
这不是冤枉好人吗?仔细一想,毛遂也是在表现自己。
倘不表现自己,怎么能自荐呢!原来,毛遂自荐并不避嫌疑。
他本来就认为:有才能的人,就像放在布袋里的锥子,一定会冒出尖来,不冒尖,你怎么晓得他有才干!千里马之所以能被伯乐发现,还不是因为千里马长啸一声地表现自己吗?我们赞扬毛遂,说到底,就是赞扬毛遂敢于表现自己。
这点,是过去所有赞扬毛遂的文章不曾点破的。
我敢说。
作者否定对毛遂提出的“好表现自己”的非议,肯定了毛遂“不避嫌疑”,大胆“表现自己”的行为,而肯定得有理有据,这就为顺理成章地提出“有才能的人”,要“敢于表现自己”这一有时代意义的论点,创造了有说服力的理论前提。
五、在层递中提出论点层递,是一种层层深入,向目标步步逼进的艺术手法。
利用层递提出论点,就是作者故意把笔宕开,先从远处说起,从一般说起,然后逐渐收笔,最后点出论点。
这样,不仅能为论点增强牢固的理论基础,还有“深山藏古寺”的艺术魅力。
如毛泽东主席的《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开头写:战争的革命战争的规律——这是任何指导革命战争的人,不能不研究不能不解决的问题。
中国革命战争的规律——这是任何指导中国革命战争的人,不能不研究不能不解决的问题。
很明显,本文的论点就是第三句,但作者有意设置了三个层次,把它隐藏在层峦叠嶂之中,挑起读者的探求欲,在认识了一般战争的规律、革命战争的规律后,才“路转溪桥忽见”地推出论点,以强大的逻辑推理,把论点牢固地树立了起来。
六、在排他中提出论点就是在排除他人观点中提出自己的观点。
这样,可以以他人的观点为映衬,突出自己观点的独特性,令读者耳目一新。
有一篇《美是军人》的议论演讲,就是这样提出论点的:倘若有人问你,美是什么?我相信大家和我一样,都会经过冷静的认真思考拿出自己的答案。
是的,古往今来,无数哲人贤者,文人雅士,都企图用最精确最完整的语言,对其加以概述。
有人说,美是和谐;有人说,美是生活;也有人说,美是情感,美是音乐……细细品味,确实不无道理。
然而我要说:美是军人!演讲开篇设问,引出一系列关于美的不同观点,紧接用“然而”一转,把这些古往今来“哲人贤者,文人雅士”关于美的种种概述全部排除,独树一帜地提出:“美是军人!”多么独到新颖而又富有悬念的观点选这样提出论点,引人入胜。
七、在类推中提出论点我们常说,事不同而理同。
在类推中提出论点,能激发深思,有极强的启迪性。
如唐代魏征《谏太宗十思疏》:“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以德治国的论点并没有什么新鲜感,这是孔孟早就提出的政治主张。
但在这里,魏征是把它与“求木之长”、“欲流之远”相类推而得的,这就推出了新意,推出了深意,大大地触动了唐太宗的心,让唐太宗不能不对以德治国的观点重新审视,认真来想一想如何使自己的统治长治久安。
八、在泛论中提出论点在泛论中提出论点,就是从谈论面上的问题引出论点。
这样提出论点,看似不动声色,但因泛论的问题多是些热点问题,而引出的论点又是热点中最引人注目的,所以,这样的论点,有很强的警示作用。
如《不得暴力行政》:“观察当下的社会生活,有一种暴力化倾向在抬头,在滋长。
家庭暴力、校园暴力、社会暴力,已经引起关注,一些地方屡屡发生的行政暴力现象还当特别警惕。
”由谈论“引起关注”的“家庭暴力、校园暴力、社会暴力”而提出“屡屡发生的行政暴力”,这是向全社会发出的警告,震动着全社会成员。
九、用设问提出论点设问是自问自答的一种修辞手法。
设问中的问句并非多此一问,它是引起人们注意的艺术,它把确定的意思用疑问的句式提出来,一下了就把人们的注意力吸引过来,这时再给出答案,让人把答案铭记在心。
议论文常常用设问提出论点,突出论点。
如毛泽东的《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吗?不是。
是自己头脑里固有的吗?不是。
人的正确思想只能从社会实践中来,只能从社会的生产斗争、阶级斗争和科学实验这三项实践中来。
”开篇第一句就是一问,像把一道哲学考题提到了读者面前,迫使读者不得不集中精力,认真思考。
紧接着又排出两问两答,否定了唯心主义的谬误。
就在读者为寻找正确答案而冥思苦想之时,给出答案,点出论点:“人的正确思想,只能从社会实践中来,只能从生产斗争、阶级斗争和科学实验这三项实践中来。
”把论点牢牢地烙在了读者的记忆中。
十、用强调提出论点就是在提出论点的时候,有意使用强调词语、强调句式,通过强调提高论点的重要地位,达到突出论点的目的。
使用词语强调,多使用一些相关的副词,如:“我以为世间最可宝贵的就是‘今’”,(李大钊《今》)一个“最”字,把“今”的重要性强调到至高的程度,让读者不能不对“今”格外关注。
“生产力方面的革命也是革命,而且是最重要的革命,从历史的发展来讲是最根本的革命。
”(邓小平《社会主义首先要发展生产力》)提出“生产力方面的革命也是革命”的论点后,又用“最重要”、“最根本”两次强调,加深了人们对发展生产力的认识。
用句式强调,有的使用祈使句:“为了树立正确的治学态度,必须从积极方面努力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思想方法论。
”(邓拓《学问不可穿凿》)有的使用否定句:“开化人的知识,感动人的心思,非演说不可。
”(秋瑾《演说的好处》)“非……不可”,用双重否定肯定了演说的作用。
有的使用假设句:“真正具有广博知识的‘杂家’,却是难能可贵的。
如果这就叫做‘杂家’,那末,我们倒应该对这样的‘杂家’表示热烈的欢迎。
”(邓拓《欢迎“杂家”》)这些句式都很好地突出了各自的论点。
以上介绍了提出论点的十种方法,实际上,提出论点的方法多种多样,不可能用这十种方法就全部概括了。
这里提出十种方法,意思是要告诉初学写议论文的作者,写议论文提出论点的时候,一定要重视方法,艺术地提出,不可等闲视之,因为这是写好议论文的重要保证之一。
《本文为word可编辑版,若不需要以下内容,请删除后使用,谢谢您的理解原生生物的主要类群》习题一、选择题1、桃花的下列结构中,经过发育最终成为果实的是()A、子房B、子房壁C、胚珠D、受精卵2、呼吸作用的实质是()A、分解有机物,贮存能量B、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C、合成有机物,贮存能量D、合成有机物,释放能量3、旱地里的农作物被水淹没后,要及时排涝,主要是为了促进()A、叶的光合作用B、叶的蒸腾作用C、根的呼吸作用D、根的吸水4、农业生产中对农作物进行合理密植主要是为了()A、提高作物对水分的吸收B、提高作物对土壤中无机盐的利用率C、提高作物的蒸腾作用D、提高作物的光合作用5、下列关于光合作用原料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B、光合作用的唯一原料是二氧化碳C、二氧化碳和水都用于制造淀粉D、二氧化碳和水都是光合作用的原料6、晚上,将金鱼藻放在盛有水的试管中,将试管先后放在离白炽灯如下距离处,在相同时间内试管内产生气泡数量最多的是()A、10厘米B、20厘米C、30厘米D、40厘米7、贮藏蔬菜、水果要保持低温,这是因为()A、温度低,减少细菌病害B、温度低,呼吸作用弱,有机物消耗少C、温度低,促进光合作用积累D、温度低,蒸腾作用弱二、实验探究题1、下面是验证“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的具体步骤,请回答有关问题:①把盆栽的天竺葵放在黑暗处一昼夜。
②用黑纸把一片叶的一部分的正面和背面盖住,然后移到阳光下,照射3小时~4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