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评估课程标准

合集下载

《健康评估》课程标准

《健康评估》课程标准

《健康评估》课程标准一、适用对象普通高考和对口高考升学学生二、适用专业护理专业三、课程性质本课程是护理专业的基础专业课,在第二学期开设。

本课程前导课程为《正常人体机构》、《正常人体功能》后续课程为《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

四、设计思路《健康评估》设计思路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紧紧围绕护理的人才培养目标,准确把握本课程在护理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定位和作用,强调打牢护理理论基础,科学安排各种教学活动和教学形式,有效利用案例教学、信息化教学等多种启发式教学方法与手段,建立科学有效的课程考核办法,确保课程教学的有效性、先进性和创新性。

强化实践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

五、课程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临床常用实验室及其它检查的适应症、检查前准备、参考值及临床意义;(2)熟悉身体评估的内容异常体征的临床意义;(3)掌握正确收集健康资料的方法常见症状的临床意义及其护理评估;(4)能运用交谈技巧,正确地收集护理对象健康史的有关资料;(5)会根据不同症状的特点,全面、准确收集病人的主、客观资料并能正确作出护理诊断;(6)能正确进行全面的、系统的身体评估;(7)能根据实验室检查结果结合具体病人的特点分析、判断病情并解释其临床意义,并能根据不同实验室检查项目的具体要求正确采集和保存标本;2.过程与方法目标:(1)学生会操作心电图机;(2)使学生能对疾病做出初步评估。

(3)学生能将交谈、身体评估及其他检查所获得的临床资料,进行系统的整理,按要求的内容及正确格式书写护理病历以及对常见疾病作出健康评估;(4)学生会识别正常心电图图形并能按操作规程为病人进行心电图检查。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学习健康评估理论课,充分意识到健康评估知识的桥梁作用以及在临床工作中的重要性;(2)能够自觉运用所学其它科目的基础知识分析、理解健康评估学知识点及其作用的良好习惯,能够把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初步应用具体的操作中去;(3)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敢于创新的科学精神,具备用于钻研、善于合作、交流的协作意识;树立爱岗敬业的崇高使命感和责任感。

《健康评估》课程标准

《健康评估》课程标准

《健康评估》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与目标《健康评估》是一门重要的医学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掌握健康评估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能,为今后从事医疗、护理、康复等工作奠定基础。

本课程的目标是使学生具备以下能力:1. 掌握健康评估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能够正确运用各种评估方法;2. 具备临床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能够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制定合理的评估方案;3. 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能够与患者及家属进行有效沟通,共同参与治疗和康复计划;4. 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能够不断探索和研究健康评估的新方法和技术。

二、课程内容和要求本课程主要包括健康史采集、身体评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心电图检查等内容。

具体要求如下:1. 健康史采集:要求学生掌握常见症状和体征的评估方法,能够正确采集和整理健康史;2. 身体评估:要求学生掌握身体评估的基本方法和技巧,能够正确运用各种身体评估工具;3. 实验室检查:要求学生掌握常见实验室检查的意义和方法,能够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实验室检查项目;4. 影像学检查和心电图检查:要求学生掌握影像学检查和心电图检查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能够正确解读检查结果。

同时,本课程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要求学生在掌握基本理论和方法的基础上,能够进行实际操作和案例分析,不断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和临床思维能力。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包括课堂讲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实验教学等。

通过这些教学方法和手段,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

四、课程评价方式本课程的评价方式包括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两部分。

平时成绩包括出勤率、作业完成情况、课堂表现等,占总评成绩的30%;期末考试采用闭卷形式,主要考察学生对健康评估基本理论、方法和技能的掌握情况,占总评成绩的70%。

同时,本课程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实践操作等活动,注重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健康评估课程标准36069

健康评估课程标准36069

健康评估课程标准36069一、课程概述健康评估课程是一门旨在培养学生对个人健康进行全面评估的能力的课程。

通过学习该课程,学生将了解健康评估的基本概念、方法和技巧,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全面的个人健康评估。

二、课程目标本课程旨在使学生能够:1. 理解健康评估的概念和重要性;2. 掌握健康评估的基本步骤和方法;3. 学会采集、分析和解释健康评估数据;4. 能够制定个人健康改进计划;5. 培养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三、课程内容1. 健康评估概述- 健康评估的定义和重要性- 健康评估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健康评估的应用领域2. 健康评估步骤- 健康史采集和分析- 身体检查和测量- 实验室检查和数据分析- 健康风险评估和解释3. 健康评估数据分析- 数据采集和整理- 数据分析和解释- 健康评估报告撰写4. 健康改进计划制定- 目标设定和优先级排序- 健康改进策略选择和制定- 健康改进计划实施和跟踪5. 团队合作和沟通- 健康评估团队合作- 健康评估结果沟通技巧- 健康评估结果解释和建议反馈四、教学方法1. 理论讲授:通过讲座、演示等方式,介绍健康评估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2. 实践操作:学生将参预实际的健康评估案例分析和数据采集,以提升实际操作能力。

3.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健康评估结果和制定改进计划的经验和思路。

4.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真正的健康评估案例,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参观医疗机构或者健康评估中心,了解实际的健康评估操作流程。

五、评估方式1. 课堂表现:包括出勤情况、课堂参预度和讨论质量等。

2. 作业和报告:完成课后作业和健康评估报告,包括数据采集和分析、健康改进计划等。

3. 实践操作:参预实际的健康评估案例分析和数据采集,实践操作能力得到评估。

六、参考教材1. 《健康评估与身体检查》,作者:李晓明,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日期:2022年。

2. 《健康评估与干预》,作者:王小丽,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日期:2022年。

健康评估课程标准精编版

健康评估课程标准精编版

健康评估课程标准精编版一、课程简介健康评估课程旨在帮助学生全面了解和掌握健康评估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技能,以提高个人健康水平,预防疾病的发生,并为未来的健康管理和医疗服务做好准备。

本课程将通过理论讲授、案例分析、实践操作等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能够掌握健康评估的基本概念、技巧和方法。

二、课程目标1. 理解健康评估的概念和重要性,认识健康评估在个人健康管理中的作用。

2. 掌握健康评估的基本技能和方法,包括问诊、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等。

3. 学习健康评估的常用工具和评估表,能够独立进行健康评估。

4. 培养学生的健康意识和健康行为,提高个人的健康水平。

三、课程内容1. 健康评估概论- 健康评估的定义和目的- 健康评估的基本原则和步骤- 健康评估的分类和应用领域2. 健康评估的基本技能和方法- 问诊技巧和方法- 体格检查的基本技巧和方法- 实验室检查的常用方法和解读3. 健康评估工具和评估表- 健康风险评估工具的介绍和应用- 健康评估表的设计和使用4. 健康评估案例分析- 通过真实案例分析,让学生掌握健康评估的实际应用技巧- 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5. 健康评估实践操作- 学生进行健康评估的实践操作,包括问诊、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等- 指导学生正确使用评估工具和评估表四、教学方法1. 理论讲授:通过课堂讲解,向学生传授健康评估的基本理论知识。

2. 案例分析:通过真实案例的分析,让学生了解健康评估在实际情况中的应用。

3. 实践操作:组织学生进行健康评估的实践操作,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

4. 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和交流,促进彼此之间的学习和合作。

五、评估方式1. 平时表现:包括课堂参与、作业完成情况等。

2. 期中考试:考察学生对健康评估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

3. 实践操作评估:评估学生在实践操作中的技能和方法运用情况。

4. 课程论文:要求学生撰写一篇关于健康评估的论文,表达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思考。

健康评估课程标准

健康评估课程标准

《健康评估》课程标准适用专业:护理、助产及相关专业课程性质:专业临床课程开课单位:乐山职业技术学院成都护理学院第一部分课程概述一、课程名称:《健康评估》二、学时及适用对象课程总计64学时,其中理论课40学时,实践课(实训,见实习)24学时。

本标准适用于三年制护理中职、助产及相关专业。

三、课程性质地位健康评估是护理专业开设的一门必修的专业课程,是基础医学及临床护理学之间的桥梁学科,是一门新型、交叉融合的应用学科,其理论知识丰富、临床实践性强,涉及医学、心理学、社会学及行为学等学科领域。

随着整体护理和社区护理的全面展开,护士的健康评估知识及技能日显突出,健康评估在培养护理中职学生的全面素质和能力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其地位不可替代。

健康评估是从护理的角度研究诊断服务对象对现存或潜在健康问题的生理、心理及社会等方面反应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和临床思维方法的学科。

该课程的学习为过渡到临床各专科护理学课程学习,以及毕业后临床护理、社区护理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预修课程:《人体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病理生理学》、《生物化学》等基础医学课程。

后续课程:《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儿科护理学》、《妇产科护理学》等临床护理学课程。

四、课程基本理念准确把握本门课程在护理人才培养方案中的桥梁作用和地位,坚持知识、能力、素质培养相融合的原则,体现和落实素质教育、创新教育、个性化教育等现代教育思想和观念。

课程教学的目标和组织,及护理专业创新型高素质人才培养目标相匹配,体现夯基础、强实践、重能力、求创新的课程教学理念。

课程内容的选择注重基础及发展相互协调,强化学用结合,融入学科发展前沿。

课程的内涵体现科学精神及人文精神的相互渗透及整合。

在教及学过程中,充分发挥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作用,鼓励学生积极、自觉地自主学习和实训,提高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创造能力。

五、课程设计思路本课程的设计思路以教育改革创新的基本理念为指导,围绕护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准确把握本门课程在护理专业课程体系中的桥梁作用,着重强化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大力强调素质及创新、理论及实践教育并重,科学安排教及学活动,灵活使用启发式、信息化等教学方法和手段,采用科学有效的课程考核方法,及时融入健康评估学科发展的前沿内容,保证课程教学的先进性、有效性和实用性。

健康评估课程标准

健康评估课程标准

长江艺术工程职业学院健康评估课程标准一、课程名称:健康评估二、课程性质、学分、课时《健康评估》是研究个体、家庭或社区对现存的或潜在的健康问题或生命过程的反应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和临床思维方法的学科。

它既论述疾病的临床表现及其发生机制,个体对疾病的反应,又讲解问诊、体格检查的基本方法和技能,以及如何运用科学的临床思维方法去识别健康问题及其人们对它的反应。

课程的内容广泛,包括如何与患者交流,到学习问诊的内容和方法,体格检查的内容和方法,心电图、影像检查、实训室检查等辅助检查的内容和意义,以及如何运用诊断性推理,分析、综合资料,对资料进行分组,以发现其中的意义并得出合乎逻辑的结论。

共4学分,68学时。

三、课程设计思路《健康评估》是护理专业的一门主千课程,是连接护理基础课程和临床专业课程的桥梁课程,本课程以解剖学、生理学、生物化学、病理学和病理生理学为基础,为后续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儿科护理学等临床课程奠定基础。

各门课程均涉及到对被评估者的健康状况进行评估,包括健康史的采集、身体状况的评估、各种实验室检查标本的采集方法和辅助检查前的准备以及其结果的分析,最终作出护理诊断。

为确立互利目标、制定护理措施,直至解决健康问题奠定基础,评估贯穿护理工作始终,正确评估是解决健康问题的前提,学生评估能力的培养完全由本课程承担。

《健康评估》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教学的总体目标以培养能力为中心,教学体系突出以学生自主学习,以能力培养为本位,确定课程整体目标;以工作过程为任务,重新结合课程内容;以未来岗位工作内容为模板,对课程内容进行综合项目设计;以项目教学法为根本,在模拟情境中,实施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

考核办法以期末理论笔试方式进行。

四、课程目标(一)知识目标1.掌握常见症状、体征的护理评估要点;2.掌握常用护理身体评估的方法与技巧;3.掌握心电图描记方法,具备对正常和异常心电图能进行初步辨识的能力;4.熟悉心理一社会评估方法及功能性健康形态的评估内容;5.熟悉各项实验室检查及其健康教育内容,掌握临床常见各项实验室检验标本采集,能对其结果的临床意义进行分析;结合典型病例,对病人作出护理诊断,写出完整病历。

健康评估课程标准.doc

健康评估课程标准.doc

健康评估课程标准.《健康评估》课程标准适用专业:护理、助产及相关专业课程性质:专业临床课程开课单位:乐山职业技术学院成都护理学院第一部分课程概述一、课程名称:《健康评估》二、学时与适用对象课程总计64学时,其中理论课40学时,实践课(实训,见实习)24学时。

本标准适用于三年制护理中职、助产及相关专业。

三、课程性质地位健康评估是护理专业开设的一门必修的专业课程,是基础医学与临床护理学之间的桥梁学科,是一门新型、交叉融合的应用学科,其理论知识丰富、临床实践性强,涉及医学、心理学、社会学及行为学等学科领域。

随着整体护理和社区护理的全面展开,护士的健康评估知识与技能日显突出,健康评估在培养护理中职学生的全面素质和能力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其地位不可替代。

健康评估是从护理的角度研究诊断服务对象对现存或潜在健康问题的生理、心理及社会等方面反应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和临床思维方法的学科。

该课程的学习为过渡到临床各专科护理学课程学习,以及毕业后临床护理、社区护理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预修课程:《人体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病理生理学》、《生物化学》等基础医学课程。

后续课程:《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儿科护理学》、《妇产科护理学》等临床护理学课程。

四、课程基本理念准确把握本门课程在护理人才培养方案中的桥梁作用和地位,坚持知识、能力、素质培养相融合的原则,体现和落实素质教育、创新教育、个性化教育等现代教育思想和观念。

课程教学的目标和组织,与护理专业创新型高素质人才培养目标相匹配,体现夯基础、强实践、重能力、求创新的课程教学理念。

课程内容的选择注重基础与发展相互协调,强化学用结合,融入学科发展前沿。

课程的内涵体现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相互渗透与整合。

在教与学过程中,充分发挥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作用,鼓励学生积极、自觉地自主学习和实训,提高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创造能力。

五、课程设计思路本课程的设计思路以教育改革创新的基本理念为指导,围绕护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准确把握本门课程在护理专业课程体系中的桥梁作用,着重强化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大力强调素质与创新、理论与实践教育并重,科学安排教与学活动,灵活使用启发式、信息化等教学方法和手段,采用科学有效的课程考核方法,及时融入健康评估学科发展的前沿内容,保证课程教学的先进性、有效性和实用性。

健康评估课程标准

健康评估课程标准

《健康评估》课程标准适用专业:护理、助产及相关专业课程性质:专业临床课程开课单位:乐山职业技术学院成都护理学院第一部分课程概述一、课程名称:《健康评估》二、学时与适用对象课程总计64学时,其中理论课40学时,实践课(实训,见实习)24学时。

本标准适用于三年制护理中职、助产及相关专业。

三、课程性质地位健康评估是护理专业开设的一门必修的专业课程,是基础医学与临床护理学之间的桥梁学科,是一门新型、交叉融合的应用学科,其理论知识丰富、临床实践性强,涉及医学、心理学、社会学及行为学等学科领域。

随着整体护理和社区护理的全面展开,护士的健康评估知识与技能日显突出,健康评估在培养护理中职学生的全面素质和能力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其地位不可替代。

健康评估是从护理的角度研究诊断服务对象对现存或潜在健康问题的生理、心理及社会等方面反应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和临床思维方法的学科。

该课程的学习为过渡到临床各专科护理学课程学习,以及毕业后临床护理、社区护理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预修课程:《人体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病理生理学》、《生物化学》等基础医学课程。

后续课程:《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儿科护理学》、《妇产科护理学》等临床护理学课程。

四、课程基本理念准确把握本门课程在护理人才培养方案中的桥梁作用和地位,坚持知识、能力、素质培养相融合的原则,体现和落实素质教育、创新教育、个性化教育等现代教育思想和观念。

课程教学的目标和组织,与护理专业创新型高素质人才培养目标相匹配,体现夯基础、强实践、重能力、求创新的课程教学理念。

课程内容的选择注重基础与发展相互协调,强化学用结合,融入学科发展前沿。

课程的内涵体现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相互渗透与整合。

在教与学过程中,充分发挥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作用,鼓励学生积极、自觉地自主学习和实训,提高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创造能力。

五、课程设计思路本课程的设计思路以教育改革创新的基本理念为指导,围绕护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准确把握本门课程在护理专业课程体系中的桥梁作用,着重强化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大力强调素质与创新、理论与实践教育并重,科学安排教与学活动,灵活使用启发式、信息化等教学方法和手段,采用科学有效的课程考核方法,及时融入健康评估学科发展的前沿内容,保证课程教学的先进性、有效性和实用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健康评估》课程标准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健康评估
学时∕学分:60/
先修课程:
后续课程:
适用专业:护理、助产及相关专业
开课学院或教研室:乐山职业技术学院成都护理学院
执笔:
主审:
1.本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健康评估是护理专业开设的一门必修的专业课程,是基础医学与临床护理学之间的桥梁学科,是一门新型、交叉融合的应用学科,其理论知识丰富、临床实践性强,涉及医学、心理学、社会学及行为学等学科领域。

随着整体护理和社区护理的全面展开,护士的健康评估知识与技能日显突出,健康评估在培养护理中职学生的全面素质和能力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其地位不可替代。

健康评估是从护理的角度研究诊断服务对象对现存或潜在健康问题的生理、心理及社会等方面反应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和临床思维方法的学科。

该课程的学习为过渡到临床各专科护理学课程学习,以及毕业后临床护理、社区护理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2.本课程的教学目标
(1)知识教学目标
1)能够解释健康评估、交谈、身体评估、黄疸等基本概念;
2)能够理解健康史、症状、体征等基本理论;辨认临床常见的症状和体征;
3)能够阐述心理、社会、行为评估的基本内容;
4)能够识别正常心电图及常见异常心电图的图形特征;
5)能够举例说明实验室检查的主要项目、注意事项、参考值范围及其异常改变的临床意义;6)能够概括说出影像检查的基本知识。

(2)技能教学目标
1)应用沟通交流技巧进行健康史的采集;
2)学会症状评估、心理、社会、行为评估的基本方法;
3)熟练运用身体评估的基本技能;
4)初步学会心电图图谱识别的步骤和方法;
5)独立完成系统、全面和规范的整体健康评估,书写评估记录。

(3)素质教学目标
1)认同学科的专业价值,养成运用所学知识服务于人类健康问题的职业习惯,形成科学的临床评判性思维,践行“南丁格尔”的职业理念,养成献身健康事业的高尚情操。

2)坚持以评估对象为中心的服务理念,认同课程的实用价值,形成积极的护理专业情感和态度,树立认真负责、严谨求实的专业思想,以及关心、爱护及尊重服务对象的观念。

3)通过实践教学环节,养成爱岗敬业、服务患者的使命感、责任感、自信心和爱心。

4)关注健康评估领域新知识、新业务、新技术,开阔视野,活跃思维,形成不断进取和创新的科学探索精神。

3.本课程的考核方式
1.考核性质:考试课
2.考试方式、分制与解释
(1)理论考核采用闭卷、笔试的方式,占总评成绩的50%。

理论考核时间为90分钟。

(2)平时成绩为全面反映学员的实践技能和学习态度,从两方面对学员进行平时考核:课堂纪律、操作技能考核。

平时成绩占总评成绩的50%。

其中,课堂出勤占总评成绩的20%;操作技能考核占总评成绩的30%。

操作技能考核时间为40分钟。

4.教材及参考书
(1)使用教材
《健康评估》,张功劢主编,北京出版社
(2)参考资料
《健康评估》,人民卫生出版社
5.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基本要求及学时分配(1)学时分配
(2)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3)实训内容及基本要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