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高考语文专项复习文言文整体阅读谏太宗十思疏

合集下载

高考语文复习专项练习文言文整体阅读:谏太宗十思疏 Word版含答案.doc

高考语文复习专项练习文言文整体阅读:谏太宗十思疏 Word版含答案.doc

文言文整体阅读:谏太宗十思疏课后练习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源不深而岂望流之远,根不固而何求木之长。

德不厚而思国之治,虽在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将崇极天之峻,永保无疆之休。

不念于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也。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

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岂其取之易而守之难乎?昔取之而有余,今守之而不足,何也?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

竭诚则胡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

怨不在大,可畏唯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奔车朽索,其可忽乎?1.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必固其根本固:使……稳固B.纵情以傲物纵情:尽情C.永保无疆之休休:美D.所宜深慎深慎:特别谨慎2.下列句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情不胜其欲己所不欲,勿施于人B.人君当神器之重安步以当车C.必积其德义积土成山D.貌恭而不心服甲兵不劳而天下服3.下列句子与“以其无礼于晋”的句式特点相同的一项是( )A.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也B.岂其取之易而守之难乎C.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D.昔取之而有余,今守之而不足,何也4.下面对这两段文字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段提出了全文要阐明的人君必须“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的主旨。

B.第一段用了两个比喻,先从正面喻证治国必积德,再从反面说明德不厚国不可长治久安。

C.第二段以历代帝王为例,说明打天下容易、守天下难的道理。

D.第二段指出了历代帝王不能善始善终的根本原因是忽视了人民的力量。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君人者,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所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而下百川,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想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滥刑。

《谏太宗十思疏》复习卷(附答案)

《谏太宗十思疏》复习卷(附答案)

《谏太宗十思疏》复习卷(附答案)一、文学常识1、疏是封建时代臣子向皇帝陈述意见的奏章的一种专用文体。

《谏太宗十思疏》是唐代著名政治家魏征所写的一篇奏章(奏疏),他以直言进谏的精神而名垂青史。

2、唐太宗说:“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

联常保此三镜,以防己过。

今魏征殂逝,遂亡一镜矣。

”魏征这一“镜”,是三镜中的以人为镜。

3、“载舟覆舟”,典出于《荀子》:“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

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二、选择题1.下面与例句“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中加点词的意思用法相同的一项是(D)A、则思.正身以黜恶B、欲流之远.者C、宏.兹九德D、根不固而求木之长.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组是(D)A、凡百元首,承天景.命(大)B、简.能而任之(选拔)C、盖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深)D、虽董.之以严刑(正)3.为下列句中加点词语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①人君当.神器之重( C )A.面对、对着B.适合C.主持,掌管 D.抵御,阻挡.②善始者实.繁(D )A.实际,真实B.果实C.真诚,诚实 D.确实③克.终者盖寡( D)A.战胜,攻破B.完成,成功C. 克制,制约D. 能够④⑤⑥4.下列加点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B(连词,表转折,相当于“却”。

A、副词,大概/连词,表示原因,是由于;C、代词,指代天下、江山/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D、动词,用、行/连词,相当于“而”,可不译)克终者盖.寡 根不固而.求木之长者盖.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 终苟免而.不怀仁岂取之.易,守之难乎 居安思危,戒著以.俭 臣闻求木之.长者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 5.选出下列句中带点字用法与意义跟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 B 介词,凭借,用;其他,连词,表目的,用来)A.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

.虽董之以.严刑 C.惧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 D.斯亦伐根以.求木茂 6.选出下列句中带点字用法与意义跟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D —动词,行,用;其他:介词,凭借,用)A.振之以.威怒B. 何以.知之 C 传以.示美人及左右. D.戒奢以.俭7.选出下列句中带点字用法与意义跟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D 助词,的;其他:代词,代动作对象。

《谏太宗十思疏》阅读练习(含答案)

《谏太宗十思疏》阅读练习(含答案)

《谏太宗十思疏》阅读练习唐太宗任人唯贤武德末,魏征为太子洗马,见太宗与太子阴相倾夺,每劝建成(即太子)早为之谋。

太宗既诛太子,召征责之曰:“汝离间我兄弟,何也?”众皆为之危惧。

征慷慨自若,从容对曰:“皇太子若从臣言,必无今日之祸。

”太宗为之敛容,厚加礼异,擢拜谏议大夫。

数引之卧内,访以政术。

征雅有经国之才,性又抗直,无所屈挠。

太宗每与之言,未尝不悦。

征亦喜逢知己之主,竭其力用。

又劳之曰:“卿所谏前后二百余事,皆称朕意。

非卿忠诚奉国,何能若是?”三年,累迁秘书监,参预朝政。

深谋远算,多所弘益。

太宗尝谓曰:“卿罪重于中钩[注],我任卿逾于管仲。

近代君臣相得,宁有似我与卿者乎?”六年,太宗幸九成宫,宴近臣。

长孙无忌曰:“王珪、魏征,往事息隐,臣见之若仇,不谓今者又同此宴。

”太宗曰:魏征往者实我所仇但其尽心所事有足嘉者征每犯颜切谏不许我为非我所以重之也。

征再拜曰:“陛下导臣使言,臣所以敢言。

若陛下不受臣言,臣亦何敢犯龙鳞、触忌讳也?”太宗大悦,各赐钱十五万。

七年,代王珪为侍中,累封郑国公。

寻以疾乞辞所职,太宗曰:“朕拔卿于仇虏之中,任卿以枢要之职,见朕之非,未尝不谏。

公独不见金之在矿,何足贵哉?良冶锻而为器,便为人所宝。

朕方自比于金,以卿为良工。

虽有疾,未为衰老,岂得便尔耶?”征乃止。

(《贞观政要·任贤》)【注】中钩:春秋时,齐公子小白与公子纠争位,管仲辅佐公子纠。

一次,管仲用箭射中公子小白的衣带钩。

后公子小白获胜即位,是为齐桓公,他以管仲为相。

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魏征往者实我所仇/但其尽心/所事有足嘉者/征每犯颜/切谏不许我为非/我所以重之也B.魏征往者/实我所仇/但其尽心/所事有足嘉者/征每犯颜/切谏不许我为/非我所以重之也C.魏征往者实我所仇/但其尽心所事/有足嘉者/征每犯颜切谏/不许我为非/我所以重之也D.魏征往者实我所仇/但其尽心所事/有足嘉者/征每犯颜/切谏不许我为非/我所以重之也2.对下列各句中加粗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征雅有经国之才雅:平素,向来B.性又抗直抗直:急躁,暴躁C.非卿忠诚奉国奉国:献身为国D.多所弘益弘益:补益,增益3.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不同的一项是()A.征慷慨自若B.汝离间我兄弟,何也C.从容对曰D.我所以重之也4.翻译下列句子:(1)若陛下不受臣言,臣亦何敢犯龙鳞、触忌讳也?(2)良冶锻而为器,便为人所宝。

高考文言文《谏太宗十思疏》魏征

高考文言文《谏太宗十思疏》魏征

(3)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 被动句 ) 译文: 担心(耳目被)堵塞蒙蔽就要想到虚心采纳下面的意见。

1
2
3
4
5
6
7
6. 将下列有关本课文化常识的内容补充完整。 (1)谏:用言语规劝君主或尊长改正错误,一般用于下对上。 (2)疏:原本是 疏导、开通 的意思,后来作为一种公文形式,成了古代官员向帝
高考文言文 《谏太宗十思疏》魏征
原文呈现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
其德义。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理,臣虽下愚, 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将崇极天之峻,永保无 疆之休。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 茂,塞源而欲流长者也。
连词,表修饰,可译为“地”。 ⑥而翁归,自与汝覆算耳(⟪促织⟫) 代词,你的。
1
2
3
4
5
6
7
4. 指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活用类型,并解释其意义。
(1)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 名词作动词,居于……之下。 ⁠ (2)君.人者,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 名词作动词,统治。 ⁠ (3)不念居安.思危. 形容词作名词,安逸的环境/危难的情况。 ⁠ (4)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 形容词作名词,有才能的人/好的意见。 ⁠ (5)必固.其根本 使动用法,使……牢固。 ⁠ (6)想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 使动用法,使……端正。 ⁠ (7)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 使动用法,使……安定。 ⁠ (8)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 意动用法,以……为乐。 ⁠ (9)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 意动用法,以……为忧。 ⁠
1
2
3

高考语文一轮专项复习练习卷-古诗文阅读-《谏太宗十思疏》(含解析)

高考语文一轮专项复习练习卷-古诗文阅读-《谏太宗十思疏》(含解析)

《谏太宗十思疏》一、默写闯关(一)挖空练习《谏太宗十思疏》魏征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理,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将()极天之(),永保无疆之休。

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

凡百元首,承天()命,莫不()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

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

岂取之易而守之难乎?昔取之而有余,今守之而不足,何也?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

竭诚则胡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虽()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

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奔车朽索,其可忽乎!君人者,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虑()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想谗邪则思正身以()恶,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滥刑。

总此十思,弘()九德,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

文武争驰,君臣无事,可以尽()游之乐,可以养松、乔之寿,鸣琴垂拱,不言而化。

何必劳神苦思,代下司职,役聪明之耳目,亏无为之大道哉!附:记忆导图将易写错的字每个写3遍浚崇峻景殷董壅黜兹豫(二)情境默写1.【2024·吉林长春·三模】《谏太宗十思疏》用设喻来说明不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就做不到积累德义的句子是:“(),()。

”2.【2024·湖南长沙·二模】《<老子>四章》中说“慎终如始,则无败事”,魏征在《谏太宗十思疏》中用“(),()”概括历代君王能创业不能守业这一现象,劝谏唐太宗要善始善终。

3.【2024·湖南长沙·一模】“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贾谊在《过秦论》中指出秦朝灭亡的原因是“()”,魏征在《谏太宗十思疏》中劝诫唐太宗吸取历史上王朝灭亡的教训,指出要想国家安定“()”。

2018版高中语文必修三学案:专题四 文本14 谏太宗十思疏 含答案 精品

2018版高中语文必修三学案:专题四 文本14 谏太宗十思疏 含答案 精品

文本14 谏太宗十思疏 学习重点 1.积累文中重要的文言知识,背诵文中富有哲理的句子。

2.领悟文中“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的道理以及“十思”的积极意义。

文本名句(1)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2)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望国之治。

(3)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

(4)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5)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6)念高危,则思谦冲以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

文本导学1.读准字音(1)单音字①浚.源( ) ②谗.邪( ) ③懈怠.( ) ④壅.蔽( ) ⑤谬.赏( ) ⑥黜.恶( ) (2)多音字①⎩⎪⎨⎪⎧ 塞.源( )塞.车( )塞.外( ) ②⎩⎪⎨⎪⎧载.舟( )刊载.( ) 2.理解词语(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①当.神器之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承天景.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则纵情以傲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虽董.之以严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能克.终者盖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将有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⑦则思谦冲以自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⑧则思慎始而敬.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一词多义①下⎩⎪⎨⎪⎧ 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 虽在下.愚,知其不可: 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 ②当⎩⎪⎨⎪⎧ 人君当.神器之重: 盛夏之时,当.风而立: 安步当.车: ③信⎩⎪⎨⎪⎧ 信.者效其忠: 愿陛下亲之信.之: 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忌不自信.:④求⎩⎪⎨⎪⎧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不求.闻达于诸侯: ⑤安⎩⎪⎨⎪⎧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 (3)古今异义①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傲物则骨肉为行路..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虚词归纳①之⎩⎪⎨⎪⎧ 臣闻求木之.长者: 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 岂其取之.易而守之难乎: ②以⎩⎪⎨⎪⎧ 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 虽董之以.严刑: 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③而⎩⎪⎨⎪⎧ 源不深而.望流之远: 子产而.死,谁其嗣之:④所⎩⎪⎨⎪⎧ 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 山峦为晴雪所.洗:3.词类活用(1)名词作状语貌.恭而不心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名词用作动词江海下.百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动词用作名词①诚能见可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将有作.: (4)形容词用作名词①人君当神器之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居域中之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想谗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简能.而任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择善.而从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则思正身以黜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形容词用作动词智者尽.其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使动用法①必固.其根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则思知止以安.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则思虚.心以纳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则思正.身以黜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⑤何必劳.神苦.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⑥欲流之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意动用法乐.盘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语句翻译(1)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谏太宗十思疏(含答案)

谏太宗十思疏(含答案)

1.下列加点词语的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A.必浚.其泉源(jùn)B.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yōng)C.则思正身以黜.恶(chù)D.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buō)解析:D(应为bō)2.下列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加强自身修养B.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忠诚的人C.宏兹九德,简能..而任之:选拔有才能的人D.劳神苦思,代百司..之职役:老百姓解析:D(应为百官)3.下列句子中加点虚词含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无以.怒而滥刑B.何必劳神苦思,代百司之职役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岂人主之子孙则必不善哉.C.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D.将有作,则.思知止而安人山峦为晴雪所.洗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解析:A(都是“因为”)4.下列四组加点词,含义相同的一组是()A.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B.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项王曰:“沛公安.在?”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C.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D.得不厚而望国之治.君臣固.守以窥周室劳心者治.人,劳人者治.于人解析:B(都是“有信用的、可信的”)5.阅读下面的片断,回答问题。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安,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将崇极天之峻,永保无疆之休,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也。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

岂取之易而守之难乎?昔取之而有余,今守之而不足,何也?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

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

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谏太宗十思疏魏征》阅读答案解析及阅读理解试题

《谏太宗十思疏魏征》阅读答案解析及阅读理解试题

《谏太宗十思疏魏征》阅读答案解析及阅读理解试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

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

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选自韩愈《师说》)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

岂其取之易守之难乎?昔取之而有余,今守之而不足,何也?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

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奔车朽索,其可忽乎?(选自魏征《谏太宗十思疏》)1. 下列加点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道:道理B. 今之众人众人:一般人C. 振之以威怒振:通“震”,威吓D. 载舟覆舟覆:使倾覆2. 下列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 犹且从师而问焉莫不殷忧而道著B. 欲人之无惑也难矣昔取之而有余C. 其皆出于此乎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D. 问之,则曰傲物则骨肉为行路3. 从句式角度看,下列与其它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 而耻学于师B. 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C. 虽董之以严刑D. 其闻道也固先乎吾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答案】1. A2. D3. B4. 对于他自己,却以向老师学习为耻,糊涂啊!【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文词语含义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言文整体阅读:谏太宗十思疏课后练习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源不深而岂望流之远,根不固而何求木之长。

德不厚而思国之治,虽在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将崇极天之峻,永保无疆之休。

不念于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也。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

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岂其取之易而守之难乎?昔取之而有余,今守之而不足,何也?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

竭诚则胡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

怨不在大,可畏唯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奔车朽索,其可忽乎?1.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必固其根本固:使……稳固B.纵情以傲物纵情:尽情C.永保无疆之休休:美D.所宜深慎深慎:特别谨慎2.下列句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情不胜其欲己所不欲,勿施于人B.人君当神器之重安步以当车C.必积其德义积土成山D.貌恭而不心服甲兵不劳而天下服3.下列句子与“以其无礼于晋”的句式特点相同的一项是( )A.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也B.岂其取之易而守之难乎C.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D.昔取之而有余,今守之而不足,何也4.下面对这两段文字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段提出了全文要阐明的人君必须“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的主旨。

B.第一段用了两个比喻,先从正面喻证治国必积德,再从反面说明德不厚国不可长治久安。

C.第二段以历代帝王为例,说明打天下容易、守天下难的道理。

D.第二段指出了历代帝王不能善始善终的根本原因是忽视了人民的力量。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君人者,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所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而下百川,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想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滥刑。

总此十思,弘兹九德,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

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

文武争驰,君臣无事,可以尽豫游之乐,可以养松乔之寿,鸣琴垂拱,不言而化。

何必劳神苦思,代下司职,役聪明之耳目,亏无为之大道哉!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将有所作则思知止以安人作:兴作,建筑B.则思谦冲而自牧牧:放牧C.则思无因怒而滥刑滥:过度,无节制D.简能而任之简:选拔2.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则思三驱以为度以为:是一个词,“认为”的意思B.则思正身以黜恶正身:是两个词,意思是“使自身端正”C.何必劳神苦思何必:“不必”的意思D.虽董之以严刑董:“在”的意思3.对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则思知足以自戒②虽董之以严刑③简能而任之④可以尽豫游之乐A.①②相同,③④相同B.①②相同,③④不同C.①②不同,③④相同D.①②不同,③④不同4.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知足”“知止”两条是戒骄躁,劝皇帝要恪守本分,勤于政事,不要劳民伤财。

B.作为一名君主,奖赏和刑罚都不能从个人的喜好和怨怒出发。

C.“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即“用人”“纳谏”策略。

D.治理天下要任人唯贤,放手让百官自己去处理职责内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君人者,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以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想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滥刑。

总此十思,宏兹九德,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争驰,君臣无事,可以尽豫游之乐,可以养松乔之寿,鸣琴垂拱,不言而化。

何必劳神苦思,代下司职,役聪明之耳目,亏无为之大道哉?1.对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简能而任之能:有才能的人B.则思谦冲以自牧牧:放牧C.则思无因怒而滥刑滥:过度,无节制D.役聪明之耳目役:役使,劳损2.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项是( )A.①择善而从之②役聪明之耳目B.①则思三驱以为度②则思虚心以纳下C.①君人者②则智者尽其谋D.①终苟免而不怀仁②则思无因怒而滥刑3.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词类活用相同的两项是( )A.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B.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C.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D.总此十思,宏兹九德4.对本段内容的一些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十思”的第一思,谈的是君王的个人欲望。

B.“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不仅是个人修养问题,也是治理国家应采取的措施。

C.“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谈的是君主的行为准则。

D.做到了“十思”,国家就会垂拱而治。

4.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望国之治,虽在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将崇极天之峻,永保无疆之休,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也。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

岂其取之易而守之难乎?昔取之而有余,今守之而不足,何也?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

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虽董之以严刑,震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

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1.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必固其根本固:动词的使动用法,使……牢固。

B.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纵情:尽情。

C.将崇极天之峻,永保无疆之休休:美好,福祉。

D.载舟覆舟,所宜深慎深慎:特别谨慎。

2.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诚能见可欲己所不欲,勿施于人B.人君当神器之重安步以当车C.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积土成山,风雨兴焉D.貌恭而不心服甲兵不劳而天下服3.下列句子与“以其无礼于晋”的句式特点相同的一项是( )A.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也B.岂其取之易而守之难乎C.虽董之以严刑,震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D.昔取之而有余,今守之而不足,何也5.下列加点字的用法和意义都相同的一项是()A.比得软脚病,往往而剧比及三年B.图久远者,莫如西归后五年,吾妻来归C.则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强者夭而病者全乎D.摇其本以观其疏密抑本其成败之迹6.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5题。

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盈,则思江海下百川;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惧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以怒而滥刑。

总此十思,宏兹九德,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并用,垂拱而治。

何必劳神苦思,代百司之职役哉1.对下列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敬:尊重B.总此十思,宏兹九德宏:使……光大C,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作:建造,兴建D.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信:诚信2,对下列各句中的“而”字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①则思慎始而敬终②则思无以怒而滥刑③简能而任之④垂拱而治A.①②相同,③④也相同 B.①②不同,③④也不同C.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D.①②相同,③④不同3.下面句子中加点字的用法不同于其它三句的一项是()A,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B.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C.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D.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4.选出句式特点与其它各句不同的一句()A.大王来何操? B.为天下笑者,何也C.沛公安在 D.何陋之有5.魏征“谏太宗十思”的主要目的,若概括为4个字,最恰当的是()A.简能任贤 B.文武并用 C.宏兹九德 D.择善从之7.阅读下面文段,完成1~3题。

君人者,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所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而下百川,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惧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滥刑。

总此十思,弘兹九德,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

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

文武争驰,君臣无事,可以尽豫游之乐,可以养松乔之寿,鸣琴垂拱,不言而化。

何必劳神苦思,代下司职,役聪明之耳目,亏无为之大道哉!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将有所作则思知止以安人作:(2)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牧:(3)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盘游:(4)惧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黜:2.翻译下面的句子。

(1)简能而任之译文:(2)仁者播其惠译文:3.你认为文中的“十思”,哪一条最有现实意义?并简述你的理由。

答:8.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谏太宗十思疏魏徵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望国之治,虽在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将崇极天之峻,永保无疆之休,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也。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

岂取之易而守之难乎?昔取之而有余,今守之而不足,何也?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

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

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奔车朽索,岂可忽乎?君人者,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惧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滥刑。

总此十思,宏兹九德,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争驰,君臣无事,可以尽豫游之乐,可以养松乔之寿,鸣琴垂拱,不言而化。

何必劳神苦思,代下司职,役聪明之耳目,亏无为之大道哉?1.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德不厚而望国之治治:安定B.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景:崇敬C. 虽董之以严刑董:督察D. 简能而任之简:选择2. 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 闻求木之长者则修文德以来之B. 虽在下愚,知其不可吾其还也C. 振之以威怒以其无礼于晋D. 鸣琴垂拱,不言而化涂有饿莩而不知发3.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