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雀东南飞第二课时教案21

合集下载

《孔雀东南飞》教案

《孔雀东南飞》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孔雀东南飞》优秀教案学科领域:语文年级:九年级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孔雀东南飞》的诗意,掌握诗歌的基本内容,了解其背景。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诗歌中的意象、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诗歌中的爱情、忠贞和自由精神,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诗歌的基本内容及其背景。

2. 诗歌中的意象、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

难点:1. 诗歌的深层含义和主题思想的把握。

2. 诗歌中的古代文化常识。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孔雀东南飞》的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诗歌,理解诗意,体会诗歌的美感。

3. 课堂讲解:讲解诗歌的基本内容,分析诗歌的结构、意象、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

4.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诗歌中的深层含义和主题思想。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第二课时:1. 复习导入: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深入学习:分析诗歌中的古代文化常识,加深对诗歌的理解。

3. 课堂讲解:讲解诗歌中的爱情、忠贞和自由精神,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4. 实践活动:让学生进行诗歌朗诵、仿写等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四、课后作业1. 背诵《孔雀东南飞》。

2. 写一篇关于《孔雀东南飞》的读后感。

3. 深入了解《孔雀东南飞》的背景资料,与同学交流分享。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诗歌的基本内容、意象、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对诗歌深层含义和主题思想的理解程度。

3. 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合作探讨能力和语文实践能力。

4. 学生的课后作业完成情况,以及对诗歌的兴趣和文学素养的提升。

六、教学策略1. 情境教学:通过多媒体展示孔雀舞视频,让学生感受孔雀的优美姿态,进而理解诗歌中的意象。

《孔雀东南飞》第二课时教案(网友来稿)精选十三篇

《孔雀东南飞》第二课时教案(网友来稿)精选十三篇

《孔雀东南飞》第二课时教案(网友来稿)精选十三篇篇1:孔雀东南飞第二课时教案正如小燕子所言,这一首诗的内涵太多。

如何让学生品出其中的味道,很难操作。

在上第二课时前,我想了很多,但还是和第一课时一样,不得要领。

我只在心中想了想大概要怎么上,还是没有教案,预计先要学生谈读后感受,然后从学生谈感受中阐述开去,顺势引导。

但这中间有太多的不可预料性,不知道会上成什么样子。

在这种忐忑中开始上课。

师生相互问候。

师:昨天我们自由朗读了课文,并且谈了读后感受,跟着朗读磁带把全文读了一遍,了解了课文内容。

我想请问大家,对诗歌的内容都了解了吗?生答都了解了。

师:好的,只有在大家都了解的情况下,我们才能深入地研究文本。

下面我想请大家前后左右的同学互相交流一下,把自身读完全文的感想和其他同学交流交流。

生开始交流,讨论比较热烈。

师走下讲台,倾听生交流,并回答生明确提出的一些问题。

学生交流讨论了好十来分钟,我发目前些学生的思维展得很开,已经深入到文本中去了,心中甚是高兴。

对下面的教学,也有点底了。

师停止讨论。

师:刚才大家进行了热烈的讨论,我听了一些同学的看法,觉得很好,那,就请大家畅所欲言,把你心中所想说出来与大家分享。

过了几秒钟,无人举手。

我观察到一位学生想举手,但又不敢,于是微笑着点出他的姓名,请他回答。

生:我觉得古代的人都不能自主自身的婚姻,都要听父母的,这很可悲。

我顺势问文章中哪些句子体现了这一点,学生翻书找到相关句子进行了回答。

生:焦母要焦仲卿把刘兰芝赶回去,焦仲卿就顺从了。

接着又问其他同学还有什么感想。

几秒钟后,一生举手。

生:我觉得他们两人为什么要选择死呢?难道他们两个不可以私奔吗?他们完全可以逃出去,找个地方隐居,过上幸福的生活。

如果没有任何准备,我相信自身对这个问题可能会不知道处理,幸亏在开始与学生交流时,听到了这个学生的疑问,因此我才不致惊慌失措。

师:你提到了一个问题,既然相爱,为何不争取一下,有哪位同学就这个问题说说自身的.看法?生:我认为是因为古人很讲究“孝道”,焦仲卿不肯私奔,是为了尽孝,要照顾自身的母亲后半生。

孔雀东南飞第二课时教案(网友来稿)

孔雀东南飞第二课时教案(网友来稿)

《孔雀东南飞》第二课时教案(网友来稿)枯荷听雨第二课时[导入]上节课,在自主诵读、整体感受的基础上,我们欣赏了个性化的人物语言。

这是大家发现的第一个美点。

诗歌洋溢着美,同学们有一双双发现的眼睛。

下面请同学接着谈自己欣赏的一个词、一句话、一段文字,并简单说说欣赏的理由。

[探究]一.本诗主要靠人物对话发展情节,塑造性格,人物形象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人物一般的言行描写,学生通过反复诵读、品味思考,就能自得其妙。

而研讨探究其高超的艺术手法,对学生阅读鉴赏不无裨益。

(一)1.生:第9段,“鸡鸣外欲曙……精妙世无双”。

(P36)(理由略)师:本段用了什么手法?生1:本段用了铺陈、排比的手法。

师:能给大家具体解释一下铺陈吗?(生1沉默)师:心里知道不好表达,是吧。

我来解释一下,铺陈,即铺叙,详细地叙述。

师:请用本段中的一个词概括它的内容。

生2:严妆师:此时此刻,刘兰芝为何要“严妆”,并且还“事事四五通”呢?作者着重写装束和仪容,有何用意?请同学们思考,同桌之间可以交流。

学生回答。

生3:严妆是刘兰芝一贯的习惯,爱美的表现。

生4:我认为正说明刘兰芝知书识理,有涵养。

生5:它的作用是表现刘兰芝的自尊、外柔内刚。

生6:我认为这里正说明她沉着、镇静,临阵不乱。

生7:这里也可看出刘兰芝内心的不平静,甚至是痛苦,正因为如此,才会有“事事四五通”的表现。

师:同学们的讨论发言很成功。

我把你们的发言综合一下,这段描写由足至头、至腰至耳、至指至口、至步,一连串渲染夸张的铺陈排比,不但写出人物的外在美,更写出人物的人格美。

美就美在她的沉着、镇定,美就美在她那特别的涵养。

这一段文字优美,请同学们倾听范读,认真揣摩品味它的妙处。

下面请同学们试着背诵该段。

看谁能用最短的时间背诵下来,先背会的同学举一下手。

背诵很流畅。

(提问两个同学)我们一齐来背一遍。

声音很宏亮,语速要再慢一点,感情再浓一些就更好了。

2.师:诗中有多处使用了铺陈排比手法,同学们能否再找出一两处。

人教版必修二 孔雀东南飞(第二课时) 教案

人教版必修二 孔雀东南飞(第二课时) 教案

孔雀东南飞并序教案[教学目标]1.学习叙事诗通过塑造人物形象来表现主题思想。

2.了解封建家长制度和封建礼教摧残青年男女幸福生活的罪恶。

3.了解偏义复词、古今异义字的特点,掌握“谢”“相”“见”“迎”的一词多义。

4.熟悉汉乐府的文学常识与《孔雀东南飞》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5.注意把握本诗人物语言个性化这一突出的艺术成就。

[教学重点]1.疏通文义,把握故事发展过程,分析人物感情。

2.掌握文中的“偏义复词”和“谢”“相”“见”“迎”的一词多义。

3.识记有关文学常识,背诵有关名句。

[教学难点]1.通过人物对话分析理解男女主人公的真挚感情。

2.把握作品的深刻思想内容,理解作品的浪漫主义色彩。

[教学设想]1.本文语言接近口语,而且注释较详,学生易读懂词句。

同时全诗篇幅较长,不宜在课堂内串讲。

因此,教学本文可从语境入手,分析人物形象,揭示主题思想。

2.本文故事情节在民间广为流传,被改编成戏剧、电影等多种艺术形式,影响深广。

在教学本文时,有条件的学校可利用电教手段,或阅读有关资料,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授课时数]3课时[教学过程]第二课时一、整体把握第一部分(开头到“会不相从许”):兰芝被遣——故事的开端第二部分(从“府吏默无声”到“二情同依依”):夫妻誓别——故事的发展第三部分(从“入门上家堂”到“郁郁登郡门”):兰芝抗婚——故事的发展第四部分(从“阿母谓阿女”到“自挂东南枝”):双双殉情——故事的高潮。

第五部分(最后一段):告诫后人——故事的尾声本诗以时间为顺序,以刘兰芝、焦仲卿的爱情和封建家长制的迫害为矛盾冲突的线索,也可以说按刘兰芝和焦仲卿的别离、抗婚、殉情的悲剧发展线索来叙述,揭露了封建礼教破坏青年男女幸福生活的罪恶,歌颂了刘兰芝、焦仲卿的忠贞爱情和反抗精神。

二、人物形象和对话本文成功地塑造了刘兰芝、焦仲卿的艺术形象,除了他们的悲剧行为外,对话在表现典型性格方面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1.刘兰芝:坚强、持重,自尊,果断,不为威逼所屈,也不为荣华所动。

孔雀东南飞第二课时教案

孔雀东南飞第二课时教案

孔雀东南飞第二课时教案一、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分析刘兰芝和焦仲卿的人物形象,理解他们的性格特点和悲剧命运的成因。

2、体会诗歌中通过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3、理解诗歌所反映的社会现实,认识封建礼教和家长制的罪恶。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分析刘兰芝和焦仲卿的人物形象,把握他们的性格特点。

(2)理解诗歌的主题,认识封建礼教和家长制对青年男女爱情的摧残。

2、难点(1)探讨刘兰芝和焦仲卿爱情悲剧的社会根源。

(2)理解诗歌中人物形象的复杂性和多面性。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诵读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四、教学过程1、课程导入(3 分钟)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提问学生对《孔雀东南飞》这首诗的初步印象,以及对故事梗概的掌握情况。

然后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深入分析人物形象。

2、人物形象分析(20 分钟)(1)刘兰芝①请学生找出描写刘兰芝外貌、语言、动作、神态的语句,分析其性格特点。

例如:“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

”——多才多艺“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

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

”——勤劳能干“妾不堪驱使,徒留无所施,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

”——自尊刚强“却与小姑别,泪落连珠子。

”——善良重情②引导学生讨论刘兰芝被遣归的原因,除了焦母的刁难,是否还有自身性格的因素。

(2)焦仲卿①让学生分析焦仲卿在面对母亲的压力和妻子的被遣时的表现,概括他的性格特征。

例如:“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对爱情忠贞“府吏默无声,再拜还入户,举言谓新妇,哽咽不能语。

”——软弱无奈②思考焦仲卿的软弱是否是导致悲剧的一个重要原因。

3、悲剧根源探讨(15 分钟)(1)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刘兰芝和焦仲卿爱情悲剧的根源。

(2)引导学生从社会制度、封建礼教、家庭关系等方面进行思考。

(3)每组选派代表发言,教师进行总结归纳。

明确:封建礼教和家长制的束缚是造成他们悲剧的根本原因。

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子女的婚姻往往由父母决定,个人的意愿得不到尊重。

《孔雀东南飞》教案

《孔雀东南飞》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孔雀东南飞》教案学科领域:语文年级:高中教学课时:2课时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孔雀东南飞》全文;(2)分析并掌握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3)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和历史地位。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诗歌内容;(2)学会欣赏古典诗歌,提高审美情趣;(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执着追求;(2)领略古代爱情的忠贞与悲剧美;(3)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诗歌的字词含义和句子翻译;(2)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3)诗歌的创作背景和历史地位。

2. 教学难点:(1)诗歌深层含义的解读;(2)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的运用;(3)对古代爱情观念的理解。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诗歌的作者、创作背景;(2)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情境。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诗歌,感受韵律美;(2)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歌内容。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诗歌解析:(1)分析诗歌的结构和层次;(2)解读诗歌的深层含义。

5. 情感体验:(1)让学生感受诗人的情感,体会爱情悲剧美;(2)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6. 课堂小结:(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2)布置课后作业。

五、课后作业1. 背诵《孔雀东南飞》;2. 写一篇关于《孔雀东南飞》的赏析文章;3. 调查并了解现代爱情观念与古代爱情的异同。

六、教学策略1. 情境教学:通过多媒体展示古代绘画、音乐等艺术作品,为学生营造一个沉浸式的学习环境,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诗歌内容。

2. 互动式教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合作精神。

3. 启发式教学: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孔雀东南飞》第二课时教案

《孔雀东南飞》第二课时教案

孔雀东南飞第二课时教案一、教学目标1.掌握《孔雀东南飞》第二课时的课文内容,理解故事情节。

2.能够熟读课文,正确朗读音标和生词。

3.提高学生的听力和口语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对故事情节的理解和想象能力。

4.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二、教学重点1.掌握课文的内容,理解故事情节。

2.正确朗读课文,熟悉音标和生词。

三、教学难点1.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四、教学准备1.《孔雀东南飞》第二课时课文。

2.学生课本、笔、纸等学习工具。

五、教学过程5.1. 导入新课1.引入课文:向学生简单介绍《孔雀东南飞》第二课时的故事背景。

2.激发学生兴趣:通过提问和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孔雀的特点和飞行的方式。

5.2. 阅读理解1.学生独立阅读: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并默读。

2.集体朗读:全班带着读音纠正的角色进行课文朗读。

5.3. 课文讲解1.对生词进行解释:学生遇到不懂的生词,老师给予解释,并让学生跟读。

2.解析重点句子:分析课文中的重点句子,让学生理解句子背后的意思。

5.4. 综合训练1.合作小组讨论:将学生分为小组,让学生讨论一下课文中孔雀为什么只飞到东南而不飞到其他方向。

2.小组展示:每个小组选出一个代表,就讨论结果进行展示,全班共同讨论。

5.5. 拓展活动1.分角色朗读:将课文中的角色分配给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朗读,加深对故事情节的理解和感受。

2.创作故事:要求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创作一个类似的故事情节,并进行口头表达。

六、课堂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深入了解了《孔雀东南飞》第二课时的内容,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希望同学们能继续努力,保持对英语学习的热情。

高一语文教案:人教版《孔雀东南飞》教案(第二课时)

高一语文教案:人教版《孔雀东南飞》教案(第二课时)

高一语文教案:人教版《孔雀东南飞》教案(第二课时)此篇“孔雀东南飞”高一语文教案为秀洲区2014年双高课评比参赛教学设计一、教学目的:1、学习叙事诗通过塑造人物形象来表现主题思想。

2、了解封建家长制度和封建礼教摧残青年男女幸福生活的罪恶。

3、了解偏义复词、古今字的特点,掌握“相”、“自”、“见”在不同语境里的用法。

二、教学设想:本文语言接近口语,而且注释较详,学生易读懂词句。

同时全诗篇幅较长,不宜在课堂内串讲。

因此,教学本诗可从人物命运入手,分析人物形象,揭示主题思想。

三、教学时数:2教时(总第课时)四、教学日期:五、课前预习:1、通读全诗,利用工具书和注释,扫除诗中文字障碍。

2、了解刘兰芝、焦仲卿的爱情悲剧(故事情节)。

3、找出诗中含有“相”“自”“见”字的句子,解释这些字词的意义和用法。

第二课时:分析人物性格与命运,分析诗歌的赋比兴的手法,理解诗歌的主题。

教学过程:一、分析人物形象。

这是一首长篇叙事诗,主要塑造了哪两个人物?(焦仲卿和刘兰芝)从上文语言和语境的分析中,可以看出焦仲卿是怎样一个人?(忠于爱情,对幸福生活热烈追求,对封建礼教、封建家长专制充满叛逆精神)刘兰芝是一个聪明、善良、爱劳动、重感情,忠于爱情的人。

面对封建家长制的专横和凶残,她无所畏惧。

她是我国古典文学作品中光辉的妇女形象之一。

刘兰芝是一个坚强、持重,不为威迫所屈,也不为荣华所动的女性。

她明白婆婆要驱逐她,就主动要求“遣归”,对仲卿说“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

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对婆婆说“受母钱帛多,不堪母驱使”,不亢不卑,很有教养。

阿兄逼婚,她说“处分适兄意,那得自任专”,外柔内刚,自有主意。

刘兰芝还是个温顺善良的妇女。

她对仲卿体贴谅解,一方面忠于爱情,“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蒲苇韧如丝,磐石无转移”,一方面设身处地,“同是被逼迫,君尔妾亦然”。

焦仲卿个性也非常鲜明,他忠于爱情,而不敢直接抗争,只能消极反抗,忍辱负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效果检测题
检测:请赏析两首词的情感和手法。
作业:请以陆游的母亲或陆游或唐婉为陈述对象,给他(她)说一段深情的话。(300字以内)
说明:
请您上传一个或多个能够说明重难点解决的课堂视频片断。
同时,欢迎您上传课件PPT和其他相关文档。
重难点解决策略表单
课题名称
《孔雀东南飞》第二课时
内容与目标
教学重难点
提示:重点和难点不需分别填写,只填一个点即可。因为“重难点”是重点中的难点,它既是难点也是重点。
教学重点难点:
1刘兰芝的“严妆”之美。
2太守盛大备婚之美。
教学目标
提示:教学目标是教学欲达成的结果。本课例中,重难点问题的解决的教学的总目标,具体目标是使学生了解、理解或掌握的那些重难点知识、技能,以及要形成的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
1在诗句的引导下进行情感的渲染和美的陶冶。
2掌握通假字、偏义复词、一词多义等内容。
过程设计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活动设计
信息技术应用
(填“是”或“否”;若“是”需注明是PPT、或白板、或音频、或视频、或互联网等信息技术手段)
1诗句渲染
朗读造境
2品味经典
3词语过关
课堂探究
拓展检测
1《上邪》
元稹《离思五首》
刘禹锡《竹枝词》
2严妆”如何体现出兰芝的外貌美、性格美、人情美的?
兰芝为何在小。
兰芝的兄长个怎样的人?
思考为什么要浓墨重彩地铺陈府君备婚的排场
集体朗读陆唐《钗头凤》
大声朗读二遍
学生小组探究整理归纳
采用小组词语抢答的方式
小组讨论相互归纳整理
独立完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