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态心理学儿童心理障碍
《变态心理学》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1.变态心理学:是研究异常的心理现象与行为活动发生发展和变化的原因及其规律的科学。
2.心理异常:是在大脑生理生化功能障碍和人与客观现实关系失调的基础上产生的对客观现实的歪曲的反映。
3.高危设计:选择那些更可能出现某种心理异常的人进行前瞻性研究。
4.血亲设计:这种设计仍属病例控制抽样,但同时对病例组被试的亲属进行评定,这种研窕设计的主要目的试探讨心理异常的传递。
5.催眠时相:指大脑皮层从觉醒(或睡眠)到睡眠(或觉醒)状态过渡的一种机能状态,包括四种不同的时相:正常相均等相反常相超反常相6.孤立病灶:乂称病理惰性,是指高级神经活动机能出现个别的病变点,但其他高级神经机能仍很正常,这种病灶可能是过去经受的精神床上的后果,遗留下来而成为产生心理异常的原因。
7.实验性神经症:兴奋和抑制是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但如果兴奋和抑制不能协调,就会造成大脑机能的混乱,从而产生行为的混乱,称之为实验性神经症。
8.泛化:当某一反应与某种刺激形成条件联系后,这一反应也会与其它类似的刺激形成某种程度的条件联系,这一过程称为泛化。
9.辨别:即个体学会对相似的刺激进行分辨,并做出不同反应的过程。
10.神经症:指在面对日常生活种的问题时,由于过去不良的学习经验的影响而产生的持续性焦虑和恐惧情感。
11.躯体形式障碍:是一种以焦虑为基础的神经症模式,病人报告躯体症状,似乎躯体某方面出现问题,但去不能找到任何的器质性病变基础,因此乂称心里生理障碍。
12.转换性障碍:以前称做疫病(症)或歇斯底里,其特点为在没有器官病变的基础上出现某种机体机能障碍或失去控制能力。
13.恐怖症:指对某种客观或情境表现出一种持久的恐惧,但客体或情境并没有真正的危险,或这种危险的程度是被极大地考大了的。
14.妄想:思维障碍导致假的不合理的信念称为妄想,妄想可见于许多类型的精神障碍,并不是精神分裂症的特征性症状,精神分裂症的妄想具有泛化,内容荒谬的特点,迫害妄想关系妄想及影响妄想最常见。
钱铭怡变态心理学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答案

钱铭怡《变态心理学》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完整版>精研学习䋞>无偿试用20%资料
全国547所院校视频及题库全收集
考研全套>视频资料>课后答案>往年真题>职称考试
第1章概论
1.1复习笔记
1.2课后习题详解
第2章异常行为的理论模型和治疗
2.1复习笔记
2.2课后习题详解
第3章临床心理评估与分类诊断
3.1复习笔记
3.2课后习题详解
第4章精神分裂症
4.1复习笔记
4.2课后习题详解
第5章心境障碍与自杀
5.1复习笔记
5.2课后习题详解
第6章焦虑障碍
6.1复习笔记
6.2课后习题详解
第7章躯体形式障碍与分离性障碍
7.1复习笔记
7.2课后习题详解
第8章进食障碍
8.1复习笔记
8.2课后习题详解
第9章物质滥用与依赖
9.1复习笔记
9.2课后习题详解
第10章心身疾病
10.1复习笔记
10.2课后习题详解
第11章人格障碍
11.1复习笔记
11.2课后习题详解
第12章性和性别认同障碍12.1复习笔记
12.2课后习题详解
第13章儿童心理障碍
13.1复习笔记
13.2课后习题详解
第14章心理异常与社会14.1复习笔记
14.2课后习题详解
附录:国内外心理学经典教材简评。
变态心理学(心理障碍的基本症状)

(8)特殊意义妄想:患者认为周围人的言行,日 常的举动与他有一种特殊的含义。
(9)嫉妒妄想:患者坚信配偶对其不忠,另有外 遇。多见于精神分裂症、酒精中毒性精神障碍、 更年期精神障碍等。
(10)钟情妄想:患者坚信某异性对自己产生了 爱情。多见于精神分裂症。
根据妄想内容的不同可分为:
被窃妄想、变兽妄想、非血统妄想等。
(三)感知综合障碍
视物变形症:患者感知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如 大小、长短、远近时产生变形。 该症状分为“视物显大症”、“视物显小症”。
空间知觉障碍、时间知觉障碍、周围幻觉改变 1、 “非真实感”:患者觉得周围事物像布景、 “水中月”、“镜中花”,人物像是油画中的肖 像,没有生机。
2、“窥镜症”:患者认为自己面孔或体形改变了 形状,自己的模样发生了变化,因而在一日之内 多次窥镜。 精神分裂症
6、思维云集:又称强制性思维,是指一种不受患 者意愿支配的思潮,强制性地大量涌现在脑内, 内容往往杂乱多变,毫无意义,毫无系统,与 周围环境也无任何联系。多见于精神分裂症, 也可见于脑器质性精神障碍。
7、强迫观念:强迫性思维。脑中反复不由自主地 出现同一内容的思维。 强迫性神经症
1、病理性象征性思维:指患者主动地以一些普通的 概念、词句或动作来表示某些特殊的、不经患者 解释别人无法理解的含意。多见于精神分裂症。 正常人可以有象征性思维。 2、语词新作:患者自己创造一些文字、图形成符 号,并赋予其特殊的含意。多见于精神分裂。
(三)焦虑:患者在缺乏事实根据和客观因素的情 况下,对其自身健康或其他问题感到忧虑不安, 紧张恐惧,顾虑重重,犹如大祸临头,惶惶不可 终日,既便多方面解劝也不能消除其焦虑。
焦虑症:又称为焦虑性神经症,是神经症中
常见的一种。
变态心理学

(2)观察者之间的分歧:主要原因是:判断变态的方法既不精确,又不可测量,它不足以使每个人都同意某种和赤或某个个体符合某种分类。
(3)观察者与和行为者之间的分歧:对于某个个体或者某种行为是否应该被判定为变态,有时会基于做出判断的不同而存在不同的意见,即做判断的人是出现行为问题的本人(行为者),还是观察行为问题的人。
五、(ICD-9)将神经症定义如下:可分解为六条:1、没有任何可证实的器质性基础;2、有自知力;3、现实检验能力没有损害;4、行为保持在社会所能接受的限度之内;5、人格没有瓦解;6、有精神障碍
六、精神分裂症的5个主要症状:妄想、幻觉、言语混乱、混乱或紧张性行为,阴性症状
七、DSM-N将人格障碍分为三大组,10个类型:A组被称为“古怪组”;偏执型;分裂样和分裂型人格障碍B组称为戏剧化组(情绪化组或不稳定组):反社会型,边缘党型;表演型,自恋型人格障碍C组称为焦虑组,包括:回避型,依赖型和强迫型人格障碍)
4、压抑:是改变心理现实的最基本的手段。这是一种防御机制,使得个体在无意识的情况下,将不想要的想法或被禁止的欲望驱逐出头脑,以免吹起羞耻,愧疚、自我贬损的记忆。
5、投射:是把我们否认的以及压抑的情感和体验,归因于他人
6、升华:是指把心理能量从不受社会赞许的目标转移到受社会赞许的、具有建设性的目标的过程。
边缘型人格障碍:主要表现是人际关系,行为人,热心,好交际,但是,他们总是被其他人认为是不真诚、肤浅的。
C组人格障碍的共同特点是高水平的担扰和焦虑以及一种抑制情感的倾向
依赖型人格障碍的患者总要求别人替他做大部分的决定,替他做重要的事情,并且对他的生活负大部分的责任
儿童青少年也会心理变态?儿童青少年心理变态的种类和表现有哪些

这类孩子整日东奔西跑,经常搞恶作剧,喜欢讽刺挖苦别人。对美好的物品毫不爱惜,摔打成为癖好。
二、恐怖症
对某些事物或情景产生惧怕和逃离的心情,如怕打雷闪电,极度紧张,抱头乱窜。
三、焦虑症
指突如其来的没有明显身体原因的恐惧状态。具体表现为缺乏自信、过于敏感、食欲低落、无端哭闹。
四、抽动症
主要表现是身体某些部分经常出现不自主的、无目的的、重复的快速肌肉痉挛现象,而在性格上则表现为紧张、胆怯、自卑。
变态心理学是研究病人的异常心理或病态行为的医学心理学分支,又称病理心理学。它用心理学原理和方法研究异常心理或病态行为的表现形式、发生原因和机制及其发展规律,探讨鉴别评定的方法及矫治与预防的措施。
变态心理学的研究可以帮助人们从异常与正常的对照中更加清楚地揭示人的心理本质,即揭示心理现象对于大脑的依赖关系,以及对于客观现实的依赖关系。
儿童青少年也会心理变态?儿童青少年心理变态的种类和表现有哪些
一般我们都认为心理变态是大人的专属疾病,其实这种疾病同样也会发生在小孩子身上。儿童青少年也会心理变态?那么,儿童青少年心理变态的种类和表现有哪些呢?
心理变态又称“心理异常”、“心理障碍”。指人的知觉、思维、情感、智力、意念及人格等心理因素的异常表现。变态或接近变态的心理有很多种,如幻觉、催眠状态、梦游、性变态以及各种精神病和神经病等。
五、失眠症
孩子入睡困难,睡中不时惊醒、大声哭闹,甚至梦游四方,但白天回忆不起来,只觉得精力不足,情绪不稳。
六、多动症,又叫轻微脑功能障碍
主Hale Waihona Puke 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小动作频繁,情绪波动大,自我控制能力差,学习受到严重影响。
七、嫉妒症
对别人的优点和成绩难以容忍,看到他人成功比看到自己失败还要难受,常常诋毁别人。
变态心理学的复习重点

变态心理学的复习重点1、变态的基本元素:痛苦、适应不良、不合理、不可预知和失去控制感、少见和非传统型、观察者不适、违背标准。
2、变态心理或者心理障碍:是一种伴随着痛苦和功能性损伤出现的个体内部的心理功能紊乱,是一种不典型的或者文化上不被期待的行为反应。
3、神经症:没有发热和没有局部病变的感觉和运动的疾病,是神经系统的一般性疾病。
4、神经症是一种精神障碍,主要表现为持久的心理冲突,病人觉察到或体验到这种冲突并因之而深感痛苦,且妨碍了心理功能或社会功能,但没有任何可证实的器质性病理基础。
5、强迫症:分为强迫观念和强迫行为。
其特点是有意识的自我强迫和反复强迫并存,二者强烈冲突是病人感觉焦虑和痛苦,病人体验到的观念或是冲动系来源于自我,但违反自己是我意愿,虽极力抵抗却无法控制,病人也意识到强迫症状的异常性,但无法摆脱。
病程迁移者要以仪式动作为主,精神痛苦减轻,社会功能严重受损。
6、神经衰弱的症状:疲劳、烦恼、易激惹和心情紧张。
睡眠障碍、头部不适感、个别内脏功能的轻度或中度障碍。
情绪症状的特点:病人感到痛苦,倾向于见人就诉苦,或求助求治;病人感到控制不住或摆脱不了:情绪的强烈程度和持续时间与生活事件、处境不相称。
7、躯体化障碍的症状:疲劳、昏厥、心悸、月经问题、晕船、消化不良、背痛、关节或肢体痛、头昏眼花、胸痛、胃痛、头痛、性问题、睡眠问题、腹泻和便秘、呼吸困难。
涉及许多不同的器官,无法由已知的躯体疾病来解释,并且不受意识控制。
8、表演型人格障碍表现:个体常常外表迷人、热心、好交际,但是,他们总是被其他人认为是不真诚的、肤浅的。
他们似乎通过在陌生人面前表演来寻求别人的赞美。
一旦建立了某种关系,他们就会变得苛刻,不为别人考虑,自我为中心,并且自我专注,他们可能非常不专情,爱勾引人,性适应能力不好。
特点是:他们的认知方式是印象主义的,他们言语空虚,缺乏细节,好夸张,以过分的感情或是夸张言行吸引他人的注意。
9、A组人格障碍特点:古怪、对别人怀疑、很难与别人建立人际关系,很难适应整个社会系统。
变态心理学

一、名词解释:1、变态心理学:研究异常的心理现象与行为活动发生、发展、和变化的原因及其规律的科学。
2、心理变态:本质而言,心理活动处于非正常的状态。
3、心理失调:心理失去平衡,行为缺乏整合协调,个体在不同情况下处理能力下降、适应不良4、心理异常:心理状态发生了病理性变化,行为表现明显与众不同,能力明显受损5、心理疾病:从医学的角度理解心理异常,用疾病的概念界定心理异常6、心理障碍:指心理过程与心理机能紊乱(心理问题:泛指各种程度的不同的、各式各样的、需要关注与帮助的心理困惑与问题。
)7(1)抽样方法:即根据一组病人的某些特点选择适应的控制组,这种方法又称为“事后因素设计”方法。
7(2)、血亲设计。
这种设计仍属病例控制抽样,但同时对病例组被试的亲属进行评定。
这种研究设计的主要目的是探讨心理异常的传递。
8、临床观察法:又称临床方法,主要是通过病人的直接观察与谈话来获得事实,并分析问题。
9、治疗实验:在研究过程中最好采用“双盲”实验设计,即治疗者不应知道每个病人具体接受什么样的治疗,病人也不应知道接受的是什么治疗,这样可以减少治疗者的“对待效应”和病人的“期望效应”对治疗结果的干扰,增加研究结果的客观性和一般性。
10、催眠时相:指大脑皮层从觉醒(或睡眠)到睡眠(或觉醒)过渡的一种机能状态,包括四种不同的时相:正常相、均等相、反常相、超反常相。
11、孤立病灶:高级神经活动机能出现个别病变点,但其他高级神经仍正常,皮层处于保护性抑制而产生半醒半睡状态。
12、心理防御机制:否认、幻想、压抑、合理化、投射、反向、转移、情绪分离、隔离、抵销、过度补偿、升华作用。
13、强化:在操作条件反射中,如果某一行为重复伴随一种奖酬性的条件(正强化)或逃避某种厌恶刺激的条件,则这一行为就会被强化(负强化)。
14、消退:对不适应的行为不予注意,不给予强化,使之渐趋弱直至消失。
15、泛化与辨识:当某一反应与某种刺激形成条件联系后,这一反应也会与其它类似的刺激形成某种程度的条件联系,这一过程称为泛化。
01 什么是变态心理学和心理病理现象

变态心理学——什么是变态心理学和心理病理现象一、什么是变态心理学变态心理学:又称异常心理学,是研究异常的心理现象与行为活动发生、发展和变化的原因及其规律的科学。
研究对象:以心理与行为异常表现为对象变态心理是一种伴随着痛苦和功能性损伤出现的个体内部的心理功能紊乱,是一种不典型的或文化上不被期待的行为反应。
判别变态的基本元素痛苦的个体体验适应不良行为无合理理由不可预期性及失去控制少见的和非传统的观察者不适违背社会标准的三种主要的诊断标准美国心理障碍诊断和统计手册(DSM)我国的心理障碍诊断标准(CCMD) 国际疾病分类(ICD)二、症状学学习异常心理症状的目的是:鉴别精神障碍和非精神障碍对精神病患者的心理咨询是有条件的,这些条件主要包括:①必须是在经过系统临床治疗,病理性症状基本消失以后;②主要以社会功能的康复为主;③必须密切配合精神科医生一起实施。
判断正常和异常要考虑的方面纵向比较:即与其过去一贯的表现相比较,精神状态的改变是否明显横向比较:即与大多数正常人的精神状态相比较,差别是否明显,其严重程度及持续时间是否超出了一般限度应注意结合当事人的心理背景和当时的处境进行具体分析和判断精神症状的特点症状的出现不受患者意识的控制症状一旦出现,难以通过转移令其消失症状的内容与周围客观环境往往不相称症状会给患者带来不同程度的痛苦和/或社会功能损害精神症状表现的影响因素个体因素如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躯体状况以及人格特征均可造成某一症状的表现不典型环境因素如个人的生活经历、目前的社会地位、文化背景等都可能影响患者的症状表现。
以上两点称为症状的病理塑形因素(pathoplastic factors)。
这些因素往往会对患者症状的发生、发展及表现产生一定的影响认知障碍一、感知觉障碍(一)感觉障碍1.感觉过敏由于病理性或功能性感觉阈限降低而对外界低强度刺激的过强反应。
(是对外界一般强度的刺激感受性增高)。
见于神经症或感染后虚弱患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遗尿的原因 (1)遗传因素 (2)神经系统缺陷或躯体疾 病 (3)心理社会因素
2、遗尿症的预防与矫治 (1)排便训练 (2)心理治疗 (3)特殊防治法
第1页症儿童的临床症状 1、注意障碍 2、活动过多 3、情绪不稳,行为不良 4、学习困难
(二)多动症的成因 1、生物学因素:遗传 轻微脑损伤或轻微功能障碍 2、社会、心理因素
(2)慎重选择测验量表 (3)与被试者建立良好的协调关系 (4)正确解释测验结果 (5)注意测验的保密
第14页/共28页
(二)智力测验
1、智商的计算方法 (1)比率智商:IQ=MA/CA×100
(2)离差智商:IQ=100+15(X-M)/S 2、个别智力测验
(1)《比内量表》 (2)“韦氏智力量表” 3、团体智力测验
第12页/共28页
二、心理测验
(一)心理测验概述
1、什么是心理测验 是一种心理学的具体技术,是对于可以表现人的个 别差异的心理与行为进行客观的标准化测定的方法。
2、心理测验的作用 人才选拔 临床工作
3、心理测验的三个基本要素 (1)行为样本 (2)标准化 (3)客观测量
第13页/共28页
4、正确对待和使用测验 (1)测验使用者必须具备一定的资格
第8页/共28页
三、老年期痴呆
(一)老年性痴呆
是指那种由于老年性脑萎缩所导致的进行性脑器质性 痴呆
(二)脑血管性痴呆
基本病理:脑动脉硬化
(三)早老性痴呆
1、阿尔采默病:(1)遗忘期 (2)混乱期 (3)痴呆期
2、匹克氏病 3、克-雅氏病
第9页/共28页
四、老年期功能性心理障碍
(一)老年期抑郁症 (二)晚发型精神分裂症 (三)老年期神经症
第18页/共28页
2、心理治疗的形式
(1)个别心理咨询 (2)团体心理治疗
团体的类型: *领悟性的集体
*支持性的集体
*活动性的集体
*教育和社会团体
(二)精神分析治疗
1、自由联想 2、梦的分析 3、移情分析
一般认为弗洛伊 德的精神分析是 第一个专业性心
理治疗
第19页/共28页
3、心理治疗与心理咨询
1、老年疑病症 2、老年焦虑症 3、老年强迫症
第10页/共28页
五、老年期心理保健
(一)正确对待衰老,减 轻心理负荷
(二)认识角度改变,适 时调整角色行为
(三)情绪安定、乐观 (四)从实际出发,丰富
生活内容 (五)充分取得晚辈人的
同情、体谅和关心
第11页/共28页
第十九章 心理评估与诊断
一、会谈法 (一)建立良好关系 (二)细心体会 (三)把握住会谈的方向 (四)建立联系 (五)特殊情况特殊处理
第4页/共28页
五、儿童神经症
(一)儿童焦虑症 *昼夜焦虑 *慢性焦虑 *疑病焦虑
(二)儿童恐怖症 (三)儿童强迫症
第5页/共28页
六、儿童精神病
(一)儿童精神分裂症 (二)儿童抑郁症
河南的少年精神病患者 在护士的带领下 做广播体操
第6页/共28页
第十八章 老年期心理障碍
一、老年期的心理卫生
(一)影响老年期心理健康的环境应激 1、退休和社会职能的变化 2、家庭和家庭关系 3、疾病衰老及其心理反应 4、经济问题
(1)《瑞文渐进测验》 (2)多水平团体智力测验
第15页/共28页
(三)人格测验
1、客观化测验 (1)《明尼苏达多项个性调查表》
(2)《16种人格因素测验》 (3)《艾森克人格问卷》 2、投射测验
(1)洛夏测验 (2)主题统觉测验
第16页/共28页
(四)心理评定量表
1、评定量表的基本原理 2、评定量表的分类
区别:心理治疗主要从治疗神经症等开始,带有 明显的医学色彩,重点解决心理障碍、行为异民 常等;心理咨询起源于职业指导、心理卫生运动 等,它强调教育与发展模式,具有极为广阔的服 务范围,表现出更强的哲学和社会学倾向。
共性:(1)都是运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 (2)都是由受过专业训练的专业人员( 治疗 家或咨询家)实施;(3)服务对象都是需要 给予心理帮助的人(患者或求访者);(4) 都 要在良好的人际关系下进行;(5)目的都是 为了改变不良认识和行为,增强身心健康 等。
(二)老龄的心理卫生问题 抑郁症
第7页/共28页
二、老年期心理障碍的分类及其特点
(一)老年期心理障碍的分类 1、老年期器质性心理障碍 2、老年期功能性心理障碍 3、老年期神经症和人格障碍
(二)老年期心理障碍的特点 *原因多种并且复杂 *容易产生与脑组织退化相关联的综合症 *多伴有躯体疾病 *症状极不稳定,有时是变化无常的 *环境因素会产生明显的影响
1、心理治疗 2、药物治疗
第3页/共28页
四、学习障碍
(一)学习障碍的诊断 (1)临床上对学习障碍的诊断标准 (2)量表法
(二)学习障碍的形成原因及教育对策 1、形成原因: *神经系统的缺陷论
*注意力缺陷理论 *信息加工理论 2、学习障碍的教育策略 (1)学习障碍儿童属心理异常的特殊儿童 (2)学习障碍的成因复杂多样 (3)同一类型的学习障碍要考虑其心理发展的年龄特点 (4)帮助需要形象而具体 (5)补救训练应系统化、结构化
第20页/共28页
(三)行为治疗
1、系统脱敏疗法 2、厌恶疗法 3、消退训练和强化法 4、放松训练:
*渐进性放松 *自主训练 5、其他常用行为疗法: *满灌疗法 *示范方法 *自我训练法和自我调整法 *行为契约 *模仿法
第21页/共28页
(三)多动症的矫治 1、药物治疗 2、心理治疗 3、家庭治疗 4、学校的管理和教育
第2页/共28页
三、儿童孤独症
(一)儿童孤独症的临床表现
1、社交障碍 2、言语障碍 3、刻板的仪式化行为方式 4、智能偏低
(二)儿童孤独症的病因分析
1、遗传因素 2、神经系统形态和功能因素 3、精神因素
(三)儿童孤独症治疗
第17页/共28页
第二十章 心理治疗与心理障碍的预防
一、心理治疗
(一)概述
1、概念
广义:运用心理学的基本原则 和技巧、通过言语、表情、姿 势、行为以及周围环境和生活 条件的改善,去影响、改变患 者的感受、认知、情绪和行为 等,从而达到改善其心理状态、 行为方式以及由此引起的各种 躯体症状
狭义:是指心理 医生或心理咨询 师在一定的心理 学理论体系指导 下,所实施的心 理治疗方法和技 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