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抑制剂治疗急性间质性肾炎的临床疗效研究
急性间质性肾炎的病因特点及临床治疗效果分析

急性间质性肾炎的病因特点及临床治疗效果分析目的:本研究主要就急性间质性肾炎的病因特点以及临床治疗效果展开分析讨论。
方法:选择笔者所在医院2011年11月-2012年11月收治的80例急性间质性肾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病理学以及实验室检查,对患者的临床表现以及发病原因进行分析,根据患者的具体病理特点对其给予相应的治疗。
结果:本组患者根据实际情况分别给予甲泼尼松、泼尼松、对症支持等方式进行治疗,治疗时间为1个月,有服药史的62例患者全部治愈,治愈率100%,同时给予18例呼吸道迁延而犯病患者相应的抗生素进行治疗,所有患者均治愈,其治愈率为100%。
结论:在对急性间质性肾炎患者进行临床治疗时,针对患者的不同病因,采取对应的措施对其进行治疗,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疗效。
标签:急性间质性肾炎;临床治疗;病因急性间质性肾炎属于综合类的临床疾病,它的主要病理为肾小球以及肾间质受到炎症的侵害其临床表现主要为肾脏衰竭以及功能改变,对患者的生存质量存在严重的负面影响[1]。
在对此类患者进行临床治疗时,通常需要对患者的病因进行适当的探讨并根据其实际病情来对患者进行对症治疗,这也是对此类疾病进行根治的关键。
本研究将对80例急性间质性肾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笔者所在医院2011年11月-2012年11月收治的80例急性间质性肾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女21例,男59例,年龄31~65岁,平均(42.1±3.12)岁。
临床症状主要为腰痛、血尿、恶心呕吐、无尿、少尿、皮疹、关节疼痛、发热等。
所有患者中,18例患者存在近期感染的情况,62例患者存在近期服药的情况。
其中有7例患者所服药物为先锋霉素,20例患者所服药物为庆大霉素,35例患者所服药物为青霉素。
所有患者均不存在恶性肿瘤以及肾衰竭的情况。
1.2 方法1.2.1 检查方法(1)实验室检查。
本研究所有患者均进行了实验室检查,检查的内容如下:利用超声波检查患者的肝脏形状变化、甘油三酯、胆固醇、球蛋白、血浆蛋白、24 h尿蛋白定量、尿常规、血尿酸含量、尿素氮含量、血清肌酐范围值等。
急性间质性肾炎病因特点及临床治疗论文

急性间质性肾炎的病因特点及临床治疗【摘要】目的探讨急性间质性肾炎的病因特点,找出最有效的临床治疗方法。
方法对我院收治的80例急性间质性肾炎患者进行理化实验室检查和病理学检查,分析发病的原因和临床表现的症状,针对病理的特点进行治疗。
结果由药物引起的停用药物,补充免疫抑制剂后患者均恢复了正常;由感染引起的经过抗生素治疗,同时补充电解质维持体内酸碱平衡和对症支持治疗后也均恢复了正常,80例患者治疗后经病原学实验室检测,指标均恢复至正常。
结论针对不同的病因采取不同的治疗措施能够显著提高治疗效率和有效率。
【关键词】急性间质性肾炎;病因;临床治疗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2-0546-01急性间质性肾炎是一类综合性的临床疾病[1]。
它是以肾间质以及肾小管受炎症侵害为病理表现的多原因疾病。
病理切片检查多可见得炎性细胞浸润使肾脏血管以及肾小球受累的轻度病变,临床表现有肾脏功能的改变和衰竭,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
探讨疾病的发生原因,进行对因治疗,彻底改变致病因素是有效治疗本病的关键。
本实验研究分析我院的80例患者病因特点及针对病因治疗后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我院收治的已经明确诊断为急性间质性肾炎的病例80例。
男性患者42例,女性患者38例,年龄范围在32-64之间,平均年龄为41.3±3.51岁,大部分患者的临床症状都是发热、关节疼痛、皮疹、少尿或者是无尿、恶心呕吐、血尿和腰痛。
80例患者62例近期服用过药物;18例有近期感染。
排除尿毒症以及严重肾脏衰竭和恶心肿瘤患者。
1.2 方法1.2.1 实验室检查对80例患者进行实验室检查。
检查的内容包括血清肌酐范围值;尿素氮的含量;血尿酸的含量;尿常规;24h 尿蛋白定量;血浆白蛋白、球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超声波检查肾脏形状的变化。
1.2.2 病理学检查采用肾脏活检技术。
将取到的病例切片应用免疫荧光标记在光镜、电镜下检查。
肾病内科急性间质性肾炎的诊断与治疗

肾病内科急性间质性肾炎的诊断与治疗急性间质性肾炎(Acute interstitial nephritis, AIN)是一种以肾间质发炎为主要特征的肾小管间质性疾病。
它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包括药物过敏反应、感染、自身免疫病变等。
本文将重点探讨急性间质性肾炎的诊断和治疗。
一、诊断急性间质性肾炎的诊断主要基于以下几个方面的表现:1. 临床表现:患者常出现发热、乏力、食欲不振、尿量减少等非特异性症状。
少数患者可能出现尿液改变,如蛋白尿、镜下血尿或管型形成。
2. 实验室检查:血清肌酐和尿素氮通常升高,尿液中白细胞增多,红细胞和管型有时可见。
血液和尿液检查对排除其他肾脏疾病也很有帮助。
3. 肾活检:肾活检是确诊急性间质性肾炎的金 standard。
活检样本通常显示肾小管间质间质的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以及肾小管上皮细胞和基质的水肿。
特别需要注意的是,肾小球通常不受累。
二、治疗1. 原因治疗:如果可疑药物或感染是引起急性间质性肾炎的原因,应立即停用或治疗该药物,或针对感染进行适当的抗菌治疗。
2. 对症治疗:治疗症状和并发症非常重要。
例如,对于水肿和高血压,可以限制钠摄入、提高利尿和使用抗高血压药物。
3. 免疫抑制治疗:对于自身免疫性间质性肾炎,如肾小管间质性肾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可以考虑使用免疫抑制剂,如糖皮质激素和细胞毒性药物。
4. 营养支持:对于重症患者,营养支持非常重要。
合理的蛋白质摄入和其他必需营养素的供应有助于提高肾脏修复和恢复功能。
总之,在诊断和治疗急性间质性肾炎时,必须综合考虑患者的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和肾活检结果。
及早发现和治疗可以减少肾脏损害,提高预后。
此外,对于特定病因引起的肾炎,及时干预是非常重要的,例如停用药物或控制感染。
请注意,本文仅供参考,请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诊断和治疗。
急性间质性肾炎61例临床分析

例 , 嘌 醇 2例 。 别 2 临 床 表 现 发 热 3 5例 、 疹 1 皮 0例 、 节 痛 7 关
急性 问质性 肾炎 ( N) AI 是一 种 以肾小管 间质损 伤 为 主 的肾脏疾 患 , 其病 因主要 为药 物 、 重金 属 、 射线 放 等 理化 因素 。根据 病 因可 分 为药 物过 敏性 、 感染 相关 性 、 因不 明特 发性 。 原 药物可 作为半抗 原与机体 蛋 白结 合诱 发免 疫 反应 , 包括 细胞 介 导免疫 反 应及 体液 介导
感 染 治 疗 。 临 床 症 状 严 重 且 肾 间 质 重 度 炎 细 胞 浸 润 者
确诊 的 急性 间质 性 。 ( ueitrt i e h is 肾炎 Ac t nesia n p r i, tl t AI 6 N) 1例患 者 的临床 资料 , 发病 原 因构成 、 就 主要 临
5 结 果 4 7例 1 月完 全恢 复正常 , ~3 肾功能
正 常 , 、 常 规 正 常 。 6 3 6月 完 全 恢 复 正 常 , 血 尿 例 ~ 肾
功 能正 常 , 、 常规正 常 。8例未完 全恢复正 常 。 血 尿
讨 论
至发病 时 间 2 6 , 中, 生素 ( 头孢 他定 、 莫西 ld 其 抗 如 阿
1 例 , 下血 尿 3 例 。 肾小 管 功 能 检 查 : 8例 。超声 检查 : 肾体积增 血 双‘
大 9 , 径 大 于 1 . m , 质 回 声 增 强 1 例 , 余 例 长 2 0c 皮 l 其 4 例 双 肾大 小 及 皮 质 回声 无 明显 异 常 。 1 4 治 疗 明确 诊 断 后 ① 立 即停 用 致 敏 药 物 , 去
间质性肾炎

.
23
CTIN起病过程隐匿,肾间质纤维化的程度也不
.
1
肾间质疾病(interstitial nephropathy) 又称间质性肾炎(interstitial nephritis),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一组临 床病理综合征,其临床主要表现为肾功能不 全,病理损伤主要累及肾间质和肾小管,不 伴或仅伴轻微的原发性肾小球或肾血管损伤。
.
2
大量的临床与实验研究发现,间质性肾炎并非单 纯影响肾间质,由于肾间质分布在肾小球及肾小 管之间,其中包括血管、淋巴管及神经纤维等多 种与肾功能调节密切相关的组织结构,因此肾间 质与肾小管之间关系十分密切。当肾间质发生病 变时,无论其损伤的严重程度如何,总会对肾小 管功能产生显著影响;肾间质损伤不仅使肾组织 结构大面积受损,其累及的肾小球与肾小管的密 切关系又会影响肾小球滤过滤,因而对肾功能的 影响非常明显。因此,目前间质性肾炎又被改称 为肾小管间质病(tubulointerstitial diseases)或肾 小管间质肾炎(tubulointerstitial nephritis,TIN)
药物相关性TIN和肾小管间质性肾炎-葡萄膜炎综合征:以嗜酸性粒细胞 浸润为主; 感染相关性急性TIN:以淋巴细胞和浆细胞为主,细菌直接感染时以中 性粒细胞浸润为主,病毒感染时以单核细胞浸润为主; 特发性间质性肾炎:以单核细胞、淋巴细胞为主,偶见嗜酸性粒细胞等。
免疫荧光检查:多为阴性。
百令胶囊联合甲泼尼松龙治疗急性药物性间质性肾炎临床观察

百令胶囊联合甲泼尼松龙治疗急性药物性间质性肾炎临床观察摘要】目的:对急性药物性间质性肾炎(ADIN)患者联合应用百令胶囊与甲泼尼松龙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展开观察与探讨。
方法:选取来我院接受药物治疗的82例ADIN患者为例,按入院先后顺序将其分为两组,单纯应用甲泼尼松龙治疗的为对照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百令胶囊的则为观察组。
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并进行评价。
结果:观察组患者SCr(血肌酐)、尿β2-MG(尿β2微球蛋白)、BUN(尿素氮)及24h尿蛋白定量等水平的下降幅度要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此外,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7%,相比于对照组的80.5%显著升高(P<0.05)。
结论:对于ADIN患者,通过向其联合应用百令胶囊与甲泼尼松龙进行治疗,可有效改善其临床症状及肾功能,疗效显著,值得重视。
【关键词】急性药物性间质性肾炎(ADIN);百令胶囊;甲泼尼松龙【中图分类号】R59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07-0191-02急性药物性间质性肾炎(ADIN)指的是由药敏反应及药物肾毒性而引发的一种临床病理综合征,主要表现为短时间内出现肾间质炎症细胞浸润、肾小管受损、间质水肿及肾功能不全等。
近些年来,随着药物的广泛应用,该病的发病率不断升高,一些患者还会出现少尿型肾功能衰竭,严重危害到了身体健康及生命安全[1]。
为逆转此类病症,促进患者预后质量的改善,就应及时做好早期诊治工作。
本文以我院82例ADIN患者为例,通过对部分病例联合应用百令胶囊与甲泼尼松龙,获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
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于2015年9月至2017年10月收治的82例ADIN患者为例,按入院先后顺序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41例。
其中,男女分别有48例与34例;年龄为20至79岁,平均(41.8±3.5)岁;从用药到发病的时间为3至21d,平均(7.4±1.3)d。
百令胶囊治疗急性药物性间质性肾炎32例临床观察

百令胶囊治疗急性药物性间质性肾炎32例临床观察罗恒【摘要】目的:观察百令胶囊治疗急性药物性间质性肾炎的临床疗效及作用机制.方法:将63例入选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31例,治疗组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百令胶囊,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63%,对照组为77.4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血肌酐(Scr)、尿素氮(BUN)、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U-NAG)、尿β2微球蛋白(β2-MG)等指标的降低程度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百令胶囊联合西药常规治疗对于急性药物性间质性肾炎具有良好的治疗作用.【期刊名称】《中国民族民间医药》【年(卷),期】2010(019)023【总页数】2页(P172-173)【关键词】急性间质性肾炎;百令胶囊;药物过敏【作者】罗恒【作者单位】湖北省宜昌市中医医院,湖北,宜昌,44300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86.3急性间质性肾炎 (AIN),也称急性小管间质肾炎,是一组由多种病因引起的以短时间内发生肾间质炎症细胞浸润、间质水肿、肾小管不同程度受损伴肾功能不全为特点的临床病理综合征[1]。
近年来,随着药物的广泛应用,药物相关AIN成为AIN中最常见的类型。
笔者自2003年~2009年,在西医常规治疗急性药物性间质性肾炎的基础上,加用百令胶囊对32例急性药物性间质性肾炎患者进行观察治疗,取得了显著疗效,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选取本院门诊及住院的急性药物性间质性肾炎患者63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治疗组32例中,男17例,女15例;年龄16~78岁,平均年龄49.1岁;用药后至发病时间3~21天,平均6.5天。
对照组31例中,男15例,女16例;年龄18~75岁,平均年龄51.3岁;用药后至发病时间4~23天,平均7.2天。
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等方面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 (P>0.05),具有可比性。
免疫抑制剂

De novo purine synthesis
高效、选择性、非竞争性、可逆性的次黄嘌呤 单核苷酸脱氢酶抑制剂 抑制鸟嘌呤核苷酸的经典合成途径
特点
• 2.临床应用 • 1)MMF治疗狼疮肾炎,血管炎、器官移 植等得疗效已得到肯定。 • 2)MMF与CTX在治疗LN的比较 • 疗效比较: • 毒副作用比较; • 适合使用MMF的情况
1.机制:
CsA/cyclophilins FK506/FKBPs
APC
T细胞
Cn
活化的T细胞
特点
• 优势:没有骨髓抑制 • 缺点:有效治疗浓度的范围较小密切监 测血药浓度。减药或停药时病情迅速反跳 甚至恶化
• 3.临床应用: • 在治疗和预防器官移植排斥反应已通过 美国FDA审批。 • 自身免疫性疾病:MN、FSGS • 狼疮肾炎。 • 其在抗风湿治疗中的作用仍有争议。
• • • • • 急进性肾炎(RPGN)Ⅰ、Ⅱ、Ⅲ型 细胞型新月体为主时 出现肾小球毛细血管或小动脉坏死时 甲基强的松龙冲击治疗 口服激素+CTX
总结
• 把握原则,灵活使用,扬长避短,有机整 合 • 两大原则:效益大于风险,治疗方案个体 化 • 灵活应用:不拘于原有的治疗方法,根据 病情需要灵活使用或整合原有方法,使之 疗效更好,副作用更少。
糖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 在肾脏疾病中的临床应用
贵阳市一医肾内科 李晓颖
导言
• 使用前注意事项:指征、禁忌症、药物选择 • 不合理使用:不敢使用、过度使用、缺乏监管 • 原则:权衡利弊、强调个体化、严密监控、适时 调整
糖皮质激素
• 基因途径 • 非基因途径
环磷酰胺(CTX)
1.机制:
CTX 肝脏 羟化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免疫抑制剂治疗急性间质性肾炎的临床疗效研究
发表时间:2019-04-24T10:31:56.780Z 来源:《中国结合医学杂志》2019年2期作者:夏浩
[导读] 目前,急性间质性肾炎作为一种常见病,可由多种因素所引发,并以炎性细胞浸润为主要病理特征,且可累及肾血管亦或者是肾小球,危害性非常大[1]。
湖南省衡东县人民医院湖南衡阳 421400
【摘要】目的:研究免疫抑制剂在急性间质性肾炎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2017年4月-2018年12月本院接诊的急性间质性肾炎病患60例,将之采用随机数表法均分成试验和对照两组,当中,试验组接受免疫抑制剂治疗,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
分析两组血肌酐水平的改善情况,并对各组的疗效作出比较。
结果:试验组治疗后的血肌酐水平为(228.51±10.96)umol/L,比对照组的(451.63±15.12)umol/L 低,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
试验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6.67%,比对照组的76.67%高,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
结论:利用免疫抑制剂对急性间质性肾炎病患进行佐治,可有效改善其血肌酐水平,提高疾病治疗效果。
【关键词】急性间质性肾炎;血肌酐;免疫抑制剂;临床疗效
目前,急性间质性肾炎作为一种常见病,可由多种因素所引发,并以炎性细胞浸润为主要病理特征,且可累及肾血管亦或者是肾小球,危害性非常大[1]。
研究发现,急性间质性肾炎具有发病急骤等特点,患者在发病后可出现炎性细胞浸润与肾脏间质水肿的症状,若治疗不及时将会引发多脏器功能紊乱的情况,危及患者的生命健康[2]。
此研究,笔者将以60例急性间质性肾炎患者(接诊于2017年4月-2018年12月)为对象,着重分析急性间质性肾炎应用免疫抑制剂的价值,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2017年4月-2018年12月本院接诊的急性间质性肾炎病患6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之分成试验和对照两组(n=30)。
当中,试验组有男性17例和女性13例,年龄介于34-65岁之间,平均(43.17±5.26)岁;对照组有男性18例和女性12例,年龄介于33-65岁之间,平均(43.92±5.03)岁。
患者经检查明确诊断为急性间质性肾炎,对治疗所用药物均耐受。
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病历信息完整,能积极配合完成治疗。
比较两组的年龄和病情等基线资料,P>0.05,具有可比性。
1.2 排除标准[3]
(1)近1个月内接受过相关治疗者。
(2)合并其它肾脏疾病者。
(3)过敏体质者。
(4)中途退出治疗者。
(5)未签署知情同意书者。
1.3 方法
按照常规治疗方案对两组分别进行治疗,内容包括维持酸碱平衡、抗感染、纠正水电解质失衡与抗炎等,试验组加用免疫抑制剂,详细如下:泼尼松,10mg/次,经口服用,3次/d,本药品由“阿特维斯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提供,国药准字:H44031107。
两组的疗程均为8w。
1.4 评价指标
记录两组治疗前/后血肌酐水平的变化情况,并经分析后作出比较。
1.5 疗效判定[4]
以下述标准作为参考评估两组连续治疗8w后的疗效。
(1)显效,水肿等症状彻底消失时,肾功能指标均恢复正常,24h尿蛋白水平<0.3g。
(2)有效,水肿等症状明显缓解,肾功能指标明显改善,24h尿蛋白水平降低>50%。
(3)无效,水肿等症状未缓解或者加重,肾功能指标无变化,24h尿蛋白水平降低不足50%。
对临床总有效率进行计算利用如下公式:[(有效+显效)/例数*100%]。
1.6 统计学分析
数据分析用SPSS 20.0软件,t和χ2分别检验计量资料()与计数资料[n(%)],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血肌酐水平分析
试验组治疗前的血肌酐水平同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试验组治疗后的血肌酐水平比对照组低,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
如表1。
表1 两组血肌酐水平的对比分析表(umol/L)
2.2 治疗效果分析
试验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6.67%,比对照组的76.67%高,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
如表2。
表2 两组疗效的对比分析表 [n,(%)]
3 讨论
在肾内科疾病当中,急性间质性肾炎具有比较高的发病率,能够对人体的肾脏功能造成严重损害,可由病原微生物感染、免疫疾病和药物等因素所致,并以肾区疼痛、高热、白细胞计数增高与寒战等为主症。
目前,临床医师在对本病患者进行治疗时通常遵循的是预防纤维化和控制炎症反应这两个原则。
免疫抑制剂在我国临床现阶段中有着比较广泛的应用,能够对机体免疫反应进行有效的抑制亦或者是降低,在治疗变态反应性疾病和自身免疫性疾病中具有显著疗效。
泼尼松属于是一种糖皮质激素类免疫抑制剂,能够对巨噬细胞吞噬抗原的过程进行阻断,并能起到维持淋巴细胞吞噬功能与抑制机体免疫反应的作用,将之合理用于急性间质性肾炎中,有助于促进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的缓解。
多项研究表明,利用泼尼松对明确诊断的急性间质性肾炎患者进行治疗,能够取得比常规治疗更为显著的疗效,且利于患者血肌酐等指标的恢复,十分安全有效[5]。
此研究中,试验组治疗后的血肌酐水平比对照组低,P<0.05;试验组的临床总有效率比对照组高,P<0.05。
提示免疫抑制剂佐治急性间质性肾炎,疗效确切,患者血肌酐水平改善明显。
综上所述,于急性间质性肾炎的常规治疗中,合理运用免疫抑制剂,不仅有助于促进患者血肌酐水平的降低,同时还能有效提升其用药效果,建议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陈翠强,陈兴强,林丽娟等.免疫抑制剂治疗急性间质性肾炎应用疗效及安全性评价[J].国际免疫学杂志,2017,40(1):42-45.
[2]张铿.免疫抑制剂泼尼松治疗63例急性间质性肾炎患者临床分析[J].中外医疗,2014,(18):123-124.
[3]杨梅.免疫抑制剂治疗急性间质性肾炎的临床疗效100例[J].中外医疗,2014,(18):121-122.
[4]李雪齐.免疫抑制剂治疗急性间质性肾炎[J].临床医学,2015,(7):49-50.
[5]张宇.免疫抑制剂治疗急性间质性肾炎疗效及安全性评价[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8,5(80):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