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定价的奥尔森模型成立条件
剩余收益法在建筑企业价值评估中的应用

B +∑
式中, 为基期的企业股权价值; B 为账面净资产 ; r 为股东权益资金
成本 ; ( )表示企业在 t 时刻的剩余收益 的期望值。该公示反映企业的价 值应为公司所有者权益价值和未来预期的剩余收益现值之和 J 。
( 四 ) 剩余 收 益 法的 评 价
剩余收益模 型的提 出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它不仅可 以对 企业的 价值进行评估 ,还可以用于行业水平的分析、商誉价值的测算。在国内,已 有学者运用剩余收益法对银行商誉进行测算、上市公司企业价值评估应用等 等。已 有的研究表明,在应用剩余收益 法对企业价值评估 的解释远远优于 自 由现金流模型和股权折现模型,并且对于各国的证券市场都适用。 剩余收益模型的优点在于 目标企业的价值不受会计选择 的影响,实际 的操作中适用性很强 ] 。R I M与 E V A显示计算资本成本时相同,同时考虑 了负债 和权 益 的资本成 本 ,并且 只有 收益大 于成本 时企 业 才有 价值 。R IM 吸 收会计稳健性的优点又将投资者在证券市场上对公司未来预计收益预测结 合在一起 ,是企业 内在价值定义更加 明确 ,评估结果更合理。 二 . 建筑 企 业价 值 评 估 ( 一 ) 建筑 企 业 价 值 评 估 现 状 我国的资产评估工作开展较晚 ,有关企业价值评估的理论研 究和实 践积累都相对落后 ,与发达 国家相 比还有一定的差距 。无论 实业界 ,还 是理论界对建筑企业究竟从哪些方面评估 ,采用什么方法进行评 估还处 于研究之 中,还没有形 成一套科学的评估体 系。 目前我国建筑企业进行企业价值评估时以成本法 为主 ,市场 比较法 和收益法为辅 。在 2 0 0 7 年之前上 市的建筑企业 大多只使 用成本法 一种 评估方法 ,2 0 0 7年之后上市 的建筑企业一般选用成本法作为主要评估方 法,用 收益法进行验证 。这种现状的成 因主要有三个方面 : ( 1 )经济政策的原 因。国家 国有资产管 理局制 定的 《 资产 评估操 作规范意见》 ( 国资办发 1 9 9 6 1 2 3号),第 1 1 5条 明确指 出 “ 近期内,对
简述merton模型的基本思路与求解思路

简述merton模型的基本思路与求解思路一、引言Merton模型是金融领域中的经典模型之一,它是基于随机过程理论和期权定价理论构建而成的。
该模型能够帮助企业或个人评估其违约风险,并根据这种风险来确定其债券和股票的定价。
本文将对Merton模型的基本思路和求解思路进行详细阐述。
二、Merton模型的基本思路Merton模型是由美国经济学家罗伯特·C·默顿于1974年提出的。
该模型主要用于评估企业或个人违约风险,进而确定其债券和股票的定价。
该模型假设企业或个人的资产遵循几何布朗运动,即资产价格随时间呈连续性变化,并且变化幅度服从正态分布。
在Merton模型中,企业或个人的资产可以分为两部分:有价值资产和无价值资产。
有价值资产是指能够为持有者带来收益的资产,如股票、债券等;无价值资产则是指不能为持有者带来收益的资产,如现金、短期债务等。
当企业或个人违约时,其有价值资产将被用来偿还债务。
因此,违约风险的大小取决于有价值资产与债务的比例。
当有价值资产低于债务时,企业或个人就会违约。
三、Merton模型的求解思路Merton模型可以通过期权定价理论来求解。
期权定价理论是指根据某个金融资产的价格,预测该资产在未来某个时间点的价格,并根据这种预测来确定期权的价格。
在Merton模型中,假设企业或个人发行了一种零息债券,到期日为T,面值为V。
如果企业或个人在到期日T前违约,则债券持有者将无法收回本金。
因此,在该模型中,债券持有者所面临的风险就是违约风险。
为了确定该零息债券的价格,需要先估计企业或个人违约的概率。
Merton模型假设企业或个人资产遵循几何布朗运动,并且有价值资产与无价值资产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
因此,在该模型中,可以通过计算有价值资产与债务之间的比例来估计违约概率。
具体地说,假设企业或个人的有价值资产为A,无价值资产为B,债务为D,则有:A +B = S其中,S表示企业或个人的总资产。
《货币金融学》米什金 第07专题 股票市场、理性预期和有效市场假说(E

4. 预期的预测误差平均为0,且事先不可知。
六为金融的挑战,提高有效性的措施? ★★
(一)假设(有效市场假说建立在三个依次减弱的前提假定上) ①理性 ②独立的理性偏差 ③套利 判断1:若市场有效,则定价有效,那么所有的风险都会有回报。(错) 风险是指系统性风险β,所以需要基金行业来分散非系统性风险。 判断2:有效市场假说提倡消极投资策略,比如指数基金。(对) 判断3:即使是有效市场,也需要有基金经理。(对) 有效市场要求有完善的套利机制,基金行业保证了套利机制完善。
四,如何购买国外股票?如何国外购买我国股票? 购买外国股票,优点是投资组合分散化,缺点是购买不方便。 方法有ADRs(美国存托凭证),由一家银行购买美国股票,并打包成资产池发售给国内 投资者,实现了国内投资者投资美国股票的目的。类似的,我国的CDR是可以实现外国 购买中国股票的金融工具,也有利于我国金融市场的国际化。
#第07专题 股票市场、理性预期和有效市场假说(EMH)★
一,股票的权利? (一)投票权 (二)剩余价值索取权
二,股票如何定价?★
(一)市场法——指通过一些公司指标,如市盈率、市净率等指标,与类似的公司股价比 较,确定本公司股价。
(二)收益法
1. 自由现金流模型(FTE、WACC)
2. 股利贴现模型(单期股利贴现模型推广到多期股利贴现模型,最后简化到戈登 公式)
(二)内涵 市场价格反映所有可得信息,市场不存在任何套利机会
(三)类型 ①弱式有效市场:市场价格包括一切历史信息,此时技术分析无效。 ②半强式有效市场:市场价格包括一切公开信息,此时基本面分析无效 ③强式有效市场:市场价格包括一切信息,此时内幕交易无效
(四)如何检验这三级有效市场? 1,检验弱有效市场——序列相关性,在弱势有效市场上,序列自相关系数为0,股票 后一期收益与前一期收益无关。 2,检验半强有效市场——事件研究/共同基金记录(基金经理业绩) 3,检验强有效市场——公司内部人员交易的超额利润
grinold-kroner模型推导原理

grinold-kroner模型推导原理
Grinold-Kroner模型是一种用于预测股票市场收益的模型,它基于基本面分析和市场估值两个方面的因素来解释股票市场的预期收益。
该模型可以通过以下步骤推导:
1. 首先,根据基本面分析,模型考虑了股票市场的预期收益由股利收入、盈利增长和股息率决定。
具体来说,模型将股票市场的预期收益(E(Ri))表示为三个因素的加权和:
E(Ri) = D/P + g + ∆PE
其中,D/P表示股利收入占股票价格的比例,g表示盈利增长率,∆PE表示市盈率的变化。
2. 然后,模型考虑了市场估值对股票市场收益的影响。
它使用市盈率的变化(∆PE)来衡量市场估值的变动,并假设股票市场收益与市盈率变化呈正相关关系。
∆PE = (PE_t - PE_t-1) / PE_t-1
其中,PE_t表示当前时期的市盈率,PE_t-1表示前一时期的市盈率。
3. 最后,模型进一步将市盈率的变化分解为两个因素:市场估值的改善(PE_t > PE_t-1)和回归到均值(PE_t < PE_t-1)。
这些因素可以用来解释市盈率变化对股票市场收益的影响。
根据Grinold-Kroner模型的推导原理,考虑基本面和市场估值
因素可以帮助预测股票市场的预期收益。
基于这些因素的分析,投资者可以在股票市场中做出更明智的投资决策。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该模型的预测能力可能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市场情绪、宏观经济环境等。
因此,在使用该模型进行预测时,需要综合考虑其他因素并进行合理的风险管理。
浅议剩余收益估价模型和动态金融资产计价模型

他率先将 股利折现模 型用剩余收益 表达 并对之 进行 系统论
述 ,最 终确立 了具 有经典 意义的剩 余收益 估价模 型 ( s u1 Red a i Ic meV lao dl剩余收益定价模型 ) 也称奥尔森模型 no a t nMo e, ui ,
( -o d1。剩 余 收 益 的 含义 是 本 期 综 合收 益 减 去 资 本 的 Obsn Mo e) l
成 为 迫 切 需 解 决 的 问题 。本 文 通 过 简要 介 绍 西 方 经 济 学 中的 剩 余 收 益 估 价 模 型 和 动 态金 融 资 产计 价模 型 , 为我 国 资 本 市 场 的 发展 和 经济 理 论 的 完善 提 供 借 鉴 。
第一 , 企业价值 ( 股票价格 ) 等于企业未来期 间的预期股利
美国投资公 司也利用基 于剩 余收益 估价模型 的指令 系统进行 有效 的投资决策。
基础 , 以它没有被 当时的会计界所 普遍接受 。 所
奥 尔森 ( l n 19 Ohs )95年在 《 o 当代 会 计研 究》 上发 表文 章 { a i s o k Va e,ad D v ed n E ut Va ao ) E r n ,B o l s n ii n si q i l t n , n g u d y ui )
的现值 , 即股利贴现模 型 :
V =
T l \ … ,
其中 , 【 v 为企业 t 期的股票 价值 ,t t d为 期支付 的股利 ,为 r
经过风险调整 的回报率 ( 资本成 本率 )它 是一种机 会成本 , , 并
假定 不变 。
第二 , 业 的 会 计 处 理 满 足 净 盈 余 会 计 关 系 ( l n S rls 企 Ce upu a
BLACK-SCHOLES期权定价模型

BLACK-SCHOLES期权定价模型Black-Scholes期权定价模型(Black-Scholes Option Pricing Model),1997年10月10日,第二十九届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了两位美国学者,哈佛商学院教授罗伯特·默顿(RoBert Merton)和斯坦福大学教授迈伦·斯克尔斯(MyronScholes)。
他们创立和发展的布莱克-斯克尔斯期权定价模型(Black Scholes Option Pricing Model)为包括股票、债券、货币、商品在内的新兴衍生金融市场的各种以市价价格变动定价的衍生金融工具的合理定价奠定了基础,特别是为评估组合保险成本、可转换债券定价及认股权证估值等提供了依据。
BLACK-SCHOLES期权定价模型- 简介斯克尔斯与他的同事、已故数学家费雪·布莱克(Fischer Black)在70年代初合作研究出了一个期权定价的复杂公式(看涨和看跌)。
与此同时,默顿也发现了同样的公式及许多其它有关期权的有用结论。
结果,两篇论文几乎同时在不同刊物上发表。
所以,布莱克—斯克尔斯定价模型亦可称为布莱克—斯克尔斯—默顿定价模型(含红利的)。
默顿扩展了原模型的内涵,使之同样运用于许多其它形式的金融交易。
瑞士皇家科学协会(The Royal Swedish Academyof Sciencese)赞誉他们在期权定价方面的研究成果是今后25年经济科学中的最杰出贡献。
BLACK-SCHOLES期权定价模型- 其假设条件(一)B-S模型有5个重要的假设1、金融资产收益率服从对数正态分布;(股票价格走势遵循几何布朗运动)2、在期权有效期内,无风险利率和金融资产收益变量是恒定的;3、市场无摩擦,即不存在税收和交易成本;4、该期权是欧式期权,即在期权到期前不可实施;5、金融资产在期权有效期内无红利及其它所得(该假设后被放弃);6、不存在无风险套利机会;7、证券交易是持续的;8、投资者能够以无风险利率借贷。
剩余收益价值估值模型的思想渊源

剩余收益价值估值模型的思想渊源崔侠2013170629 剩余收益模型是充分利用现有的会计信息,以公司权益的账面价值和预期剩余收益的现值来表示股票内在价值的数理模型。
相比传统的现金流量折现模型,剩余收益模型具备很大的优点,因此成了美国财务学界近十年来非常流行的研究主题,并在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
本文对该模型进行了较详细的阐述,并以国内上市公司的实例进行了说明。
企业契约理论认为企业可以视为许多契约的集合。
这些契约中的一个主要条款即是所有者对企业资产和现金的剩余索取权。
而股票就是股东对企业剩余收益的所有权。
近年来,剩余收益(Residual Income)理论受到了理论界的重视。
一、剩余收益估价模型概述剩余收益模型(RIM)又被称为EBO模型,最早是由爱德华兹(Edwards)和贝尔(Bell)于1961年提出的,但并没有引起财务理论界多大的重视,沉寂了很长一段时间。
1995年美国学者奥尔森(Olson)在其文章《权益估价中的收益、账面价值和股利》中,对这一模型公司权益价值与会计变量之间的关系,再次进行了系统的阐述,使该模型重新得到理论界的重视,并成为近十年来美国财务学界最热门的研究主题之一。
所谓剩余收益是指公司的净利润与股东所要求获得的报酬之差。
企业只有赚取了超过股东要求的报酬的净利润,才算是获得了正的剩余收益;如果只能获得相当于股东要求的报酬的利润,仅仅是实现了正常收益。
即剩余收益t t t rBV NI RI -=++11,其中,1+t RI 代表t+1期的剩余收益,1+t NI 代表t+1期的企业净收益,t BV 是t 期企业权益的账面价值,r 是投资者要求的必要报酬率。
剩余收益需要进行资本成本的调整,从而反映会计上未加确认但事实上存在的权益资本的机会成本。
剩余收益模型是使用公司权益的账面价值和预期剩余收益的现值,来表示股票的内在价值。
在考虑货币时间价值以及投资者所要求的风险报酬的情况下,将企业折价,主要取决其初始评估价值的评估方法。
论ohlson模型的成立条件

论股票定价奥尔森模型的成立条件内容摘要:根据奥尔森(Ohlson)1995年给出的RIV模型,公司股票市值等于帐面净值加上未来预期超常收益的贴现值,因此对公司股票的估值只需预测其未来的盈利而不用考虑现金流和股息政策。
我们发现该模型的成立是有条件的,通过研究不同的股息分配政策,利用会计理论模型,推导出了该模型的成立条件。
我们的研究表明该模型在许多正常的经营情况下并不成立,因此股票定价模型并不能够回避掉未来现金流和股息的影响。
关键词:股票定价,奥尔森模型,股息政策中图分类号:F272.5 文献标识码:GAbstract:According to the RIV model given by Ohlson in 1995, the market value of a firm equals to the present value of expected abnormal earnings (or residual income value RIV) of the firm, so to estimate the value of the firm, it is no longer necessary to forecast cash flow and dividends. We find that there exists a theoretical fault in the Ohlson model RIV. We have studied different dividend policies, find that the RIV model works only under some specific conditions, and in ordinary business operation the RIV doesn’t work. So to estimate the market value of a firm, we still have to take into account the influence of cash flow and dividends.Key words: market value, Ohlson model, dividends一、引言奥尔森1995年发表了著名的《股价估值中的盈利、帐面价值和股息》(Ohlson,1995)一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出模型中所用的各个变量的定义 , 如无特别说明 , 以
下变量均是对每股取值 。
Pt =t时刻公司股票的市场价格 。 dt =t时刻发放的净股息 r=无风险利率
Rf =无风险利率加 1 Et[· ] =根据 t时刻的信息对随机变量取期望值 xt =时间区间 (t-1, t)内产生的盈利 yt =t时刻的净账面价值 xa t =时间区间 (t-1, t)内产生的超常收益或剩 余收入 (abnormalearningAE或 residualincomeRI),
余收益 )呈正相关 ; (3)市场对剩余收益的 定价乘 数低于对收益的定价乘数 。
虽然很多对 Ohlson模 型的实证检 验都声称支 持
该模型 , 但这种支持仅仅是因为它的实证解释能力较
以前使用的股利贴现模型和现金流贴现模型高 。 对于
解释能力的提高 , 有人发现这些研究在进行横截面回
归分析时 , 没有 对公司 的规模 和必要 贴现 率进行 调
整 , 因而受规模效应的影响 , 其结果是有偏的 , 并非
奥尔森模型所显示的股价与现金流和股利无关 。
二 、 奥尔森模型 RIV存在的问题 :一个示例
按照传统的财务理论 , 一个公司股票的内在价值
是其未来提供给股东的现金流 , 即股息的贴现值 , 而
股票的 市场价 格是 其内 在价 值的 无偏 估计 , 即
∞
∑ PVED:Pt = R-fτEt[ dt+τ] 。 τ=1
股息的发放直接取决于公司的盈利情况 公司的
现金流状况 、 公司的股利政策 。 会计报表可以直接提
供当期的第一项内容 , 间接计算第二项内容 , 但无法
主观设定第三项 。 面对 “股息谜局 ”, 研究人员的对
策是利用有效市场假设加以回避 , 从一开始就排除了
为小于 1的固定正常数 。模型 (7)RIV、(8)LIM构成了
完整的奥尔森 (Ohlson, 1995)模型体系 OM。在后续研 究中 , 由于 Vt很难把握 , 绝大部分相 关文献都是 基于 RIV模型的研究 , 理论界对奥尔森 (Ohlson, 1995)模型
的赞誉也主要是针对 RIV模型的 。
奥尔森模型发表之后 , 研究人员进行了大 量的基
于这一模型的实证研究 。研究显示相比较最早 的现金
流贴现模型 , 奥尔森 模型对于股价的解释能力 有明显
的提高 。研究发现 : (1)收益 、 净资产 、 剩余收益 、
流通股比例和规模都具有价值相 关性 。 (2 )与 Ohl-
son的模型预测一致 , 股票价格与收益 (净资 产和剩
(6)
于是 , (5)变成 :
∞
∑ Pt =yt + Rf-τEt(xat+τ) τ=1
(7)
这就是著名的奥尔森模型中的超常收入模型或剩
余收入模型 RIV。该模型中 , yt是 t时刻的净账面价值 ,
∞
∑ Rf-τEt(xat+τ)是未来超常收益的贴现值 。因此 , 一个
τ=1
公司的市值等于其账面净值加上其预期的未来超常收
一 、 奥尔森模型回顾 奥尔森 1995 年发表了著名论 文 《股价估 值中的 盈利 、 账面价值和股息 》, 利用干净盈余关系 (clean surplusrelation, CSR)研究了股票估值与盈利 、 账面 价值和股息之间的关系 , 建立了奥尔森模型体系 。 奥 尔森模型体系基于三个 基本假设 :假 设 1.股 票价格 等于其未来期望股息的 贴现值 。 假设 2.会计 数据和 股息满足干净盈余关系 , 即导致权益变化的净利润等 于利润表中的净利润 。 假设 3.作为随机变量 的超常 收益 , 其时间序列运动满足线性自回归关系 。 根据以上假设 , 奥尔森 (Ohlson, 1995)按照如 下步骤推导出了一个关于股价估值的模型体系 。 先给
通过研究发现市场的偏差或者是市场尚未反应的信息
的可能性 。 然而当 市场有效 性不 足的证 据越 来越多
股票定价的奥尔森模型成立条件
摘要 :根据奥尔森 (Ohlson)1995 年提出的 RIV模型 , 对公司 股票的估值只需预测其未 来的盈利而 不用考虑现金流和股息政策 。 通过研究不同的股息分配政策 , 利用会计理论模型 , 推导出该模型的成 立条件 。 研究表明该模型在许多正常的经营情况下并不成立 , 股票定价模型不能回避未来现金流和股 息的影响 。 关键词 :股票定价 ;奥尔森模型 ;股息政策
(1) (2) (3)
由 (2)(3)可得 : dt =xat -yt +Rfyt-1 将 (4)代入 (1), 整理后可得 :
(4)
∑ Pt
∞
=yt + τ=1
Rf-τEt(xat+τ)-τl→im ∞ (Et 1(+yt+rτ))τ
(5)
奥尔森给定 :
τl→im∞ (Et1(+yt+rτ))τ =0
奥尔森 (Ohlson) 1995 年发表 了著 名的 《股 价 估值中的盈 利 、 账 面价值 和股息 》 一 文 。 根据他 的 RIV模型 , 公司股票的市值等于其账面净值加上未来 预期超常收益的贴现值 , 对公司股票的估值只需预测 其未来的盈利 、 不用考虑未来现金流和股息政策 。 奥 尔森模型提出之后 , 不仅在西方会计 、 金融界 , 而且 在东方学术界也引起很大反响 。 但是 , 该模型的成立 需要很强的条件 , 而一般条件下该模型是不成立的 。
即该时间区间内产生的盈利减去当期开始时的净账面
价值所要求的无风险收益 。 [ ·~ ] =某一变量对应的随机变量表示 。
根据上面的定义和三个假设 , 奥尔森建立如下等
式:
∞
∑ Pt = Rf-τEt[ dt+τ] PVED τ=1
yt -yt-1 =xt -dt(CSR) xa t =xt -(Rf -1)yt-1 =xt -ryt-1
益 (剩余收入 )的贴现值 , 而与现金流和股息无关 。另
外 , 根据第三个假设 , 奥尔森 (Ohlson, 1995)还导出了
一个线性自回பைடு நூலகம்信息动态模型 LIM:
xa t+1
=ωxat +Vt +ε1t+1
Vt+1 =γVt +ε2t+1
(8)
此模型假设的是超常收益 的时间序列行为 , Vt为
与公司价值有关但未包含在 xa t中的 “其他信息 ” , ω、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