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水神话
【神话故事】大洪水的传说

【神话故事】大洪水的传说大洪水是中国神话中重要的传说之一。
据传说,古时候人类的生活非常艰辛,他们肆意伐木砍山,河流枯竭、山岭塌陷,大地遭受了巨大的破坏。
上天感伤人类的行为,决定给予人类一个警示,于是他引发了一场大洪水。
大洪水即将来临的时候,上天选择了禹为人类拯救者。
禹是夏朝的开国君主,他深知人类的错误行为和破坏力量,所以他非常努力地去修筑河道,将水流引到大海,以保护人类的安全。
禹的母亲噎害是一条神龙,她教导禹如何巧妙利用大地的地理条件,修筑河道。
禹羡慕噎害的智慧和力量,他苦苦修行,最终得到了天上的神牛赤乌的帮助,成功地修筑了一条条河道,将洪水引至大海。
在修筑河道的过程中,禹遇到了很多困难和挑战。
有时候河水猛烈地冲刷河岸,有时候土质松软,无法承受水的冲击。
但禹并没有放弃,他不断地努力修筑,用自己的智慧和勇气战胜了一个又一个困难。
大洪水过后,禹被人们所称道,噎害也因此将禹变成了一位神明,来保护人们免受洪水的侵袭。
人们通过祭祀禹来表达对他的敬意和感激之情。
大洪水的故事不仅仅是一篇神话故事,更是人们反思自己行为的警示。
它告诉我们人类应该对大自然保持敬畏之心,不能随意破坏自然环境。
只有尊重自然,保护环境,才能够获得大自然的回报和保护。
通过大洪水的传说,我们也可以看到古代人们对自然的崇拜和对神秘力量的敬畏。
他们相信神明的存在和力量,希望通过祭祀来获得保护和祝福。
这种信仰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成为他们习俗和生活方式的一部分。
大洪水的传说在中国各地都有,不同地方可能有不同的细节和版本,但主要内容是相似的。
它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一颗瑰宝,承载着人们的智慧、勇气和信仰。
它也是人类对自然的敬畏和对未知力量的追求的体现,让人们在自然和神秘中感受到生命的奇迹和力量。
【神话故事】大洪水的传说

【神话故事】大洪水的传说大洪水的传说是中国古代神话故事中的一则,它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一个重要故事,也是中国文化中的一个重要配角。
关于大洪水的传说,有很多不同版本的故事。
这里我们就来讲讲其中的一个版本。
相传很久以前,人们的生活是幸福美满的。
这个世界上存在着一个邪恶的大王,他的名字叫做要命的大王。
要命的大王常常为非作歹,不顾众生疾苦,给人们带来了很多的灾难。
有一天,上天终于忍受不了要命的大王的作为,决定给他一个教训。
上天派来了一位名叫封神的神仙,要求要命的大王洗心革面,不要再伤害众生。
可是要命的大王却置之不理。
封神神仙只好携带着一些神器,在来临的时候对要命的大王进行了一番警告,告诉他如果他不改正自己的行为,大洪水就将会席卷而来,摧毁一切。
要命的大王仍然固执己见,拒绝接受警告。
于是,封神神仙便拿出神器来,开始施展法术。
突然间,乌云密布,天空中一道道闪电划过,雷声轰鸣,大雨倾盆而下。
大水如山般的倾泻而下,淹没了整个城市。
要命的大王心中十分慌乱,他不停地求神仙放过他。
可是封神神仙告诉他,现在已经晚了。
大洪水已经来临,他已无法挽回。
大洪水席卷而来,城市变得一片汪洋。
悲鸣声此起彼伏,血泪交织,整个城市被洪水吞噬,无数的人们丧生于水下,生灵涂炭。
要命的大王也在洪水中永远的消失了。
这场大洪水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灾难,死伤无数。
它也成为了传说之中的一段故事,流传至今。
人们从大洪水的故事中,认识到了自己的过错,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祈求上天的慈悲,希望不再遭受大洪水的侵袭。
这个古老的神话故事,也流传了下来,成为了中国文化的一部分。
关于洪水治水的神话故事

关于洪水治水的神话故事在人类历史的漫长岁月中,水灾一直是人们最为恐惧和头疼的自然灾害之一。
洪水不仅破坏居民家园,还带走了无数人的生命。
为了抗击洪水,人们创造了许多神话故事,希望通过这些故事传承智慧和对自然的尊重。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几个关于洪水治水的神话故事。
1. 汉尼霍波神话(苏美尔)在苏美尔神话中,洪水常被认为是众神的惩罚。
根据汉尼霍波神话,众神发现人类的罪恶行为已经超出了可以容忍的范围,因此决定给人间带来一场毁灭性的洪水。
唯一幸存的人是乌申比尔,他接到了上帝恩庇拉的指示,被告知如何在洪水中保存种子和动物。
乌申比尔建造了一艘巨大的方舟,在洪水中漂流了七天七夜。
最后,当洪水退去时,方舟停在了一座山上,乌申比尔释放了鸽子,确认陆地已经出现。
这个故事寓意着智慧与勇气的胜利,鼓舞人们在面对灾难时坚持希望。
2. 尼尼微洪水历(亚述)尼尼微洪水历是亚述帝国的基督教故事,它与圣经的挪亚方舟故事有着相似的情节。
据说,世界上的罪恶让上帝陷入了沮丧,决定用一场洪水来惩罚人类。
上帝命令修建一个巨大的方舟,网罗了所有的动物和人类,让他们在洪水中幸存下来。
洪水来临时,方舟漂流了很久,直到水退去,并停在一座山上。
修建方舟的人们从中走出,开始重新建设家园。
这个神话故事告诉人们洪水之后的新生,强调了重建和希望的重要性。
3. 大禹治水(中国)大禹是中国上古时期的传说中的英雄,他因为有效地治理了洪水而被尊为治水圣王。
根据传说,当时中国遭受了连年的洪水侵袭,成千上万的人们因洪水而丧失家园。
大禹被封为治水大夫,他带领人民挖掘沟渠、修筑堤坝,解决了区域性的水灾问题。
大禹治水的成功不仅在于技术手段的运用,更在于他的智慧和勇气。
他将人民的安危放在首位,以天下为己任,成就了一片土地的安定和繁荣。
大禹治水的神话故事一直是中国文化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激励着人们不屈不挠地面对洪水灾害。
4. 洪水的传说(希腊)希腊神话中有关洪水的传说也被称为迦南传说。
关于大洪水的古代神话

关于大洪水的古代神话一,雷公降洪人间,伏羲女娲造人相传,在上古时代,雷公发难人间,降下洪水,淹没了田地,庄稼,甚至是山林。
所有的人都死了,只有伏羲和女娲兄妹两人活了下来。
原来伏羲和女娲曾经救过雷公的命,雷公送给他们一颗自己的牙齿,并让他们种进土里。
后来从土里长出了一根藤蔓,结了一个很大的葫芦,大到正好能装下伏羲和女娲兄妹俩人。
当洪水来袭的时候,伏羲和女娲躲进了葫芦里,得以保住了性命。
等伏羲女娲长大后,他们为了人类的繁衍而结为了夫妻。
所以伏羲和女娲一直被当作人类的始祖来祭拜。
这个故事中,伏羲和女娲因为善良之举而逃过了洪水,从而让人类能重新得以在世间代代相传。
二,四极废九州裂,女娲炼石补天女娲完成造人后,人类在世间幸福地生活了很多年。
但是突然有一天,天空突然露出一个大洞,大地上出现一道道的深坑,山林燃起炎炎大火,洪水从地底喷涌而出来,使大地变成了海洋,各种野兽也跑出来祸乱人间。
女娲不忍自己的子民如此痛苦地生活,于是找来五彩石头,炼成石浆填补残缺的天空,斩下乌龟的四肢立在四方,支撑塌陷的天空。
又收拾了祸乱人间的黑龙,赶走了各种恶禽猛兽。
并用芦苇烧成的灰填满大地上的深坑,终于止住了滔天的洪水。
至此人类又能重新快乐地生活下去。
女娲补天的故事被记录在《淮南子·览冥训》中: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载;火爁炎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猛兽食颛民,鸷鸟攫老弱。
于是女祸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冀州,积芦灰以止淫水。
三,洪水肆掠中原,大禹勇敢治水大禹治水的故事也发生于上古时代。
在尧统治的时期,中原地带洪水泛滥,庄稼、田地和屋舍都被大水冲跑了,导致居民流离失所。
于是帝尧派禹的父亲鲧治理洪水,鲧私自从天帝那里偷来神土息壤(能自己生长的土壤)来堵塞洪水,结果被天帝发现,被天帝处死在了羽山郊外。
后来鲧的儿子大禹接替了父亲治理洪水的任务,他和父亲采用堵的方法不同,他采用的是疏,打通了河流之间的通道,最终成功解决了水患问题。
关于洪水的中国神话故事

关于洪水的中国神话故事中国古代有许多有关洪水的神话故事,这些故事揭示了人们对洪水的恐惧和对生存的不断追求。
洪水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重要的地位,被视为洗涤罪孽、重塑世界的象征。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一些关于洪水的中国神话故事。
1. 盘古开天辟地中国古代神话《山海经》中记载了盘古开天辟地的故事。
据传,盘古生而为巨人,身高达九万里,他睁开眼睛时,天地初开;合上眼睛时,大地沉入寂静。
盘古生活在一片混沌的大海中,天空一片昏暗,没有阳光。
为了纠正这一局面,盘古用斧头劈开了天地,将天上的炎热热气吸引走,大地上涌出了洪水,盘古用自己的身体支撑住天地,让阳光照耀大地。
他耗尽了自己的力量,最终倒下去变成了大大小小的万物。
2. 大禹治水大禹是中国古代的著名治水英雄,也是远古时代的五帝之一。
相传,在古代,天有九河深深地横贯大地,百川纵横交错。
每当洪水来袭,大地犹如一个泥潭,万物不得安宁。
大禹年轻时,积极参与治水工作,他带领天下各族人民修筑堤坝、疏浚河道,引导水流,鼓励人们合作抵御洪水的威胁。
经过多年的努力,大禹终于使天下平静,百姓生活安定。
3. 妲己与洪水《山海经》中还有一个有关洪水的故事是关于妲己的。
相传,妲己是商朝的一位美丽而妖艳的女子,她的美貌和智慧吸引了许多人,包括商朝的君王。
然而,妲己性格阴险狡诈,擅长用美色勾引男人,因此造成了社会道德的混乱和人民的痛苦。
为了制止她的邪恶行径,天神发动了一场大洪水,淹没了妲己所在的地方。
妲己最终淹死在洪水中,人们因此得到了教训,学会了正道和忠诚。
4. 鬼斧神工之破灭巨石鬼斧神工是一个古老的神话故事,它与洪水有一定的关联。
相传,在远古时代,有一座巨大的山峦挡在了黄河的前进路上,黄河因此无法流入海洋,使得水位急剧上涨,形成了洪水。
无数英雄和智者都尝试着破坏巨石,但都以失败告终。
直到有一天,鬼斧神工打造出一把神斧,用它破开了巨石,洪水得以散去,黄河重新恢复了正常。
这些故事展示了中国古代人们对洪水的理解和对洪水所带来的灾难的恐惧。
神话中关于大洪水的记载

神话中关于大洪水的记载
大洪水是许多神话中都有记载的一个重要事件。
据说,在远古时期,由于某些原因,大洪水席卷了整个世界,摧毁了一切生灵,只有少数幸存者得以存活。
在中国神话中,大洪水被称为“洪荒之水”,是由女娲补天时所剩余的水汇聚而成的。
众神为了防止洪水泛滥,曾经派遣了大禹前往治水。
大禹奋力耕耘,终于成功地治理了洪水,保护了人类的生存。
而在希腊神话中,大洪水被称为“德库里昂洪水”,它是由天神宙斯所引发的。
传说中,宙斯为了惩罚人类的罪恶行为,派遣了一场毁天灭地的大洪水。
唯有诺亚和他的家人们得以幸存。
在印度神话中,大洪水被称为“玛努史提卡洪水”,也是一场几乎毁灭一切的洪水。
传说中,主神毗湿奴曾经预言这场洪水的到来,并命令玛努建造一艘大船,以便幸存于洪水之中。
总的来说,大洪水在许多神话中都被视为一场具有象征意义的大灾难。
它不仅是对人类罪恶行为的惩罚,更是对人类的警醒和教诲。
- 1 -。
希伯来洪水神话故事

希伯来洪水神话故事
希伯来洪水神话故事主要来自《旧约》中的《创世纪》。
在这个故事中,上帝耶和华因为对人类感到失望,决定发动洪水灭绝人类。
当时只有一个叫诺亚的人有很好的道德,于是上帝命令诺亚用柏树造好方舟,并把舟的规格和造法传授给诺亚。
诺亚听从上帝的话,把全家八口搬了进去,各种飞禽走兽也一对对赶来进入了方舟。
上帝让诺亚一家和动物们上了方舟后,就开始降下瓢泼大雨,下了整整40天。
150天后洪水渐渐退去,世界上只剩下方舟上的生命。
上帝与诺亚承诺,与诺亚签订了不再用洪水灭绝人类的协议。
关于洪水的故事

关于洪水的故事
1.希腊神话中的洪水故事:主神宙斯决定发动一场大洪水来清除人类。
他的儿子普罗米修斯得到消息后,让他的儿子德库利翁和他的妻子皮拉建造一艘大船。
洪水来临时,他们进入船只,并在洪水中漂浮了九天九夜。
最终洪水退去,他们成为幸存者。
感激众神的保护,德库利翁和皮拉前往德尔菲神庙咨询神谕,神谕告诉他们需要投掷母亲大地的骨头,他们最终用石头创造了新的人类,这些新生的人类被称为“石人”。
2.方舟故事:在一个遥远的国度里,人们过着幸福安宁的生活。
但有一天,一位预言家警告他们,一场大洪水即将到来。
国王下令全国人民建造一艘巨大的方舟以备逃难。
洪水如期而至,人们纷纷登上方舟。
经过数月的漂泊,洪水终于退去,方舟搁浅在一座高山上。
人们走出方舟,开始了新的生活。
为了纪念这次灾难,人们将这个国家命名为“方舟之国”。
这些故事都强调了洪水的破坏力以及人类在面对自然灾害时的渺小和脆弱,同时也反映了人类对生命起源和自然的敬畏。
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洪水神话浅析(一)·洪水起因刘守华先生在谈到民间故事的变异性时,曾提出故事的头尾易变规律。
1从洪水故事的情况看,这个规律是成立的。
根据对异文内容的归纳,我们数据库中洪水起因主要有下列变化:A0、无洪水起因,A1、原始之水,A2、天灾[21、暴雨22、地下水23、地震、天崩地裂24、大火25、海啸26、河水29其他天灾],A3、天神相争,A4、人神不和[41、不敬神(不祭祀、不交税、破禁) 45、不好客46、吃鱼47、人类恶行(强暴、淫荡等)48、雷神报复49、其他],A5、过失降洪,A6、动植物致洪(61、树62、鱼63、螃蟹64、青蛙69、其他),A9、其他起因。
1·雷公报复高国藩曾系统考察汉籍中雷公形象的演变:先秦时为龙身而人首,主要见《山海经》;汉代成为力士打鼓的形象;从晋代起,民间将雷神猴化,但其形象对后世影响不大;唐代则猪化;在近代才鸡化。
2王三庆将雷的形象归纳为6种:鸟形、龙形、猴头形、猪首形、雷鬼形、人形。
3这些形象各有其根源,流行于不同时代与地区。
不同民族中的雷公,各有其渊源。
王孝廉指出:“雷神在神话中是主雷雨的水神,在神话常是具有善恶两面至上神的性格,如此在中国汉族神话中的雷神多半是善神,而在少数民族的神话中出现的雷神,通常是破坏天地原有秩序的恶神。
”4汉族有发达的文献系统和浩繁的文献史料,但就洪水再殖型故事而言,古籍中却不见雷公报复母题,这表明雷公报复母题的发源地不是汉族。
而就笔者所知,少数民族地区盛行雷神崇拜之地,一个是海南岛,一个是黔东南的雷公山。
雷公报复母题可能发源于黔、湘、桂边区,以雷公山为中心向四周幅射,在不同民族和地区发生细节上的变异,形成不同变体,但万变不离其宗,都将洪水的起因归结为人与雷公的矛盾冲突。
2·动物致洪在中国洪水再殖型故事的洪水起因母题中,由某种动物引发大洪水也比较引人注目。
如:说一个女孩嫁了龙太子。
后来回娘家探亲,把她背上的孩子放在木盆12。
34中,出去有事去了。
她走后,故事突然逆转:三妹走远了,阿妈急忙到木盆边掀开背巾一看:“哦唷唷,好胖的一条大鲤鱼!”把鱼抱起颠了两下说:“三妹呀三妹,我正愁你没背来粑粑送亲朋四邻,失了规矩哩,谁料想你背着大鱼来了。
”心想这么大的鱼,寨里人难得吃到,何不把它煮锅稀饭让全寨人都尝尝。
阿妈立即动手煮大鱼稀饭。
三妹忙问:“阿妈,娃娃哪里去了?”阿妈笑着说:“憨囡,你背来的不是娃娃,是条大鲤鱼,我把它煮稀饭啦。
”“稀饭呢?”三妹急问。
“没啦!全寨七十七家,每家都分吃了一碗,我给你……”不等阿妈说完,三妹反身出门去了,她挨家盘问,除了有兄妹两人因没在家没有吃到大鱼稀饭外,全村人都吃了稀饭。
三妹便告诉大家:“我阿妈闯了大祸,把龙子当大鱼煮了稀饭,让大家吃了,龙王将要怪罪,人畜将要遭殃。
”三妹说完,就无影无踪了。
顷刻,满天乌云,电闪雷鸣,暴雨倾盆,洪水漫山,陆地变成了汪洋大海,人都快淹死完了。
只有那没有吃大鱼稀饭的兄妹二人幸存,便把人种传了下来。
从此,祖先传下龙是不能得罪的,并传下了祭龙的习俗。
3·其它洪水起因:天神争战、过失降洪、其它(二)遗民获救母题遗民获救情节段承接在洪水起因之后,描述少数人如何在大洪水中逃过浩劫,为人类的再繁衍留下一线希望。
这一情节段主要涉及到两个母题,一是如何事先得到洪水消息,一是以什么方式逃避洪水。
有时候,这两个母题合二为一,消息提供者也就是遗民的救助者;有时候则各不相干。
不过,从异文整体情况来看,即使消息提供者不是救助者,二者之间的连接也不是毫无规律,通常的情况是,它们往往是一种在长期传承中经过无意识选择而结成的固定搭配。
1·葫芦避水母题分布据统计,葫芦避水母题在560多篇异文中为201篇,占总数的三分之一以上,它显然是中国洪水故事中最重要的特征之一。
在这201篇中,有75篇异文是与雷公报复母题同时出现的,也占三分之一以上,表明二者之间存在着确定的相互对应关系。
从地理分布上看,葫芦母题集中于中国南方,主要是黔、湘、桂、滇及毗邻的川、鄂等省,黔东南与湘、桂交界处是其中心,与雷公报复母题的分布基本一致,只是范围更大些,异文数量也更多些。
(见葫芦母题分布图) 雷公报复和葫芦避水复合的异文,集中于上述地区苗瑶语系和壮侗语系的一些民族之中,如苗(31篇)、瑶(9篇)、壮(14篇)、土家(6篇)等,看来它们同属一个亚型。
葫芦避水母题中,多是雷公仇家的两个孩子(兄妹),出于怜悯或无意中帮助雷公从笼中逃脱,因此雷公告诉他们洪水的信息,并送给他们神奇的葫芦种子,让他们种下后钻入葫芦中逃避洪水我国学者对于洪水故事的解释主要有四:一是图腾崇拜,二是中华民族的母体崇拜,三是葫芦指山洞,四是葫芦为子宫的象征。
2·动物救助母题除了葫芦帮助遗民逃脱大洪水外,洪水再殖型故事中另一个引人注目的特点,是动物的帮助。
扮演帮助者的动物,主要有乌龟、石狮、鹰和鱼等。
3、其它动物救助母题如:老鹰相救,鱼、青蛙等的相助。
4·器具避水:器物以木箱、木桶、木槽、木臼、木鼓、皮袋为多。
(三)难题求婚母题在中国洪水再殖型故事中,处于第三个情节段的是遗民的求偶与婚姻,这是整个故事发展的高潮。
这一高潮由于遗民的不同而导致不同的变化,形成这个“故事树”(刘魁立语)的两大枝杈:血亲婚(多为兄妹)和寻天女,由此也吸附了不同的母题组合,成为两个既有某种共性又有巨大差异的母题群。
大洪水后的遗民,虽然有神、动植物、人类、人类与动物等多种角色,但在中国比较常见的是血亲男女(包括兄妹、姐弟、母子、父女、姑侄)和孑遗(惟一男子)两类。
这与基督教世界和伊斯兰世界的洪水故事传统是极为不同的。
从地理分布来看,兄妹婚母题几乎遍及洪水再殖型故事流传的所有地区,而天女婚只见云南四川交界的丽江、木里几县的纳西族、彝族、普米族、羌族及与其杂居的其他几个民族中。
1·伏羲女娲兄妹婚母题中国是一个不仅在现实生活严禁乱伦关系,甚至在语言层面对“乱伦”一词都谈虎色变的国度。
奇怪的是,正是这个国度中传承的洪水故事,乱伦血亲遗民母题却最为常见。
据笔者数据库所收异文的统计,这类母题总数为388篇,占了绝大多数。
从民族分布来看,主要为汉族(108)、苗族(54)、瑶(19)、彝族(26),壮族(16),其它异文也多见于与这些民族杂居的其它少数民族之中。
在汉族和操苗瑶壮侗语的民族中,大量异文的兄妹婚角色,都由古代汉籍中早有记载的伏羲、女娲承担。
这个问题引起了人们浓厚的兴趣,许多文章都对此进行了考证。
曹柯平指出:目前所见汉墓画像石上的伏羲、女娲交尾像,一般有两种形式:一种是伏羲、女娲分别手捧太阳与月亮,意为伏羲是太阳神,是阳精;女娲是月亮神,是阴精;取义阳光雨露滋育万物生长。
还一种是伏羲、女娲分别手执规矩,意为伏羲执规画圆以象征天,女娲执矩画方以象征地,取义于伏羲、女娲是天地宇宙之主。
还有一种形式,比较少见,是在伏羲与女娲之间夹一位第三者,两只胳膊紧紧地搂抱着伏羲与女娲。
他认为,这位特殊的神灵就是《庄子·大宗师》所说的“气母”。
象征伏羲与女娲,紧紧地被搂在“气母”的怀抱里。
即天地开辟之神,搂抱着天神伏羲与地神女娲,构成完整的天地宇宙。
曹先生认为:“伏羲女娲”两人长尾勾缠一起,应该是象征阴阳参合、男女交配的符号。
暗示着伏羲、女娲是一对夫妇关系。
他还认为伏羲女娲被一巨人怀抱的画面,与今天还在流传的洪水故事里,伏羲、女娲自己并不原意成亲,是乌龟、石狮、仙翁、叫花子婆婆等天意的化身竭力撮合,不得已乃为之的情节,有内在的对应关系。
他特别提到河南南阳唐河针织厂发掘的西汉晚期墓中出土的一幅伏女画像,画面上一位巨人紧紧搂抱着伏羲女娲的身躯,伏、女两条纤长的蛇尾分别缠绕在巨人的胯下,而他们手中则各执一扇叶状物遮住自己的脸面。
这使人们不由自主地联想到唐人李冗在《独异志》上所记女娲兄妹结亲时,“结草为扇以障其面”的情景。
他的结论是:“总之,可以这样推测:在西汉晚期至东汉流传的有关伏羲和女娲的故事,其中的最重要的故事要素,大概包括了伏女既是一对人首蛇身的兄妹夫妻,亦是人类的始祖。
他们的结合是在若干特殊外力的作用下发生的,特殊的外力当中应该有洪水的因素。
这就是说,今天在汉族中间仍然广泛传播的伏羲、女娲洪水神话故事的基本结构和主要母题,起码在西汉晚期就已经十分流行了。
神话中经过一些铺垫:互相再找不到其他人类等等。
血亲婚的必要性顺理成章地产生,但这却与婚姻制度的合法性发生了矛盾。
为了解决这一矛盾,故事选择了神判,将人的选择转化为神的选择,将世俗生活中无法解决的矛盾交给神圣世界。
这种方式正是现实生活中遇到这类困难时通常采取的方式,对于受众来说,接受这样的情节毫无心理障碍,他们更关心的是即将到来的占卜方式的选择和占卜的结果。
关于文化史,主要涉及历史上有无真实的乱伦血亲婚阶段,以及这个阶段消亡的原因和对当代讲述人的影响。
李卉认为:洪水神话或可证明兄妹婚制度是东南亚地区古代婚姻制度的的一种阶段。
何廷瑞则认为有关近亲结合有两种情形:洪水后兄妹婚(或姊弟婚)和母子婚,而兄妹婚流传在原住民、菲律宾、越南北部、海南岛、中国西南部和中印度等民族间。
他进一步提出:从地理上观察,这个主题出现于亚洲,特别集中于东南亚与其边缘地带;从结构特色和分布状态来看,将所有的异文推论出单一的源头是可行的,而中国的心脏地带可能就是源头位置。
何廷瑞认为四川苗族是这个故事的源头,与芮逸夫意见相同。
5乌丙安先生认为,洪水故事中存在着一种非血缘婚姻观。
他认为这种抵制血缘婚的证据,一是兄妹婚的被迫性质,二是对妹妹拒婚的强调,三是兄妹婚后的怪胎。
“大量兄妹婚姻型神话传说的调查资料看,它们所显示出的非血缘婚姻观念,足以证明它们主要并不是反映了血缘家庭的兄妹婚制,恰是反映了从血缘家族的兄弟姊妹婚姻到排除兄弟姊妹婚姻的氏族组织的过渡。
”6但另一些学者对56此持不同意见。
7关于血缘婚制的问题,学界争论甚多,这是不拟展开。
如果从艺术源于生活的原理看,乱伦母题在民间故事中的大量存在是难以理解的。
即如乱伦现象本身,也还是一个难解之谜。
正如前美国人类学学会主席怀特所言:“即使在今天,乱伦依然很少为人所了解。
科学家们往往不得不承认,他们对乱伦困惑不解,并且声称,它太神秘、太模糊,以致无法作出合理的解释,至少目前的情况便是如此。
”8对于乱伦禁忌产生的原因,学者们有很多说法,归纳起来主要有三种:首先是生物学的。
早在19世纪时,美国学者摩尔根在《古代社会》中提出,乱伦群婚是人类婚姻史最早期的一个阶段,他的研究受到了马克思恩格斯的高度赞扬,成为马克思主义社会进化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马克思曾说:“在原始时代,姊妹曾经是妻子,而这是合乎道德的。
”9恩格斯于1884所出版了《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也继承了摩尔根关于乱伦群婚制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