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讲故事技巧

合集下载

幼儿教师如何讲故事

幼儿教师如何讲故事

幼儿教师如何讲故事故事是幼儿学习与成长的重要工具,通过讲故事可以培养幼儿的阅读兴趣、想象力、语言表达能力等。

作为幼儿教师,讲故事的技巧和方法至关重要。

本文将就幼儿教师如何讲故事这一话题展开讨论。

一、为什么故事对幼儿重要故事是幼儿的窗口和桥梁,它可以打开幼儿的心扉,引导他们沉浸于故事的情境中。

通过故事,幼儿可以学习到人生的道理、人际关系、社会规范等等。

故事也有助于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激发他们的好奇心与探索欲。

二、准备好故事材料在讲故事前,幼儿教师首先需要准备好故事的材料。

可以选择适合幼儿年龄和理解能力的童话故事、寓言故事、现实生活故事等等。

故事的选择要注意内容的生动有趣、贴近幼儿的生活经验和心理需求。

三、制定故事讲解计划为了更好地讲好故事,幼儿教师可以事先制定一个故事讲解计划。

首先是故事的开头,可以利用生动的语言和形象描绘,吸引幼儿的注意力。

接着是故事的发展情节,要合理安排故事情节的起伏和转折,保持幼儿的兴趣。

最后是故事的结尾,要有一个深入人心的寓意和悬念,让幼儿留下思考和联想。

四、运用声音表情讲故事幼儿教师在讲故事的过程中要注重运用声音和表情,给故事注入生动活泼的元素。

可以适时调整音量大小、语速快慢,加强故事的节奏感。

面部表情的变化也能够增添故事的趣味和展现人物的不同情感。

适当的肢体语言也能够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故事情节。

五、与幼儿互动和参与一场精彩的讲故事不仅仅是教师的表演,也需要幼儿的参与和互动。

幼儿教师可以通过提问、让幼儿猜测故事发展、角色扮演等方式,激发幼儿的思考和参与。

还可以使用一些辅助教具,如图片、道具等,提供视觉上的支持,增强幼儿的理解力和记忆力。

六、讲故事的反思和引导讲故事之后,幼儿教师可以做一些反思和引导。

可以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幼儿思考故事中的主题、故事中的难题以及故事给他们带来的启示等。

同时,也可以鼓励幼儿绘画、创作,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故事的理解和感悟。

七、创新与个性化不同的幼儿教师有着不同的讲故事风格和技巧,可以根据自己的特点进行创新和个性化。

幼儿园课程中的故事讲解技巧

幼儿园课程中的故事讲解技巧

幼儿园课程中的故事讲解技巧故事是幼儿园教育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通过讲故事,孩子不仅可以获得知识,还能锻炼自己的认知能力、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为了让幼儿更好地理解、记忆和体验故事的魅力,教师需要掌握一些故事讲解技巧,下面将就此进行详细阐述。

一、故事的选取选取的故事要符合孩子的年龄和兴趣爱好,同时要有一定的教育意义和文化底蕴。

在选取故事时,可以选择具有情节性和趣味性的故事,同时过于长篇的故事也不适合幼儿,应该选择篇幅适中的故事。

二、故事的讲解1. 简单易懂故事的讲解应该简单易懂,注意用幼儿能理解的词语、句子和表达方式。

可以通过引导幼儿回答问题、配合动作或表情等方式,加深幼儿对故事的理解和记忆。

2. 生动有趣故事的讲解要生动有趣,表情、声音、手势等都是讲解中可以运用的元素,能够吸引幼儿注意力和参与感。

可以鼓励幼儿在讲故事的过程中表达自己的想法和猜测,增强幼儿对故事的参与感和创造力。

3. 情境引入在讲解故事之前,可以先通过情境引入的方式,让幼儿对故事情节有初步的了解和预期。

比如,可以挖掘幼儿的个人经历来制造类似的情境,或者将故事背景与季节、气氛等相关联。

4. 意境渲染在讲解故事的时候,对于一些重要的情节、人物或场景,可以通过语言、声音、动作等方式进行意境渲染,让孩子更好地进入故事情境,感受故事的氛围和情感。

5. 多元化讲解不同的幼儿对故事的理解和感受方式不同,因此教师可以在讲解故事时采用多元化的方式,如图画讲解、音乐讲解、戏剧讲解等,让孩子有不同的学习和体验方式。

三、故事的延伸活动1. 制作故事画册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将故事中的人物、情节和场景进行描绘和绘画,制作成故事画册。

这不仅可以促进幼儿的想象能力和创造力,还可以加深对故事的理解和记忆。

2. 故事角色扮演教师可以组织幼儿进行故事角色扮演,让幼儿在模拟的情境中体验故事中的人物和情节。

这既可以锻炼幼儿的表演能力,还可以加深对故事的理解和模拟能力。

3. 创造性续编教师可以鼓励幼儿在故事结束后,通过自己的想象和创造,进行故事续编。

幼儿园教师讲故事技巧 幼儿园故事讲解

幼儿园教师讲故事技巧 幼儿园故事讲解

幼儿园教师讲故事技巧幼儿园教师讲故事是一项重要的教学活动,它不仅可以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还可以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情感体验能力。

然而,很多幼儿园教师在讲故事时存在一些问题,比如表达不够流畅、情感表达不够丰富、情节安排不合理等,这些问题都会影响故事的效果。

幼儿园教师需要具备一定的讲故事技巧,才能让故事更吸引幼儿,更能够起到教育和启发的作用。

一、选择合适的故事在讲故事之前,幼儿园教师需要首先选择一篇合适的故事。

这个故事应该内容简单、情节生动、富有想象力,符合幼儿的认知水平和兴趣爱好。

故事的语言通俗易懂,蕴含着一定的教育意义,能够引起幼儿的共鸣。

二、把握讲故事的节奏和语调在讲故事时,幼儿园教师需要把握好讲故事的节奏和语调。

节奏要生动活泼,不要太快也不要太慢,要让幼儿产生参与感,让他们能够感受到故事的跌宕起伏。

语调要丰富多变,根据故事情节和人物角色的不同进行调整,让幼儿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故事的内容。

三、情感表达要丰富在讲故事时,幼儿园教师要通过语言、声音和表情等多种方式来表达故事中的情感。

当讲述故事中的悲伤情节时,可以适当加重语气和语调,让幼儿能够感受到故事中的悲伤情绪,从而引发对情感的共鸣。

当讲述故事中的快乐情节时,可以适当放大语气和表情,让幼儿能够分享到故事中的快乐。

四、引导幼儿参与讲故事在讲故事的过程中,幼儿园教师可以适当引导幼儿参与到讲故事的过程中来,比如让他们模仿故事中的动作或表情,让他们猜测故事中的发展情节,或者让他们和故事中的人物进行对话互动。

这样不仅可以增加幼儿的参与感和投入感,还可以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五、培养幼儿的思维能力在讲故事的过程中,幼儿园教师可以适当通过提问和引导的方式,引发幼儿对故事的思考和想象。

在讲述故事的结尾处,可以适当向幼儿提问:你觉得故事会怎样结束?或者请幼儿想象故事中的情节会如何发展。

这样可以培养幼儿的逻辑思维和想象力,提高他们对故事的理解和把握能力。

幼儿教师讲的教育故事 幼儿教师讲故事的技巧

幼儿教师讲的教育故事 幼儿教师讲故事的技巧

幼儿教师讲的教育故事幼儿教师讲故事的技巧
作为幼儿教师,讲故事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教育方式。

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可以激发
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以下是一些讲故
事的技巧:
1. 选择合适的故事:故事内容应该符合幼儿的认知水平和兴趣爱好。

可以选择具有教
育意义、道德价值的故事,或者根据季节、节日等特定主题选择相应的故事。

2. 用简单的语言表达:幼儿的语言能力有限,所以故事要用简单明了的语言进行表达。

可以使用一些幼儿熟悉的词汇和短句,使他们易于理解和记忆。

3. 制造情节高潮:在讲述故事过程中,要把握好情节的发展,逐渐引起幼儿的兴趣和
注意力,增加故事的悬念和吸引力。

可以使用一些对比冲突、转折、突发事件等手法,激发幼儿的好奇心。

4. 利用声音、动作和表情:在讲故事时,可以通过改变声音的音调、语速和音量,配
合适合故事情节的动作和表情,使故事更加生动活泼,吸引幼儿的注意力。

5. 互动参与:适当地安排互动环节,让幼儿参与到故事中来,可以是让他们回答问题、讲述故事的一部分,或者是通过声音或手势配合故事的情节等方式。

这样可以增加幼
儿的参与感和积极性。

6. 后续讨论和评价:在讲完故事后,可以与幼儿展开讨论,引导他们思考故事中的道德、价值观等内容。

还可以鼓励幼儿表达对故事的理解、感受和评价,培养他们的思
考能力和分析能力。

总之,讲故事需要综合运用声音、语言、动作、表情等多种手段,通过生动、有趣的
方式引导幼儿积极参与,达到教育和娱乐的目的。

幼儿教师讲故事技巧

幼儿教师讲故事技巧

幼儿教师讲故事技巧幼儿教师是小朋友的启蒙老师,在幼儿园中,教师除了教授知识,还要进行育儿教育,培养孩子的心智发展。

而讲故事是幼儿园育儿教育中极为重要的内容,故事不仅能够让孩子感到快乐,更能够让他们懂得爱与勇气等感性因素。

那么,如何在讲故事时发挥自己的优势,让小朋友更好地接受呢?1. 明确故事的目的在讲故事之前,首先要明确自己讲故事的目的。

故事一般分为认知、情感、行为方面的培养,因此在讲故事之前,要明确自己要讲的故事属于哪个方面,以及希望孩子通过故事能获得什么。

这有利于故事的选取与讲述。

2. 场景设置要生动小孩子的想象力非常丰富,因此要讲故事生动有趣,营造出场景,让孩子投入其中。

可以利用道具、音乐或者手势等方式增加讲述的生动性,让小朋友们像亲身经历一样地参与其中,感受故事。

3. 语言简单易懂在讲故事中,语言一定要简短清晰,易于听懂,这有助于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让他们集中精力听故事的内容。

可以根据孩子们的语言程度调整语言水平,选择生动形象的词汇,切勿使用过于艰深的语言。

4. 角色刻画要细致故事中的角色刻画,要做到细致入微,让角色形象化,以便于孩子们理解和接受。

可以描述角色的性格特征或者语言习惯等,这有助于孩子们对故事角色的理解,增加故事的传达力。

5. 启发思考和想象讲故事不仅要生动有趣,更要启发孩子们的思考和想象,让他们自己动脑筋思考故事所蕴含的含义和寓意。

故事的价值在于它所传达的思想,让孩子在参与故事讲述时能够发现其中的启示和意义。

总之,幼儿教师在讲故事时,应该符合孩子们的年龄特点,采用生动、具体的形式,刻画细致的角色形象,融入启发性要求,借此引导孩子们探索自己的内心世界,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让小朋友们在快乐中得到启迪,体验故事所带来的善意和美好。

幼儿教师资格面试试讲技巧-讲故事技能

幼儿教师资格面试试讲技巧-讲故事技能

幼儿教师资格面试试讲技巧-讲故事技能幼儿教师资格面试试讲技巧讲故事技能在幼儿教师资格面试中,试讲是一个重要的环节,而讲故事则是经常会被考查到的一项技能。

能够生动有趣地讲述故事,不仅能吸引幼儿的注意力,还能培养他们的语言能力、想象力和思维能力。

下面,我将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些幼儿教师资格面试试讲中讲故事的技巧。

一、故事选择选择一个合适的故事是成功试讲的第一步。

首先,要考虑故事的内容是否适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

对于幼儿来说,简单易懂、情节有趣、富有教育意义的故事是最佳选择。

例如,《三只小猪》《小红帽》《小熊宝宝》等经典故事,都是深受幼儿喜爱的。

其次,要注意故事的长度。

试讲时间有限,一般来说,选择一个简短精悍的故事,能够在规定时间内完整地讲述,并留出与幼儿互动的时间。

另外,故事的主题也很重要。

可以选择有关友爱、勇敢、诚实等积极向上的主题,这样能够在讲述故事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对幼儿进行品德教育。

二、熟悉故事在确定了要讲述的故事后,一定要对故事内容非常熟悉。

不仅要记住故事情节,还要理解每个角色的性格特点和情感变化。

可以多次阅读故事,甚至可以自己复述几遍,直到能够熟练地讲出来。

同时,要思考如何通过声音、表情和动作来展现故事的魅力。

三、语言表达1、声音在讲故事时,声音要清晰、响亮、富有变化。

可以根据不同的角色和情节,调整声音的高低、快慢、粗细。

比如,讲述大灰狼的话时,可以声音低沉、粗哑一些;讲述小兔子的话时,可以声音尖细、轻快一些。

2、语气语气要生动、富有感情。

通过语气的变化,表现出角色的喜怒哀乐。

比如,当角色遇到危险时,语气要紧张;当角色获得成功时,语气要欢快。

3、节奏把握好讲故事的节奏也很关键。

在情节紧张的时候,可以加快讲述的速度;在情节舒缓的时候,可以放慢速度,给幼儿留下思考和想象的空间。

4、词汇使用简单、易懂、形象的词汇,避免使用过于复杂或生僻的词语。

可以多运用一些象声词、形容词等,增强故事的趣味性。

幼儿教师讲故事语言训练

幼儿教师讲故事语言训练

幼儿教师讲故事语言训练幼儿教师在讲故事时,语言训练是非常重要的。

一个能够生动有趣地向孩子们讲故事的老师,必须掌握清晰流畅的语言表达能力,以吸引幼儿的兴趣并加强他们的语言能力。

以下是一些幼儿教师讲故事的语言训练技巧。

一、语音控制与练习在讲故事时,语音控制很重要。

为了使孩子们听得清楚,故事讲述者必须清晰、准确地发音,掌握正确的语调和声调,以便更好地传达故事的情感和信息。

讲故事前,故事讲述者可以通过绕口令、诗歌等形式进行语音练习,以达到更好地控制和发声的效果。

二、语速控制与练习在讲故事前,故事讲述者必须要先了解自己的讲述速度,并找到适合自己的语速,以便让孩子们听得舒适,且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记住故事内容。

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对语言理解的速度也不同,因此幼儿教师应根据孩子的接受程度适量地调整讲述语速,以便更好地引导幼儿参与到故事中来。

三、单词运用的巧妙技巧为了让故事更加吸引人,讲述者还应该掌握单词的巧妙使用技巧。

例如,可以运用形象生动的生动单词,增加故事情节的鲜明程度和吸引力。

同时,还可以运用反义词、近义词等方法来拓展幼儿的词汇量和理解能力。

四、使用动作、表情、肢体语言等为了让故事更加生动、形象,讲述者还可以运用表情、肢体语言来增加故事的感染力。

例如,在讲述一些可爱的人物形象时,讲述者可以伸出双手做一些动作或者仿演人物的表情,来让幼儿更好地理解和感受故事内容。

五、避免使用专业词汇幼儿对专业词汇的理解很困难,因此在讲故事时应尽量避免使用过于复杂或生疏的词汇。

如果一定要使用一些较复杂的词汇,讲述者可以先给予幼儿解释和解读,让幼儿在理解和接收故事的过程中,逐渐掌握一些新的词汇和知识。

六、推荐合适的故事内容最后,讲述者在选择故事的时候也要充分考虑幼儿的年龄和认知程度,推荐一些生动有趣、语言简洁的故事内容。

适合幼儿听的故事应该充满音乐、韵律和对比等元素,可以启发幼儿的情感认知、涵养想象力,让幼儿愉悦地享受故事的过程。

总之,幼儿教师在讲故事时应掌握好语音、语速、单词的运用技巧,尽可能地使用形象生动的语言,适度地运用肢体语言、表情等来增加故事的生动和魅力。

幼儿园教师讲故事的技巧

幼儿园教师讲故事的技巧

二、讲前认真分析故事。
选择好故事后要进行分析.以准确地掌握故事的 中心思想.确定教育目的。找出故事的重点段落和重 点词.重点句.在分析故事的中心思想和重点基础上. 还应针对故事内容.提出帮助幼儿需要理解的问题。 对那些故事内容很好.但情节、语言偏深奥的故事. 就需要教师进行适当的改编。去掉一些次要的情节. 把较难的词句改为幼儿能够接受的语言。
五、要善于启发诱导.捕捉兴趣点。
给幼儿讲故事不是为了敷衍幼儿.而是为了增进幼儿 智慧.培养他们良好的个性品质。因此在讲故事时.要注意 给幼儿以多方面的启迪。比如在讲前、讲后或在重要的 地方提出一些问题.这样能加深幼儿对故事内容的理解.又 能启发他们思考.发展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
要想绘声绘色地讲好每一个故事.并使之能吸引孩子. 对孩子起到良好的教育作用.是需要多学多练.熟练掌握故 事的艺术处理方法的。同时.这也是幼儿教师必备的一项 基本技能和素养.需要广大幼儿教师在日常工作中不断总 结和积累才能得到提高的。
2、河马大叔开店 翻斗乐开张了.河马大叔站在翻斗乐门前迎接客人。 小兔一蹦一跳地跑来了。河马大叔笑眯眯地说:“欢迎小 兔.请进.请进。” 小乌龟一步一步地爬过来。河马大叔笑眯眯地说:“欢迎 小乌龟.请进.请进。” 袋鼠、刺猬、松鼠、小狗、猫也来了。河马大叔笑眯眯 地说:“欢迎你们.请进.请进。”小动物们玩得真高兴。 天下起了大雨.小动物们回不了家了。这可怎么办呢? 袋鼠妈妈跑来了。孩子们.快过来.我送你们回家。河马大 叔把小动物们送到了门口。
4.要有参与性。故事活动不是教师一个人就能完成的. 如果仅仅是教师一个人在讲.那就不是一次有意义的活动. 幼儿也会觉得索然无味。教师在讲述的过程中.一定要让 幼儿参与进来.或听.或看.或说.或思考.这样才能达到活动 的目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6
在幼儿园,孩子们都非常喜欢听故事。

从故事中,孩子可以学会辨别真善美和假恶丑,故事还可以锻炼孩子的记忆力,启发孩子的想象力,对发展孩子语言能力很有好处。

教师讲述故事是幼儿教育教学活动中的重要手段。

给孩子讲故事不仅是一门艺术,更是我们幼教工作者所必须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

那么,怎样才能讲出幼儿喜欢听的故事呢?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教师一定要恰当选择故事不同年龄的孩子需要不同的故事内容和形式。

3~4岁的小班幼儿,应该选择内容单纯、情节简单、形象生动的故事。

4—5岁的中班幼儿,选择的作品可以是中外经典童话故事。

5~6岁的大班幼儿,故事的选择要丰富得多,可以适当增加一些科普故事。

但无论讲什么故事,都要注意故事的思想性,知识性和趣味性。

教师可以在不改变故事原有情节的基础上,把故事的细节进行扩充,把表现故事的语言进行美化。

避免重复讲述同一个故事,如持之以恒的故事,我常讲《愚公移山》,讲的次数多了,幼儿就厌烦了。

当我改讲《龟兔赛跑》、《犟龟》等同类故事时,激发了幼儿兴趣,达到了同样的教学目的。

二、教师说准普通话,力求做到绘声绘色
幼儿教师普通话标准是幼儿学习的榜样。

教师要吐字清晰、声音响亮、表达流畅。

如教师教幼儿识字时,对幼儿说:“这是子的”,幼儿从小就认为“”的发音就是“”,这样会误导幼儿。

给幼儿讲故事,不仅要把人物、情节讲清楚,还要绘声绘色,声情并茂,进入角色,故事才富有游戏性。

只有这样,才能引起孩子的兴趣,增强故事对孩子的感染力,才能激发孩子的感知、联想,加强记忆。

幼儿故事一般都带有表演性,通过语言和动作演示故事中的人物形象。

如讲小花猫时,语言欢快,两手十指炸开放在脸两侧当小花猫的胡子,把小花猫活泼可爱的形象表现
幼儿教师讲故事技巧
河北平泉南五十家子学区刘家店中心小学 马晓平
【摘 要】:幼儿教师讲故事时,要恰当选择故事,说准普通话,注意讲故事的技巧运用:设置适当的提问,合理的停顿,运用各种动物叫声的模拟词,鼓励孩子与故事中的角色进行互动,要有意识的重复和强调,适当增加对话,运用丰富态势语。

【关键词】:技巧、绘声绘色、恰当。

出来。

讲狐狸时,语言油腔滑调,脸部要把狐狸的狡猾面目表现出来。

这就给孩子脑子里留下了小花猫和狐狸一好一坏的深刻印象。

再如,学老爷爷说话,声音粗、动作慢;学小朋友说话,声音脆、动作快。

学悲伤情节时,声音低、速度慢;讲高兴情节时,声音大、速度快。

绘声绘色地讲,孩子就能入迷。

三、讲故事的技巧运用
1.设置适当的提问,合理的停顿。

因为孩子注意力集中时间比较短,所以在讲述比较长的故事时不要一气呵成,适当地设置一些提问,或者卖一下关子,故意提起小朋友的胃口。

其实是再次引起孩子的兴趣,让他们重新集中注意力来听讲故事。

2.运用各种动物叫声的模拟词。

可以在讲到该种动物的时候随口叫出来。

比如《拔萝卜》中,在讲到小狗时,先“汪、汪、汪”叫几声,那样听故事的小朋友就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小狗的形象也鲜活起来了。

在叫的时候,尽量真实且带有童趣地模仿角色的声音,对讲好故事是非常重要的。

3.鼓励孩子与故事中的角色进行互动 。

因为幼儿阶段的孩子,他们有着想象与真实不能分清界限的特点,所以可以根据孩子的这一思维特点,让孩子直接融入到故事的情节中。

如学《找尾巴》时,幼儿会为找不到尾巴而哭,也会为小乌龟帮助解决问题而笑,这样孩子的情绪与故事情节的感情融为一体了。

4.要有意识的重复和强调。

幼儿注意以无意注意为主,他们不能自主地把注意力长时间集中在老师的身上,所以我们在讲述故事的时候,讲到关键处,要有意重复、强调,或者故意改变语言腔调,让孩子引起注意。

孩子们喜欢这种重复和改变,他们不会对这种重复和改变感到厌烦,相反他们在重复和改变听的过程中,自然而然的理解、记忆了这部分的内容。

5.适当增加对话。

讲故事是一种
单向口语表述,但在讲述时适当加入一些双向口语交际的要素,适时引导幼儿加入,让幼儿补充情节、设计结尾、评论故事,可以使幼儿对故事的参与度更高,促使幼儿敞开心灵、发挥想象。

同时,还可以促进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

如讲述《半个蛋壳》时,教师问幼儿:“小老鼠皮皮用蛋壳做什么?蛋壳怎么碎了?”幼儿一般都能回答出这两个问题,会因此获得一种成就感。

对于幼儿有一定了解的故事可以问“小朋友,如果你找到半个蛋壳,你会用他做什么?怎样做蛋壳才不会碎?”幼儿回答后教师要及时评价:“对了,你的想法太有创意了,你真聪明。

”这样的对话要循序渐进、适可而止,开放性的问题不宜多,以教师讲述为主。

同时还要注意慎重评价幼儿的回答,既不要强迫幼儿遵循既定的故事,也不能任由幼儿天马行空地发挥想象,教师应运用自己的教育智慧把握尺度。

6.教师运用丰富态势语。

幼儿故事讲述时的态势语基本要求是恰当和童趣。

讲故事时运用的表情动作应和故事内容相吻合,形象、鲜明地表现故事的内容,会充分调动幼儿的感官,以引起幼儿联想、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故事内容。

以《鸭妈妈找蛋》为例,讲到谁见了都说:“啊,多可爱的蛋呀!”鸭妈妈高傲的抬起头,不停地拍动翅膀,乐得“呷、呷、呷”地叫。

讲到鸭妈妈忘了在哪儿生的蛋了,可以低着头寻找,并焦急地在院子里跑来跑去。

“今天,今天,我还没生过蛋呢!”时脸上要流露出恍然大悟,随即难为情的表情……这些态势语都可以增强故事感染力,吸引幼儿的注意,引发他们对故事情节的兴趣。

总之,要想绘声绘色地讲好每一个故事,并使之能吸引孩子,对孩子起到良好的教育作用,是需要多学多练,熟练掌握故事的艺术处理方法的。

只有这样,
才能讲出孩子们喜欢听的故事,带给孩子艺术的享受,打开孩子们认识世界的一扇扇窗户。

幼儿教师讲故事技巧
作者:马晓平
作者单位:河北平泉南五十家子学区刘家店中心小学
刊名:
东方青年·教师
英文刊名:Eastern Youth
年,卷(期):2013(17)
本文链接:/Periodical_dfqn201317114.aspx。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