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四第一章三角函数
高中数学必修四 第一章三角函数 1.4.2.1 周期函数

7 2
-4
, 即������
7 2
= ������
-
1 2
.
又当 x∈(-1,0)时,f(x)=2x+1,
∴������
7 2
= ������
-
1 2
=2×
-
1 2
+ 1 = 0.
题型一 题型二 题型三 题型四
反思1.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利用化归的思想,借助周期函数的 定义把待求问题转化到已知区间上,代入求值即可.
π 6
+ 2π = 2(������ + π) − π6,
∴f(x+π)=sin
2(������
+
π)-
π 6
=sin
2������-
π 6
+
2π
= sin
2������-
π 6
= ������(������).
∴T=π.
本节结束,谢谢大家!
题型一 题型二 题型三 题型四
题型二 求三角函数的周期
【例 2】 求下列函数的周期:
(1)f(x)=sin
1 4
������
+
π 3
(������∈R);
(2)y=|sin x|(x∈R).
分析:对于(1),可结合周期函数的定义求解;对于(2),可通过画函
数图象求周期.
题型一 题型二 题型三 题型四
(2)函数 y=sin
������������
+
π 4
(������
>
0)的周期是
2π 3
,
则������
=
_____.
高中数学必修四 第1章 三角函数课件 1.4.3 正切函数的性质与图象

[规律方法] 正切型函数单调性求法与正、余弦型函数求法一 样,采用整体代入法,但要注意区间为开区间且只有单调增区 间或单调减区间.利用单调性比较大小要把角转化到同一单调 区间内.
【活学活用 2】 (1)求函数 y=3tanπ4-2x的单调递减区间. (2)比较 tan 65π 与 tan-173π的大小.
课堂小结 1.正切函数的图象
正切函数有无数多条渐近线,渐近线方程为 x=kπ+π2,k∈Z, 相邻两条渐近线之间都有一支正切曲线,且单调递增.
2.正切函数的性质 (1)正切函数 y=tan x 的定义域是xx≠kπ+π2,k∈Z ,值域是 R. (2)正切函数 y=tan x 的最小正周期是 π,函数 y=Atan(ωx+ φ)(Aω≠0)的周期为 T=|ωπ |. (3)正切函数在-π2+kπ,π2+kπ(k∈Z)上递增,不能写成闭区 间.正切函数无单调减区间.
xπ6+2kπ≤x≤43π+2kπ,k∈Z
.
(3)令2x-π3=0,则 x=23π. 令2x-π3=π2,则 x=53π. 令2x-π3=-π2,则 x=-π3. ∴函数 y=tan2x-π3的图象与 x 轴的一个交点坐标是23π,0, 在这个交点左、右两侧相邻的两条渐近线方程分别是 x=-π3, x=53π.从而得函数 y=f(x)在一个周期-π3,53π内的简图(如图).
【例 2】 (1)求函数 y=tan-12x+π4的单调区间; (2)比较 tan 1、tan 2、tan 3 的大小. [思路探索] (1)可先将原式转化为 y=-tan12x-π4,从而把12x-π4 整体代入-π2+kπ,π2+kπ,k∈Z 这个区间内,解出 x 便可. (2)可先把角化归到同一单调区间内,即利用 tan 2=tan (2-π), tan 3=tan (3-π),最后利用 y=tan x 在-π2,π2上的单调性判 断大小关系.
数学必修4第一章三角函数

第一章三角函数1.1任意角和弧度制1.1.1任意角1.B.2.C.3.C.4.-1485°=-5³360°+315°.5.{-240°,120°}.6.{α|α=k²360°-490°,k∈Z};230°;-130°;三.7.2α的终边在第一、二象限或y轴的正半轴上,α2的终边在第二、四象限.集合表示略.8.(1)M={α|α=k²360°-1840°,k∈Z}.(2)∵α∈M,且-360°≤α≤360°,∴-360°≤k²360°-1840°≤360°.∴1480°≤k²360°≤2200°,379≤k≤559.∵k∈Z,∴k=5,6,故α=-40°,或α=320°.9.与45°角的终边关于x轴对称的角的集合为{α|α=k²360°-45°,k∈Z},关于y轴对称的角的集合为{α|α=k²360°+135°,k∈Z},关于原点对称的角的集合为{α|α=k²360°+225°,k∈Z},关于y=-x对称的角的集合为{α|α=k²360°+225°,k∈Z}.10.(1){α|30°+k²180°≤α≤90°+k²180°,k∈Z}.(2){α|k²360°-45°≤α≤k²360°+45°,k∈Z}.11.∵当大链轮转过一周时,转过了48个齿,这时小链轮也必须同步转过48个齿,为4820=2.4(周),即小链轮转过2.4周.∴小链轮转过的角度为360°³2 4=864°.1.1.2弧度制1.B.2.D.3.D.4.αα=kπ+π4,k∈Z.5.-5π4.6.111km.7.π9,7π9,13π9.8.2π15,2π5,2π3,4π5.9.设扇形的圆心角是θrad,∵扇形的弧长是r θ,∴扇形的周长是2r+rθ,依题意,得2r+rθ=πr,∴θ=π-2,∴扇形的面积为S=12r2θ=12(π-2)r2.10.设扇形的半径为R,其内切圆的半径为r,由已知得l=π2R,R=2lπ.又∵2r+r=R,∴r=R2+1=(2-1)R=2(2-1)πl,∴内切圆的面积为S=πr2=4(3-22)πl2.11.设圆心为O,则R=5,d=3,OP=R2-d2=4,ω=5rad/s,l=|α|R,α=ωt=25rad,l=4³25=100(cm).1.2任意角的三角函数1.2.1任意角的三角函数(一)1.B.2.B.3.C.4.k.5.π6,56π.6.x|x≠2kπ+32π,k∈Z.7.-25.8.2kπ+π2,2kπ+π,k∈Z.9.α为第二象限角.10.y=-3|x|=-3x(x≥0),3x(x<0),若角α的终边为y=3x(x<0),即α是第三象限角,则sinα=-31010,tanα=3;若角α的终边为y=-3x(x≥0),即α是第四象限角,则sinα=-31010,tanα=-3.11.f(x)=-(x-1)2+4(0≤x≤3).当x=1时,f(x)max=f(1)=4,即m=4;当x=3时,f(x)min=f(3)=0,即n=0.∴角α的终边经过点P(4,-1),r=17,sinα+cosα=-117+417=31717.1.2.1任意角的三角函数(二)1.B.2.C.3.B.4.334.5.2.6.1.7.0.8.x|2kπ+π≤x<2kπ+32π,或x=2kπ,k∈Z.9.(1)sin100°²cos240°<0.(2)tan-11π4-cos-11π4>0.(3)sin5+tan5<0.10.(1)sin25π6=sin4π+π6=sinπ6=12.(2)cos-15π4=cos-4π+π4=cosπ4=22.(3)tan13π3=tan4π+π3=tanπ3=3.11.(1)∵cosα>0,∴α的终边在第一或第四象限,或在x轴的非负半轴上;∵tanα<0,∴α的终边在第四象限.故角α的集合为α2kπ-π2<α<2kπ,k∈Z.(2)∵2kπ-π2<α<2kπ,k∈Z,∴kπ-π4<α2<kπ,k∈Z .当k=2n(n∈Z)时,2nπ-π4<α2<2nπ,n∈Z,sinα2<0,cosα2>0,tanα2<0;当k=2n+1(n∈Z)时,2nπ+3π4<α2<2nπ+π,n∈Z,sinα2>0,cosα2<0,tanα2<0. 1.2.2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1.B.2.A.3.B.4.-22.5.43.6.232.7.4-22.8.α2kπ+π2<α<2kπ+3π2,或α=kπ,k∈Z.9.0.10.15.11.3+12.1.3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一)1.C.2.A.3.B.4.-1-a2a.5.12.6.-cos2α.7.-tanα.8.-2sinθ.9.32.10.-22+13.11.3.1.3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二)1.C.2.A.3.C.4.2+22.5.-33.6.13.7.-73.8.-35.9.1.10.1+a4.11.2+3.1.4三角函数的图象与性质1.4.1正弦函数、余弦函数的图象1.B.2.C.3.B.4.3;-3.5.2.6.关于x轴对称.7.(1)取(0,0),π2,1,(π,2),3π2,1,(2π,0)这五点作图.(2)取-π2,0,0,12,π2,0,π,-12,3π2,0这五点作图.8.五点法作出y=1+sinx的简图,在同一坐标系中画出直线y=32,交点有2个.9.(1)(2kπ,(2k+1)π)(k∈Z).(2)2kπ+π2,2kπ+32π(k∈Z).10.y=|sinx|=sinx(2kπ≤x≤π+2kπ,k∈Z),-sinx(π+2kπ<x<2π+2kπ,k∈Z),图象略.y=sin|x|=sinx(x≥0),-sinx(x<0),图象略.11.当x>0时,x>sinx;当x=0时,x=sinx;当x<0时,x<sinx,∴sinx=x只有一解.1.4.2正弦函数、余弦函数的性质(一)1.C.2.A.3.D.4.4π.5.12,±1.6.0或8.提示:先由sin2θ+cos2θ=1,解得m=0,或m=8.7.(1)4.(2)25π.8.(1)π.(2)π.9.32,2.10.(1)sin215π<sin425π.(2)sin15<cos5.11.342.1.4.2正弦函数、余弦函数的性质(二)1.B.2.B.3.C.4.<.5.2π.6.3,4,5,6.7.函数的最大值为43,最小值为-2.8.-5.9.偶函数.10.f(x)=log21-sin2x=log2|cosx|.(1)定义域:xx≠kπ+π2,k∈Z.(2)值域:(-∞,0]. (3)增区间:kπ-π2,kπ(k∈Z),减区间:kπ,kπ+π2(k∈Z).(4)偶函数.(5)π.11.当x<0时,-x>0,∴f(-x)=(-x)2-sin(-x)=x2+sinx.又∵f(x)是奇函数,∴f(-x)=-f(x).∴f(x)=-f(-x)=-x2-sinx.1.4.3正切函数的性质与图象1.D.2.C.3.A.4.5π.5.tan1>tan3>tan2.6.kπ2-π4,0(k∈Z).7.2kπ+6π5<x<2kπ+3π2,k∈Z .8.定义域为kπ2-π4,kπ2+π4,k∈Z,值域为R,周期是T=π2,图象略.9.(1)x=π4.(2)x=π4或54π.10.y|y≥34.11.T=2π,∴f99π5=f-π5+20π=f-π5,又f(x)-1是奇函数,∴f-π5-1=-fπ5-1 f-π5=2-fπ5=-5,∴原式=-5.1.5函数y=Asin(ωx+φ)的图象(一)1.A.2.A.3.B.4.3.5.-π2.6.向左平移π4个单位.7.y=sinx+2的图象可以看作是将y=sinx图象向上平移2个单位得到,y=sinx-1的图象可以看作是将y=sinx图象向下平移1个单位而得到.8.±5.9.∵y=sin3x-π3=sin3x-π9,∴可将y=sin3x的图象向右平移π9个单位得到.10.y=sin2x+π4的图象向左平移π2个单位,得到y=sin2x+π2+π4,故函数表达式为y=sin2x+5π4.11.y=-2sinx-π3,向左平移m(m>0)个单位,得y=-2sin(x+m)-π3,由于它关于y轴对称,则当x=0时,取得最值±2,此时m-π3=kπ±π2,k∈Z,∴m的最小正值是5π6.1.5函数y=Asin(ωx+φ)的图象(二)1.D.2.A.3.C.4.y=sin4x.5.-2a;-310a+2ka(k∈Z);-2a.6.y=3sin6x+116π.7.方法1y=sinx横坐标缩短到原来的12y=sin2x向左平移π6个单位y=sin2x+π6=y=sin2x+π3.方法2y=sinx向左平移π3个单位y=sinx+π3横坐标缩短到原来的12y=sin2x+π3.8.(1)略.(2)T=4π,A=3,φ=-π4.9.(1)ω=2,φ=π6.(2)x=12kπ+π6(k∈Z),12kπ-112π,0(k∈Z).10.(1)f(x)的单调递增区间是3kπ-5π4,3kπ+π4(k∈Z).(2)使f(x)取最小值的x的集合是x|x=7π4+3kπ,k∈Z.11.(1)M=1,m=-1,T=10|k|π.(2)由T≤2,即10|k|π≤2得|k|≥5π,∴最小正整数k 为16.1.6三角函数模型的简单应用(一)1.C.2.C.3.C.4.2sinα.5.1s.6.k²360°+212 5°(k∈Z).7.扇形圆心角为2rad时,扇形有最大面积m216.8.θ=4π7或5π7.9.(1)设振幅为A,则2A=20cm,A=10cm.设周期为T,则T2=0.5,T=1s,f=1Hz.(2)振子在1T内通过的距离为4A,故在t=5s=5T内距离s=5³4A=20A=20³10=200cm=2(m).5s末物体处在点B,所以它相对平衡位置的位移为10cm.10.(1)T=2πs.(2)12π次.11.(1)d-710=sint-1.8517.5π.(2)约为5.6秒.1.6三角函数模型的简单应用(二)1.D.2.B.3.B.4.1-22.5.1124π.6.y=sin52πx+π4.7.95.8.12sin212,1sin12+2.9.设表示该曲线的三角函数为y=Asin(ωx+φ)+b.由已知平均数量为800,最高数量与最低数量差为200,数量变化周期为12个月,所以振幅A=2002=100,ω=2π12=π6,b=800,又7月1日种群数量达最高,∴π6³6+φ=π2.∴φ=-π2.∴种群数量关于时间t的函数解析式为y=800+100sinπ6(t-3).10.由已知数据,易知y=f(t)的周期T=12,所以ω=2πT=π6.由已知,振幅A=3,b=10,所以y=3sinπ6t+10.11.(1)图略.(2)y-12.47=cos2π(x-172)365,约为19.4h.单元练习1.C.2.B.3.C.4.D.5.C.6.C.7.B.8.C.9.D.10.C.11.5π12+2kπ,13π12+2kπ(k∈Z).12.4412.13.-3,-π2∪0,π2.14.1972π.15.原式=(1+sinα)21-sin2α-(1-sinα)21-sin2α=1+sinα|cosα|-1-sinα|cosα|=2sinα|cosα|. ∵α为第三象限角,|cosα|=-cosα,∴原式=-2tanα.16.1+sinα+cosα+2sinαcosα1+sinα+cosα=sin2α+cos2α+2sinαcosα+sinα+cosα1+sinα+cosα=(sinα+cosα)2+sinα+cosα1+sinα+cosα=(sinα+cosα)·(1+sinα+cosα)1+sinα+cosα=sinα+cosα. 17.f(x)=(sin2x+cos2x)2-sin2xcos2x2-2sinxcosx-12sinxcosx+14cos2x=1-sin2xcos2x2(1-sinxcosx)-12sinxcosx+14cos2x=12+12sinxcosx-12sinxcosx+14cos2x=12+14cos2x.∴T=2π2=π,而-1≤cos2x≤1,∴f(x)max=34,f(x)min=14.18.∵Aπ3,12在递减段上,∴2π3+φ∈2kπ+π2,2kπ+3π2.∴2π3+φ=5π6,φ=π6.19.(1)周期T=π,f(x)的最大值为2+2,此时x∈x|x=kπ+π8,k∈Z;f(x)的最小值为2-2,此时x ∈x|x=kπ-38π,k∈Z;函数的单调递增区间为kπ-3π8,kπ+π8,k∈Z.(2)先将y=sinx(x∈R)的图象向左平移π4个单位,而后将所得图象上各点的横坐标缩小为原来的12,纵坐标扩大成原来的2倍,最后将所得图象向上平移2个单位.20.(1)1π.(2)5π或15.7s.(3)略.。
必修四 第一章 三角函数 1.1.1任意角

练习
☼ 打开水龙头形成的角是正角吗? ☼ 经过两个小时,时针上的时针旋转了多少度?
是正角 -600
☼ 与-4630角终边相同的角是(
A、3600K+1030,K∈Z C、3600K+4630,K∈Z
)
B、3600K+2570,K∈ Z B D、3600K-2570,K∈Z
☼ 若α是第四象限角,则下列是第一象限角的是( ) A、α+1800 B、α+2700 C、α-1800 D、α-2700
0
终边相同的角
一般地,我们有: 所有与角α终边相同的角,连同角α在内,可构成一个集合 S={β|β=α+3600k,k∈Z}, 即任一与角α终边相同的角,都可以表示成角α与整个周角的 和。
☼ 一个具体的角,对应一个终边
☼ 一个终边对应无数个角,它们圈数、方向有区别
☼ 分两步确定一个角:代表角+方向和圈数
象限角
为了方便,我们将角放在直角坐标系中研究 ☼ 让角的“始边”与x轴“非负半轴”重合,那么,角的终边在第几象限,我们就说这个角是第 几“象限角(quadrant angle)”。 画出一个第二象限角 ☼ 象限角有几种? 四种,一、二、三、四象限角。 ☼ 直角坐标系内,只有象限角吗?
终边落在坐标轴上时——轴角。
生活中的角
你能举出生活中超过360o的例子吗?
用什么来区分 这种不同方向 的角呢? 顺时针 逆时针
角的概念推广
通过刚才的试验,我们发现:要准确的描述角,除了给定 大小,还需要给定方向! 正角(positive angle):按逆时针方向旋转形成的角 负角(negative angle):按顺时针方向旋转形成的角 零角(zero angle):一条射线没作任何旋转
高中数学必修四 第1章 三角函数课件 1.2.2 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

互动探究 探究点1 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对任意角α都成立吗?
提示 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成立的条件是使式子两边都
有意义.所以sin2α+cos2α=1对于任意角α∈R都成立,而
sin cos
αα=tan
α并不是对任意角α∈R都成立,这时α≠kπ+π2,k∈
Z.
探究点2 在利用平方关系求sin α或cos α时,其正负号应怎样确 定?
=tan
tan2αsin2α α-sin αtan
αsin
α=tatnanαα-sisninαα=左边,
∴原等式成立.
[规律方法] (1)证明三角恒等式的实质:清除等式两端的差异, 有目的的化简. (2)证明三角恒等式的基本原则:由繁到简. (3)常用方法:从左向右证;从右向左证;左、右同时证.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活学活用2】 化简:
1-2sinα2cosα2+ 1+2sinα2cosα20<α<π2.
解 原式=
cosα2-sinα22+
cosα2+sinα22
=cosα2-sinα2+cosα2+sinα2.
∵α∈0,π2,∴α2∈0,π4.
利用tan α=csoins αα和sin2α+cos2α=1向等号左边式子进行转化;
也可利用tan
α=
sin cos
α α
将等号左、右两边式子进行切化弦,结
合sin2α+cos2α=1达到两边式子相等的目的.
证明
∵右边= tan
tan2α-sin2α α-sin αtan αsin
α
=tantaαn2-α-sintaαn2tαacnoαs2sαin α=tantαan-2αsi1n-αctaons2ααsin α
人教版必修四1.3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课件

探究与归纳
角 与角的三角函数关系?
y
终边关系
关于原点对称
点的关系 P(x, y)
P(x, y)
O
P(x, y)
x
三角函数 定义
sin y
cos x
tan y
x
sin( ) y
cos( ) x
tan( ) y
x
P(x, y)
三角函数 关系
(公式二)
sin( ) sin
cos( ) cos
(3)化为锐角的三角函数。 概括为:“负化正,正化小,化到锐角就终了。”
用框图表示为:
用公式一
任意角的三角函数
任意正角的三角函数
或公式三
公式一
用公式二
锐角三角函数
0~2的角的三角函数
或公式四
当堂检测
1、计算
(1) tan120 0 3
3/2 (2)sin(240 0 )
2、化简
sin( ) cos(2 sin(3 ) cos(
,
cos(-α)= cosα
符
tan(-α)= -tanα
号
看
公式(四) sin(π-α)= sinα cos(π-α)= -cosα
象 限
tan(π-α)= -tanα
这四组诱导公式的记忆口诀是“函数名不变,符号看象限”. 其含义是诱导公式两边的函数名称一致,符号则是将α看成锐 角时原角所在象限的三角函数值的符号.α看成锐角,只是公式 记忆的方便,实际上α可以是任意角.
cos( 2k ) cos
tan( 2k ) tan
(k Z)
终边相同角的同一三角函数的值相等
探要点·究所然
情境导学
人教版高一数学必修四第一章正、余弦函数的周期性与奇偶性

第一章 三角函数
y=cosx
图象
定义域 周期 最小
正周期 奇偶性
R 2kπ(k∈Z 且 k≠0)
_2_π__ _奇__函__数___
R 2kπ(k∈Z 且 k≠0)
_2_π__
_偶__函__数___
栏目 导引
第一章 三角函数
■名师点拨 (1)正、余弦函数的周期性 ①正弦函数和余弦函数所具有的周期性实质上是由终边相同的角 具有的周期性所决定的; ②由诱导公式 sin(x+2kπ)=sinx(k∈Z),cos(x+2kπ)=cosx(k∈Z) 也可以说明它们的周期性. (2)关于正、余弦函数的奇偶性 ①正弦函数是奇函数,余弦函数是偶函数,反映在图象上,正弦曲 线关于原点 O 对称,余弦曲线关于 y 轴对称; ②正弦曲线、余弦曲线既是中心对称图形又是轴对称图形.
答案:B
栏目 导引
第一章 三角函数
若函数 f(x)是周期为 3 的周期函数,且 f(-1)=2017,则 f(2)= ________. 答案:2017
栏目 导引
第一章 三角函数
正、余弦函数的周期问题
求下列三角函数的最小正周期 T: (1)f(x)=sinx+π3; (2)f(x)=12cos(2x+π3); (3)f(x)=|sinx|.
第一章 三角函数
1.4.2 正弦函数、余弦函数的性质
第 1 课时 正、余弦函数的周期性与奇偶性
第一章 三角函数
考点
学习目标
函数的周期性 了解周期函数的概念
正、余数的周 期
正、余弦函 数的奇偶性
理解三角函数的奇偶性以 及对称性,会判断给定函 数的奇偶性
栏目 导引
第一章 三角函数
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必修四-第一章-三角函数知识点及例题详解

第一章 三角函数 知识点详列一、角的概念及其推广 正角:一条射线绕着端点以逆时针方向旋转形成的角1、任意角 零角:射线不做任何旋转形成的角 负角:一条射线绕着端点以顺时针方向旋转形成的角记忆法则:第一象限全为正,二正三切四余弦.ααcsc sin 为正 全正ααcot tan 为正ααsec cos 为正例1、(1)判断下列各式的符号: ①,265cos 340sin∙ ②,423tan 4sin ⎪⎭⎫⎝⎛-∙π③)cos(sin )sin(cos θθ其中已知)0tan ,cos cos (<-=θθθ且答案:+ — —2、象限角:角α的顶点与原点重合,角的始边与x 轴的非负半轴重合,终边落在第几象限,则称α为第几象限角.第一象限角的集合为{}36036090,k k k αα⋅<<⋅+∈Z第二象限角的集合为{}36090360180,k k k α⋅+<⋅+∈Z第三象限角的集合为{}360180360270,k k k αα⋅+<<⋅+∈Z 第四象限角的集合为{}360270360360,k k k αα⋅+<<⋅+∈Z3、终边相同的角:一般地,所有与α角终边相同的角连同α在内(而且只有这样的角),cot α<0tan α<0cos α>0sin α<0cot α>0tan α>0cos α<0sin α<0cot α<0tan α<0cos α<0sin α>0sin α>0tan α>0cot α>0cos α>0可以表示为.,360Z k k∈+∙α4、特殊角的集合:(1)终边在X 轴非负半轴上的角的集合为{};,2Z k k ∈=παα(2)终边在X 轴非正半轴上的角的集合为(){};,12Z k k ∈+=πα (3)终边在X 轴上的角的集合为{};,Z k k ∈=παα(4)终边在Y 轴非负半轴上的角的集合为;,22⎭⎬⎫⎩⎨⎧∈+=Z k k ππαα (5)终边在Y 轴非正半轴上的角的集合为;,22⎭⎬⎫⎩⎨⎧∈-=Z k k ππαα(6)终边在Y 轴上的角的集合为;,2⎭⎬⎫⎩⎨⎧∈+=Z k k ππαα (7)终边在坐标轴上角的集合为;,2⎭⎬⎫⎩⎨⎧∈=Z k k παα(8)终边在一、三象限角平分线上的角的集合为;,4⎭⎬⎫⎩⎨⎧∈+=Z k k ππαα (9)终边在二、四象限角平分线上的角的集合为.,4⎭⎬⎫⎩⎨⎧∈-=Z k k ππαα 二、弧度1、定义:长度等于半径长的弧所对的圆心角叫做1弧度2、弧度制与角度制的换算公式:2360π=,1180π=,180157.3π⎛⎫=≈ ⎪⎝⎭. 3、半径为r 的圆的圆心角α所对弧的长为l ,则角α的弧度数的绝对值是lrα= 4、两个公式:若扇形的圆心角为()αα为弧度制,半径为r ,弧长为l ,周长为C ,面积为S ,则l r α=,2C r l =+,21122S lr r α==.三、三角函数1.设α是一个任意角,在α的终边上任取(异于原点的)一点P (x,y )则P 与原点的距离02222>+=+=y x yx r2.比值r y 叫做α的正弦 记作: r y =αsin 比值r x 叫做α的余弦 记作: r x =αcos比值x y 叫做α的正切 记作: x y =αtan比值y x叫做α的余切 记作: yx =αcot比值x r 叫做α的正割 记作: x r =αsec 比值y r叫做α的余割 记作: yr =αcsc 以上六种函数,统称为三角函数.2.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 (1)倒数关系:tan cot 1αα⋅=;(2)商数关系:sin cos tan ,cot cos sin αααααα==; (3)平方关系:22sin cos 1αα+= .3.诱导公式,奇变偶不变,符号看象限.()()1sin 2sin k παα+=,()cos 2cos k παα+=,()()tan 2tan k k παα+=∈Z . ()()2sin sin παα+=-,()cos cos παα+=-,()tan tan παα+=. ()()3sin sin αα-=-,()cos cos αα-=,()tan tan αα-=-. ()()4sin sin παα-=,()cos cos παα-=-,()tan tan παα-=-.口诀:函数名称不变,符号看象限.()5sin cos 2παα⎛⎫-=⎪⎝⎭,cos sin 2παα⎛⎫-= ⎪⎝⎭. ()6sin cos 2παα⎛⎫+=⎪⎝⎭,cos sin 2παα⎛⎫+=- ⎪⎝⎭. 口诀:正弦与余弦互换,符号看象限.例2.化简(1)sin()cos()44ππαα-++;(2)已知32,cos(9)5παπαπ<<-=-,求11cot()2πα-的值. ry)(x,αP解:(1)原式sin()cos[()]424πππαα=-++-sin()sin()044ππαα=---=.(2)3cos()cos(9)5απαπ-=-=-,∴3cos 5α=,∵2παπ<<,∴4sin 5α=-,sin 4tan cos 3ααα==,∴1134cot()cot()tan 223ππααα-=--=-=.例3 确定下列三角函数值的符号(1)cos250° (2))4sin(π-(3)tan (-672°) (4))311tan(π解:(1)∵250°是第三象限角 ∴cos250°<0(2)∵4π-是第四象限角,∴0)4sin(<-π(3)tan (-672°)=tan (48°-2×360°)=tan48°而48°是第一象限角,∴tan (-672°)>0(4) 35tan)235tan(311tanππππ=+= 而35π是第四象限角,∴0311tan<π. 例4 求值:sin(-1320°)cos1110°+cos(-1020°)sin750°+tan495°. 解:原式=sin(-4×360°+120°)·cos(3×360°+30°)+cos(-3×360°+60°)sin(2×360°+30°)+tan(360°+135°) =sin120°·cos30°+cos60°·sin30°+tan135°=21212323⨯+⨯-1=0 题型一 象所在象限的判断 例5(1)如果α为第一象限角,试问2α是第几象限角?(2)如果α为第二象限角,试问:απαπα+--,,分别为第几象限角?答案:(1)第一或者第三;(2)第三,第一,第四。