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琴乐理知识入门
钢琴乐理知识点整理总结

钢琴乐理知识点整理总结一、音符与节拍。
1. 音符的种类。
- 全音符:在五线谱上为一个空心的符头,没有符干和符尾,时值最长,例如在4/4拍中,全音符的时值为四拍。
- 二分音符:由一个空心符头和一条符干组成,时值是全音符的一半,在4/4拍中为两拍。
- 四分音符:实心符头加一条符干,在4/4拍中时值为一拍,是最常用的基本音符之一。
- 八分音符:实心符头、一条符干和一条符尾,时值为四分音符的一半,即半拍。
- 十六分音符:实心符头、一条符干和两条符尾,时值是八分音符的一半,为1/4拍。
2. 节拍的概念。
- 节拍是音乐中的节奏规律,由强拍和弱拍有规律地交替组成。
- 常见的节拍有2/4拍、3/4拍、4/4拍等。
- 在2/4拍中,每小节有两拍,第一拍为强拍,第二拍为弱拍,常用于进行曲风格的音乐。
- 3/4拍每小节三拍,强、弱、弱的规律,常表现出圆舞曲的风格。
- 4/4拍是最常见的节拍,强、弱、次强、弱的规律,适合多种风格的音乐创作。
3. 拍号的含义。
- 拍号写在乐谱的开头,例如2/4,分子表示每小节的拍数,分母表示以何种音符为一拍。
在2/4拍中,就是以四分音符为一拍,每小节有两拍。
二、音高与五线谱。
1. 五线谱的构成。
- 五线谱由五条平行的横线组成,线与线之间的空隙称为间。
- 音符在五线谱上的位置表示音高,位置越高音越高,位置越低音越低。
- 五线谱可以向上或向下加线来表示更高或更低的音。
2. 音名与唱名。
- 音名:C、D、E、F、G、A、B,这七个基本音名在钢琴上对应着不同的白键。
- 唱名:do、re、mi、fa、sol、la、si,是在演唱时使用的名称。
- 在钢琴上,中央C位于高音谱号下加一线或低音谱号上加一线的位置。
3. 高音谱号与低音谱号。
- 高音谱号(G谱号):形状像一个螺旋,它的中心位置在第二线上,表示这条线为G音。
高音谱号常用于记录较高音区的音符,如钢琴右手部分的旋律。
- 低音谱号(F谱号):形状像一个反写的C加两点,它的两个点之间的线(第四线)为F音。
钢琴基本乐理知识入门

钢琴基本乐理知识入门学钢琴就像造房子一样,根基不稳无法建造出高楼大厦,不掌握一定的乐理基础知识,无法将钢琴学好学精。
下面店铺整理出了钢琴基本乐理知识入门,希望大家都可以打好根基,愉快学钢琴。
钢琴基本乐理知识入门篇1什么是音阶:把C、D、E、F、G、A、B等各音中的某一个音作为领队(主音),由它开始由低至高(或由高到低)按顺序排列起来,这个音的序列由于像梯子一样,逐级向上或向下,所以叫音阶,也是七声音阶。
五线谱一般都是七声音阶。
通俗来说,音乐里的CDEFGAB就是音阶。
七声音阶:指调式音阶由七个音组成的音阶形式。
以C做领队的音阶:c,d,e,f,g,a,b,(一个音组,大调音阶)以A做领队的音阶:a,b,c,d,e,f,g,(一个音组,小调音阶)在音乐中,所有的音咗是按一定的关系组织起来的,才能发出好听的声音,如果违反了这规律,乐声就显得别扭了。
比如以C为领队(主音)的音阶--C,D,E,F,G,A,B(DOREMIFASOLLAXI),就符合这规律,它的组织关系是--全音-全音-半音-全音-全音-全音-半音。
如果除去C以为的音想做领队,那也行。
但为了让这个队伍也按"全音-全音-半音-全音-全音-全音-半音"的组织关系组合。
那么,有些音就得升高或者降低,这就出现了1-7个#b号的音阶,也就有了不同的调式。
什么是调:调:由基本音级所构成的音高位置,叫做调。
C调:由七个基本音级所构成的调,主音为C,叫做C调。
G调:由七个基本音级所构成的调,主音为G,叫做G调。
D调:将G调中所有的音都升高五度,主音为D,叫做D调。
依次类推,可得到A、E、B、#F、#C调。
升号调:G、D、A、E、B、#F、#C、#G、#D、#A、#E、#B调的调号都用升号表示,所以叫做升号调。
降号调:F、B、E、A、D、G、C、F调的调号都用降号表示,所以叫做降号调。
调的五度循环:将各调按纯五度关系排列起来所构成的循环。
钢琴基础乐理知识

钢琴基础乐理知识-乐理入门一.基本音级:在乐音体系中,具有独立名称的7个音级叫做基本音级。
这7个音级表就是现在钢琴上白色琴键所发出的声音。
基本音级的名称有音名和唱明两种标记方法,每个音级的音名是用字母来标记的。
唱名则利用读音来表示。
(关于音名和唱名的关系,我们将在后面的调式与调性的部分具体讲解。
)以C大调为例:C大调基本音级的音名从低到高分别标记为:C、D、E、F、G、A、B与其对应的唱名则是do、re、mi、fa、sol、la、si 七个读音。
9 B) [9 H. r0 W# p+ u% b0 w 在乐音体系中7个基本音级的标记(音名和唱名)是循环使用的。
即C、D、E、F、G、A、B之后又回到c、d、e、f、g、a、b或do、re、mi、fa、so l、la、si之后还是do、re、mi、fa、sol、la、si……如此循环往复。
但是,每一个循环中的音级是音高不同的,也就是说,虽然音名(或唱名)相同但音高是不一样的。
在标记音名时时采用大写、小写,或者是在大写字母后加入下标、小写字母后加入上标的方法加以区别。
如:C、a、a1(后面的数字“1”应为上标形式)、B3(数字“3”应为下标形式)。
其中两个相邻的、具有同样名称的音的关系叫做“八度”。
二.变化音级:在七个基本音级中,除了E和F(C调唱名为mi和fa)、B和C(C调唱名为si和do)之外,其他的两个相邻的音级之间还可以得到一个音,也是人耳可以明显分辨出来的。
" ]/ N; j3 J% o Q5 O 我们举一个例子——在C音和D音之间还可以得到一个音高既不同于C又不同于D的音,也就是说这个音要比C音高但是又比D音低。
我们可以认为这个音是升高C音或者说是降低D音得来的。
这种升高或降低基本音而得来的音,叫做变化音级。
变化音级表现在钢琴上就是黑色琴键所发出的声音。
变化音级的标记方法是在基本音级的前面加入#(升号)或b(降号)。
如C音和D音之间的音,我们可以说它是升高C音而得来的,这样就把它标记为#C(读做“升C”),同时,我们也可以认为它是降低了D音而得来的,因此也可以把它标记为bD(读作“降D”)。
钢琴的乐理知识有哪些

钢琴的乐理知识有哪些钢琴的乐理知识一. 乐音体系1. 四种性质:高低,长短,强弱和音色2. 振动不规则,音的高低听起来不明显,叫做“噪音”。
3. 乐音体系:音乐中所使用的基本的乐音的总和。
4. 音级:乐音体系中的各音。
(专指乐音)5. 音列:按一定的音高关系和高低次序,由低到高或由高到低排列。
6. 半音:乐音体系中,音高关系的最小计量单位。
7. 全音:半音和半间之和8. 音名:CDEFGAB 也叫基本音级,(在中世纪已经形成,当时差不多是唯一的音级。
现在发展到八十多个。
钢琴五十二个白键,一个音级到下一个的距离为“八度”,dore mi fa sol la si (这些音名多用于歌唱,故叫唱名。
9. 变化音级:将基本音级加以升高或降低得来的音10. 升级音:将基本音级升高半音,如升C、升D、相反是降级音11. 重升音级:将基本音级升高全音,如重升C、重升D,等,反之为重降。
12. 音组:乐音体系中八十多个音用来区分音分为若干组,它的标记是用小写字母并在右上方加数字“1”来表示。
如:c1,d1,e1,f1,比小字一组高的各组,由低到高名为“小字二组”、“小字三组”、“小字四组”、“小字五组”。
依次写上数字“2”、“3”、“4”、“5”。
比小字一组低的各组,由高到低依次定名为“小字组”、“大字组”、“大字一组”、“大字二组”。
小字组用小写字母,大字组用大写字母。
13. 标准音:目前国际通用的标准高度是每秒钟振动440次的a音,即以小字一组的a 为“标准音”。
乐音体系中的各音级,其高度都有一定的标准。
14. 中央C:位于乐音体系总音到中央的小字一组的c1。
每秒振动约261次。
15. 定律法:确定乐音体系中各音的绝对准确高度,人们在实践中创造了各种定律法。
如十二平均律,五度相生津、纯律等。
16. 十二平均律:将一个纯八度(如c1-c2)分成十二个均等的部分。
17. 等音:音高相同而记法和意义不同的音。
如升C、降D,重升B,这三个音在钢琴上音高是完全相同的。
基础乐理知识(适用于钢琴初学者)

基础乐理知识第一讲音的概念第一节乐谱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人们为了能使音乐保留下来,并且便于学习与交流,创造出各种各样的记谱方法。
也由于有了乐谱,才使得很多的优秀作品流传下来。
比如我国优秀的民间艺人华彦钧(瞎子阿炳),他所创作演奏的作品,个个是精品,但由于生活所迫,流落街头,刚刚解放就病故了,带着很多优秀的传统文化离开了人世,再没人记得这些。
这不能不说是我国民族文化的失落,给我们留下更多的遗憾。
乐谱实在是保留曲目、交流文化的重要工具。
我国早在古代就发明了乐谱。
记谱的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
1、比如在敦煌莫高窟发现的公元九世纪我国唐五代世俗歌舞音乐的琵琶伴奏谱手抄本《敦煌曲谱》、《敦煌卷子谱》,曾经广为流传的《工尺谱》,古琴演奏用的《古琴谱》,锣鼓用的《锣鼓谱》等等,这些古老的乐谱有的还延用至今。
现在我们的专业音乐工作者还在研究它们。
2、简谱。
优点:它比较简单,容易掌握。
在单旋律的情况下运用还算方便。
但是如果是多声部(几个音同时出现)或者是音域比较宽(高低音距离较远)以及转调频繁的时候,简谱就不那么方便易读了。
3、五线谱。
在这方面却有着很大的优势。
首先五线谱在视觉上有明显的表示。
比如那些复杂的和声(在一个位置上有几个音同时出现)(如谱例1)很容易识别。
视觉非常清楚。
其次在表示旋律方面尤其是高高低低的众多音的形态更是一目了然(如谱例2),就好象站在我们面前的一排排的人,哪个人高,哪个人低,而哪些人胖,哪些人瘦,都是很明显的,一眼望去很容易辨认。
因此在国际上广为使用的基本上都是五线谱。
首先,五线谱是由三个主要的部分组成的:音符、谱号、谱表。
第一节谱表现在我们首先来介绍一下谱表:用来记写音符高低的表格,就叫做“谱表”。
五线谱,顾名思义是由五条线组成的。
的确,是由五条平行的“横线”和四条平行的“间”组成的。
这就是五线谱的谱表。
它们的顺序是由下往上数的。
最下面第一条线叫做“第一线”,往上数第二条线叫“第二线”,再往上数是“第三线”、“第四线”,最上面一条线是“第五线”。
钢琴乐理知识点基础总结

钢琴乐理知识点基础总结1. 钢琴基础知识首先要了解钢琴的基本结构和原理。
钢琴通常有88个键,包括黑键和白键。
每个音符对应着一个特定的键,而且每个音符都有自己的音名,例如C、D、E等。
此外,还要了解音高、音符、节拍等基本概念。
2. 钢琴音阶音阶是音乐的基础,它是音乐中的基本元素。
了解不同的音阶类型(如大调、小调、和声小调、旋律小调等)以及它们的构成和特点是非常重要的。
掌握音阶的演奏技巧和练习方法同样至关重要。
3. 钢琴音程音程是指两个音之间的距离和关系,也是音乐中的重要元素。
了解不同类型的音程(例如纯音程、增四度、减三度等)以及它们的特点和应用是学习钢琴乐理的基础。
4. 钢琴节奏节奏是音乐中的重要部分,它可以决定音乐的整体感觉和节奏。
学习不同的节奏类型(如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等)以及它们的时间长度和演奏方式是必不可少的。
5. 钢琴和弦和弦是由3个或更多音符组合而成的音乐元素。
了解不同类型的和弦(如大三和弦、小三和弦、属七和弦等)以及它们的构成和演奏方式对于创作和演奏音乐都非常重要。
6. 钢琴音乐理论音乐理论是音乐学习的基础,它涉及到音乐的各个方面,包括和声学、音乐分析、作曲技巧等。
学习音乐理论可以帮助你深入了解音乐的内在结构和规律,从而提高你的音乐水平。
7. 钢琴演奏技巧钢琴的演奏技巧是非常重要的,它涉及到键盘的按键、手指的运动、手腕的灵活度等多个方面。
学习正确的演奏姿势和手指技巧,以及不同的演奏技巧和练习方法可以帮助你更好地掌握钢琴。
8. 钢琴调性与谱面了解不同的调性和它们的特点,以及音乐谱面的写法和解读方法是学习钢琴乐理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熟练掌握各种调性的音阶、和弦、音程等知识,并能够正确地读谱和演奏是成为一名优秀的钢琴演奏家的基础。
总的来说,钢琴乐理是学习钢琴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涉及到音乐的各个方面,包括音阶、音程、节奏、和弦、音乐理论、演奏技巧等。
通过系统地学习和不断地练习,你可以掌握这些知识并成为一名优秀的钢琴演奏家。
钢琴基本乐理知识

钢琴基本乐理知识一、钢琴的基本音级在乐音体系中,具有独立名称的7个音级叫做基本音级。
这7个音级表就是现在钢琴上白色琴键所发出的声音。
基本音级的名称有音名和唱名两种标记方法,每个音级的音名是用字母来标记唱名则用读音来表示。
以c大调为例:c大调基本音级的音名从低到高分别标记为:c、d、e、f、g、a、b而与其对应的唱名则是:do、re、mi、fa、sol、la、si 七个读音。
在乐音体系中7个基本音级的标记(音名和唱名)是循环使用的。
即c、d、e、f、g、a、b之后又回到c、d、e、f、g、a、b 或do、re、mi、fa、so l、la、si之后还是do、re、mi、fa、sol、la、si……如此循环往复。
但是,每一个循环中的音级是音高不同的,也就是说,虽然音名(或唱名)相同但音高是不一样的。
在标记音名时采用大写、小写,或者是在大写字母后加入下标、小写字母后加入上标的方法加以区别。
如:c、a、a1(后面的数字“1”应为上标形式)、b3(数字“3”应为下标形式)。
其中两个相邻的、具有同样名称的音的关系叫做“八度”。
二、钢琴的变化音级在七个基本音级中,除了e和f(c调唱名为mi和fa)、b和c(c调唱名为si和do)之外,其他的两个相邻的音级之间还可以得到一个音,也是人耳可以明显分辨出来的。
我们举一个例子——在c音和d音之间还可以得到一个音高既不同于c又不同于d的音,也就是说这个音要比c音高但是又比d音低。
我们可以认为这个音是升高c音或者说是降低d音得来的。
这种升高或降低基本音而得来的音,叫做变化音级。
变化音级表现在钢琴上就是黑色琴键所发出的声音。
变化音级的标记方法是在基本音级的前面加入#(升号)或b(降号)。
如c音和d音之间的音,我们可以说它是升高c音而得来的,这样就把它标记为#c(读做“升c”),同时,我们也可以认为它是降低了d音而得来的,因此也可以把它标记为bd(读作“降 d”)。
由此可见,#c和bd实际上是一个相同的音,只不过标记方法不同罢了。
钢琴乐理基础知识讲解

钢琴乐理基础知识讲解钢琴作为一种古老而重要的乐器,具有丰富多样的音乐表达功能。
要想在钢琴上演奏出美妙的音乐,光靠手指技巧是远远不够的,对音乐基础知识的掌握同样重要。
本文将对钢琴乐理的基础知识进行讲解,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演奏钢琴音乐。
一、音符与音域在音乐中,音符是表达音高和音长的符号。
常见的音符有圆形、长椭圆形、椭圆形、短椭圆形等,它们代表了不同的音长。
而音域则是指音乐中的音高范围。
钢琴的音域从A0开始,到C8结束,共有88个键位,包括黑键和白键。
二、音阶与调式音阶是音乐中一组按一定顺序排列的音符,通过音阶的演奏可以让音乐更加和谐、流畅。
常见的音阶有C大调、D大调、E大调等,每个音阶都有自己特定的音程构成。
在钢琴上演奏不同的音阶可以帮助培养手指的灵活性和音准的掌控能力。
与音阶相似的是调式,调式是音乐中利用音阶所构成的音乐体系。
常见的调式有大调、小调、和声小调等。
通过熟练掌握各种调式的音程和音符组合方式,钢琴演奏者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演绎音乐作品。
三、节拍与节奏节拍是音乐中时间的基本单位,它决定了音符之间的分割与组合。
在钢琴乐理中,常见的节拍有四分之一拍、八分之一拍等。
通过合理地掌握节拍,演奏者可以保持稳定的速度和节奏感。
节奏则是音乐中的基本元素之一,它指的是音符的时值和强弱。
通过合理安排音符的长度和使用不同的音符组合,可以演绎出各种不同的节奏效果。
在钢琴演奏中,准确把握每个音符的节奏是至关重要的。
四、和弦与和声和弦是多个音符按照一定规则排列组合而成的音乐元素。
在钢琴演奏中,和弦的运用可以丰富音乐的色彩和层次感。
常见的和弦有三和弦、七和弦等,通过熟练掌握和弦的构成与演奏方式,可以自由地在钢琴上演奏出各种和声。
和声是音乐中不同声部之间的组合与配合,和声的合理运用可以增强音乐的层次感和表现力。
在钢琴演奏中,理解和掌握不同声部的运动,合理安排音符的排布和强弱变化,可以提升演奏的艺术性和表现力。
五、速度与表情在钢琴演奏中,速度是指演奏的快慢程度,可以通过节拍器或音乐符号来表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乐理知识入门1、什么是音乐:声音的3要素是什么?那本是音质/音色/音量。
音量不必多说,小了人们听不清,过大了人体本能的会有生理不适,那么声音的好不好听关键取决于什么呢?是音质!音质的好坏是决定声音是否好听的根本,这就是为什么说好琴是关键的原因,只有你拥有一把好琴的时候你才能真正体会所谓的好声音是什么样的。
音色的好坏是建立在音质的基础上的,所以对于乐手(特别是bass)好音质应是第一追求,当拥有了好音质的时候你会发现好音色几乎是唾手可得,比音质不好的琴要追求好音色要容易无数倍。
2、什么是音阶:按照频率把这任意两个音之间的频率分成12份,就几乎可以把见到听到过的音乐都鼓捣出来,于是人们把这个发现叫做“12平均律”,于是钢琴出现了,钢琴就是基于12平均律的理论制造的,所以钢琴的每一组键盘(5黑7白)相加就一共正好是12个键,同时人们发现,在音乐中,其实这12个键中只有7个使用率特高,于是人们把常用的7个键做得宽一点并放在一起,另外相对不常用的5个键做的窄一点,放到不碍事的地方且用不同的颜色以避免混乱,这就是钢琴的样子的由来。
在钢琴上只有34之间和71之间是连续的两个键,而其它的任意两个相邻的常用音符中间都夹着一个不常用的黑键,最后为了大家方便就规定了一些统一的概念,这样就不会糊涂了,比如1到2之间/2到3之间/4到5之间/5到6之间/6到7之间都夹着一个不常用的黑键,也就是说按照12平均律来说,它们之间不是相邻的键,但是谁让那几个黑键是不常用的呢,所以大家还是决定把1到2之间/2到3之间/4到5之间/5到6之间/6到7之间统一叫做全音关系,把34之间和71之间那种完全相邻的关系叫做半音关系。
全音也正好等于2个半音相加的总和。
但是如何表达音符与音符之间的远近呢?于是就产生了“度”这个概念,比如从1唱到2,一共只有2个音符,从一数到二,于是就叫1和2之间是2度的关系,但是1和2之间原本是有一个不常用的半音的,于是人们规定,两个音是半音关系的它们之间的远近叫做小2度,两个音是全音关系的它们之间的远近叫做大2度,所以1到2之间/2到3之间/4到5之间/5到6之间/6到7之间的远近关系都是大2度,34之间和71之间的远近关系叫做小2度。
那么1和3之间呢?从1到3,不管你唱不唱那个2,这个2的音符也事实性的永远夹在1/3之间,出不出声不一定,但它永远存在,所以1和3之间就是3度的关系,同理2和4之间/3和5之间/4和6之间/5和7之间都是3度关系。
考虑到半音/全音的问题,最后规定,凡是两个大2度加在一起的3度音都统一叫做大三度,1和3之间/4和6之间/5和7之间就是大三度关系。
凡是由一个大2度和一个小2度加在一起的3度音都统一叫做小三度,2和4之间/3和5之间就是小三度关系。
再数数看,1到4之间是4度,1到5之间是5度……,那么前面提到的那两个听起来就像是一模一样却不在一个高度上的音中间就是1234567再到一个高音的1,数一数,就是8度关系。
同理,如果从2开始往上数,高低的两个2之间也叫8度关系。
的两个3也是……,说了这么长,都是为了对音阶概念的铺垫,这些“12平均律”“全音/半音”“度”的概念都是最基础的概念,各位一定要深入地整明白,这些基本概念糊涂,后面的乐理就会越来越难学的啊。
好了,该说啥叫音阶了,其实,所谓音阶,就是在任意一个8度以内的音符的固定排列组合,比如,最最常用的的组合,就是一种音阶,就是又一种音阶,以此类推,所谓布鲁斯音阶/爵士音阶/阿拉伯音阶……很多音阶,其实都是在任意一个8度以内的音符的各种固定排列组合。
当然,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并不是叫8度关系的各种音阶内都一定是8个音符,比如中国的5声音阶就是123561,没有4和7,还有很多音阶模式也是如此。
3、什么是调:人们给音符起了1234567这样的名字以后,发现有很多问题还是表达时容易混乱,于是又给音符起了个大名,1234567分别的大名叫做CDEFGAB。
用来对不同的音乐问题做出定义。
又规定了一个全世界人民不分种族不分男女老幼唱着都不高不低不费劲的音高作为最核心的一个C,于是就有了个人为规定的中央C的概念,以中央C这个音符为核心的不管往上还是往下的8度之间的音阶,就都规定叫做C调音阶。
以此类推,高低之间2到2的音阶,因为2的大名叫做D,所以这样的音阶就叫做D调音阶。
高低之间3到3的音阶,就是E 调……。
在最最常用的的音阶组合中,因为最常用,且人类近6成的音乐,可用此音节组合搞定,于是人们给它起了个名字叫做自然音阶。
同时给音阶中的起始音和结束音(也就是那两个不同高度的1)起了个称呼叫做音阶中的主音。
同时人们发现,的音阶组合在记录音乐时,有不少音乐其实是从6起到6结束,也就是说是的组合,于是人们规定把的音阶组合叫做自然大调音阶,简称大调音阶。
把的组合叫做自然小调音阶,简称小调音阶。
因为在中主音是1,它的三度音是3,主音和三度音之间是大三度关系,在中主音是6,它的三度音是1,之间是小三度关系,所以,前者叫大调,后者叫小调。
比如,以C为主音的的组合就叫做C大调音阶,因为主音是6,它的大名是A,所以的组合就叫做A小调音阶。
那么是不是就是D 大调音阶呢?不是!因为我们前面提出的排列组合概念是以连续音阶之间的半音关系为基础的,比如的组合,这8个音符之间的连续半音关系是1到2之间是全音/2到3之间是全音/3到4之间是半音/4到5之间是全音/5到6之间是全音/6到7之间是全音/7到高音1之间是半音,也就是大调的组合8个音符之间的连续半音关系是全/全/半/全/全/全/半,也就是说凡是在一个八度内的八个音符之间从低到高是满足全/全/半/全/全/全/半的关系的,就是大调音阶。
同理,小调音阶就是在一个八度内的八个音符之间从低到高是满足全/半/全/全/半/全/全的音阶组合。
所以不是D大调音阶,23#4567#12才是D大调音阶。
大小调音阶之所以听起来很不一样主要是由于主音到3音的大小三度不同造成的,仔细体会一下,大调音阶给人的感觉普遍有一种开放/庄重/大气的暗示,小调音阶则普遍有一种细腻/感性的暗示,所以多数大开大合的音乐,大气的音乐,特别是军乐/进行曲什么的都一定是大调的,流行歌曲中很多比较大气的作品也都是大调的音乐,同比,很多感情色彩十分浓厚的浪漫的音乐就都是小调的,而且在人类的听觉范围内,有一些音域是特别适合某种情绪的表达的,比如C/D/F/G 大调就是最适合做激昂/大气/刚性音乐的音域,很多军乐/进行曲/各国国歌就都是这些调式。
bE调是最感性的调式,性感乐器之王----中音萨克斯就是bE调的。
bB是最适合伤感音乐的音域,蓝调爵士中最伤感的乐器----低音萨克斯就是bB调的。
当然这些不是绝对的,只是一种听觉上的趋势而已。
大可不必机械的套用,从而进入形而上的误区。
4、旋律与和声:凡是以单线条状态连续出现的一段音符,就是一段旋律,旋律有两个必需的条件,一是最少2个获2个以上音符,没有上限;二是连续出现,即不管是多少音符,不管排列紧密还是疏松,必须是连续的单线条状态,不可以有同时重叠出现的音符。
满足以上条件的2个获2个以上音符的总称就叫旋律。
和声与旋律正好相反,凡是同时重叠出现的2个获2个以上音符加在一起就叫做和声。
不过好像大家最常见的名词不是和声而是和弦,没错,和弦是器乐演奏和声时的特殊称呼,严格的说,和声的外延最大,和声包括和弦,和弦的内容本质与和声的内容本质是一样的,只不过是特指器乐罢了,而和声既包括器乐也包括声乐。
一个和声中最低的那个音符有个名字叫做根音,最高的那个音符名字叫做冠音。
另外也有一种说法,叫做音乐的两个要素是旋律与节奏,为什么在这种理论下不提和声了呢?是这样的,在这种理论上认为,和声其实只不过是同时出现的旋律相互叠加出现的。
不必单独在理论上注明。
这也是一种很独特的理解。
5、三和弦:我们其实常说的和弦(为了大家看上去习惯这一段我基本沿用“和弦”的称呼,少用“和声”这个标准称呼)都是三和弦,只是约定成俗的大家都不写“三”这个字而已。
为啥叫三和弦呢?话要从这里说起,在本文第三段落“什么是调”的最后,我们介绍了音域的趋势,其实,就是音阶本身,趋势性也是很明显的。
我们还用最常见的自然大调为例,我们知道音阶的主音是1,那么我们先议论旋律,用最简单的连续2个音的旋律来听,以1开始,分别弹出12;13;14;15;16;17;11;仔细对比之,你会发现13;15;11听起来最顺耳,12;14次之,16再次之,17就听着比较别扭了。
这就是音符的趋势性,在更仔细的对比13;15;11你会发现,最不打架的是11,但缺少变化,最美的13,但又有些过于情调化,最好听的其实是15的旋律,既有感情又不失气度。
我们再用和声理论印证一下,用最简单的2个音的和声来听,以1开始,分别同时弹出12;13;14;15;16;17;11;仔细对比之,你会发现13;15;11;14;16听起来最顺耳,12次之,17还是听着非常别扭的,在更仔细的对比13;15;11;14;16你会发现,11;13的问题和弹旋律时一样,14;16的和弦也有类似的不完美的地方,相比之下最完美的和弦还是15的组合。
这样就产生一个概念,在音阶中,与主音最和谐的是五度音5,有人把音阶反过来弹,就是按照的顺序研究,也发现最和谐的是五度音,不过反过来时,主音的五度就变成了4,这不难理解吧。
从第一个数到第五个,不就是4了么。
于是人们就规定,在音阶中,主音的上方五度音(的那个5)起个名字叫做属音。
有主必有属嘛。
下方五度音(的那个4)的名字就叫做下属音。
从上往下数的属音就叫下属音吧。
呵呵~~~~ 认真的朋友可能这会儿也在拿着琴做刚才的那几种两个音符的旋律和声的对比研究,细心的你发现没有,不管是旋律还是和声,17放到一起就给人感觉很不舒服,总有一种非常别扭的感觉,这就是7这个音的特性,它总是让人觉得不稳定/不舒服,听到它时潜意识里总有一种要找个办法改变它一下的冲动,于是人们也它起了个名字叫做导音,就是一听到它就总是想要赶紧转到别的音符,有一种强烈的引导出其它音符的功能。
闲话到此为止,我们接着说三和弦,既然任意同时重叠出现的2个获2个以上音符加在一起就叫做和弦,那么岂不是和弦可以有无数种了?没错。
不过人们在多年的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结论是,绝大多数时候三和弦是最常应用的。
那么常说的三和弦到底有什么标准呢?常规的来说它有两个必需的组成条件,一是由三个音符共同组成,二是由任意的一个音符为根音加上这个音符的3度音再加上5度音。
比如音阶中135放到一起是三和弦,246也是三和弦,357也是,461还是…… 那么126是不是三和弦呢?当然是,但为何它只符合条件一,不符合条件二也能是三和弦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