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文言文知识复习总结体系.ppt
合集下载
部编语文中考文言文重点篇目复习课件(344张PPT)

6、孔子曾说过:“善人,不善人之师;不善人,善人之资(资: 这里有借鉴的意思)。”用课文中的话说就是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7、《<论语>十二则》中,阐述了“吾日三省吾身”内容的句子 是: 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部编语文中考文言文重点篇目复习课 件(344 张PPT)
文大意的词语是:________。
德馨
14.本文写陋室,却没有一个表现“陋”字,请
用四个字概括本文的意思______: 陋室不陋。
部编语文中考文言文重点篇目复习课 件(344 张PPT)
部编语文中考文言文重点篇目复习课 件(344 张PPT)
• 迁移拓展 1.本文中含有“有德者居之,则陋室不陋”的意思,你是 否同意这个看法?为什么? • 同意。品德高尚者追求的不是物质条件的好,而是精神
11、曾参讲治学的人要重视个人的品德修养的句子是: 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12、强调复习过程中独立思考的重要性的是: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13、《论语》中说向一切人学习,随时随地都要注意学习的 句子是: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14、论述要学习别人的长处,还要借鉴别人的短处的句子是: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部编语文中考文言文重点篇目复习课 件(344 张PPT)
四、用原文填空
1、新学期又开始了。我校要迎来一批新同学,请你从本文中 为学校选择一句话制成欢迎横幅。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2、由我国民间俗语“三个臭皮匠顶一个诸葛亮”,你能联想 到《论语》十二则中的哪一句话?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3、《论语》十二则中阐述学习与思考关系,强调学习与思考 必须结合起来的句子是: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部编语文中考文言文重点篇目复习课 件(344 张PPT)
部编语文中考文言文重点篇目复习课 件(344 张PPT)
文大意的词语是:________。
德馨
14.本文写陋室,却没有一个表现“陋”字,请
用四个字概括本文的意思______: 陋室不陋。
部编语文中考文言文重点篇目复习课 件(344 张PPT)
部编语文中考文言文重点篇目复习课 件(344 张PPT)
• 迁移拓展 1.本文中含有“有德者居之,则陋室不陋”的意思,你是 否同意这个看法?为什么? • 同意。品德高尚者追求的不是物质条件的好,而是精神
11、曾参讲治学的人要重视个人的品德修养的句子是: 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12、强调复习过程中独立思考的重要性的是: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13、《论语》中说向一切人学习,随时随地都要注意学习的 句子是: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14、论述要学习别人的长处,还要借鉴别人的短处的句子是: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部编语文中考文言文重点篇目复习课 件(344 张PPT)
四、用原文填空
1、新学期又开始了。我校要迎来一批新同学,请你从本文中 为学校选择一句话制成欢迎横幅。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2、由我国民间俗语“三个臭皮匠顶一个诸葛亮”,你能联想 到《论语》十二则中的哪一句话?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3、《论语》十二则中阐述学习与思考关系,强调学习与思考 必须结合起来的句子是: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部编语文中考文言文重点篇目复习课 件(344 张PPT)
初中语文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文言文复习:实词总结(共39张PPT)

初中文言文通假字汇总 初中文言文古今异义词语汇总 初中文言文词类活用词语汇总 初中文言文一词多义词语汇总
3
文言实词 重点 中考的
4
文言实词的分类
1.古字通假现象 2.古今异义现象 3.一词多义现象 4.词类活用现象 5.偏义副词
5
通假字
定义:汉字通用和假借的简称。
乙
甲
6
通假字
定义:汉字通用和假借的简称。
声旁字代替形声字 形声字代替声旁字 同声旁的字互相代
《望岳》 “荡胸生曾云”
同音字互相代替
8
尊君在不 不亦说乎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其人舍然大喜
《陈太丘与友期行》 《论语》 《论语》 《列子· 杞人忧天》
9
尊君在不 不亦说乎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其人舍然大喜
同“否” 副词,用在疑问句末,构成是非问句。 《陈太丘与友期行》
同“悦”,愉快。
《论语》
同“又”,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
《论语》
同“释”,解除、消除。
《列子· 杞人忧天》
10
古今异义
词义的缩小 四种情况
与儿女讲论文义
11
古今异义
四种情况
词义的缩小 词义的扩大
与儿女讲论文义 河 古代指黄河,现代变成了河流的统称
12
古今异义
四种情况
词义的缩小 词义的扩大 感情色彩的变化
乙甲
例如: 坐 通 座 材通才 帖通贴 曾通层
《口技》“满坐寂然” 《伤仲永》“贤于材人远矣” 《木兰诗》“对镜帖花黄” 《望岳》 “荡胸生曾云”
7
通假字
定义:汉字通用和假借的简称。
乙甲
例如: 坐 通 座 材通才 帖通贴
替 曾通层
初中文言文基础知识 课件(共13张PPT)

01 常见“特殊句式”类型
(二)被动句: (1)单独用“于”“受”“见”或组合成 “见……于……”, “受……于……”表被动。 (2)“为”、“为……所……”、“……为所……”表被动; (3)“被”(后起用法)。 (4)意念被动(无词语标志)
01 常见“特殊句式”类型
(三)省略句: (1)省略主语 (2)省略宾语: (3)省略介词(于,以)
文 言 文 基 础 知 识
01
词类
实词: 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虚词: 介词来自连词、助词、叹词、拟声词....
02
词类活用
02 常见“词类活用”类型
1.使动用法: (1)名词活用为使动 (2)动词的使动用法 如:闻之于宋君。 (3)形容词使动用法
2. 意动用法: (1)名词活用为意动 (2)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02 常见“词类活用”类型
3. 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 4.名词活用做状语: 如“一狼犬坐于前”、 5.为动用法
03
汉语句子成分及语序
语法成分及语序
介 形容 名/代 介
动
形容 名/代
[状],(定)+ 主 + [状] + 谓 + <补> + (定)+ 宾
03
特殊句式
01 常见“特殊句式”类型
(一)判断句 (1) 用“者,也”表判断: “……者,……也”、“…… 者也”、“……也”; (2)“为”、“乃”、“即”、“则,皆等副词”或否定词 “非,未,弗”等副词表否定判断。 (3)名词做谓语直接表判断(刘备,天下枭雄)。
3.介词结构做状语后置(状语后置)
01 常见“特殊句式”类型
(四)倒装句: 1.宾语前置: (1)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疑问代词(如: 谁、何、奚、曷、胡、恶、安) (2)否定句中,代词做宾语,宾语前置。 (3)用“之”或“是”或“以”把宾语提前取动词前,以突出 强调宾语。如:“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4)方位词、时间词做宾语时,有时也前置。 2.定语后置
人教部编版中考语文专题《文言文阅读复习》精品教学课件PPT优秀课件

(二)赏析情感 1.体会表现的友情、思乡念亲、爱国等情怀。 2.体会作者抒发的感情的背景。
五、赏析方法指津
(三)赏析内容 1.写景诗——赏析出画面特征。 2.叙事诗——赏析出情节发展。 3.哲理诗——阐明蕴含的道理。 4.抒情诗——表现诗人的情感。 5.写人状物——表现人物的特点。
五、赏析方法指津
7.节奏停顿要体现出省略成分。
8.对古代的国号、年号、官职、爵位、
史实、地名要了解,否则易导致朗读停顿 错误。如:
9.“也”用在句中揭示停顿,朗读时在 其后停顿。 10.利用对文意的理解来确定停顿。在朗 读文言文时,要根据语境理解文意,只有 确切地理解了文意,才能准确地停顿。
11.诗句节拍间要停顿。古诗的朗读有 其规律性,一般说来是两字一停顿,即 按音节停顿。如: ①几处/早莺/争/暖树 ②天门/中断/楚江/开
(一)理解——理解诗歌的内容。 1.知人论世,熟悉相关背景和作者风格。 2.注意诗的体裁,古体诗、近体诗还是词曲。 3.揣摩诗歌营造的意境。 4.概括诗歌的大意。 5.把握诗人的情感和态度。
三、考查重点清单
(二)品味——品析诗歌的语言。 1.从遣词用语上品味诗歌重点词的妙用。 2.推敲诗中重点语句的含义和作用。 3.品味诗歌语言寄寓的深刻含义。
文言文阅读复习
人教部编版中考语文专题
知识点详析
(一)古诗文阅读: 阅读浅显的古代诗文
考点一、 准确划分诗文语句的朗 读节奏:
古文句子停顿有两种:一是句间停顿; 一是句中短暂停顿。
确定句中停顿有以下几种方法:
1.句首语助词(又叫句首发语词)、 关联词后面应有停顿。
2.古代是两个单音节词,而 现代汉语 中是一个双音节词的,要分开读。
谢谢观看
五、赏析方法指津
(三)赏析内容 1.写景诗——赏析出画面特征。 2.叙事诗——赏析出情节发展。 3.哲理诗——阐明蕴含的道理。 4.抒情诗——表现诗人的情感。 5.写人状物——表现人物的特点。
五、赏析方法指津
7.节奏停顿要体现出省略成分。
8.对古代的国号、年号、官职、爵位、
史实、地名要了解,否则易导致朗读停顿 错误。如:
9.“也”用在句中揭示停顿,朗读时在 其后停顿。 10.利用对文意的理解来确定停顿。在朗 读文言文时,要根据语境理解文意,只有 确切地理解了文意,才能准确地停顿。
11.诗句节拍间要停顿。古诗的朗读有 其规律性,一般说来是两字一停顿,即 按音节停顿。如: ①几处/早莺/争/暖树 ②天门/中断/楚江/开
(一)理解——理解诗歌的内容。 1.知人论世,熟悉相关背景和作者风格。 2.注意诗的体裁,古体诗、近体诗还是词曲。 3.揣摩诗歌营造的意境。 4.概括诗歌的大意。 5.把握诗人的情感和态度。
三、考查重点清单
(二)品味——品析诗歌的语言。 1.从遣词用语上品味诗歌重点词的妙用。 2.推敲诗中重点语句的含义和作用。 3.品味诗歌语言寄寓的深刻含义。
文言文阅读复习
人教部编版中考语文专题
知识点详析
(一)古诗文阅读: 阅读浅显的古代诗文
考点一、 准确划分诗文语句的朗 读节奏:
古文句子停顿有两种:一是句间停顿; 一是句中短暂停顿。
确定句中停顿有以下几种方法:
1.句首语助词(又叫句首发语词)、 关联词后面应有停顿。
2.古代是两个单音节词,而 现代汉语 中是一个双音节词的,要分开读。
谢谢观看
初中文言文学习ppt课件

问题,不知道如何规划怎样学习,也给孩子找过许 多方法,效果都不是很理想,最后听朋友找了途途课堂,让孩子体验了几次,给孩 子布置了一些学习规划,让孩子找到了其中的乐趣,成绩也提高了不少。 6.学习古代历史和文化知识: 文言文往往涉及到古代历史和文化,了解古代历史和文化背景有助于理解文言文的 意境和蕴意。 7.多与老师交流: 老师是学习的指导者,初中孩子可以多与老师交流,询问文言文学习中的问题,倾 听老师的解答和建议。
初中文言文学习ppt课件
8.制定学习计划: 学习文言文需要时间和耐心,初中孩子可以制定学习计划,每天坚持一定的学习时 间,有计划地进行学习。 9.参与课外活动: 可以参加一些课外活动,如文言文朗诵比赛、古典文学阅读俱乐部等,通过活动的 参与,增强对文言文的兴趣。
初中文言文学习ppt课件
10.培养自信心: 学习文言文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初中孩子可能会遇到一些困难和挫折。在学习 过程中,要培养自信心,相信自己能够掌握好文言文。
初中文言文学习ppt课件
1.养成阅读习惯: 阅读是学好文言文的基础。初中孩子可以多读一些简单的文言文篇章,逐渐适应其古朴的风格 和独特的语法结构。同时,可以选择一些优美的文言文诗词,培养对文言文的兴趣。 2.注重词汇积累: 文言文中的词汇常常与现代汉语有所不同,初中孩子需要注重积累文言文的常用词汇和表达方 式。可以使用词典或者词汇卡片,每天记忆一些文言文词汇。 3.理解句子结构: 初中孩子怎样学好文言文?文言文句子结构较为复杂,对于初中孩子来说可能存在理解困难。 可以先从简单的句子开始,逐步理解句子的主干和修饰成分,再逐渐扩展到复杂句子。 4.注重语境理解: 文言文往往需要结合上下文来理解,不能孤立地看待每一个句子。初中孩子在阅读文言文时, 要注意把握上下文的语境,理解句子的含义。 5.多做练习: 熟能生巧,初中孩子可以多做一些文言文练习题,包括阅读理解、填空、翻译等。通过不断练 习,可以加深对文言文的理解和记忆。
中考语文文言文复习课件

文言文考点:
课文理解 文学常识 四种词法 8个虚词 文言句式 句子翻译
重点实词
课文默写
一 词 多 义
词 类 活 用
古 今 异 义
通 假 字
四 种 词 法
之、其、而、以、然 则、焉、乃、为
通假字:
通假字是汉语在同一历史时期的用字分 歧现象。“通假”的意思是通用、假借, 就是用一个读音相同或相近(有时形体 也相似)的字来代替另一个字使用。 例:具答之,便要还家。 ( 通 假 字 : “ 具 ” 、 “ 要 ” —— 本 字 : “俱”、“邀”)
古今异义:
现代汉语是由古汉语发展而来的,随着时间推移, 许多词的意义古今有很大差别。 ①有的词义扩大了,如:“河”古代指黄河,现泛 指一般河流。 ②有的词义缩小了,如:“妻子”古代指妻子儿女, 现指丈夫的配偶。 ③有的词义转移、变化了,如:“走”古代指跑, 现指步行。 ④有的单音节词连用,易与现在双音节词混淆,如: “痛恨”古指“痛心、遗憾”。
古今异义整理(九下第五单元)
1、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 虽然(古是表转折关系的连词“虽”与指示代词 “然”的连用,意为:虽是这样,但是 …… 。今 常用作表转折关系的连词。) 2、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亲戚(古义指内亲外戚,包括父母兄弟。今义指亲 属。) 3、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是(古义:代词,这种,这样。今义:判断动词。)
识别通假字可从下面几方面看:
①音同形似。如: “满坐宾客无不伸颈”。“坐”通“座”,意思是 “座位” ②音近形似。如: “ 才 美 不 外 见 ” 。 ——“ 见 ” 通“ 现 ” , 意 思 是 “显现” ③音同形异。如 “左手倚一衡木”——“衡”通“横”,意思是“横 放的” ④音近形异。如: “河曲智叟亡以应”——“亡”通“无”,意思是 “没有”
课文理解 文学常识 四种词法 8个虚词 文言句式 句子翻译
重点实词
课文默写
一 词 多 义
词 类 活 用
古 今 异 义
通 假 字
四 种 词 法
之、其、而、以、然 则、焉、乃、为
通假字:
通假字是汉语在同一历史时期的用字分 歧现象。“通假”的意思是通用、假借, 就是用一个读音相同或相近(有时形体 也相似)的字来代替另一个字使用。 例:具答之,便要还家。 ( 通 假 字 : “ 具 ” 、 “ 要 ” —— 本 字 : “俱”、“邀”)
古今异义:
现代汉语是由古汉语发展而来的,随着时间推移, 许多词的意义古今有很大差别。 ①有的词义扩大了,如:“河”古代指黄河,现泛 指一般河流。 ②有的词义缩小了,如:“妻子”古代指妻子儿女, 现指丈夫的配偶。 ③有的词义转移、变化了,如:“走”古代指跑, 现指步行。 ④有的单音节词连用,易与现在双音节词混淆,如: “痛恨”古指“痛心、遗憾”。
古今异义整理(九下第五单元)
1、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 虽然(古是表转折关系的连词“虽”与指示代词 “然”的连用,意为:虽是这样,但是 …… 。今 常用作表转折关系的连词。) 2、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亲戚(古义指内亲外戚,包括父母兄弟。今义指亲 属。) 3、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是(古义:代词,这种,这样。今义:判断动词。)
识别通假字可从下面几方面看:
①音同形似。如: “满坐宾客无不伸颈”。“坐”通“座”,意思是 “座位” ②音近形似。如: “ 才 美 不 外 见 ” 。 ——“ 见 ” 通“ 现 ” , 意 思 是 “显现” ③音同形异。如 “左手倚一衡木”——“衡”通“横”,意思是“横 放的” ④音近形异。如: “河曲智叟亡以应”——“亡”通“无”,意思是 “没有”
文言文复习课件(共27张PPT)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1 2 . 与 朱 元 思 书 ( 南 朝 梁 ·吴 均 )
原文呈现
参考译文(上色字为重点课下注释)
分层精讲
夹岸高山,皆
夹着江水的两岸的高山上,全都生
生寒树,负势竞上,
长着密而绿的树,让人心生寒意。(重 重叠叠的)山峦各自凭着自己的地势争
互相轩邈,争高直 相向上,这些山峦仿佛都在争着往高处
第3段:写“奇山”, 包括富春江两岸的高山、 泉水、草木、鸟兽,以
多;不行仁政的君主,支持、帮助他的 人就少。帮助他的人少到了极点,内外 亲属都会背叛他;帮助他的人多到了极
亲戚畔之。多助之至,
国”“威天下”不能只靠 “封疆之界”“山溪之 险”“兵革之利”,从反 面强调“人和”的重要性。 ③第三层:引出“得道者 多助,失道者寡助”的论
23.《孟子》三章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之仙都。自康乐
面。这里实在是人间 仙境啊。自从南朝的
的林木与五彩的山石相映衬,呈现出一派绚烂多 彩、富有生命力的气象。
C.“晓雾……竞跃”,转为动景,描绘朝、 夕的生物活动,为画面增添了灵动感,传达出蓬 勃的生命气息。 ③第三层:以赞美和感慨收束全文。
11.短文二篇 答谢中书书(南朝齐梁·陶弘景)
千二百里,即使骑着飞奔的马, 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将水上航行
1 0 . 三 峡 ( 北 魏 ·郦 道 元 )
原文呈现
参考译文(上色字为重点课下注释)
分层精讲
春冬之时,则
在春、冬两个季节,激起
素湍绿潭,回清倒 白色浪花的急流中有回旋的清
波,绿色的潭水中有倒映着的
影,绝巘多生怪柏, 各种景物的影子。极高的山峰
思维导图
【文章主旨】作者通过富有诗意的文字,为我们描绘出一幅充满生机活力的富春山水图,表现出作者高 雅的审美情趣,抒发了作者对官场政务的厌倦和对功名利禄的鄙视以及希望寄情山水的思想感情。 【写作特色】①使用白描手法,把动与静、声与色、明与暗巧妙结合,使笔下景物极富特色。②骈散结 合。大量使用对偶句,语句富有韵律,句式铿锵,工整清丽。
文言文知识点总结ppt课件

(14)、其……乎 译为:难道……吗 例:其孰能讥之乎?(15)、得无……乎、得无……耶 译为:恐怕……吧、莫非……吧 例:览物之情,得无异乎?(16)、无乃……乎 译为:恐怕……吧 例: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17)、孰若 译为:哪里比得上 例:与其坐而待之,孰若起而拯之(18)、然则 译为:既然如此,那么 例: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19)、有……者 译为:有个……人 例:岂有成名者?(20)、……之谓也,其……之谓也; 其……之谓乎 译为:说的就是……啊、大概说的就是……啊 例:闻道百,以为莫几若者,我之谓也。(21)、孰与、与……孰…… 译为:和……比较,哪个…… 例:①吾孰与徐公美? ②吾与徐公孰美?
6、宾语前置
(1)、动词宾语前置 ①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置于动词前 例如:故人之不余欺也 ②疑问句中的宾语前置,疑问代词作宾语,放在动词谓语之前 例如:大王来何操。 ③用“之”或“是”把宾语提到动词前。 例如:a: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b、唯利是图 c、惟命是从
表因果:故、以、则
表假设:倘、设、如、使、若、则、而
表让步:虽、纵
表修饰与被修饰:而、以
(6)、连词
二、文言句式与词类活用
(一)、常见的文言句式
1、判断句 (1)、定义:
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表示判断的句子是判断句。
(2)、判断句的类型:
①……者……也 例如:廉颇者,赵之良将也。②……者…… 例如:柳敬亭者,扬州泰州人。③……,……也 例如: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④从语气中判断(无标志) 例如:刘备,天下枭雄。⑤为表判断 例如:人为刀俎,我为鱼肉。⑥有判断词(乃、及、则、皆、必、非)例如:今公子有急,此乃臣救命之秋也。⑦以“是”为标志 例如:臣是凡人,偏在远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 诗词
文
修辞
阅读
词
文
知知识识树树
学文
常学
现
识常
言
识
代
文 文
标句 短
点标 点
子句 子
语短 语
词汇 词汇
拼 文字
基础知识 音拼 文字
音
树
记叙文
记叙文
说明文
复习
议论文
注释 句式
说明文
试述议论文 阅
诗歌
读
诗
应用文
写 作
表达 修辞
语 法
词
文
阅读 文
按顺序再来 言
学 常
现
识
代
标 点
句 子
短 语 词汇
试说一次
动宾短语 后补短语
动词+名词/代词 动词/形容词+_补__语_
主谓短语
名词/代词+动词/形容词
复指短语 名词_/代__词_ + 名__词__/代词
方位短语 的字短语
绿色
____+方位词 表主
语或
____+的
宾语
介宾短语
介词+名词/代词+谓语
树
固定短语
部分成语
知 识
句子
用途(语气)
结构
单句
复句
成分
句式
的 缩 写 , 即 男朋友 )等等。
知识体系
复习
练习
树
文学常识
文言文
现代文
语
“语文知识太文繁杂了,学了
好么多。年 有还 没是 有不 一知 种知 识 树到 飞底 帚学 ,些 可什以
树
将语文梳理梳理?……”
记叙文
记叙文 说明文
说明文 议论文 应用文
注释 句式
议论文
阅
诗歌
读
诗
词
文
写
表达
作
修辞
阅读 文
学 常
233333是 什 么 意 思 ? 随着时 代的发 展,越 来越多 的的新 词汇出 现在我 们的生 活 中 , 下 面 就和美 文网小 编一起 来了解 一下233333是 什 么意 思X吧 。 233333 是 什 么 意 思 来 源 于 猫 扑论坛 表情符 号的第 233号, 是一张 捶地大笑的表情。从 此 大 家 就 开 始把这 个加在 句末, 表示在 狂笑。 3的个数 是随便 的。一般是吐槽专用
自然环境描写
环境描写
社会环境描写 树
写作过程
观察生活
审题立意
提炼中心
选材剪裁
布局谋篇 安排结构
确定文体 语言表达
树
重视拟题
构思写法
设置悬念 托物言志 欲扬先抑 开门见山 首尾呼应 以小见大
树
联想想象
描写人物
抓住人物特征 精选典型事例 运用描写方法 要求具体形象生动
树
线索
一般记叙文的线索有以下几种:
实注词释
文 言
注释
文
句式
词义扩大
词义缩小
古今异义 声词旁义代转替移形声字本身
实通假词现注象释 虚一词词多注义释
形感声情字色代彩替变声化旁字
名声名词旁称形相说容同法词的改活字变用相为互动代词替 名字词形活不用同为读状音语相同
词性活用 动词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省略句
使动用法
判断句
意动用法
倒装句
注释要求 树
偏正
动宾
树
后补
主谓
句式
加下划线的句式 也是 文言文中常见句式
省略句 判断句 倒装句
肯定句(含 是字句) 否定句(含 双重否定句)
被动句(被字句)
主动句
存现句
把字句
树
并列复句
承接复句
转折复句
复句
选择复句 递进复句
因果复句
条件复句
树
假设复句
应用文常见文体
书信 通知 启事 汇款单
计划
总结
报告
申请书 慰问信 祝贺信
被动句
信达雅
文学常识
原名
作者
姓名 时代 地点 评价
古 笔代 名 现 字代 当 号代/谥号
作品
口诀:名 时 地 评 作
所学课文 代表作 出处
对于
名家
要求 识记
树
再来识记一次
记叙记文叙文 说明说文明文
记叙文 记叙文 说说明明文文 议议论论文文
应用文
表达
注释注释
议议论论文文 阅
诗歌诗歌
读
修辞
写
表达
作
句句式式
朗读
树
音
象形 形
指事 汉字构造
会意
六 转注 书 假借
形声
文
笔画笔顺
义
字
音序检字法
查字典
部首检字法
笔画检字法
树
四角号码检字法
词汇
词义 词性 (词类) 词的构成 词的色彩
树
基 本 类
短型
语
常 见 类 型
类型
并列短语 偏正短语
结构(构成) 兰色
表示
_实__词_ + _实__词_ 谓语
定语/_状__语_+名/代/动 /形
童事话件的寓起言因
民经间过传说 神话故事
游顺结记叙果 传记 笔记 戏剧 曲艺 倒叙 回插描忆叙写录方法访问录
生修动辞方形法象 具体
开端
起因
发展 高潮 结局
树
经过
写作 结果
说 明 文
表现手法
写作对象
平实性
事物
常见文体 文艺性
事理
对象特征 时间顺序
课题
顺序 方法
空间顺序 逻辑顺序
总分总 总分
结构 语言
1、以人或人物活动为线索 《孔乙己》中的小伙计“我”
2、以物为线索
《羚羊木雕》中的“木雕”
3、以中心事件为线索
《分马》中的“分马”
4、以感情的发展变化为线索 《荔枝蜜》《荷塘月色》
5、以时间为线索
《荷塘月色》
6、以空间变化为线索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树
有的记叙文有着两条或两条以上的 线索,阅读时应认真揣摩,理清思路。
详略安排
详略安排是为文章的中心服务的:
突出中心---- 详写 有关中心---- 略写 无关中心---- 不写
树
词义
查字典
基本义 引申义 比喻义
语境义
同义词 反义词 多义词
树
名词
动词
实词
形容词 数词
量词
词性
代词 副词
介词
助词
虚词
连词
树
叹词
拟声词
对比记 忆
并列式
基本短语类型 并列短语
偏正式
偏正短语
的 。 扩 展 阅 读 :网络 用语的 特点 符 号 化 在 电 脑 上 输出 文字时 ,习惯 上 会 带 有 相 关的符 号语言 。例如 ::-)(微 笑的象 形);:-D(大 笑 的象形 );:-C(撇 嘴的 象 形 )等 等 。 数 字 化 运 用 数 字及 其谐音 可以更 好的表 达自己 的想法。例如 55(呜 呜 的 谐 音 ,表 示哭的 声音)、 88(拜 拜,英 语单词 Bye-bye的 谐 音)、520(我 爱 你 的 谐 音 )等 等。 字 母 化 类 似 于 数 字的 运用, 字母也 有表情 达意的功效。 如 : BT(变 态 拼音 的缩写 ), PLMM(漂 亮 妹妹 ), PMP(拍 马 屁), BF(boy friend
现
标句 短
言 识代
点 子 语 词汇
语文知识体系 文 文
拼 音 基础知识
文字
文言文
文学常识
现代文
按体裁
阅读
现 写作 代 文
基础知识
记叙文 说明文 议论文 诗歌 应用文
树
图示
诗经
按体裁
楚辞
古诗词
文 (旧体诗) 言 文
古体诗 乐府诗 词
曲
律诗 近体诗
绝句 记 、铭
古代散文 说 、 序
树
表 、 疏 …… 图示
格式规范 目的明确 语气得体
树
常见文体
记叙文 说拼明音文
记叙文
基础说明知文识
议论文
应用文
文议字论文 阅
式
诗 诗词歌汇
读
词
短语 文
写
表达
作
修辞
学 文 句子常
现
言识 标文点
代
文
标句 点子
短 语 词汇
拼 文字
知识树 表达
基础知识 音
树
修辞
字母表
汉语 声母表
拼音 韵母表
拼 方案 音
声调符号 隔音符号
拼写规则
请假条 借条 留言条
树
诗 歌
写作 阅读 基础知识
议现论 代文图示
句 子
文 说明 文
应用文
短 语 词
记叙 阅读文 写作
拼
汇文
音 基础字知识
标 点
现
代
树
文
返回
诗经
楚辞
曲
乐府诗
词
文绝句言文图示
律诗
实词注
释
句式
古体 诗
近体诗
记 说 表…
古诗词
古文
文
言
文
树
返回
文
文
拼 文字
树
音
知识树
基础知识
语 文 知 识 树
记叙文
记叙文 说明文
说明文 议论文 应用文
注释 句式
议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