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现代零售业态
零售学。习题

第一章零售导论习题一、判断并说明理由1.零售是向最终消费者提供生活消费品和服务,以供其最终消费之用的全部活动。
2.网络购物的兴起将令传统的有店铺的商业消亡。
3.零售业是一个低技术门槛的行业,零售经营不需要高端技术和先进理念的支持。
4.零售业是一个国家最古老的行业之一,所以它是一个国家最重要的行业。
5.零售是商品分销的最终环节,商品经过零售环节,卖给最终消费者,就从流通领域进入消费领域。
6.商品攀升理论是指这样一种现象:零售商总是喜欢增加经营与原先主业无关的商品。
7.百货商店的诞生之所以被称为第一次零售变革,是因为它将所有的消费品集中在一个屋檐下进行销售。
8.超级市场的诞生大大节省了人们的购物时间。
9.连锁商店的兴起带来了零售商内部各个岗位的职能专业化和工作简单化。
10.中国零售业近十多年来的发展已经完成了国外第二、第三次零售变革,正在步入第四次零售变革。
二、问答题1.零售活动具有什么特点?这些特点使零售商在经营过程中需要注意什么问题?2.零售业为什么是一个国家最重要的行业之一?其重要性体现在那些方面?3.零售组织按所有权形式划分有哪些类型?4.直营连锁商店与特许经营商店有什么区别和相同之处?5.零售组织发展演变理论有哪些?根据你对周围零售组织的认识,这些理论有何局限性?6.你认为网络商店的出现最终将取代传统的有店铺的零售组织吗?7.为什么说中国零售业目前正处于一个急剧变革时期?引发这场变革的动因是什么三、论述题1.试述零售业四次重大变革的标志、特点及意义。
你认为我国零售业目前正处于哪一变革阶段?2.试根据零售组织发展演变理论解释我国零售业发展的特点。
3.试分析网络时代传统零售组织的生存发展空间。
4.试分析在急剧变革的背景下我国零售企业面临的挑战。
四、案例分析1.7-11在北京力拓市场在刚闭幕不久的亚太零售商大会上,世界最大的便利店企业7-11公司CEO铃木敏文对在中国未来的发展充满了信心,他表示,“7-11在中国将以加盟店的形式拓展自己的视野,将在2008年奥运会前在北京开设350家连锁店。
简述零售业态的定义

简述零售业态的定义零售业态是指在商业营销中,把相同或相似的经营内容集中在一起组成一个独立的经营实体,这种经营实体称为零售业态。
从形态上看,有单一店铺式的零售业态,如百货商店、折扣商店、仓储商店、便利店等;也有多种店铺混合在一起的零售业态,如综合商店、连锁店等。
零售业态可分为三类:传统业态、新型业态和现代业态。
传统业态包括了百货商店、购物中心、超级市场等;新型业态则是在传统业态基础上,增加或改变某些功能,以适应现代人生活方式的变化而产生的;现代业态则是借助于电脑网络及现代信息技术所创造的新型零售业态,如电子商务、网上购物、信息超市等。
零售业态是按照零售经营的内容来划分的,它决定了零售经营的基本模式。
从历史上看,零售业态发展的大致脉络是先由商品经营进入制造商品转向制造商品与自有商品并重再到制造商品与自有商品并重,后到制造商品与自有商品并重。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随着零售企业规模的扩大、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现代化技术设备的广泛采用、流通业态结构的不断调整,中国零售业态正逐渐向高层次发展。
这种发展趋势表现为:由简单的业态发展到复杂的业态、高层次业态,由初级业态发展到高层次业态,由单一业态发展到多种业态。
传统业态包括了百货商店、购物中心、超级市场等。
传统业态是较早出现的零售业态,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它们对促进生产、引导消费、推动社会进步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当然,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
它们也存在着明显的缺陷和不足,如投资额大、营业面积小、选址要求严格、客户群相对狭窄、商品更新速度慢、网点分布不均衡等等,给零售企业的经营带来了许多不便。
但另一方面,由于其功能多样、业态齐全,在一定时期内又占据主导地位,仍然拥有很强的生命力,受到许多企业的青睐。
然而,传统业态又有它的局限性。
它们由于竞争的加剧,利润下降,许多已经无法承担经营风险,如不转换经营模式,将很快被淘汰。
此外,传统业态还受到经营条件的约束,有些条件甚至已经不具备。
《零售管理》(肖怡)教学大纲

市场营销专业零售管理教学大纲课程编号:19306003课程名称:零售管理总学时数:36总学分数:2第一部分大纲说明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要求本课程是市场营销专业的专业必修课,也可作为其他经济管理专业的选修课,通过学习本课程,学生可以全面系统地了解国内外零售业发展动态,最新零售业概念和理论,商场管理的基本知识和实际运作,深入分析零售管理的热点问题,增强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今后进入零售企业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课程的重点和难点课程重点:零售、零售商、零售业等基本概念:各种零售业态的特点;零售竞争战略(成本领先、差异化、目标集聚);零售扩张战略(地理战略、扩张路径和扩张速度);商圈的构成及划定方法;商店选址方法;零售组织结构的类型;商品政策;商品结构调整;自有品牌开发;采购制度;商品采购决策;价格政策;初始价格的确定和价格调整;服务质量的改进;店面布局类型;商品群和商品群的创造;商品陈列方法。
课程难点:零售组织演化规律;商圈划定方法(雷利法则、赫夫法则);商店选址方法(市场需求与供应密度分析法);连锁型商店组织结构设计;连锁型商店店面经营部与采购部门的协调问题;品类管理与单品管理;商品采购数量和采购时间的确定;需求导向的初始价格确定方法。
三、课程与本专业培养计划中其他课程的联系先修课程: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管理学原理。
相关课程:市场营销学、消费者行为学、电子商务、网络营销。
四、教学方法1、本课程教学采取理论讲授与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各章教学内容既要考虑到大纲的基本要求,又要结合商品零售的前沿问题,安排一定的讨论,力求有深度和广度。
2、为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学与用相结合的原则,培养学生分析与判断的能力,本课程应组织必要的课堂讨论和课内外实践。
3、指导学生自学,围绕实际问题增长分析能力。
4、针对本课程教学内容中实践性较强的部分,请有工作经验的企业人士做专题报告,以提高教学质量。
五、推荐使用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推荐使用教材】1.肖怡编著.零售学(第三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主要参考书目】2.任锡源,杨丽.零售管理(第三版).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143.【美】迈克尔•利维,巴顿・A・韦茨著.零售学精要.郭武文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4.【美】巴里•伯曼,乔・R•埃文斯著.零售管理.吕一林,熊鲜菊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5.曾庆均:《零售学》,中国商务出版社,2005年6.陈已寰:《零售学》,暨南大学出版社,2004年;7.【美】瓦拉瑞尔・A•泽丝曼尔,玛丽•乔・比特纳著.服务营销.张金成,白长虹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第二部分大纲内容第一章零售导论(2学时)【教学目的与要求】1.掌握零售、零售商、零售业等基本概念;2.了解零售组织的基本类型及特点;3.了解国外零售组织发展演变的相关理论;4.了解西方零售业历次重大变革特点及背景;5.了解我国现阶段零售业发展变革的基本情况【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零售、零售商、零售业等基本概念。
零售业态是什么意思有什么形式分类

零售业态是什么意思有什么形式分类零售业态是销售市场向确定的顾客提供确定的商品和服务的具体形态。
那么你对零售业态了解多少呢?以下是由店铺整理关于什么是零售业态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零售业态的简介零售业态——零售企业为满足不同的消费需求而形成的不同的经营形态。
针对特定消费者的特定需求,按照一定的战略目标,有选择地运用商品经营结构、店铺位置、店铺规模、店铺形态、价格政策、销售方式、销售服务等经营手段,提供销售和服务的类型化服务形态。
零售业态是动态的、发展的概念。
随着生产的发展,需求的增长,零售业态也在不断地发展。
目前我国对八种零售业态进行了规范,连锁在各个行业都利用这些组织方式。
零售业态的形式分类零售业态的分类主要依据零售业的选址、规模、目标顾客、商品结构、店堂设施、经营方式、服务功能等确定。
零售业态分为八种,有百货店、便利店、超市、大型综合超市、仓储式会员式商店、专业店、专卖店和购物中心。
不同之处在于:a、超级市场——采取自选销售方式,以销售食品、生鲜食品、副食品和生活用品为主,是顾客每日需求的零售业态。
b、便利店——是以满足消费者便利性需求为目的的零售业态。
主要提供便利商品、便利服务。
按照便利店的标准来说,便利店的价格水准要高于超市的价格。
顾客追求便利的时候,追求的亦是商品的功能,而不是价格,所以这是一个更高层次的消费需求。
c、大型综合超市——指采取自选销售方式,以销售大众化实用品为主,满足顾客一次性购足需求的零售业态。
它与超市的不同之处,在于它销售的是大众化的实用品,满足的是顾客一次性购足的需求。
d、仓储式会员商店——指会员制的仓储式商店,沃尔玛、麦德龙都属于这一类型。
它们都是会员制,但是方式不一样,消费对象也不一样。
麦德龙的会员制客户类似三级批发商,面向社会团体、中小商户,它的客户很集中,20%的顾客,购买它80%的商品,它能更好地掌握其顾客的需求。
e、百货店——是指在一个大的建筑物内,根据不同的商品设立销售区,开展定货、管理、营运,满足顾客对时尚商品多样化选择需求的零售业态。
零售业态和基本形式

二、 百货商店的发展
西方传统百货商店经营困难的主要原因:
◆ 百货商店之间竞争激烈 ◆ 其他零售业态迅速成长起来,纷纷蚕食百货商店的市场份额 ◆ 选址在城市中心,由于人口向郊区迁移,城市通拥挤,停车
困难,人们去市中心百货商店购物的欲望逐渐降低 ◆ 对价格敏感的消费者比过去任何时候都多,他们被折扣商店
第二章 现代零售业态介绍
零售业态和基本形式
本章主要内容
1
零售业态的涵义
2
百货商店
3
超级市场
4
专业店和专卖店
5
便利店
6
仓储式商店
7
购物中心
8
无店铺零售业态
零售业态和基本形式
第一节 零售业态的涵义
一、零售业态与零售业种
零售业态是指零售企业 为满足不同的消费需求而形 成的不同的经营形态。零售 业态的分类主要依据零售业 的选址、规模、目标顾客、 商品结构、店堂设施、经营 方式、服务功能等确定。
一、专业店
专业店(specialty store)指经营某一大类商品为主的,并且具 备有丰富专业知识的销售人员和适当的售后服务,满足消费者对某大 类商品的选择需求的零售业态。
专业店的特点是: ◆ 选址多样化,多设在繁华商业中心、商店街或百货商店、购物中心内 ◆ 营业面积根据主营商品特点而定 ◆ 商品结构体现专业性、深度性、品种丰富,选择余地大,主营商品占
一、 百货商店的特征
百货商店(department store)是指经营包括服装、家 电、日用品等众多种类商品的大型零售商店。它是在一个大 建筑物内,根据不同商品部门设销售区,采取柜台销售和开架 面售方式,注重服务功能,满足顾客对时尚商品多样化选择需求 的零售业态。
我国零售业的发展现状

我国零售业的发展现状
我国零售业的发展现状如下:
1. 业态层次不齐,差距明显。
20世纪90年代以前,中国零售市场长期保持着百货商店一统天下的单一格局,大型百货店面积一般在几万至几十万平方米,行业集中度严重不足。
近年来,随着消费者需求的变化和零售市场竞争的加剧,我国零售业态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出现了大型综合超市、超级市场、便利店、专业店、专卖店、购物中心、家居中心等多种形式。
2. 整体规模偏小,各项成本较高。
我国零售企业的规模与国外相比还比较小,而且分散化经营趋势明显。
同时,经营成本较高,缺乏价格竞争力,特别是在一些规模较小的零售企业中,由于信息化程度低,管理成本较高,导致价格居高不下。
3. 管理水平与国际零售业的差距较大。
我国零售企业的管理水平相对较低,缺乏原始创新精神,对于新技术的应用还比较有限,信息化程度较低,缺乏现代化的管理手段和模式。
4. 面临着国际零售巨头的和国内民营企业的双重竞争压力。
随着对外开放的深入,我国零售市场已经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国际零售巨头进入,这些企业具有丰富的的管理经验、强大的品牌优势和营销网络优势,对我国本土零售企业构成了巨大的竞争压力。
同时,国内民营企业也在迅速发展,逐渐成为市场竞争的重要力量。
综上所述,我国零售业面临着机遇和挑战,需要加强创新、提高管理水平、降低成本、增强竞争力,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
零售业业态

由于现代店铺布局的分散化,每个店铺的商圈范围逐渐缩小,单店客流不会随着店铺规模的扩大而无限制的 增强。这样,零售业规模效益的实现,只能通过众多分散的小店铺的集合,这种集合离不开连锁方式的运用。因 此,再好的零售业态,如果不适应连锁化发展,就不是一个具有优势的业态。连锁化发展的适应程度不同,决定 着零售业态的寿命也不同。超级市场、折扣商店、仓储商店、便利商店等都是适合连锁经营的业态,连锁经营是 这些业态得以锦上添花,具有更强的竞争力。当它们在成长期时,连锁经营可以使其迅速扩张;当它们在成熟期 时,连锁经营可以使其低成本运营;当它们在衰落期时,连锁经营可以使其下滑趋势减缓,全方位的延长零售业 态的生命周期。实际上,连锁经营在本质上是零售业态的组织经营方式,既不能引人连锁经营的店铺形式,永远 也不可能进化为零售业态,因为零售业态的特征之一是广泛性。一般而言,连锁商店是指在核心企业或总店的领 导下,由众多小规模的、分散的、经营同类商品或服务的零售企业,通过规范化经营,以实现规模效益的经济联 合组织形式。
售业商店分类
国家内贸局在《零售业态分类规范意见》中,将中国零售业商店分类确定为8类:百货店、超级市场、大型综 合超市、便利店、仓储式商场、专业店、专卖店、购物中心。
发展
01
百货商店
02
连锁超级市 场
04
专业店
03
仓储式商场
05
便利店
06
其他业态
目前中国百货商店的发展呈现出规模大型化、组织集团化、经营多元化和向新业态延伸的特点。从市场形势 看,大型百货商场表现为如下现状: 1.经济效益日益下滑。虽然2000年全社会消费品零售额比上年增长9.7%, 但百货零售企业的毛利率整体呈下降态势,由上年的12.9%下滑到12%,远低于发达国家30%的水平,企业的效益 增长远低于销售额的增长,减亏效果也不甚理想。据中华全国商业信息中心统计,2000年273家重点大型零售商 场实现商品销售总额1293.9亿元,比上年增长19%(180家增长,93家下降);实现商品零售额1072.8亿元,比 上年增长13.6%(190家增长,83家下降);但同期实现利润总额比上年下降9.9%。 2.同业过度扩张竞争。从近 年的发展情况看,多数城市的百货零售企业建设速度远远超过了居民实际购买力增长水平。在大中城市,年销售 额在1.2亿元以上的大型商场由1992年的98家扩大到2000年的1000家以上,还有相当数量在建或筹建。为了扩大 销售、提高市场份额,各商家把利润降到最低限度。大量对利润率预期较低的小零售商使行业的收益水平进一步 恶化。 3.不同商业业态竞相挤占市场份额。各种不同商业业态以各自不同的特色吸引消费者,挤占市场份额。 1999年中国零售业50强中增长最慢的10家企业,其中9家都是大型百货店,均为负增长;50强前10位中超市占了5 席,一改过去由百货店居于主导地位的历史。同时,与传统百货店具有类似特征的集体商业的市场份额也呈现下 滑趋势。 4.市场缺乏热点,消费需求明显断层。城乡居民收入水平有了一定提高,普及型、温饱型需求已经基 本饱和,而新的高水平的购买能力尚未形成,对档次较高的享受型、发展型需求尚处于“可望而不可及”的状况, 加之居民购买力多渠道大量分流,商品消费需求在近几年内将会逐步减弱。因此,消费品市场难以出现热点商品。
我国零售业态的发展特征

我国零售业态的发展特征近年来,我国零售业态呈现出了许多新的特征,这些特征既体现了市场经济的发展进程,也展示了我国消费者群体的需求变化。
本文将从数字化、多元化、服务化以及创新驱动等方面来探讨我国零售业态的发展特征。
一、数字化的兴起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我国零售业态逐渐呈现出数字化的特征。
这一特征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线上零售业的崛起。
电子商务的兴起改变了传统零售业的格局,使得线上零售业在我国快速发展。
以淘宝、京东为代表的电商巨头,逐渐成为消费者购物的首选平台。
通过便捷的支付方式、丰富的商品选择以及快捷的物流配送,线上零售业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加便利的购物体验。
其次,线下零售业的数字化转型。
为了应对线上零售业的竞争,越来越多的传统零售企业开始积极进行数字化转型。
例如,在实体店铺中引入智能化设备,通过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技术提升销售效率;推出在线购物平台,实现线上线下的无缝对接。
数字化转型不仅提升了零售企业的运营效率,还为消费者带来了更加个性化、多样化的购物体验。
二、多元化的发展我国零售业态的发展也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
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商品种类日益丰富。
随着消费者需求的不断变化,零售企业纷纷拓展商品种类,满足消费者的多样化需求。
不仅有传统的食品、服装等商品,还有汽车、家具、电子产品等各类商品。
在商品种类的丰富化背后,是零售企业深入研究消费者需求变化的努力。
其次,购物场景愈加多样化。
过去,人们主要依靠实体店铺进行购物,而现在,购物场景变得更加丰富。
除了传统的商场、超市,消费者还可以通过电视购物、手机购物甚至是社交媒体购物等多种渠道购买商品。
购物的便利性和多样性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机会。
三、服务化的升级我国零售业态的发展特征之一是服务化的升级。
与传统零售企业相比,现代零售企业越来越注重提供优质的服务,以提升消费者购物体验和客户忠诚度。
这一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首先,个性化的服务供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