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传统体育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传统体育是少数民族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少数民族群体在生活、工作、娱乐中形成的一组体育运动及相关活动。
这些运动和活动具有浓郁的少数民族文化特色和历史内涵,是展示少数民族文化魅力、传承和弘扬少数民族文化的重要途径。
一、藏族传统体育藏族传统体育是藏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和战争中形成的一种体育活动,包括了马术、赛马、箭术、斗牛、躲藏、跳绳、摔跤、跑步等多种运动。
其中,最为著名的是马术和赛马比赛。
藏族人驯养马匹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一千多年前的西周时期,这些马匹饱经战争的磨难,已经形成了非常出色的身体素质和战斗能力。
藏族人民在长期的生活和战争中,不断完善和开发马术和赛马技能,形成了独特的马术文化和民俗文化。
藏族人在马术方面的表现可以说是独步全球,以其特有的跑马方式、骑马技巧和镌刻于心的马术信仰,让人们在马术赛事中不断体验着这种神秘而盛行的流行文化。
二、蒙古族传统体育蒙古族传统体育是蒙古族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主要包括了摔跤、赛马、斗牛、射箭等多种运动。
其中,摔跤和赛马被视为最为重要的两个体育项目。
摔跤在蒙古族传统文化中拥有着极高的地位,被誉为“万众瞩目、雄心勃勃”的比赛。
蒙古族的摔跤比赛规则简单,且比较开放,让选手展现了他们的技巧和力量。
若想成为一名具备强硬性格和过人技巧的摔跤手,对蒙古人来说,勤奋和专注是不可或缺的基石,更是蒙古族人民对摔跤的激烈热爱。
赛马是蒙古族传统文化中的另一个标志性运动。
在蒙古族传统赛马中,选手骑着精壮马驹,在赛场上奔驰而行,三、五匹马并排在一起,争分夺秒地奋勇前进。
蒙古族人民对马的独特情感和热爱远远超过了对其他动物和族群的热爱,他们认为马就是骄傲、自由、生命、精神和信仰的标志。
三、朝鲜族传统体育朝鲜族传统体育的历史悠久,包括了跳绳、板凳舞、权势舞、重头戏——花轮骨舞等多种运动。
这些体育运动既达到了身体锻炼的目的,同时又能够传承和弘扬少数民族文化,成为了朝鲜族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概略

2.2.2对练 2.2.3集体演练
2.3 搏斗运动
1)散打 2)推手 3)短兵 4)长兵
3、武术的特点
Biblioteka 第一、动作具有攻防技 击性 第二、具有内外合一, 形神兼备的运动特色 第三、内容丰富多彩, 具有广泛的适应性
4、武术的作用
第一、壮内强外的健 身作用 第二、提高防身自卫 能力 第三、培养道德情操 的教育作用 第四、娱乐观赏、丰 富文化生活 第五、交流技艺、增 进友谊
商周时期,商代出现了武术训练的重要 手段---田猎,商周利用"武舞"来训练士兵, 鼓舞士气。相传在周时期出现了一部中国武 术史上重要的著作《周易》,亦称《易经》, "一阴一阳为之道" 这本书有很丰富的哲学思 想,对我国养生学的发展影响极为深远,其 "易有太级,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 生八卦。"产生了太级学说,从此奠基中国 武术体系,当时,学校开设“六艺”教育。 春秋战国以后,诸候争霸,都很重视技 术在战场中的运用。齐恒公举行春秋两季的 "角试"来选拔天下英雄。“士”阶层和“游 侠”的出现标志着武技开始走向民间。同时, 在这时期由于冶炼铁的技术的发展,铁器的 逐步使用,剑的制造和剑道都得到了空前的 发展。对剑道的技击原理有精辟的论述。
近现代武术,1910年在上海成立了“精武体育会”。 1928年国民党政府在南京成立了中央国术馆。新中国成立后 武术逐步成为中国近代体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受到党和国家 的重视,并作为优秀民族文化遗产加以继承和发展。 1952年,武术被正式列为推广项目; 1954年各地体育院校开始正式列为课程; 1956年中国武术协会建立了武术协会、武术队等,形成 了空前广泛的群众性武术活动网,为武术的发展开拓了广阔 的道路。 1957年列为竞赛项目,每年举行全国性比赛; 1958年起草制定了第一部《武术竞赛规则》,编定了拳、 刀、枪、剑、棍五种竞赛规定套路,推进了武术训练的系统 化、规范化和科学化; 1985年,西安举行了首届国际武术邀请赛,并成立了国 际武术联合会筹委会,武术发展中历史性的突破。
民族传统体育的内容体系

民族传统体育的内容体系
民族传统体育是指各民族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和社会实践中,创造和发展的具有民族特色的体育活动。
它涵盖了丰富多样的内容,形成了独特的体系。
1. 民间游戏:民间游戏是民族传统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如蒙古族的摔跤、朝鲜族的荡秋千等。
这些游戏通常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既是娱乐活动,也是体育锻炼的一种方式。
2. 武术:武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包括各种拳法、剑法、刀法等。
武术不仅具有健身作用,还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哲学思想和道德观念。
3. 舞蹈与体育:许多民族的传统舞蹈都与体育运动密切相关,如藏族的锅庄舞、维吾尔族的十二木卡姆等。
这些舞蹈既具有艺术欣赏价值,又能锻炼身体。
4. 民俗体育:民俗体育是指与民间风俗习惯紧密相连的体育活动,如赛龙舟、踩高跷、扭秧歌等。
这些活动通常在特定的节日或庆典中举行,既是体育竞技,也是文化传承的重要方式。
5. 传统体育竞赛:各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传统体育竞赛项目,如蒙古族的那达慕大会、回族的绊跤等。
这些竞赛项目不仅展示了各民族的体育实力,也促进了民族间的交流与团结。
民族传统体育的内容体系丰富多彩,它不仅是各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世界体育文化的瑰宝。
保护和传承民族传统体育,对于促进民族团结、推动文化交流具有重要意义。
民族传统体育概论.doc

民族传统体育概论一、民族传统体育的概念民族体育是对具有民族特色的体育活动的总称。
民族体育的概念通常用来表述与世界范围内规范传播的现代体育竞技活动相对的民间传统体育活动。
在我国,“民族”往往用来称呼少数民族,“民族体育”常常指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活动。
正如我们使用的“民族学院”、“民族政策”、“民族研究”等称呼中的“民族”一样,主要是指汉族以外的少数民族群体。
不过,就国际流行的现代体育而言,中国的民族体育应该是在中国人居住的地方开展的、具有中华民族传统特色的体育活动的总称。
所以中国民族传统体育是以汉族文化为主体,融合多种民族文化形成的一种文化形态,是各民族养生、健身和娱乐体育活动的总称。
民族体育是人类社会生活的组成部分,也是滋生现代竞技项目的沃土。
纵观世界体育史的进程,不少风靡全球的运动项目最初都是由民族体育发展而来的。
当今世界流行的形形色色的体育活动,刚开始时仅仅局限在某一地区的一个或少数几个民族中,最终为各国各民族接受,成为全人类共有的体育文化财富。
因此,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民族体育是当代世界流行的国际体育之母。
中国的民族民间传统体育,代表着古老的东方保健体系,是中华文明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它既包括各族群众喜闻乐见的民间游戏,也包括一些少数民族的典型传统竞技,更多的是各民族中普遍开展的项目。
总而言之,是指我们中华民族大家庭里世代流传的体育活动中国有近千项民族民间传统体育运动项目,其数量和形式丰富多彩,堪称世界之最。
这块蕴积深厚的民族文化宝藏,对于弘扬东方体育文化,发展人类所共有的体育事业的价值,无论给予多高的评价也不为过。
面对丰富多彩的项目,我们从便于学校教学的角度,选择其中一部分进入教材,这丝毫不影响其他部分作为宝贵的传统文化遗产的价值。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体育理论日渐成熟。
1996年,中国把体育学列为一级学科,是当代体育科学体系建设的重要里程碑。
1997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国家教委在一级学科体育学下设体育人文社会学、运动人体科学、体育教育训练学、民族传统体育学4个二级学科,标志着体育学的进步。
民族传统体育学

• 犯规及判罚: 1、在比赛过程中双方队员不得推、拉对方队 员,否则视为犯规(如是进攻队员犯规则交 换球权,如是防守队员犯规则由进攻队员罚 点球)。 2、在比赛过程中任何队员不得出场地边线 (如是进攻队员犯规则交换球权,如是防守 队员犯规则由进攻队员罚点球) • 罚球方法:持球队员站于罚球区内,被罚队 员站于被罚球区内,在罚球队员执行罚球时, 被罚队员不得进行躲闪。罚中的1分。 • 场地规格
顶杠
鱼王角力
• 鱼王角力是赫哲族传统竞技项目,是力的较 量,不论男女均可参加,多在渔猎的网滩、 猎场休憩时或吉庆的日子举行。便于锻炼男 子的力气,从而获得更多的猎物,表达了人 们对丰收的美好愿望。 • 游戏场地:在平整的地上画一直径3.6米的圆 圈。 • 游戏器材:渔网组成的绳子或粗绳子 • 比赛时二人背向站立,将一条约五米长的绸 布两头结牢后套于腹部用力拉拽,与拔河的 规则相似,或者触及前方标志线或标志物者 为胜。
• 游戏器材:羊(现在以沙袋代替) • 游戏规则:比赛时,裁判把“羊”放于 场地中央(比赛场地的大小可根据参加 比赛的人数来决定),将参加比赛者分 成两队,每队数十人到几十人不等,比 赛开始前两队队员分别站于己方门前且 背对“羊”。当裁判鸣哨后两队队员以 最快的速度冲向“羊”,拿到“羊”的 一方通过传递、掩护等手段向己方门跑 去,以把拿到的“羊”放进自己的门里 得分为目的。防守队员通过围追堵截和 抢夺防止对方将羊放入门内。当一方队 员得分后,裁判将“羊”重新放于场地 中央,重新开始比赛。与西方橄榄球运 动较为相似。
• 叼羊形式: 1、两人叼:一人抓住羊的一端,拼命 争夺,谁夺到羊,谁就为胜者; 2、分组叼:将参赛者分为人数相等的 两组,一般10人左右为一组,两组之间 进行争夺,把羊放到指定位置的队为胜 者; 3、集体叼:一只羊被主持者扔在地上, 谁叼到手不被别人抢去,而且又把羊放 到指定地点,为胜者。
民族传统体育发展史

民族传统体育发展史摘要:一、民族传统体育的起源二、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三、民族传统体育的现状与传承四、民族传统体育的意义和价值正文:一、民族传统体育的起源民族传统体育是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产生的,它源于人类早期的劳动生产活动。
在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远古时期,早在一百多万年以前,当人类的社会活动还只能勉强区分为求食(采集、渔猎)和攻防(对野兽和对其他人群的进攻和防卫),就发展了走、跑、跳、投、浮水等基本的技能。
甚至在四万年前,中国的人类就用上了飞石索,在二万八千年前弓弦箭的发明,对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带来了重大的影响。
那时,体育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开始以教育(从手段和内容上)或雏形娱乐的面孔登上了人类历史的大舞台。
二、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民族传统体育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不断得到丰富和完善。
在我国,民族传统体育在夏、商、周等历史时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例如,操舟划船、放牧斗象等体育活动在云南少数民族先祖们中广泛流行。
此外,在湖南、广东等地,一些少数民族还开展了赛龙舟、舞龙、舞狮等传统体育活动。
这些体育活动在民间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传承,成为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新中国成立后,民族传统体育得到了更加全面的发展。
许多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被列为正式的体育运动竞赛项目,如武术、摔跤、射箭等,并在全国乃至全世界得到了传播和发展。
同时,政府还大力推广民族传统体育,举办各类民族传统体育比赛,鼓励各民族积极参与,增进民族间的交流和友谊。
三、民族传统体育的现状与传承当前,民族传统体育在我国仍然具有较高的地位和影响力。
各个民族的传统体育项目在各自的地区和民族中得到传承和发扬。
然而,在全球化和现代化的冲击下,一些民族传统体育项目面临着消失和衰落的危险。
因此,有必要采取措施加强对民族传统体育的保护和传承,让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得以传承和发展。
四、民族传统体育的意义和价值民族传统体育不仅对于民族文化的传承具有重要意义,还对于增强民族凝聚力、促进民族团结、提高民族文化自信心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民族传统体育种类

民族传统体育种类
民族传统体育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民族精
神文化遗产的重要体现。
下面列举几种常见的民族传统体育。
1. 中华武术:中华武术是中国的传统体育项目之一,具有博大
精深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独特的身体育能发展。
它是中国文化传承的重
要形式之一,是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中的代表之一。
2. 蹴鞠:蹴鞠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传统体育运动,是现代足球的
前身。
蹴鞠运动注重团队协作和个人的协调性,其比赛场地呈长方形,球员用脚将球踢进对方球门得分。
3. 投掷类比赛:投掷类比赛指的是各种物品投掷比赛,如鼓、
铁饼、石块等。
这些运动在地方民间广泛开展,比赛形式各异,有独
特的规则和技巧。
4. 走钢丝:走钢丝即在钢绳上行走,要求身体平衡能力、肌肉
协调能力、耐力、勇气等多种身体素质。
走钢丝是中国马戏文化的代
表之一。
民族传统体育项目

课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设置
01
将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纳入学校课程体系,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
了解和掌握相关技能。
校园文化活动
02
学校组织各类校园文化活动,如运动会、艺术节等,将民族传
统体育项目融入其中。
教育资源整合
03
整合校内外教育资源,为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推广与普及提供
有力支持。
Part
05
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国际化发 展
• 经济价值:随着体育产业的快速发展,民族传统体育已经成为体育旅游、体育表演、体育器材制造等领域的重 要资源。通过开发利用民族传统体育资源,可以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增加就业机会和财政收入。
• 社会价值:民族传统体育具有广泛的社会参与性和群众基础,是全民健身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推广普及 民族传统体育,可以提高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促进社会和谐与稳定。
民族传统体育项目
• 民族传统体育概述 • 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分类 • 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文化内涵 • 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推广与普及 • 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国际化发展 • 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未来展望
目录
Part
01
民族传统体育概述
定义与特点
定义
民族传统体育是指源于各个民族生产生活方式、具有浓厚民族文化色彩和特征的体育运 动项目。
参与国际赛事
参加世界运动会等国际综合性运动会
积极组织队伍参加世界运动会等国际综合性运动会,展示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风采和实力。
举办和参加国际单项体育赛事
积极申办和参加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国际单项体育赛事,提高项目的竞技水平和国际知名度。
加强与国际单项体育联合会的合作
与国际单项体育联合会建立合作关系,共同制定和完善比赛规则,推动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在 国际上的普及和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名词解释:1. 民族传统体育:指一定的民族,一定的范围内开展的,从传统社会中沿袭下来的具有浓厚的民族文化色彩和特征的,对人体改造的体育活动。
2. 民族传统体育学:是一门以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以世界各民族传统民族体育为研究对象,以田野调查和以理论思辨为主要研究方法,以探索民族传统体育发展规律,促进民族传统体育现代化为目的的一门应用学科。
3.武术:是以技击为主要内容,以套路和格斗为运动形式,注重内外兼修的中国传统体育项目。
4. 民族传统体育的民族性:指民族传统体育的形式与发展过程中各民族社会生活的中和反映,是一个民族的群体性格,具有鲜明的民族特性。
5.摔跤: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古老文艺,是一项徒手进行较量,并将对方摔倒为胜的竞技运动。
民族摔跤⑴宋代摔跤称为“相扑”;宋代出现官交,私交⑵1953年正式列为比赛项目⑶1956~1957年颁布中国式摔跤运动员等级制度⑷1958年正式命名中国式摔跤⑸维吾尔族把摔跤称为“且里西”,满族成为“善扑”,蒙古族称为“博克”,彝族称“格”6.龙舟竞渡:又称“赛龙舟”“划龙船”“龙舟赛会”等,是一种具有民族浓郁文化色彩群众娱乐活动,同时也是一种有利于增强人民体质,培养勇往直前,坚毅果敢精神的体育运动。
⑴人数一般不多于23人⑵按照第八届龙舟竞赛规程的规定,龙舟竞赛项目包括:标准龙舟和小龙舟两个项目⑶运动员(划手20人、舵手1人、鼓手1人、替补队员2人)7.珍珠球:俗称“海珍珠”“投空手”,是满族流行的一种体育项目(不受年龄、性别的限制)⑴1991年,在广西举行的第四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上,第一次列被列为运动会正式项目⑵第8届民运会,珍珠球比赛设男子珍珠球与女子珍珠球两个项目⑶每队上场7名队员8. 蹴球:又称“蹴鞠”“踏鞠”“踢鞠”“互打”,是我国古代流行的娱乐健身活动⑴每队不多余8人⑵第六届⑶最早出现于商代9.抢花炮:是流行于侗族、壮族、仫佬族等民族中的一项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民间传统体育活动。
深受广大少数民族同胞的欢迎,是一项勇敢者的运动⑴每队不多于8人⑵第三届10.木球:是回族传统体育项目,是有回族青少年放牧时“打篮”“赶毛球”活动演变而来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11.打陀螺。
⑴第五届云南⑵最大的可达四五斤⑶分为:放陀螺技术、攻陀螺技术12.赛马。
⑴运动会将马上项目分为速度赛马,走马,跑马射击,跑马射箭和跑马拾哈达13.秋千。
⑴只限女子参加⑵第三届⑶通常设个人高度和触铃,双人高度和触铃及团体赛五个项目⑷高度比赛:在最短时间内哪个高,若相同看谁荡的次数少;触铃比赛:触铃次数者为胜14.押加:又称“大象拔河”,是一项在藏族人民中流行的体育运动。
⑴第六届15.高脚竞速:是由运动员双手各持一杆,同时脚踩杆的脚踏瞪,在田径场上进行比赛,以在同等距离内所用时间多少决定名次,是队员在高脚马上进行速度和力量的比赛。
16.毽球:是侗族、苗族、水族同胞喜爱的传统体育活动,“手毽球”演变而来,手毽是各族人民在播种水稻时,扔接稻秧的一系列动作启发下产生的,是侗族带有社交性质的体育项目。
⑴现代毽类运动包括毽球和花样踢毽。
17.板鞋竞速:是一项广西壮族自治区少数民族中较为盛行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
⑴训练士兵的方法(与军事战争有关)⑵第八届二、填空1.1997年,在一级学科体育学下设四个2级学科,分别是:体育人文社会学、运动人体科学、体育教育训练学、民族传统体育学。
2.中国传统体育健康观的特点是注重整体,其方法的核心是和谐适度。
3.射与礼结合出现礼射是在西周。
4.什么是“土洋之争”?20世纪20。
30年代人民围绕近代西方体育输入中国过程中,包括武术在内的传统体育文化发生种种碰撞而展开的立场争论。
5.中国古代体育分为四个阶段:①形成阶段(夏——春秋战国)②兴盛阶段(秦——南北朝)③繁荣阶段(隋唐)④完善阶段(宋元明清)6.1909年霍元甲创建上海精武体育会;1914年马良创办武术传讲所,推广“中华新武术”;1918年将“新武术”列为中等以上学校的“体操课程”。
7.民运会举办的宗旨是:平等、团结、进步、繁荣.。
每四年举办一次。
至今共8届8.确定民族传统体育的研究内容依据是体育性、民族性、传统性。
9.“那达慕”蒙语是“娱乐”和“游戏”的意思,“男儿三艺”分别是“摔跤”“赛马”“射箭”。
10.民族传统体育的传承方式:群体传承,家庭传承,社会传承。
11.中华民族传统体育传承的主要途径是:高度的组织依赖性和亲密的家族传递时两种方式。
12.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保护途径:传人、媒介、受体、城市化。
13.民族传统体育体系现状:①基础理论②应用理论③跨学科理论14.现代体育是以西方工业革命和文艺复兴运动为背景而产生的体育活动,包含了以增进社会健康为理想的大众体育,以谋求人的全面协调发展为目的的学校体育和以奥林匹克为核心的竞技运动三部分15.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676项,汉族301项。
16.中国国代民族传统体育体质的共性:①重文轻武,崇文尚柔②教育的德育性,礼仪性导致了娱乐体育的等机性与非竞争性。
三、简答1. 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举办时间、地点项目。
⑴第一届1953年11月8~12日天津市体育项目:竞赛、表演、特邀表演。
⑵第二届1982年呼和浩特市竞赛项目:射箭邀请赛和中国式摔跤⑶第三届1986年新疆乌鲁木齐增设了赛马、叼羊、射弩、抢花炮、秋千五个项目本届运动会首次启用会徽、会标、会旗,这表示着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逐步走向正轨⑷第四届1991年广西南宁市新设龙舟、珍珠球、木球制定了较为科学系统的总章程,竞赛项目规程和规则、表演项目评判方法,还增设了“道德风尚奖”⑸第五届1995年云南昆明市新设毯球、打陀螺⑹第六届1999年北京市在拉萨设分赛场大象拔河、蹴鞠⑺第七届2003年宁夏银川高脚竞速⑻第八届2007年广州板鞋竞速2. 民族传统体育①按性质和作用可分为:竞技比赛项目、竞赛表演项目、娱乐健身操类②按运动形式可分:空中运动,马上运动,陆上运动,水上运动③按项目特点可分:球类,摔跤类,水上类,武术类,舞龙舞狮类,棋牌类,骑射类,其他类④按学科交叉领域可分:体育性,民族性,传统性⑤按价值和功能可分:健身健体,娱乐休闲,竞技对抗表演,祭祀文化传统3. 学习民族传统体育的意义?⑴传承民族传统体育文化⑵增强道德修养,弘扬民族精神⑶促进健康和娱乐4.体育起源的几种学说:①劳动起源学说②游戏说③巫术宗教说④军事战争说⑤性选择说5. 民族传统体育起源①生产劳动说②宗教祭祀③军事战争④种族繁衍⑤经济活动需要6.民族传统体育的基础①自然经济②宗教血缘社会③精神生活与哲学7. 民族传统体育的研究对象和研究领域?⑴对象:①民族传统体育物质文化②民族传统体育制度文化③民族传统体育精神文化④三者之间联系及与外部世界关联⑵领域①基础理论研究②应用理论研究③跨学科研究8.民族传统体育的价值分别是⑴个体价值①娱乐价值②健身价值③竞技价值⑵社会价值①道德教育②民族认同③经济发展9.民族传统体育的功能:⑴文化传承功能⑵人文教育功能⑶健身娱乐功能⑷精神激励功能10. 民族传统体育的特点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①民族性②地域性③交融性④多样性⑤适应性⑥传承性⑦文化性⑧娱乐性11.民族传统体育发展走向⑴与现代建设相融洽的科学发展观⑵与市场经济相适应产业化发展观⑶以教育为基础的人才发展观⑷以健康为价值取向的文化发展观⑸以人民大众为对象的全民健身发展观12.近代以来,中华民族传统体育出现的危机,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⑴中国传统体育文化在生活中主导地位的失落⑵社会变革使传统体育失去存在基础⑶西方体育文化对民族传统体育的冲击,⑷民族传统体育形式和内容的自身萎缩13.建国后,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经历了哪几个阶段?⑴初始阶段(约从建国到60年代初)⑵停滞发展阶段(约从60年代初到1978年)⑶改革发展期(从1978年至90年代初)⑷改革深化期(90年代中期至今)14.建国后,民族传统体育提高表现在哪3个方面?⑴对一些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改革与创新⑵对一些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陋习进行革新⑶对独特新意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走出国门,扬名国外15.近代民族传统体育形式和内容的自身萎缩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⑴民间游戏的自生自灭⑵军队、宫廷内体育项目消亡⑶民族体育社团的散落⑷民族传统体育淡出学校16.武术的作用、特点?⑴作用:①提高素质,健体防身②锻炼意志,培养品德③竞技观赏丰富生活④交流竞技,增进友谊⑵特点:①寓技击与体育之中②内外合一,形神兼备的民族风格③广泛的适应性17.全球文化背景下中华民族传统体育发展思路:⑴正确评价民族传统体育,摒弃与弘扬并举⑵传统与现代结合,发扬创新,促进改革⑶推进产业化发展,繁荣新时代健身娱乐文化⑷加强民族传统体育教育,改革竞赛制度,去尽全面发展18.试述民族传统体育的文化内涵:⑴民族传统体育的物质文化。
包括中华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民族传统体育的活动器材,器械与设备,民族传统体育的相关典籍,以及民族传统体育出土的文物壁画及民族服饰⑵民族传统体育的制度文化。
包括中国古代不同历史时期民族传统体育的存在体制差异,以及中国古代民族传统体育体制的共性⑶民族传统体育的精神文化。
包括①重教化,讲等级,崇文而尚柔②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③群体价值本位④重功利,轻嬉戏⑤以柔静为美⑥守内,尚礼,恋土的民族情结19.试述民族传统体育的文化成因:⑴传统道德观对中国民族传统体育的影响。
首先,道德中的“君子之争”的思想,就是一种对体育比赛中伦理道德的认识;其次,在这种文化背景下,对中国传统体育向非竞争性方向发展产生一定影响。
⑵传统血缘家庭生活方式对中国民族传统体育的影响。
血缘家庭生活方式阻碍了中国传统体育的普及和向大众化方向发展,使得一些中国传统体育活动只能在很小范围内开展,普及化程度不高。
⑶儒家“和为贵”思想对民族传统体育的影响。
以儒家文化为主流文化的演绎下,“和为贵”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色之一,他对中国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和走向起着导向和调试的作用。
⑷传统哲学观念对民族传统体育的影响。
“天人合一”是中国古代文化对人与自然关系的独特看法,与西方传统文化主流看作同人不可调和的对立物,努力去征服和战胜的心态相反。
⑸传统审美意识对民族传统体育的影响。
民族传统体育注重形体美,无论是武术,还是养生术、杂技都将形体美作为修炼的内容。
⑹宗教思想对民族传统体育的影响。
在宗教祭祀中,渗透着以身体运动为核心的体育文化,表达着敬神和娱乐意愿,在少数民族文化中得到证实,因此,对丰富我国传统体育文化起到重要作用。
⑺传统娱乐与养生观念对民族传统体育的影响。
娱乐使身体运动完全脱离于其他社会活动,成为独立的娱乐休闲活动,并逐渐形成了我国的传统体育文化与运动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