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调查报告显示:青少年性与生殖健康堪忧
性教育与性科学论文 青少年的性健康教育

谈青少年的性健康教育摘要:本文阐述了对青少年开展性健康教育的研究现状以及探究了青春期开展性健康教育的必要性和如何开展青春期性健康教育,旨在对青少年开展性健康教育提供些许指导意义。
关键词:青少年青春期性教育青春期是由儿童到成人发育的一个过渡时期, 这一时期的青少年, 生理和心理都在发生着变化。
他们在不知不觉中对性多了几分好奇, 几分憧憬, 同时也多了几分迷茫, 几分困惑。
由于缺乏必要的性知识, 难以用理智驾驭生理冲动, 青少年在迷茫、无知中的探索和尝试就变得十分危险。
因此, 在初中阶段开展青春期性健康教育, 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 也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
性健康教育的普及程度反映了社会文明发展水平,也体现了国家对全民健康教育的重视程度。
所以,发展性健康教育,普及性科学知识,养成健康的性心理,培养良好的性道德,是全民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和发展方向,是对青少年儿童负责的具体体现。
一、性健康教育的发展现状性健康是指具有性欲的人在躯体上、感情上、知识上、信念上、行为上和社会交往上健康的总和,它表达为积极健全的人格、丰富和成熟的人际交往、坦诚与坚贞的爱情和夫妻关系。
它包括性生理、性心理、性道德三个方面内容。
建国以来,我国性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经历了一个非常曲折艰难的历程,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即性教育的禁闭阶段(1949-1977年)、性教育的萌动阶段(1978-1987年)和性教育的发展阶段(1988年至今)。
近些年来,我国性教育的话题被广泛涉及,总结起来具体有如下特点和局限性:一,针对青少年人群的性教育政策缺乏统一性和权威性;二,青少年性教育的相关政策的执行机制有较大的缺陷,从而影响教育政策的实施效果;三,我国传统的青少年性教育基本上表现出以意识形态为本的特征,忽视了面对处在人生奠基、发展最重要时期的青少年的特殊心理和生理需求,尤其忽视了对人的生命的关怀。
虽然现在处于性教育的发展阶段,但我国性健康教育也还存在不少认识误区。
青少年性健康教育的现状与思考

青少年性健康教育的现状与思考上海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对中国性教育状况进行了一次专项调查。
15—19岁的孩子,还仅仅是在读初中、高中,但平均5—10%的男生和3—8%的女生已有了性经历。
这个年龄段婚前性行为日益增多,而他(她)们对性和生殖避孕知识却了解很少,缺乏对安全性行为的控制能力。
这种反差的扩大,使越来越多的青少年面临着意外妊娠和人工流产的威胁,每年的五一、十一、春节等黄金周变成了少女的堕胎周,寒暑假成为流产假,使人触目惊心。
个别人甚至感染了性病,威胁生命。
再有,青少年性犯罪数字不断增加,年龄趋于低龄化。
性罪错案达到青少年涉嫌犯罪案件的58.5%。
现在大学周围日租房非常多,带给学校的是教育的困扰,带给家长的是痛苦,带给孩子们的是学业的损毁,给未来家庭带来了不幸的伏笔;社会上网络、电视、口袋书的黄色信息对孩子们进行着负面教育。
一个图片、一句话,可能就瓦解了老师和家长的谆谆教诲、苦口婆心,甚至毁掉了孩子们的一生。
现在一些不正确的声音,在公众场合屡屡发声。
他们披着所谓性学家的外衣,以自由、人权为名,鼓吹性自由、性开放,鼓励性解放、鼓励婚前性行为,甚至鼓励婚后换偶等等。
如果正确的思想不去占领青少年的头脑,那么这些有害的声音就会甚嚣尘上。
目前宣传最多的青少年性教育方式就是使用避孕套教育,但是这却不能代替性健康教育。
当艾滋病宣传日避孕套的宣传铺天盖地时,现实却是未成年人人流的比例人数在逐年增加。
一、当前性健康教育的现状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家长对孩子的性教育羞于启齿、遮遮掩掩。
因为性健康教育话题相对具有私密性的特点,本该做为孩子第一任性健康教育老师的家长,在这一方面或者是没有尽到责任,或是不知道怎么尽到责任。
学校一些生理卫生知识课,涉及到这一部分知识,或者许多学校的老师还因为羞涩一带而过、形同虚设;或者集体授课形式,不能完全解决青少年性健康教育中个性化的私密问题;或者教师没有受过相关的培训,在学校进行性健康教育无法把握一个科学尺度。
生殖健康调研报告

生殖健康调研报告生殖健康调研报告近年来,人们对生殖健康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各种相关的健康调研报告也层出不穷。
本次调研从生殖健康的基本知识、问题的现状以及可行的改善措施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和总结。
一、生殖健康的基本知识生殖健康是指男女性生殖系统的正常功能和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以及社会支持与咨询服务,涵盖了生育期前、生育期和生育期后的全过程。
生殖健康与个体的生理健康、心理健康、社会健康和环境健康密切相关。
二、生殖健康问题的现状1.生殖健康问题严重影响生育率:近年来,不孕不育问题呈现出上升趋势,导致许多夫妻难以生育后代。
男性精子数量和质量的下降,女性卵巢功能早衰等因素是不孕不育问题的主要原因。
2.性传播疾病高发:性传播疾病如艾滋病、梅毒、淋病等在一些地区仍然呈上升趋势。
性教育的普及程度和防护措施的使用率不高,成为性传播疾病高发的重要原因。
3.性别不平等加剧:在部分国家和地区,性别不平等导致女性缺乏获得合适的保健服务的权利,未婚妇女和青少年女性面临更高的性健康风险。
4.青少年的性健康问题严重:青少年缺乏正确的性健康知识,晚婚晚育的观念还未深入人心,以及未成熟的性行为可能会导致不良结果,例如意外怀孕和性传播疾病的发生。
三、改善措施1.加强性健康教育:通过不同渠道和方式普及性健康知识,提高公众对性健康的认识和重视,特别是对青少年和特殊群体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
2.推广避孕措施的使用:提供各种避孕方法和避孕知识,鼓励夫妻合理选择并正确使用避孕措施,减少意外怀孕和终止妊娠的发生。
3.加强性疾病防控:完善性疾病防控体系,加强性传播疾病的监测和治疗,提高防护工具的使用率,减少性传播疾病发生的风险。
4.提供全面的生殖健康服务:建立完善的生殖健康服务网络,提供全方位的生育和性健康服务,包括妇幼保健、不孕不育治疗、性传播疾病筛查等。
五、总结生殖健康是人类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了个体和社会的发展。
通过加强性健康教育、推广避孕措施使用、加强性疾病防控和提供全面的生殖健康服务等措施,能够有助于提高生殖健康水平,促进社会的全面发展。
现阶段我国青少年性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现阶段我国青少年性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摘要】现阶段我国青少年性健康教育存在诸多问题,包括性知识匮乏、性观念保守、性教育渠道不畅、性教育内容单一以及性教育评价机制不完善等。
为解决这些问题,应加强性健康教育课程设置,提倡多元化性教育方式,建立完善的性健康教育评估体系。
通过这些措施,可以帮助青少年建立正确的性观念、提升性知识水平,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从而更好地应对现代社会中复杂多变的性健康问题。
加强性健康教育,不仅有助于保护青少年的身心健康,也有利于推动社会文明进步和青少年健康成长。
【关键词】性健康教育、青少年、问题、对策、知识匮乏、观念保守、教育渠道、内容单一、评价机制、课程设置、多元化教育方式、评估体系。
1. 引言1.1 现阶段我国青少年性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现阶段我国青少年性健康教育存在着诸多问题,这些问题包括性知识匮乏、性观念保守、性教育渠道不畅、性教育内容单一以及性教育评价机制不完善等。
这些问题影响着青少年的性健康,导致他们缺乏正确的性知识、无法正确理解性问题、难以获取全面的性教育信息,使得他们的性观念和性行为存在不少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应该加强性健康教育课程设置,让性教育内容更加全面、科学、实用,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性观念和价值观;提倡多元化性教育方式,通过各种渠道传播性知识,包括家庭、学校、社会、媒体等;建立完善的性健康教育评估体系,定期对性教育工作进行评估和调整,确保性健康教育的有效性和持续性。
只有通过这些措施的全面实施,才能有效地提升我国青少年的性健康水平,促进他们健康成长。
2. 正文2.1 问题一:性知识匮乏性知识匮乏是当前我国青少年性健康教育面临的一个主要问题。
许多青少年对于性知识缺乏正确的认识和理解,导致他们在性生活中容易出现一些不良后果。
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学校性健康教育课程的覆盖面有限,内容单一。
目前我国的性健康教育课程往往只涉及基本的生理知识,而在性心理、性道德、性法律等方面的内容较少。
高校大学生“性与生殖健康状况”调查报告

高校大学生〃性与生殖健康状况"调查报告《高校大学生“性与生殖健康状况”调查报告》是一篇好的范文,好的范文应该跟大家分享,重新整理了一下发到这里[://]。
xx-3-28近日,一项针对高校大学生“性与生殖健康状况”的调查报告出炉。
这项调查的结果折射出一个令人担忧的事实:在高校学生性观念解放、性行为增多的同时,他们对避孕知识的掌握远远不够。
这项调查报告的牵头人为武汉同济医学院计划生育研究所所长、武汉同济生殖医学专科医院院长熊承良,此课题是国家“一五”项目。
该调查历时两年,开始时间为xx年9 月,调查对象为北京、长春、成都、南京、南宁、武汉、重庆等7 个城市的8万余高校学生,包括在校本科生、硕士及博士研究生。
调查大学生冲动多常识少A、思想汇报专题性行为普遍避孕措施少调查结果显示:60%左右的学生持性解放的观念,70%以上学生对婚前性行为及未婚同居等行为持宽容态度。
比较而言,大学女生、医科学生以及每月可支配费用400 元以下的学生性观念较为保守,性行为的发生率低于其他类别学生。
调查显示,%的未婚高校学生承认有过性行为,而在首次性行为中采取避孕措施的为47%,在性行为中每次都采取避孕措施的只有%。
性行为中没有采取避孕措施的前三位原因分别是:没有计划所以未备避孕药具;觉得偶尔性行为不会怀孕;觉得使用避孕措施影响情趣。
因此,有过性行为的学生中,有25%以上的学生都经历过意外妊娠。
B、生殖健康知识掌握较少高校学生对于人类受孕条件、月经特点、女性最易受孕时间、艾滋病传播途径、紧急避孕方法等方面的认知率为50%-70%,医科学生、大学女生认知情况比其他学生好。
同时,99%以上的被调查高校学生对口服避孕药的副作用都缺乏正确认识,只有2%左右的学生能正确掌握全部的紧急避孕方法,其中医科学生的掌握率与其他专业学生相比无显著差别,博士生的掌握率显著高于本科学生。
C、最全面的范文参考写作网站避孕信息获取途径欠佳包括医科在内的高校学生,大都通过各种媒介自学而获取避孕节育知识。
“青少年对性行为认识”调查报告

青少年往往容易受到同龄人的影响,对性行为的态度也容易受到同 伴的观念和行为的影响。
对后果认识不足
部分青少年对性行为的后果认识不足,缺乏自我保护意识。
性行为实践
01
尝试性行为
部分青少年在尝试性行为时,缺 乏足够的指导和保护,容易引发 一些不良后果。
02
避孕措施不足
03
缺乏法律意识
青少年在尝试性行为时,往往没 有足够的避孕知识,容易导致意 外怀孕等后果。
样本涵盖了初中生、高中生和大学生等不同 年龄段的青少年,以了解不同阶段青少年对 性行为的认识和态度。
样本中包含了不同性别的青少年, 以了解男生和女生在性行为认识和 态度上的差异。
03
CATALOGUE
青少年对性行为的认识现状
性教育认知
缺乏全面性教育
许多青少年缺乏对性行为的全面认知,对性健康、避孕措 施等方面的知识了解不足。
青少年对性行为 认识调查报告
2023-11-12
目 录
• 调查背景和目的 • 调查方法和样本信息 • 青少年对性行为的认识现状 • 影响青少年性行为认识的因素 • 青少年性行为认识的教育建议 • 结论和展望
01
CATALOGUE
调查背景和目的
调查背景
社会现状
青少年性行为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社会问 题,对于青少年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 影响。
CATALOGUE
调查方法和样本信息
调查方法
01
采用问卷调查法,针对青少年 对于性行为的认识和态度进行 收集和分析。
02
问卷设计包含与性行为相关的 知识、态度、经验等方面的问 题,以获取受访者的真实想法 和看法。
03
采用匿名方式进行调查,确保 受访者的隐私和信息安全性。
高校大学生“性与生殖健康状况”调查报告

高校大学生“性与生殖健康状况”调查报告近日,一项针对高校大学生“性与生殖健康状况”的调查报告出炉。
这项调查的结果折射出一个令人担忧的事实:在高校学生性观念解放、性行为增多的同时,他们对避孕知识的掌握远远不够。
这项调查报告的牵头人为武汉同济医学院计划生育研究所所长、武汉同济生殖医学专科医院院长熊承良,此课题是国家“十一五”项目。
该调查历时两年,开始时间为2007年9月,调查对象为北京、长春、成都、南京、南宁、武汉、重庆等7个城市的8万余高校学生,包括在校本科生、硕士及博士研究生。
调查大学生冲动多常识少A、思想汇报专题性行为普遍避孕措施少调查结果显示:60%左右的学生持性解放的观念,70%以上学生对婚前性行为及未婚同居等行为持宽容态度。
比较而言,大学女生、医科学生以及每月可支配费用400元以下的学生性观念较为保守,性行为的发生率低于其他类别学生。
调查显示,14.4%的未婚高校学生承认有过性行为,而在首次性行为中采取避孕措施的为47%,在性行为中每次都采取避孕措施的只有28.7%。
性行为中没有采取避孕措施的前三位原因分别是:没有计划所以未备避孕药具;觉得偶尔性行为不会怀孕;觉得使用避孕措施影响情趣。
因此,有过性行为的学生中,有25%以上的学生都经历过意外妊娠。
B、生殖健康知识掌握较少高校学生对于人类受孕条件、月经特点、女性最易受孕时间、艾滋病传播途径、紧急避孕方法等方面的认知率为50%-70%,医科学生、大学女生认知情况比其他学生好。
同时,99%以上的被调查高校学生对口服避孕药的副作用都缺乏正确认识,只有2%左右的学生能正确掌握全部的紧急避孕方法,其中医科学生的掌握率与其他专业学生相比无显著差别,博士生的掌握率显著高于本科学生。
包括医科在内的高校学生,大都通过各种媒介自学而获取避孕节育知识。
现有获取此类知识前5位的来源为科普读物或报刊杂志(70.1%)、网络(54.6%)、同学朋友(41.6%)、课程教育或专题讲座(33.5%)、广播电视(31.2%)。
对当代中国大学生性行为的分析与研究

对当代中国大学生性行为的分析与研究目的: 思考当前中国大学生性行为的现状,用数据为制定适宜的干预措施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分析18个省(区、市)33 653名在校大学生匿名自填的问卷调查。
结果: 调查报告显示:有性行为经历的男生为14. 8%,女生为5. 6%。
阅读多色情音像制品的男生为45. 8%,女生为8. 5%;曾有性行为者中,有过2名以上性伴侣者男生有41. 7%,女生为28. 5%;性行为系被迫发生者男生为12. 7%,女生为18. 8%;安全套使用率在男生中为48. 5%,女生为51. 5%;共计18. 6%和20. 5%的男、女生曾使对方或自己怀孕。
同时,报告显示,西部地区大学生发生性行为的比重明显高于东、中部地区。
结论:中国在校大学生性行为现况不容乐观,西部地区较中、东部地区更为突出,针对大学生提供生殖健康教育和服务已是大势所趋。
【关键词】性行为;避孕;情色作品;大学生“2015年人人享有生殖健康”是继“2000年人人享有卫生保健”后WHO提出的又一个全球公共卫生奋斗目标;拥有生殖健康是每个人的权利[1]。
随着青少年越来越早地开始性行为,意外妊娠、人工流产、性传播性疾病发生率不断上升;不安全性行为已成为全球青少年面临的重要危险行为之一,由此显著增加了青少年性和生殖健康的不良后果[2-5]。
为了解我国青少年性行为发生现状,从而为制定符合我国国情、有针对性的性教育干预措施提供依据,笔者对全国18个省(区、市)在校大学生性行为现况进行调查。
1.对象与方法(1)对象:来自北京等18个省(区、市)的大学/大专生[5]。
报告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先在省内按社会经济水平分好、中、差3类选取调查城市,再随机选取其辖内大专、本科高等院校各1~2所为监测点,整群抽取全体学生为受试者。
大专、本科生统一按年级分组,共分大一至大四4个年级,年龄17~24岁。
合计应答率为93. 1%,男生为93. 5%,女生为95. 7%。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健康调查报告显示:青少年性与生殖健康堪
忧
首部中国青少年生殖健康调查报告显示——
青少年性与生殖健康堪忧
不安全性行为、未婚少女意外妊娠、艾滋病及性病蔓延等问题正严重威胁着青少年的生殖健康。
这是目前我国第一次发布的全国青少年生殖健康调查报告所述的内容。
调查由国务院妇儿工委办公室、联合国人口基金、北大人口研究所合作开展,共涉及全国25个省(自治区)、40个县(市、区)。
调查报告显示了20XX年全国164亿15至24岁未婚青少年性与生殖健康和可及性状况。
调查显示,我国未婚青少年中,约有60%不同程度上接受婚前性行为或持模糊态度,22.4%曾有性行为,男性青少年性行为比例高于女性。
其中大多数在性行为时未使用任何避孕方法。
只有不到1/3的青少年明确表示不接受婚前性行为。
青少年性与生殖健康状况堪忧。
婚前性行为偏差导致孩子受伤害
调查显示,具有较高的性行为比例分布在20—24岁、城镇、父母均不在身边、独生子女、流动、校外以及西部地区的青少年中。
在校外青少年中,家庭收入越高,性行为比
例越高。
在被访青少年中,首次性行为的最小年龄为12岁,中位年龄为20岁。
男性青少年中多个性伴侣的比例高于女性,15—19岁的青少年中多个性伴侣比例,高于20—24岁的青少年。
由此牵涉的避孕情况更令人担忧:青少年对避孕工具和措施的不使用或低使用率。
调查显示,有性行为的女孩中21.3%有过怀孕经历,4.9%人有过多次怀孕经历。
15—19岁青少年的多次怀孕率高于20-24岁,校外青少年的怀孕率与多次怀孕率均高于在校青少年。
有关专家指出,这些情况反映出绝大多数青少年缺乏性行为中的自我保护和对他人负责意识,他们正面临非意愿妊娠、流产和性病传播或感染艾滋病的风险。
“问题不严重”、“害怕被嘲笑”以及“不知道向谁咨询或向哪些机构获取治疗服务”,是青少年无法实现咨询与治疗需求的三项主要原因。
尤其需要关注的是女性青少年群体,她们承担着无保护性行为的直接后果、无法避免的生殖健康风险及更多的社会压力。
同时,流产与反复流产对她们的健康将有长期的负面影响。
上海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詹绍康教授建议,保护青少年性与生殖健康,核心是减少和消除不安全性行为。
在规范和转变青少年性与生殖健康行为的过程中,如果主要或仅仅是源自家庭、学校、单位和社区的压力与惩罚,其效果可能
适得其反。
让青少年真正从内心认识到消除和改变不良行为,才是最关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