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资源调查基础

合集下载

《主要树种龄级与龄组划分》

《主要树种龄级与龄组划分》

《主要树种龄级与龄组划分》编制说明《主要树种龄级与龄组划分》编写组二○一○年八月目录一、制定《主要树种龄级与龄组划分》的必要性 (1)二、编制过程 (2)三、指导思想 (3)四、编制原则...............................................................................................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五、几个主要问题说明 (4)一、制定《主要树种龄级与龄组划分》的必要性一般来说,森林生长发育周期长,实际生产中用年龄表示生长发育阶段很不方便,因此常用龄级、龄组来反映林龄,龄级期限划分反映了林分的生长速度快慢,龄级划分反映林分发育的不同生长阶段,龄组划分反映了林分培育、保护和利用的不同经营阶段,合理林龄结构是森林可持续经营的基础。

因此,龄级与龄组是森林资源调查的基本要素之一,是森林资源调查的基础性内容之一。

龄级与龄组是反映立地条件与树种特性及其相互适应性的综合指标,也是反映林分生长过程的一个综合性指标,在确定森林资源收获利用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我国为加强森林资源调查,适合社会进步的需要,结合调查技术发展的要求,陆续颁布了林业调查规划的技术规定,如农林部1973的《全国林业调查规划主要技术规定》、1978年的《全国森林资源连续清查主要技术规定》、1982年的《森林资源调查主要技术规定》,以及1994年、1996年、2002年、2004年出台的一类和二类调查技术规定。

同时,在采伐管理上,结合森林资源培育和利用的需要,陆续颁发了相关的采伐规定,如1973年的《森林采伐更新规程》、1987年的《森林采伐更新管理办法》、2005年的《森林采伐作业规程》、2007年的《农田防护林采伐作业规程》《短轮伐期和速生丰产用材林采伐作业规程》等。

在这些规定中,对龄级和龄组的含义和划分都有逐步的演变和进展。

从目前来看,除我国统一的一类(2004年版)、二类(2002年版)技术规程外,还有部分省份(如福建省)的技术规程,都规定了本省龄级与龄组的划分标准。

森林资源调查基础资料

森林资源调查基础资料
平均高。
优势木:优势树种中生长健壮、胸径最大、 树高最高的林木。
全省“十二五”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培训 —— 湖南省林调查规划设计院 20
三、单株木材积测定 (一)伐倒木材积测定
三种方式: 中央断面近似求积式 中央断面区分求积式 等相对长区分求积式
全省“十二五”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培训 —— 湖南省林调查规划设计院 21
108370 384901 71151 368546 92629 6988441 327081 2957215 2580 241983
全省“十二五”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培训 —— 湖南省林调查规划设计院 6
一、森林资源结构
5、树种结构
杉木 马尾松
292731.2 153701.1
阔叶树 47538.8
二、林分结构 1、林分径级结构 平均胸径:林分内某树种所有林木胸
径的平均值。根据计算方法的不同,分为 算术平均胸径、断面积平均胸径。
全省“十二五”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培训 —— 湖南省林调查规划设计院 16
二、林分结构 2、林分树高级结构 一个林分内林木树高按树高级的分布
状况,称之为林分的树高级结构。
全省“十二五”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培训 —— 湖南省林调查规划设计院 40
四、林分蓄积量测定 (四)蓄积量计算方法
1、二元材积表法 以胸径和树高两个因子为材积的函数而 编制的材积表,叫二元材积表。
全省“十二五”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培训 —— 湖南省林调查规划设计院 41
四、林分蓄积量测定 (四)蓄积量计算方法
四、林分蓄积量测定 (三)随机抽样方法 按照统计学原理,在林分中随机选择
若干地段或林木进行调查,估测林分蓄积 量。这些地段称为“样地”、林木称为“ 样木”或“计算木”。

森林资源调查的概念

森林资源调查的概念

森林资源调查概念定义森林资源调查是指对森林及其相关资源进行系统、全面、深入的采集、整理和分析,以获取有关森林资源状况、组成、结构、功能、分布、变化等方面的基础数据和信息的过程。

它通过定量和定性的方法,对森林资源进行全面的清查和评价,并形成相应的调查报告。

关键概念1. 森林资源森林资源是指森林生态系统中的各种可利用的有机和无机物质,包括木材、木竹草、药材、蜂蜜、果实、野生动物等。

森林资源具有可再生性、广泛利用性和重要的经济价值。

2. 调查对象调查对象是森林及其相关资源的实体,包括森林植被、树木、土壤、水资源、野生动植物等。

通过调查对象的特征和变化,可以了解森林资源的种类、数量、分布等情况。

3. 调查目的森林资源调查的目的是为了获得森林资源的基础数据和信息,以支持科学管理和合理利用森林资源。

调查目的可以包括森林资源的保护、可持续经营、规划和管理等。

4. 调查方法森林资源调查的方法包括野外调查和实验室分析。

野外调查主要通过实地观察、样地设置、样本调查等方式,对森林资源的现状和变化进行调查。

实验室分析则是在野外调查的基础上,通过化学分析、图像处理、遥感技术等手段,对采集到的样本进行分析和处理。

5. 调查指标森林资源调查的指标是指用于衡量森林资源状况和变化的数量化指标,如森林面积、树木数量、植被覆盖率、野生动植物种类和数量等。

调查指标可以根据调查目的和调查对象的特点选择。

6. 数据处理数据处理是指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和归纳的过程。

通过数据处理,可以从大量的原始数据中提取有用的信息,为森林资源管理和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数据处理常用的方法包括统计分析、数据模型建立和地理信息系统应用等。

重要性森林资源调查是保护森林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工作,具有以下重要性:1. 提供决策依据森林资源调查提供了决策者对森林资源的认识和了解,为合理制定森林资源管理政策、规划和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只有通过调查,才能准确了解森林资源的现状和变化,预测发展趋势,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保护和合理利用。

森林资源调查

森林资源调查

森林资源资产调查一、森林资源与森林资源资产一、森林资源1.森林资源的定义森林资源是以多年生木本植物为主体,并包括以森林环境为生存条件的林内动物、植物、微生物等在内的生物群落,它形成了一个特有生态环境。

在科学管理及合理经营条件下,可以不断地向人类提供大量物质产品、非物质产品及发挥多种生态功能。

我国《实用林业词典》称,森林资源是“属于林业用地的各种林地面积、各种森林蓄积量和森林中各种野生动植物资源及自然环境因素的总称。

通常说的森林资源常仅指林业用地中各种林地面积和各种森林蓄积量的总和”。

《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实施条例》中则把森林资源解释为“森林资源包括森林、林木、林地以及依托森林、林木、林地生存的野生动物、植物和微生物。

森林包括乔木林和竹林,林木包括树木和竹子,林地包括郁闭度0.2以上的乔木林地以及竹林地、灌木林地、疏林地、采伐迹地、火烧迹地、未成林造林地、苗圃地和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规划的宜林地”。

我国国土幅员辽阔,林地条件复杂多样,林地分布在热带、亚热带、暖温带、温带、寒温带、亚寒带、寒带等多种气候带内;出现在平原、高原、丘陵、低山、中山、高山、滩涂等在各种地貌类型中,海拔垂直差异达4000多米;林地的立地条件包含了各种坡度、坡向、坡位的组合;林地上的附着物分别有森林、疏林、灌木林、防护林带、无立木、和苗圃〔木〕,甚至还包括为经营、管理森林资源而建立的各种土木构建物;我国森林物种资源丰富,林木种类繁多,可以成为森林群种的常见乔木树种有数千种;森林的起源〔成因〕多种多样,一般可分为天然林、人工林和飞播林三大类;森林的类型复杂,在垂直结构上有单层林、复层林之区别;在水平结构上有纯林和混交林;在树种组成上有针叶林、阔叶林、针阔混交林、竹林等不同;林分具有不同的生长发育阶段,可以分为幼龄林、中龄林、近熟林、成熟林和过熟林;依照森林的主要功能,我国的森林分类系统划分为三级,第一级有生态林和商品林两种。

第二级分为防护林、特种用途林、用材林、薪炭林和经济林五种。

森林资源调查

森林资源调查

森林资源调查森林资源资产调查一、森林资源与森林资源资产一、森林资源1.森林资源的定义森林资源是以多年生木本植物为主体,并包括以森林环境为生存条件的林内动物、植物、微生物等在内的生物群落,它形成了一个特有生态环境。

在科学管理及合理经营条件下,可以不断地向人类提供大量物质产品、非物质产品及发挥多种生态功能。

我国《实用林业词典》称,森林资源是“属于林业用地的各种林地面积、各种森林蓄积量和森林中各种野生动植物资源及自然环境因素的总称。

通常说的森林资源常仅指林业用地中各种林地面积和各种森林蓄积量的总和〞。

《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实施条例》中那么把森林资源解释为“森林资源包括森林、林木、林地以及依托森林、林木、林地生存的野生动物、植物和微生物。

森林包括乔木林和竹林,林木包括树木和竹子,林地包括郁闭度0.2以上的乔木林地以及竹林地、灌木林地、疏林地、采伐迹地、火烧迹地、未成林造林地、苗圃地和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规划的宜林地〞。

我国国土幅员辽阔,林地条件复杂多样,林地分布在热带、亚热带、暖温带、温带、寒温带、亚寒带、寒带等多种气候带内;出现在平原、高原、丘陵、低山、中山、高山、滩涂等在各种地貌类型中,海拔垂直差异达4000多米;林地的立地条件包含了各种坡度、坡向、坡位的组合;林地上的附着物分别有森林、疏林、灌木林、防护林带、无立木、和苗圃〔木〕,甚至还包括为经营、管理森林资源而建立的各种土木构建物;我国森林物种资源丰富,林木种类繁多,可以成为森林群种的常见乔木树种有数千种;森林的起源〔成因〕多种多样,一般可分为天然林、人工林和飞播林三大类;森林的类型复杂,在垂直结构上有单层林、复层林之区别;在水平结构上有纯林和混交林;在树种组成上有针叶林、阔叶林、针阔混交林、竹林等不同;林分具有不同的生长发育阶段,可以分为幼龄林、中龄林、近熟林、成熟林和过熟林;依照森林的主要功能,我国的森林分类系统划分为三级,第一级有生态林和商品林两种。

林业资源调查与利用规划

林业资源调查与利用规划

林业资源调查与利用规划林业资源是国家重要的自然资源之一,对于国家的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了更好地管理和利用林业资源,进行科学规划和调查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介绍林业资源调查与利用规划的相关内容,包括调查方法、规划原则以及规划的具体实施步骤等。

一、林业资源调查林业资源调查是指对林地、森林植被、野生动植物等资源进行系统、全面的调查研究,以获取准确的数据信息,为后续的利用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林业资源调查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1. 森林资源调查:对国家森林资源进行全面、系统的调查,包括森林类型、面积、年龄结构、林冠密度、植被组成、森林生态功能等方面的数据。

2. 野生动植物资源调查:对森林生态系统中的野生动植物资源进行调查,包括物种分布、数量、生境状况、保护情况等方面的数据。

3. 生态环境调查:对林业资源所在区域的生态环境进行全面的评估和调查,包括空气质量、水质状况、土壤肥力等方面的数据。

二、林业资源利用规划林业资源利用规划是在林业资源调查的基础上,根据社会经济需求和生态环境要求,制定合理的林业资源开发和利用方案。

林业资源利用规划应遵循以下原则:1. 可持续发展原则:坚持以生态环境保护为前提,优先考虑自然保护区、水源涵养区和重要生态功能区等核心区域的保护。

2. 综合平衡原则:兼顾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合理配置林业资源,推动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3. 科学合理原则:规划要基于准确的数据信息,制定科学的开发和利用方案,保证资源开发利用的效果最大化。

4. 适度开发原则:考虑资源的可再生性和自然生态功能的需要,合理控制开发强度,确保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三、林业资源调查与利用规划的实施步骤1. 制定调查与规划方案:根据资源调查和利用规划的目标和要求,制定相应的实施方案,明确调查和规划的范围、内容和时间进度。

2. 数据采集与分析:采用现场实地调查以及遥感和GIS技术相结合的方式,收集和分析相关数据,形成可靠的资源调查和利用规划数据。

森林资源调查[精选]

森林资源调查[精选]
(正方形、0.08公顷、每条边28.28米)
二、森林调查技术理论基础
6、标准地的测量与设置
标准地的境界测量 是指在地面上标出标准地的范围。通常用罗盘仪测 角,皮尺或测绳量水平距(林地坡度大于5°时,要将 斜距改算为水平距离)。要求境界闭合差不得超过 1/200。为使标准地在调查作业时保持有明显的边界, 应将测线上的灌木和杂草清除,同时在边界外缘树木的 胸高处,朝向标准地内标出明显记号,以示界外。为了 方便核对和检查,在标准地四角设临时标桩。如为固定 标准地,要在标准地四角埋设一定规格的标桩。标桩上 标明标准地号、面积和调查日期等。
标准地的形状和面积 1 标准地的形状 一般为正方形或矩形,并尽可能使面积为整数,以便于测 量、调查和计算。 2 标准地的面积 为了充分反映林分结构规律和保证调查结果的精度,标准 地内必须要有足够数量的林木株数,因此,应根据要求的林 木株树确定其面积大小。我国一般规定:在近熟林和成过熟 林中,标准地内至少应有200株以上的林木;中龄林250株以 上;幼龄林300株以上。在林相整齐的人工林中也不能少于 150株。
二、森林调查技术理论基础
2、全国森林资源清查
(简称一类调查) 是全国或大林区为调查对象,要求在保证一定精度的 条件下,能够迅速及时地掌握全国或大区域森林资源总的状 况和变化,为分析全国或大区域的森林资源动态,制定国家 林业政策、计划,调整全国或大区域的森林经营方针,指导 和控制全国的林业发展提供必要的基础数据。森林资源的落 实单位在国有林区为林业局,集体林区为县,也可以为其他 行政区划单位或自然区划单位。调查的主要内容,包括面积、 蓄积量、生长量、枯损量以及更新采伐等。一般在国家林业 局的组织下定期实施,复查间隔期一般为5年。
森林资源调查技术

森林资源清查

森林资源清查
森林资源清查的目的与作用服从于特定时期国家、地区、部门,以及相关利益团体对林业发展和森林资源培 育、经营、保护和利用的具体要求。森林资源清查的目的是综合的、多样化的、动态变化的。概括起来,森林资 源清查的主要目的可区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为制定国家发展战略提供依据
特定时期国家总体发展战略的制定和调整,既取决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综合国力的高低,同时也需要生态 环境状况和生态安全。
谢谢观看
的内涵
森林资源清查是为不断满足国家依据社会经济发展、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过程中,对森林木质、非木质林产 品和森林生态环境服务功能需求结构变化,从森林资源自身增长、分布规律和特点出发,结合中国国情、林情和 中国森林资源管理特点,采用抽样调查技术和以“3S”技术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以省(区、市)为控制总体, 通过固定样地设置和定期实测的方法,按照国家林业局颁布的《国家森林资源连续清查技术规定》(2004)技术要 求,以及国家林业局对不同省份具体时间安排,定期对森林资源调查所涉及的地类变化、森林面积、蓄积及其变 化等一系列调查因子,采取相应的调查手段,准确、及时查清相关调查因子,在此基础上通过计算机进行统计和 动态分析,对森林资源现状及其消长变化做出综合定价,并提供相应的技术图件的过程。
森林资源清查
对林木、林地和林区内的野生动植物及其他自然环境因 素进行调查工作
目录
01 的内涵
03 的目的与作用
02 的任务 04 工作分类
森林资源清查是指对林木、林地和林区内的野生动植物及其他自然环境因素进行调查工作。其目的在于查清 森林资源的分布、种类、数量、质量,摸清其变化规律,客观反映自然条件、经济条件,进行综合评价,提出全 面的、准确的森林资源调查资料。
的任务
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单株木材积测定 (二)立木材积测定
2、形数法 形数是根据树干形状 所决定的系数。形数的 重要意义在于计算材积 时起着换算系数的作用。
三、单株木材积测定
(二)立木材积测定
2、形数法
(2)方法
树干材积等于胸高断面积、树高与形数的
乘积。
f1.3 =
V V圆
=
V G1.3 ·H
V= G1.3 ·H ·f1.3
一、森林资源结构 3、林种结构
防护林 特种用途林
用材林 经济林
144913.8 12710.2 186924.7 16729.9
一、森林资源结构 4、龄组结构
幼龄林
中龄林
近熟林
成熟林
过熟林
面积 蓄积 面积 蓄积 面积 蓄积 面积 蓄积 面积 蓄积
108370 384901 71151 368546 92629 6988441 327081 2957215 2580 241983
一、森林资源结构
5、树种结构
杉木
292731.2
马尾松 阔叶树
153701.1 47538.8
柏木 国外松
91144.6 180.9
杨树
41.0
14256290 9839895 3223134 1185898
5311 2053
一、森林资源结构
5、树种结构
柑桔 桃、梨、李
板栗 油茶 茶叶 杜仲 厚朴 银杏 黄柏 其它
二、林分结构 3、优势树种、优势高、优势木 优势树种:林分中蓄积量比重最大的树
种叫优势树种。 优势高:优势树种中生长最高的林木的
平均高。
优势木:优势树种中生长健壮、胸径最大、 树高最高的林木。
三、单株木材积测定 (一)伐倒木材积测定
三种方式: 中央断面近似求积式 中央断面区分求积式 等相对长区分求积式
布函数进行模拟,预测给定条件下林分径 级结构的转移、变化,预估未来某一时点 的收获量和林分质量。
二、林分结构 1、林分径级结构 平均胸径:林分内某树种所有林木胸
径的平均值。根据计算方法的不同,分为 算术平均胸径、断面积平均胸径。
二、林分结构 2、林分树高级结构 一个林分内林木树高按树高级的分布
状况,称之为林分的树高级结构。
一、森林资源结构 1、面积结构
有林地 357451.7
疏林地 1085.4
灌木林地
未成林造林 地
7743.8 5182.6
苗圃地 无立木林地 宜林地 非林地
7.0
4545.4 11508.5 107501.6
一、森林资源结构 2、蓄积结构
乔木林 竹林 疏林 四旁树 散生木 14258002 1215800 7690 162025 117205
三、单株木材积测定 (一)伐倒木材积测定
2、中央断面区分求积式
三、单株木材积测定 (一)伐倒木材积测定
2、中央断面区分求积式 通常区分段的个数不能少于5个,区分 长度树高大于10米的可定为2米,10米以内 的可定为1米。
三、单株木材积测定 (一)伐倒木材积测定
3、等相对长区分求积式 为了对不同长度树干之间相互比较, 有时采用等相对长区分求积、计算直径率 系列。等相对长区分求积一般分为5段或10段。
2791.61 171.42 457.39 6950.18 3136.05 2000.35 1497.95 8.16
2 466.43
二、林分结构 林分的概念:内部结构特征相同,并
与四周有明显区别的森林小区,占有一定 的面积,同时具有一定数量的林木、灌木 和地被物的综合体。
林分是组成森林的最小地域单位。
四、林分蓄积量测定 (一)概念
在一定面积上生长着的林木总材积叫 蓄积量,或简称蓄积。蓄积的含义包括储 蓄、积累和生长变化的情况。
二、林分结构 1、林分径级结构 一个林分内林木的胸径按径级的分布
状况,称之为林分的径级结构。
二、林分结构 1、林分径级结构 以一个标准地作代表的林分的径级结构
径 级
12
16
20
24
28
32
36
总 计
株 数
14
78 154 140 134 86
22 628
二、林分结构 1、林分径级结构 正常经营条件下,可用统计学中的分
二、林分结构 小班的概念:在林班内按照一定条件
而划分若干个林学特征相一致或基本一致 的小区,这个小区称作小班。
二、林分结构 林分与小班的区别: 林分是依据生物特征(内部结构一致
且与四周有明显区别)相近似而划分出来 的森林小区(或地段)。
二、林分结构 林分与小班的区别:小班是根据一定
条件,从经营观点出发人为地在林班中划 分出来的小区。林分是划分小班的基础, 通常一个小班可能就是一个林分,也可能 包括几个林分。
三、单株木材积测定 (一)伐倒木材积测定
3、等相对长区分求积式
V=0.2×h×Π/4 × (D20.1+D20.3+D20.5+D20.7+D20.9)
三、单株木材积测定 (二)立木材积测定
1、方法 形数法 望高法 近似式计算法
三、单株木材积测定 (二)立木材积测定
2、形数法 (1)概念 树干材积与胸高断面积为底面积和树高 为高的圆柱体体积之比叫胸高形数(f1.3), 简称形数。
三、单株木材积测定 (二)立木材积测定
2、形数法 (2)方法
胸高断面积G1.3 、是由测定胸径取得,树 高H用测高器测定。只需确定形数就可以计算出 立木材积。
三、单株木材积测定 (二)立木材积测定
2、形数法 (2)方法
形数是根据材积而确定的比值,材积决定 于胸径和树高,当树干形状相同时,形数依树高 和胸径的增加而减少。
三、单株木材积测定 (一)伐倒木材积测定
1、中央断面近似求积式
V=GH/2×H
三、单株木材积测定 (一)伐倒木来自积测定2、中央断面区分求积式 按长度将树干区分为若干段,中央断面 近似求积式分别计算每段材积的方法,称 为区分求积法。
三、单株木材积测定 (一)伐倒木材积测定
2、中央断面区分求积式 把树干按等长ᶩ分为若干段,各段的中 央断面分别为g1、g2……gn,则树干材积为 : V= ᶩ(g1+g2……+gn)+⅓g梢底ᶩ梢长
二、林分结构
2、林分树高级结构
以一个标准地作代表的林分树高级结构
树 高 级
12
13
14
15
16
17
18
总 计
株 数
14
78 154 140 134 86
22 628
二、林分结构 2、林分树高级结构 林分平均高:林分内某树种所有林木
树高的平均值。 径阶平均高:林分内某树种某径阶所
有林木树高的平均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