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1].1 一元二次方程

合集下载

新教材高中数学第二章等式与不等式212一元二次方程的解集及其根与系数的关系课件

新教材高中数学第二章等式与不等式212一元二次方程的解集及其根与系数的关系课件
且满足 x1+x2=m2,则 m 的值是________.
【解析】因为关于 x 的一元二次方程 x2-(2m+3)x+m2=0 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所以 Δ=[-(2m+3)]2-4m2=12m+9>0,所以 m>-43 .因为 x1+x2=2m+3,x1·x2 =m2. 又因为 x1+x2=m2,所以 2m+3=m2,解得:m=-1 或 m=3.因为 m>-34 ,所以 m=3.

b a
c
;x1x2= a

思考 利用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解题时,需要注意什么条件? 提示:先把方程化为ax2+bx+c=0的形式,然后验证,是否满足a≠0,Δ=b2- 4ac≥0这两个条件,同时满足这两个条件才能用根与系数的关系解题.
【基础小测】
1.辨析记忆(对的打“√”,错的打“×”).
思考
一元二次方程
ax2+bx+c=0(a≠0)的求根公式
x=-b±
b2-4ac 2a
适合用于所有的一
元二次方程吗?
提示:一元二次方程 ax2+bx+c=0(a≠0)的求根公式只适合于方程有根时使用,即: 当根的判别式 Δ=b2-4ac≥0 时适用.
2.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
若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有两个实数根x1,x2,则有x1+x2
利用根与系数的关系求代数式值的三个步骤 (1)算:计算出两根的和与积. (2)变:将所求的代数式表示成两根的和与积的形式. (3)代:代入求值.
1.下列方程中,无实数根的方程是( )
A.x2+1=0
B.x2+x=0
C.x2+x-1=0 D.x2=0
【解析】选 A.A.因为 Δ=-4×1×1=-4<0,
【补偿训练】 用配方法求方程 3x2-6x+4=0 的解集. 【解析】移项,得 3x2-6x=-4. 二次项系数化为 1,得 x2-2x=-43 . 配方,得 x2-2x+12=-43 +12,(x-1)2=-13 . 因为实数的平方不会是负数,所以 x 取任何实数时,(x-1)2 都是非负数,上式都不 成立,即原方程的解集为∅.

人教版21章一元二次方程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21章一元二次方程知识点总结

21章一元二次方程知识点一、一元二次方程1、一元二次方程概念:等号两边是整式,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的方程叫做一元二次方程.注意:〔1〕一元二次方程必须是一个整式方程;〔2〕只含有一个未知数;〔3〕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 ; 〔4〕二次项系数不能等于0 2、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ax2 bx c 0〔a 0〕,它的特征是:等式左边是一个关于未知数x的二次三项式,等式右边是零,其中ax2叫做二次项,a叫做二次项系数;bx 叫做一次项,b叫做一次项系数;c叫做常数项.注意:〔1〕二次项、二次项系数、一次项、一次项系数,常数项都包括它前面的符号.〔2〕要准确找出一个一元二次方程的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和常数项,必须把它先化为一般形式.〔3〕形如ax2 bx c 0不一定是一元二次方程,当且仅当 a 0时是一元二次方程.二、一元二次方程的解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 如:当x 2 . 2 2时,x 3x 2 0所以x 2是x 3x 2 0万程的解.一元二次方程的解也叫一元二次方程的根. 一元二次方程有两个根〔相等或不等〕三、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1、直接开平方法:直接开平方法理论依据:平方根的定义.利用平方根的定义直接开平方求一元二次方程的解的方法叫做直接开平方法.根据平方根的定义可知,x a是b的平方根,当b 0日寸,x a Vb , x a屈,当b<0时,方程没有实数根.三种类型:(1) x2a a 0的解是x ja ;(2) x m 2n n 0的解是x 品 m ;(3) mx n 2c m 0,且 c 0 的解是x ————n. m2、配方法:配方法的理论根据是完全平方公式a2 2ab b2 (a b)2,把公式中的a看做未知数x,并用x代替,那么有x2 2bx b2 (x b)2.(一)用配方法解二次项系数为1的一元二次方程用配方法解二次项系数为1的一元二次方程的步骤:(1)把一元二次方程化成一般形式(2)在方程的左边加上一次项系数绝对值的一半的平方,再减去这个数;(3)把原方程变为x m2 n的形式.(4)假设n 0,用直接开平方法求出x的值,假设n<0,原方程无解.(二)用配方法解二次项系数不是1的一元二次方程当一元二次方程的形式为ax2 bx c 0a 0,a 1时,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步骤:(1)把一元二次方程化成一般形式(2) 先把常数项移到等号右边,再把二次项的系数化为1:方程的左、右两边同时除以二项的系数;(3)在方程的左、右两边加上一次项系数绝对值的一半的平方把原方程化为x m2 n的形式;(4)假设n 0,用直接开平方法或因式分解法解变形后的方程.3、公式法公式法是用求根公式解一元二次方程的解的方法,它是解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方法.一i兀二次方程ax2 bx c 0〔a 0〕的求根公式: 2b b 4ac 2x ------------------------ 〔b 4ac 0〕2a用求根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步骤是:〔1〕把方程化为ax2 bx c 0 a 0的形式,确定的值a,b.c 〔注意符号〕;〔2〕求出b2 4ac的值;并判断方程根的情况;〔3 〕假设b2 4ac 0 ,那么把a,b,及b2 4ac的值代人求根公式b ' 4ac,求出x i,x2. 2a2x4、因式分解法因式分解法就是利用因式分解的手段,求出方程的解的方法这种方法简单易行,是解一元二次方程最常用的方法.因式分解法的理论依据:如果两个因式的积等于0,那么这两个方程中至少有一个等于0,即假设pq=0时,那么p=0或q=0.用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步骤:〔1〕将方程的右边化为0 〔即化为一般式〕;〔2〕将方程左边分解成两个一次因式的乘积.〔3〕令每个因式分别为0,得两个一元一次方程.〔4〕解这两个一元一次方程,它们的解就是原方程的解.关键点:〔1〕要将方程右边化为0 〔即化为一般式〕;〔2〕熟练掌握多项式因式分解的方法,常用方法有:提公式法,公式法〔平方差公式,完全平方公式〕、十字相乘法.注意:一元二次方程解法的选择,应遵循先特殊,再一般,即先考虑能否用直接开平方法或因式分解法, 不能用这两种特殊方法时,再选用公式法,没有特殊要求,一般不采用配方法,由于配方法解题比较麻烦.三、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一i兀二次方程ax2 bx c 0〔 a 0〕中,b2 4ac叫做一i元二次方程ax2 bx c 0〔a 0〕的根的判别式,通常用“ 〞来表示,即b2 4acI 当4>0时,一元二次方程有2个不相等的实数根;II 当4=0时,一元二次方程有2个相同的实数根;III 当△ <0时,一元二次方程没有实数根利用根的判别式判定一元二次方程根的情况的步骤:①把所有一元二次方程化为一般形式;②确定a,b.c的值;③计算b2 4ac的值;④根据b2 4ac的符号判定方程根的情况.根的判别式的逆用在方程ax2 bx c 0a 0中,(1)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b2 4ac>0(2)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b2 4ac=0(3)方程没有实数根b2 4ac < 0注意:逆用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求未知数的值或取值范围, 但不能忽略二次项系数不为0这一条件.四、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韦达定理)如果方程ax2 bx c 0(a 0)的两个实数根是x1, x2 ,那么x i x2 b , x/2 -.a a也就是说,对于任何一个有实数根的一元二次方程, 两根之和等于方程的一次项系数除以二次项系数所得的商的相反数;两根之积等于常数项除以二次项系数所得的商.五、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知识点一列一元二次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1)审题,(2)设未知数,(3)列方程,(4)解方程,(5)检验,(6)作答.关键点:找出题中的等量关系.(1) “审〞指读懂题目、审清题意,明确和未知,以及它们之间的数量关系.这一步是解决问题的根底;(2) “设〞是指设元,设元分直接设元和间接设元,所谓直接设元就是问什么设什么,间接设元虽然所设未知数不是我们所要求的, 但由于对列方程有利,因此间接设元也十分重要.恰当灵活设元直接影响着列方程与解方程的难易;(3) “列〞是列方程,这是非常重要的步骤,列方程就是找出题目中的等量关系,再根据这个相等关系列出含有未知数的等式, 即方程.找出相等关系列方程是解决问题的关键;(4) “解〞就是求出所列方程的解;(5)检验应注意的是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有可能不符合题意,如线段的长度不能为负数,降低率不能大于100满等.因此,解出方程的根后,一定要进行检验.(6)作答知识点二用一元二次方程解与增长率(或降低率)有关的问题增长率问题的有关公式:增长数(增长了多少)=基数X增长率实际数(增长后的值)=基数+增长数增长率问题与降低率问题的数量关系及表示法:1, 假设基数为a,增长率X为,那么一次增长后的值为a 1 x , 两次增长后的值为al x2;2, 假设基数为a,降低率x为,那么一次降低后的值为al x , 两次降低后的值为al x2.两次增长后的总和等于基数+第一次降低后的值+第二次降低后的值知识点三用一元二次方程解与市场经济有关的问题与市场经济有关的问题:如:营销问题、水电问题、水利问题等.与利润相关的常用关系式有:(1)每件利润=销售价-本钱价;(2)利润率=(销售价一进货价)+进货价X 100%(3)销售额=售价X销售量知识点四数与数字的关系两位数=(十位数字)X10+个位数字三位数二(百位数字)X100+ (十位数字)X 10+个位数字连续的整数:设其中一数为x,另一数为x+1; (x-1 , x, x+1).连续的奇数:设其中一数为x,另一数为x+2; (x-2, x, x+2).连续的偶数:设其中一数为x,另一数为x+2; (x-2, x, x+2). 和一定的两数(和为a):设其中一数为x,另一数为a-x 差一定的两数(差为a):设其中一数为x,另一数为x+a 积一定的两数(积为a):设其中一数为x,另一数为a/x 商一定的两数(商为a):设其中一数为x,另一数为ax (x/a)知识点五传染问题:传染源:1个【每一轮1个可传染给x个】【前后轮患者数的比例为1: (1+x)】患者:第一轮后:共(1+x)个第二轮后:共1+ x + (1+x) x = (1+x) ? (1+x),即(1+x) 2个第三轮后:共(1+x) 2+ (1+x) 2? x = (1+x) 2? (1+x),即(1+x) 3个第n轮后:共(1+x) “个[注意:上面例举的是传染源为“ 1〞的情况得到的结论.假设传染源为a,那么第n轮后患者共为:a (1+X) n个]知识点六翻一番即表示为原量的2倍,翻两番即表示为原量的4倍.知识点七银行利率应用题〔含利滚利问题〕年利息=本金X 年利率〔年利率为 a%知识点八 几何类题:①等积变形,②动态几何问题,③梯子问题,④航海问题,⑤几何与图表信息,⑥探索存在问题,⑦平分几何图形 的周长与面积积问题,⑧利用图形探索规律最常见的如:求直角三角形的边.面积S 一定,两直角边和〔和为a 〕 一定:设其中一边为x,另一边为 a-x ,贝U l x 〔a-x 〕 =S 2面积S 一定,两直角边差〔差为a 〕 一定:设其中一边为x,另一边为 x+a 或〔X-a 〕贝U l x 〔x+a 〕 =$或1乂〔x-a 〕 =S 2 2 斜边c 一定,两直角边和〔和为a 〕 一定:设其中一边为x,另一边为 a-x ,那么 x 2+ 〔a-x 〕 2=c 2④斜边c 一定,两直角边差〔差为a 〕 一定:设其中一边为x,另一 边为 x+a 或 x-a 贝1J x 2+ 〔x+a 〕 2=c 2或 x 2+ 〔x-a 〕 2=c 2知识点九 赛制循环问题:【单循环比双循环少了一半】单循环:设参加的球队为x,那么全部比赛共1 [x 〔x-1 〕]场;双循环:设参加的球队为x,那么全部比赛共x 〔x-1 〕场;注:双循环公式X 〔X-1〕,单循环公式1X 〔X-1〕,其实也就可以理 2 解为单循环循环赛就是和每个对手比赛 1次〔对手数量=参赛队数量 -1〕,而每场比赛有2队参加,就得除以2.双循环比赛场次是单循存一年的本息和: 存两年的本息和: 存三年的本息和: 存n 年的本息和: 本金X 〔 1+年利率〕本金X 〔 1+年利率〕本金X 〔 1+年利率〕本金X 〔 1+年利率〕,即本金x ( 1+ a%) ,即本金x ( 1+a% ,即本金x ( 1+a% ,即本金x ( 1+a%环的2倍.类似于此题其它题型如:相互握手;铁路沿线有n个站点要设计多少种车票;一条线段上有n个点(含两个端点),①该线段上共有n (n-1)条有向线段,②该线段上共有:n (n-1)条线段、二次根式的相关概念1 .平方根:如果一个数的平方等于a,那么这个数就叫a的平方根,其中正的平方根而叫做a的算术平方根.2 .二次根式:形如a>0的式子叫做二次根式;3 .同类二次根式:二次根式化成最简二次根式后,如果被开方数相同,那么这几个二次根式称为同类二次根式.4 .最简二次根式:满足两个条件:①被开方数的因数是整数,因式是整式;②被开方数中不含能开得尽方的因数或因式.特别提示:二次根式,后有意义的条件是a>0 .二、二次根式的性质1. (1)三个非负性:①y>0(a>0);②册 2 a> 0(a> 0); 4a |a >0(a为任意实数).2.四个性质:_ 2① 4a a > 0(a > 0); =a (a>0)或-a(a <0)③ 7ab Va 而(a>0,b>0);④三、二次根式的运算:1 )二次根式的加减运算只需对同类二次根式进行合并;(2)二次根式的乘除法G x/b Vab(a > 0,b > 0) ^a^(a > 0,b>0)b特别提示:二次根式运算的结果应化为最简二次根式.。

21 一元二次方程全章教案

21  一元二次方程全章教案

21.1一元二次方程1.理解一元二次方程及其相关概念,能够熟练地把一元二次方程化为一般形式.2.会应用一元二次方程的解的定义解决有关问题.3.在分析、揭示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并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的过程中,感受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中的数量关系的工具,增强对一元二次方程的感性认识.一、情境导入参加一次集会,如果有x个人,每两人之间都握一次手,共握了21次手,请你列出符合上述条件的方程,并判断方程是什么类型?二、合作探究探究点一: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类型一】一元二次方程的识别下列选项中,是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的是( )A.x2+1x2=1 B.3x2-2xy-5y2=0C.(x-1)(x-2)=3 D.ax2+bx+c=0解析:选项A中的方程分母含有未知数,所以它不是一元二次方程;选项B中的方程含有2个未知数,所以它不是一元二次方程;当a=0时,选项D中的方程不含二次项,所以它不是一元二次方程,排除A、B、D,故选C.方法总结:判断一个方程是不是一元二次方程,必须将方程化简后再进行判断.一元二次方程的三个条件:一是方程两边都是整式;二是只含有一个未知数;三是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 2.上述三个条件必须同时满足,缺一不可.【类型二】利用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确定字母系数关于x的方程(k+1)x|k-1|+kx+1=0是一元二次方程,则k的值为________.解析:由题意得⎩⎪⎨⎪⎧|k-1|=2,k+1≠0,∴⎩⎪⎨⎪⎧k=3或k=-1,k≠-1.∴k=3.方法总结:由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满足的条件:未知数最高次数为2,构造方程,解出字母取值,并利用二次项系数不为0排除使二次项系数为0的字母取值,从而确定字母取值.探究点二: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将下列方程化为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并指出它们的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及常数项.(1)3x2-2=5x;(2)9x2=16;(3)2x(3x+1)=17;(4)(3x-5)(x+1)=7x-2.解析:先分别将各方程化为一般形式,再指出它们的各部分的名称.解:(1)方程化为一般形式为3x2-5x-2=0,二次项系数是3,一次项系数是-5,常数项是-2.(2)方程化为一般形式为9x2-16=0,二次项系数是9,一次项系数是0,常数项是-16.(3)方程化为一般形式为6x2+2x-17=0,二次项系数是6,一次项系数是2,常数项是-17.(4)方程化为一般形式为3x2-9x-3=0,二次项系数是3,一次项系数是-9,常数项是-3.方法总结:求一元二次方程的各项系数和常数项,必须先把方程化为一般形式,特别要注意确认各项系数和常数项一定要包括前面的符号.探究点三:列一元二次方程(2015·深圳一模)在一张矩形的床单四周绣上宽度相等的花边,剩下部分面积为1.6m 2.已知床单的长是2m ,宽是1.4m ,求花边的宽度.请根据题意列出方程.解析:设花边的宽度为x m ,则由图可知剩下部分的长为(2-2x )m ,剩下部分的宽为(1.4-2x )m.∵剩下部分面积为1.6m 2,∴可列方程(2-2x )(1.4-2x )=1.6.方法总结:列方程最重要的是审题,只有理解题意,才能恰当的设出未知数,准确地找出已知量和未知量之间的等量关系,正确的列出方程.探究点四:一元二次方程的解 【类型一】判断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方程x -2x =0的解为( ) A .x 1=1,x 2=2 B .x 1=0,x 2=1C .x 1=0,x 2=2D .x 1=12,x 2=2解析:把各选项中未知数的值分别代入方程的左右两边,只有选项C 中的x 1=0,x 2=2都能使方程x 2-2x =0的左右两边相等,所以选C.方法总结:判断一个未知数的值是否是一元二次方程的解,可以把未知数的值代入方程左右两边,能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就是一元二次方程的解.【类型二】利用一元二次方程的解的意义求字母或代数式的值已知1是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m -1)x 2+x +1=0的一个根,则m 的值是( )A .1B .-1C .0D .无法确定解析:根据方程的根的概念,直接代入方程,左右两边相等,但考虑到是一元二次方程,所以二次项系数不能等于0.由此得,(m -1)+1+1=0,解得m =-1,此时m -1=-2≠0,∴m =-1.故选B.方法总结:方程的根是能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在涉及方程根的题目中,我们一般是把这个根代入方程左右两边转化为求待定系数的方程来解决问题.三、板书设计教学过程中,强调学生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经历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体会数学建模的思想方法.21.2.1 配方法 第1课时 直接开平方法1.学会根据平方根的意义把一个一元二次方程“降次”,转化为两个一元一次方程.2.运用开平方法解形如(x +m )2=n 的方程. 3.体验类比、转化、降次的数学思想方法,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一、情境导入一个正方形花坛的面积为10,若设其边长为x ,根据正方形的面积可列出怎样的方程?用怎样的方法可以求出所列方程的解呢?二、合作探究探究点:直接开平方法 【类型一】用直接开平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运用开平方法解下列方程: (1)4x 2=9;(2)(x +3)2-2=0.解析:(1)先把方程化为x 2=a (a ≥0)的形式;(2)原方程可变形为(x +3)2=2,则x +3是2的平方根,从而可以运用开平方法求解.解:(1)由4x 2=9,得x 2=94,两边直接开平方,得x =±32,∴原方程的解是x 1=32,x 2=-32.(2)移项,得(x +3)2=2.两边直接开平方,得x +3=± 2.∴x +3=2或x +3=- 2.∴原方程的解是x 1=2-3,x 2=-2-3. 方法总结:由上面的解法可以看出,一元二次方程是通过降次,把一元二次方程转化为一元一次方程求解的,这是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基本思想;一般地,对于形如x 2=a (a ≥0)的方程,根据平方根的定义,可解得x 1=a ,x 2=-a .【类型二】直接开平方法的应用 次方程ax 2=b (ab >0)的两个根分别是m +1与2m -4,则ba=________.解析:∵ax 2=b ,∴x =±ba,∴方程的两个根互为相反数,∴m +1+2m -4=0,解得m =1,∴一元二次方程ax 2=b (ab>0)的两个根分别是2与-2,∴ba=2,∴b a=4,故答案为4.【类型三】直接开平方法与方程的解的综合应用若一元二次方程(a +2)x 2-ax +a 2-4=0的一个根为0,则a =________.解析:∵一元二次方程(a +2)x 2-ax +a 2-4=0的一个根为0,∴a +2≠0且a 2-4=0,∴a =2.故答案为2.【类型四】直接开平方法的实际应用有一个边长为11cm 的正方形和一个长为13cm ,宽为8cm 的矩形,要作一个面积为这两个图形的面积之和的正方形,边长应为多少厘米?分析:要求新正方形的边长,可先求出原正方形和矩形的面积之和,然后再用开平方计算.解:设新正方形的边长为x cm ,根据题意得x 2=112+13×8,即x 2=225,解得x =±15.因为边长为正,所以x =-15不合题意,舍去,所以只取x =15.答:新正方形的边长应为15cm.方法总结:在解决与平方根有关的实际问题时,除了根据题意解题外,有时还要结合实际,把平方根中不符合实际情况的负值舍去.三、板书设计教学过程中,强调利用开平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本质是求一个数的平方根的过程.同时体会到解一元二次方程过程就是一个“降次”的过程.第2课时 配方法1.了解配方的概念,掌握运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步骤.2.探索直接开平方法和配方法之间的区别和联系,能够熟练地运用配方法解决有关问题.一、情境导入李老师让学生解一元二次方程x 2-6x -5=0,同学们都束手无策,学习委员蔡亮考虑了一下,在方程两边同时加上14,再把方程左边用完全平方公式分解因式……,你能按照他的想法求出这个方程的解吗?二、合作探究 探究点:配方法 【类型一】配方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x 2-4x=5时,此方程可变形为( )A .(x +2)2=1B .(x -2)2=1C .(x +2)2=9D .(x -2)2=9 解析:由于方程左边关于x 的代数式的二次项系数为1,故在方程两边都加上一次项系数一半的平方,然后将方程左边写成完全平方式的形式,右边化简即可.因为x2-4x =5,所以x 2-4x +4=5+4,所以(x -2)2=9.故选D.方法总结:用配方法将一元二次方程变形的一般步骤:(1)把常数项移到等号的右边,使方程的左边只留下二次项和一次项;(2)把二次项的系数化为1;(3)等式两边同时加上一次项系数一半的平方.【类型二】利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用配方法解方程:x2-4x+1=0.解析:二次项系数是1时,只要先把常数项移到右边,然后左、右两边同时加上一次项系数一半的平方,把方程配成(x+m)2=n(n≥0)的形式再用直接开平方法求解.解:移项,得x2-4x=-1.配方,得x2-4x+(-2)2=-1+(-2)2.即(x-2)2=3.解这个方程,得x-2=± 3.∴x1=2+3,x2=2- 3.方法总结: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实质上就是对一元二次方程变形,转化成开平方所需的形式.【类型三】用配方解决求值问题已知:x+4x+y-6y+13=0,求x-2yx2+y2的值.解:原方程可化为(x+2)2+(y-3)2=0,∴(x+2)2=0且(y-3)2=0,∴x=-2且y=3,∴原式=-2-613=-813.【类型四】用配方解决证明问题(1)用配方法证明2x-4x+7的值恒大于零;(2)由第(1)题的启发,请你再写出三个恒大于零的二次三项式.证明:(1)2x2-4x+7=2(x2-2x)+7=2(x2-2x+1-1)+7=2(x-1)2-2+7=2(x-1)2+5.∵2(x-1)2≥0,∴2(x-1)2+5≥5,即2x2-4x+7≥5,故2x2-4x+7的值恒大于零.(2)x2-2x+3;2x2-2x+5;3x2+6x+8等.【类型五】配方法与不等式知识的综合应用证明关于x的方程(m2-8m+17)x2+2mx+1=0不论m为何值时,都是一元二次方程.解析:要证明“不论m为何值时,方程都是一元二次方程”,只需证明二次项系数m2-8m+17的值不等于0.证明:∵二次项系数m2-8m+17=m2-8m+16+1=(m-4)2+1,又∵(m-4)2≥0,∴(m-4)2+1>0,即m2-8m+17>0.∴不论m为何值时,原方程都是一元二次方程.三、板书设计教学过程中,强调配方法解方程就是将方程左边配成完全平方式的过程.因此需熟练掌握完全平方式的形式.21.2.2 公式法1.知道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的概念. 2.会用判别式判断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情况及根据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情况确定字母的取值范围. 3.经历求根公式的推导过程并会用公式法解简单的一元二次方程. 一、情境导入老师写了4个一元二次方程让同学们判断它们是否有解,大家都才解第一个方程呢,小强突然站起来说出每个方程解的情况,你想知道他是如何判断的吗? 二、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情况 【类型一】判断一元二次方程根的情况 不解方程,判断下列方程的根的情况. (1)2x 2+3x -4=0; (2)x 2-x +14=0; (3)x 2-x +1=0. 解析:根据根的判别式我们可以知道当b 2-4ac ≥0时,方程才有实数根,而b 2-4ac <0时,方程没有实数根.由此我们不解方程就能判断一元二次方程根的情况. 解:(1)2x 2+3x -4=0,a =2,b =3,c =-4,∴b 2-4ac =32-4×2×(-4)=41>0.∴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2)x 2-x +14=0,a =1,b =-1,c =14.∴b 2-4ac =(-1)2-4×1×14=0.∴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3)x 2-x +1=0,a =1,b =-1,c =1.∴b 2-4ac =(-1)2-4×1×1=-3<0.∴方程没有实数根. 方法总结:给出一个一元二次方程,不解方程,可由b 2-4ac 的值的符号来判断方程根的情况.当b 2-4ac >0时,一元二次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当b 2-4ac =0时,一元二次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当b 2-4ac <0时,一元二次方程无实数根.【类型二】由一元二次方程根的情况确定字母系数的取值已知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a -1)x 2-2x +1=0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则a 的取值范围是( )A .a >2B .a <2C .a <2且a ≠1D .a <-2 解析:由于一元二次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判别式大于0,得到一个不等式,再由二次项系数不为0知a -1不为0.即4-4(a -1)>0且a -1≠0,解得a <2且a ≠1.选C.方法总结:若方程有实数根,则b 2-4ac ≥0.由于本题强调说明方程是一元二次方程,所以,二次项系数不为0.因此本题还是一道易错题.【类型三】说明含有字母系数的一元二次方程根的情况已知:关于x 的方程2x 2+kx -1=0,求证: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证明:Δ=k 2-4×2×(-1)=k 2+8,无论k 取何值,k 2≥0,所以k 2+8>0,即Δ>0,∴方程2x 2+kx -1=0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方法总结:要说明一个含字母系数的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情况,只需求出该方程根的判别式,分析其正、负情况,即可得出结论.【类型四】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情况的实际应用小林准备进行如下操作实验:把一根长为40cm的铁丝剪成两段,并把每一段各围成一个正方形.小峰对小林说:“这两个正方形的面积之和不可能等于48cm2”,他的说法对吗?请说明理由.解:假设能围成.设其中一个正方形的边长为x,则另一个正方形的边长是(10-x),由题可得,x2+(10-x)2=48.化简得x2-10x+26=0.因为b2-4ac=(-10)2-4×1×26=-4<0,所以此方程没有实数根.所以小峰的说法是对的.探究点二: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类型一】用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用公式法解下列方程:(1)2x2+x-6=0;(2)x2+4x=2;(3)5x2-4x+12=0;(4)4x2+4x+10=1-8x.解析:方程(1)(3)是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可以直接确定a,b,c的值,并计算b2-4ac的值,然后代入求根公式,即可求出方程的根;方程(2)(4)则需要先化成一般形式,再求解.解:(1)这里a=2,b=1,c=-6,b2-4ac=12-4×2×(-6)=1+48=49.∴x=-b±b2-4ac2a=-1±492×2=-1±74,即原方程的解是x1=-2,x2=32.(2)将方程化为一般形式,得x2+4x-2=0.∵b2-4ac=24,∴x=-4±242=-2± 6.∴原方程的解是x1=-2+6,x2=-2- 6.(3)∵b2-4ac=-224<0,∴原方程没有实数根.(4)整理,得4x2+12x+9=0.∵b2-4ac=0,∴x1=x2=-32.方法总结:用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时,一定要先将方程化为一般形式,再确定a,b,c的值.【类型二】一元二次方程解法的综合运用三角形的两边分别为2和6,第三边是方程x2-10x+21=0的解,则第三边的长为( )A.7 B.3C.7或3 D.无法确定解析:解一元二次方程x2-10x+21=0,得x1=3,x2=7.根据三角形三边的关系,第三边还应满足4<x<8.所以第三边的长x=7.故选A.方法总结:解题的关键是正确求解一元二次方程,并会运用三角形三边的关系进行取舍.三、板书设计教学过程中,强调用判别式去判断方程根的情况,首先需把方程化为一般形式.同时公式法的得出是通过配方法来的,用公式法解方程∴前提是Δ≥0.21.2.3 因式分解法1.认识用因式分解法解方程的依据. 2.会用因式分解法解一些特殊的一元二次方程.一、情境导入我们知道ab =0,那么a =0或b =0,类似的解方程(x +1)(x -1)=0时,可转化为两个一元一次方程x +1=0或x -1=0来解,你能求出(x +3)(x -5)=0的解吗? 二、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用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类型一】利用提公因式法分解因式解一元二次方程用因式分解法解下列方程: (1)x 2+5x =0;(2)(x -5)(x -6)=x -5.解析:变形后方程右边是零,左边是能分解的二次三项式,可用因式分解法.解:(1)原方程转化为x (x +5)=0,∴x =0或x +5=0,∴原方程的解为x 1=0,x 2=-5; (2)原方程转化为(x -5)(x -6)-(x -5)=0,∴(x -5)[(x -6)-1]=0,∴(x -5)(x -7)=0,∴x -5=0或x -7=0,∴原方程的解为x 1=5,x 2=7. 【类型二】利用公式法分解因式解一元二次方程 用因式分解法解下列方程: (1)x 2-6x =-9; (2)4(x -3)2-25(x -2)2=0. 解:(1)原方程可变形为:x 2-6x +9=0,则(x -3)2=0,∴x -3=0,因此原方程的解为:x 1=x 2=3.(2)[2(x -3)]2-[5(x -2)]2=0,[2(x -3)+5(x -2)][2(x -3)-5(x -2)]=0,(7x -16)(-3x +4)=0,∴7x -16=0或-3x +4=0,∴原方程的解为x 1=167,x 2=43. 方法总结: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步骤是:①将方程的右边化为0;②将方程的左边分解为两个一次因式的乘积;③令每一个因式分别为零,就得到两个一元一次方程;④解这两个一元一次方程,它们的解就是原方程的解.探究点二:用因式分解法解决问题若a 、b 、c 为△ABC 的三边,且a 、b 、c 满足a 2-ac -ab +bc =0,试判断△ABC的形状. 解析:先分解因式,确定a ,b ,c 的关系,再判断三角形的形状.解:∵a 2-ac -ab +bc =0,∴(a -b )(a-c )=0,∴a -b =0或a -c =0,∴a =c 或a =b ,∴△ABC 为等腰三角形.三、板书设计利用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能否分解是关键,因此,要熟练掌握因式分解的知识,提高用分解因式法解方程的能力.在使用因式分解法时,先考虑有无公因式,如果没有再考虑公式法.*21.2.4 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 1.探索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 2.会不解方程利用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解决问题.一、情境导入一般地,对于关于x 的方程x 2+px +q =0(p ,q 为已知常数,p 2-4q ≥0),试用求根公式求出它的两个解x 1、x 2,算一算x 1+x 2、x 1·x 2的值,你能得出什么结果? 二、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 【类型一】利用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求关于方程根的代数式的值 已知m 、n是方程2x -x -2=0的两实数根,则1m +1n的值为( )A .-1 B.12 C .-12 D .1解析:根据根与系数的关系,可以求出m +n 和mn 的值,再将原代数式变形后,整体代入计算即可.因为m 、n 是方程2x 2-x -2=0的两实数根,所以m +n =12,mn =-1,1m +1n =n +m mn =12-1=-12.故选C. 方法总结:解题时先把代数式变形成与两根和、积有关的形式,注意前提:方程有两个实数根时,判别式大于或等于0.【类型二】根据方程的根确定一元二次方程已知一元二次方程的两根分别是4和-5,则这个一元二次方程是( )A .x 2-6x +8=0B .x 2+9x -1=0C .x 2-x -6=0D .x 2+x -20=0解析:∵方程的两根分别是4和-5,设两根为x 1,x 2,则x 1+x 2=-1,x 1·x 2=-20.如果令方程ax 2+bx +c =0中,a =1,则-b =-1,c =-20.∴方程为x 2+x -20=0.故选D. 方法总结:先把所构造的方程的二次项系数定为1,利用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确定一元二次方程一次项系数和常数项. 【类型三】根据根与系数的关系确定方程的解 (2014·云南曲靖)已知x =4是一元二次方程x 2-3x +c =0的一个根,则另一个根为________.解析:设另一根为x 1,则由根与系数的关系得x 1+4=3,∴x 1=-1.故答案为x =-1.方法总结:解决这类问题时,利用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列出方程即可解决. 【类型四】利用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确定字母系数 )关于x 的方程x 2-ax +2a =0的两根的平方和是5,则a的值是( )A .-1或5B .1C .5D .-1解析:将两根平方和转化为用两根和、积表示的形式,从而利用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解决.设方程两根为x 1,x 2,由题意,得x 21+x 22=5.∴(x 1+x 2)2-2x 1x 2=5.∵x 1+x 2=a ,x 1x 2=2a ,∴a 2-2×2a =5.解得a 1=5,a 2=-1.又∵Δ=a 2-8a ,当a =5时,Δ<0,此时方程无实数根,所以舍去a =5.当a =-1时,Δ>0,此时方程有两实数根.所以取a =-1.故选D.方法总结: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是将与方程两根有关的式子转化为用两根和、积表示的形式,从而利用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解决问题.注意不要忽略题目中的隐含条件Δ≥0,导致解答不全面.【类型五】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和根的情况的综合应用已知x 1、x 2是一元二次方程(a -6)x 2+2ax +a =0的两个实数根.(1)是否存在实数a ,使-x 1+x 1x 2=4+x 2成立?若存在,求出a 的值;若不存在,请你说明理由;(2)求使(x 1+1)(x 2+1)为负整数的实数a 的整数值.解:(1)根据题意,得Δ=(2a )2-4×a (a -6)=24a ≥0.解得a ≥0.又∵a -6≠0,∴a ≠6.由根与系数关系得:x 1+x 2=-2aa -6,x 1x 2=aa -6.由-x 1+x 1x 2=4+x 2得x 1+x 2+4=x 1x 2,∴-2a a -6+4=a a -6,解得a =24.经检验a =24是方程-2a a -6+4=aa -6的解.即存在a =24,使-x 1+x 1x 2=4+x 2成立.(2)原式=x 1+x 2+x 1x 2+1=-2a a -6+aa -6+1=66-a 为负整数,则6-a 为-1或-2,-3,-6.解得a =7或8,9,12.三、板书设计教学过程中,强调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是通过求根公式得到的,在利用此关系确定字母的取值时,一定要记住Δ≥0这个前提条件.21.3实际问题与一元二次方程第1课时传播问题与一元二次方程1.会根据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一元二次方程并求解,能根据问题中的实际意义,检验所得的结果是否合理.2.联系实际,让学生进一步经历“问题情境——建立模型——求解——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获得更多运用数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和经验,进一步掌握解应用题的步骤和关键.一、情境导入某细菌利用二分裂方式繁殖,每次一个分裂成两个,那么五次繁殖后共有多少个细菌呢?二、合作探究探究点:传播问题与一元二次方程【类型一】疾病传染问题有一人患了流感,经过两轮传染后共有64人患了流感.(1)求每轮传染中平均一个人传染了多少个人?(2)如果不及时控制,第三轮将又有多少人被传染?解析:设每轮传染中平均一个人传染了x个人,根据题意可知,在第一轮,有x个人被传染,此时,共有(1+x)人患了流感;到了第二轮,患流感的(1+x)人作为“传染源”,每个人又传染给了x个人,这样,在第二轮中新增加的患了流感的人有x(1+x)人,根据等量关系可列一元二次方程解答.解:(1)设每轮传染中平均一个人传染了x个人,由题意,得1+x+x(1+x)=64,解之,得x1=7,x2=-9(不合题意,舍去).答:每轮传染中平均一个人传染了7个人.(2)7×64=448(人).答:又将有448人被传染.方法总结:建立数学模型,利用一元二次方程来解决实际问题.读懂题意,正确的列出方程是解题的关键.【类型二】分裂增长问题月季生长速度很快,开花鲜艳诱人,且枝繁叶茂.现有一棵月季,它的主干长出若干数目的支干,每个支干又长出同样数目的小分支,主干、支干、小分支的总数是73.求每个支干长出多少小分支?解:设每个支干长出x个小分支,根据题意得:1+x+x2=73,解得:x1=8,x2=-9(舍去).答:每个支干长出8个小分支.三、板书设计教学过程中,强调利用一元二次方程解应用题的步骤和关键.特别是解有关的传播问题时,一定要明确每一轮传染源的基数.第2课时平均变化率与一元二次方程1.掌握用“倍数关系”建立数学模型,并利用它解决一些具体问题.2.会解有关“增长率”及“销售”方面的实际问题.一、情境导入月季花每盆的盈利与每盆的株数有一定的关系.每盆植3株时,平均每株盈利4元;若每盆增加1株,平均每株盈利减少0.5元.要使每盆的盈利达到15元,每盆应多植多少株?二、合作探究探究点:用一元二次方程解决增长率问题【类型一】增长率问题(2014·辽宁大连)某工厂一种产品2013年的产量是100万件,计划2015年产量达到121万件.假设2013年到2015年这种产品产量的年增长率相同.(1)求2013年到2015年这种产品产量的年增长率;(2)2014年这种产品的产量应达到多少万件?解析:(1)通过增长率公式列出一元二次方程即可求出增长率;(2)依据求得的增长率,代入2014年产量的表达式即可解决.解:(1)设这种产品产量的年增长率为x,根据题意列方程得100(1+x)2=121,解得x1=0.1,x2=-2.1(舍去).答:这种产品产量的年增长率为10%.(2)100×(1+10%)=110(万件).答:2014年这种产品的产量应达到110万件.方法总结:增长率问题中可以设基数为a,平均增长率为x,增长的次数为n,则增长后的结果为a(1+x)n;而增长率为负数时,则降低后的结果为a(1-x)n.(2014·新疆乌鲁木齐)某工厂使用旧设备生产,每月生产收入是90万元,每月另需支付设备维护费5万元;从今年1月份起使用新设备,生产收入提高且无设备维护费,使用当月生产收入达100万元,1至3月份生产收入以相同的百分率逐月增长,累计达364万元,3月份后,每月生产收入稳定在3月份的水平.(1)求使用新设备后,2月、3月生产收入的月增长率;(2)购进新设备需一次性支付640万元,使用新设备几个月后,该厂所得累计利润不低于使用旧设备的累计利润?(累计利润是指累计生产收入减去旧设备维护费或新设备购进费)解析:(1)设2月,3月生产收入的月增长率为x,根据题意建立等量关系,即3个月之和为364万元,解方程时要对结果进行合理取舍;(2)根据题意,建立不等关系:前三个月的生产收入+以后几个月的收入减去一次性支付640万元大于或等于旧设备几个月的生产收入-每个月的维护费,然后解不等式.解:(1)设2月,3月生产收入的月增长率为x,根据题意有100+100(1+x)+100(1+x)2=364,即25x2+75x-16=0,解得,x1=-3.2(舍),x2=0.2,所以2月,3月生产收入的月增长率为20%.(2)设m个月后,使用新设备所得累计利润不低于使用旧设备的累计利润,根据题意有364+100(1+20%)2(m-3)-640≥90m-5m,解得,m≥12.所以,使用新设备12个月后所得累计利润不低于使用旧设备的累计利润.方法总结:根据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或是题目中给出的数量关系得到方程,通过解方程解决实际问题,当方程的解不只一个时,要根据题意及实际问题确定出符合题意的解.【类型二】利润问题一学校为了绿化校园环境,向某园林公司购买了一批树苗,园林公司规定:如果购买树苗不超过60棵,每棵售价为120元;如果购买树苗超过60棵,每增加1棵,所出售的这批树苗每棵售价均降低0.5元,但每棵树苗最低售价不得少于100元.该校最终向园林公司支付树苗款8800元.请问该校共购买了多少棵树苗?解析:根据条件设该校共购买了x棵树苗,根据“售价=数量×单价”就可求解.解:∵60棵树苗售价为120元×60=7200元<8800元,∴该校购买树苗超过60棵.设该校共购买了x棵树苗,由题意得x[120-0.5(x-60)]=8800,解得x1=220,x2=80.当x1=220时,120-0.5(220-60)=40<100,∴x1=220不合题意,舍去;当x2=80时,120-0.5(80-60)=110>100,∴x2=80,∴x=80.答:该校共购买了80棵树苗.方法总结:根据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或题目中给出的数量关系得到方程,当求出的方程的解不只一个时,要根据题意及实际问题确定出符合题意的解.【类型三】方案设计问题(2014·内蒙古兴安)菜农李伟种植的某蔬菜计划以每千克5元的价格对外批发销售.由于部分菜农盲目扩大种植,造成该蔬菜滞销,李伟为了加快销售,减少损失,对价格经过两次下调后,以每千克3.2元的价格对外批发销售.(1)求平均每次下调的百分率;(2)小华准备到李伟处购买5吨该蔬菜,因数量多,李伟决定再给予两种优惠方案以供选择:方案一,打九折销售;方案二,不打折,每吨优惠现金200元.试问小华选择哪种方案更优惠?请说明理由.分析:第(1)小题设平均每次下调的百分率为x,列一元二次方程求出x,舍去不合题意的解;第(2)小题通过计算进行比较即可求解.解:(1)设平均每次下调的百分率为x,由题意,得5(1-x)2=3.2,解得x1=0.2=20%,x2=1.8(舍去).∴平均每次下调的百分率为20%;(2)小华选择方案一购买更优惠,理由如下:方案一所需费用为:3.2×0.9×5000=14400(元);方案二所需费用为:3.2×5000-200×5=15000(元),∵14400<15000,∴小华选择方案一购买更优惠.三、板书设计教学过程中,强调解决有关增长率及利润问题时,应考虑实际,对方程的根进行取舍.。

第21章 一元二次方程

第21章 一元二次方程

结合教材中的问题1、问题2,从实际问题出发列出方程【活动方略】教师演示,给出题目.请口答下面问题.(1)上面几个方程整理后含有几个未知数?(2)按照整式中的多项式的规定,它们最高次数是几次?(3)有等号吗?或与以前多项式一样只有式子?归纳:像这样的方程两边都是整式,只含有一个未知数(一元),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二次)的方程,叫做一元二次方程.一般地,任何一个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经过整理,•都能化成如下形式ax2+bx+c=0(a≠0).这种形式叫做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一个一元二次方程经过整理化成ax2+bx+c=0(a≠0)后,其中ax2是二次项,a是二次项系数;bx是一次项,b是一次项系数;c是常数项.8.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kx 2+2x -1=0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则k 的取值范围是( )A 、k>-1B 、k>1C 、k ≠0D 、k>-1且k ≠0 9.下列方程中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的是( ) A 、3x 2-x -1=0; B 、x 2-2x -1=0; C 、9x 2=4(3x -1);D 、x 2+7x +15=0.10.(m 2-n 2)(m 2-n 2-2)-8=0,则m 2-n 2的值是( ). A . 4或-2 B . -4或2 C . 4 D .-2三.简答题11.用公式法解方程(1)x 2+15x=-3x; (2)x 2+x-6=0; (3)3x 2-6x-2=0; (4)4x 2-6x=012.(8分)如图,是一个正方体的展开图,标注了字母A 的面是正方体的正面,如果正方体的左面与右面所标注代数式的值相等,求x 的值.13. (10分)已知等腰三角形的底边长为9,腰是方程210240x x -+=的一个根,求这个三角形的周长。

14.已知一元二次方程2-40x x k +=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1)求k 的取值范围;(2)如果k 是符合条件的最大整数,且一元二次方程2+-10x mx =与2-40x x k +=有一个相同的根,求此m 的值。

21.2.1解一元二次方程配方法教案

21.2.1解一元二次方程配方法教案
b.将方程两边同时加上一次项系数一半的平方,使左边变为完全平方公式;
c.根据完全平方公式,将左边分解为两个一次因式的乘积;
d.分别令每个一次因式等于0,求出方程的解。
3.应用配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并检验解的正确性。
本节课将结合具体例题,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
二、核心素养目标
其次,学生在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时遇到了困难。在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中,我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尝试将生活问题转化为一元二次方程。通过这个过程,我发现学生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渐学会了如何建立数学模型。今后,我可以通过提供更多类型的问题,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这一技能。
在小组讨论环节,我观察到学生们在交流中互相启发,共同解决问题。这种合作学习的方式不仅提高了学生的沟通能力,还让他们在实际应用中加深了对配方法的理解。不过,我也注意到一些学生在讨论中不够积极主动,我需要思考如何更好地调动这部分学生的参与性。
-重点二:详细讲解配方法的四个步骤,特别是如何将方程转化为完全平方公式的过程。
-重点三:通过具体例题,展示如何应用配方法求解一元二次方程,并检验解的正确性。
-重点四:强调配方法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重要性,并培养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
举例:在讲解配方法时,重点强调如何将一般的一元二次方程转化为(x + m)^2 = n的形式,以及如何求解出x的两个值。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解一元二次方程——配方法》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需要解决两个未知数的问题?”(如购物时如何分配预算)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一元二次方程配方法的奥秘。

第二十一章一元二次方程学情与教材分析

第二十一章一元二次方程学情与教材分析

第二十一章一元二次方程学情与教材分析第21章一元二次方程本章学情分析与教材分析(一)学情分析:本章内容面对的学生是初三年级十三四岁左右,他们思维活跃,模仿性强,已经开始占主导地位的抽象逻辑思维,逐步由经验型向理论型转化。

观察、记忆、想象诸能力迅速发展,能超出直接感知的事物提出假设和进行推理、论证,很大程度上还需要感性经验的支撑。

一元二次方程是刻画数量关系的重要数学模型,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和实际应用是初中阶段的核心内容。

前面已经研究了一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以及分式方程、平方根、因式分解等知识,对于解方程的基本思路(使方程逐步化为x=a 的形式)已经比较熟悉,按照这种思路继续研究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本章还要讨论与方程的根有关的几个基本问题(判别式与方程的根、根与系数的关系等),在此基础上研究利用一元二次方程模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本章的研究将为后续的二次函数等打下研究基础。

(二)教材分析:1.核心素养本章所触及的数学思想方法主要有:解方程过程中的转化、化归思想,配方法以及分类讨论思想,由实际问题抽象为方程模子的建模思想。

2.本章研究目标(1)联系一元一次方程、方程组和函数的根本知识,连续探究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及其变革规律,履历由详细问题抽象出一元二次方程的过程,进一步体味方程是描画现实世界中数量关系的一个有效的数学模子。

(2)了解一元二次方程及其相关概念,理解一元二次方程解法的基本思想及其与一元一次方程的联系,体会两者之间相互比较和转化的思想方法。

(3)理解配方法的意义,会用直接开平方法、配方法、公式法、分解因式法解简单的一元二次方程(数字系数),并在解一元二次方程的过程中体味转化等数学思想。

(4)把握根的判别式的有关应用,理解一元二次方程两根与系数的关系。

(5)能够利用一元二次方程解决有关实际问题,能根据详细问题的实际意义检验结果的合理性,进一步造就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1(6)经历在具体情境中估计一元二次方程解的过程,发展估算意识和能力。

21-1一元二次方程复习题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

21-1一元二次方程复习题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

21.1 一元二次方程(复习题)-2022年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一.选择题1.将方程3x2+1=6x化成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正确的是()A.3x2﹣6x+1=0B.3x2+6x+1=0C.3x2+6x﹣1=0D.3x2﹣6x﹣1=0 2.若关于x的方程(a﹣1)x2+x=0是一元二次方程,则a的范围是()A.a=1B.a>1C.a≠1D.a<13.一元二次方程x2+5x﹣2=0的一次项系数是()A.1B.5C.2D.﹣24.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的解是x1=m﹣3,x2=1﹣m,那么方程a (x﹣m)2+bx+c=mb的解是()A.x1=﹣3,x2=1B.x1=2m﹣3,x2=1C.x1=2m﹣3,x2=1﹣2m D.x1=﹣3,x2=1﹣2m5.设x1为一元二次方程2x2﹣4x=2较小的根,则()A.0<x1<1B.﹣1<x1<0C.﹣2<x1<﹣1D.﹣5<x1<﹣4 6.已知a是方程x2﹣3x﹣1=0的一个根,则代数式2a2﹣6a﹣1的值为()A.1B.﹣2C.﹣2或1D.27.若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ax2+2bx﹣2=0的一个根是x=2022,则一元二次方程(x+2)2+bx+2b=1必有一根为()A.2020B.2021C.2022D.20238.《周髀算经》中有一种几何方法可以用来解形如x(x+5)=24的方程的正数解,方法为:如图,将四个长为x+5,宽为x的长方形纸片(面积均为24)拼成一个大正方形,于是大正方形的面积为:24×4+25=121,边长为11,故得x(x+5)=24的正数解为x==3.小明按此方法解关于x的方程x2+mx﹣n=0时,构造出同样的图形.已知大正方形的面积为12,小正方形的面积为4,则方程的正数解为()A.﹣1B.+1C.D.﹣19.下列方程中,是一元二次方程的是()A.3(x+2)=8B.3x2+6x=8C.ax2+bx+c=0D.=1 10.已知a是方程2x2﹣3x﹣5=0的一个解,则﹣4a2+6a的值为()A.10B.﹣10C.2D.﹣40二.填空题11.若a是一元二次方程x2+2x﹣3=0的一个根,则2a2+4a的值是.12.若m是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x2﹣3x+1=0的一个根,则2m2﹣6m+2022=.13.已知一元二次方程x2+3x+(a2+1)=0有一个根为x=﹣1,则a的值为.14.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ax2+bx﹣2019=0的一个根为x=1,写出满足条件的实数a,b 的值.15.如果关于x的不等式组有且仅有三个整数解,且关于y的方程(m﹣2)y2+my+1=0是一元二次方程,则符合条件的所有整数m之和为.三.解答题16(1)化简求值:,其中m是方程2x2+4x﹣1=0的根;(2)解方程:.17.已知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m﹣1)x2+5x+m2﹣3m+2=0的常数项为0.(1)求m的值;(2)求此时一元二次方程的解.18.定义:如果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满足a﹣b+c=0,那么我们称这个方程为“星辰方程”.(1)判断一元二次方程3x2+7x+4=0是否为星辰方程,说明理由.(2)已知4x2﹣mx+n=0是关于x的星辰方程,若m是此星辰方程的一个根,求m的值.19.已知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m+2)x2﹣(3m+12)x+m2+2=0有一个根是1.(1)求m的值;(2)求方程的根.20.对于任意一个三位数k,如果k满足各个数位上的数字都不为零,且十位上的数字的平方等于百位上的数字与个位上的数字之积的4倍,那么称这个数为“喜鹊数”.例如:k=169,因为62=4×1×9,所以169是“喜鹊数”.(1)已知一个“喜鹊数”k=100a+10b+c(1≤a、b、c≤9,其中a,b,c为正整数),请直接写出a,b,c所满足的关系式;判断241 “喜鹊数”(填“是”或“不是”),并写出一个“喜鹊数”;(2)利用(1)中“喜鹊数”k中的a,b,c构造两个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①与cx2+bx+a=0②,若x=m是方程①的一个根,x=n是方程②的一个根,求m与n满足的关系式;(3)在(2)中条件下,且m+n=﹣2,请直接写出满足条件的所有k的值.。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21.1一元二次方程同步测试及答案解析【新编】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21.1一元二次方程同步测试及答案解析【新编】

一元二次方程21.1__一元二次方程__[见A本P2]1.下列方程中是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的是(C)A.x2+1x2=0B.ax2+bx+c=0C.(x-1)(x+2)=1D.3x2-2xy-5y2=0【解析】A是分式方程,B中缺a≠0,D中含有两个未知数.2.方程5x2=6x-8化为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后,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常数项分别为(C)A.5,6,-8 B.5,-6,-8C.5,-6,8 D.6,5,-8【解析】5x2=6x-8化为一般形式后得5x2-6x+8=0.3.若关于x的方程ax2-3x+2=0是一元二次方程,则(B)A.a>0 B.a≠0C.a=1 D.a≥0【解析】一元二次方程的隐含条件是二次项系数a≠0,故选B.4.已知关于x的方程x2-kx-6=0的一个根为x=3,则实数k的值为(A)A.1 B.-1C.2 D.-2【解析】因为x=3是原方程的根,所以将x=3代入原方程,即32-3k-6=0成立,解得k=1. 5.如图21-1-1所示,图形中四个长方形的长比宽多5,围成的大正方形的面积为125.设长方形的宽为x,则下列方程不正确的是(C)图21-1-1A.x(x+5)=25B.x2+5x=25C.x2+5x-20=0D.x(x+5)-25=0【解析】大正方形边长为2x+5,则(2x+5)2=125,∴4x2+20x+25=125,∴4x2+20x-100=0,∴x2+5x-25=0,故A,B,D正确,选C.6.下列关于x的方程ax2+bx+c=0(a≠0)的根的说法正确的有(C)①若有一个根为零时,则c=0;②若有一个根为1时,则a+b+c=0;③若有一个根为-1时,则a-b+c=0;④只有一个实数根.A.1个B.2个C.3个D.4个【解析】把x=0代入原方程有a×02+b×0+c=0,得到c=0;把x=1代入原方程有a×12+b×1+c=0,即a+b+c=0;把x=-1代入原方程有a×(-1)2+b×(-1)+c=0,即a-b+c=0,这说明①②③都正确.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可以没有实数根,所以④不正确.7.当x=__0__时,方程(a2-9)x2+(a+3)x+5=0不是关于a的一元二次方程;当a=__3__时,方程(a2-9)x2+(a+3)x+5=0是关于x的一元一次方程.8.滨州市体育局要组织一次篮球赛,赛制为单循环形式(每两队之间都赛一场),计划安排28场比赛,应邀请多少支球队参加比赛?学习以下解答过程,并完成填空.解:设应邀请x 支球队参赛,则每队共打__x -1__场比赛,比赛总场数用代数式表示为__12x (x -1)__.根据题意,可列出方程__12x (x -1)=28__.整理,得__12x 2-12x =28__.化为一般式,得__x 2-x -56=0__.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常数项分别为__1__,__-1__,__-56__.【解析】 设应邀请x 支球队参赛,则每队共打(x -1)场比赛,比赛总场数用代数式表示为12x (x -1). 根据题意,可列出方程12x (x -1)=28. 整理,得12x 2-12x =28, 化为一般式为x 2-x -56=0.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常数项分别为1,-1,-56.9.《九章算术》“勾股”章有一题:“今有户高多于广六尺八寸,两隅相去适一丈,问户高、广各几何?”大意是说:已知矩形门的高比宽多6尺8寸,门的对角线长1丈,那么门的高和宽各是多少?(1丈=10尺,1尺=10寸)如果设门的宽为x 尺,那么这个门的高为(x +6.8)尺,根据题意,得__x 2+(x +6.8)2=102__,整理、化简,得__2x 2+13.6x -53.76=0__.10.教材或资料会出现这样的题目:把方程12x 2-x =2化为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并写出它的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和常数项.现把上面的题目改编为下面的两个小题,请解答:(1)下列式子中,有哪几个是方程12x 2-x =2所化的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答案只写序号)__①②④⑤__.①12x 2-x -2=0;②-12x 2+x +2=0;③x 2-2x =4;④-x 2+2x +4=0;⑤3x 2-23x -43=0. (2)方程12x 2-x =2化为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后,它的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常数项之间具有什么关系?解:(2)若设它的二次项系数为a (a ≠0),则一次项系数为-2a 、常数项为-4a .11.若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为ax 2+bx +5=0(a ≠0)的解是x =1,则2013-a -b 的值是( A )A .2018B .2008C .2014D .2012【解析】∵x =1是一元二次方程ax 2+bx +5=0的一个根,∴a ·12+b ·1+5=0,∴a +b =-5,∴2013-a -b =2013-(a +b )=2013-(-5)=2018.12.[2013·黔西南]已知x =1是一元二次方程x 2+ax +b =0的一个根,则代数式a 2+b 2+2ab 的值是__1__.【解析】 ∵x =1是一元二次方程x 2+ax +b =0的一个根,∴12+a +b =0,∴a +b =-1∴a 2+b 2+2ab =(a +b )2=(-1)2=1.13.若方程4x k -1+3x +1=0是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则k 的值为__3__.【解析】 ∵此方程是一元二次方程,∴k -1=2,∴k =3.14.翠湖公园有一块长为32 m ,宽为20 m 的长方形空地,现准备在空地中修同样宽的两条“之”字路.如图21-1-2所示,若设道路宽为x m ,剩下的空地面积为540 m 2,请列出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把它化为一般形式,并指出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和常数项.图21-1-2解:将图形中的“之”字路进行平移得到如图所示的图形.依题意得(32-x )(20-x )=540,整理,得一般形式为x 2-52x +100=0,二次项系数为1,一次项系数为-52,常数项为100. 15.已知m 是方程x 2-2 013x +1=0的一个根,试求代数式m 2-2 012m +2 013m 2+1的值. 解:∵m 为方程x 2-2 013x +1=0的根,∴m 2-2 013m +1=0,即m 2-2 013m =-1,m 2+1=2 013m ,∴m 2-2 012m +2 013m 2+1=m 2-2 013m +m +2 0132 013m =-1+m +1m .又由m 2-2 013m +1=0, 两边同除以m 得m +1m=2 013, ∴原式=-1+2 013=2 01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1.1一元二次方程
一、内容和内容解析
1.内容
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及一般形式.
2.内容解析
以实际问题为背景,引出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归纳出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给出一元二次方程根的概念,并指出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不唯一.这些概念是全章后续内容的基础.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对一元二次方程及其有关概念的认识.
二、目标和目标解析
1.目标
(1)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
(2)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正确认识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及常数项.
2.目标解析
达成目标(1)的标志是:能够通过实际问题,进一步引出一元二次方程的具体例子,然后再引导学生观察列出的这三个具体方程,并发现它们在形式上的共同点,得出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
达成目标(2)的标志是:会将一元二次方程整理成一般形式,并写出其中的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常数项;能在具体例子中识别各项系数的取值.能注意到二次项系数不为0.
三、教学问题诊断分析
列方程的内容贯穿本节课的始终,这是本课的教学难点.教学时应注意控制问题背景的难度,要有利于学生经历由实际问题抽象出一元二次方程模型的过程,进而认识一元二次方程及其相关概念.
四、教学过程设计
1.归纳概念
问题1根据实际背景,列出方程:
(1)要设计一座高2 m的人体雕像,使它的上部(腰以上)与下部(腰以下)的高度比,等于下部与全部的高度比,求雕像的下部应设计为高多少米?
(2)有一块矩形铁皮,长100 cm,宽50 cm,在它的四角各切去一个正方形,然后将四周突出部分折起,就能制作一个无盖方盒,如果要制作的方盒的底面积为3 600 cm2,那么铁皮各角应切去多大的正方形?
(3)要组织一次排球邀请赛,参赛的每两队之间都要比赛一场,根据场地和时间等条件,赛程计划安排7天,每天安排4场比赛,比赛组织者应邀请多少个队参加比赛?
师生活动:通过多媒体播放图片,引入问题.通过教师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列出方程,解决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实际问题引入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提高学生建立方程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问题2观察上面三个方程,它们与一元一次方程有什么共同点?有什么不同点?
师生活动:学生观察,并归纳出共同特征:①整式;②一元;③2次.
给出名称并类比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得出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等号两边都是整式,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的方程,叫做一元二次方程.设计意图:让学生充分感受所列方程的特点,再通过类比的方法得到定义,从而达到真正理解定义的目的.
2.辨析巩固概念
问题3辨别下列各式是否为一元二次方程.
(1)4x2=81;(2)2(x2-1)=3y;(3)3x(x-1)=5(x+2);
(4)2x2+3x-1;(5)关于x的方程mx2-3x+2=0(m≠0).
师生活动:学生独立思考后回答.教师引导学生类比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形式,总结归纳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及项、系数的概念.
一般地,任何一个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经过整理,都能化成如下形式:ax2+bx+c =0(a≠0).
这种形式叫做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其中ax2二次项,a是二次项系数;bx是一次项,b是一次项系数;c是常数项.
设计意图:巩固对一元二次方程定义中3个特征的理解.
此环节采取抢答的形式,提高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在练习后,通过类比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形式,得出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和项、系数的概念.
问题4将方程3x(x-1)=5(x+2)化成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并写出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及常数项.
师生活动:学生尝试完成,教师引导学生得出化为一元二次方程一般形式的一般步骤.设计意图:加深学生对一般形式的理解.
3.练习、巩固概念
教科书第4页练习1,练习2.
师生活动:学生独立完成后再全班交流.
设计意图:巩固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掌握化为一般形式的方法.
4.小结
问题5回答以下问题:
(1)本节课学了哪些主要内容?
(2)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是什么?
(3)如何转化为一般形式,包括哪些项?
师生活动:学生独立思考后回答、相互补充,教师归纳总结.
设计意图:梳理本课所学内容,形成对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一般形式等的完整认识,特别要强调二次项系数不为0的重要性.
5.布置作业
教科书第4页习题21.1第1题,第2题,第3题.
五、目标检测设计
1.根据下列问题列方程,并将所列方程化成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
(1)一个矩形的长比宽多1 cm,面积是132 cm2,矩形的长和宽各是多少?
(2)参加一个聚会的每两人都握了一次手,所有人共握手10次,有多少人参加聚会?
设计意图:巩固对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的认识,为后面讨论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做准备.
2.下列哪些数是方程x2+x-12=0的根?
-4,-3,-2,-1,0,1,2,3,4
设计意图:巩固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概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