误差理论论文

合集下载

浅谈水准测量的误差来源及控制方法毕业论文

浅谈水准测量的误差来源及控制方法毕业论文

冀中职业学院毕业论文浅谈水准测量的误差来源及控制方法毕业论文目录第一章绪论 (3)1.1论文的背景和意义 (3)1.2论文的主要方法 (3)1.3论文的主要内容 (3)第2章水准测量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4)2.1 水准测量的基本原理 (4)2.1. 1 高差法 (2)2.1 .2 仪高法 (2)2.2 水准测量方法与水准路线 5第3章勘察设计过程中水准测量的问题及控制方法 (6)3.1水准测量中出现的问题 (6)3.2仪器误差(系统误差)及控制方法 (8)3.2.1视准轴不平行水准管轴产生的误差及控制方法 (8)3.2.2 水准尺误差及控制方法 (9)3.3 观测误差(偶然误差)和控制方法 (9)3.3.1 符合水准管气泡居中误差及控制方法 (9)3.3.2调焦误差和视差的影响及控制方法 (9)3.3.3 水准尺的倾斜误差及控制方法 (10)3.4 外界条件(偶然误差)影响和控制方法 (10)3.4.1 地球球气差和日照风力引起的误差及控制方法 (11)3.4.2 仪器升降和水准尺下沉的影响 (12)第4章结论 (12)参考文献 (13)致谢 (14)2冀中职业学院毕业论文第1章绪论1.1论文的背景和意义公路、桥梁、隧道等建筑工程中,水准测量有着广泛的应用,随着测量事故的增多,测量误差逐渐成为工程安全、质量和成本的头号公敌。

如何减小水准测量的误差,也成为当前测量人面临的最大难题。

在这里,廊泊一级公路BM4至BM5水准点外业测量结果为例,我们初次测量时的成果显示,其高差允许值都超出了规范要求,不能符合工程建设需要。

最后经过认真检查发现,在现场作业时没有按精密水准测量规范操作,一个水准点段测完后没有立即进行检查、复核,为误差的积累创造了条件。

最后我们又从新复测了该段的高程,从仪器到测量人员做了全面的分析,从而发现了前期误差来源的主要问题。

今天来写这个题目,就是来探讨水准测量在工程建设应用当中产生的一些问题和解决方法。

计量检定工作人员误差论文

计量检定工作人员误差论文

计量检定工作人员误差论文摘要:计量检定工作中,由于操作人员措施不当或者身体状态不佳等原因造成的人为误差占有很大比重。

为减少误差产生,针对误差产生的原因,可采取完善规章制度、加强工作纪律、提高操作人员技术水平和做好检定设备日常保养维护等措施。

引言计量器具广泛应用于现代生产和科学研究中,对生产要素和产品进行计量检测,以保障工艺正常和产品质量。

计量器具的精确度和可靠性直接关系到相关产品的质量好坏与稳定。

为确保计量器具的可靠性和精确度,必须定期对其进行检定。

影响检定工作质量的因素有很多,比如检定设备、工作环境、检定方法、操作人员技术水平等。

其中,因操作人员人为原因引发的误差在全部误差中所占比例尤为突出。

减少检定过程中人为原因产生的误差,对提高检定质量和工作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1 人为原因导致计量检定误差的若干情况1.1 客观因素1.1.1 操作方法不规范。

计量检定遵循科学严谨的检定标准,每个细节都有科学依据。

检定方法的任何一个变动,都有可能导致检定结果偏离实际,产生误差。

检定操作人员要充分了解检定目的,掌握检定操作规程,熟记检定标准,并在检定过程中严格执行相关规范。

否则就很易产生下面这些情况:(1)定位不准。

即检定的目标物没有出现在正确的位置上,从而造成检定误差。

例如:在对温度计进行检定的时候,标准器位置和温度计插入深度不符合规定,导致温度计检定失败。

(2)读数不准。

检定实验中,正确的读数方式是观察者目光正面直视刻度表,视线与刻度表面垂直。

视线角度的偏差会造成读数不准。

例如:在读取刀型指针仪表时,视线要直视指示器尖端,并垂直于刻度盘,否则就会产生读数误差。

(3)简化程序。

操作者为了节省时间或其他原因将检定程序简化从而造成的误差。

比如某些检定对恒温和湿温有要求,但在实际操作中,操作人员为加快速度在没有达到相应规定条件的情况下就开始进行检定,从而导致结果出现误差。

1.1.2 检定技术不过关。

计量检定对操作人员的技术水平、经验丰富程度都有很高要求。

学术论文中的研究方法的误差与偏差分析

学术论文中的研究方法的误差与偏差分析

学术论文中的研究方法的误差与偏差分析在学术研究中,研究方法的误差与偏差是不可避免的问题。

这些误差与偏差可能影响研究结果的准确性和可信度。

因此,研究者需要认识到这些问题并采取适当的措施来减小它们的影响。

本文将就学术论文中的研究方法的误差与偏差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常见的解决方案。

一、误差的分类与来源误差可以分为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

系统误差是由于研究方法中的固有偏差或仪器不准确性导致的。

这类误差具有一定的可重复性,通常会对结果产生持续的影响。

而随机误差是由不能完全控制的因素引起的,如人为操作错误、测量不准确等。

这类误差在大样本中可被消除。

常见的误差来源包括样本选择偏差、测量误差、操作误差等。

样本选择偏差指的是样本的选择与总体不一致,导致结果无法代表全体。

测量误差可能源于测量仪器的不准确性或测量操作的不规范。

操作误差则是由于人为操作的不一致性或过程中的错误导致的。

二、偏差的影响与控制偏差是指研究中的系统错误,可能导致结果在一定程度上与真实情况不符合。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偏差类型:1.选择偏差:指的是研究样本的选择与目标总体不一致的情况。

为减小选择偏差,研究者需要采用随机抽样方法,并确保样本代表性。

2.信息偏差:当研究中的信息不准确或不完整时,可能引发信息偏差。

为减小信息偏差,研究者需要确保获取到的数据准确可靠,并遵循研究设计的要求。

3.回忆偏差:研究对象的主观回忆可能对结果产生影响。

研究者可以采用问卷调查、纪录观察等方法来降低回忆偏差的影响。

4.测量偏差:测量工具或方法可能存在不准确性,从而导致测量偏差。

为减小测量偏差,研究者应确保选用合适的测量工具,并进行准确的操作。

为控制误差与偏差,研究者可以采取以下几种常见的策略:1.提前规划:在进行研究之前,研究者应充分了解研究方法的特点,识别可能出现的误差与偏差,并作出相应的计划。

2.标准化操作:研究者应制定详细的实验操作规程,并进行培训与考核,确保操作在不同环境下的一致性。

高中物理实验数据处理中误差理论的运用论文

高中物理实验数据处理中误差理论的运用论文

高中物理实验数据处理中误差理论的运用论文高中物理实验数据处理中误差理论的运用论文摘要:本文主要分析了误差理论的应用在高中物理实验数据中的重要性,阐述了误差理论的具体应用,最后总结了结合误差理论带给物理实验的作用,旨在加强误差理论在物理实验数据中的应用,促进学生对物理的真正认识和理解。

关键词:高中物理实验;数据处理;误差理论;应用一、误差理论应用的重要性首先,高中物理实验中的实验现象大多在生活中都有实际意义,是真实存在于现实生活中的,但是仍然必须经过一些严谨的实验才能够完成验证。

为了确保实验的正确性,通常会采用大量的数据来证明,数据的可靠性必须达到一定的标准。

然而在实验过程中,由于一些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常常会让实验的数据产生误差,这种误差通常是不可避免的,但是对于实验又有一定的影响。

为了让实验准确性更高,必须在确定实验原理没问题的情况下,科学地使用误差理论的原理,来解决这个问题。

在物理实验中,误差的存在有其必然性,而实验者对误差的分析也是实验的一个重要环节。

其次,误差理论作为高中考试的必考题目和重点题目,在物理实验数据处理中有着重要作用。

误差理论和实验数据处理属于考试高频考点,但是实验数据处理相对而言不容易被忽视,毕竟在课本中它是实实在在存在的理论知识,因此教师对这方面的关注也更多,在平时的授课中强调的程度也比误差理论更多。

所以误差理论往往容易被忽略,教师在讲解相关理论知识和题目时,对误差理论知识一笔带过,学生掌握得也不够透彻,处于一个似懂非懂的状态。

因此当实验过程中出现误差时,学生容易将误差归结到偶然性的误差和系统的误差上,没有深入研究和探索实验真正存在的问题,对学生学习物理实验数据处理并没有帮助,甚至会对实验的过程和结果产生一些消极的影响。

另外,高中物理学习阶段,学生对误差的理解停留在“误差的.存在是正常的,不需要对误差进行研究和计算”,这种思维的结果是学生对于误差理论没有进行定量分析,从而将误差理论和实验数据理论分割开,实际上这二者是紧密联系的。

测绘技术中的误差理论与分析

测绘技术中的误差理论与分析

测绘技术中的误差理论与分析引言:测绘技术在现代社会的发展中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然而,测绘过程中难免会产生各种误差,而误差的产生可能会对测绘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产生较大的影响。

因此,误差理论与分析在测绘技术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本文将探讨测绘技术中的误差理论与分析,并通过理论论述和实例分析来深入了解误差的产生和影响。

第一部分:误差的概念与分类任何测量过程中都存在着误差,而误差可分为随机误差和系统误差两种类型。

随机误差是指由于人为无法控制的各种因素导致的测量结果的不确定性,其产生具有偶然性和无规律性;系统误差则是由于仪器设备、环境条件等因素造成的可测量和可纠正的偏差。

在测绘技术中,我们需要通过误差理论与分析来更好地理解误差的产生和处理方式,以保证测量结果的准确性与可靠性。

第二部分:误差的来源与分析方法误差的来源多种多样,我们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并探讨其对测绘结果的影响:1. 仪器误差:仪器的精度决定了测量的准确性,而仪器误差通常是由于测量仪器的不完美或损坏引起的。

针对仪器误差,我们可以通过常规校准和精密校准等方法进行分析和修正。

2. 环境误差:测量环境的变化可能会对测绘结果产生较大的影响。

例如,气候湿度、温度、地形等因素的变化都可能导致测量结果的偏差。

因此,在测量过程中,我们需要对环境因素进行充分的考虑和控制。

3. 人为误差:人为因素也是误差的重要来源。

操作员的技术水平、个人经验以及人为疏忽等都可能导致测量结果的不确定性。

在测绘技术中,我们需要通过不断的培训和规范化操作来减少人为误差的产生。

第三部分:误差的处理与控制测绘技术中的误差处理和控制是保证测量结果准确性和可靠性的重要步骤。

误差处理可采用数据平差和误差传递等方法,以减小误差对最后结果的影响。

控制误差的方法包括提高仪器精度、改良测量方法、规范操作等。

1. 数据平差:数据平差是通过数学模型和统计理论对采集的测量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以消除或减小误差对结果的影响。

论文(6篇)

论文(6篇)

论文(6篇)论文模板篇一化学论文2200字(一):化学分析中误差的影响因素及处理措施研究论文关键词:化学分析;误差;影响因素0引言化学分析是十分繁琐的,经过多个步骤的分析与计算才能得出最终的数据结果。

在这一分析过程中,分析方法、试验器具、实验坏境与条件等等因素都有可能对测量结果造成影响,导致分析误差的出现。

1化学分析中的误差主要包括哪些种类1.1过失误差过失误差也被称为粗差,这种化学分析误差的存在是由于工作人员在化学实验与分析的过程出现失误导致的。

常见的过失误差包括加错化学试剂、读错刻度或者用错实验仪器,这些都属于不规范操作,因此所产生的实验数据是无效的。

过失误差通常都是由人为因素导致的,受到的人为主观因素的影响,在化学分析中这种误差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化学实验操作与分析人员只要在操作时严格按照实验规定流程与操作标准来实施,通过科学严谨的操作就可以避免这一误差的出现。

1.2系统误差化学实验分析中的系统误差具有单向性与重复性的特点,就是在同等条件下连续多次进行反复实验测定依然会出现误差。

并且这种误差不是偏高就是偏低,所出现的正负差值还具有一定的规律性,这是由于某一个固定的因素导致了实验系统出现了误差。

化学实验系统误差形成的因素主要包括方法误差、人为误差以及辅助品误差三种。

其中方法误差指的是化学实驗的方法科学性不足,在化学反应的过程中,由于实验是间断性来实施的,或者实验所进行的空间不同以及指示剂选择等造成了误差的出现。

人为误差指的是化学实验的过程中,由于实验人员的操作不规范或未按照标准流程来操作,导致了实验结果的数据与正确数据之间出现的偏差。

辅助品的误差往往集中在容器误差、水和试剂误差两大方面,在化学实验的过程中天平、各种容器等都是十分常见的,也往往是必须品,如果实验容器的刻度不准确或者天平的砝码不准确等都有可能影响实验结果。

此外,在实验中试剂和水之间的比例误差,或者受其他原因的影响而出现误差。

在实际工作中,化学实验分析中的误差由于系统因素所造成的相对较少,并且这些因素是可以进行检定与校正的。

研究误差的意义范文

研究误差的意义范文

研究误差的意义范文误差是在研究过程中 inevitable and常见的一个因素。

在任何研究中,无论是实验研究、调查研究还是理论性研究,都会存在误差。

误差是指研究者的测量、观察或分析结果与真实情况之间的差异。

虽然误差常常被视为研究的不利因素,但实际上,误差对研究的意义是深远而重要的。

本文将探讨误差的意义及其对研究的影响。

首先,误差可以提供研究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科学研究的目的是为了获取准确的、可靠的和有代表性的结果。

通过测量误差,研究者可以评估数据的可靠性。

如果测量误差较小,则可以认为研究结果是可靠的,研究者可以对其结果有较高的信心。

相反,如果测量误差较大,则研究的可靠性会受到质疑。

因此,通过对误差的定量评估,研究者可以评估研究的结果的可靠程度,并作出相应的解释和数据分析。

其次,误差可以作为研究设计和实施过程的指导。

在实验研究中,误差可以帮助研究者评估和改进实验设计以减少误差的产生。

例如,如果实验中的测量误差较大,研究者可以采取措施来提高测量的精确性,如增加测量次数、增加测量仪器的灵敏度等。

在调查研究中,误差可以帮助研究者评估调查问卷的设计和操作流程,以提高数据质量。

因此,误差不仅是研究过程中的一个因素,也是指导研究设计和实施的重要依据。

第三,误差可以增加研究的深度和广度。

误差在研究中存在的原因是研究对象本身的复杂性和变化性。

研究者在研究中通过对误差的理解和分析,可以更全面、更深入地了解研究对象。

例如,在社会科学研究中,由于受试者的主观因素和环境因素的干扰,研究结果可能存在较大的误差。

通过分析误差,研究者可以了解这些因素对研究结果的影响,并作出相应的调整和解释。

因此,误差可以促进研究的深入和广度,并增加对研究对象的全面了解。

最后,误差可以推动科学研究的进步。

科学研究的发展是一个不断迭代和推动的过程。

通过对误差的发现和分析,研究者可以在研究中发现新的问题和挑战,并提出新的研究方向和方法。

例如,在医学研究中,测量误差可能导致研究结论的不准确性或无效性。

论文写作中的误差分析与结果解读

论文写作中的误差分析与结果解读

论文写作中的误差分析与结果解读在科研领域,论文是学术交流的重要方式,而论文的质量则直接关系到研究者的声誉和学术成就。

然而,由于研究过程中的各种限制和不确定性,论文中的误差分析和结果解读成为了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

本文将探讨论文写作中的误差分析与结果解读,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运用科研成果。

一、误差分析误差是指实际值与理论值之间的差异,它是科学研究中不可避免的存在。

在论文中,误差分析是对实验数据进行评估和解释的过程。

误差分析有助于读者了解研究结果的可靠性和可信度。

1.1 系统误差系统误差是由于实验装置、测量仪器或实验方法的固有缺陷而引起的误差。

在论文中,应该详细描述实验装置的特点和使用方法,并对可能的系统误差进行分析和讨论。

例如,如果使用的仪器存在标定不准确的问题,那么在结果解读时就需要考虑这一因素可能引入的误差。

1.2 随机误差随机误差是由于实验过程中的偶然因素而引起的误差。

它是无法避免的,但可以通过重复实验和统计分析来减小其影响。

在论文中,应该明确指出实验的重复次数和统计方法,并对随机误差进行合理的处理和解释。

例如,可以计算实验数据的标准差或置信区间,以评估结果的可靠性。

1.3 人为误差人为误差是由于实验者的主观因素而引起的误差。

这包括实验操作的不准确性、数据记录的错误以及分析方法的选择等。

在论文中,应该提供详细的实验步骤和操作规范,并对可能的人为误差进行分析和讨论。

例如,如果实验数据存在明显的异常值,就需要仔细检查数据记录和处理过程,以确定是否存在人为误差。

二、结果解读结果解读是对实验数据和分析结果进行评价和说明的过程。

它是论文中最重要的部分之一,直接关系到研究成果的意义和应用价值。

2.1 结果的可信度在结果解读中,首先需要评估结果的可信度。

可信度是指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在论文中,可以通过误差分析和统计分析来评估结果的可信度。

例如,可以计算结果的误差范围或置信区间,并与理论值进行比较,以确定结果的可靠程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NANCHANG UNIVERSITY误差理论课程论文班级: xxxxxxxx学号: x xx xxxxxx学生姓名: xxxxxxx近年误差理论相关研究的主流趋势与热点【摘要】对近3年以来,网络中以不确定度(误差)为关键词的学术论文进行了研究。

分析了以不确定度(误差)为关键词的学术论文及其相关研究主要研究的问题,主要分布的领域,有何成果或者结论。

从而总结出当前相关研究的主流趋势、热点。

【关键词】误差理论;不确定度;测量;热点;领域;成果【Abstract】In the past 3 years, the network with uncertainty (error) were studied for the keywords of academic papers. Analysis on uncertainty (error) is the main research keywords of academic papers and related research problems, main distribution areas, what are the results orconclusions. To summarize the mainstream trend, the current research hot spot.【Key Words】error theory;trend;hotspot;field;results引言众所周知,在自然科学中,人们通过测量得到对事物的认识,没有测量就没有科学。

测量是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重要手段,在国民经济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然而我们对自然界的所有的量进行实验和测量时,由于参与测量的五个要素:测量装置(或测量仪器)、测量人员、测量方法、测量环境和被测对象自身都不能够做到完美无缺,使得对该量的测量结果与该量的真值之间就存在一个差异,这个差异反映在数学上就是测量误差。

测量误差大小的评估或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即测量误差范围的估计)正是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研究的内容.本文通过分析近三年来,中国知网上以不确定度为关键词的论文数目,主要研究的问题,主要分布的领域,有哪些成果或者结论。

从而归纳总结出当前相关研究的主流趋势、热点。

1 从学术论文数量与领域分析本文以中国知网的CNKI 数据库作为数据来源平台。

并且,经过查阅发现CNKI 上不仅全面汇集我国出版的学术期刊,期刊论文收录详尽,并且容易收集资料,因此,本文最终选定以CNKI 数据库为数据收集的出发点。

指定关键词为不确定度和误差,选定年限2012-2014,共搜出5474篇文献。

其中以不确定度为关键词的学术论文有4421篇,以误差为关键词的论文有1627篇。

从以不确定度和误差为关键词的学术论文数量对比,可以看出测量不确定度比测量误差有更广泛的应用。

正是因为测量不确定度比经典误差理论更科学、更实用,所以在世界各国的计量领域测量不确定度得到了更广泛的应用。

测量不确定度与测量误差之间既有一定的联系又有一定的区别,测量误差是测量不确定度的基础,测量不确定度是经典误差理论不断发展和完善的产物。

所以接下来我们从以不确定度为关键词的4421篇学术论文中分析近三年误差理论的主要研究领域。

在这4421篇学术论文中主要分布领域为:化学833篇,仪器仪表工业695篇,轻工业手工业454篇,环境科学与资源利用433篇,电力工业334篇,金属学及金属工艺272篇,工业通用技术及设备207篇,预防医学与卫生学172篇,有机化工164篇,自动化技术117篇。

由此可以看出近三年来,误差理论的主要研究领域在化学化工,仪器仪表,环境科学,电力工业,医学,食品和自动化等领域。

2 从研究的问题、成果和结论分析近三年误差理论在各个领域都有了广泛而又深刻的应用和发展, 为了从文献内容、相关研究课题、论文撰写者背景、所发表的期刊学术层次,等等,看出当前相关研究的主流趋势、热点,本文从近三年来发表在各领域核心期刊上的重点论文着手分析。

在食品领域当前误差理论主要应用于对某种成分的含量不确定度进行评定,找出不确定度来源。

气相色谱法测定葡萄酒中甲醇含量不确定度评定的研究,得出了被测葡萄酒样中甲醇测定的测量不确定度主要来源于标准曲线拟合和测量重复性。

因此通过选择合理的试验方案及稳定性好的仪器,规范试验操作并增加试验次数,就可以减少不确定度,得到准确性较高的测量结果[1]。

全脂乳粉需氧芽抱总数检验中不确定度的评定的研究,得出A类不确定度是需氧芽抱总数测定中主要引起的不确定的结论[2]。

禽肉中金刚烷胺残留量测定的不确定度评定研究,发现实验过程中标准溶液配制带来的不确定度影响最大[3]。

液相法测定焦糖色中4一甲基咪哇的不确定度评定的研究,通过对其不确定度各分量的评定结果分析可知,不去确定度主要来源于重复测定,样品溶液的制备过程以及标准曲线的拟合等[4]。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葡萄酒中铜的不确定度评定研究,对测定葡萄酒铜含量过程中产生的不确定度进行量化,分别得到各不确定度分量的具体数值[5]。

在激光领域中,小型化碘稳频532 n m固体激光器的研究,实验实现小型化碘稳频532nm固体激光器,体积仅为原系统的1/5[6]。

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工作场所空气中镍的不确定度评定,分析了应用原子吸收法测定工作场所空气镍及其化合物过程中的影响不确定度因素,从采集气样体积和采气后滤膜消化液待测物浓度和定容体积三个部分,确定并量化各不确定度分量。

[7]。

在仪器仪表领域中,用特斯拉计标准装置测量被检特斯拉计的结果不确定度评定的研究,并着重介绍了特斯拉计测量的不确定度评定方法,对相关工程人员进行特斯拉计测量时选择方法及评定不确定度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8]。

酸度计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评定对酸度计在实际检定过程中,影响其电计示值误差和仪器示值误差的有关因素进行分析,并对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分别进行了评定,给出了评定结果[9]。

阳极溶出伏安法测定海水中铅的不确定度评定,提出了测定海水铅含量不确定度的方法[10]。

在热力发电领域中,入炉煤低位热值实时计算方法及应用,找出了正确计算入炉煤低位热值的方法[11]。

质量法压缩天然气加气机在线检测装置,研制了一套基于质量法的压缩天然气加气机在线检测装置,系统集成了数据采集和自动控制系统[12]。

熔盐冷却球床堆核数据不确定性对K的影响的研究,进一步提高了反应精度[13]。

在医学领域中,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面粉中镉的不确定度评定,通过对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而粉中镉含量不确定度进行评定,评定了面粉中镉的合成和扩张不确定度。

[14] 气相色谱法对活性炭管中三氯乙烯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评定,气相色谱法测定活性炭管中三氯乙烯的最主要来源是绘制工作曲线产生的不确定度,其次是配制标准溶液引入的不确定度 [15]。

3.当前相关研究的主流趋势与热点误差理论随着科技的飞跃发展而不断地发展,显然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技术也应随之有所进展。

1.化学成分分析测量结果不确定度评定(1)化学成分分析测量结果不确定度评定导则(2)滴定法测量结果不确定度评定评定实例1:重铬酸钾、硫酸亚铁铵、高锰酸钾标准溶液的不确定度评定;评定实例2:不锈钢中铬含量测定的不确定度评定;评定实例3:白云石中氧化钙和氧化镁含量的测量不确定度评定;评定实例4:重铬酸钾滴定法测定铁矿石中全铁含量的不确定度评定。

(3)分光光度分析法测量结果不确定度评评定实例1:钼标准溶液的不确定度评定;评定实例2:高碘酸盐光度法测定低合金钢中锰含量的不确定度评定。

(4)原子吸收光谱法测量结果不确定度评定评定规范评定实例1: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低合金钢中铜含量的不确定度评定;评定实例2:电热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低合金钢中镉含量的不确定度评定。

(5)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测量结果不确定度评定评定规范评定实例1:钼标准溶液的不确定度评定;评定实例2: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测定钢中钼含量的不确定度评定。

(6)火花源发射光谱法测量结果不确定度评定评定规范评定实例1:火花源发射光谱法测定钢中钼含量的不确定度评定。

(7)钢铁和合金中气体分析法测量结果不确定度评定评定规范评定实例1:红外吸收法测定钢中碳含量的不确定度评定。

(8)气体容量法测定碳量测量结果不确定度评定评定规范:评定实例1:燃烧气体容量法测定钢中碳含量的不确定度评定。

(9)X-射线荧光光谱法测量结果不确定度评定评定规范评定实例1:X-射线荧光光谱法测定高铝耐火材料中氧化铝含量测定不确定度的评定。

2.金属力学试验测量不确定度评定(1)金属拉伸性能测量不确定度评定(2)金属拉伸杨氏模量测量不确定度评定(3)钢绞线弹性模量测量不确定度评定(4)金属薄板和薄带塑性应变比(r值)测量不确定度评定(5)金属夏比冲击试验测量不确定度评定(6)金属洛氏硬度测量不确定度评定(HRC)(7)金属布氏硬度测量不确定度评定(8)金属维氏硬度测量不确定度评定(9)金属里氏硬度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最早在中国从事不确定度研究的学者是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研究员, 同时也是国际不确定度工作组成员的刘智敏先生。

此后,国内涌现了大量关于不确定度的著述和文章,仅中国计量出版社出版的专著就有数十种之多。

其中大多以介绍或的评估理论为主,辅以部分应用实例。

但实例中以基标准研究以及物理测试为主,涉及化学分析的著述中较为典型的是国家标准物质研究中心的韩永志先生的系列讲座化学测量不确定度的估计和表示和李慎安先生的测量不确定度实际应用讲座定量化学分析中不确定度的评定。

此外,卢济深探讨了检测实验室不确定度的应用.史彭、王占民和王行广等探讨了线性回归的不确定度评定方法.韩永志在其“统计学在理检验中的应用”专题讲座中给出了一些不确定度计算示例。

李慎安先生探讨了不确定度评定中的相关性哪,并根据编制了不确定度的计算机计算程序田。

另外是数据处理方法的扩展,例如传统统计处理方法扩展至 Bayes 统计处理方法[16];概率统计分析方法扩展到熵分析及熵优化分析方法[17];静态测量数据处理扩展到动态测量数据处理[18]。

其次,在计算机及其各种算法软件广泛应用与普及后,为了分析和解决误差分析及数据处理中的各种难题及开发新技术,又扩展应用了非统计方法。

如计算机数值模拟或仿真分析方法[19];具有多分辨和变尺度的小波分析方法[20];模拟生物生存、进化、遗传等仿生分析方法[21];智能化分析方法等等[22]。

目前测量不确定度的非统计评定方法主要是基于灰色系统、模糊集、信息嫡、神经网络和贝叶斯推理等理论构建的,而这些方法都是针对小样本或分布不明的测量数据的不确定度评定提出的,在使用上各有优缺点,应用时往往需要根据实际测量任务及所得测量数据的特点进行选择 [2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