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课唐代的社会风尚与文化

合集下载

岳麓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26课《唐代的社会风尚与文化》说课稿1

岳麓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26课《唐代的社会风尚与文化》说课稿1

岳麓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26课《唐代的社会风尚与文化》说课稿1一. 教材分析《唐代的社会风尚与文化》是岳麓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26课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讲述了唐代的社会风尚和文化特点,包括唐代的服饰、饮食、住宅、婚姻、科举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唐代社会的基本风貌,认识唐代文化的特点,从而更好地理解我国历史的发展进程。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我国古代历史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他们对唐代社会的具体风貌和文化特点可能还不够熟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运用已学知识,结合新知识进行探究,从而提高他们的历史素养。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唐代的服饰、饮食、住宅、婚姻、科举等社会风尚和文化特点,认识唐代文化的繁荣和特色。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史料分析能力和历史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唐代社会的繁荣与开放,认识我国历史文化的源远流长,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唐代的服饰、饮食、住宅、婚姻、科举等社会风尚和文化特点。

2.教学难点:唐代社会风尚和文化特点背后的历史背景和原因。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讲授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他们的历史素养。

2.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课件、历史图片、文献资料等教学手段,生动展示唐代的社会风尚和文化特点,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历史知识。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以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为导入,引导学生感受唐代的繁荣与开放。

2.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唐代的服饰、饮食、住宅、婚姻、科举等社会风尚和文化特点。

3.合作探究:分组讨论,让学生结合自主学习的内容,探究唐代社会风尚和文化特点背后的历史背景和原因。

4.讲授讲解:教师针对学生的合作探究结果,进行讲授讲解,梳理唐代社会风尚和文化特点的主要内容。

岳麓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26课《唐代的社会风尚与文化》教学设计2

岳麓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26课《唐代的社会风尚与文化》教学设计2

岳麓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26课《唐代的社会风尚与文化》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唐代的社会风尚与文化》是岳麓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26课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唐代的社会风尚,包括服饰、饮食、节庆、婚姻等方面的特点,以及唐代的文化成就,如诗歌、书法、绘画等。

教材内容丰富,插图生动,有助于学生对唐代社会风貌和文化的理解。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唐代的历史背景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对一些专业术语和文化现象的理解存在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和生活实例来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内容。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唐代服饰、饮食、节庆、婚姻等方面的社会风尚,掌握唐代诗歌、书法、绘画等文化成就。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我国唐代文化的认同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唐代服饰、饮食、节庆、婚姻等方面的社会风尚,以及诗歌、书法、绘画等文化成就。

2.难点:唐代社会风尚背后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视频等手段,创设唐代社会风貌和文化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课前预习,课上分享学习心得,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合作探讨法:分组讨论唐代社会风尚和文化现象,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4.案例分析法: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唐代文化案例,深入剖析其背后的历史原因和文化内涵。

六. 教学准备1.教材、课件和教学资源。

2.图片、视频、音频等教学素材。

3.学生分组名单和讨论话题。

4.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音乐或视频展示唐代的繁荣景象,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唐代历史知识,激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唐代服饰、饮食、节庆、婚姻等方面的社会风尚,以及诗歌、书法、绘画等文化成就。

岳麓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26课《唐代的社会风尚与文化》教学设计3

岳麓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26课《唐代的社会风尚与文化》教学设计3

岳麓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26课《唐代的社会风尚与文化》教学设计3一. 教材分析本课为岳麓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26课《唐代的社会风尚与文化》的教学设计。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唐代的社会风尚和文化特点,包括唐代的服饰、建筑、艺术、宗教等方面。

教材内容丰富,插图生动,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但对唐代社会风尚与文化的了解相对较为片面。

学生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善于通过图片、视频等途径获取信息。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深入挖掘教材内容,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归纳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唐代的社会风尚与文化特点,认识唐代服饰、建筑、艺术、宗教等方面的成就。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我国唐代文化的自豪感,提高学生对历史文化的认识和尊重。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唐代的社会风尚与文化特点。

2.难点:唐代服饰、建筑、艺术、宗教等方面的具体表现和内涵。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手段,营造唐代社会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教材内容,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3.合作探讨法: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岳麓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26课《唐代的社会风尚与文化》。

2.课件:制作与教材内容相关的课件,包括图片、视频等。

3.教学工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唐代长安城的繁华景象,引导学生感受唐代的社会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唐代的社会风尚与文化特点。

教师适时提问,检查学生的阅读效果。

3.操练(15分钟)分组讨论:让学生围绕唐代服饰、建筑、艺术、宗教等方面,进行小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课堂展示:各小组代表向全班同学展示讨论成果,其他同学可进行补充和评价。

第26课唐代的社会风尚与文化

第26课唐代的社会风尚与文化

第26课唐代的社会风尚与文化【抽测】1、唐朝的民族政策是什么?2、唐太宗被尊称为什么?3、举两例唐蕃友好交往的史实?4、唐朝对外交往盛况空前的原因?5、举两例中外友好往来的史实?6、唐蕃会盟的时间?会盟碑立于哪里?【学习目标】1.能知道唐代“胡风盛行”的景象和社会风尚的特点。

2.能记住唐代优秀诗人及其代表作品。

3.通过欣赏唐诗感受唐朝的社会风尚,了解唐朝的社会景象。

(独学完成)阅读教材P18-19,在书上标记出:①唐朝“胡风盛行”的表现;②唐朝统治者实行的宗教政策2.阅读教材P19—20,在书上标记出:①唐代诗歌发展状况;②唐代著名诗人、他们的称号和代表作;③唐诗的特点【综合提升】(独学完成)联系魏晋南北朝以来的历史,想一想,为什么唐代会出现兼容并蓄、文化多元的开放景象? 学法指导:同学们能够从政治、经济、民族关系及对外交往等方面实行思考哦!【知识梳理】(独学完成)①出现了“ ”的景象社会风尚 ②宗教政策 ,宗教文化表现 的特点 ③社会风气 , 有较高的社会地位 状况: 是我国诗歌发展的黄金时代,诗歌创作空前繁荣 唐诗 著名诗人:被称为“诗仙”、杜甫被称为“ ”和“ ” 的诗通俗易懂、深受大众欢迎特点:唐诗 , ,展示了广阔的社会画卷【课堂探究】1、抽测2、独学内容:根据新知探究阅读教材并在书上做好圈点勾画,然后完成综合提升、知识梳理3、对学内容: 拿红笔核对独学时的答案 生成自己的观点 讨论自己在独学时的疑问 记背知识梳理4、小展:B 共板书,A 共对学5、大展【当堂检测】《金榜行动》P7 基础训练1-8题。

【学后反思】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疑问没有解决?(试着画一画思维导图,可借鉴《金榜行动》)【课后精练】《金榜行动》P8【下节课抽测重点内容】1.诗仙是谁?2.诗圣是谁?3.唐朝社会风尚的特点是什么?4.唐朝在文学方面表现最为突出的是什么?5.“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是哪位是人的诗?6.“剥我身上帛,夺我口中粟,虐人害物即豺狼”是谁的诗句?7.“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是谁的诗句?8.谁的诗通俗易懂,深受大众欢迎?【拓展链接】唐代名人美誉知多少隋唐文化高度繁荣,群星灿烂,许多名人在历史上都享有相应的美誉,主要有:孙思邈——药王 吴道子——画圣 张旭——草圣李白——诗仙 杜甫——诗圣 李龟年——歌圣李贺——诗鬼 刘禹锡——诗豪 贾岛、孟郊——诗囚陆羽——茶圣 王积薪——棋圣你全部做对了吗?对了几个?。

岳麓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26课《唐代的社会风尚与文化》说课稿2

岳麓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26课《唐代的社会风尚与文化》说课稿2

岳麓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26课《唐代的社会风尚与文化》说课稿2一. 教材分析《岳麓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26课《唐代的社会风尚与文化》》是一篇介绍唐代社会风尚和文化的文章。

文章从唐代的社会风貌、社会习俗、文化活动等方面入手,深入剖析了唐代社会的特点。

文章内容丰富,资料翔实,既能帮助学生了解唐代的社会风貌,又能让学生感受到唐代文化的魅力。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对唐代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对唐代社会风尚和文化方面的认识上,可能还存在一定的模糊之处。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以引导学生了解唐代社会风尚和文化为主题,通过分析、讨论等方式,让学生更加全面地了解唐代社会。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唐代的社会风貌、社会习俗和文化活动,掌握唐代社会的主要特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我国历史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唐代的社会风貌、社会习俗和文化活动。

2.教学难点:唐代社会风尚和文化活动的内在联系,以及唐代社会特点的全面理解。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讨论法等,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历史图片、文献资料等,生动展示唐代的社会风尚和文化。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唐代的绘画、诗歌等作品,引导学生进入唐代社会风尚和文化的学习。

2.讲解与展示:分别从唐代的社会风貌、社会习俗和文化活动三个方面进行讲解,并结合多媒体课件和资料,生动展示唐代的社会风尚和文化。

3.分析与讨论:引导学生分析唐代社会风尚和文化活动的内在联系,讨论唐代社会的特点。

4.总结与反思:让学生总结所学内容,反思唐代社会风尚和文化对后世的影响。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标题:唐代的社会风尚与文化1.社会风貌2.社会习俗3.文化活动八. 说教学评价1.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讨论等环节的积极性。

唐代的社会风尚与文化PPT课件 岳麓版

唐代的社会风尚与文化PPT课件 岳麓版


18、努力也许不等于成功,可是那段追逐梦想的努力,会让你找到一个更好的自己,一个沉默努力充实安静的自己。

19、你相信梦想,梦想才会相信你。有一种落差是,你配不上自己的野心,也辜负了所受的苦难。

20、生活不会按你想要的方式进行,它会给你一段时间,让你孤独、迷茫又沉默忧郁。但如果靠这段时间跟自己独处,多看一本书,去做可以做的事,放下过去的人,等你度过低潮,那些独处的时光必定能照亮你的路,也是这些不堪陪你成熟。所以,现在没那么糟,看似生活对你的亏欠 ,其实都是祝愿。
2.张旭和怀素: 都是草书名家。张旭创造了“狂草书”,
字体变化多端,率意自如,被誉为“草圣”。 怀素将张旭的狂草发扬光大,写得更加流畅, 挥洒自如。
类 人物 别
诗 李白 歌
杜甫
朝代
代表作
唐朝全盛 《静夜思》《春晓》
由盛转衰 “三吏,三别”
评价 “诗仙” “诗圣”
白居易 晚唐
书 颜真卿 唐朝 法 柳公权 唐朝
——《杜陵叟》
琵 琶 亭 及 白 居 易
3.唐诗总体特点: 唐诗风格多样,题材广泛,展示了广阔
的社会生活画卷。
三一 探究点:唐朝的四位书法大师
1.颜真卿和柳公权: 他们都擅长楷书。颜真卿的字字体饱满,
用笔肥厚粗拙,但内含筋力;柳公权的字法度 严谨,棱角分明,以骨力劲健著称。他们的书 法被称为“颜筋柳骨”。
第六单元 开放与革新的隋唐时代 第26课 唐代的社会风尚与文化
唐朝前期,政治清明,社会经济繁荣,与少数 民族和外国交流频繁,这些都使得唐代的社会生活 和文化更加丰富多彩,呈现出多元开放的时代特征。
你能说出下列生活在唐朝时期的诗人的名字吗?
李白
杜甫

最新岳麓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26课 唐代的社会风尚与文化 教案

最新岳麓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26课 唐代的社会风尚与文化 教案

第26课唐代的社会风尚与文化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唐朝社会风尚的特点和表现;唐诗空前繁荣的原因;李白、杜甫和白居易的生活时代、诗歌特点、名师名句及评价。

①通过对隋唐文化高度繁荣原因的分析,使学生初步了解政治、经济与文化的关系。

②通过对唐诗的学习,培养学生的文学艺术欣赏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感知李白、杜甫、白居易的诗歌成就,认识他们诗歌的特点,理解唐朝是我国诗歌发展的黄金时代,学会联系已学知识理解历史问题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唐诗中名篇、名句的了解,体会诗歌艺术中的语言美、艺术美,提高对语言艺术的鉴赏力,增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和对现实的关注。

重点和难点
重点:诗歌的黄金时代。

难点:对李白、杜甫、白居易的评价。

教学过程
课前引导:唐朝出现了哪几位著名诗人?他们的诗歌为什么会出现不同的诗风?
导入新课
一、多元开放的社会风尚
1、胡风盛行
2、宗教文化
3、社会风气
二、五彩纷呈的唐诗
1、唐代诗歌的盛况
2、李白
3、杜甫
4、白居易
5、唐代诗歌的总体特点
课堂练习
学生独立完成课内习题,教师辅导。

第26课:唐代社会风尚与文化

第26课:唐代社会风尚与文化
13
2.唐朝的代表诗人
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盛唐:王维、李白、杜甫 中唐:李贺、白居易 晚唐:杜牧、李商隐、温庭筠
“诗仙”李白
“诗圣”杜甫
“诗魔” 白居易
14
诗仙——李白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似银河落九天。 ——《望庐山瀑布》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苍海。 ——《行路难》
李白生活在唐朝哪一时期?诗歌的特点?
2020/11/5
21
第26课:唐代社会风尚与文化
第26课: 唐代的社会风尚与文化
一、多元开放的社会风尚 二、五彩纷呈的唐诗
2
一、多元开放的社会风尚
1.“胡风盛行” 2.中西文化交流 3.妇女地位提高
3
1.“胡风盛行”
唐代文化兼收并蓄,域外民族的生活方式、风俗习
惯、音乐舞蹈相继传入中原地区,并日益流行,出现 了“胡风盛行”的景象。
17
3.唐诗的特点 ①风格多样,题材广泛; ②展现各阶层人民的生活
18
知识总结

一.多元开放的社会风尚

1.“胡风盛行”

2.中外文化交流

3.妇女地位提高

二.五彩纷呈的唐诗

1.唐诗繁荣的原因

2.唐朝诗人的代表

3.唐诗的特点


19
当堂检测
1. 唐朝时,出现“胡风盛行”的民族交融局面,下列领域内不属于此项的是( ) A.生活方式 B.政治制度 C.风俗习惯 DB.音乐舞蹈
胡旋舞图(壁画)
4
唐戴面纱女陶俑
唐 墓 壁 画 反 映 的 妇 女 发 型 、 衣 饰
5
新疆吐鲁番出土唐代面制点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26:《唐代的社会风尚和文化》
班级:七姓名:备课时间:2017年 2 月 20日
主备人:简义蓓审核人:上课时间:2017年2月日
学习目标:1.了解唐朝社会生活和文化的丰富多彩;认识唐朝社会生活和文化多元开
放的时代特征。

2.了解唐朝妇女地位提高的表现;理解唐朝社会风气比较开放和妇女地位提高的原因。

3.知道唐朝时期著名的诗人,能背诵并赏析他们的著名诗句,提高对唐诗的鉴赏能力。

气()A.中外文化交流频繁 B.妇女地位提高 C.外来民族内迁 D.胡风盛行
2.下列史实能体现唐朝较为开放的社会风气是:()①武则天登基为皇帝②西亚等移民进入中原③妇女骑马、打球为时尚④胡风盛行
A. ①②
B. ①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②③④
3.下列人物中诗歌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是()A.李白 B.文成公主 C.唐太宗 D.华佗
4.李白的诗豪迈奔放、清新飘逸。

而杜甫的诗沉郁雄浑、语言锤炼,导致二人作品风格不同的主要原因是()
A.对祖国山河的感触不同
B.所受的教育不同
C.仕途不同
D.所处的社会现实不同
5.唐诗、唐朝精神风貌各是什么的特点?形成这些特点的原因是什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