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气管哮喘治疗原理与原则ppt课件
合集下载
支气管哮喘的诊疗PPT课件

气道高反应性
气道对各种刺激因素过度 反应,导致气道痉挛和气 道阻力增加。
气道重塑
长期反复发作的哮喘可引 起气道结构改变,如气道 平滑肌增生、腺体分泌增 多等。
02 支气管哮喘的症状与诊断
支气管哮喘的症状
喘息
胸闷
咳嗽
反复发作的喘息,多在 夜间和清晨加重,持续
时间可长可短。
感到胸部发紧,呼吸不 畅,严重时可有窒息感。
生活方式调整
包括饮食调整、规律运动、心理 治疗等,这些方法在非药物治疗
中越来越受到重视。
支气管哮喘的基因研究与治疗展望
基因研究
随着基因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的基因被发现与支气管哮喘发病 有关,这为未来的精准治疗提供了可能。
个体化治疗
基于基因检测的结果,未来可能实现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根据患者 的基因特点制定最合适的治疗方法。
制。
记录哮喘日记
记录哮喘症状、用药情况等,以便 及时发现并控制病情变化。
定期复查
定期到医院进行复查,评估哮喘控 制情况,调整治疗方案。
健康生活方式建议
均衡饮食
保持营养均衡,多摄入富含维生素、矿物质 和抗氧化物质的食物。
控制情绪
保持乐观的心态,避免情绪波动和压力过大。
适量运动
根据身体状况选择适合的运动方式,如散步、 游泳等,增强体质。
01
02
03
04
避免诱发因素
了解并避免接触哮喘诱发因素 ,如烟雾、花粉、宠物毛发等
。
哮喘教育与管理
提高患者及家属对哮喘的认识 ,掌握正确的吸入技术,定期
监测肺功能。
免疫治疗
针对过敏原进行特异性免疫治 疗,降低过敏反应,减少哮喘
发作。
《支气管哮喘》ppt课件

临床表现与分型
临床表现
反复发作的喘息、气急、胸闷或咳嗽 等症状,常在夜间及凌晨发作或加重。
分型
根据临床表现可分为急性发作期、慢性 持续期和临床缓解期。此外,还有咳嗽 变异型哮喘、胸闷变异型哮喘等特殊类 型。
02
诊断与鉴别诊断
诊断标准及流程
诊断标准
根据临床表现、体征及肺功能检查,综合判断是否符合支气管哮喘的诊断标准。
预防措施
针对患者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预防措施,如控制感染、改善营 养状况、纠正电解质紊乱等,降低多脏器功能衰竭风险。
07
总结回顾与展望未来发展趋势
本次课程重点内容回顾
支气管哮喘定义、流行病学及危险因素
详细阐述了支气管哮喘的概念、流行病学特征以及相关的危险因素。
病理生理机制
深入探讨了支气管哮喘的病理生理机制,包括气道炎症、气道高反应 性和气道重塑等方面。
3
支气管肺癌
表现为咳嗽、喘息等症状,但症状逐渐加重,X 线或CT检查可发现肺部肿块。
辅助检查方法
01
02
03
04
肺功能检查
包括支气管舒张试验、支气管 激发试验等,用于评估气流受
限程度和可逆性。
影像学检查
如X线、CT等,可排除其他具 有相似症状的呼吸系统疾病。
实验室检查
如血常规、血气分析等,可了 解患者全身状况及病情严重程
控制液体入量
根据患者心功能状况,合理控制液体入量,避免加重心脏负担。
药物治疗
遵医嘱使用强心、利尿、扩血管等药物,改善心脏功能,减轻症状。
多脏器功能衰竭风险评估
评估脏器功能
定期评估患者心、肺、肝、肾等脏器功能状况,及时发现潜在风 险。
监测生命体征
医学PPT课件大全支气管哮喘-2024鲜版

氧疗
机械通气
对于严重哮喘患者,可给予吸氧治疗以改善 低氧血症。
对于危重哮喘患者,如出现呼吸衰竭,应及 时给予机械通气治疗。
支气管热成形术
免疫治疗
一种新型非药物治疗方法,通过热能降低气 道平滑肌的收缩能力,从而减少哮喘发作。
针对过敏性哮喘患者,可采用特异性免疫治 疗(如脱敏疗法)或非特异性免疫治疗(如 免疫调节剂)以调节机体免疫状态。
医学PPT课件大全支气管哮喘
2024/3/27
1
目录
2024/3/27
• 支气管哮喘概述 • 诊断与鉴别诊断 • 治疗原则与方案选择 • 患者教育与自我管理 •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 • 总结回顾与展望未来
2
01
支气管哮喘概述
Chapter
2024/3/27
3
定义与发病机制
定义
支气管哮喘(Bronchial Asthma)是一种由多种 细胞和细胞组分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
发病机制
涉及遗传、环境、免疫等多个方面,导致气道高反 应性、可逆性气流受限和反复发作的喘息、气急、 胸闷或咳嗽等症状。
2024/3/27
4
流行病学特点
01
02
03
发病率
在全球范围内,支气管哮 喘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 尤其在儿童中更为显著。
2024/3/27
年龄分布
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通 常在儿童期起病,且随着 年龄的增长,发病率逐渐 降低。
避免诱发因素
尽量避免接触已知的诱发因素, 如过敏原、冷空气等,以降低急
性发作的风险。
18
05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
Chapter
2024/3/27
19
常见并发症类型及危险因素
支气管哮喘PPT课件

哮
喘
评估
长
哮喘控制水平
期
管
理
治疗 并达到哮喘控制
的
途
径
监测
并维持哮喘控制
防治哮喘 坚持不懈
感谢聆听
某某中心医院·呼吸科
主持人:XXX
时间:XXX
03 支气管哮喘的治疗
平喘药之三-抗胆碱能药
➢短效类 --- 异丙托溴胺 (爱全乐)
气雾剂
雾化溶液
➢长效类 --- 噻托溴铵(思力华)
03 支气管哮喘的治疗
平喘药之四-糖皮质激素
糖皮质激素是当前治疗哮喘最 有效的抗炎药物。
03 支气管哮喘的治疗
控制发作抗炎药-糖皮质激素
1. 多环节抑制炎症; 2. 抑制炎症细胞的迁移和活化; 3. 减少微血管渗漏; 4. 增强平滑肌细胞β2受体的反应性。
非
第一步
第二步
第三步
第四步
第五步
急
哮喘教育 环境控制
性
按需使用 速效2-激动剂
按需使用速效2-激动剂
发 作
选择一种
选择一种
加用一种 或多种
加用一种 或多种
期 的
可选择 控制药物
低剂量 吸入性糖皮质
激素(ICS)
低剂量ICS 加长效2激动剂
中/高剂量ICS 加长效2-激动剂
口服糖皮质激素 (最小剂量)
临床表现不典型 者至少应有下列 三项中的一项
阳支气管激发试验或运动试验阳性; 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 昼夜PEF变异率>20%。
02 相关诊断与检查
急性发作期
分期分级 GINA 2006
按严重程度
轻度 中度 重度 危重度
非急性发作期
(2024年)支气管哮喘ppt课件

2024/3/26
18
心理干预在哮喘治疗中的应用
认知行为疗法
通过改变患者对哮喘的认知和行为模式 ,减少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提高自 我管理能力。
VS
放松训练
采用渐进性肌肉松弛、深呼吸等方法,降 低患者的紧张和焦虑水平,减轻哮喘发作 的诱因。
2024/3/26
19
饮食调整对哮喘的影响
避免过敏食物
避免食用可能引起过敏的食物,如海 鲜、牛奶、坚果等,减少过敏反应引 起的哮喘发作。
考虑患者年龄、性别、合并症等因素
儿童、孕妇及合并其他疾病的患者需根据具体情况调整治疗方案。
2024/3/26
15
长期管理和随访策略
01
02
03
建立哮喘日记
记录每日症状、用药情况 等信息,有助于医生评估 病情和调整治疗方案。
2024/3/26
定期随访
定期到医院进行肺功能检 查、评估病情严重程度和 治疗效果,及时调整治疗 方案。
发病机制
哮喘的发病机制极为复杂,尚未完全阐明。目前认为哮喘的发病机制可能包括 免疫-炎症机制、神经机制和气道高反应性等。
2024/3/26
4
流行病学及危害程度
2024/3/26
流行病学
哮喘是一种世界性的常见疾病,各国哮喘的发病率并不一样 ,从1%-18%不等,我国哮喘的发病率约为1%-4%,全国至 少有2000万以上哮喘患者,但只有不足5%的哮喘患者接受 过规范化的治疗。
药物种类及其作用机制
01
02
03
04
糖皮质激素
通过作用于气道炎症的多个环 节,抑制炎症反应,减少气道 炎症细胞浸润和黏液分泌。
β2受体激动剂
通过激活气道平滑肌细胞上的 β2受体,舒张支气管,缓解
支气管哮喘 ppt课件

学检查可见支气管扩张改变。
04
支气管哮喘的治疗
BIG DATA EMPOWERS TO CREATE A NEW
ERA
药物治疗
吸入性糖皮质激素
这是支气管哮喘治疗的基础药物,通过抑制 气道炎症反应,减少哮喘发作。
白三烯调节剂
抑制炎症介质释放,缓解哮喘症状。
长效β₂受体激动剂
用于缓解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减少急性发 作。
年中更为明显。
支气管哮喘的发病与遗传、环境 、生活方式等多种因素有关。
支气管哮喘的发病年龄和性别差 异较小,但女性患者略多于男性
患者。
BIG DATA EMPOWERS TO CREATE A NEW ERA
02
支气管哮喘的病因与发病机制
病因
01
02
03
04
遗传因素
支气管哮喘具有明显的家族聚 集性,与基因突变和遗传有关
抗胆碱能药物
用于缓解轻至中度哮喘症状,尤其适用于夜 间哮喘症状的控制。
非药物治疗
避免诱发因素
避免接触过敏原、刺激物等,减少哮 喘发作。
肺康复训练
通过锻炼提高心肺功能,增强体质, 减少哮喘发作。
心理治疗
减轻焦虑、抑郁等情绪因素对哮喘的 影响。
生活方式调整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戒烟、保持 室内空气清新等。
通过诱导免疫耐受,降低机体对过 敏原的敏感性,从而减轻哮喘症状 。
特异性免疫治疗
针对特定过敏原的免疫治疗,通过 让患者逐渐接触过敏原,提高机体 对过敏原的耐受性,从而控制哮喘 症状。
支气管哮喘的基因治疗
基因敲除技术
通过基因敲除技术,消除与哮喘 发病相关的基因,从根本上治疗
哮喘。
支气管哮喘PPT完整版

糖皮质激素
通过抑制炎症反应和免疫反应 ,减轻气道炎症。
β2受体激动剂
通过激活气道平滑肌细胞上的 β2受体,舒张支气管,缓解哮 喘症状。
茶碱类药物
通过抑制磷酸二酯酶,提高细 胞内环磷酸腺苷水平,舒张支 气管平滑肌。
抗胆碱能药物
通过阻断节后迷走神经通路, 降低迷走神经张力而起到舒张 支气管、减少黏膜液分泌的作
发病机制
涉及遗传、环境、免疫等多个因 素。气道炎症是核心机制,导致 气道重塑和气流受限。
流行病学特点
01
02
03
04
发病率
全球范围内发病率较高,且呈 上升趋势。
年龄分布
儿童期起病多见,但任何年龄 均可发病。
性别差异
儿童期男性发病率略高于女性 ,成年后女性发病率上升。
遗传因素
家族聚集现象明显,与遗传基 因密切相关。
教育内容
包括哮喘的基本知识、发作的诱因和 先兆、自我监测和管理技能等。
方式选择
根据患者年龄、文化程度、接受能力 等,选择适合的教育方式,如面对面 讲解、视频教程、宣传册等。
定期随访评估重要性
评估病情
提高患者依从性
定期随访可以及时了解患者的病情变 化,包括症状、体征、肺功能等。
定期随访可以增强患者对治疗的信心 ,提高治疗依从性。
如X线检查、CT检查等, 可排除其他具有相似症状 的呼吸系统疾病。
03
治疗原则与药物选择
治疗目标与原则
缓解哮喘症状
通过药物治疗迅速缓解患 者的喘息、气急、胸闷等 症状。
控制气道炎症
使用抗炎药物减轻气道炎 症,防止病情恶化。
降低气道高反应性
减少气道对各种刺激因素 的反应,降低哮喘发作的 风险。
通过抑制炎症反应和免疫反应 ,减轻气道炎症。
β2受体激动剂
通过激活气道平滑肌细胞上的 β2受体,舒张支气管,缓解哮 喘症状。
茶碱类药物
通过抑制磷酸二酯酶,提高细 胞内环磷酸腺苷水平,舒张支 气管平滑肌。
抗胆碱能药物
通过阻断节后迷走神经通路, 降低迷走神经张力而起到舒张 支气管、减少黏膜液分泌的作
发病机制
涉及遗传、环境、免疫等多个因 素。气道炎症是核心机制,导致 气道重塑和气流受限。
流行病学特点
01
02
03
04
发病率
全球范围内发病率较高,且呈 上升趋势。
年龄分布
儿童期起病多见,但任何年龄 均可发病。
性别差异
儿童期男性发病率略高于女性 ,成年后女性发病率上升。
遗传因素
家族聚集现象明显,与遗传基 因密切相关。
教育内容
包括哮喘的基本知识、发作的诱因和 先兆、自我监测和管理技能等。
方式选择
根据患者年龄、文化程度、接受能力 等,选择适合的教育方式,如面对面 讲解、视频教程、宣传册等。
定期随访评估重要性
评估病情
提高患者依从性
定期随访可以及时了解患者的病情变 化,包括症状、体征、肺功能等。
定期随访可以增强患者对治疗的信心 ,提高治疗依从性。
如X线检查、CT检查等, 可排除其他具有相似症状 的呼吸系统疾病。
03
治疗原则与药物选择
治疗目标与原则
缓解哮喘症状
通过药物治疗迅速缓解患 者的喘息、气急、胸闷等 症状。
控制气道炎症
使用抗炎药物减轻气道炎 症,防止病情恶化。
降低气道高反应性
减少气道对各种刺激因素 的反应,降低哮喘发作的 风险。
支气管哮喘的治疗原则精品PPT课件

①支气管激发试验或运动试验阳性; ②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一秒钟用力呼气容积
(FEV1)增加15%以上,且FEV1绝对值增加> 200ml); ③最大呼气流量(PEF)日内变异率或昼夜波动 率≥20%。
符合1-4条或4-5条者,可以诊断为哮喘。
4
治疗药物
哮喘治疗药物主要包括两大类:
1. 针对气道慢性炎症的抗炎药物 2.针对气道痉挛的支气管舒张剂
1.相信通过长期、适当、充分的治疗,完全 可以有效控制哮喘的发作。
2.了解哮喘的激发因素,找出自己的激发因 素及避免的方法。
3.简单了解哮喘的本质和发病机制。
20
4.熟悉哮喘发作的先兆表现和相应的处理方 法。
5.学会在家中自行检测病情的变化,掌握峰 流速仪的使用方法,记哮喘日记。
6.学会哮喘发作时进行简单的紧急自我处理 方法。
5
抗炎药物
糖皮质激素 抗白三烯药物 抗胆碱药物
7
茶碱
氨茶碱、二羟丙茶碱、多索茶碱。 舒张支气管平滑肌,强心、利尿、扩张冠
状动脉,兴奋呼吸中枢和呼吸肌。小剂量 茶碱还具有抗炎和免疫调节作用。 不良反应包括胃肠道症状(恶心、呕吐)、 心血管系统症状(心动过速、心律紊乱、 血压下降),严重者可引起抽搐甚至死亡。
有下列特点应考虑CVA的可能: (1) 持续刺激性干咳、胸闷,在夜间或清晨加剧; (2) 春秋季节反复发作; (3) 有个人或家族过敏性疾病史; (4) 发病年龄比典型支气管哮喘为高,CVA的平均
显效:症状减轻, FEV1(PEF)增加25~35%, FEV1(PEF)60~79%预计值, PEF昼夜波动率小于 20%。需用药控制。
好转:症状有所减轻, FEV1(PEF)增加15~24%,仍 需用药。
(FEV1)增加15%以上,且FEV1绝对值增加> 200ml); ③最大呼气流量(PEF)日内变异率或昼夜波动 率≥20%。
符合1-4条或4-5条者,可以诊断为哮喘。
4
治疗药物
哮喘治疗药物主要包括两大类:
1. 针对气道慢性炎症的抗炎药物 2.针对气道痉挛的支气管舒张剂
1.相信通过长期、适当、充分的治疗,完全 可以有效控制哮喘的发作。
2.了解哮喘的激发因素,找出自己的激发因 素及避免的方法。
3.简单了解哮喘的本质和发病机制。
20
4.熟悉哮喘发作的先兆表现和相应的处理方 法。
5.学会在家中自行检测病情的变化,掌握峰 流速仪的使用方法,记哮喘日记。
6.学会哮喘发作时进行简单的紧急自我处理 方法。
5
抗炎药物
糖皮质激素 抗白三烯药物 抗胆碱药物
7
茶碱
氨茶碱、二羟丙茶碱、多索茶碱。 舒张支气管平滑肌,强心、利尿、扩张冠
状动脉,兴奋呼吸中枢和呼吸肌。小剂量 茶碱还具有抗炎和免疫调节作用。 不良反应包括胃肠道症状(恶心、呕吐)、 心血管系统症状(心动过速、心律紊乱、 血压下降),严重者可引起抽搐甚至死亡。
有下列特点应考虑CVA的可能: (1) 持续刺激性干咳、胸闷,在夜间或清晨加剧; (2) 春秋季节反复发作; (3) 有个人或家族过敏性疾病史; (4) 发病年龄比典型支气管哮喘为高,CVA的平均
显效:症状减轻, FEV1(PEF)增加25~35%, FEV1(PEF)60~79%预计值, PEF昼夜波动率小于 20%。需用药控制。
好转:症状有所减轻, FEV1(PEF)增加15~24%,仍 需用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通气功能检测 支气管激发试验 支气管舒张试验 PEF及其变异率测定
13
• 病因与发病机制 • 临床表现 • 实验室检查 • 诊断要点
– 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 – 除外其他疾病
-
14
• 病因与发病机制 • 临床表现 • 实验室检查 • 诊断要点 • 治疗原则
– 消除病因:避免各种诱因,脱离变应原 – 控制急性发作 – 预防复发
支气管哮喘
-
1
80 Rate/1,000 Persons 70 60 50 40
Age (years) <18 18-44 45-64 65+ Total (All Ages)
30
20 19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Rate/100,000 Persons 5
促进释放
生物
支气管舒张
活性
-
物质
支气管痉挛
10
• 病因与发病机制 • 临床表现
– 前兆:鼻部症状
– 典型症状:发作性呼气性呼吸困难
缓解期无任何症状和体征
– 体征:
• 胸部过度充气
• 有广泛哮鸣音
• 呼气音延长
★如呼吸困难加重,哮鸣音减轻或消失,原因?
-
11
• 病因与发病机制 • 临床表现
★重症哮喘:严重哮喘发作持续24h以上,经一般解 痉剂治疗不能缓解者
-
23
• 气体交换受损…… ③茶碱 ④色甘酸钠 ⑤酮替芬
(8)观察药物疗效、相互作用及副作用 (9)病情观察 (10)氧疗护理
-
24
– 消除病因:避免各种诱因,脱离变应原 – 控制急性发作 – 预防复发
-
20
• 病因与发病机制 • 临床表现 • 实验室检查 • 诊断要点 • 治疗原则
• 重症哮喘 – 首先去除诱因 – 氧疗 – 吸入β2受体兴奋剂 – 糖皮质激素 – 补液
– 消除病因:避免各种诱因,脱离变应原 – 控制急性发作 – 预防复发
– 职业:如接触刺激性气体、化学物等
• 感染:病毒、细菌、原虫、寄生虫等
• 气候改变、- 运动、精神因素等 8
Ⅰ型变态反应
发病
变应性炎症 支气管痉挛收缩
炎
症
介
质
气道高反应性
IAR 变应原
-
LAR
9
神经机制
β 拟受 肾体 上
ATP AC
GTP GC
M 受乙 体酰
胆
腺 素
cAMP / cGMP
碱
抑制释放
• 全球各地发病率1-13%不等,呈上升趋势 • 年龄:半数在12岁前发病,儿童>成人 • 家族史:40% • 季节性:以秋冬为多,春季次之,夏季较少
-
7
• 病因与发病机制
• 临– 床病表因现:遗传 • 实– 验诱室因及:其他检查 • 诊断• 要接点触过敏原 ☆治疗要–点吸入:尘螨、花粉、真菌、动物毛屑 ★护理 –饮食:如鱼、虾、蛋、牛奶等 • 健康指–导药物:阿司匹林、青霉素等
★常见原因(诱因)
• 过敏原未消除
• 感染未控制
• 失水
• 精神过度紧张
• 治疗不当或突停激素(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
• 长期治疗对常用药产生耐药性等
• 并发症:如气胸、肺不张、酸中毒及电介质紊乱
-
12
• 病因与发病机制 • 临床表现 • 实验室检查
– 呼吸功能 – 血气分析 – 痰液检查 – 血液检查 – X线 – 变应原检测
茶碱
(+) (+) ATP 腺苷环化酶 cAMP
(-) (-) 磷酸二酯酶 5’AMP
α受体 拮抗剂
ADP
抑制生物活性物质释放
-支气管舒张 19
• 病因与发病机制 • 临床表现 • 实验室检查 • 诊断要点 • 治疗原则
• 自我管理 • 药物
– 色甘酸二钠干粉吸入 – 酮替芬:H1受体拮抗剂 – 糖皮质激素维持3~6月 • 免疫治疗、增强体质
-
21
• 病因与发病机制 • 临床表现 • 实验室检查 • 诊断要点 • 治疗原则 ★★护理
✓气体交换受损 ✓清理呼吸道无效 ✓焦虑 ✓活动无耐力
评估
诊断
-
目标
措施 评价
22
• 气体交换受损……
(1)环境
(2)休息和活动
(3)体位
(4)饮食
(5)心理
(6)晨间护理
(7)遵医嘱给……
① β2受体兴奋剂 ② 糖皮质激素• 临床表现 • 实验室检查 • 诊断要点 • 治疗原则
– 支气管舒张剂 – 肾上腺皮质激素 – 促进痰液引流 – 氧疗 – 注意水、电、酸碱平衡 – 控制感染
– 消除病因:避免各种诱因,脱离变应原 – 控制急性发作 – 预防复发
-
16
-
17
-
18
拟肾上腺药物 糖皮质激素
Black Female 4
3
2
Black Male White Female
White Male 1
0 1980
1985
1990
1995
2000
• 哮喘是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
• 嗜酸细胞、肥大细胞(T淋巴细胞)反应为主 • 气道变应性炎症和气道高反应性 • 常出现不同程度的可逆性气道阻塞症状
• 流行病学:
通气功能检测 支气管激发试验 支气管舒张试验 PEF及其变异率测定
13
• 病因与发病机制 • 临床表现 • 实验室检查 • 诊断要点
– 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 – 除外其他疾病
-
14
• 病因与发病机制 • 临床表现 • 实验室检查 • 诊断要点 • 治疗原则
– 消除病因:避免各种诱因,脱离变应原 – 控制急性发作 – 预防复发
支气管哮喘
-
1
80 Rate/1,000 Persons 70 60 50 40
Age (years) <18 18-44 45-64 65+ Total (All Ages)
30
20 19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Rate/100,000 Persons 5
促进释放
生物
支气管舒张
活性
-
物质
支气管痉挛
10
• 病因与发病机制 • 临床表现
– 前兆:鼻部症状
– 典型症状:发作性呼气性呼吸困难
缓解期无任何症状和体征
– 体征:
• 胸部过度充气
• 有广泛哮鸣音
• 呼气音延长
★如呼吸困难加重,哮鸣音减轻或消失,原因?
-
11
• 病因与发病机制 • 临床表现
★重症哮喘:严重哮喘发作持续24h以上,经一般解 痉剂治疗不能缓解者
-
23
• 气体交换受损…… ③茶碱 ④色甘酸钠 ⑤酮替芬
(8)观察药物疗效、相互作用及副作用 (9)病情观察 (10)氧疗护理
-
24
– 消除病因:避免各种诱因,脱离变应原 – 控制急性发作 – 预防复发
-
20
• 病因与发病机制 • 临床表现 • 实验室检查 • 诊断要点 • 治疗原则
• 重症哮喘 – 首先去除诱因 – 氧疗 – 吸入β2受体兴奋剂 – 糖皮质激素 – 补液
– 消除病因:避免各种诱因,脱离变应原 – 控制急性发作 – 预防复发
– 职业:如接触刺激性气体、化学物等
• 感染:病毒、细菌、原虫、寄生虫等
• 气候改变、- 运动、精神因素等 8
Ⅰ型变态反应
发病
变应性炎症 支气管痉挛收缩
炎
症
介
质
气道高反应性
IAR 变应原
-
LAR
9
神经机制
β 拟受 肾体 上
ATP AC
GTP GC
M 受乙 体酰
胆
腺 素
cAMP / cGMP
碱
抑制释放
• 全球各地发病率1-13%不等,呈上升趋势 • 年龄:半数在12岁前发病,儿童>成人 • 家族史:40% • 季节性:以秋冬为多,春季次之,夏季较少
-
7
• 病因与发病机制
• 临– 床病表因现:遗传 • 实– 验诱室因及:其他检查 • 诊断• 要接点触过敏原 ☆治疗要–点吸入:尘螨、花粉、真菌、动物毛屑 ★护理 –饮食:如鱼、虾、蛋、牛奶等 • 健康指–导药物:阿司匹林、青霉素等
★常见原因(诱因)
• 过敏原未消除
• 感染未控制
• 失水
• 精神过度紧张
• 治疗不当或突停激素(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
• 长期治疗对常用药产生耐药性等
• 并发症:如气胸、肺不张、酸中毒及电介质紊乱
-
12
• 病因与发病机制 • 临床表现 • 实验室检查
– 呼吸功能 – 血气分析 – 痰液检查 – 血液检查 – X线 – 变应原检测
茶碱
(+) (+) ATP 腺苷环化酶 cAMP
(-) (-) 磷酸二酯酶 5’AMP
α受体 拮抗剂
ADP
抑制生物活性物质释放
-支气管舒张 19
• 病因与发病机制 • 临床表现 • 实验室检查 • 诊断要点 • 治疗原则
• 自我管理 • 药物
– 色甘酸二钠干粉吸入 – 酮替芬:H1受体拮抗剂 – 糖皮质激素维持3~6月 • 免疫治疗、增强体质
-
21
• 病因与发病机制 • 临床表现 • 实验室检查 • 诊断要点 • 治疗原则 ★★护理
✓气体交换受损 ✓清理呼吸道无效 ✓焦虑 ✓活动无耐力
评估
诊断
-
目标
措施 评价
22
• 气体交换受损……
(1)环境
(2)休息和活动
(3)体位
(4)饮食
(5)心理
(6)晨间护理
(7)遵医嘱给……
① β2受体兴奋剂 ② 糖皮质激素• 临床表现 • 实验室检查 • 诊断要点 • 治疗原则
– 支气管舒张剂 – 肾上腺皮质激素 – 促进痰液引流 – 氧疗 – 注意水、电、酸碱平衡 – 控制感染
– 消除病因:避免各种诱因,脱离变应原 – 控制急性发作 – 预防复发
-
16
-
17
-
18
拟肾上腺药物 糖皮质激素
Black Female 4
3
2
Black Male White Female
White Male 1
0 1980
1985
1990
1995
2000
• 哮喘是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
• 嗜酸细胞、肥大细胞(T淋巴细胞)反应为主 • 气道变应性炎症和气道高反应性 • 常出现不同程度的可逆性气道阻塞症状
• 流行病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