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羲至周朝世系繁衍表
三皇五帝年表完整版

三皇五帝年表完整版儒风大家原创整理2015-10-27注:由于年代久远,表中各项资料只是学者根据考古发现和历史研究得出的大致结果,可能存在模糊及不准确处,有赖新的考古发现和研究成果加以补正。
概说中国文明发祥于昆仑丘,燧人氏在昆仑山(今甘肃合黎山、1、燧人氏时代(前 1.5 万年—前 7龙首山,《山海经》载昆仑山在此)立天表,作为天齐,确立天北极,由兹氏雷泽氏(时居龙首山、山丹河),创724 年)制结绳纪历的《河图》、《洛书》,为北斗九星悬朗时代,依章动岁差计算创制于公元前 1.48 ~1.47 万年间。
据《易》帝出乎震,建寅作孟春, 28 宿始于大角、角,依章动岁差计算公元前 7750 年~公元前 7675 年称帝,校正为公元前 7724 年。
又据苗族古歌,伏羲称帝号“罗奉”,公元前 7724 年为罗奉元年,初都榆中,迁榜罗,再迁陈2、伏羲氏时代(前7724 年—前 50仓、华山牛鸠原、王屋山,崩鸡公山。
汉湖南长沙楚帛书08 年)乙篇载伏羲氏族谱系。
河南舞阳贾湖遗址为太昊遗址,自公元前 7000 年~ 5800 年,共 1200 年,发现文字 25 字,七声音阶骨笛 25 支,以及牙璋、白龟等,南传于淮河青莲岗文化龙虬庄,发展为大汶口文化。
伏羲上元太初历年代为公元前 104+4617=4721 年,已进入神农氏时代。
大地湾—老官台文化—仰韶北首岭半坡文化是炎帝·神农氏文化;磁山· 斐李岗· 龙虬庄· 北辛文化是蚩尤氏文化。
贵州安顺关岭红崖丹书是炎帝族自六盘山南下四川—贵3、炎帝、神农、蚩尤时代(前 500州—云南的共工支所留族谱,《山海经》载有炎帝九世的0 年—前 4513 年)族谱,第九世为夸父,时居潼关至灵宝三百里桃林塞夸父八大社(营);神农氏第八代名榆罔(参庐),都河南卢氏县祁村湾、陈留、曲阜;蚩尤氏与共工氏据晋、冀、鲁。
蚩尤死葬濮阳西水坡M 45,时公元前 4515 年~ 4510 年。
春秋战国诸侯世系表及周天子世系表

春秋战国诸侯世系表及周天子世系表周朝世系表:西周朝:(公元前1106年—公元前770年)周文王:在位51年,文王姬昌,父名季。
姬昌即位后曾一度被商王所泅,后被释放。
他礼贤下士,有姜子牙等名辰辅佐,为以后灭商打下基础。
据传文王死时97岁。
周武王:在位5年,武王姬发,父姬昌。
即位后大举伐商,并于牧野,大败商军,纣王自焚,商亡。
武王建都于镐京。
史称西周。
武王死时54岁。
周成王:在位30年,成王姬诵,武王子,即位时12岁。
由周公旦摄政。
之中,平定武更(纣王子)叛乱,并大封诸侯。
成王造东都洛邑。
成王死时42岁。
周康王:在位25年,康王姬钊,成王子。
康王是一位有作为的周王,史称“成康盛世”。
康王时,周朝较强盛。
周昭王:在位19年,昭王姬瑕,康王子。
“昭王之时,王道微缺”,周国力开始下降,昭王南巡死于楚。
周穆王:在位55年,穆王姬满,昭王子。
穆王时作《吕刑》,是流传下来的我国最早的法典。
穆王是西周在位时间最长的周王。
周共王:在位23年,共王姬伊扈,穆王子。
周懿王:在位8年,懿王姬囏,共王子。
懿王时,周室衰弱,外族入侵已无力抵抗。
周孝王:在位6年,孝王姬辟方,穆王的儿子,共王的弟弟。
周夷王:在位8年,夷王姬燮,周懿王的儿子。
夷王时,周天子与诸侯的矛盾尖锐化,夷王曾烹杀齐哀公。
周厉王:在位37年,厉王姬胡,夷王的儿子。
厉王是一位暴君,对外战争屡败,国势日危,后被国人放逐。
周召共和:执政14年,周,召共和是指周定公与召穆公共同执政。
此二人均为宗周的大贵族。
周宣王:在位46年宣王姬静,厉王的儿子。
即位后针对周王室的内忧外患,进行改革。
取得成功,史称“宣王中兴”。
周幽王:在位11年,(前781-前771)。
东周朝:(公元前771年—公元前256年)周平王:(姬臼),在位51年,(公元前770—公元前719年)。
周桓王:(姬林),在位23年,(公元前719—公元前696年)。
周庄王:(姬佗),在位15年,(公元前696—公元前681年)。
夏商周世系表

01.夏世系表(约前22世纪末至约前21世纪初-约前17世纪初) 禹 启 太康 仲康 相 少康 杼
槐 芒 泄 不降 孔甲 皋 扃廑
发 履癸(桀)
02.商世系表(约公元前16--前11世纪) 小甲
沃丁 雍己 太乙(汤) 太丁 太甲 太庚 太戊
外丙 仲壬
仲丁 外壬 河亶甲
仲壬(中宗)
பைடு நூலகம்
祖辛 祖丁 沃甲 南庚
阳甲 盘庚 小辛 小乙
武丁(高宗)
孝己 祖庚 祖甲
廪辛 康丁 武乙
文丁 帝乙 帝辛(纣)
03.西周世系表(约公元前11世纪--公元前771年) 文王 武王 成王 康王 昭王 穆王 共王 懿王 孝王 夷王 厉王 宣王 幽王。
<全文完> -- 中国科大.李弦,2011年8月重排。
中华世系图表(先秦部分)

10报乙 9
11报丙 10
12报丁 11
13示壬 12
15示癸 13
15成汤 14 15
2 大丁 2外丙 3仲壬
3 4太甲
4 5沃丁 6太庚
5 7小甲
10仲丁 11外壬 12河亶甲 13祖乙
14祖辛
16祖丁
18阳甲 19盘庚 20小辛17南庚
祖己 23祖庚 24祖甲
25廩辛 26康丁
子发
子产
20郑共公
4强鸠夷 5余桥疑吾6柯卢
7周繇
8屈羽
9夷吾
10禽处
11转
12颇高
13句卑
14去齐
15寿梦
姒姓。始祖为夏朝君主少康的庶子无余,大禹的直系后裔。越国与杞国、缯国、褒国等皆为大禹后裔子孙所分封。越非民族之称,乃东南扬州之地名也。会稽之耻,勾践 立了东越国。长子玉在福建地区建立了闽越国。 夏代越侯 1无余 2丕诚 3宗元 4绍圣 5毅正 6子诚 7娄玉 商代越侯 8俶 9枋 10菪 11潜 12扃 13厉 14皓 15僮 浑淳 16仲庚 17太辛 18咸享 19寀 20浤 周代越国 22诃 23加佑 24子升 25纲 26汝稷 27洽 28杞 29少连 30骝 31逸 32鲤 33必高 34越侯无壬 35越侯无瞫 37越王允常 38越王勾践 39越王鹿郢 40越王不寿 41越王朱勾 42越王翳 43越王诸咎44越王错枝 45越王无余 46越王无颛 57越王无疆 闽越国 1玉 2尊 3亲 4恒 5朝 6睦 7无诸 8獏 9? 10甲 11郢 繇王丑 繇王居股 东越武帝 东越国 1蹄 2伟 3鸿业 4海宇 5伯历 6安朱 7摇 8昭襄 9建 10贞复 11望 芈姓熊氏。楚人是华夏族南迁的一支,最初根据地在河南新郑,即祝融之墟,又名有熊之墟(新郑在上古时期又称为有熊,有熊相传为黄帝的国号)。楚人的祖先最早活 楚国 古民族冲突的旋涡中及商王朝的驱逐下,逐渐南迁。迁徙路线:河南新郑(祝融之墟)—桐柏山—丹阳(今淅川县)—湖北荆山。大启群蛮,城濮之战,问鼎中原,向戌 1 灭楚。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①鬻熊 ②楚熊丽 ③楚熊狂 1楚熊绎 2楚熊艾 3楚熊黵 4楚熊胜 5楚熊杨 6楚熊渠 7楚熊挚 8楚熊延 9楚熊勇 10楚熊严 11楚熊霜 12楚熊徇 13楚熊咢 14楚若敖 15楚霄敖 16楚厉王 17楚武王 18楚文王 19楚堵敖 20楚成王 21楚穆王 越国
上古帝王及黄帝世系图表

上古帝王世系表
黄帝世系图表
注:①黄帝之父曰少典。
黄帝姓公孙,名轩辕,取代神农氏为帝,国号有熊。
25子有姓14人。
正妃嫘祖生玄嚣、昌意。
②帝喾娶娵訾氏生挚,陈锋氏生帝尧名放勋,元妃姜原生稷,次妃有娀简狄生契。
帝挚立不善,不久改立帝尧, 国 号 陶唐。
尧就位年龄不详,立73年令舜摄政,辟位28年而崩,在位101年。
契,姓子氏,治水有功,封于商,传13世至成汤而灭夏。
周后稷名弃,姓姬氏,舜封之于邰,传16世至武王灭商。
③帝舜名重华,国号有虞,故称虞舜,父瞽叟,继母生弟象。
年30举,用事20年,代尧摄政8年,尧崩3年丧毕,61岁即位,在位39年,享年100岁。
④禹姓姒氏,名文命,国号夏后,在位10年。
涂山氏生子启,至桀传17世而亡。
⑤禹和尧均为黄帝的五世孙,舜为黄帝的九世孙,而禹位承舜,相差四代。
三皇五帝时代年表(一)

三皇五帝时代年表(一)三皇五帝时代的序列大系:(简)(一)燧人氏时代(公元前1.5万年~公元前7724年)。
中国文明发祥于昆仑丘,燧人氏在昆仑山(今甘肃合黎山、龙首山,《山海经》载昆仑山在此)立天表,作为天齐,确立天北极,由兹氏雷泽氏(时居龙首山、山丹河),创制结绳纪历的《河图》、《洛书》,为北斗九星悬朗时代,依章动岁差计算创制于公元前1.48~1.47万年间。
(二)伏羲氏时代(公元前7724年~公元前5008年)。
据《易》帝出乎震,建寅作孟春,28宿始于大角、角,依章动岁差计算公元前7750年~公元前7675年称帝,校正为公元前7724年。
又据苗族古歌,伏羲称帝号“罗奉”,公元前7724年为罗奉元年,初都榆中,迁榜罗,再迁陈仓、华山牛鸠原、王屋山,崩鸡公山。
汉湖南长沙楚帛书乙篇载伏羲氏族谱系。
河南舞阳贾湖遗址为太昊遗址,自公元前7000年~5800年,共1200年,发现文字25字,七声音阶骨笛25支,以及牙璋、白龟等,南传于淮河青莲岗文化龙虬庄,发展为大汶口文化。
伏羲上元太初历年代为公元前104+4617=4721年,已进入神农氏时代。
(三)炎帝·神农·蚩尤时代(公元前5000年~公元前4513年)。
大地湾—老官台文化—仰韶北首岭半坡文化是炎帝·神农氏文化;磁山·斐李岗·龙虬庄·北辛文化是蚩尤氏文化。
贵州安顺关岭红崖丹书是炎帝族自六盘山南下四川—贵州—云南的共工支所留族谱,《山海经》载有炎帝九世的族谱,第九世为夸父,时居潼关至灵宝三百里桃林塞夸父八大社(营);神农氏第八代名榆罔(参庐),都河南卢氏县祁村湾、陈留、曲阜;蚩尤氏与共工氏据晋、冀、鲁。
蚩尤死葬濮阳西水坡M45,时公元前4515年~4510年。
(四)黄帝时代(公元前4513年~公元前4050年)。
《黄帝四经》出土,记黄帝与蚩尤征战事及颛顼与共工(时称涅)征战事。
河北涿鹿有黄帝城、蚩尤城、蚩尤寨、阪泉之野张公泉(共工氏汉姓张)、釜山会盟石仰韶文化遗址。
周世系表

周世系表周世系表自黄帝自后稷周王朝周王东周东周王周世系起世代起世系世系纪年世系纪年1 黄帝(姬轩辕)2 玄嚣(青阳)3 娇极4 帝喾5 1 后稷6 2 不窟7 3 鞠陶8 4 公刘9 5 庆节10 6 皇仆11 7 差弗12 8 毁隃13 9 公非14 10 高圉15 11 亚圉16 12 公叔祖类17 13 古公亶父18 14 季历19 15 文王(姬昌)20 16 1 1武王(姬发)(前1046—前1043)*21 17 2 2成王诵(前1042—前1021)22 18 3 3康王钊(前1020—前996)23 19 4 4昭王瑕(前995—前997)24 20 5 5 穆王满(前976—前992)25 21 6 6恭王繄扈(前922—前900)26 22 7 7懿王囏(前899—前892)27 23 8 8孝王辟方(恭王)(前886—前892 )28 24 9 9夷王燮(懿王子)(前885—前878)29 25 10 10厉王胡(前877—前841)共和执政(前841—前828)30 26 11 11宣王静(前827—前782)31 27 12 12 幽王宫湦(前781—前771)32 28 13 13 1 1 平王宜臼(前770—前720)33 29 142太子泄父34 30 15 14 3 2 桓王林(前719—前697)35 31 16 15 4 3 庄王佗(历子克之乱)(前696—前682)36 32 17 16 5 4 釐王胡齐(前681—前677)37 33 18 17 6 5 惠王阆(历叔颓之乱)(前676—前652)38 34 19 18 7 6 襄王郑(历叔带之乱)(前651—前619)39 35 20 19 8 7 顷王壬臣(前618—前613)40 36 21 20 9 8 匡王班(前612—前607)41 37 21 21 9 9 定王瑜(匡王弟)(前606—前586)42 38 22 22 10 10 简王夷(定王子)(前585—前572)43 39 23 23 11 11 灵王泄心(前571—前545)44 40 24 24 12 12 景王贵(前544—前520)45 41 25 25 13 13 悼王猛(为弟子朝弑)(前519—前519)46 42 25 26 13 14 敬王匄(悼王弟)(前519—前476)47 43 26 27 14 15 元王仁(前475—前469)48 44 27 28 15 16 贞定王介(前468—前441)49 45 28 29 16 17 哀王去疾(为弟叔袭弑)(前440—前440)50 46 28 30 16 18 思王叔袭(为弟嵬弑) (前440—前440)51 47 28 31 16 19 考王嵬(前440—前426)52 48 29 32 17 20 威烈王午(前425—前402)53 49 30 33 18 21 安王骄(前401—前376)54 50 31 34 19 22 烈王喜(前375—前369)55 51 31 35 19 23 显王扁(烈王弟)(前368—前321)56 52 32 36 20 24 慎靓王定(前320—前315)57 53 33 37 21 25 赧王延(前314—前256)公元前1046.1.9 牧野之战——有周八百年基业正以为标致。
上古时代“三皇五帝”的后人及世系家族关系、遗址陵墓

上古时代“三皇五帝”的后人及世系家族关系、遗址陵墓《神话个体部落》盘古——天皇/天灵(盘古之子)——地皇(天皇之子)——人皇/居方氏(地皇之子)——提挺氏/黄神氏(人皇氏之子)——通姓氏/皇覃氏、离光氏(提挺氏之子)——有巢式/巢皇、大巢氏(通姓氏之子)《史记个体部落》燧人氏(华胥氏之夫,伏羲氏与女娲氏之父)——伏羲氏(羲皇、太昊、青帝)(燧人氏与华胥氏之子/女娲氏兄长兼夫君)《联盟时期》炎帝神农氏(伏羲与女娲的外孙,黄帝的异母兄弟)——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
黄帝子孙:帝共有二十五个儿子,其中十四人被分封得姓。
这十四人共得到十二个姓,它们是:姬、酉、祁、己、滕、葴、任、荀、僖、姞、儇、衣。
另外,青阳、苍林与姬同姓。
而少昊(己姓)、颛顼(次子昌意之子)、帝喾(长子之孙)、唐尧(长子玄孙)、虞舜(次子八代孙),以及夏朝、商朝(子姓)、周朝的君主都是黄帝的子孙。
少昊(玄嚣),姓姬名挚,黄帝长子:子孙分化出很多姓氏,如:张、嬴、尹、梁、桑、秦、谭、徐、黄、江、李、赵、萧、舒、修等。
昌意:黄帝次子,颛顼的父亲。
颛顼:高阳氏,黄帝之孙,昌意之子。
颛顼生子穷蝉是虞舜的天祖。
后来的夏、楚都是他的子孙。
帝喾:高辛氏,名俊(一作夋,夔),又名姬俊,父亲名叫蟜极,祖父是玄嚣,是商、如两朝的先祖,其子商、周两朝先祖,帝挚、弃、契、帝尧都是他的儿子。
弃(后稷):周朝的始祖,姬姓名弃。
契:商汤的先祖尧:儿子源明被封刘地以刘为姓,刘源明就是刘氏得姓太始祖,这支刘姓氏后世培养出: 刘累、豕韦泳、唐杜树鸿、士会、刘邦、刘秀、刘备、刘裕、刘祥、刘开七、刘必达等中国历史优秀人物。
丹朱:尧的长子,因为不肖,尧把帝位传于舜,后世称'尧帝世孙,得邑为姓'。
舜:姓姚,名重华,号称舜,尧的女婿。
世界舜裔宗亲联谊会总部设在香港,是陈、姚、孙、王、胡、袁、虞、田、陆、车等十多姓联宗的国际性宗亲联谊组织打开今日头条,查看更多精彩图片大舜苑炎帝:姓: 伊耆,也姓姜,后世存在争议较大《易·系辞》疏引《帝王世纪》云,'炎帝'之号,凡传八世:帝临魁、帝承、帝明、帝直、帝嫠、帝哀、帝榆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