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中语文孔雀东南飞第二课时教学案鲁教版必修5
《孔雀东南飞》教案(鲁人版高二必修教案设计)

《孔雀东南飞》教案(鲁人版高二必修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掌握重点实虚词2、培养学生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3、树立正确的亲情观和爱情观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掌握重点实虚词,培养学生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南宋年间,著名爱国诗人陆游因在科场上秉笔直言,抒发抗金忧国之情,而名落孙山。
陆游父母遂安排他与表妹唐琬成婚。
陆游和唐琬结婚后,生活非常幸福。
但是陆游母亲对此不悦,她认为唐琬成天弹琴吟诗,不但有失妇道,而且有误儿子的功名前程。
在母亲压力下,陆游被迫休妻,无由的孝道、世俗功名和虚玄的命运八字活活拆散这对夫妻,唐琬另与赵士程结婚。
一日,唐琬与赵士程来到沈园,与陆游相遇,陆游百感交集,提笔在粉墙上留下了传世经典的《钗头凤》。
唐婉再游沈园,和之。
不久抑郁而亡。
钗头凤陆游红酥手,黄藤酒,满城春色宫墙柳。
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
错!错!错!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挹鲛绡透。
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
莫!莫!莫!钗头凤唐婉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
晓风干,泪痕残,欲笺心事,独语斜阑。
难!难!难!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
角声寒,夜阑珊,怕人寻问,咽泪装欢。
瞒,瞒,瞒!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下我国最长的叙事长诗汉乐府《孔雀东南阿飞》,走进另一出爱情悲剧,走进刘兰芝和焦仲卿的心灵,走进特定历史文化背景下爱情、亲情交织的爱恨世界中去。
二.基础知识1.古体诗:又叫古风,是一种形式比较自由,不受格律束缚的诗体。
从字数看,可以分为四言诗、五言诗和七言诗。
近体诗:又叫格律诗,有固定的字数和句数,讲究平仄、对仗和押韵的诗体,律诗、绝句和现代诗都属于近体诗。
乐府:汉武帝时,专门采集民间歌谣或文人诗的官署叫汉乐府,后指这些诗以及后世文人仿此形式所作的诗,是五言诗的一种。
2.《孔雀东南飞》:我国古代文学史上最早的一首长篇叙事诗,古乐府民歌代表作之一,原题名《古诗与焦仲卿妻作》,与《木兰诗》并称“乐府双璧”。
鲁人版-语文-高二鲁人版必修5 第2单元《孔雀东南飞》 教案

采用图片播放形式,回忆原文,梳理情节
三、知识拓展
总结时,采用ppt形式,展示陆游的《钗头凤》,总结爱情悲剧根源,深化主题
六、教学流程设计(可加行)
教学环节
(如:导入、讲授、复习、训练、实验、研讨、探究、评价、建构)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信息技术支持(资源、方法、手段等)
课堂导入
我将通过播放通俗歌曲《孔雀东南飞》来吸引学生,其歌词是:孔雀东南飞,飞到天涯去不回。千般怜爱,万种柔情,相思成灰。心碎的时候,秋声格外让人悲。天若不尽人意,我愿生死相随,孔雀东南飞,飞到天涯去不回。大江上下,残照斜阳,万木低垂,情深的时候,哪种离别不伤悲?这次痴心赴水何时何地相会?我愿有情人共饮一江水。红尘外,柔情内,有没有断肠的泪。我愿有情人共饮一江水,但求真心以对, 今生句,简单分析原因
音频资料
情节回顾
在学生概括后,连环画展示
学生试着回顾
PPT图片展示
问题探究一
这个一个爱情悲剧,鲁迅先生曾说过:悲剧就是将美好的事物撕毁给人们看,同学们认为这个爱情悲剧中撕毁了哪些美好的事物?刘兰芝美好在哪儿
学生回答:“坚贞不渝的爱情”
后回答“刘兰芝与焦仲卿”
小组合作讨论刘兰芝美好在哪儿?
五、信息技术应用思路(突出三个方面:使用哪些技术?在哪些教学环节如何使用这些技术?使用这些技术的预期效果是?)200字
一、课堂导入
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我将通过播放通俗歌曲《孔雀东南飞》来吸引学生,这首歌曲调低沉舒缓,非常符合原诗的意境,而屠洪刚的演唱丝丝入扣,深沉含蓄,对刘兰芝“揽裙脱丝履,举身赴清池”和焦仲卿“徘徊庭树下,自挂东南枝”的心理揭示比较细微,可以激起学生学习本文的兴趣,为本篇的学习奠下感情基调。
《孔雀东南飞》教案(鲁人版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孔雀东南飞》教案(鲁人版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孔雀东南飞》全文;(2)了解作品的背景,分析其艺术特色和历史价值;(3)能够分析诗中的人物形象,理解其性格特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文本;(2)运用比较、分析等方法,探讨诗中的意象和表现手法;(3)学会欣赏古典诗歌,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爱情的执着追求;(2)培养对传统文化和古典文学的热爱;(3)树立正确的爱情观和人生观。
二、教学重点1. 诗文的背诵和理解;2. 分析诗中的人物形象和性格特点;3. 探讨诗的艺术特色和历史价值。
三、教学难点1. 诗中古代文化知识的把握;2. 诗中意象和表现手法的解读;3. 诗歌鉴赏能力的培养。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简要介绍《孔雀东南飞》的背景;(2)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情境。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诗歌,理解大意;(2)鼓励学生查找相关资料,了解诗歌的背景和文化知识。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诗中的人物形象和性格特点;(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诗歌鉴赏:(1)引导学生欣赏诗中的意象和表现手法;(2)通过对比分析,让学生体会诗歌的艺术魅力。
5. 总结提升:(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2)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爱情观和人生观。
五、课后作业1. 背诵《孔雀东南飞》;3. 选择一首古典诗歌进行鉴赏,写一篇赏析文章。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 运用案例分析法,以具体诗句为例,深入解读诗中的意象和表现手法;3. 采用讨论交流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表达能力和合作精神;4. 运用欣赏教学法,引导学生体验诗歌的美学价值,提高审美情趣。
七、教学准备1. 课件制作:制作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课件,包括文本、图片、音视频等资料;2. 教学资源:准备相关的参考书籍、论文、网络资源等,以便于学生查找和参考;3. 教学设备:确保教学所需的电脑、投影仪、音响等设备正常运行。
鲁教版高中语文必修5孔雀东南飞(2)

孔雀东南飞(2)一、教学理念:中学课本里有许多传统名篇。
它们的魅力就在于能让你百读不厌,常教常新。
我正是力图从这点出发来教《孔雀东南飞》的。
本篇是一首著名的乐府诗。
所以,让学生了解诗歌的特征及多种表现手法,从“诗言志〞的角度出发,了解刘、焦婚姻爱情悲剧及其原因,借助人物对话体察人物性格特征及人性美是教学目标;本篇文言词语不少,特别是偏义复词、一词多义等语言现象也必须掌握。
从教学方法上,让学生读、感悟是重要手段,而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意识是关键。
二、课堂实录第二课时师:上节课我们熟悉了课文结构,了解了课文情节,特别学习了“相〞的用法和偏义复词想象。
请同学公布课后作业的答案。
生1完成“相〞的用法练习,生2完成其他练习。
师生共同评点。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来重点分析人物。
我们知道刘兰芝是本文的主人公,我们就来看看她是怎样的一般面孔,透国她我们能得到怎样的启示。
评:我在这里交代本课的目标,有助于学生学习有明确的方向。
学习诗歌不能离开“读〞。
只有通过读,我们才能体察到诗人的情感,感受诗歌的魅力。
本节课我就请同学读,读有关刘兰芝言行的语段,来感悟刘兰芝。
评:交代学习方法。
生读“十三能织素〞段师:本段用了什么手法,写出了刘的什么?生讨论。
回答:生2 :本段用了排比的手法。
生3 :本段用了互文的手法,写出了刘的聪明颖慧生4 :本段还写出了刘的果敢刚强,这从“妾不堪驱使,……及时相遣归〞可知道。
师:你能具体解释一下吗?生4 :我是从资料上得知的。
〔课堂有笑声〕真正的原因我也不太清楚。
师:很好,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你能实事求是,很好。
这个问题我来讲。
中国古代的女子地位很低。
在娘家听父母的,到婆家听丈夫的,自己无真正的自由。
出嫁后没有婆家的许可,是不得擅自回娘家的。
其二,她们更看重自己的贞洁。
所以“休〞对一个女子意味着什么,大家应当清楚了,而自请“休〞,更需要多大的勇气啊。
所以刘兰芝的这个举动着实可以表现她的刚强、果敢。
2019-2020年高中语文《孔雀东南飞》教案1 鲁人版必修5

2019-2020年高中语文《孔雀东南飞》教案1 鲁人版必修5教学目的1.了解“乐府”及“乐府诗”。
2. 掌握文中的多义词、偏义副词、古今异义词。
3.把握诗歌的主要情节和人物形象4、评析人物,了解封建家长制和封建礼摧毁青年男女的爱情的罪恶。
教学重点1、掌握几个常用古今词、偏义复词的意义和用法。
2、分析人物,了解封建家长制和封建礼教对青年男女爱情的摧残。
教学难点1、掌握几个常用古今词的意义和用法。
2、理解封建家长制和封建礼教在摧残青年男女爱情上的罪恶。
教学时数:两课时教学工具:多媒体第一课时一、教学重点1、了解乐府诗的一般特点及文学地位。
2、通读全文,疏通文章脉络。
3、掌握几个常用古今字、偏义复词的意义和用法。
二、教学难点掌握几个常用古今字以及文中“相”、“迎”在不同语境下的意义和用法。
三、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师:在我国灿烂的文学艺术宝库中保存着许多催人泪下的爱情悲剧。
小说、戏剧中更多,你能举出几例吗?生明确:梁山伯与祝英台、牛郎与织女、陆游与唐婉等。
师:梁祝的化蝶、牛郎织女的鹊桥相会、陆唐的钗头凤,一个又一个凄美爱情故事,哪个不浸透着青年人的血泪?几千年来,冷酷的封建礼教,使无数美丽的爱情化作“双飞蝴蝶”,成为“牵牛织女”,筑就“血泪沈园”。
今天,让我们跟随一对五彩孔雀,走进又一个凄美的爱情故事里。
(二)了解汉乐府的相关文学常识乐府:原指西汉武帝刘彻始设的专管音乐的官署,兼及创作、收集民间歌谣,以供朝廷制礼作乐之用。
乐府诗:中国古代官署(乐府)中配乐演唱的诗歌。
汉乐府:主要反映广大人民的生活和爱情的乐府诗歌,以五言为主,句式灵活,语言流畅,继承发展了《诗经》的现实主义传统和《楚辞》的浪漫主义精神。
主要保存在郭茂倩的《乐府诗集》中。
《孔雀东南飞》和《木兰辞》并称“乐府双璧”,是古乐府民歌的代表。
(三)分角色朗读,整体感知。
思考以下问题1、从表达方式的角度看《孔雀东南飞》是叙事诗还是抒情诗?(叙事诗)2、让学生根据情节划分课文层次。
孔雀东南飞第二课时教案

《孔雀东南飞》(并序)第二课时姓名组别教师评价【学习目标】1、熟读文章,把握重点实词虚词的含义。
2、了解兰芝母亲和兄长的性格特点,并进一步把握兰芝这一人物形象。
【文本探究】一、结合课下注释,通读全文,了解文章大意,将加点字词含义写在课本上。
入门上家堂,进退无颜仪。
阿母大拊掌:“不图(料想)子(你)自归!十三教汝织,十四能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知礼仪,十七遣汝嫁,谓言无誓违。
汝今何罪过,不迎而自归?”兰芝惭阿母:“儿实无罪过。
”阿母大悲摧。
还家十余日,县令遣媒来。
云有第三郎,窈窕世无双。
年始(才)十八九,便言(善于言辞,很会说话)多令(美好)才。
阿母谓阿女:“汝可去应之。
”阿女含泪答:“兰芝初还时,府吏见(放在动词前,表对自己怎么样)丁宁,结誓不别离。
今日违情义,恐此事非奇(好,合适)。
自可断来信,徐徐更(再)谓之。
”阿母白(告诉)媒人:“贫贱有此女,始(才)适(女子出嫁)还家门,不堪吏人妇,岂合令郎君?幸(希望)可广问讯,不得便相许。
媒人去数日,寻(不久)遣(派遣)丞请还。
说“有兰家女,承籍有宦官”。
云“有第五郎,娇逸未有婚。
遣丞为媒人,主簿通语言”。
直说“太守家,有此令郎君,既欲结大义,故遣来贵门”。
阿母谢(谢绝)媒人:“女子先有誓,老姥岂敢言?”阿兄得闻之,怅然心中烦,举言谓阿妹:“作计何不量(注音:liáng )!先嫁得府吏,后嫁得郎君,否(注音: pǐ释义:坏运气)泰如天地,足以荣汝身。
不嫁义郎体,其往欲何云?”兰芝仰头答:“理实如兄言,谢(辞别)家事(侍奉)夫婿,中道还兄门,处(注音:chǔ)分适(适合,依照)兄意,那得自任专?虽与府吏要(注音:yāo 释义:约),渠(他)会永无缘。
登即(立刻)相许和,便可作婚姻。
”媒人下床去,诺诺复尔尔。
还部白府君:“下官奉使命,言谈大有缘。
”府君得闻之,心中大欢喜。
视历复开书,便利此月内,六合(古代以十二地支记月日,选择良辰吉时,需要考虑月和日的“冲”或“合”。
《孔雀东南飞》教案(鲁人版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孔雀东南飞》教案(鲁人版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孔雀东南飞》全诗;(2)了解作品的背景,分析其艺术特色和历史价值;(3)掌握文学鉴赏的基本方法,提高文学素养。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诗歌内容;(2)运用比较分析法,探讨《孔雀东南飞》在古代诗歌中的独特地位;(3)结合现实生活,学会用诗歌表达自己的情感。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爱情的执着追求;(2)培养学生热爱文学,热爱生活的态度;(3)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
二、教学重点1. 《孔雀东南飞》的思想内容;2. 诗歌的艺术特色和历史价值;3. 文学鉴赏的基本方法。
三、教学难点1. 诗歌中意象的把握;2. 古代诗歌比较分析;3. 诗歌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 情景教学法:通过设置情景,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诗歌的美;2. 比较分析法:引导学生将《孔雀东南飞》与其他诗歌进行比较,突出其独特性;3. 实践教学法:鼓励学生创作诗歌,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孔雀东南飞》的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诗歌,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情感;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诗歌的艺术特色和历史价值;4. 课堂讲解:讲解诗歌中的难点知识点,引导学生掌握文学鉴赏方法;5. 比较分析:组织学生将《孔雀东南飞》与其他诗歌进行比较,突出其独特性;6. 诗歌创作:鼓励学生创作诗歌,分享自己的感受和体会;7.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点;8.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孔雀东南飞》教案(鲁人版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2. 作业完成评价: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3. 诗歌创作评价:评价学生的诗歌创作,关注其在诗歌鉴赏和创作方面的进步;4. 小组讨论评价:评估学生在合作探讨中的表现,包括观点阐述、沟通交流等;5. 期终考试评价:通过期终考试,全面检测学生对《孔雀东南飞》及文学鉴赏知识的掌握。
《孔雀东南飞》教案(鲁人版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孔雀东南飞》教案(鲁人版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孔雀东南飞》全诗;(2)了解作品产生的历史背景、作者简介及诗歌的创作特点;(3)分析并欣赏诗歌中的意象、韵律和修辞手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诗歌内容;(2)学会从不同角度进行分析,提高文学鉴赏能力;(3)运用想象和联想,感受诗歌所表现的意境美。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会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2)认识爱情、婚姻、家庭在社会中的重要性;(3)培养学生热爱文学、珍惜传统文化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1. 诗歌的字词背诵与理解;2. 诗歌创作背景及作者简介;3. 诗歌中的意象、韵律和修辞手法的分析。
三、教学难点1. 诗歌中古代文化知识的把握;2. 诗歌意境的感悟与创造;3. 学生独立鉴赏能力的培养。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孔雀东南飞》的历史背景、作者简介及诗歌创作特点;2. 自主学习:让学生默读诗歌,结合注释理解字词,感知诗意;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诗歌中的意象、韵律和修辞手法,交流心得;4. 赏析指导:教师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欣赏诗歌,体会作者情感;5. 实践环节:让学生发挥想象和联想,创作以《孔雀东南飞》为灵感的作品;6. 总结反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总结课堂教学。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诗歌背诵、练习作品等情况,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3.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合作探讨中的表现,包括观点阐述、沟通交流等;4. 学生创作:欣赏学生以《孔雀东南飞》为灵感的作品,评价其创意和表达能力。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寻求答案,激发学生思考;2. 运用案例分析法,以《孔雀东南飞》为例,讲解诗歌鉴赏方法;3. 采用情景教学法,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诗歌所表现的意境;4. 利用比较法,让学生了解《孔雀东南飞》与其他诗歌的异同,提高鉴赏能力;5. 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团队协作、沟通交流的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②黄泉下相见
③君既若见录
④府吏见丁宁
⑤渐见愁煎迫
3、通假字
终老不复取:
箱帘六七十:
蒲苇纫如丝:
府吏见丁宁:
谓言无誓违:
吾今且报府:
4、文言句式
孔雀东南飞汝是大家子
何言复来还仕宦于台阁
今日被驱谴为仲卿母遣
手巾掩口啼晚成单罗衫
B级
找出课文中运用“铺陈排比手法”的地方,说明这样用的好处。
【知识梳理 归纳总结】
“交语速装束……郁郁登郡门” 这一段描写对刘兰芝形象的塑造也有作用吗?
【预习指导 新课链接】
《孔雀东南飞(并序)》第三课时
学习目标:1、扫除字词障碍,初读文本2、把握结局。
学习重难点:理清脉络,评说文中的人物。
2019-2020年高中语文孔雀东南飞第二课时教学案鲁教版必修5
《孔雀东南飞(并序)》学案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1、读熟文本。2、课文文言词句的理解。3、落实文言知识点。
学习重难点:评价刘兰芝回家前后的个性表现。
【学情调查 情境导入】
一、理解词义
【拊掌】 【不图】
【誓违】 【窈窕】
【便言】 【丁宁】
【断来信】 【适】
【达标训练 巩固提升】
A级 基础训练
1、古今异义
虽与府吏要:适得府君书:
媒人下床去:便利此月内:
2、一词多义
相:(1)视历复开书,便利此月内,六合正相应
(2)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
(3)吾已失恩义,会不相从许
(4)时时为安慰,久久莫相忘
(5)幸可广问讯,不得便相许
(6)登即相许和,便可作婚姻
(7)勤心养公姥,好自相扶将
【娇逸】 【怅然】
【其往】 【要】
【成婚】 【婀娜】
【踯躅】 【不举】
【晻晻】
二、翻译“入门上家堂”到“愁思出门啼” Nhomakorabea一部分的意思:
【问题展示 合作探究】
1、焦母为什么要逼焦仲卿遣休刘兰芝?这原因反映了什么问题?
2、刘兰芝回家后,媒人两次上门说亲。第一次兰芝坚定拒绝了,而第二次为什么答应了?
3、第21段大力铺陈太守迎娶的豪华排场有何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