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分层作业1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课时分层作业1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课时分层作业1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课时分层作业(一)

[基础运用层]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梦想是激发活力的源泉,许多伟大的事业都始于梦想,航天事业便是其中的一项。不仅航天事业是梦想,是中国人民对未知领域的好奇,其深层所蕴含的,是中国精神的体现。广大科技工作者、航天人员为了他们的梦想,勇于攀登科技高峰、探索宇宙奥秘,为此________在所不辞。

中华民族是勇于追梦的民族,中国人民具有伟大梦想精神。而实施探月工程就是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飞天揽月之梦。从北斗环绕到嫦娥奔月,从神舟起航到天舟穿梭,航天工作者们________。中华民族的航天梦,承载的是中国人民“敢上九天揽月”的豪情壮志,积蓄的是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磅礴伟力。

当然,伟大梦想不是等得来、喊得来的,它不能______,而是拼出来、干出来的。太空探索永无止境,事业发展任重道远。从世界航天事业发展的视野来看,探索浩瀚宇宙是全人类的共同梦想。()。月球探测的每一个大胆设想、每一次成功实施,都是人类认识和利用太空能力的充分展示。中国航天的每一步,都是在为人类和平________太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

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不仅航天事业是梦想,其深层所蕴含的,是中国人民对未知领域的好奇,是中国精神的体现。

B.航天事业不仅是梦想,是中国人民对未知领域的好奇,其深层所蕴含的,是中国精神的体现。

C.航天事业不仅是梦想,其深层所蕴含的,是中国精神的体现,是中国人民对未知领域的好奇。

D.航天事业不仅是梦想,其深层所蕴含的,是中国人民对未知领域的好奇,是中国精神的体现。

D[A项,两句话的主语都是“航天事业”,应该放在“不仅”的前面。B 项,后面两句话都属于它蕴含的内容,所以正确语序是“所蕴含的”,后面是“是……,是……”。C项,中国精神属于精神层面的,应该先说对未知领域的好奇。]

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赴汤蹈火苦心经营饮鸩止渴应用

B.赴汤蹈火煞费苦心急功近利利用

C.冲锋陷阵煞费苦心饮鸩止渴利用

D.冲锋陷阵苦心经营急功近利应用

B[第一处,“赴汤蹈火”指沸水敢蹚,烈火敢踏。比喻不避艰险,奋不顾身。“冲锋陷阵”形容作战勇猛。前文是“广大科技工作者、航天人员为了他们的梦想,勇于攀登科技高峰、探索宇宙奥秘,为此……”,根据语境,应该用“赴汤蹈火”。第二处,“苦心经营”是指用尽心思去筹划安排。“煞费苦心”形容费尽心思、费尽心机。原文是“从北斗环绕到嫦娥奔月,从神舟起航到天舟穿梭,航天工作者们……”,形容航天工作者的敬业精神,应用“煞费苦心”。第三处,“饮鸩止渴”用毒酒解渴,比喻只求解决目前困难而不顾严重后果。“急功近利”急于追求目前的成效和利益。根据语境用“急功近利”。第四处,“利用”,①使事物或人发挥效能,②用手段使人、事物为自己服务。“应用”,使用;直接用于生活或生产的。“利用”指有效地、充分地使用,“应用”可指抽象事物。根据句意应该使用“利用”。]

3.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之所以如此,过去数十年中,国内外航天工作人员为之付出了艰辛的汗水。

B.之所以如此,国内外航天工作人员过去数十年中为之付出了艰辛的汗水。

C.正因为如此,过去数十年中,国内外航天工作人员为之付出了艰辛的汗水。

D.正因为如此,国内外航天工作人员过去数十年中为之付出了艰辛的汗水。

C[上文说的是“从世界航天事业发展的视野来看”,故用“正因为如此”,排除A、B;过去的数十年是为了强调太空探索时间久,故选C。]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近几十年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随着中国国力的增强,关于中国的国际地位、作用和责任的讨论方兴未艾。

①也高于同时期世界的平均水平

②中国日益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

③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④中国的综合实力大幅度提高

⑤尽管对增长的原因有不同的看法,然而谁也无法否认增长的事实

⑥中国经济的增长速度远远高于发达国家

A.②④③⑥①⑤B.②⑤⑥③④①

C.⑥⑤④②③①D.⑥①②④⑤③

A[要注意分析空格前后的语句,特别是词语“国际地位”“作用”“责任”。由此可以推断出②应该在第一句,因为首先是“国际地位”,然后横向、纵向延伸,先“中国的综合国力”,然后“现代化建设”,④③紧随②之后,紧接着写“中国的发展速度”是⑥,从“也高于”推断⑥后面应是①,⑤是针对“增长的原因”做的阐述,应在①之后。]

5.(2020·新高考全国卷Ⅰ)下面文段有四处语病,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

近年来,①我国的电子书阅读率发生了快速增长,②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③根据统计数据显示,④2000年国内网上的阅读率仅为3.9%,⑤2012年上升到

41.7%,⑥电子书的阅读人数更是达到了2.95亿。⑦截止目前,⑧我国已经有接近20%的网民养成了通过互联网阅读时事新闻的习惯,⑨16%的人群养成了电子阅读的习惯,○10而且有越来越多的读者开始将注意力转移到电子书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①“发生了快速增长”动宾搭配不当;③“根据统计数据显示”句式杂糅;⑦“截止”用词不当,“截止”意为“(到一定期限)停止”,它的后面不能直接跟时间宾语;⑨“16%的人群”搭配不当。

答案:示例:

(1)语句:①;修改为:“我国的电子书阅读率快速增长”;

(2)语句:③;修改为:“统计数据显示”或者“根据统计数据”;

(3)语句:⑦;修改为:“截至目前”或者“截止到目前”;

(4)语句:⑨;修改为:“16%的人养成了电子阅读的习惯”。

6.仿照下面的示例,利用所给材料续写三句话,要求内容贴切,句式与所给示例相同。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人民始终艰苦奋斗、顽强拼搏,发展了中国社会生产力。

材料:

做出开辟显示

中国力量中国道路中国贡献

上下求索与时俱进锐意进取拥抱世界

一往无前敞开胸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分析例句的特征,比如内容、格式、修辞等;然后确定仿写的对象;通过联想将所给词语放入一个特定语境中表达,要使所选对象和所表达的主题积极健康。本题例句格式是: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人民……。内容:要选择意思能够衔接的词语连缀,比如上下求索、锐意进取、开辟、中国道路。

答案:(示例)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人民始终上下求索、锐意进取,开辟了中国道路。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人民始终与时俱进、一往无前,显示了中国力量。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人民始终敞开胸襟、拥抱世界,作出了中国贡献。

7.阐释思维,就是针对某一话题进行概念性解释或形象化描述的一种思维方式。

例文:比如关于“实事求是”:这种态度,就是实事求是的态度。“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我们要从国内外、省内外、县内外、区内外的实际情况出发,从其中引出其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即找出周围事物的内部联系,作为我们行动的向导。

(摘自毛泽东《改造我们的学习》)请以“不忘初心”为主题写一段文字。要求:(1)所写文字能运用这种思维方式;(2)主题突出、文意完整;(3)字数为50—80字(含标点符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例文是选自毛泽东《改造我们的学习》中的一段话,这段话先明确了文段的主题——“实事求是”,然后解释了“实事求是”这个成语中每一个词的词义,最后联系现实,指出现实中应如何做到“实事求是”。考生写作中就可以按照这个模式成文,先明确所写文段的主题是“不忘初心”,然后解读“不忘初心”的含义,再结合具体事例阐述如何做到“不忘初心”就可以了。

答案:不忘初心:“不忘”,就是要牢记;“初心”,指做某件事的初衷、最初的原因。中国共产党能够历经坎坷带领人民使积贫积弱的中国富强起来,核心原因就在于始终不忘初心。

[阅读提升层]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0题。

从“变话”看六十年变化

李勇

人民解放军进北京后不久,老同盟会会员、南社创始人、诗人柳亚子先生呈诗毛泽东,开首两句是:“开天辟地君真健,说项依刘我大难。”毛泽东唱和一首,最末两句是:“莫道昆明池水浅,观鱼胜过富春江。”两位诗人以独特的话语方式交流,其背后的深意,则需在那个天翻地覆的时代语境中去体会。

而在今日,人们的交往话语却是另一种风格。你可能接到朋友的这类短信:“别总当宅男,今晚请你出去‘撮’一顿。”收短信后可能这样回复:“只要老哥你埋单,我打的飞速赶到。”这番对话,散发着网络时代的话语气息。

中国语言文字曾数千年大体保持稳定。而肇始于清末民初的“白话运动”,是秦汉以后中国语言文字最大的一次变革。这次变革发端于民间,顺应了历史潮流。从中国社会巨变洪流中走出来的中国共产党人,敏锐捕捉、深刻理解了这种话语变化趋势,逐渐形成了明白通晓、生动活泼的话语方式,从“打土豪、分田

地”到“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在革命年代不断号召和凝聚中国人民取得革命的胜利。

新中国成立,伟人一声“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了”,开启了全新的话语时代。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整个社会话语激情澎湃,呈现泛政治化和泛军事化的特点,如“抗美援朝,保家卫国”,“鼓足干劲,力争上游”,“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等。在“极左”时期,从“坚决打退”发展到“横扫一切”,连恋人之间的通信,也充斥着这类语言。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的话语表达进入了又一次巨大的变化期。这种变化在改革开放的初期,呈现的特点是社会对知识的尊重,以及“经济建设为中心”语境下对财富的追求。如“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东南西北中,发财在广东”等等。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下海”、“申奥”、“入世”、炒股、买房、“奔小康”、依法治国……一长串热词相继涌现,见证了人们生活不断变化和国家发展的历程。而由于人员流动加快和传播技术进步,社会语言的流变也由点到面,由一隅走俏到风行全国。如广东方言词汇“的士”“搞定”“埋单”和东北方言“忽悠”,很快就成为全国人民通用的词汇。

进入新世纪以来,以“科学发展”“以人为本”等为代表的新话语日益深入人心。而互联网技术掀起的信息化浪潮,也使中国人话语表达呈现全新面貌,年轻人成为推动语言变化的生力军。在网络时代,年轻的“新新人类”创造了许多个性鲜明的话语,如“东东、美眉、雷人”等等。这些话语创造,虽然还有争议,但已经开始影响国人的表达方式。

可以说,新中国成立6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人处在一个不断

“变话”的时代。话语表达方式呈加速度变化,犹如一面多棱镜,折射出不同时代的丰富内涵,映照出人们心灵世界的多彩变幻,构成了60年中国社会历史巨变的别样风景。

(选自2009年10月23日《人民日报》) 8.下面对60年来曾经流行的话语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别总当宅男,今晚请你出去‘撮’一顿”等一类短信内容,散发着网络时代的话语气息,大多是“90后”的话语方式。

B.诸如“打土豪、分田地”“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这些明白通晓、生动活泼的话语,曾是中国人民夺取革命胜利的力量源泉。

C.“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和“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等,体现了改革开放以来社会对知识尊重的话语特点。

D.“东东、美眉、雷人”等“新新人类”的创造话语,以个性鲜明的特点在争议中开始影响国人的表达方式。

D[A项,“大多是‘90后’的话语方式”的表述无中生有;B项,“曾是中国人民夺取革命胜利的力量源泉”的说法曲解文意;C项,错在“改革开放以来”,应是“改革开放初期”。]

9.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天辟地君真健,说项依刘我大难”和“莫道昆明池水浅,观鱼胜过富春江”,其背后的深意,离开特定的时代语境是难以领会的。

B.互联网技术掀起的信息化浪潮,使得中国人话语表达呈现全新面貌,年轻人因此成了推动语言变化的生力军。

C.在新中国成立后的一段时期,一些话语的表达呈现某种泛化意识,譬如“坚决打退”“横扫一切”等话语曾充斥在恋人之间的通信中。

D.人员流动加快和传播技术进步,促成某些局部区域的流行语可能很快就成为全国人民通用的词汇。

B[强加“因果关系”,“中国人话语表达呈现全新面貌”不是“年轻人成为推动语言变化的生力军”的原因。]

10.下列对原文中作者观点的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肇始于清末民初的“白话运动”,是秦汉以后中国语言文字最大的一次变革;而此前中国语言文字曾数千年保持稳定。

B.社会的发展会引起语言文字的变革,这些变革发端民间、顺应历史,见证了人们生活不断变化和国家发展的历程。

C.新中国成立60年来,中国人处在一个不断“变话”的时代;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话语表达方式呈加速度变化。

D.建国60年来,从泛政治化和泛军事化话语、尊重知识和追求财富话语,一直到网络新话语,这些“变话”现象折射出了时代的变迁。

D[A项,应是“曾数千年大体保持稳定”;B项,以偏概全;C项,逻辑关系混乱。]

北师大数学选修课时分层作业1 命 题 含解析

课时分层作业(一)命题 (建议用时:60分钟) [基础达标练] 一、选择题 1.下列语句是命题的是() A.2018是一个大数 B.若两直线平行,则这两条直线没有公共点 C.对数函数是增函数吗? D.a≤15 B[B选项可以判断真假,是命题.] 2.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原命题为真,则它的逆命题可以为真,也可以为假 B.如果一个命题的否命题为假命题,那么它本身一定是真命题 C.原命题、逆命题、否命题、逆否命题中,真命题的个数一定为偶数 D.一个命题的逆命题、否命题、逆否命题可以同为假命题 B[A显然正确;B错误,原命题与否命题的真假可能相同,也可能相反;C、D为真命题.] 3.下列命题中,为真命题的是() A.命题“若x>y,则x>|y|”的逆命题 B.命题“若x>1,则x2>1”的否命题 C.命题“若x=1,则x2+x-2=0”的否命题 D.命题“若x2>0,则x>1”的逆否命题 A[B选项中,否命题为“若x≤1,则x2≤1”,为假命题;C选项中,否命题为“若x≠1,则x2+x-2≠0”,为假命题;D选项中,逆否命题为“若x≤1,则x2≤0”,为假命题.] 4.若命题p的逆否命题是q,q的逆命题是r,则p与r是() A.互逆命题B.互否命题

C.互逆否命题D.不确定 B[因为p与q互为逆否命题,又因为q的逆命题是r,则p与r为互否命题.] 5.设m,n是两条不同的直线,α,β是两个不同的平面,则下列命题中的假命题是() A.若m⊥n,m⊥α,nα,则n∥α B.若m⊥β,α⊥β,则m∥α或mα C.若m∥α,α⊥β,则m⊥β D.若m⊥n,m⊥α,n⊥β,则α⊥β C[C是假命题,m∥α,α⊥β时,m与β的关系可以是m⊥β,可以是m∥β,可以mβ或m与β斜交.] 二、填空题 6.命题“无理数是无限不循环小数”中,条件是________,结论是________.[解析]该命题可改写为“如果一个数是无理数,那么它是无限不循环小数”.条件是:一个数是无理数;结论是:它是无限不循环小数.[答案]一个数是无理数它是无限不循环小数 7.已知原命题“两个无理数的积仍是无理数”,则有: ①逆命题是“乘积为无理数的两数都是无理数”; ②否命题是“两个不都是无理数的积也不是无理数”; ③逆否命题是“乘积不是无理数的两个数都不是无理数”. 其中改写正确的序号是________. [解析]①②正确,③逆否命题应为:“乘积不是无理数的两个数不都是无理数”,故③错误. [答案]①② 8.有下列四个命题: ①命题“若xy=1,则x,y互为倒数”的逆命题; ②命题“面积相等的三角形全等”的否命题; ③命题“若m≤1,则x2-2x+m=0有实根”的逆否命题;

【2020最新】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课时作业课课练(有答案)

目录 第一单元 (2) 1.古诗三首 (2) 2.燕子 (4) 3.荷花 (6) 4.昆虫备忘录 (8) 语文园地一 (9) 第二单元 (10) 5.守株待兔 (10) 6.陶罐和铁罐 (11) 7.狮子和鹿 (12) 8.池子与河流 (14) 语文园地二 (14) 第三单元 (16) 9.古诗三首 (16) 10.纸的发明 (18) 11.赵州桥 (20) 12.一副名扬中外的画 (21) 语文园地三 (22) 第四单元 (24) 13.花钟 (24) 14.蜜蜂 (25) 15.小虾 (27) 语文园地四 (27) 第五单元 (29) 16.小真的长头发 (29) 17.我变成了一棵树 (30) 第六单元 (32) 18.童年的水墨画 (32) 19.剃头大师 (33) 20.肥皂泡 (35) 21.我不能失信 (36) 语文园地六 (37) 第七单元 (38) 22.我们奇妙的世界 (38) 23.海底世界 (40) 24.火烧云 (42) 语文园地七 (43) 第八单元 (44) 25.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 (44) 26.方帽子店 (46) 27.漏 (47) 28.冬枣 (49) 语文园地八 (50)

第一单元 1.古诗三首 第 1 课时 1.给下列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用“√”标出) 融.化(rónɡ róu)燕.子(yān yàn)鸳.(yuān yān)鸯.(yānɡiānɡ ) 2.默写古诗《绝句》。 3.结合诗句的意思,想象画面,说说《绝句》写了怎样的画面。 参考答案 1.rónɡ√yàn√yuān√yānɡ√ 2.默写《绝句》。 绝句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3.春天的阳光和煦温暖,大自然一片生机勃勃的美丽景象,春风吹来,带着花草的清香,河滩上冰雪融化,泥土变得潮湿而松软,引得燕子飞来含泥筑巢,温暖的沙子上还偎依着一双双的鸳鸯。 第 2 课时

2019-2020同步人教英语必修一课时分层作业14 Section+Ⅱ和答案

课时分层作业(十四)Section Ⅱ (建议用时:35分钟) [语言知识练习固基础] Ⅰ.语境填词 A)根据汉语提示,写出下列语句中所缺单词的正确形式 1.We must follow the principle(原则)that education should be fair to everyone. 2.It does serious harm to children's character that too much violence(暴力)is shown on television. 3.The product is of very good quality(质量),so it sells well. 4.In my opinion,it is a mean(卑鄙的)thing to do. 5.Our family vote(投票表决)to turn to the lawyer for help. B)在空白处填入1个适当的单词或括号内单词的正确形式 6.Activities all take place under the guidance(guide) of an experienced teacher. 7.It's so unfair(fair)—she gets more money for less work! 8.He is a devoted(devote)friend of mine,a man I can always depend on. 9.It was reported that the city was under attack yesterday and it was completely destroyed. 10.Only after Mary read her composition the second time did she notice the spelling mistake. Ⅱ.单句改错(每个句子仅有1处错误) 1.I'm devoting all my time and energy to care for my parents right now. care→caring 2.He was out of the work owing to a physical injury. 去掉the 3.As matter of fact,business has come to a stop. As后加a 4.A police officer was killed when his car blows up. blows→blew 5.She experienced a joy in helping others in the trouble.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教案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教案 教学目标 1、激发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树立振兴中华的历史责任感。 2、关心祖国的命运,关注祖国的发展,尊敬国旗、国徽,崇敬人民英雄,为自己是中国人感到骄傲。 3、了解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人民奋斗的曲折历程和取得的重要成就,懂得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开始。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回顾历史,感受开国大典的庄严场面,了解国旗、国徽的象征意义。 2、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树立振兴中华的历史责任感。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了解《开国大典》,感受庄严时刻。 1、视频切入,感受开国大典盛况。 (1)1949年10月1日,当毛泽东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向全世界大声宣告新中国成立,便意味一个新中国诞生了。想一起去回味一写开国大典时的情景吗?(播放《开国大典》片段) (2)交流感受。 同学们,看了《开国大典》的片段,哪一个场面给你留下了最深的印象?指名交流。 (3)小结: 广场上的人们都洋溢着灿烂的笑容,他们如此的欢乐。那是因为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就让我们代表欢乐的人群一起来喊一喊吧——(齐喊: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板书圈点站起来) 二、回顾沧桑历史,激发爱国热情。 1、同学们通过看书和看电视,知道我们的祖国母亲、我们的人民在建国以前,曾经遭受过怎样的苦难? 2、现在让我们简单回顾一下几个重要的历史瞬间。 (1)南京大屠杀 在屈辱的历史里,我们的人民更是饱受苦难,其中有一个震惊世界的惨案,它就发生在我们江苏南京。1937年12月13日,日军占领了南京,南京成为人间地狱!烧杀、抢夺、强奸……日军在我们的领土上无恶不作。

(2)台儿庄战役。 (3)卢沟桥事变。 3、感受伟人风范。 (1)一代伟人他们为了国家昌盛,为了让人民站起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结合交流出示板书:毛泽东、邓世昌、孙中山、林则徐。林则徐——虎门硝烟,邓世昌——甲午海战,孙中山——辛亥革命,毛泽东——中国共产党。) (2)在历史长河中,英雄人物又何止这几个,回忆一下在你看过的书中、影片中,你还知道哪些英雄人物?能用一两句话简单的介绍一下他们所做出的伟大贡献吗?指名交流。 4、小结。 正是有这千千万万个知名的、不知名的英雄不惜抛头颅、洒热血才换来了1949年10月1日那个神圣而庄严的时刻!这一刻真是来之不易啊! 三、知识竞赛。 1、说一说。 自己的国歌、国徽、国旗,你对它们了解多少呢?课前大家搜集了资料,比一比谁知道得多。 (1)五星红旗是我国的国旗,你知道它上面的一颗大星和四颗小星象征着什么吗?(旗上的五颗五角星及其相互关系象征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人民大团结,四颗小五角星各有一尖正对着大星的中心点,这是表示围绕着一个中心而团结。) (2)我国的国徽有些什么图案?分别象征着什么?(中间是五星照耀下的天安门,周围是谷穗和齿轮图案,象征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新中国的诞生。) (3)国歌的名称是什么?作词、作曲分别是谁?(田汉作词、聂耳作曲《义勇军进行曲》) 2、画一画。 画一画“心中的五星红旗”,并能配上相关的话。 3、唱一唱。 赛唱《国歌》。 4、小结:鲜艳的国旗、庄严的国徽、嘹亮的国歌,无不向世人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四、总结延伸。 1、总结: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领略了开国大典的盛况,了解了国旗、国徽、国歌等这些祖国标志物的含义,相信大家一定能牢记开国大典那庄严的时刻,作为新一代的中国人,我们一定会为祖国的繁荣、腾飞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高中数学课时分层作业1集合的含义(含解析)新人教A版必修1

高中数学课时分层作业1集合的含义(含解析)新人教A 版必修1 课时分层作业(一) 集合的含义 (建议用时:60分钟) [合格基础练] 一、选择题 1.下列各组对象不能构成集合的是( ) A .拥有手机的人 B .2019年高考数学难题 C .所有有理数 D .小于π的正整数 B [B 选项中“难题”的标准不明确,不符合确定性,所以选B.] 2.集合M 是由大于-2且小于1的实数构成的,则下列关系式正确的是( ) A.5∈M B .0M C .1∈M D .-π2 ∈M D [5>1,故A 错;-2<0<1,故B 错;1不小于1,故C 错;-2<-π2 <1,故D 正确.] 3.若a 是R 中的元素,但不是Q 中的元素,则a 可以是( ) A .3.14 B .-5 C .37 D .7 D [由题意知a 应为无理数,故a 可以为7.] 4.已知集合Ω中的三个元素l ,m ,n 分别是△ABC 的三边长,则△ABC 一定不是( ) A .锐角三角形 B .直角三角形 C .钝角三角形 D .等腰三角形 D [因为集合中的元素是互异的,所以l ,m ,n 互不相等,即△ABC 不可能是等腰三角形,故选D.] 5.下列各组中集合P 与Q ,表示同一个集合的是( ) A .P 是由元素1,3,π构成的集合,Q 是由元素π,1,|-3|构成的集合 B .P 是由π构成的集合,Q 是由3.141 59构成的集合 C .P 是由2,3构成的集合,Q 是由有序数对(2,3)构成的集合 D .P 是满足不等式-1≤x ≤1的自然数构成的集合,Q 是方程x 2 =1的解集 A [由于A 中P ,Q 的元素完全相同,所以P 与Q 表示同一个集合,而 B , C , D 中P ,Q 的元素不相同,所以P 与Q 不能表示同一个集合.故选A.] 二、填空题 6.若1∈A ,且集合A 与集合B 相等,则1________B (填“∈”或“”).

人教版高中英语选修六:课时分层作业unit4课时分层作业10 Section Ⅰ【含答案】

课时分层作业(十)Section Ⅰ (建议用时:30分钟) [高考题型练习提能力] Ⅰ.阅读理解 A Mother Nature is a cruel mistress.Why? Read on to find the answer. Venice This iconic city is sinking rapidly.The canals that make up the streets of Venice rise 2mm every year,making relics of history go under the surface of water and destroying architecture.Experts warn that without intervention (干预),this city will disappear back into the water at an even faster rate,consumed by rising sea level from melting polar ice caps. Machu Picchu These Incan ruins have drawn adventurous tourists into the mountains of South America.The forces of natural erosion have been accelerated by tourism and this landmark faces severe influence from increasing foot traffic.The Peruvian government recently suggested a cable car that would cut out the intense hike up to the ruins,making the site instantly accessible to millions,but the future of Machu Picchu remains uncertain. Glacier National Park Perhaps you've heard that the ice caps are melting.But nowhere is more apparent in the United States than in Glacier National Park.Estimates indicate that the glaciers that are part of the beauty of this national landmark will disappear entirely in the next two decades. The Great Barrier Reef Hidden from view beneath the waves,the Great Barrier Reef has been rapidly dying off.Nearly fifty percent of coral which once occupied a large area is gone,destroyed by pollution and disease. 【语篇解读】本文是应用文,文章主要介绍了世界上濒临消失的几个旅游胜地。

高中数学课时分层作业1命题含解析新人教B版选修211018330

高中数学课时分层作业1命题含解析新人教B版选修 211018330 课时分层作业(一) 命题 (建议用时:40分钟) [基础达标练] 一、选择题 1.下列语句中,命题的个数为 ( ) ①空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 ②起立! ③垂直于同一个平面的两条直线平行吗? ④若实数x,y满足x2+y2=0,则x=y=0. A.1 B.2 C.3 D.4 B[①④为命题,②是祈使句,③是疑问句,都不是命题.] 2.下列命题属于假命题的是( ) A.若ac2>bc2,则a>b B.若|a|=|b|,则a=b C.若x∈R,则x2+x+1>0 D.函数y=sin x是周期函数 B[|2|=|-2|,但2≠-2,所以B项是错误的,故选B.] 3.命题“梯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的条件是( ) A.四边形是梯形B.对角线 C.互相平分D.对角线互相平分 A[命题可改写为:若四边形是梯形,则它的对角线互相平分,所以该命题的条件是四边形是梯形,故选A.] 4.下列命题中真命题的个数是 ( ) ①平行于同一平面的两个不同的平面平行; ②不等式x+y-1>0表示的平面区域包含边界x+y-1=0; ③方程x2+y2=3表示一个圆; ④程序框图中,循环结构可以不含条件结构. A.1 B.2 C.3 D.4 B[①③是真命题,②④是假命题,故选B.] 5.已知命题“关于x的方程x2-2x+m=0无实根”是真命题,则实数m的取值范围是( )

A.(-∞,1) B.(-∞,1] C.(1,+∞) D.[1,+∞) C[因为“关于x的方程x2-2x+m=0无实根”是真命题,所以Δ=(-2)2-4m<0,解得m>1.] 二、填空题 6.下列语句中,命题是________,其中真命题是________(写出序号). ①等边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②若两条直线平行,则这两条直线的斜率相等; ③大角所对的边大于小角所对的边. ①②③①[①是命题且是真命题; ②是假命题,若两条直线斜率都不存在时,这两条直线平行; ③是假命题,没有考虑到“在两个三角形中”的情况.] 7.命题“若a>0,则二元一次不等式x+ay-1≥0表示直线x+ay-1=0的右上方区域(包括边界)”的条件p:________,结论q:________,它是________命题(填“真”或“假”).a>0 二元一次不等式x+ay-1≥0表示直线x+ay-1=0的右上方区域(包含边界) 真[a>0时,设a=1,把(0,0)代入x+y-1≥0得-1≥0不成立,∴x+y-1≥0表示直线的右上方区域,∴命题为真命题.] 8.设a,b,c是任意的非零平面向量,且相互不共线.有下列四个命题: ①(a·b)c=(c·a)b; ②|a|-|b|<|a-b|; ③(b·c)a-(c·a)b不与c垂直; ④(3a+2b)·(3a-2b)=9|a|2-4|b|2. 其中真命题是________. ②④[①平面向量的数量积不满足结合律,故①假; ②由向量的减法运算可知|a|,|b|,|a-b|恰为一个三角形的三条边长,“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故②真; ③因为[(b·c)a-(c·a)b]·c=(b·c)a·c-(c·a)b·c=0,所以垂直,故③假; ④(3a+2b)·(3a-2b)=9a·a-4b·b=9|a|2-4|b|2成立,故④真.] 三、解答题 9.把下列命题改写成“若p,则q”的形式,并判断命题的真假. (1)奇数不能被2整除; (2)实数的平方是正数; (3)当(a-1)2+(b-1)2=0时,a=b=1; (4)已知x,y为正整数,当y=x+1时,y=3,x=2.

语文课时作业五年级答案

语文课时作业五年级答案

语文课时作业五年级答案 【篇一: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课堂作业本》参考答 案】 class=txt>第一单元参考答案 1草原 一、给句子中加点词换一个意思相近的词语。 1、空气是那么清鲜(清新清爽),天空是那么明朗。 2、草原上行车十分洒脱(潇洒自由自在随意),只要方向不错,怎么走都可以。 3、鄂温克姑娘们戴着尖尖的帽子,既大方,又稍有点儿羞涩(害羞),来给客人们唱民歌。 二、照样子,写词语,并造句。 1、忽(飞)忽(落)忽(上)忽(下)忽(强)忽(弱) 忽(高)忽(低)忽(明)忽(暗) 2、一(碧)千(里)一(诺)千(金)一(字)千(金) 一(发)千(钧)一(掷)千(金) 从1、2两组中选择一个词语写一句话。一诺千金——小明一诺千金,从不食言。三、默读课文,填空。 老舍在《草原》一文中,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描绘了三幅动人的画面:草原风光、喜迎远客、主客联欢。读后让人深切地感受到内蒙古草原奇丽的自然风光和独特的民族风情。 四、把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

1、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2、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五、读下面的句子,体会句子在表达上的特点。 1、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我从这句话中感受到草原辽阔、碧绿的特点。其中?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让我觉得整个草原好像一幅的巨大的中国画。 2、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的,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老舍真不愧为语言大师。这个句子将蒙古族人民迎接汉族客人的队伍比作一条彩虹,非常贴切巧妙,因为这道彩虹不仅是颜色、形状的准确描摹,也是蒙汉情深的恰当比拟。 优美的句子: 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六、品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初入草原,听不见一点声音,也看不见什么东西,除了些忽飞忽落的小鸟。走了许久,远远地望见了一条迂回的明如玻璃的带子——河!牛羊多起来,也看到了马群,隐隐有鞭子的轻响。快了,快到了。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的,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为。这是主人来到几十里外欢迎远客。见到我们,主人们立刻拨转马头,欢呼着,飞驰着,在汽车左右与前

高中数学课时分层作业5综合法及其应用(含解析)新人教B版选修12

高中数学课时分层作业5综合法及其应用(含解析)新人教B 版 选修12 课时分层作业(五) (建议用时:40分钟) [基础达标练] 一、选择题 1.已知a ,b 为非零实数,则使不等式:a b +b a ≤-2成立的一个充分不必要条件是( ) A .a ·b >0 B .a ·b <0 C .a >0,b <0 D .a >0,b >0 [解析] ∵a b +b a ≤-2,∴a 2+b 2ab ≤-2. ∵a 2+b 2>0, ∴ab <0,则a ,b 异号,故选C. [答案] C 2.平面内有四边形ABCD 和点O ,OA →+OC →=OB →+OD →,则四边形ABCD 为( ) A .菱形 B .梯形 C .矩形 D .平行四边形 [解析] ∵OA →+OC →=OB →+OD →, ∴OA →-OB →=OD →-OC →, ∴BA →=CD →, ∴四边形ABCD 为平行四边形. [答案] D 3.若实数a ,b 满足02ab , ∴2ab <12. 而a 2+b 2>(a +b )22=12, 又∵0

∴a <12 ,∴a 2+b 2最大,故选B. [答案] B 4.A ,B 为△ABC 的内角,A >B 是sin A >sin B 的( ) A .充分不必要条件 B .必要不充分条件 C .充要条件 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解析] 若A >B ,则a >b , 又a sin A =b sin B ,∴sin A >sin B ; 若sin A >sin B ,则由正弦定理得a >b , ∴A >B . [答案] C 5.若m ,n 是两条不同的直线,α,β,γ是三个不同的平面,则下列命题中的真命题是( ) A .若m ?β,α⊥β,则m ⊥α B .若α∩γ=m ,β∩γ=n ,m ∥n ,则α∥β C .若m ⊥β,m ∥α,则α⊥β D .若α⊥γ,α⊥β,则β⊥γ [解析] 对于A ,m 与α不一定垂直,所以A 不正确;对于B ,α与β可以为相交平面;对于C ,由面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可判断α⊥β;对于D ,β与γ不一定垂直. [答案] C 二、填空题 6.设e 1,e 2是两个不共线的向量,AB →=2e 1+k e 2,CB →=e 1+3e 2,若A ,B ,C 三点共线,则 k =________. [解析] 若A ,B ,C 三点共线,则AB →=λCB →,即2e 1+k e 2=λ(e 1+3e 2)=λe 1+3λe 2, ∴? ???? λ=2,3λ=k , ∴????? λ=2,k =6. [答案] 6 7.设a =2,b =7-3,c =6-2,则a ,b ,c 的大小关系为________. [解析] ∵a 2-c 2 =2-(8-43)=48-36>0,∴a >c ,

最新苏教版小学《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下册13.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教学设计-新

堂第13课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教学目标: 1.情感与态度:通过学习,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树立振兴中华的历史责 任感,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2.行为与习惯:尝试多渠道地搜集有关开国大典及国旗、国徽常识的资料,对已有资 料进行筛选、整理、归类,从中了解有关知识。 3.知识与技能:了解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人民奋斗的曲折历程,懂得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开始。 第1课时 一、课前准备 1.课文插图以及文字资料的投影片。 2.有关开国大典的音像资料(配套光盘)。 二、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去首都北京参观游览的人肯定都会去天安门广场,它是北京的象征,更是我们中国人心中神圣的地方。你去过吗?当你走进天安门广场,有什么感受呢? 2.看图:天安门广场坐落在首都北京的市中心,它是我们伟大祖国的象征。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就在这里宣告成立的。 3.小结:在那一天,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一课——齐读课题 (二)新授 1.了解开国大典盛况 (1)出示P111的文字资料,指名学生朗读 (2)文中讲到的“万众欢腾”的场面,同学们想看一看吗?让我们看一段音屏资料。A . 教师讲述引导体会:开国大典上毛泽东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中国人民从此站了起来,随后还举行了盛大的阅兵仪式。B .出示文字资料(《〈开国大典〉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片段资料)阅读

堂C .人们为什么这样欢呼雀跃?中国人当时是什么样的心情? 过渡:是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中国人民从此站了起来。人们怎能不欢呼雀跃呢?新的国家有新的标志。你知道有哪些标志吗? 2.认识祖国标志:国旗 国徽国歌(学生交流搜集到的资料,了解象征祖国的国旗 国徽 国歌的意义) (1)学生讨论标志:老师相机板书 国旗国徽国歌 国旗国徽国歌都是祖国的标志,看到或者听到,就仿佛看到祖国。你知道这些标志的由来吗? (2)认识标志 了解来历 A .国旗、国歌 投影文字资料《五星红旗的来历》、《国歌的诞生》,阅读了解国旗、国歌 (1)五星红旗是我国的国旗,你知道它上面的一颗大星和四颗小星象征着什么吗?(旗上的五颗五角星及其相互关系象征******领导下的革命人民大团结,四颗小五角星各有一尖正对着大星的中心点,这是表示围绕着一个中心而团结。) (2)国歌的名称是什么?作词、作曲分别是谁?(田汉作词、聂耳作曲 《义勇军进行曲》) B .国徽 (1)相机 投影国徽的图片,阅读《国徽上的麦穗》,了解国徽的来历 (2)我国的国徽有些什么图案?分别象征着什么? 3.小结:鲜艳的国旗、庄严的国徽、嘹亮的国歌,无不向世人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三)课内抢答 巩固拓展 1.我国国徽上有什么图案,象征什么? 2.国旗的图案是什么?它象征什么? 3.国歌的名称是什么?作词作曲分别是谁? (四)、总结课文 这节课同学们了解了开国大典的盛况,知道了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就在这天宣告成立的,认识了祖国的一些标志作为中国人,应该爱护这些标志。 (五)、动手画标志。 板书:第13课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课时分层作业1 算法的概念

课时分层作业(一) 算法的概念 (建议用时:60分钟) [合格基础练] 一、选择题 1.算法的每一步都应该是确定的、能有效执行的,并且得到确定的结果,这里指算法的( ) A .有穷性 B .确定性 C .逻辑性 D .不唯一性 B [算法的过程和每一步的结果都是确定的,即确定性.] 2.下列问题中,不可以设计一个算法求解的是( ) A .二分法求方程x 2-3=0的近似解(精确到0.01) B .解方程组? ?? x +y +5=0x -y +3=0 C .求半径为3的圆的面积 D .判断函数y =x 2在R 上的单调性 D [A ,B ,C 选项中的问题都可以设计算法解决,D 选项中的问题由于x 在R 上取值无穷尽,所以不能设计一个算法求解.] 3.使用配方法解方程x 2-4x +3=0的算法的正确步骤是( ) ①配方得(x -2)2=1;②移项得x 2-4x =-3;③解得x =1或x =3;④开方得x -2=±1. A .①②③④ B .②①④③ C .②③④① D .④③②① B [使用配方法的步骤应按移项、配方、开方、得解的顺序进行,B 选项正确.] 4.阅读下面的算法: 第一步,输入两个实数a ,b . 第二步,若a

第三步,输出a. 这个算法输出的是() A.a,b中的较大数B.a,b中的较小数 C.原来的a的值D.原来的b的值 A[第二步中,若a

课时作业本八年级下册物理答案

课时作业本八年级下册物理答案 (2021最新版) 作者:______ 编写日期:2021年__月__日 第八章第1课时牛顿第一定律(一)答案 [知识梳理]1、静止匀速直线运动 2、不需要阻力 [课堂作业]1、(1)速度

(2)长小匀速直线 (3)牛顿第一定律 2、D 3、A 4、C [课后作业]5、木板推理力与运动 6、C 7、D 8、C 9、B 10、C

11、(1)小车、长木板 (2)实验方法:用力推着小车在水平放置的长木板上运动,然后撤掉推力实验现象:小车继续在长木板上运动(答案合理即可) 第八章第2课时牛顿第一定律(二)答案 [知识梳理]1、静止匀速直线运动 2、静止匀速直线运动惯 [课堂作业]1、左惯性 2、锤柄继续向下运动 3、D 4、C 5、B 6、快速甩动手时.水珠与手一起运动;手停止运动时,水珠由

于惯性继续向前运动,就会被甩掉 [课后作业]7、惯性车辆行驶时,前后要保持一定的车距(答案合理即可) 8、惯性静止 9、减速惯性 10、跳远前要助跑驾驶员必须系上安全带 (答案合理即可) 11、C 12、D 13、A 14、D 15、B

16、车辆启动前,人和车处于静止状态.在车辆启劝后,脚受摩擦力作用随车运动,而人的上半身由于惯性要保持原来静止的状态,容易向后摔倒 第八章第3课时二力平衡答案 [知识梳理]1、静止匀速直线运动平衡 2、同一物体相等相反同一条直线 [课堂作业]1、4竖直向上 2、50水平向左 3、D 4、C 5、A 6、如图所示

[课后作业]7、10水平向左18 8、10⁴10⁴竖直向上 9D13D 10D14A 11D15D 12C

2019-2020同步人教英语新课标必修二课时分层作业14 Section+Ⅱ和答案

课时分层作业(十四)Section Ⅱ [语言知识练习固基础] Ⅰ.单句语法填空 1.His father was an actor (act) in an opera company. 2.The man standing over there is a musician (music),who is known at home and abroad. 3.He was quite humorous (humor),and I liked him very much. 4.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wo countries broke up for some reason. 5.His performance(perform) at school has greatly improved. 6.Though I'm not familiar with the poem,I'll try to learn it by heart. 7.I never dreamed of there being (be) such a good chance for me to travel around the world. 8.In my opinion,forming (form) good habits to learn English is very important and necessary. 9.When I was in middle school,I relied on my parents for everything. 10.At one time the schools in that country were mainly attached(attach) to the church. Ⅱ.完成句子 1.在现代社会我们在很大程度上依赖电脑来处理我们的工作。 We rely heavily on computers to deal with our work in modern society.(rely) 2.如今越来越多的家长正在重视教育孩子。 Nowadays an increasing number of parents are attaching importance to educating their children.(attach) 3.最大的幸福就是为大家的幸福而工作。 The greatest happiness is to work for the happiness of all. 4.在桌边读小说的那个人是我的父亲。 The man reading a novel at the desk is my father. 5.由于高失业率,现今谋生并不容易。 Because of high unemployment,nowadays it is not easy to earn a living. [高考题型练习提能力]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同步练习

第1课《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新中国成立后,曾起临时宪法作用的是 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B.《中华民国约法》 C.《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2.下列哪一项不是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讨论通过的 A.国徽 B.国旗 C.国歌 D.首都 3.指出“我们不但善于破坏一个旧世界,我们还要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的是 A.孙中山 B.毛泽东 C.周恩来 D.刘少奇 4.1951年祖国领土基本上得到解放,是指 A.除西藏外,全部解放 B.除台湾和一些岛屿外,全部解放 C.国民党残余部队被全部消灭 D.国内反革命势力被全部消灭 5.新中国诞生的意义不包括 A.壮大了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力量 B.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人民的解放斗争 C.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 D.是中国人民近百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帝斗争的伟大胜利 二、问答题 6.请看下面图片: 请问答: (1)此图反映的是什么历史事件? (2)发生在哪一年? (3)当年西藏地方政府派到北京谈判的首席代表是谁? (4)最后达成了什么协议? 7.材料解析题 材料1 看下图

材料2 此建筑物上有这样的文字: 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请回答: (1)此建筑物的建立是什么会议作出的决议? (2)“三年以来”的“三年”是指中国历史上的哪一阶段? (3)“三十年以来”指的是哪一历史事件以来?它标志着什么? (4)“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指的是什么事件?它标志着什么? 8.1949年,为了讨论新中国的成立问题,召开了什么会议?会议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课时: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回顾屈辱历史,知道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时间和地点,知道南昌起义的意义。 2.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为建立新中国浴血奋战的英勇事例。 3. 知道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培养学生对中国共产党的热爱之情。 重点:知道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时间和地点,知道南昌起义的意义;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为建立新中国浴血奋战的英勇事例; 难点:知道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培养学生对中国共产党的热爱之情。 一、由国庆阅兵式引入 1.同学们,上个星期我们度过了一个快乐的节日——建队节。 2.建队节是我们少先队员的节日,那么我们祖国母亲的生日在——10月1日。 3.同学们,国庆节是我们祖国的重大节日,在2009年10月1日,我们国家举行了大阅兵。我们一起来看看。 4.同学们,你们看到了什么?你想说什么?(听出来了,你很自豪。作为中国人,你感到骄傲。) 5.小结:同学们,阅兵式是我们国家向世界展示着综合国力,我们的国家日益强大,日益繁荣。然而,我们国家从1840年至今走过了一段艰难的历程。 二、回顾屈辱历史 1.今天,让我们穿越时空隧道,从1840年那段屈辱的历史说起——(播放) 2.你看到这一幕幕令人发指的罪行,你想说什么? 当时中国不强大,落后就让我们备受挨打,备受耻辱!带给我们痛苦、愤怒、难过、压抑。 3.师:为了改变中华民族的悲惨命运,中国人民在不断地抗争着,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等改革运动或起义,但最终都以失败告终。人民还是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中国人民的出路在哪儿呢? 三、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1.师:这时,一缕曙光出现了,照亮了中国大地,伟大的中国共产党诞生了。我们一起来听讲解员介绍!一边听一边记记主要的时间、地点,等会儿接受老师的挑战!

2019精选教育课时分层作业1 Unit 1 Section Ⅰ Reading.doc

课时分层作业(一) (建议用时:35分钟) [高考题型练习提能力] Ⅰ.阅读理解 A 【导学号:65162038】 Thanksgiving is an important festival in North America.We interviewed several students from the US and Canada.Here is what they have told us about their Thanksgiving experiences. Josie from New York,USA “In America,Thanksgiving is celebrated every year at the end of November.It is to remember the first group of people from Europe to live in America.When they first arrived,they found the environment strange.But they learned to survive after some native American friends showed them how to grow and find food.Thanksgiving is meant to be a traditional celebration.” Todd from California,USA “Thanksgiving is the first day of Christmas shopping.That means we have four weeks to buy Christmas presents for our families and friends.For me and my friends,the most important part of the festival is the big football game on TV.The match is watched by millions of people all over America.Thanksgiving is seen as an exciting day for football!” Ian from Saskatoon,Canada “In Canada,Thanksgiving is held on the second Monday in October.On the Sunday before Thanksgiving Day,many people go to church.Thanks is given for all the good things that happened to them during the year.I always give thanks for the nice big turkey I'm going to have at the family dinner! Like all festivals,Thanksgiving is about food!” Katie from Maritimes,Canada “On Thanksgiving Day,we have dinner with all our cousins,aunts and uncles.It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