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种器官移植法律问题剖析

合集下载

人体器官移植的伦理与法律问题探讨

人体器官移植的伦理与法律问题探讨

人体器官移植的伦理与法律问题探讨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人们对健康的关注,人体器官移植作为一种重要的治疗手段被广泛运用于临床。

然而,人体器官移植涉及到众多的伦理和法律问题,引起了人们的广泛讨论和思考。

本文将就人体器官移植的伦理和法律问题进行探讨。

一、伦理问题1.1 人体器官移植的道德价值人体器官移植的首要问题是它是否符合道德伦理的原则。

伦理学家认为,人体器官移植具有拯救生命、减轻病痛、提高生活质量的道德价值。

移植手术为患者提供了获得新生的机会,延续了他们的生命。

此外,器官捐献的行为也能体现出人道主义的精神,彰显出关爱生命的价值观。

1.2 移植器官的获取与分配对于器官移植来说,移植器官的获取与分配是一个十分敏感而又重要的伦理问题。

一方面,有一些人因为器官匮乏而无法获得合适的器官,导致他们的生命受到威胁。

另一方面,有一些人因为贫困、健康状况等限制无法得到移植器官,这引发了公平正义的争议。

我们需要建立公平的器官捐献与分配机制,确保每个有需要的患者都能得到合适的器官。

1.3 生命伦理学的思考人体器官移植也涉及到生命伦理学的思考。

人的生命是不可复制和唯一的,移植手术是否对生命的尊重具有示范作用。

我们应该尊重移植器官提供者和受者的生命,确保器官移植过程中不伤害他们的生命尊严。

二、法律问题2.1 器官捐献法律框架的建立针对人体器官移植的法律问题,各国都制定了相应的法律框架来规范和保护相关权益。

这些法律涵盖了器官捐献和移植的程序、条件以及合规性审核等方面。

法律的建立为移植手术提供了法律保障,确保了整个过程的合法性和规范性。

2.2 交易与商业化问题人体器官移植涉及到一定的交易和商业化问题,其中存在器官买卖、器官走私等非法活动。

为了保护捐献者的权益和制止非法行为,各国都通过法律手段对此进行了严格规定和打击。

2.3 各国法律差异的对比不同国家的法律对于人体器官移植的规定存在差异。

一些国家允许血亲之间的器官捐献,而禁止与无亲缘关系的器官交易。

谈谈你对器官移植的看法及意见卫生法学

谈谈你对器官移植的看法及意见卫生法学

谈谈你对器官移植的看法及意见卫生法学器官移植是一项重要的医疗技术,它可以拯救许多患有器官功能衰竭的人的生命。

然而,与此同时,器官移植也引发了许多伦理、法律和社会问题。

在卫生法学的视角下,我将谈谈我对器官移植的看法及意见。

我认为器官移植是一项伟大的医学进步,它为那些因器官衰竭而无法继续正常生活的患者提供了新的希望。

通过移植健康的器官,可以恢复患者的生命功能,使他们重新融入社会。

这对于那些长期等待器官捐献的患者来说,无疑是一个重要的救命机会。

然而,器官移植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器官移植需要有足够的器官供应。

目前,器官捐献仍然是一个相对稀缺的资源,很多患者需要长时间等待。

因此,我们需要加强器官捐献宣传,提高公众对器官捐献的认识和理解,鼓励更多人主动参与器官捐献。

器官移植涉及到许多伦理和法律问题。

例如,如何确定器官捐献者的真实意愿,如何确保器官移植过程的公平和透明,如何处理器官分配中的道德和公平问题等等。

这些问题需要我们在法律和伦理层面进行深入的探讨和研究,制定出相应的规范和政策,保护患者的权益,维护社会的公正和公平。

器官移植还面临着免疫排斥和器官移植后的抗排斥治疗等技术难题。

虽然目前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仍然存在一些挑战。

我们需要进一步加强相关科研,提高免疫抑制剂和抗排斥治疗的效果和安全性,为器官移植提供更好的技术支持。

器官移植的成功还需要完善的医疗体系和团队合作。

器官移植手术需要高度专业的医疗团队,包括器官获取、器官保存、手术操作等环节。

因此,我们需要加强医疗机构之间的合作与交流,提高医疗团队的专业水平和技术能力。

我认为在推动器官移植的发展过程中,我们应该注重宣传和教育。

公众对器官移植的认识和理解程度不够,存在许多误解和偏见。

因此,我们需要加强对公众的宣传和教育,提高他们对器官移植的认知和支持,为器官移植提供更好的社会氛围和条件。

器官移植是一项重要的医疗技术,它可以挽救许多患者的生命。

然而,器官移植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需要我们在法律、伦理和社会层面进行深入的思考和研究。

异种器官移植的伦理问题科技进步与道德限制

异种器官移植的伦理问题科技进步与道德限制

加强伦理道德教育,培养医学人才:将伦理道德 教育纳入医学教育体系,培养具备高度责任感和 伦理意识的医学人才。
促进国际合作与交流,共同应对挑战:加强国际 间在异种器官移植领域的合作与交流,共同研究 制定国际规范和标准,携手应对技术发展中的挑 战和问题。
THANKS
感谢观看
面临的挑战
异种器官移植面临诸多挑战,如免疫排斥反应、跨物种病毒感染风险、伦理道 德问题等。因此,在推进异种移植技术发展的同时,需要建立完善的安全监管 机制和伦理规范体系。
03
科技进步带来的伦理问题
生命尊严与安全性问题
生命尊严的侵犯
异种器官移植可能被视为对动物和人类生命尊严的侵犯,因为它涉及将动物器官 植入人体,这可能被看作是对自然和人类身体完整性的不尊重。
利益与风险平衡原则
在推进异种器官移植技术时,应充分评估其对患者和社会的利益与风险,确保在保障患 者安全和社会稳定的前提下进行。
推动科技进步与保障道德底线的策略建议
加强科技伦理教育
培养科技工作者的伦理意识,使其在研究和应用新技术时能够自觉 遵守伦理原则。
完善科技伦理监管机制
建立健全科技伦理监管机制,对涉及伦理问题的科研项目进行严格 审查和监管,确保科技发展与道德约束之间的平衡。
利益平衡原则
在异种器官移植中,需要平衡患 者利益和动物利益,确保患者的 治疗需要不损害动物的基本权益 。
知情同意原则
患者和动物供体应充分了解异种 器官移植的风险和利益,并自愿 做出决定。
道德审查与监管机制建立
建立专门的伦理委员会
01
负责审查和监督异种器官移植研究和实践的伦理问题,确保符
合道德原则和规范。
国际合作与法规协调成为重要方向

异种器官移植的伦理思考

异种器官移植的伦理思考

异种器官移植的伦理思考
异种器官移植的伦理思考
今天世界上的科技发展已经非常迅速,可以说是前所未有,但同时也出现了许多新的伦理问题。

同种器官移植是一项伟大的突破,可以拯救一些急需器官移植的患者。

但是,随着技术发展的日新月异,有关异种器官移植的伦理思考也在引起广泛关注。

异种器官移植即器官的来源是来自不同物种的患者,这样的器官移植可以拯救一些紧急需要器官移植的患者。

但是,异种器官移植也涉及到许多伦理问题,比如说如何确保来源动物的安全,如何确保有效移植,以及主要的移植机构对患者的选择等。

首先,对于异种器官移植的伦理思考包括如何确保捐赠动物的安全。

在此前提下,科学家投入了大量精力研究异种器官移植,以便确保捐赠动物的安全并保证异种器官移植能有效进行。

例如,采用低剂量免疫抑制剂可以有效抑制免疫反应,从而避免来自来源动物的抗体攻击受者体内器官。

此外,通过检测器官结构和分子水平的各种参数,也能有效地避免异种器官移植过程中出现的安全隐患。

另一个伦理思考是有关移植患者的选择。

器官移植主要是拯救急需器官移植的病人,因此,在选择病人时,必须加以严格的审查,以避免出现器官移植的不公平问题。

医院必须根据病人的身体健康程度,器官移植术后的预期效果,以及其他因素来确定病人是否符合器官移植的条件,以确保相关的器官移植是公正的。

最后,技术发展就是伴随着伦理问题的出现,而异种器官移植的
伦理思考也不例外。

因此,为了确保异种器官移植能够成功,以及避免由此带来的伦理问题,应当有效地对异种器官移植采取法律保护措施,并严格监管相关的活动,确保异种器官移植能够安全进行,以及提高异种器官移植的成功率。

关于器官移植的法律案例(3篇)

关于器官移植的法律案例(3篇)

第1篇一、背景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器官移植已成为治疗某些疾病的有效手段。

然而,器官移植过程中涉及的伦理、法律问题也日益凸显。

本文将以某市首例活体肾脏移植案为例,分析器官移植法律案例。

二、案情简介2019年,某市居民李某因患有慢性肾功能衰竭,急需进行肾脏移植手术。

经检查,李某的配偶王某与李某的HLA配型相符,愿意无偿捐献肾脏。

在得知此消息后,李某及其家属感激不已,希望尽快进行移植手术。

然而,在移植手术前,李某及其家属向医院提出要求,希望王某在手术前进行医学伦理审查,以确保移植手术的合法性和合规性。

三、争议焦点1. 活体肾脏移植的合法性2. 医院在移植手术前的伦理审查义务3. 捐赠者与受赠者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四、案例分析1. 活体肾脏移植的合法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器官移植条例》第二条规定,器官移植是指将人体器官从捐献者体内取出,植入受者体内,以替代其原有功能的行为。

根据该条例,活体肾脏移植属于合法行为。

2. 医院在移植手术前的伦理审查义务《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第三十八条规定,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健全伦理审查制度,对涉及伦理问题的诊疗活动进行审查。

在本案中,医院在移植手术前对王某进行了医学伦理审查,符合法律规定。

3. 捐赠者与受赠者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三百九十七条规定,赠与的财产依法需要办理登记等手续的,应当办理有关手续。

在本案中,王某自愿捐赠肾脏,李某及其家属对王某表示感激,双方之间形成了赠与关系。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三百九十八条规定,赠与人在赠与财产的权利转移之前可以撤销赠与。

在本案中,王某在手术前撤销了捐赠,但李某及其家属并未因此受到损失。

五、结论本案中,某市首例活体肾脏移植案在法律层面得到了妥善处理。

通过分析本案,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活体肾脏移植在我国是合法的,但仍需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2. 医院在移植手术前应进行伦理审查,确保移植手术的合法性和合规性。

器官移植技术应用中的伦理问题及对策

器官移植技术应用中的伦理问题及对策

器官移植技术应用中的伦理问题及对策
器官移植技术应用中存在许多伦理问题,其中包括以下几点:
1. 道德来源:器官移植需要依赖于器官捐献者。

这涉及到道德问题,例如是否应该从一个人身上取出器官来拯救另一个人的生命。

这引发了人们对于人的尊严、生命价值等道德观念的思考。

对策:在器官移植过程中,确保捐献者和接受者的知情同意,并保证器官捐献是自愿的。

此外,建立合理的器官获取机制,如家属同意或虚拟捐赠注册等,以确保透明、公正、合法。

2. 组织供应:由于器官的稀缺性,供需矛盾往往导致有限的器官资源无法满足所有的需要。

这引发了分配公平与效率的问题,如何确保公平地分配器官仍是一个挑战。

对策:建立透明、公正的器官分配机制,并将医学因素、时间因素、社会因素等考虑在内。

此外,加强对器官的研究与开发,增加器官的供应,推广器官捐献意识,以提高器官供应的数量与质量,缓解器官供需矛盾。

3. 医学技术:器官移植技术的进步使得越来越多的人可以通过移植获得新的生命,但这也引发了一系列的医学伦理问题。

例如,是否应该开展较为高风险的器官移植手术?如何平衡手术的效果和风险?
对策:确保医疗团队在进行器官移植手术前进行充分的评估和
讨论,权衡手术的效果和风险,确保手术的安全性和可行性。

同时,加强对医疗技术的监管和指导,推动技术的发展与创新,提高器官移植手术的成功率和安全性。

总体来说,解决器官移植技术应用中的伦理问题需要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包括法律法规的制定与执行、伦理委员会的监管与咨询、医疗机构的规范和管理等,以确保器官移植的公平、安全和可持续发展。

临床异种器官移植十大问题的思考

临床异种器官移植十大问题的思考

第13卷 第4期2022年7月Vol. 13 No.4Jul. 2022器官移植Organ Transplantation作者简介:窦科峰,中国科学院院士,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肝胆外科二级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全军器官移植研究所所长,肝胆外科和器官移植领域专家,国家器官移植临床重点专科学术带头人。

兼任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器官移植医师分会副会长、全军普通外科委员会主任委员。

一直致力于肝胆胰疾病的临床诊治和器官移植相关工作,在移植理论探索和技术创新方面取得多项原创性重要成果:国际首创脾窝辅助性肝移植,完成国内首例成功的活体肝移植,亚洲首例成功的肝胰肾联合移植。

主编了国内首部《活体器官移植学》,形成的理论和技术体系推动了我国器官移植行业的进步。

完成国内首例基因编辑猪-猴异种肝移【摘要】 供者短缺是影响器官移植发展的一大难题,而异种器官移植可能是解决这一难题的有效途径。

随着基因编辑技术的发展以及新型免疫抑制剂的研发,异种器官移植领域取得了许多突破性的进展,但大多数研究目前仍处于临床前阶段。

近期,世界首例基因编辑猪到人心脏移植的成功极大地鼓舞了科研工作者。

但临床异种器官移植仍面临很多重要问题,包括克服排斥反应、控制炎症反应、调节凝血紊乱、提高移植物生理相容性、重视种间感染风险、优化免疫抑制方案、筛选供体基因编辑类型、选择适宜受者人群、完善异种移植指南、明确大众认可度等,本文就以上十大问题进行总结,以期为促进异种器官移植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 异种移植;基因编辑;排斥反应;炎症反应;凝血紊乱;生理相容性;种间感染;免疫抑制方案【中图分类号】R617,Q7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7445(2022)04-0001-06临床异种器官移植十大问题的思考窦科峰 张玄·院士讲坛·【Abstract 】 The shortage of donors restricts the development of organ transplantation. Xenotransplantation might act as an effective approach to resolve this problem. With the advancement of genome editing technologies as well as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of novel immunosuppressant, lots of breakthroughs have been achieved in the field of xenotransplantation. Nevertheless, a majority of researches are still in the preclinical stage. Recently, the success of the world ’s first genetically engineered pig-to-human heart transplantation has greatly inspired researchers. However, clinical xenotransplantation still faces an array of problems, including counteracting rejection, controlling inflammation, regulating coagulation disorder, improving physiological compatibility of xenografts, paying attention to the risk of interspecific infection, optimizing immunosuppressive regimen, screening donor genome editing types, selecting suitable recipients, modifying xenotransplantation guidelines, and awareness of public recognition, etc . In this article, these 10 problems were summarized, aiming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promoting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xenotransplantation.【Key words 】 Xenotransplantation; Genome editing; Rejection; Inflammation; Coagulation disorder; Physiological compatibility; Interspecific infection; Immunosuppressive regimenReflection on 10 problems of clinical xenotransplantation Dou Kefeng, Zhang Xuan. Department of Hepatobiliary Surgery, Xijing Hospital, Air Force Medical University, Xi’an 710032, China Correspondingauthor:DouKefeng,Email:***************.cnDOI: 10.3969/j.issn.1674-7445.2022.04.001基金项目:国家“973计划”项目(2015CB554100);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7YFC110370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1870446、82070671、81900571)作者单位:710032 西安,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肝胆外科通信作者:窦科峰,Email :***************.cn·412·第13卷器官移植20世纪初,由于人们对移植排斥反应的认知不足,以及缺乏有效的免疫抑制剂,关于异种器官移植的尝试均以失败告终[1]。

是否应该禁止人体器官移植辩论辩题

是否应该禁止人体器官移植辩论辩题

是否应该禁止人体器官移植辩论辩题正方观点,应该禁止人体器官移植。

首先,人体器官移植存在着道德和伦理上的问题。

在一些情况下,器官移植可能会导致器官买卖、器官贩卖等不法行为。

这种行为不仅违背了道德伦理,也严重侵犯了人的尊严和权利。

例如,2011年中国发生了一起黑市器官买卖案,一名17岁的男孩被非法摘取肾脏并卖给了一名患者,这种行为严重侵犯了被害者的人权和尊严。

其次,人体器官移植也存在着医疗安全和风险问题。

移植手术需要严格的匹配和手术技术,手术后也需要长期的抗排斥治疗。

如果移植手术出现问题,不仅会对患者造成严重的身体伤害,还会给医疗机构和医生带来法律和道德上的责任。

例如,2018年印度发生了一起器官移植手术失败的案例,一名患者因为移植手术出现问题导致严重并发症,最终不幸身亡。

最后,人体器官移植也存在着资源分配和公平性问题。

在一些发展中国家,由于器官资源匮乏,只有少数富裕人群能够接受到器官移植手术,而大多数人只能束手无策。

这种不公平的资源分配不仅加剧了社会的贫富差距,也违背了人类社会的公平正义原则。

正如英国作家乔治·奥威尔所说,“所有动物都是平等的,但有些动物更平等。

”这种不公平的现象严重违背了人类社会的公平正义原则。

综上所述,人体器官移植存在着道德和伦理问题、医疗安全和风险问题,以及资源分配和公平性问题。

因此,应该禁止人体器官移植,以保护人类的尊严和权利,确保医疗安全和公平正义。

反方观点,不应该禁止人体器官移植。

首先,人体器官移植是一种拯救生命的重要手段。

许多患有严重器官疾病的患者,如肝脏疾病、肾脏疾病等,只有通过器官移植才能延续生命。

禁止人体器官移植将导致这些患者失去生存的希望,严重违背了人的生存权和尊严。

正如美国总统约翰·肯尼迪所说,“生命的权利是最基本的权利,没有比它更基本的权利了。

”。

其次,人体器官移植是一种医学进步的体现。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器官移植手术已经成为一种相对成熟和安全的治疗手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异种器官移植法律问题剖析(上海中医药大学气功研究所上海200023)【摘要】异种器官移植的研究与发展是当前器官移植学的最前沿领域。

本文探讨了异种器官移植领域所面临的法律问题,剖析了在异种器官移植过程中所形成的法律关系,介绍了现行法律规范的利弊,解释了比较法对比问题,从中探讨符合我国特点的异种器官移植法律制度构建的途径。

【关键词】异种器官移植;法律关系;比较法研究;法律规范【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5511(2012)04-0024-02 一、异种器官移植概述据统计,全世界每年接受心、肾等重要内脏移植者达数十万例。

到1991年为止,全球有75个医学中心开展心肺移植1600例,心肺合并移植5年存活率为41%.[1]目前法律制度对于移植器官的主要合法来源一般公认为是脑死的患者,来源不足严重困扰着器官移植手术进一步普及。

我国每年约有150万人需要进行器官移植,但每年仅1万人能够得到移植治疗。

供体与受体的显著不对称直接导致每年大量的患者在等待中死亡。

因此,在此局势下,对于异种器官移植的开发研究不啻为一条可行途径。

所谓器官移植是指通过手术等方法,替换体内已损伤的、病态的或者衰竭的器官。

从理论上讲,器官移植可分为三大类:自体移植,同体移植和异体移植。

[2]所谓异种器官移植,是用手术的方法将某一种属个体的器官或组织移植到另一种属个体的某一部位。

[3]根据来源又可分为自然生长型异种器官移植与人工培养型异种器官移植。

前者指直接摘取动物自然生长的器官进行异种移植,例如将家猪器官植入人体内。

后者指通过人工培养手段,科学家在动物身体上培育出新的器官,将这些器官移植到人体内后,克服免疫排斥反应,发挥系统功能。

异种器官移植给人类移植器官的短缺带来了现实希望,但仍然有些问题亟待解决,例如变态免疫反应,内源性病毒植入,以及相关医学伦理等等。

但是,笔者认为,最应该引起重视的是其所涉及的法律问题。

二、异种器官移植的法律关系由于在器官移植过程中不同主体会发生多方面的联系,这些社会关系需要运用器官移植法律规范进行调整,形成了权利、义务为内容的器官移植法律关系。

所谓异种器官移植法律关系,是指器官移植的跨种群供体、受体、医疗机构以及器官移植协调机构在器官移植过程中形成的由器官移植法律规范所确认和调整的具有权利、义务内容的社会关系。

关于异种器官移植法律关系的主体是指依据异种器官移植法律规范在异种器官移植中享有权利并承担义务的公民或机构。

根据此概念,供体、受体、医疗机构以及器官移植协调机构都是异种器官移植法律关系的主体。

1、供体。

在异种器官移植中,供移植的器官主要来源自然生长与人工培养,即把器官的提供者称为供体。

而法律只承认器官移植都为同种异体移植,即所提供人体器官都来自人体,并移植到另一人体上。

我国的《人体器官移植技术临床应用管理暂行办法》规定:医疗机构从二者身上摘取移植器官都必须“经捐赠者书面同意,捐赠者有权在人体器官移植前拒绝捐赠器官”。

可见法律法规仅停留在同种异体部分,缺乏对于异种器官移植的法律规范。

2、受体。

在异体器官移植中为治疗疾病而被植入器官的患者称为受体。

我国《深圳经济特区人体器官捐献移植条例》等法规严格规定了器官移植的受体范围,目的是为了杜绝器官买卖,但显然也缺乏对于异种器官移植受体的明确界定。

3、医疗机构。

相关法规对从事器官移植业务的医疗机构实行严格的准入制度。

如《人体器官移植技术临床应用管理暂行办法》规定:“申请办理器官移植相应专业诊疗科目的医疗机构原则上为三级甲等医院,并必须具有下列条件……凡不符合规划的,省级卫生行政部门不得准予登记。

”从法律效力上讲,同样对于异种器官移植同样具有指导规范意义。

4、异种器官移植协调机构。

主要负责捐献器官的登记与变更、申请的登记与变更、器官的分配、移植的信息存档与维护等工作。

在我国,目前未设立相应的机构,其职能由医院代为实行。

就异种器官移植而言,目前仅仅停留于实验研究,下一步如何通过协调机构运作亟待相关法律法规加以规范。

关于异种器官移植法律关系的客体,是指主体权利、义务所指向的对象。

异种器官移植法律关系的客体特殊,一般包括主体的行为和供移植的器官。

异种动物器官是否为民法上所承认的“物”,存在争议,其本源是“动物不是物”的法律思考,罗马法学家乌尔比安指出,动物法是自然法的一部分,[4]康德则认为,不能虐待动物的理由在于此种粗暴行为将会“麻木人类同胞感同身受的感觉”。

[5]到了近代,由于环境保护意识的加强,动物与人的二元对立在民事立法占有显著位置,《德国民法典》第90条a规定:“动物不是物。

它们受特别法的保护。

法律没有另行规定时,对于动物适用有关物所确定的有效规则。

“此条将动物视为伦理和有限的法律主体,给予了必要的关怀。

[6]我国物权立法过程中,也考虑过对动物实行特别保护的做法,如梁慧星教授主持的中国物权法草案建议稿就曾否定人们可以对动物进行任意处分。

[7]为此,针对涉及动物的有关内容有学者将众多观点划分为肯定说和否定说进行分析。

1.肯定说,就是主张改变动物的传统法律地位,赋予其有限的法律主体地位。

2.否定说,有两种不同的意见,一是反对赋予动物法律人格、将其作为权利主体对待,认为对动物无须有特别的改变,依原有的法律就可以解决动物保护;二是认为民法应当对动物的法律保护作出反应,但是无须赋予动物法律人格,应当将动物作为特殊物对待,实施特殊的保护。

[8]以上对于民法上物的讨论使其不再限于客体,主体之一部分也可以成为物。

具体就异种器官移植来说,应该首先在原则上规定,不但人体器官一旦与人体脱离,即可以成为民法上的物(动产),[9]而且,异种动物器官在法律上享有与人类器官在器官移植法律关系上的同等性,但这种新型的物具有特殊性,即不能够参与买卖,只能通过特定法律关系的方式进入流通领域;将器官的物化限制在法律与科学,并且考虑人道与伦理的范围之中,从而维护自然人作为民事主体的基本尊严。

这是世界立法的一般趋势。

关于异种器官移植法律关系的内容。

是指主体依据器官移植法律规范在异种器官移植过程中所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

主体不同,所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具体内容也不相同。

关于异种器官移植法律行为分析。

法律行为是以意思表示为要素,并依该意思表示的内容发生法律效果的行为。

[10]异种器官移植同样符合其法律行为的一般要件:即标的需确定可能,意思表示自愿真实,意思表示预设了行为能力适格以及标的之合法性。

关于异种器官移植所涉人格权利问题。

最重要的是身体权,近年来,学界开始关注因器官移植而产生的身体权问题,以往学者往往从供体的角度来分析,[11]近期有学者从受体的角度来进行探讨,指出,受益人对其器官享有身体权,但受益人的权利应当受到限制,即器官移植受益人对移植器官的支配权必须符合人权保护和社会道德规范以及公序良俗的要求等。

[12]三、异种器官移植的比较法研究为了使得人体器官移植的顺利进行,世界各国普遍重视用法律手段保证器官移植工作的广泛开展。

当前,世界上很多国家和地区都制定了本国的器官移植法,如美国1948年制定的《统一尸体提供法》,英国1989年的《人体器官移植法案》、我国香港地区的《人体器官移植条例》等等。

受东亚儒文化影响很深的日本、新加坡也颁布了有关器官移植方面的法律,如:日本1958年制定的《角膜移植法》,新加坡1987年通过的《人体器官移植法案》。

台湾省《人体器官移植条例》是我国台湾地区在器官移植方面的首部立法,该条例对我国大陆的器官移植立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世界上绝大多数开展器官移植的国家.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就已完成了器官移植的立法工作,尽管各国的国情不同,在器官移植方面的制定标准也有很大差别.但在立法的原则、内容等方面的规定为我国制定器官移植法提供了经验,进而对于异种器官移植领域的有效法律调整提供了借鉴之资。

四、异种器官移植法律解决途径1、异种器官移植的制度立法现状:只有在器官捐赠和移植方面有较为健全的法律制度,才能使有限的医疗卫生资源发挥更大的效益。

我国异种器官移植立法的必要性体现在:一是解决器官移植供体严重缺乏问题的迫切需要;二是保障和监督医疗机构及其医师依法摘取异种器官的迫切需要。

[13]法律从来都不是也不应是唯一的屏障,在法律之外,生命伦理、医学科技政策等也都发挥着各自的作用。

但在依法治国已经成为我国当代社会主旋律的情势下,法律无疑是最重要的一道屏障,因此,在发展我国器官移植技术的过程中,必须尤为重视和强化法律的作用。

我国的器官移植技术自上个世纪60年代起步,但相关立法却比较落后,2006年之前还没有全国性的统一立法。

仅我国某些地方做出了遗体捐献或器官移植的立法尝试。

如2003 年的《深圳经济特区人体器官捐献条例》。

2001年的《上海市遗体捐献条例》,在此基础上,国务院于2007年3月颁布了《人体器官移植条例》,这在我国器官移植立法史上是一个具有里程碑式的事件。

就目前立法来看,器官移植法的体系还远未建立起来,法律法规缺乏合力,对于更深层面的异种器官移植问题,在各个环节、不同层次上依旧空白,亟待解决。

2、异种器官移植的法律制度设计: 在我国未来的器官移植立法中必须确立以下几个方面的基本制度:首先是异种动物供体健康影响评估制度。

该制度的主要作用在于,对将要实施的器官移植手术的可行性及其可能带来的负面效应进行科学的评估,以保证器官移植手术的安全进行,尤其是不会对受体的身体健康造成重大损害。

其次是异种动物供体器官来源审查制度。

为了保证器官来源的合法性和安全性,有必要在我国器官移植立法中设立异种动物供体器官来源审查制度,以对下列情况加以严格审查:供体器官是否健康;器官的采集是否符合医学标准等等。

最后是从业人员核准及考核制度。

异种器官移植手术是一项高难度的医疗手术,出于对手术安全性的考虑应当在我国器官移植法中规定核准制度,对申请从事器官移植的医疗单位和医师个人进行资格审查。

3、异种器官移植的法律责任承担: 该涉及到包括民事、刑事法律关系和行政法律关系在内的三种具体法律关系。

因异种器官移植过程中医生的过失造成的患者身体损害或生命的丧失,应依据民事法律关系处理纠纷。

但是对没有必要的条件,没有经过核准擅自开展手术的应负刑事责任,并对当事医生或者医院作出行政处罚。

因此,在我国未来的异种器官移植法中,法律责任应包括|:对异种器官移植过程中造成的受体的损失,包括物质损失(器官的缺失)、精神损失以及健康损失要予以民事赔偿;对于异种器官移植过程中,违反刑法或者有关行政法规规定的行为,应比照《刑法》及其他相关立法追究有关人员的刑事责任或者行政责任,对这些法律责任的规定是从法理上保障异种器官移植法能够真正被加以贯彻实施的有效保障。

五、小结正如一篇热点报道标题:“异种器官移植离临床有多远”,现代医学,特别是有“外科皇冠上的明珠”之称的器官移植技术发展突飞猛进,解决了异种排异反应之后,直接面临的就是临床运用问题,而它带来的医学伦理与法律问题显而易见,由于法律制定的滞后性,很多现实问题亟待解决,本文即从剖析异种器官移植所使用敏感法律问题角度进行了初步探讨研究,希望对于相关现实问题的成功解决提供某些有效途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