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煜《浪淘沙》课件

合集下载

《浪淘沙令李煜》课件

《浪淘沙令李煜》课件

感悟与启示
01
人生无常
该词启示我们人生短暂,要珍惜当下,不要沉湎于过去,要积极面对未
来。
02
情感表达
通过该词的学习,我们学会了如何运用意象和修辞手法来表达内心的情
感,使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作者的内心世界。
03
文化传承
作为中国古代文学的经典之作,《浪淘沙令》对于我们了解和传承中华
文化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学习和欣赏这样的作品,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
02
“浪淘沙”是唐代教坊曲名,后 用作词牌。中唐刘禹锡有《浪淘 沙》九首,晚唐李煜有《浪淘沙· 帘外雨潺潺》,均属于此调。
诗词的内容解析
《浪淘沙令》是南唐后主李煜的作品,全词通过描绘春江月夜的美景,表达了作者 对人生短暂、繁华易逝的感慨。
上片写景,描绘春江月夜的美景,下片抒情,表达作者对人生短暂、繁华易逝的感 慨。
艺术特色
语言优美
作品语言优美,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使语 言更加生动形象。
结构紧凑
作品结构紧凑,层次分明,逻辑清晰,使得整个作品更加完整和统 一。
意境深远
作品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情感表达,营造出一种深远、悠扬的意境 ,使读者能够深入感受到作品所表达的情感和思想。
对后世的影响
1 2
文学价值
作品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被认为是中国古代文 学的经典之作,对后世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 响。
历史价值
作品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特点,对 研究当时历史和文化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3
人生启示
作品所表达的人生思考和思想深度,对读者的人 生观和价值观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具有重要的人 生启示意义。
05
《浪淘沙令》的鉴赏与感悟

浪淘沙令_李煜PPT教学课件

浪淘沙令_李煜PPT教学课件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梦醒)
白描手法。
白描手法,以粗细条的景物勾画, 营造深沉的意境,传达出丰富的内心活 动。
“雨潺潺”形容细雨滴落声。一方面以 声(动)写静,传达出词人亡国后的孤寂
之感;以雨滴声声写出词人内心愁绪纷扰; 以春雨之寒,衬托人物内心的悲凉。
2020/12/10
9
鉴赏手法 体会情感
甚远,中间有“无限江山再是南唐的国土,而是宋朝的
属地,看到这已经沦丧的国土和易主的江山,岂不是只
能增加心中的悲苦吗?所以,“莫凭栏”,不是词人不
想凭栏,而是不能凭栏,是为避免思见故国而勾起无限
悲苦所采取的一种强制行为,这种心绪实际上更为凄楚、
更为悲凉。表达了词人对亡国的深深悔恨和对故国难回
的深沉悲哀以及现实的无限凄凉之情。
2020/12/10
6
鉴赏手法 体会情感
“梦里不知身是客,一饷贪欢”(梦中)
以梦的短,写现实之长;以梦的欢,写 现实的悲;以梦中的主,写现实的客:
对比或反衬
表达了词人沦为亡国奴的孤寂凄凉。
2020/12/10
7
鉴赏手法 体会情感
“罗衾不耐五更寒”
2020/12/10
春寒(身寒) 心寒
8
鉴赏手法 体会情感
2020/12/10
12
鉴赏手法 体会情感
“独自莫凭阑,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
“别时”,指当初投降被俘,辞别金陵,被押往汴京之 时;“见时”,指现在囚禁汴京,思念故国,欲再重见 旧地之时。前者“容易”后者“难”,在这一易一难的 鲜明对照之中,蕴含着词人多少故国的情思,夹杂着多 少伤心和悔恨啊!要知道,这里的“别”,不是暂时的 别离,而是永久的别离,因而也是人世间最为痛苦的别 离,更何况这样的别离是如何的“容易”——国家竟是 那样轻而易举的就灭亡了,这岂不是痛上加痛吗?

《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优秀课件.ppt

《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优秀课件.ppt

前期: 艳情闲愁 风格柔美缠绵
后期: 怀故伤今 风格沉郁凄怆
选录
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时了, 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 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 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朗读
浪淘沙令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 罗衾|不耐|五更|寒。 梦里|不知|身是客,一饷|贪欢。
作者
李煜,初名从嘉,字重光,号钟隐,南唐中主 第六子。徐州人。宋建隆二年(961年)在金陵 即位,在位十五年,世称李后主。他嗣位的时候, 南唐已奉宋正朔,苟安于江南一隅。宋开宝七年 (974年),宋太祖屡次遣人诏其北上,均辞不 去。同年十月,宋兵南下攻金陵。明年十一月城破, 后主肉袒出降,被俘到汴京,封违命侯。太宗即位, 进封陇西郡公。太平兴国三年(978)七夕是他 四十二岁生日,宋太宗恨他有“ 故国不堪回首月明 中”之词,命人在宴会上下牵机药将他毒死。追封吴 王,葬于洛阳。
文本研读 赏析“梦里不知身是客,一饷贪 欢”
解析:既然梦醒之后是如此痛苦悲凉,那么,还不如长梦 不醒了。因为“梦里不知身是客,一饷贪欢”,只有在梦里, 才能忘记自己是“客”——南唐的亡国君,大宋的阶下囚, 也只有在梦里,才能享受到那片刻的欢乐。这种以梦后之苦 去与梦中之乐相映衬,从而更见梦后之苦的可憎与梦中之乐 的可爱的写法,确实是很高明的。可惜,梦中之乐是虚幻的, 梦后之苦是实在的、残酷的,并且,不管主观上如何贪恋那 梦中之乐,终究不过是“一饷”而已。这样写进一步突出了 国亡被俘后处境的可悲可怜。
殿影,空照秦淮” (《浪淘沙》),却加倍地感到
痛苦。梦后之苦和梦里之欢相映衬,更见悲凉。并
且,梦中欢乐终是虚幻”一晌“而已。更 写出了亡
国被俘后的处境可悲可怜。

《浪淘沙令》PPT课件

《浪淘沙令》PPT课件
做个词人真绝代 可怜薄命作君王
反复诵读
❖读诗词---画意象----看注释 ❖留心涉及情感的关键词语或者
语句
朗读
浪淘沙令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 罗衾|不耐|五更|寒。 梦里|不知|身是客,一饷|贪欢 。
独自|莫|凭阑,无限|江山, 别时|容易|见时难。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
落花(落红、残红)
——多隐含好景不长、青春易逝、人 生苦短、好事难再的深沉喟叹和哀愁
1。张若虚《春江花月夜》“昨夜闲潭梦落花, 可怜春半不还家” 2。晏殊《浣溪纱》“无可奈何花落去,似 曾相识燕归来。”
3。晏几道《临江仙》“落花人独立,微雨燕 双飞”
创新活用
望江南
李煜
闲梦远,南国正清秋。千里江山寒色远, 芦花深处泊孤舟。笛在月明楼。
浪淘沙令
教学步骤和目标
如何把握诗词感情内涵?
1. “知人论世“
2.抓住诗词的意象,领会意象所营造的意境特 征。
3。体会诗歌感情还要注意抓住那些对表达主题, 深化意境,突出形象起关键的词语或句子。
作者
李煜,字重光,号钟隐,徐州人。宋建隆二 年(961年)在金陵即位,在位十五年,世称 李后主。他嗣位的时候,南唐已奉宋正朔,苟安 于江南一隅。宋开宝七年(974年),宋太祖 屡次遣人诏其北上,均称病推辞不去。同年十月 ,宋兵南下攻金陵。明年十一月城破,后主肉袒 出降,被俘到汴京,封违命侯。太宗即位,进封 陇西郡公。太平兴国三年(978)七夕是他四 十二岁生日,宋太宗恨他有“故国不堪回首月明 中”之词,命人在宴会上下药将他毒死。追封吴 王,葬于洛阳。
李煜的词现存约32首,内容主要可分 作两类:
第一类为降宋之前所写的,主要为反 映宫廷生活和男女情爱,题材较窄;

《浪淘沙李煜》课件

《浪淘沙李煜》课件
《浪淘沙李煜》ppt课件
contents
目录
• 李煜简介 • 《浪淘沙》的创作背景 • 《浪淘沙》的诗词分析 • 《浪淘沙》的文学价值 • 李煜的其他作品展示
01
李煜简介
生平简介
出生背景
早期经历
统治时期
晚年生活
南唐中主第六子,出生 于江宁府(今江苏南京
)。
937年出生,958年被立 为太子,961年继位。
进作用。
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重要代表作品
李煜的《浪淘沙》是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代表作品之一,被誉为 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文学价值极高
该作品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其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充分展现了 李煜作为一位伟大文学家的艺术才华和思想内涵。
对文学史的贡献
《浪淘沙》对中国文学史的贡献在于它代表了南唐文学的最高成就 ,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里程碑之一。
对现代的启示
重视文学艺术
李煜的《浪淘沙》告诉我们,文学艺术是人类精神文明的 重要组成部分,应该得到足够的重视和保护。
挖掘传统文化
该作品启示我们,要深入挖掘和研究传统文化,继承和发 扬优秀传统文化,让它们在现代社会中焕发出新的光彩。
追求艺术创新
李煜在《浪淘沙》中展现了他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创新精神 ,这启示我们要勇于追求艺术创新,突破传统束缚,创作 出具有时代特色的优秀作品。
04
《浪淘沙》的文学价值
对后世的影响
成为经典文学作品
李煜的《浪淘沙》以其独特的艺 术魅力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成为 了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对 后世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启发文学创作灵感
后来的文学家和诗人深受《浪淘 沙》的启发,从中汲取灵感,创
作出许多优秀的文学作品。

浪淘沙PPT课件

浪淘沙PPT课件

清平乐
别来春半,触目柔肠 断。砌下落梅如雪乱,
拂了一身还满。
雁来音信无凭,路遥 归梦难成。离恨恰如 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春花秋月何时了? 小楼昨夜又东风
“罪孽未满,苦痛未尽,仍须 偷息人间,历尽磨折”
前六句都是两两相对:都是 永恒与无常的相对;在三度 的对比之后,他才说“问君 能有几多愁?恰是一江春水 向东流”
李煜词具有刚柔兼济之美
• “雄奇不难,幽怨亦不难, 兼之,难矣”——俞平伯
• “一江春水向东流”,既 无尽又奔放,感情分量巨 大,抒情气势汹涌。
“天上人间”
• 流水、落花、春去与未流、未落、 未去形成天上与人间一般巨大的 反差,从前是“天上”,现在是 “人间”了。
• “流水落花春去也”是写“别时 容易”,“天上人间”是写“见 时难”。
李煜(937-978),字重光, 工书善画,洞晓音律,具有多方 面的文艺才能。他在位期间,对 宋委曲求全,并纵情声色,侈陈 游宴。南唐灭亡后,他被俘至汴 京,两年后,被宋太宗派人毒死。
二、李煜词简介
李煜的词,就像他的人生境遇一样,由 欢乐和痛苦的两极世界构成。
二、李煜词简介
(一)李煜亡国前的词世界是极乐世 界,充分表现出他能感受到的欢娱。
雁来音信无凭,路遥归梦难成。
离 恨 更恰 行如 更春 远草 还, 生 。
“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欧阳修《踏莎行》
“倚危亭,恨如芳草,萋萋刬尽还生。” ——秦观《八六子》
思想内容
这是一首代离人抒发愁恨的名篇。从作者 的创作动因来讲,很可能是对景伤怀,枨触了 内心深处对某一亲近者的想念之情,因而提笔 成章。但作者对所取素材进行了高度的概括、 提炼和集中,在对自己的具体生活内容的抒写 里,呈现出了人们处于类似环境时所通常会兴 发的情景感受,具备了一定的共性特征。

《浪淘沙李煜》课件

《浪淘沙李煜》课件
2 文学成就
李煜以其深情的诗歌和对爱情的感悟而闻名于世。他的作品表达了他对人生、爱情和苦 难的独特见解,深受后人喜爱和推崇。
《浪淘沙李煜Leabharlann 简介作品背景《浪淘沙李煜》是李煜创作的一部长词,描绘了他在囚禁期间的心境和对流亡生活的思考。
文学特点
这部作品充满了忧伤和对人生苦难的思考,同时蕴含了对爱情的热望和追求,展示了李煜独 特的艺术风格。
3
文学影响
《浪淘沙李煜》不仅是李煜作品中的经典之作,也对中国古代诗歌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结语和总结
通过本次PPT课件,我们全面了解了李煜及其作品《浪淘沙李煜》的背景、文学特点和主要人物。这部蕴含深 情与思索的作品将继续影响后人,成为中国文学的瑰宝。
《浪淘沙李煜》PPT课件
欢迎大家来到本次关于《浪淘沙李煜》的PPT课件。在这个课件中,我们将一 起探索李煜的生平事迹、《浪淘沙李煜》的简介,以及这部作品的文学特点 和主要人物。
李煜介绍
1 生平事迹
李煜,北宋末年的文人皇帝,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他在位期间,积极治理国家,同 时也创作了大量优秀的诗歌作品。
主要人物
李煜
《浪淘沙李煜》的主人公,北宋末年的文人皇帝, 是一位才华横溢、情感丰富的诗人。
王昭君
李煜的妻子,著名的美女和杰出的文学家,她的存 在给李煜的生活带来了无尽的悲伤和思索。
作品分析
1
情感表达
《浪淘沙李煜》表达了李煜对屈辱流亡生活的痛苦、对家园的思念以及对爱情的执着追求。
2
诗歌艺术
这部作品以其细腻的描写、独特的意境和丰富的情感展示了李煜卓越的诗歌艺术。

《浪淘沙令李煜》课件

《浪淘沙令李煜》课件
《浪淘沙令李煜》课件
CONTENTS
• 李煜简介 • 《浪淘沙令》的创作背景 • 《浪淘沙令》的词意解析 • 《浪淘沙令》的艺术特色 • 《浪淘沙令》的影响与评价
01
李煜简介
李煜生平
01
李煜(937-978),南唐中主李 璟第六子,初名从嘉,字重光, 号钟隐、莲峰居士。
02
李煜出生于金陵(今江苏南京) ,祖籍彭城(今江苏徐州铜山区 )。
李煜的词作对后世文学产 生了深远的影响,被誉为 中国词史上的巨匠。
02
《浪淘沙令》的创作背景
南唐的兴衰
01
早期
南唐建立之初,经济繁荣,文化昌盛,成为当时中国的重要王朝之一。
李煜的祖父李昪采取了一系列政策,使得南唐国力逐渐强盛。
02 03
中期
李煜的父亲李璟在位期间,南唐经历了一些政治和经济动荡,国力逐渐 衰落。然而,李煜在此时继承了南唐王位,并试图通过改革来挽救国家 的危局。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总结了全词,表达了作者内心的痛苦和无奈。
04
《浪淘沙令》的艺术特色
词的韵律与节奏
总结词
该词的韵律优美,节奏感强烈,读起来朗朗上口。
详细描述
李煜的《浪淘沙令》采用了传统的词牌格式,每个句子都有固定的韵脚和节奏, 使得整首词具有一种独特的音乐美感。通过平仄和韵律的变化,李煜成功地营造 出一种哀婉、凄凉的气氛,使读者能够更好地感受到作者的情感。
自己对故国的眷恋和追忆。
李煜在创作《浪淘沙令》时,已经意识到南唐的衰败和宋朝的崛起是不 可逆转的趋势。他通过这首词表达了自己内心的无奈和悲凉,以及对故 国的深深眷恋。
03
《浪淘沙令》的词意解析
词的上片解析
总结词
描绘了春日的美景和作者对往昔的追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以梦的短,写现实之长;以梦的欢,写现
实的悲;以梦中的主,写现实的客:表达了词 人沦为亡国奴的孤寂凄凉。 (2)上片写梦醒前后两种境界。运用了倒叙的 手法:正常顺序应为“梦欢”“春寒”“梦 醒”,而词中却为“春寒”“梦醒”“梦欢”, 这是为了突出现实的孤寂凄凉,“梦欢”为反 衬而已。
3. “独自莫凭阑,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
时难”中“莫”与“暮”的选用哪个好?
“莫”好: A、词人正在凭阑,但“无限江山,别时容 易见时难”,就是见了又能怎样,失去的国 家不能再回来,逝去的美好生活不能再回来 了,自己的生命之春也不能再回来了,所以 告诫自己还是“独自莫凭阑”,表达了词人 对亡国的深深悔恨和对故国难回的深沉悲哀 以及现实的无限凄凉之情。 B、“莫”字更有力度,表达了深深的悔恨 之情。
“暮”好:
A、这个意象与全词的意境更加契合,传达出 现实的凄凉。 B、与下文衔接更恰当。正因为暮色茫茫,所 以放眼望去才会“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 难”。
4、如何理解“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 人间”?
词的末句叹息春归何处。“天上人间” 是说相隔遥远,不知其处。这是指春,也 指人。词人长叹水流花落,春去人逝,暗 示词人一生即将结束。
浪淘沙令
李煜
介绍作者
李煜(公元937--978),字重光,是末位 帝王,故又被称作南唐后主或李后主。他的父 亲李璟,世称为中主。李煜25岁即位南唐国君。 当他即位之时,赵宋已代周建国,南唐形势岌 岌可危,他却委曲求全,纵情声色,公元975 年,在他39岁时,南唐终于被北宋所灭,李煜 被宋军俘虏,他从南唐都城金陵被解押到宋都 汴京,过了两年多的囚徒生活,最后被宋太宗 派人赐毒酒而死。
提示
结句“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一气呵成 益 见悲慨。 “人生长恨”似乎不仅仅是抒写一已的失意 情怀,而涵盖了整个人类所共有的生命的缺憾, 是一种融汇和浓缩了无数痛苦的人生体验的浩 叹。
分析鉴赏
1.“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运用了什么
表现手法?
运用了白描手法。 “雨潺潺”形容细雨滴落声。一方面以声写静, 传达出词人亡国后的孤寂之感;以雨滴声声写 出词人内心愁绪纷扰;以春雨之寒,衬托人物 内心的悲凉。 白描手法,以粗细条的景物勾画,营造深沉 的意境,传达出丰富的内心活动。
2、分析:“梦里不知身是别与惜春,表现 惨痛欲绝的国亡家破的感情。
艺术特色
1、对比
欢乐与痛苦,天上与人间,梦境与现 实。 2、倒叙 先写梦醒,再写梦境。
朗读
• 乌夜啼 • 林花谢了|春红, • 太匆匆, 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 相留醉, 几时重, 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分析
这首词写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色? “ 林花谢了春红 ”,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暮春 伤春惜花之情
前期: 艳情闲愁 风格柔美缠绵
后期: 怀故伤今 风格沉郁凄怆
尼采说:“一切文学,余爱以血书者。” 王国维说“后主之词,真所谓以血书者也。”
预习检查:
注音:
1、潺潺:chán 2、阑珊:lán shān
词语解释:
1、阑珊:衰残、凋落。 2、罗衾:丝绸被子。 3、不耐:忍受不了。 4、一饷:片刻,一会儿。

浪淘沙令
李煜 •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 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 饷贪欢。 独自莫凭阑,无限江山,别 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 天上人间。
(梦醒后,只听) 门帘外传来滴滴答答 的细雨声,浓郁的春意将要凋残了。薄薄的 丝绸被已使人耐受不住五更时的冷寒。在梦 里竟然忘记了自己已身为俘虏,这才有了片 刻的欢愉。 独自一人不要倚栏远望,辽阔的南唐大 好河山,离别它是容易的,再要见到它就很 艰难了。落花随流水而去,春天将要结束, 今昔对比,真是一是天上,一是人间。
分析
说说“太匆匆”的多层次含义。 “太匆匆”,使这种伤春惜花之情得以强化 。 狼藉残红,春去匆匆;而作者的生命之春也 早已匆匆而去,只留下伤残的春心和破碎的 春梦。因此,“太匆匆”的感慨,固然是为 林 花凋谢之速而发,但其中也糅合了对人生苦 短、来日无多的喟叹,包蕴了作者对生命流
分析
用同样的方式解说“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一句点出林花匆匆谢去的原因是风雨侵袭, 而作者生命之春的早逝不也是因为过多地栉 风沐雨?所以,此句同样既是叹花,亦是自 叹。“无奈”云云,充满不甘听凭外力摧残而 又自恨无力改变生态环境的感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