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山水画和西方风景画比较
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区别

笔 墨
笔 触
水纹
西方风景画在观察对象时视点不变,物象是正 常视域内的,物象呈现近大远小、近实远虚以及 近高远低的透视现象,这种观察方法就是“ 近高远低的透视现象,这种观察方法就是“焦点 透视” 透视”法。
郭 熙 的 《 早 春 图 》
空间: 在空间观念的认识上, 空间: 在空间观念的认识上,中西方似乎 要具象一些,表现出的东西更容易让物博山水 要具象一些, 或风景绘画上相差迥异。 或风景绘画上相差迥异。在中国的传统美术理
王希孟〔北宋〕(1090——?)《千里江山》图 北宋〕 1090——?) 千里江山》
传世之唯一作品《千里江山图》卷,此图赐予蔡京,从其 传世之唯一作品《千里江山图》卷,此图赐予蔡京,从其 卷后的题跋中得知,此图为绢本,设色,纵51.5厘米,横 卷后的题跋中得知,此图为绢本,设色,纵51.5厘米,横 1191.5厘米,全图以大青绿为基调,山脚、屋墙、水天交 1191.5厘米,全图以大青绿为基调,山脚、屋墙、水天交 接处用深浅各异之赭石色渲染,屋顶用浓黑,人物多粉画, 用笔敷彩精细,轻重浓淡生动活脱,灿烂艳灼,美不胜收, 千里江山秀丽多姿,雄伟壮观。时人赞其画“ 千里江山秀丽多姿,雄伟壮观。时人赞其画“一点一画均 无败笔,远山近水,山村野市,渔艇客舟,桥梁水车,乃 至飞鸟翔空,细若小点,无不出以精心,运以细毫” 至飞鸟翔空,细若小点,无不出以精心,运以细毫”,人 物如蚁,不可胜数,生息劳作,生动活泼。卷后有宋代蔡 物如蚁,不可胜数,生息劳作,生动活泼。卷后有宋代蔡 京、元代李溥光题记,曾经南宋内府、元代李溥光、清代 京、元代李溥光题记,曾经南宋内府、元代李溥光、清代 梁清标及乾隆内府收藏,现藏故宫博物院。 梁清标及乾隆内府收藏,现藏故宫博物院。
浅谈中国传统山水画与西方风景油画题材内容的差异

式,虽然都是以 自 然景观作 为表现对象,结果却是大相径庭。这种差异
性产 生的根本原 因在于对审美理想表达的不同取向。本文通过题材、 内
容、审美取向比较 ,简要分析中国传统山水画与西方风景油西方风景油 画;中国传统 山水画;题材 ;内容;差异
中国传统 山水 画与西 方风景 油画是 在两 种不 同文化意 识 、两种 不 同审美理念 的造就 下形 成的 两种不 同风格 、不 同视觉 感受 的绘 画 形式 ,虽然都 是 以 自然景 观作 为表现 对象 ,结果 却是大相 径庭 。这 种 差异 性之所 以产 生 的根 本原 因在于 对审美 理想表 达 的不同取 向。 景却不 予表现 。 本文通过比较简要分析二者在题材内容方面的区别,及其体现在审 油 画风 景中 的水系是 多状态 的 ,更 接近现 实 。海景也 是油 画风 美取 向上的 区别。 景 中的独 立 门类 ,许 多画家 专 门画海景 ,如 1 7 世纪 荷兰 画派 的小威 题材 内容 分析 比较 廉 - 费尔德 。海景 画家 的笔下不 但刻 画了海 洋的风 平浪静 ,更 有船 ( 一) 题 材相似 部分 舶在暴 风雨 中与波 浪滔天 抗争 的惊险场 面 ,比如法 国画 家韦 内尔 的 中 国传 统 山水 画 与西方风 景油 画都是 以天空 、大地 、山川、河 《 暴风 雨和遇 难船 》、泰 奥 多尔居丹 的 《 德 斯船长 的献 身行 为 》和 流 、树 木 和建筑等 自然 景观和 人文景 观 为对 象 ,所 以曾有专 家学者 《 肯特 海难 》等等 。 将两者 都 归于 “ 风 景画” 这一大 的范畴 内。 二 、审美取 向分析 比较 ( 二) 题材 差异部分 绘画题 材的选 择是绘 画艺 术最外化 的体 现 ,这 中看似 自由的选 1 . 对 城市题 材 的不同 归属 择 受到时代 文化思 想和 审美风 尚的约 束。 中国传统 山水 画与西 方风 从 定 义上讲 , “ 风景 ”和 “ 山水 ”的含义 不尽相 同 。 景油 画的题材 差 异 ,源 自 中西 方审美倾 向的不 同 ,以及 由此导 致 的 风 景可 以泛指 室 外 的景 观 ,风 景 油 画 中有 海景 画 、夜 景 画 、 绘 画功能 的不 同 。 街景 画等 分科 ,在西 方油 画发展史 中 ,无 论是威 尼斯 画派 、荷兰小 西方风 景油 画的 功能在 于纪录 和再现 ,以及 作 为装饰 品所产 生 画派 ,还 是 巴比松 画 派 ,以城 市景 观 为主 题 的风 景油 画作 品比 比皆 的 装饰美 化功用 ,作 品中融入 了 画家 对于 自然 的科学 认识 。而 中国 是 ,如克 劳德 ・ 洛兰的 《 昂 内出发 》、柯 罗的 《 城市 风光 》等等 。 传统 山水 画在独 立之前 ,山水 就 已经 不仅仅 只具 有充 当人物 画背景 中 国画 对 题 材 的分 法 有 “ 六门” 、 “ 十 门”、 “ 八 门”、 的功 能 ,它被 用以烘托 人物 的性格 , “ 顾长 康 画谢幼舆 在岩 石里 。 “ 十 三科 ”诸说 ,唐代 张彦远 《 历代 名 画记 ・ 叙 画之 兴废 》 中分列 人 问其 所 以 ,顾 曰 :谢 云 :~ 丘 一壑 , 自谓 过 之 。此 子 宜置 丘壑 了人 物 、屋宇 、山水 、鬼神 、花鸟 六 门 ,北宋 末的 《 宣和 画谱 》划 中。” 山水画 的兴起 ,使 中国画 由产 生 时外在化 的 “ 成 教化 ,助人 分 为十 门 ,南 宋邓椿 《 画继 》则 划为八 门。 山水画所 选 的题 材则 更 伦 ” , “ 明劝诫 ,著 升沉 ”的社会 教化 工具 ,向人 与 自然 内在化 的 接 近 自然的原 始状态 ,大 J 1 1 名 山、荒郊 野外更 符合 山水 画对意境 表 心理 共通 转移 , “ 澄 怀观道 ,卧 以游之 ” , “ 望秋 云 、神飞 扬 ;临 现 的需要 。 中国画将 城市等 人化 自然题 材归于 其他 门类 ,比如北 宋 春 风 ,思 浩荡 ”。创作 主体 的人 品价 值 和人格修 养取代 了绘 画 的实 张 择端 的 《 清 明上河 图 》描绘 的 是街景 ,按题材 内容 可 以划入风 景 际 内容 ,山水 画成为文人 躲避现 实世界 的精神 避风 港。 画 ,但是 在 中国画范畴 内 ,它被归入 风俗 画或者界 画。 “ 君 子 之 所 以 爱夫 山水 者 ,其 旨安 在? 丘 园养 素 ,所 常 处 2 . 对天 气 、季 节特色 的不 同表现 也 ;泉 石啸傲 ,所 常乐也 ;渔樵 隐逸 ,所常 适也 ;猿 鹤飞 鸣 。所 常 古 人对 于 表 现 自然 界 时节 变 化所 进 行 的观 察 研究 是 不 容否 认 亲 也 ;尘嚣缰 锁 ,此 人情所 常厌也 ;烟 霞仙 圣 ,此 人情所 常愿 而不 的 ,王维 在其 《 山水 诀 》和 《 山水论 》中就 具体论 述了 如何表现 山 得 见也 。” 中国传统 美学不 提倡 强烈 刺激 的情 感宣 泄 ,山水 画始终 水 树石 、春夏 秋冬 、朝夕 阴晴等 自然景 观 。但 是就作 品而 言 ,现 存 发 挥的 是抚慰 的功能 ,古人 往往 以水 比喻人 的德行 水 无常形 而有 的 山水 画中 的天气 、季节特 色表 现始终 不够 明确 ,没 有 阴晴 ,也 没 常理 ,即水性 的柔 中见刚 、至柔 至刚 、刚柔相 济 ,山水 画对水 的表 有不 同季 节所应 呈现 的色彩特 点 。 现 要符 合 “ 天 人合一 ”的思 想 ,而不是 许 多西方海 景油 画中所展 现 “ 南宋 四家 ”之一 的刘松年 的 《 四景 山水图 》分别 以春 、夏 、 的人与 自然 的抗争 。 中国传统美 学用儒 家人 格道德 修养 培养人 的正 秋 、冬 为题 ,表现 的内容 是春天 踏青 、夏 曰纳凉 、秋 季观 山、冬 日 气来消 除消极 情绪 , “ 怨 而不怒 ,哀 而不伤 ” ,用道 、禅的 虚静恬 赏 雪 ,但是如 果与西 方风 景油 画相 比 ,四张 作品 只有选题 和取 景 的 淡观念 抚慰心 灵 的不平 ,以达到 修身 养性 的作用 ,所 以中国传 统 山 差异 ,对春 的万象 更新 、夏的酷 暑难耐 等等 季节特 点都 以水墨 来表 水画忌 讳躁气 ,它 的用笔 用色都不 能 “ 火”、 “ 太跳 ”。 现 。而 风景油 画则不 同 ,普桑 的 《 四季 》虽 然依据 “ 英雄 风景 画” “ 夫 画物 特 忌 形貌 彩 章 ,历 历 具 足 ,甚 谨甚 细 ,而外 露 巧 的理想 美形式 ,但是 它所 表现 的时令特 点是 一 目了然 的。尼德 兰老 密。 ”是五色 具全 而且谨 细巧 密是 “ 画物特 忌 ”的 ,将 绘画停 留在 彼得 ・ 勃鲁 盖 尔 的 《 冬猎 》 中的一 片 皑皑 白雪给 人 以寒 凝 肃杀 之 对色彩 变化 和物象 细节 的追求就 失去 7* b 素 之美 ,违背 老庄思 想 。 感 ,天 空密 布着浅 绿色 的乌云 ,枯树 上的乌 鸦是 那样 的朴实 ,观者 所 以山水 画的题材 内容始 终徘徊 在远 离城嚣 的崇 山峻 岭 、野 渡溪头 可 以从 这些 细节 中领悟到 一种 内在 的悲凉情 调。 还有 《 收干 草 》、 等荒寒 之境 ,而且 用墨色 抽象 表现五 色 ,既足 以表现物 象 ,又不违 《 收割 》、 《 牧 归 》、 《 暗 日 》等 ,万物复 苏的 春天 、光线 灿烂 的 背朴 素之 美 ,是臻 于 自然的最 高艺术 品味 。传统 文人将 人生 遭遇 中
中国传统山水与西方传统风景画的异同

中国传统山水与西方传统风景画的异同中国传统山水画与西方传统风景画是两种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艺术表现方式。
它们在艺术风格、表现手法、艺术理念等方面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这两种传统绘画形式的异同。
一、艺术风格的差异中国传统山水画强调“意境”,追求“气韵生动”的艺术效果。
传统山水画往往运用线条勾勒出山石并通过皴法表现山水的质感,给人以恬静、宁谧的感觉。
而西方传统风景画注重“写实性”,追求真实场景的再现。
风景画往往通过用色的明暗变化和光影的处理来表现景物的真实感,给人以强烈的冲击力。
二、表现手法的差异中国传统山水画注重“工笔”,即细腻精巧的描绘。
画家常使用细小的毛笔、羊毛等工具,通过勾勒细节来表现自然景物的美感。
而在西方传统风景画中,常使用宽大的画笔和厚重的颜料,通过勾勒线条和色块的方式来表现景物的形态和纹理。
三、艺术理念的差异中国传统山水画强调“以形写意”,追求从形式上表现出作者的审美感受和情感体验。
山水画往往注重表现大自然的壮美与恢弘,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与共生。
而西方传统风景画更侧重于塑造与表现人物情感和思想。
风景画往往通过人物的表情、姿态和行为来传达作者对自然的理解和情感的抒发。
四、主题内容的差异中国传统山水画常以名山大川、宏伟壮丽的自然景观为主题,通过描绘山水来表达人与自然的关系。
而西方传统风景画则更多地以具体场景、名胜古迹,以及城市、乡村、田园等为主题,通过描绘景物来表达人的情感和生活状态。
综上所述,中国传统山水画与西方传统风景画在艺术风格、表现手法、艺术理念和主题内容等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虽然它们都是通过画笔和颜料来表现大自然的美,但取材角度和表现手法的不同赋予了它们独特的艺术魅力。
这两种传统绘画形式在各自的文化背景下发展壮大,并成为了各自文化的瑰宝。
我们应当尊重和珍视这两种传统艺术形式,并通过对其异同的分析和思考,为我们的艺术创作和鉴赏提供更丰富的视野和思路。
浅谈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的差异性

浅谈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的差异性
中国山水画和西方风景画是两种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艺术表现方式,从观念、题材、审
美风格等方面都存在差异。
中国山水画注重表达的是自然界的神韵与意境,强调大自然的气势与山川之美。
中国
山水画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相融,追求画面中自然景观的气势恢宏、有神有哲的特点。
而
西方风景画则更多的强调景色本身的浪漫主义与写实性,注重色彩的细腻表达和视觉上的
享受。
西方风景画往往通过光线、阴影、透视等技巧来刻画场景的立体感和真实感。
中国山水画强调“写意”,即通过简约、留白的手法来表达画家的情感与境界。
中国
山水画往往以纸本、绢本、细毫等工具进行,善于运用水墨、水彩等材料,注重线条的斑驳、遗韵和水墨的渲染。
而西方风景画则注重细节的表现和写实的技巧,更多地采用油画、水彩画等材料,通过色彩的层次和细腻的刻画来表现景物的真实感。
中国山水画强调“余白”,即画面中大量留白的手法。
中国山水画追求画面整体的和谐、空灵与虚实相生的特点,通过大量的留白来表达画家的意图和观念。
而西方风景画则
更多地强调画面的填满和细节的表现,注重画面的丰富性和细腻性。
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在观念、题材、审美风格等方面存在差异。
中国山水画追求
自然景观的意境与气势,注重写意、意境和余白的表现方式。
而西方风景画则更注重景物
本身的浪漫主义与写实性,注重细节和色彩的表现。
两者虽然存在差异,但都是独特且具
有艺术价值的表现方式,丰富了人类文化的多样性。
十九世纪英国风景绘画与中国古代山水画

十九世纪英国风景绘画与中国古代山水画十九世纪是英国风景画黄金时期,在这一时期,大批艺术家将自然景色描绘得细致入微,精致而真实,成为了英国绘画史上的经典之作。
而与此同时,中国古代山水画也迎来了它的巅峰时期,北宋、南宋时期的绘画家们将自然画入纸中,创作出了不少脍炙人口、经久不衰的山水传世名作。
在两种地域、文化极不相同的绘画风格中,如果在整体差异方面进行比较,可以看到很多共性和契合点。
首先在题材上,英国风景画和中国古代山水画都以自然景色为主要描绘对象,其共同点便在于对自然美的追求。
两种艺术形式旨在把自然的美丽与神韵,以最贴近生活、最贴近自然的方式表现出来,让观者们直观感受到自然之美。
这一点可以从英国著名的风景画家约翰·柯特斯(John Constable)的作品《撒福克郡海岸》、约瑟夫·特纳(Joseph Mallord William Turner)的作品《火车过河》、中国著名的山水画家李石的作品《白石山庄图》、赵伯驹的作品《湖天清晓图》中得到体现。
这些作品都以自然为主题,通过作品中的色彩,构图和画法等手法展现出了自然风光的深远之美以及艺术家对自然的敬畏和追求之心。
其次,在技法上,英国风景画和中国古代山水画也存在着一定的相似性。
在英国风景画中,画家注重技法的细致和现实性的表现,在体现色彩与光影的同时融合了现实生活,让观者感受到了真实的自然氛围。
而在中国古代山水画中,画家同样注重技法的细腻,追求笔墨的自然流畅,通过线条与墨痕的运用,展现出山水之美。
两种绘画形式都尽可能地凸显出作者对自然生态、景色的感性所得和美学追求。
这一点可以从柯特斯的作品中感受到,他使用了浓重和细腻的线条来表现树木、草地和天空的细节。
此外,中国古代山水画家在笔墨运用方面更是有独到之处,较深刻地表现出了山水之中天人合一、画境与生活相融的境界。
例如宋代画家范宽的笔墨力度从粗到细,从简到繁,表现出山石之形,流水之势,天空之气质,丰富生动,与英国风景画不同,给人以宁静恬淡之美感。
【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的差异】 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的区别

【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的差异】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的区别[关键词]意识形态透视法则空间表现[摘要]以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为讨论对象,通过东西方的意识形态差异,透视法则与空间表现三方面揭示两者之间的差异,从而使两种艺术形式更好的交融。
东方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都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审美情趣以及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
同样的表现风景,东西方均采用了不同的表现手法,各具有不同的审美艺术效果。
一、意识形态的差异1、美学基础受中国儒道思想的影响,中国艺术所依存的美学基础就有了儒道思想极深的烙印。
道家重“心”略“物”的思想,奠定了中国山水画重表现忽略再现的美学观念。
在中国山水画里没有必要讲究画面描绘的是哪儿,而是试图寻找作者的视角以及作画者的立足点去解读。
但这不是中国画的特点,中国山水画讲究的就是要容纳天地万物,才能做到吞吐自如,来去无阻。
因此,“因再现的艺术而追求表现,因表现得艺术而追求再现”便形成了中国画的一大特征。
西方艺术受基督教的影响,认为神圣的价值在人和世界之外存在,需要去看、去听、去感受。
希腊哲学家希庇阿斯认为,“美就是有视觉、听觉产生的快感”,因此形成一种以希腊和基督教精神为依据的美学思想。
根据基督教义的理解,艺术家对外在美准确、完美自然的体现,是完成对上帝的靠拢,是对上帝的贡献。
这是西方风景画起源和发展的美学基础,也使得西方的早期风景画家在描绘自然的时候基于忠实描绘,并接近于自然。
2、创作理念中国画讲究天人合一、心有万象的创作理念,并以此为作画的最高境界。
“肇自然之性,成造化之功。
或咫尺之图,写百里之景,东西南北,宛尔目前。
春夏秋冬生于笔下”,很早的中国画论就有这样的阐述。
笔墨渗透的是对人生的认识和感触,自然景物只是作者对人生的反思和认识的一种载体,他们的笔墨情趣不受外界事物的束缚。
寻找的是“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独特意境。
中国画追求的是神似,笔下的山水往往是似曾相识,与现实中的山水有较大差距,并不能去现实中对号入座。
西方的风景画与中国山水画的比较

问 ( ) 下
2 0 ・ 0 93
西方的风景画与中国山水画范大学绘 画 系 黑龙 江哈 尔滨 哈
【 摘
差别。
10 0 ) 501
要】 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尽 管不 可避免地选择 了 自 然
景物作 为绘画范本,但在视觉形态上山水画与风景画存在 着极大的
绘 画最重要 的也是最基本 的表现方式。 绢是最早的绘 画工具材料 , 结 构 紧密 , 质地耐磨平整 , 便于勾线 , 晕染或填色等, 尤其适合青绿 山水 的表 现, 是绘画 的最佳材料之一 。 中国山水画的色彩比西方的色彩要 简单得多 ,这主要源于对色彩 的不同认识而产生 了不 同的色彩观念 和意识 , 这必然导致不同的绘 画色彩形式。 欧洲绘 画在杨 ・ ・ 克创用油画颜料 以前 ,多使用坦培拉颜料 凡 艾 技术 , 这种油性 的新 型材料 调和剂 , 具有历史 性开创 意义。 1 6世纪 时, 欧洲大量使用油性调和剂 , 如松节油、 亚麻油 等树脂材料 , 新媒介 或成功地对光线处理成为表现空间的重要技术手段 。1 9世纪初 开始 由颜 料商提供颜料包括调和剂等 , 颜料种类 的选 择即色相 的选择 , 使 每个画家根据 自己的喜好 , 进行选择 , 不完全一样 。 最早的风景 画, 主 要画在附有粗 帆布 的木板上或在木板上涂白垩粉 ,稍后就直接 画在 布上 ,欧洲风景画的技术 , 首先体现在直接用色彩创造视觉 自 然体 系 , 次要解决 的是素描问题 ,光影明暗黑 白灰等都是 由光所造成 其 的, 因此 , 光在 欧洲绘画中是一个非常重要 的绘画因素。光使不 同程 度倾 斜的物象 , 体积的面产生 了不同层次的黑 白灰关 系, 黑白灰这 将 些不 同层次 的色调 , 准确画在物体的每个转折面上 , 体积 、 结构从 而 表现出来了。 素描是解决 除了色彩以外 的一切造型的基础 , 所以像提 香这样的色彩大师都认为素描比色彩还重要。 当然 , 西方风景画的最 后完成是以色彩的形式完成的,素描仅仅 是对 画家 的基 本技术 的要 求, 并在色彩 中暗示出素描的基本技法 , 以, 所 以色彩造型是西方 风 景画的主要 特征, 这一特征也是 与中国山水画的主要 区别 。 意象这一绘 画范畴主要体现在 中国山水画方面,形 象的绘 画范 畴主要体现在西方风景画方面,中国山水画通过具象 的表现更 多的 是追求意境 , 的表现大多是 由绘画中构成 的 ” 意境 意象 ” 实现的。 来 意象的构成虽然不完全同于欧洲风景画 中写实的形象 ,但具有 自然 系统是可辨认的物象 , 欧洲风景画受模仿说的影响 , 注重具 象的写实 性的描绘 , 就注定 了欧洲风景画的注重 ” 这 形象 ” 身的选择与描 本
大自然之美中西方山水的异同探究

大自然之美中西方山水的异同探究大自然之美:中西方山水的异同探究一、引言大自然的美丽令人陶醉,山水作为大自然的代表之一,吸引着中西方人民的目光。
中西方文化因地域与历史差异,呈现出各具特色的山水风景。
本文将针对中西方山水的异同进行探究,以揭示不同文化对于大自然的理解与表达方式。
二、中式山水的特点中式山水以“山水画”的形式广为人知,其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深厚的哲学意蕴:中式山水画注重意境的表达,追求“不以形似而写神似”,通过山水的形象来传递思想与情感。
画中山水与自然景观的融合,表达出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之道。
2. 反映自然之神韵:中式山水画追求“写意”,强调自然景观的神韵与气势。
山水画中常见的层峦叠嶂、奇峰怪石,形象生动地展现了大自然的壮丽与雄奇。
3. 追求虚实相间的景深感:中式山水画通过运用“前景、中景与远景”的概念来凸显景深感,让观者有身临其境之感。
虚实结合的手法,给予画作更多的变化与韵味。
三、西方山水的特点与中式山水画相比,西方山水更倾向于写实与细腻的表现方式。
以下是西方山水画的特点:1. 追求真实的描绘:西方山水画注重对自然景观的真实描绘,致力于还原自然之美。
绘画技巧上,西方山水画经常运用透视法与明暗对比,以增强画面的真实感。
2. 强调细节与细腻的技法:西方山水画追求细节的精确表达,注重色彩的丰富与细腻的层次感。
通过精心雕琢的技法,营造出浓郁的氛围与情感。
3. 注重自然的壮美与浩渺:西方山水画常常体现出景物的宏伟与浩渺感,营造出一种广袤、开阔的氛围。
画中的山脉、河流或瀑布,常常以庞大的形象展现自然之力。
四、中西方山水的异同对比中西方山水在表现手法与审美取向上存在着显著的差异。
以下是中西方山水的异同之处:1. 表达方式的差异:中式山水注重表达内在的思想与情感,追求山水与自然的和谐共生,突出意境与神韵;而西方山水则更注重对现实世界的还原,追求真实与细腻的描绘。
2. 集中与分散的视觉效果:中式山水画常常通过虚实结合来创造出深度与层次感,画面中的景物以点、面、线的组合来达到集中的视觉效果;而西方山水画则更注重画面的整体布局,通过细腻的描绘让观者的视线在画面上自由流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传统山水画和西方风景画比较【摘要】中国的沈周和西方的莫奈在画坛上都占有重要地位,他们在表现相同的对象时却采用不同的表现手法,在各自漫长的发展过程中,都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和审美情趣以及完整的理论体系。
文章从沈周和莫奈入手,通过地域环境和人文环境等的分析和比较,简单阐述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的发展历程,从而展示出中西方艺术之间的差异以及各自所取得的巨大成就。
【关键词】沈周;莫奈;风景画;山水画
沈周(1427~1509)字启南,号石田、白石翁等。
汉族,长洲(今江苏苏州)人。
专事诗文书画,是明代中期文人画派“吴派”的开创者,与文徵明、唐寅、仇英并称“明四家”。
传世作品有《庐山高图》、《秋林话旧图》、《沧州趣图》、《两江名胜图》等。
克劳德·莫奈(1840~1926)生于巴黎,擅长光与影的实验与表现技法,他最重要的风格是改变了阴影和轮廓线的画法,在莫奈的画作中看不到非常明确的阴影,也看不到突显或平涂式的轮廓线。
他是印象派代表人物和创始人之一,代表作品《印象·日出》《圣拉查尔火车站》《睡莲系列》《草地上的午餐》等。
一、起源与发展之异同
在起源上,以沈周为首的吴门四家为中国山水画流派的代表,它的发展源远流长,独立的山水画正式出现在魏晋南北朝之间。
从东晋画家顾恺之云:“凡画,人最难,次山水,次狗马”。
可以看出
此时的山水画已经初步从人物画的陪衬中独立出来,与人物画相提并论。
顾恺之的《画云台山记》是最早有关山水画问题的文献资料,到了隋唐时期,可以说中国山水画已经完全成熟并形成了独立画种,出现了多种风格及流派。
以莫奈为代表的西方风景油画派最早同样也是作为人物画的背景出现的。
从15世纪的“文艺复兴”起,风景油画逐渐独立出来,到了17世纪的荷兰,风景油画作为一个独立画种才达到成熟。
在印象主义画家的努力下,风景油画成为绘画中的重要门类,到此西方风景油画的发展完成了从创新到成熟的完整时期。
二、美学思想和创作理念之异同
美学基础方面,受中国古代儒道思想的影响,沈周所依存的美学基础就有了儒道思想极深的烙印。
在孔子看来,艺术品的“美”是以“善”来体现的。
“善”是艺术的内容,“美”是艺术的形式,内容可称为“质”,形式可称为“文”。
东晋时期道家思想大行其道,那种重“心”略“物”的思想奠定了中国山水画直至整个中国艺术重表现而略再现的美学基础。
而西方艺术则是另一番景象,莫奈受文艺复兴及基督教的影响,形成一种以古希腊文化与基督教为依据的美学思想,同时这一思想也是西方风景油画的起源和美学基础,这就使得西方的早期风景画家在描绘自然的时候忠实、客观地表现自然。
这是与中国山水画家截然不同的两种美的认识,表现在艺术上也就会呈现出不同的姿态,具有不同的美学价值。
在创作理念上,沈周的画强调作者主观思想,讲究天人合一、心要容纳天地万物、天马行空的创作方法和心态,并视此为作画的最高境界。
元代倪赞自谓:“仆之所谓画者,不过逸笔草草,不求形似,聊以自娱耳”,即作画不求形似,而以“逸笔”在排遣胸中的逸气,用以自娱。
西方的风景油画在创作理念上多强调对景写生,依靠丰富的色彩,细微的光感表现一种真实存在的自然风光。
以莫奈为代表的西方风景画家追求的是尽最大量地再现自然,采用不同的手法描摹自然的景色,甚至寻找科学的方法谋略更直接、更形象地表现自然风光。
这种作画方法的手段是不断地观察自然,包括一点细小的变化和不同,这一点尤其以印象派表现得更为彻底。
因为他们的创作的理念不同,所以体现在画面上的视觉效果也就不同,这是基于两种不同美学思想的创作态度。
从沈周的山水画中可以看出作者追求的是神似,笔下的山水往往是“似曾相识”,“似与不似之间”,与现实中的山水有较大差别,不能去现实中对号入座。
而莫奈的风景油画追求的是客观再现自然风光,用科学的方法研究描绘对象的透视、结构、光感和色彩,甚至于追求光线的瞬间变化。
三、表现形式和造型手法之异同
众所周知,一般绘画作品都是由点、线、面相结合构成的。
而中国画的造型手段主要是“线”,通过在创作出不同的“线”来抒写自己的“胸中逸气”、“心中丘豁”。
不同的是,西方画家是以“面”
来描绘眼中的事物。
从塑造形体的效果上说“面”要优于“线”,“线”表现得较为抽象,而“面”似乎要具象一些,表现出的东西更容易让人理解。
此外,西方风景油画的湖光山色也都是由一个个的“面”组成的,通过对“面”的使用增强画面的体积感和真实感,因此西方风景油画比中国山水画要厚重,也就比中国山水画更接近于现实生活中的自然景观。
在造型上中国画提倡“妙在似与不似之间”,不拘泥于特写的时间与空间。
中国画对形象的塑造是为了作者的抒情达意,所以中国画家为了强化作者感情的表达去舍弃对象的外在形态。
而西方的油画包括色彩、明暗、线条、质感、光线、空间、构图等多项造型因素,所有的这些相结合就更完美地表达出作者的视觉感受。
四、空间认识和色彩处理之异同
在空间观念的认识上,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油画上相差迥异。
中国的传统美术理论中,对空间观念有不同的阐述。
宋代山水画家郭熙说的:“山有三远:自山下而仰山巅,谓之高远;山前而窥山后,谓之深远;山而诅远山,谓之平远”。
西方风景油画的空间观念,却是另一番天地。
就象达芬奇所说的:艺术家必须“以镜子为师”,西方风景油画所描摹的自然用的是焦点透视,所以他们对于空间理念的认识,就是对自然实实在在存在的空间认识,即科学的空间,并不是像中国画家那样脱离真实自然的约束。
西方画家只是在自然的空间和风景画中充当了载体的作用,不像中国山水画家那
样吞吐天地、浑然一体。
五、工具材料之异同
“笔墨纸砚”这文房四宝是中国山水画的必备作画工具。
毛笔是中国画以“线”为造型手段使用的必备工具,与此不同的是,油画的笔是扁头的,这样绘制出的“宽线”正是西方画家以面造型的起点,这一个个“宽线”正是一个个“块面”。
中国画中的墨,不能单纯地理解成为一种工具材料。
墨在与不同含量的水混合后可以有不同的浓淡变化,归纳为“焦浓重淡清”,这就是所谓“墨分五色”所以墨也是颜色。
西方风景油画的创作始终是围绕自然界的色彩展开并发展,对于大自然的变化,以及如何去理解表达这种变化和感觉,随着技法及理论的成熟,西方风景画家体现在作品中的色彩也就千姿百态。
中国画用纸是用独具东方特色的宣纸。
宣纸中的生宣纸质地软而松,吸水性强,碰上了墨产生水晕墨障,发挥渲染作用,水墨性能得到高度发挥;熟宣不吸水,宜于作工笔画。
宣纸之外,还可用绢作画。
而西方风景油画一般都是用较厚实的亚麻布或帆布,经过制作画底绷在画框上之后,放置于特制的画架上才开始作画。
六、结论:
中西方艺术在很多方面都存在着差异,但归纳起来主要是:中国艺术追求写意性,意在表达神韵,以线条和水墨作为基本的造型手段;而西方艺术追求写实性,主要以块面、明暗和色彩为造型手
段。
在中西方绘画比较中,我们可以看到,无论是中国山水画还是西方风景画,都体现出了形与神,反映出客体对主体对象的热切追求,作品中充分表达了创作者的自我渴望。
中西艺术作为人类艺术精神的表现,它们又有着共同之处,不管哪一种艺术,只有相互交融和吸收才能获得更强的生命力。
【参考文献】
[1] 中国美术简史中国美术史教研室编著.中国青年出版
社.2008.
[2] 外国美术史彭亚;黄斌,河南大学出版社.2006.
[3]美术鉴赏王彦发,郑州大学出版社.2009.
[4]美术概论王宏建,袁宝林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