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文学 文类学21页PPT

合集下载

比较文学--文类学

比较文学--文类学

十四行诗 中国郑伯奇最早创作了《赠台湾朋友》、 闻一多 译作商籁体并创作 、陈梦家、梁宗岱、徐志摩、 孙大雨、朱湘。三四十年代有冯至、卞之琳创作之。 台湾诗人余光中、杨牧、张错也作过探索。 散文的中国化与西方化。汪曾祺认为,五四以来的 新文学,诗歌小说都受外国影响,独有散文是土产。 后来,汪先生承认有些作家的散文也受了外国的影 响,用了意识流手法。
3.文类与时代 “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文心雕 龙·时序》),如,西方心理小说只能产生于18世 纪,19世纪里田园诗与颂歌在欧洲文学中消失了。 而从14世纪到20世纪,短篇小说推到首位。小 说传统上,西方文学史是根据时期与文学运动来划 分的。 4.文类与作家 优秀的作家很少是类型的发明者,他们也只是在已 有的类型上创作作品。但作家的主观世界也能制约 文类的发展。
第三,台港学者用西方文类观点来考察中国文学 作品,即“阐发法”,可以发现一些共同现象的 文类,如张汉良、古添洪、张炳祥分析《窦娥冤》 的论文,都是以亚里士多德的西方悲剧理论为指 导,所得结论却不一样。古添洪认为该剧是悲剧, 张汉良认为是通俗剧。三论文观点不一,但其研 究内容与方法都是将西方文类标准与准则应用于 中国文学作品上。
1.文学分类的研究 (1)涵义:对文学作品进行分类以及对分类的标 准作比较等,其目的是为了建立系统与秩序。 (2)种类 如三分法与四分法 在西方,常常把文学作品划分为三大类:叙事类 (也叫史诗类)、抒情类(或叫诗歌类)、戏剧类。 这三个基础文类又可以分为许多亚类。譬如,叙事 类可分为史诗、长篇小说、中篇小说、短篇小说、 小品文、回忆录等等;抒情类可分为十四行诗、颂 歌、挽歌、赞歌、回旋歌、歌谣等等;戏剧也可分 为悲剧、喜剧等等。这就是三分法。四分法是把文 学作品分为小说、戏剧、散文、诗歌四大类的划分 法。

比较文学文类学

比较文学文类学

史诗
十四行诗
悲剧
叙 长篇小说 抒 颂歌

事 类
中篇小说
情 类
短篇小说
挽歌 赞歌

喜剧
···
歌谣
···
···
• 文学“既可以像荷马那样,时而用叙述手 法,时而叫人物出场(或化身为人物), 也可以始终不变,用自己的口吻来叙述, 还可以使摹仿者用动作来摹仿。”
——亚里士多德《诗学》
中国话剧 中国现代小 说发生史 十四行诗
历时研究
中西悲剧的异同 ●悲剧样式 ●主人公性质 ●悲剧结局
共时研究
(四)缺类研究
• 探讨某一文类在某一或某些国家一度存在或 盛行,而在其他国家却没有出现的现象。换 句话说,一些国家的某些文学体裁和样式在 另一些国家没有直接对应的形式。
汉民族是否有史诗?
朱光潜《长篇诗在中国何以不发达》
诺斯罗普·弗莱
• 散文韵律的标志:用一些短的词组和并列从句构成冗长的 句子,将一种充满活力的单线直进的节奏与十分强调的重 复结合起来,痛快地抨击,详尽地罗列事项,表述思想的 过程和变动,而不是合乎逻辑的语言顺序说明业已形成的 思想等等。
• 弥尔顿的散文——充满了“真正的音乐欢快之感”
联想的节奏:抒情诗
《一报还一报》中克劳狄奥慷慨陈词的开头:
——[美]韦斯坦因
比较文学中的文类学
奥尔德里奇指出,文类学的任务是"把某一民族 中的文类与另一民族文学中的相应文类加以比较", 以建立“文学关系”。
• 从跨民族、跨语言、跨国界的角度对文学的类型、流派、风 格的生成和演变过程以及相应的依据、规律、特点等所做的 研究。
文类学研究关的系对示象例、范围和类别
散文

第一讲 比较文学PPT课件

第一讲  比较文学PPT课件

例三:《西游记》中的 猪八戒和莎剧中的福斯 塔夫都很胖,外形滑稽 可笑,作品中作为戏剧 角色,有许多笑料。这 两个形象能否比?
方平先生曾将《红楼梦》 里的王熙凤与福斯塔夫 进行比较。 人类审美创造的特殊形 态:将现实丑转化为艺 术美。
可比性的把握,是决定比较文学研究的科学性 和价值的关键。 一些具有相似性的文学现象不具可比性,而一 些看上去风马牛不相及的现象在一个特定角度 下却具备了可比性?
何谓“可比性”?
怎么把握“可比性”?
比较文学“可比性”的含义
在跨文化的文学比较研究中研究对象间的同一 关系。它是比较文学研究赖以存在的逻辑上的 可能性,是比较文学研究对象的基本属性中最 核心的,决定了文学现象与文学问题能否成为 比较文学研究对象的关键,也决定研究成果的 价值。 简单地说,就是在比较文学研究中,用来比较 的对象之间的内在联系。这种内在联系是比较 文学研究的基础,是保证比较文学研究科学性 的重要依据。
文化异质心理同构
例二:鲁迅、高尔基、普列姆昌德三名20世纪著名 作家都在1936年逝世。 由此作为可比性,将三位作家作出比较。这样的比 较非常表面,难以比出本质的东西,无助于对文学 规律和民族文学特色的认识。 若换一个角度,三位作家都是社会责任感很强的作 家,生活在相同的时代,以此作为可比性。联系各 自所处的民族文化语境,生活经历,比较他们创作 中社会责任感的同和异,探寻背后的文化内涵和各 自的人格个性,强以写成一篇很好的比较文学文论 文。
第一讲 比较文学ABC
比较文学实际上就是一门独立而又开 放的、处于多种人文学科边缘的新兴 学科。
杨周翰:“比较是表 达文学发展、评论作 家作品不可避免的方 法,我们在评论作家、 叙述历史时,总是有 意无意进行比较,我 们应当提倡有意识的、 系统的、科学的比 较。”

《比较文学》课件

《比较文学》课件

比较文学刘俊杰liujunjie@第一讲走近比较文学文学研究的新途径:比较文学果戈理——鲁迅《雷雨》——《俄狄浦斯王》《茶花女》——《杜十娘怒沉百宝箱》电影——中外文学名著改编科幻小说——自然科学一、大背景1、时代转型2、必要:文化多元3、需要:提升思想认识20世纪影响世界的三位犹太人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

……物质的生产是如此,精神的生产也是如此。

……民族的片面性和局限性日益成为不可能,于是由许多种民族的和地方的文学形成了一种世界的文学。

二、无所不在的比较比较是文学研究中最普通与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二母争子”故事旧约·列王纪贤愚经古兰经应劭《风俗通义》……《图兰朵》Turandot的演变1761年,意大利剧作家高齐:《图兰朵——中国的公主》1801年,席勒:《图兰朵》《—千零一夜》:《卡拉夫和中国公主的故事》l924年,普契尼:歌剧《图兰朵》中国歌舞剧张艺谋《图兰朵》《图兰朵》外国文学的翻译比较文学=文学比较?比较文学=比较+文学?比较文学=中国文学+外国文学?比较文学=世界文学?三、知识储备比较文学的理论和方法文学与文化素养+丰富的历史知识努力掌握多种语言+了解其他艺术形式网络知识理想的比较学者“我希望我们的比较学者学识尽可能渊博,我甚至希望他们有百科全书派的学者那样的、狄德罗那样的雄心大志”“希望他不仅具有历史学修养,而且具有社会学修养;倘若具有全面的文化修养当然更求之不得。

”“在不久的将来,处于最理想状态的比较文学学者是这种人:具有极为广泛的爱好,通晓几种将在2000年前后用来写作的最重要的语言,并且具有对文学的美的深切体会。

”——艾田伯比较文学的“精英化”《比较文学与精英化教育》(《中国比较文学》2010.1)十年专业连续培养四门外语能力打造“如果一般的高等院校不得不朝社会化职业化教育倾斜,那么像复旦大学这样的综合性大学就应该坚守理想的精英化教育;如果所有的大学都不得不朝社会化职业化教育倾斜,那么这些大学的人文学科应该坚守理想的精英化教育;如果所有学科都不得不朝社会化职业化教育倾斜,那么,至少,比较文学这样的少数学科,应该独自坚守精英化的理想。

比较文学(六章内容)选修PPT课件

比较文学(六章内容)选修PPT课件

四: 学 习 比 较 文 学 的 必 要 性
1、文化转型的时代 范式 改变
2、全球化语境
什么是全球化? 一体化概念 文化能否一体化 全球化与本土文化的关系
3、多元文化语境
五、学习比较文学的意义: 1、有助于多元文化的发展; 2、有助于拓展人民的精神世界; 3、有助于从他人的观点更好地了解
自己; 4、有助于世界文学的建构与更新。
1、跨(异质)文化 2、折衷精神 3、阐发研究
第二章 本 体 论
一、法国学派关于比较文学概念的定义:
真正的“比较文学”的性质,正如一切历史学科的特 质一样,是把尽可能多的来源不同的事实采纳在一起, 以便充分地把每一个事实加以解释;是扩大认识的基 础,以便找到尽可能多的种种结果的原因。总之, “比较”这两个字应该摆脱了全部美学的涵义,而取 得一个科学的涵义的。而那对于用不同的语言文字写 的两种或许多种书籍、场面、主题或文章等所有的同 点和异点的考察,只是那使我们可以发现一种影响, 一种假借,以及其他等等,并因而使我们可以局部地 用一个作品解释另一个作品的必然的出发点而已。
实证主义 影响
法国学派影响研究:关注外部事实联系
新批评 影响
美国学派韦勒克平行研究:关注文学内部
解构主义 影响
跨学科突出:在新的台阶上转向对文学外 部的重视
二、 法国学派与影响研究(几个重要人物)
•在这一学科具有开创性的学者是戴克斯 特;
•在该学派形成过程中,巴尔登斯伯格是第 一个系统地采用严密考证方法研究外国文 学对法国文学影响的学者;
三、 美国学派与平行研究 一、美国学派的形成及基本主张
强调的没有明确的渊源关系的文学、文化 现象之间的研究。主张研究重点应该放在 心理学、人类学、语言学、社会学、宗教 和艺术等与文学的关系方面。

(完整版)比较文学文类学

(完整版)比较文学文类学
乐黛云、陈惇、谢天振、孟昭毅、孙景尧、李万钧 等人的教材或文稿中都对此有所论述。
第二节 文类学的研究范围与对象
文类学研究文学的种类、类型、体裁、风格 与演变的学问。但对文类学比较研究的范围 与对象,仍无明确的界定。
谢天振,从三方面研究文类学,文学的分类, 文学体裁的研究,文学风格的研究。
台湾学者张静二,作品分类法,文类生命史, 文类理论批评,文类实用批评。
直至比较文学进入第三阶段,东西比较文学的兴起 使得中外文类的比较研究被纳入比较文学的研究视 野,为文类学研究开拓了一个崭新的领域。许多中 国比较文学工作者从一开始就重视文类学的研究, 并取得了丰富的成果。
饶芃子先后发表的两部著作《中西戏剧比较教程》、 《中西小说比较》分别从戏剧和小说这两种重要文 类入手,探讨中西方不同文类的产生、演变、发展 轨迹的异同以及各自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继柏拉图之后,亚里士多德首次从理论上将 文学进行了严格的分类,其《诗学》不仅仅 被视作“西方第一部有科学体系的美学和文 艺理论著作” ,也是第一部从文类出发来讨 论文学的著作。其中关于悲剧的理论更是亚 里斯多德艺术理论的核心。
亚里士多德的理论开创了文类研究的先河, 使文学类型受到历代研究者的重视。从古典 主义到新古典主义,再到浪漫主义,文学类 型的理论经历了巨大的变化。
比较文学发展的第一阶段由法国学派及其倡导的影 响研究为主导。法国学派偏重于“事实联系”的实 证主义方法,通过研究文类在传播过程中的影响, 为文类学的发展拓宽了视野。
1931年,梵·第根就在专著《比较文学论》中辟专 章讨论“文体与作风”,强调文类研究的重要性。 在本国文学传统和别国文学传统的影响之中,梵·第 根又格外偏重于别国影响,不仅着重论述了跨越国 界的几种文类——散文、诗歌和戏剧等等在西方的 源流和影响,还专门考察了英国言情小说对18世纪 的法国和德国小说的影响,法国写实小说对西班牙 流浪汉小说的影响等等。

比较文学概论 ppt课件

比较文学概论  ppt课件
比较文学不是为了比较而比较的,比较不是目的,而是手段。 通过各国文学之间,特别是中国文学与其它国家文学之间的比较, 东方与西方文学之间的比较,探讨规律性的东西,以利于我们借 鉴,更好地继承和发扬我们民族传统中的精华。
ppt课件
10
• (2) 比较与参照 • 比较往往涉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要素,而
要素间又往往可以转化为“自我”与“他者” 之间的关系。人们认识“自我”较之于认识 “他者”要艰难许多。人在认识自身利益之外 的他性事物时很容易找到自身经验作为立足点, 而认识自己却很复杂。如何认识自己,方法除 从自我内部认识自我外,借助一个外在的参照 来反观自我也是一种方法。随着人类文化的发 展,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外在视点、外在参照物 对自身的重要作用。这是比较文学学科得以产 生并获得蓬勃发展的内在理论根据。
比较文学概 论
ppt课件
1
第一讲 绪 论
– 一、“比较文学”是文学研究的崭新领域 • 文学研究领域通常划分为三个方面:文学理论、文学批
评、文学史。这三门学科的每一种虽然都有自己的独特 的内容和任务,但它们之间却有着极密切的联系,三者 互相包含。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文学研究出现了另 一层面上的划分 ,即国别文学、比较文学和总体文学。
和自己一样
• 其三是以原来存在于一种文化中的思维方式去解读
(或误读)另一种文化的文本,因而获得对该文本的 全新的阐释和理解。
• 其四“互补”还包括一种文化的文本在进入另一种文
化之后得到新的生长和发展。
ppt课件
5
三、文化转型与比较文学的新发展
• 1、文化转型与文化多元
• 文化转型指在某一特定时期内,文化发展明显产生危机和断裂,
的建立及充分发展,二是跨文化视域的形成 。十九世纪后半期,

(完整版)比较文学 文类学.ppt

(完整版)比较文学 文类学.ppt
文 类 学
最新.
1
目录
什么叫文类学 文类学研究的对象、范围和类别
诺斯罗普·弗莱 《批评的解剖》
最新.
2
什么叫文类学?
• 文类学(Genology)研究如何按照文学 本身的特点来对文学进行分类,研究各 种文类的特征及其在发展中的相互影响 与发展,属文学批评的分支。
• 要用一种包罗万象的体系去概括一切地区、民 族和国际性的文学形式自然是不可能的。
• 散文韵律的标志:用一些短的词组和并列从句构成冗长的 句子,将一种充满活力的单线直进的节奏与十分强调的重 复结合起来,痛快地抨击,详尽地罗列事项,表述思想的 过程和变动,而不是合乎逻辑的语言顺序说明业已形成的 思想等等。
• 弥尔顿的散文——充满了“真正的音乐欢快之感”
最新.
16
联想的节奏:抒情诗
文类分类
体裁的历 时与共时 研究
风格研究
缺类研究
最新.
5
(一)文类分类的研究
(1)涵义:对文学作品进行分类以及对分类 的标准作比较等,其目的是为了建立系统 与秩序。
• (2)西方传统:三分法 中国古代:二分法
最新.
6
二分法
• 中国古人最早对文学采用二分法,即诗歌和散文 • 五四以来“四分法”:诗歌、小说、戏剧文学和
历时研究
中西悲剧的异同 ●悲剧样式 ●主人公性质 ●悲剧结局
共时研究
最新.
10
(四)缺类研究
• 探讨某一文类在某一或某些国家一度存在或 盛行,而在其他国家却没有出现的现象。换 句话说,一些国家的某些文学体裁和样式在 另一些国家没有直接对应的形式。
汉民族是否有史诗?
朱光潜《长篇诗在中国何以不发达》
最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