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之修辞手法
高考古代诗歌鉴赏修辞手法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之修辞手法一〕诗词中常用的修辞手法有:比喻、借代、双关、夸大、比较、对偶、反复、互文、反问、设问、通感等。
1﹒比喻。
诗词中运用比喻,在写景状物时能突出生动的意象,强化特定意境的渲染;议理抒情时能使抽象的情与理生动形象,耐人寻味。
如:“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刘禹锡望洞庭)诗歌巧妙地以“螺〞作比,将皓月银辉下的山比做银盘里的青螺,色调淡雅,山水浑然一体。
再如:“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贺知章咏柳〕把春风比作剪刀,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春风送暖、杨柳垂绿的美景;作者又暗喻自己是识拔人才的春风,把万柳绿丝绦比作人才,表达作者识人用人之乐。
例: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2﹒借代。
借代在古诗词中运用得最广泛。
称人时可用籍贯、官职、做官地等来代称,称物时可用一些有特征的或相关联的另一类事物来代称,有的代称甚至相沿成习。
借代在诗词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很多,或得体,或含蓄,或形象,或别致。
如:“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
〞“丝竹〞代音乐〔白居易琵琶行〕;“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朱门〞代指富豪之门,他们常把大门油漆成红色,以显示宅府的华贵及身份的显赫。
例: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李清照如梦令)诗中用“绿〞和“红〞两种颜色分别代替叶和花,写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赵翼论诗绝句〕3﹒双关。
古典诗词讲究含蓄美,因而双关手法运用较多,双关又分谐音双关和语意双关。
双关是言在此而意在彼,使表情达意更含蓄,更有趣。
如:“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晴〞谐“情〞〔刘禹锡竹枝词〕;再如“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无题〕“丝〞谐“思〞。
例: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于谦石灰吟〕我失骄杨君失柳,杨柳轻飏直上重霄九。
2021年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中常用的 24 种修辞手法例解

2021年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中常用的24 种修辞手法例解修辞手法的运用,使各种形象栩栩如生,从而表现出绚丽多姿的形象化美感,使作品具有更高的审美价值和艺术感染力。
比喻比喻是根据事物之间的相似点,把抽象的事物变得具体,把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的修辞手法。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李贺《马诗》拟人拟人就是把事物人格化,将本来不具备人动作和感情的事物变成和人一样具有动作和感情的样子的修辞手法。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贺知章《咏柳》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王之涣《凉州词》万事到头都是梦,休休。
明日黄花蝶也愁。
——苏轼《南乡子》隐语(谐音)、双关利用词的多义或同音的条件,有意使语句具有双重意义,言在此而意在彼,这一种修辞手法叫做双关。
在有些诗歌尤其是民歌中,作者为了表达出一种委婉含蓄的情感,往往采用隐语、双关的修辞手法。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刘禹锡《竹枝词》“晴”与“情”同音,是双关隐语。
在此处,是一种含蓄的传情方式。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李商隐《无题》表面上指蚕丝和蜡泪,实指“相思”和“眼泪”。
借代借代是一种说话或写文章时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达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与它密切相关的人或事物来代替的修辞方法。
被替代的叫“本体”,替代的叫“借体”,“本体”不出现,用“借体”来代替。
借代的运用使语言简练、含蓄。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朱门”代指富贵之家。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白居易《琵琶行》“管弦”指音乐。
夸张夸张是运用丰富的想象力,在客观现实的基础上有目的地放大或缩小事物的形象特征,以增强表达效果的修辞手法,也叫夸饰或铺张。
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杜甫《寄李十二白二十韵》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高考语文诗词鉴赏中修辞手法分析整理

高考语文诗词鉴赏中修辞手法分析整理在国内语文高考题目中,诗歌鉴赏是重点和核心内容。
为了帮助考生掌握修辞手法,下面店铺给大家带来高考语文诗词鉴赏中修辞手法分析,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考语文诗词鉴赏修辞手法命题修辞手法的考查一般分两部分,即辨认修辞格和阐释表达效果。
常见的需要掌握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比拟、夸张、借代、双关、顶真、设问、反问等。
高考对于修辞手法的考查,一般要求结合具体内容作相应的具体分析,而不能只就共性的作用说说而已。
高考对于“修辞手法”主要有以下的考查形式:1.这首诗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2.诗中的某句抒发情感时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3.请从修辞的角度谈某一句的妙处。
高考语文诗词鉴赏修辞手法答题步骤第一步:明确指出诗中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第二步:结合诗句阐释此种修辞手法在诗中是如何运用的第三步:指出运用此种修辞手法的艺术效果。
高考语文诗词鉴赏修辞手法答题范式点明修辞手法+结合诗歌分析其具体运用+使用效果1.比喻:比喻除使诗歌所描绘的意象更加形象生动外,还可体现出意象的情态特征。
【例1】阅读下面的一首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清溪行李白清溪清我心,水色异诸水。
借问新安江,见底何如此?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
向晚猩猩啼,空悲远游子。
诗的第五、六句除对偶外还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结合诗句说明其妙处。
【答案】运用比喻来正面描写清溪的清澈,诗人以“明镜”比喻清溪,把两岸的群山比作“屏风”,人在岸上行走,倒映在清溪之中,仿佛行走在明镜里;鸟在山中穿梭,仿佛穿行于绘画的屏风里。
虚实相生,虚实相融,山清水秀,美丽如画,给人形象生动、身临其境之感。
2.比拟:比拟包含拟人和拟物两种。
(1)拟人【例2】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后面问题。
定林① [宋]王安石漱甘凉病齿,坐旷息烦襟。
因脱水边屦,就敷岩上衾。
但留云对宿,仍②值月相寻。
真乐非无寄,悲虫亦好音。
【注】①定林:寺院名,位于金陵(今南京)。
作者罢官后常到此游憩。
②仍:又。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1—修辞手法

官职代 本体
高中语文诗歌鉴赏——艺术手法(一) (一)修辞手法 借代
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 岳飞 遥望中原,荒烟外、许多城郭。想当年、花遮柳护,凤楼龙阁。 万岁山前珠翠绕,蓬壶殿里笙歌作。到而今、铁骑满郊畿,风尘恶。 兵安在?膏锋锷。民安在?填沟壑。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何 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却归来、再续汉阳游,骑黄鹤。
自惭衰病心神耗,赖有群公鉴裁精。
③以动衬静,表现了考 场的肃静氛围。
问:本诗的第四句“下笔春蚕食叶声”广受后世称道,请赏析这一句的 精妙之处。
高中语文诗歌鉴赏——艺术手法(一) (一)修辞手法
比拟
把物当作人来描写叫拟人。把人当作物、或 把此物当作彼物来描写叫拟物。
作用:使读者产生联想,使描写的人、物、 事表现得更形象、生动。
高中语文诗歌鉴赏——艺术手法(一) (一)修辞手法
借喻VS借代
区别点 本质
侧重点 形式
Hale Waihona Puke 借喻 喻中有代相似性 可转换为明喻
借代 代而不喻
相关性 不能
高中语文诗歌鉴赏——艺术手法(一) (一)修辞手法 借代
借体 桑梓 戎马/干戈/金鼓 /烽烟/烽火 丝竹管弦 缙绅 寸管 万钟 钟鼎
本体 家乡
战争
音乐 做官的人
请说明下面诗句中的借代类型以及本体和借体。
6.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如梦令》)
特征
7.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李白《赠孟浩然》)
代
8.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本身
) 9.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陋室铭》)
工具代 本体
10.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晏殊《蝶恋花》
高考专题复习:诗歌鉴赏之鉴赏诗歌中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比喻
1、“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将抽象的愁绪比作具体可感的水,生动形象 地写出愁绪如春水东去,有逝去飘零之感。
2、“误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 故渊。”——陶渊明《归园田居》 “尘网”喻庸俗污浊的官场,以“羁鸟”、 “池鱼”自比,“旧林”、“故渊”喻清新 的农村和和谐的自然。多个比喻连用,形象 地强化了厌倦官场生活,向往归耕田园的隐 居之意。
比拟
春夜喜雨 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产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运用了拟人的手法,生动形象写出了春 雨连绵滋润之态,含蓄又生动地表达了 诗人对这场春雨的爱好之情。
课堂练习:
《梅花》
1、“凌寒独自开”一句使用拟人的修辞手法, 2、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梅花面对寒冷的环境傲
• 本句互文:“秦时汉时关”、“主人下马客在 船”。
• 对句互文: “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 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
互文
泊秦淮 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烟、月互文见义,烟雾与月光笼罩着一河 清水,也笼罩着河边的沙地。(两个“笼” 字将烟、月、水、沙四者和谐地融会在一 起,绘成了一幅凄凉冷寂的淡雅水月图。)
含蓄类1双关
作用:言在此而意在彼,增强语言容量, 表意含蓄、奇妙
• 谐音双关:“春蚕到死丝方尽” (思) • 语义双关:“路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
索”(地上的路、人生之路、政治之路、 事业之路)
双关
竹枝词
刘禹锡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诗中“无晴”与“有晴”,表面上是说天
高考语文复习-鉴赏诗歌的修辞手法

分类
概念
效果
赏析要点
明 喻
一、 暗 比喻 喻
借
用一种事物或情景来比作另一种事物 或情景。
韦庄的《菩萨蛮》:“垆边人似月, 皓腕凝霜雪。”——写尽了江南女子的美 丽与温柔。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 东流。”(李煜《虞美人》)以水喻愁,将 愁思写得生动形象,含蓄地显示出愁思长
化平淡为 生动,化 抽象为,2015年高考江苏卷)
A.东风便试新刀尺,万叶千花一手裁。
B.浮萍破处见山影,小艇归时闻草声。
C.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
D.唯有南风旧相识,偷开门户又翻书。
选B 出自宋代张先的《题西溪无相院》,上句着眼视觉,写浮萍破处,山影在水中显现出
来,下句则着墨于听觉,以细微的草声衬托出环境的宁静,是对景物的客观描写,运用了 对偶的修辞手法,没有使用比拟的手法。
紫云比喻端州石砚美丽的石料。 梨花比喻雪花。 千堆雪比喻浪花。
4、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朱门代指富豪权贵,他们常把大门油漆成红色,以显示府第的华贵及身份的显赫。
5、何以解忧,惟有杜康(曹操〈短歌行〉) 杜康,相传是最早造酒的人,这里代指美酒。
6、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李白《登金 “衣冠”代指晋代士族,即名门望族,因为他们戴高高
三、借代
借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借代可用部分代替整体,具体代 替抽象,特征代替本身等。借代的运用可使语言简练、含蓄。
恰当地运用借代还可以引人联想,使语句拥有形象突出、特点鲜明、文笔 精炼、具体生动的效果。 (1)部分代整体 例: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望天门山》) 例: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答谢中书书》)
高考诗歌鉴赏之修辞手法

比喻
• 定义:用一种事物或情景来比作另一 种事物或情景。
• 表达效果:突出事物特征,描摹事物形
象生动的作用,还可体现出意象的情态特征。 (化深奥为浅显,化平淡为生动,化抽象为 具体)
排比
作用:1.意象繁密,语言精练。 2.感情强烈,真挚感人。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 道西风瘦马。”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纯用名词组合,构成典型环境。
设问
概念:先提出问题,接着自己把看法说出。 作用:开头以问题引入,领起全篇;
中间设问,承上启下; 结尾设问,深化主题,令人回味。
• 例1:“问人间谁是英雄?有酾酒临江,横槊曹 公。”(元曲小令,阿鲁威作)
• 【析】从篇法结构来讲,这首诗四联八句,句句皆 对仗,对得圆浑自然,不见斧凿之痕。“无边落木” 对“不尽长江””使诗的意境显得广阔深远,“萧 萧”的落叶声对“滚滚”的水势更使人觉得气象万 千。更重要的是,从这里可以感受到诗人韶华易逝, 壮志难酬的苦痛。
春行即兴 李华
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 青玉案 宋·贺铸
•
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锦瑟年华谁
与度?月桥花院,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
飞云冉冉蘅皋暮,彩笔新题断肠句,试问闲愁都
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 词中下片“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甚
是为人称道,试简要分析词人在这里运用的修辞手法。
• 下片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步骤一)用“一川 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来比喻作 者的愁思。 (步骤二)化抽象为具体,形象生动,
高考诗歌鉴赏 表现手法之修辞手法

比喻使诗歌所描绘的意象更 加形象生动,还体现出意象的 情态特征。
比拟是物当作人写,或把人当作物、把甲事物 当作乙事物来写的修辞方式。 比拟的种类:
3、比拟(拟人、拟物)
修辞格介绍
缩小的夸张 :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这巴掌大的小山庄吸引着成千上万人的心。
超前的夸张 :
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
农民们说,看见这样鲜绿的麦苗,就嗅出白面包 的香味来了。
【作用】
引起丰富联想,突出事物本质特征, 鲜明地表达作者的情感态度,烘托气 氛,增强感染力。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三万里”“五千仞”“泪尽”都是夸张,把诗 人对故国山河的热爱、对遗民的深切同情、对偏安江 南不思进取的投降派的满腔愤怒表现得淋漓尽致。
上邪,我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 cuī 。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阵阵,夏 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汉乐府《上邪》
少女以五件不可能出现的事为誓,表达 了对爱情的热烈忠贞和无所顾忌的追求,人 物形象鲜明,情感真挚而强烈。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这两句倍受后人的称道,为什么?
这两句是以水喻愁的名句,用比喻和设问的手法, 将愁情比作春日的江水。形象地写出了愁的弥漫、深浓、 绵长,表现了词人内心无尽的哀伤,既有深度,又有力 度。
兰溪棹歌 戴叔伦 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 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新
晴
青苔满地初晴后,绿树无人昼梦余。 唯有南风旧相识,偷开门户又翻书。 诗中将南风人格化,通过一系列动作描 写,表现了久雨初晴后宁静恬适的心情,以 及对南风“恶作剧”的亲切喜爱之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例1:
移家别湖上亭 戎昱
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
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作者是采用什么艺术手法来表达他对湖上亭 依恋难舍的深厚感情?请结合诗句具体分 析。
❖ 答:采用拟人的手法(步骤一)。
❖ 赋予柳条藤蔓,黄莺以人的情感,并 使主客移位(步骤二)。
❖ 巧妙而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湖上亭的 依恋之情(步骤三)。
富贵不淫的高洁品格。(谈感情、表效果) 2020/8/11
书湖阴先生壁二首(选一)
王安石 茅檐长扫静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两山排闼送青来”一句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结合全诗看,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答案:该句使用了拟人的手法。(明手法)写开 门见“山”,“两山”似迫不及待地把苍翠的山 色“送”进门来。(详解析)化静为动,化无情 为有情,赋予山以灵性,生动地写出了田园风光 的盎然生机。(谈效果)写出了诗人身处其间的 愉悦,表现了诗人对这种美好的田园生活的喜爱 之20情20/8。/11 (表感情)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杜甫《登高》) 作用:从形式看,语言简练,整齐对称;
从内容看,意义集中含蓄。
2020/8/11
6、、对比
❖ 1.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 2.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
表达技巧鉴赏之
修辞手法鉴赏
2020/8/11
一、考点分析:
❖ 1、《考试大纲》规定要掌握的九种修辞手法: 比喻、拟人、借代、夸张、对偶、反复、排比、 设问、反问 。
2、近年来考题中各种修辞手法出现的情况: ❖ 比喻、拟人、夸张、对偶(重点掌握) ❖ 3、除《考试大纲》要求外,在诗歌中常见的修
辞手法——双关、用典、对比、衬托等(“对比” 与“衬托”常归类为表现手法)
2020/8/11
8、反复
❖ 1.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 2.硕鼠硕鼠,无食我黍。 ❖ 3.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
作用:1.音节舒缓和谐,朗朗上口。 2.强调主题,形成气势,突出情感。 3.思想感情的表达更为绵密曲折 。
2020/8/11
9、借代:
❖ 1、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杜甫《自 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
2020/8/11
昭君怨 梅花
郑域
道是花来春未,道是雪来香异。竹外一枝斜, 野人家。 冷落竹篱茅舍,富贵正堂琼榭。两 地不同栽,一般开。
这首词下阕,用了什么手法?表现了什么思想?
答案:用对比的手法。(明手法)明写梅花不择 环境不管是“冷落竹篱茅舍”,还是“富贵正堂 琼榭”都“一般开”,(详解析)暗赞贫贱不移、
(详解析) 3、这种修辞手法的描写效果以及如何有效
地传达出诗人感情。(谈效果、表感情)
2020/8/11
指出下列诗句的修辞手法:
1、山花如绣颊,江火似流萤。 2、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3、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4、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5、下马饮君酒,问君何所之?
君言不得意,归卧南山陲。 6、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效
5、对偶:整齐和谐、表意凝
果
练
6、对比:突出事物、强化感
2020/8/11
情
常见设问
1、这首诗用了什么表达技巧? 2、这首诗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简要分
析其作用。 3、试结合诗的内容,分析诗人是如何使用
XX这一修辞手法的?
2020/8/11
总结解题步骤
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修辞手法。(明手法) 2、结合诗句内容解释怎么用这种修辞手法。
❖
金陵酒肆留别 李 白
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唤客尝。
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
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
❖ 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这一句用了哪些 修辞,有何作用?
❖ 答案:运用了反问与对比的修辞手法。 ❖ (2分) ❖ 滚滚东流的长江水,与李白的离愁别绪比起来,
也是望尘莫及,突出李白愁之深,愁之长。
❖ (2分) ❖ 诗人以流水与愁思相比较,并以反问的形式出现,
使人觉得新鲜,而且语义强烈,更加重了这种离 情别绪。(2分)
2020/8/11
❖ 2、何以解忧,惟有杜康(曹操〈短歌行〉) ❖ 3、门前冷落鞍马稀(白居易《琵琶行》) ❖ 4、举酒欲饮无管弦。——白居易《琵琶行》
作用:形象突出、特点鲜明、具体生动 引人联想。
2020/8/11
修
1、比喻:生动形象、化虚为实 2、比拟:色彩鲜明、启人联
辞
想
手
3、反问:加强语气、强化感
法 的
情
4、夸张:烘托气氛、引发想 象
诗中颔联最为著名,颈联也常为人称道,试从修辞方 法上分析其妙处。
作用:1.促使读者产生联想,将事物人格化, 富有情趣,生动形象。
2.突出作者的情感。
2020/8/11
3、反问
“江东弟子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 来?”(王安石《叠题乌江亭》)
使用反问句式,语气冷峻,强调了历 史之必然。
作用:用来加强语气,表达强烈感情。
雨雪霏霏。
❖ 3.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 ❖ 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作用:1.以强烈反差突出事物特征。 2.强化作者思想感情。
2020/8/槊曹 公。”(元曲小令)
以设问开篇,点明题旨,领起下面,分层 次地叙述三国人物的英雄业绩。
作用:问题引入,带动全篇;中间设问,承上启下; 结尾设问,深化主题,令人回味。
2020/8/11
4、夸张: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 。
作用:引起丰富联想,突出事物本质 特征,鲜明地表达作者的情感态度。
2020/8/11
5、对偶 用结构相同、字数相同的一对句子或
短语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
2020/8/11
1、比喻
❖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刘禹锡《望洞庭》)
作用: 1.形象具体可感。化抽象为具体,化
无形为有形。 2.充分表达作者的情感。
2020/8/11
2、比拟(拟人、拟物)
山园小梅(北宋·林逋) 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